生活上怎么省钱,第1张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那就是“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即指增加收入;所谓“节流”,即指节省开支。一个人的理财规划中,不能只有投资等“开源”活动。倘忽视“节流”,那么到手的钱财也积攒不下。
但是,节流也并不是指传统的人们所说的省吃俭用。很多的中老年人,他们一生节俭。但是他们的节俭过分降低了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这是不对的。节流是科学的省钱,不是盲目的影响生活质量的节俭。
那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一些节流的窍门,让我们积累下更多的钱财呢?
答案当然是有的。
日常生活中的“节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基本活动之中。
一、衣、食消费活动中的省钱方法
只要我们善于算计,日常的采购行为中是有很多省钱方法的:
1、购物一定要有计划。这一条是节约的经典策略,购物无计划就等于给存款判死刑。每个月应根据家中需要制定详细、合理的购物计划,甚至要提前将每顿饭的菜单都设计好,并写在账本上,做到心中有数;
2、商场推出的特价购物时段,打折销售某些商品,非常划算。注意超市和报刊的有关广告;
3、按你想做的菜谱写下购物项目,可帮助你无一遗漏地购买实际需要的烹饪原料,避免盲目购买而带来的浪费;
4、关注一下超市入口,商家喜欢把便宜货摆在那里;
5、随身带个计算器,将购物筐内的物品一一累计。随着钱数的上升,也许可以促使你剔除那些并不急需或可买可不买的东西;
6、实用的日用品和食品不是值得珍藏的书籍,千万不要被那些花花绿绿的包装所迷惑。因为精装比简装的东西要贵许多;
7、购物时,注意力应放在你想购买的东西而不是和它捆绑销售或附赠的什么物品上;
8、食品方面,方便的半成品,如已洗干净、切好的鱼、肉、排骨和蔬菜,甚至是已加拌调料的肉丝、肉片等反而节约开销;
9、经常把眼光投向超市货架的底层部分。比较贵的商品,商家喜欢摆放在与人们眼睛平行的位置;
10、购买便宜货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需要,虽便宜但并不需要的东西买后积压在家,最不划算;
11、别在饥肠辘辘之时进超市购物,那会使你多买17%的东西;
12、建议最好每个月只购物一次,因为逛得多一定会买得多,买得多就花钱多。
二、住的消费省钱方法
1、家庭装修如何省钱
所谓省钱,是指用钱的合理化--把钱用在刀刃上,他不能以低质低效为代价。在装修的重点问题上,不该省的不省,该省的一分也不应多花,这是现代人的意识。有些人的观念是千方百计“省钱”,但最后得到的是低劣产品。
省钱途径:
(1)精心的策划和完美的设计是省钱的第一途径。当您有了新居,如何策划便开始了。哪些是装修重点?如何布置?怎样投资?以最省钱去设计美好。无论是您的谋划,还是请专业公司为您精心设计,省钱都至关重要。完整、统一的设计,可以把浪费降到最低;若没有设计或仅有简单设计,边做边改,心中无数,很难省钱;
(2)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重点装修的地方。可选用高档材料、精细的做工;其他部位的装修采取简洁、明快的办法,材料普通话,做工简单化;
(3)依托装修公司是省钱的捷径。装修公司在选材上有固定网点,材料优价;在施工上有经验,做工精细;服务上有配套,质量保证。因此,最好不要自己直接古琴工人施工,表面省钱,实际可能因为您的错误选择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4)遵循规矩,把好预算决算关。在施工过程中难免变动修改,应参照原始项目单独做好过程纪录,以便决算中清理增减项目。
2、家电省钱:
(1)电视
很多人为图方便,看完电视后用遥控器关掉就万事大吉,这样只是使电视处于待机状态,仍要耗费不少电能。平均每台电视每天待机2小时,待机耗电002度(千瓦时),我国电视机保有量35亿台,一年的待机耗电量高达2555亿度,相当于几个大型火力发电厂一年的发电总额。
通俗地说,待机指的是关闭遥控器而不关闭电器开关或电源。现在的家电大多有待机功能,每台家电在待机状态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约5瓦-15瓦。经统计测算,家电普及率较高的城镇居民每户每月家电待机耗电达20度-40度。
(2)电脑
家用电脑节能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是现在电脑都具有绿色节电功能,可设置休眠等待时间(一般设在15分钟至30分钟之间)。当电脑在等待时间内没有接到键盘或鼠标的输入信号时,就会进入“休眠”状态,自动降低机器的运行速度(CPU降低运行的频率,能耗降到30%,硬盘停转),直到被外来信号“唤醒”;
二是短时间使用电脑或只用来听音乐时,可以将显示器亮度调到最暗或干脆关闭;
三是打印机在使用时再打开,用完及时关闭;
四是尽量使用硬盘。一方面硬盘速度快,不易磨损,另一方面开机后硬盘就保持高速旋转,不用也一样耗能;
五是对机器要经常保养,注意防潮、防尘。机器积尘过多,将影响散热,显示器屏幕积尘会影响亮度。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除机内灰尘,擦拭屏幕,既可节电又能延长电脑的使用寿命。
(3)空调
空调节能有六个办法:
一是注意细心调节室温。制冷时室温调高1摄氏度,制热时室温调低2摄氏度,均可省电10%以上;
二是定期清扫滤清器。灰尘会堵塞滤清器网眼,降低冷暖气效果,应半月左右清扫一次;
三是空调不用时,应养成随手关掉电源的习惯。开启时,尽量少开门窗,可以减少房内外热交换,利于省电;
四是配合电扇使用,将使室内冷空气加速循环,冷气分布均匀,可不需降低设定温度,而达到较佳的冷气效果;
五是使用空调的睡眠功能,可以起到20%的节电效果;
六是选择适宜出风角度:冷气流比空气重,易下沉,暖气流则相反,所以制冷时出风口向上,制热时则向下。
三、行的消费省钱技巧
对于现代人来说,出行是绝离不开车的。而私家车也是有一些省钱方法的。
私家车节油秘笈:
1、汽车行驶过程中,要注意看水温表,发动机正常的水温应保持在80摄氏度至90摄氏度之间,如果过高或不足都会使油耗增加;
2、时常检查轮胎的气压,以保持在最佳状态,轮胎气压不足会增加耗油量;
3、不要随意更换轮胎的大小,选择更宽的轮胎或许让车看来更有“跑车味”,但轮胎越宽,车轮阻力越大,燃油消耗量就越多;
4、用黏度最低的发动机油。发动机油黏度越低,发动机就越“省力”,也就越省油;
5、不要热身过度。有些车主喜欢在早上开车前,先热身再上路,但热身太久会更耗油,可以先让车慢慢行驶一两千米来达到热身效果;
6、不要超速。对一般汽车而言,80公里的时速是最省油的速度,有统计表明,每增加1公里的时速,耗油量会增加05%。
以上所谈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省钱的小方法,也可以称作是省钱的小学问。但是,省下来钱财,投资于其他更重要的方面,而将生活改善的更好,这就是生活的大智慧了。
“节流”小学问,彰显大智慧,生活改善就在其间!

大厂们的买菜业务还能持续下去吗

最近关于社区团购的新闻一个接着一个,社区买菜这个互联网大厂争相入局的赛道正在经历大调整,平台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最终会留下谁,我们在等待!
社区买菜赛道里面有很多玩家,有各个地方的小玩家,地域性玩家,有早期就一直在做的,也有去年刚入局的。总的来说,这个行业里面比较有影响力的大概就是这么几家: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惊喜拼拼、盒马鲜生,这几个都是背靠资本的大玩家。美团优选是美团王兴亲自带队下场要拿下的赛道,多多买菜是拼多多完成电商业务的重要拼图,橙心优选据说程维曾经放话投资上不封顶,惊喜拼拼也是京东的重要投入方向,而十荟团、盒马鲜生则是阿里巴巴注资项目,兴盛优选最早做社区团购,在几家当中实力相对也是最弱的。这么多互联网大佬为什么非要拿下这个老百姓眼中的菜篮子工程呢?有的说是为了流量,有的说是为了补齐平台的短板,具体原因只要大佬们自己知道,但无非都是为了利润,没有谁会去做一个没有收益的项目。

社区买菜业务说来也挺有意思,大厂们下场开干的时候各个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可到现在刚满一年,已经有好几个掉队快要倒下了。先是橙心关闭成都总部,开始全面收缩,基本上把各个城市全部代理给了网格仓,让代理商各负盈亏;紧接着就是十荟团没有任何征兆宣布裁员,让这些外包员工全部走人,网格仓全部关闭,不再配送,顾客也不能再下单了,算是彻底凉凉了;惊喜也在收缩,很多产品都不卖了,惊喜员工也都在开始找下一份工作;兴盛则是业绩不断下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美团跟多多还比较坚挺,没有传出太多负面消息;盒马鲜生则在扩张,现在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开疆拓土了。所以,我们感兴趣的是谁会笑到最后?还是会全军覆没?
社区团购解决的网购最后一公里,整个生态链从前端到后端涵盖了:产地/厂家-供应商(可能是多级)-平台-网格站-社区团长-终端消费者,其中除了终端消费者是不盈利的以为,其他的人都是要盈利的,也就是说一个消费者要养活整条链上的人;对比一下传统的线下渠道:产地/厂家-供应商(可能是多级)-菜贩/门店-终端消费者,传统渠道没有平台、网格站,一个消费者需要供养的人明显比社区团购的少。也就是说从利润分配的角度来说,社区团购这个模式并没有比传统的门店模式更有优势,反而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增加了参与分配利润的人,且资本是有成本的,平台融资做社区团购,资本又要吃一块肉,因此从利润的角度上说社区团购不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那么从成本上去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平台要赚钱就必须提高价格,比线下市场更高的价格,否则是要亏本的。而前期大厂们为了占领这个市场,都是在疯狂的砸补贴,以低廉的价格,高额的佣金来推动团长们去分享,已获得更高的订单。补贴犹如饮鸩止渴,扰乱市场,随着国家的出手干预,互联网平台用大补贴的方式大市场的模式被叫停,而没有了大额补贴,消费者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消费模式,人都是逐利的,尤其是买菜的阿姨大妈大爷,哪里便宜就去哪里,基本没有什么忠诚度,况且网购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无法挑选!又时间太短,平台很难培养起用户的购买习惯,社区团购不是消费者的必然选项,客户量以及复购始终是平台绕不过的坎。

目前社区团购的现状是都在亏钱,没有哪家盈利的,平台的主要成本基本都集中在配送、损耗,而且每个平台的网格站都在亏钱,网格站是平台的外包商,外包商亏钱在陪平台玩,因为网格站不赚钱,司机成本无法解决,司机频繁换是常态,很少有司机能坚持做下去的,拿钱少,干活多,不划算,尤其是送乡下线的司机,更做不长,拿得一样多,花的时间更长,车的损耗一个更多。配送服务做不好直接影响顾客得消费体验,社区团购做服务最根本的就是要做配送服务,配送要及时,还要减少配送过程中的损坏损耗。配送服务做好了,顾客粘性才有可能上得来。
比较各大平台,美团强在地推团队,多多强在自然流量,盒马鲜生强在有稳定供应链步子走的比较稳,其他几家没有特别的优势。最终谁会熬下来?那就要看谁能真正解决盈利的问题了,有盈利了,才能做好服务,服务好了顾客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粘性。不过恰恰是盈利是最难解决的,因为参与分利的人更多,谁也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那份蛋糕来做慈善,你们说呢?


9月16日,阿里巴巴正式成立房产部门,推出“天猫好房”平台,那个曾劝年轻人不要买房,对钱没有兴趣的马爸爸,进地产圈了?


其实,不算是,因为马爸爸也强调过很多次了,他已经退休了。


但此次阿里巴巴和易居联合推出的“天猫好房”,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唱兴唱衰的都粉墨登场,我中介要亡了,销售要失业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向推导原因,谁不能找上个十个八个呢?

线上卖房,相信大多数人对这种模式仍然是存疑的。疫情的大半年里,做线上狂欢的不少,重仓抖音也有,但大浪淘沙之后,也是后继乏力,没有再听闻房企在这上面追加投资。


这就更让人不由得怀疑,房产的线上模式能走通的可能性。


毕竟作为大宗消费品,房产的属性特殊,不存在消费者权益的7天无理由退货,项目制导致的产品差异,也没有品控的说法,毕竟你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修两个一样的项目,就如你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两次一般。

一旦买错,可能就是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深坑。所以眼见为实,仍然是房产置业的第一要义。

至于天猫房产,这不是阿里第一次进入房产市场。早在2010年时,阿里旗下淘宝,就和口碑网联合成立了淘宝房产频道,当年也是轰动一时,如今也还能搜到许多报道。但早在2004年,淘宝和口碑就在这方面有所接洽。


时间仅过去一年,淘宝房产便宣告失败,业务部门被关停。


2014年,淘宝房产计划重启,频道联合万科做了一场“账单抵扣房款”活动,淘宝用户一年花销,可在购买万科指定楼盘时冲抵房款。


记住这个指定楼盘,之后还会说到。


创新的玩法,又掀起了一波线上高潮,但频道本身还是不温不火。之后的线上玩法,基本上只剩下双11的折扣。

而这一次阿里与易居的合作,成立的天猫好房业务板块,声称至少在未来3年内不赚钱,所有收入100%补贴购房者,并计划触达4亿家庭,并打造房企第二官网和第一营销平台,实现天猫好房“让天下没有难卖的房子”的愿景。

而频道的首次发力,便是今年的“房产双11”活动,号称百亿大补贴。


百折不挠的阿里,挤破脑袋想往房产里钻,是要革中介的命吗?这样的举动有意义吗?


首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阿里真的是要革中介的命吗?


肯定不是,这个格局不会这么小。


首先房产这个商品,现场体验是很重要的,虽然是所有环节的最后一环,确实不可或缺的一环。品控这个东西,很难在房子上用,即使同一房企的同一产品线,也会因为地产不同,配套不同,施工方不同,甚至 *** 盘人的不同,把一个精品产品线做出屎来。


假如你从网购这个逻辑里跳出来,你会发现在房产这个领域,线上其实是一个渠道效用,信息的释放渠道。


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什么最重要?信息。


你抬头看一看身边的公交站台、户外高炮,电梯轿厢,什么广告最多?


对,房产,这个广告、媒体界的绝对金主,每年在广告上燃烧以亿为单位的经费。


所以,信息是很贵的。


为什么这几年,房企都愿意和渠道、中介机构合作?因为渠道散发信息,比广告媒体铺得更广,更精准,也更有粘性。


至于粘性这个词,被中介粘上过的人应该都知道。


中介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房企需要付给中介渠道费用,以成交的金额提成。而这边广告的支出仍然是大头,客户成交的费效比却远不如渠道,慢慢地房企开始有所偏移。


当费用逐渐由广告挪向渠道时,大量的经济投入会刺激更多的人进到中介这个行业,客户越来越多的被中介拿在手上,房企就更发现广告支出的不划算。


至此,房企被渠道绑架了,如今很多房企,几乎停了渠道,就很难有客户上门,更不用说成交。


举几个数据,从2014年到2019年这6年时间里,中国通过中介完成的销售和租赁从32万亿增加到了105万亿。二手房和新房市场增长率分别为216%和431%,中介在所有房屋交易总体渗透率从33%升至471%。



47%,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可怖的数据了。


被渠道绑架的房企,信息权,产品的信息释放权和客户信息权,都在中介手上。作为渠道,是要收渠道费的。所有启动渠道的项目,渠道的费用,都是要出在羊身上的。


假如你到启动渠道前后的同一项目上访,可以明显地觉察到几天之内有一次很微妙的调价。


当企业被渠道,被平台绑架,那么终端是拿不到实惠的。

那么回答第二个问题,阿里的天猫好房有意义吗?


毫无疑问是有的,毕竟互联网时代,缩短信息传达的距离,优化传播结构,所有通过结构调整省下来的费用,最终都有一部分会到消费者身上。


房企是要盈利的,成本是要算的,地价、建安成本、广告费、营销费、渠道费,而3-5个点渠道费并不便宜。


所以每一个对原有产业链条有冲击,向着优化而去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


当然,中介不会消亡,但肯定会有影响,特别是中小型中介。


那么如果线上渠道迅速成长,消费者能拿到多少好处?如每次大促所说的8折?5折?



真的,想太多了。早在初中政治我们就读到过马克思的名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大多数人不知道,企业的利润率,其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高。包括三星、索尼等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利润率都在5%以内,利润超过10%的公司少之又少。


恒大疫情期间先是75折,最近又7折杀回市场,房产这种商品,同一地段,品牌溢价10%已经很了不起了。若7折能卖,之前至少高出同地段竞品价格30%,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房产行业,优惠的包装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


每个房企,每个项目,细到每个房号,在房产局都是有备案价的,所以其实销售的底价,早已暗中标好。


这个折再如何打,只是说辞上的差异,包装的艺术。


所以大家看到的很多促销,限制房型,限制项目,就像万科和阿里搞的账单冲抵房款活动,限制项目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限制的是哪些项目,有什么特质,大伙可以自行研究研究里面的门道。


最后,唯一的实惠,便是百亿补贴,跟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是一个道理,资本的进入,烧资本的钱来补足差价,那么这个商品就能真的以超低的价格卖给你。

但房产这种百万级的商品,一套即使补贴2%,也是2万,百亿看上去很多,放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不够看的。

至于最后能真正补多少?要看资方愿意拿多少钱往里砸,对未来平台成长的期望有多高,盈利的看好程度有多有信心。


最后这场双11,究竟是优惠包装上的狂欢,还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就要看具体的价格了。


所以,大家要明白的是,便宜是很难捡的,对于自己看好的项目,一直在看的项目,熟悉价格的项目,如果合适,是可以买的。


买房这种事,大概也不会为了2%、3%这样的补贴去胡乱下手,毕竟买不起的地段,补贴了10%也照样买不起。


而买得起的地儿,得,优惠?摇号中不中都另说,还要优惠?


作者: Leon

主编: 王小贝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生活上怎么省钱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