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式入场社区团购,拼多多、美团该如何去抗衡?

阿里巴巴正式入场社区团购,拼多多、美团该如何去抗衡?,第1张

阿里巴巴成立了社区团购的事业群,由阿里合伙人戴珊负责,据消息透露,阿里巴巴针对这个新的社区团购项目的资金投入将不设上限,第1站是人口最多的河南郑州。

我们可以看到,之前阿里巴巴其实已经通过投资十荟团,获得了社区团购的布局。那这一次,真正重金去专门去成立这样一个社区团购事业群,对于现美团,拼多多来说也是一个非非常大的竞争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对手美团优选,拼多多该如何去应对呢?

把控供应链

其实对于社区团购来说,主要是集中在蔬果生鲜品类,针对这类商品,痛点非常集中,主要在于很多用户都在吐槽抱怨,我在网上看到的东西是看不到实物的,但是线下去自提的时候发现买来的土豆很小,肉不新鲜。

这方面都是属于供应链端的问题,所以美团优选,拼多多要想在这一方面突出重围,必须在供应链上严格把控质量水平。

首先要筛选优质的供应商来给自己供货,其次要在库房的验收时,进行严格抽检。保证货物质量水平,让货物的质量达到更优。

加快市场布局

其次因为这两家社区团购,已经成立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管是在团长布局,还是在市场布局上,都有一定程度的领先,

要应对阿里这样的巨头步入市场,在竞争上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拼多多的多多买菜来说,更多优势在于拼多多拥有三四线城市强大的用户基础。而对于美团优选来说,更大的优势在于其早已在生活外卖领域建立起了强大的用户心智。所以针对强敌的布局,两家早已进入市场的社区团购平台如何借力原有的用户基础,来做好社区团购的市场覆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

就拿拼多多来说,拼多多在电商领域是一个奇迹,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快速成为了一个拥有7亿多用户的电商平台。更多的优势在于它的游戏+社交的属性。而多多买菜要去应对强力竞争对手阿里,可以在多多买菜产品形态上来做进一步的升级和加码。通过趣味化的游戏和社交属性来去拓展用户群体,,促进消费者更快下单。从而获得市场上更快的拓展,来去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坚决反对楼下的观点,传统菜市场不应该这么快被取代,各种电商巨头们的做法属于强行压迫小菜农和普通商贩的生存空间,可能违反了“反垄断法”。另外,拼多多、美团它们并没有正式退出社区团购,只是有一部分供应商暂停了对社团团购的供货。

一、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军菜市场,这简直就是“流氓式”抢地盘

像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苏宁、滴滴这种互联网巨头,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海量的大数据、极为先进的算法,按理说一点点儿的萝卜白菜根本入不了它们的法眼。

但是,它们看到了“买菜”这个日常生活之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想借买菜来抓取捆绑用户,以图更大的发展。于是,它们就放下身段,主动砸钱跟菜市场的小商贩搞起了“同台竞技”。

这种重量级明显不一样的战斗,小商贩根本毫无胜算。假如你土豆卖25元/斤,那社区团购就贴钱卖05元/斤,同样的商品,硬生生低出来5倍的价格,要你你买哪个?只要是正常人,肯定都会选择05元/斤的土豆。

像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这样的行业巨头,它们完全耗时几个月跟你打价格战,自身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而小商贩们几个月持续亏损,他们无力承受租金、人力浪费、货物积压变质,那就是等于要了老命。

因此,互联们巨头们跟小菜农抢地盘,完全就是耍流氓式的胜利。

二、互联网巨头独占菜市场,真能一直将优惠进行到底吗?别做梦了!

许多人看到互联网巨头们的阶段性胜利,可能会发出感慨: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就是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冲击,它简化了流程,降低了价格,提升了服务质量,必然会颠覆传统菜市场。

拜托,想想互联网巨头进军生鲜电商领域,真是来搞慈善的吗?它们都不惜手段来跟小菜贩抢生意了,摆明了就是“商人逐利,利字当头”。

等互联网巨头们完全占据生鲜市场之后,它们必然不会再亏本砸钱卖菜,肯定会挥舞起镰刀,把之前补贴进去的钱再加倍赚回来。毕竟小商贩消失之后,它们就是唯一的霸主,价格怎么定,还不是它们说了算?你如果不愿意买,那其他地方也没有卖的,你就只能乖乖掏钱。

这话并不是我胡乱猜测,而是有各种实际的理论和案例可参考。

想想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它获知你的详细信息之后,不仅可以精准的为你提供服务,同时还能精准的对你进行“杀熟”,这种案例在生活之中已经屡见不鲜。

我们出行的网约车、酒店,我们居家订购的外卖,刚开始它们不也是各种补贴,新用户点20多元的外卖,首单仅用001元,基本跟白送一样。我们当时认为好划算啊,时代变化太好了,简直是便宜方便又舒心。

但是再看看市场成熟之后,外卖的价格还是回归了应有的价格,餐盒费、配送费还在不断上涨,卫生问题又不断浮现,隐藏的杀熟行为也逐渐被揭露。

试问一下,谁能对这样的“颠覆”保持100%的信任和支持?

三、电商巨头们的行为,涉嫌触碰“反垄断法”,已有供应商对它们断供

另外,社区团购的许多商品不止低于市场价,甚至低于出厂价和成本价,这种大规模的降低补贴行为,涉嫌触犯了《价格法》的第14条,《反垄断法》的第17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商人赚钱可以是残酷和冰冷的,但是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它是有温度的保护弱者的武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巨头的行为,给了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除了法律之外,还有华海顺达和卫龙(就是生产辣条的那个)商贸公司2家供应商,它们公开宣布对社区团购进行断供,以表它们对于社区团购平台的反对。

要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继续疯狂烧钱搞补贴,急功近利的扰乱市场秩序,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供应商宣布断供,后续还将会有新的反对举措。

最后:

社区团购平台原本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方便市民日常的买菜,但是在它喧宾夺主之后,一切就变了味儿。希望那些互联网巨头们多搞搞未来的科技创新吧,别来祸害中小商贩的饭碗了。

在外卖之后,社区生鲜团购成为了各大巨头争夺的重点领域之一。阿里,拼多多,美团等众多巨头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但是网上有传言称各大巨头将推出社区生鲜团购业务,小编认为这个说法是虚假的。

产生这个传言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权威媒体《中央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央日报》评论员在文章中根据社区团购的乱象阐述了一些观点,认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应该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到高科技领域中,而不要把目光放在农民的几颗白菜上。在本篇文章发表之后,网上就流传出了各大巨头将推出社区团购的观点。

社区团购这个业务其实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第一点就是他可以接受我们的时间成本。在社区团购出现之前,我们买菜和水果等等要去超市中购买。每到下班或者周末的时间,超市里边人都特别多,每次结账都要等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而社区团购出现之后,我们只需要在平台网站上动动手指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只需等到第二天去自提点拿去货物就可以了。既省时又省力。

第二点就是利用社区团购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首先,社区团购面对的客户群是十分庞大的思维,他们在和供应商谈进价的时候占有很大的优势。往往比普通超市所销售的商品价格更低。并且各大互联网巨头还经常在社区团购上推出各种秒杀活动。花一分钱买菜或者一块钱买菜都是经常会遇到的。

第三点就是社区团购平台作为一个新发展的产业,也需要很多的送货员和分拣员给社会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

所以小编认为社区团购还是很不错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物流指闻
社区团长的焦虑:被削权、难赚钱、没未来
2021-07-23
阅读 6410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作者/张霏
编辑/李信
从互联网巨头大踏步进军社区团购后,在这一领域扎根已久的“元老们”,开始接受新的游戏规则。
对于同时经营4家社区团购平台的团长徐云子来说,上次街坊邻居在自家小卖铺排队取货这件事,早已是数月前的一段模糊回忆。
她显得有些无奈,“滴滴、美团、拼多多今年进入北京市场后,我这个自提点增加的订单量并不多,周边自提点倒是冒出不少,抢走我不少老客户。”
这符合互联网大厂的风格。巨头入场时,不断拉拢业内大团长或者邀请对手平台的老团长,作为自己站稳当地市场的第一步。
对于巨头来说,这确实是成本低且效率最高的便捷通道:兴盛优选、十荟团等创业型社区团购平台,早就已经培养出不少团长,而成熟的团长,可以提供前期选品、社群运营再到售后等一条龙服务。
互联网巨头以源源不断的平台流量为“诱饵”,便让这些“一线良将”为自己所用,作为平台数据目标的核心抓手。
创业型平台确实被互联网巨头快速赶上了,团长们也乐意接过后者抛出的橄榄枝,以此提高收入。
可惜,甜蜜期总是短暂的。
从2020年7月,多家社区团购巨头大步开城,到2021年7月,各大玩家均进入稳步运营阶段,不少团长却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徐云子想念2020年以前的时光,“那时候没有多少人关注社区团购这门生意,整个小区只有我一个团长,订单量虽说不多,但佣金高,每个月的收入轻松上三千。而现在我至少花两倍的精力,才能拿到和以往同样的收入”。
在巨头的规划中,削弱团长话语权,其实早已“预谋”。
一位前美团优选员工对连线Insight坦言,美团优选一开始便把团长定位为履约机器,帮助平台把商品分拣到用户手中即可,尽可能减弱团长环节的话语权, “将用户的归属权从团长,转移到平台,获得终端用户流量,这也是各个平台的通用做法”。
一切转变发生得太快,而团长们后知后觉。他们无暇考虑自己是追风、还是被风口推动不由自主地往前走。这些人或是宝妈,又或是小超市店主,他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各平台服务,但将自己的客户资源对接给平台后,最终却可能被平台抛弃。
面临越来越低的佣金,越来越弱的话语权和看不到前景的未来,团长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留下or离开。
01
不愿成为螺丝钉但也拒绝不了巨头
老团长们最先感知市场风向转变:巨头入场了,创业型平台失宠了,团长逐渐成为了社区团购巨头的“螺丝钉”。
没有团长愿意当“螺丝钉”,但他们别无选择。
老团长们只能一边谴责互联网巨头打破了自己原有的赚钱舒适区,一边无奈接受互联网平台源源不断的订单。
换句话解释,在创业型平台占据市场话语权时期,用户属于团长,而平台为团长服务。这些团长承担的服务环节完整、口碑效应高,用户不关心商品来自哪家平台,只相信团长推送的商品。
然而,互联网巨头进场后,想要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话语权体系,而这套体系的最终掌控者,自然必须是平台。
团长们也在适应新的生存规则。
自2020年8月成为美团优选团长后,刘广宇和妻子将两人的作息时间调整成晚上1点半睡觉,早晨6点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往微信群丢商品链接。接下来是每天至少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早晨8点开始卸货、理货、打包、分拣,通知用户取货,一直到晚上12点才关门。
周围几公里范围,有5、6个团长,经常会有迷糊的顾客找错位置,或者时隔好几天再想起取货,刘广宇要从几十页货物清单上寻找到顾客。
遇到春节、“双11”或者“618”等节日,这间仅十多平的自提店(个人车库),便排起200多人的长队,两人凌晨3点就得起床准备。
不同于一般小团长,刘广宇是美团优选在东北某市销量排名前五的优质团长,属于当地第一批从事社群电商的“先行者”,因此他把自己做社区团购的先发优势总结为:“拥有高质量的微信群”。
从2016年,他以京东推广员的身份入行,运营着400多人的微信群;到2018年市场爆发,诞生多家创业型头部社区团购平台;再到2020年互联网巨头入局,创业型平台遭遇冲击,关停的关停,倒闭的倒闭,行业兴衰他都经历了一遭。
现在刘广宇是三个平台的团长,但对每月过万的收入,小两口并不满意。
尽管单量持续增多,但2021年春节后,两人明显感到挣钱越来越难。同样是每月十万的销售额,去年能拿到10%的佣金,就能赚1万多。
“今年3月份,美团推出各类推广奖,佣金直接降到5%,150元/颗的榴莲佣金也就75元。”刘广宇只能想法设法拉更多客户进群,提高订单量,完成推广任务赚奖金,才能保持住之前月均一万的收入。而这个成绩,在周围几百个团长中算是佼佼者。
同样是团长的吕新新,每天也忙不停歇。
去年,有五年团长经验的她,入驻了橙心优选、美团优选、兴盛优选、盒马集市等7家平台,也是四川省某市橙心优选销量排名前三的大团长。
2020年社区团购最火的九、十月,吕新新这一自提点的日订单量一度飙升到1700件,月佣金提成高达两万多元,这也让她成为多家平台重点维护的对象。
吕新新从BD人员得知,和她同在一个小区的另一大团长,之前订单太多,分拣不过来,会要求橙心优选的BD亲自过来帮忙。不过,这种“特殊照顾”,在吕新新的订单量逐步上涨后,也没有享受过。
像刘广宇和吕新新这种日订单量过百的优质头部团长,目前已经无需主动拉新,平台通过测算便将社区订单派到他们手里。
不过,面对这样的高客流量,吕新新却萌发了去意,她感觉到“互联网平台导流过来的订单虽然多,但转化为自己粉丝的用户数很少”。
如今,吕新新对微信群做了区分:一类是特意找她下单的粉丝老群;一类是平台导流过来的新客群,她甚至不拉陌生用户进微信群。“老群的亲密度率更高,日常唠嗑是常有的事,里面是一直照顾自己生意的街坊邻居。而新群一般发放商品链接,做好基本运营和售后工作就可”。
“订单太多,每天心力憔悴,像个机器人只负责分发商品,团长已经没有了话语权。”吕新新注重品控,不少新用户向她投诉卖的蔬菜瓜果质量不好或者缺货、烂货,这让她有些委屈。对此,她曾多次向平台工作人员提出建议,对方均未理会,她也就放弃了挣扎。
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吕新新不敢再盲目为互联网平台背书,此后只在群内推荐酒水饮料等一线标品,放弃了生鲜货品,“我现在直接在本地基地直采生鲜品,放到群里卖,比社区团购平台同类产品销量还高”。
与吕新新放弃推荐的品类相反,刘广宇甚至告知群内用户,某个社区团购平台的小家电类商品,售后体系不完整,建议不要在该平台购买相关产品。
2021年春节过后,吕新新在微信群通知群友,不再推荐一些平台的产品,她也退出了团长素材群和大团长管理群。原因是这些平台的退换货流程繁琐、周期长,更重要的是大件货多且佣金极低,比如大米类的佣金几乎为0。
不只是吕新新退出,她周围的多个团点都在陆续关停。
撤退行动,暗含一个尴尬的现实:佣金下降后,团长失去为团购平台打工的动力。刘广宇虽也心有不满,但无法抽身:“团长是我的主业,全家人指望这份营收过日子”。
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如今还在做团长的人有多少?
“目前没有专门跟进全国团长的数量,这个数字也无法精确,每天都有淘汰者或者主动关团者。”一位美团中层人士告诉连线Insight,现在的团长大多数属于兼职属性,流动性较强。“如果硬要估算全国团长数量范围,大概在150万到200万之间。”
对于还在继续工作的团长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全月无休地工作以留住客户,钱也比以往难赚了。
02
人情味少了危机感却时时伴随
经历过创业平台鼎盛期的团长,明显感受到在互联网巨头进场后,赚钱变难了。
“被逼成为互联网平台的团长,不做不行啊。现在一天也不敢中断工作,要保证我的用户大盘,不被这么多社区团购平台分散。”刘广宇的这种危机感从去年开始出现,只增不减。看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团长,他怀念2020年之前那段“躺着赚钱”的日子。
2016年,开**站的刘广宇,是京东重度用户,因此当年受邀成为京东的区域推广员。推广员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线上推荐用户购买京东商品,用户通过推广员分享的商品链接下单后,推广员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佣金;另外一种是推广员裂变,老成员邀请新用户成为推广员,给予相应奖金。
推广员的工作在真实生活中会遇到问题,例如有些用户购物时经常达不到满减条件,而放弃购买。
“一百块钱可以买四桶洗衣液,但用户只想买一桶,剩余三桶怎么办呢?”
刘广宇没有直接放弃这笔生意,反而开始让群成员预先报名,统计货品需求后,他自己垫付货款下单,再适量加价售卖给需求者。在他看来,这一方式有些类似于社区团购雏形。
这种加价空间远超于佣金奖励,有时刘广宇会抢购秒杀产品,再原价售卖,最高能达到500%的利润。
他清楚地记得,进入2018年后,老东家京东推出了一个叫“友家铺子”的社区团购平台。他跟着京东一起成长,早早摸清了周围小区顾客的需求,他快速地建起了用户群,他的微信群从一个扩增到四个,成员数快速破千。
京东这一动作,也被外界视为其正式入局社区团购之举。“京东那时会定期对团长进行定期培训,那时的团长更像是销售人员,大家自驱力也比较强,暗自PK。”刘广宇向连线Insight表示。
吕新新也在怀念自己进入社区团购的第一年,那是2016年。那时候,团长的角色较为多样,一个合格的团长除了必须有自己的提货点,还要选准符合社群粉丝需求的商品。比如家庭主妇更希望买与一日三餐相关的生鲜类产品,而非酒水饮料、粮油等流通品。
2019年,已经有三年社群团购经验的吕新新,经由熟人推荐,成为知花知果平台的一名团长。知花知果是从长沙起家的本地社区团购公司,2016年开始,知花知果依靠中高客单价的差异化打法存活下来,而后开始扩展版图。
一提及带她入行的老东家,吕新新突然话多了起来。在她看来,知花知果在培养团长方面比较用心,“从教选品、运营社群,到各种售后应急问题的处理,面面俱到。团长们一饰多角,既能承担采购职能,也可以当销售。”
大团长也会辅助小团长。小团长或者新团长对平台的品控要求不了解,大团长会帮忙推荐产品或者指导其选品,“平台还会经常和团长们进行闭门会议,互相交流经验,大家归属感很强。业绩好的团长,不仅有现金奖励,还会有表彰大会。而且经过自己的推广努力,有越来越多产品受到大量用户喜爱,成为当地的‘网红’爆品,是非常有荣誉感的事。”吕新新表示。
与这些创业公司注重人情味、打感情牌相反,互联网巨头更关注的是效率。
吕新新对现在社区团购平台流水线“生产”团长的做法嗤之以鼻。
她提到,去年开城时,橙心优选等平台运营人员每周把新团长拉进一个小群,讲解完产品的卖点、市场价格范围、对应目标人群等基础业务理论后,就地解散小群,把团长们扔到大群,培训便结束了。“很多无经验的团长被忽悠开团后,自身能力不强,订单量自然平平。”吕新新表示。
在这种规则下,团长越来越不重要,可替代性也很强。例如拼多多目前就借助主站商城流量,将订单派送到团长端,不完全依赖社群,团长只是扮演快递自提点负责人的角色。
拼多多消费人群本身便与社区团购定位对象契合,但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等电商基因较弱的团购平台,更想借用团长之手,把用户都拉入到自己的系统当中,而不是停留在团长管理的微信群,让平台被团长掣肘。
于是,美团优选和橙心优选等推出“机器人”“团长助手”等,每天可以定时在群内分享商品链接。
今年年初,吕新新断然拒绝接入所有平台的机器人,“平台想从团长嘴里抢饭吃,这种冷冰冰的机器人,只会破坏群内氛围。”她手里有多个稳定客群,因此拒绝得很干脆。
相比于吕新新的灵活周旋,美团优选等互联网平台的突然入局,让刘广宇和妻子措手不及。“原来我的用户群是本地最大的用户群,都集中在我这里下单。但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阿里巴巴正式入场社区团购,拼多多、美团该如何去抗衡?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