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商“三巨头”相争,谁才是无货源头号平台

国内电商“三巨头”相争,谁才是无货源头号平台,第1张

大家好,我是电商花花。

大家伙一定听说过淘宝无货源,PDD,京东无货源卖货的模式吧。但是随着淘宝把流量对天猫的倾斜,拼多多又成为了厂家价格战阵地,这两个平台的无货源模式在2022年当下的情况已经很难做出效果了。

我自己和我的团队也几乎做过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无货源模式,在红利期也赚到过钱,但是伴随红利期消失,利润也越来越低。

我自己接触抖音很早,我从21年初就开始尝试做抖音小店的无货源。

想系统了解一下抖音小店的玩法和盈利步骤,可以领取一份关于抖音小店的 *** 作秘籍,包含抖音小店的课程、资料包和所需工具。

抖音无货源和其他无货源一样,是不需要货源的也就是完全不用进一分钱的货的,俗话说就是空手套白狼,启动成本很低。

抖音小店无货源就是在抖音上开一间店,然后用选品思路搭配软件,在拼多多、1688等网站采集优质产品信息,加价后上传到自己店铺,再设置合适的佣金,让达人直播帮我们推广带货,等产品卖出去后,我们就赚到了差价。

先发一下我们自己抖音小店后台的数据仅代表本人个人收益:

为什么电商创业者都开始做抖音小店?

原因:抖音小店的特殊背景带来赚钱红利期。

从抖音在19年就与淘宝有合作,带货如火如荼,抖音也因此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

之后合作结束后,就禁止第三方链接进抖音,顺势推出抖音小店,正式进去电商,

目的就是为了把GMV和转化数据留在自己内部,做出漂亮数据。

就在抖音电商野蛮生长中,无货源玩法就有了活力,平台起步规则宽松,淘宝和京东、拼多多店群的玩法可以照着来 *** 作,逻辑基本都是相同的。

很多直播中火的产品,不是大主播的话,货源大多来源于拼多多,不得不说拼多多供应链太强大了。


抖音小店无货源内容电商玩法的优势:

1、不需要自己做短视频和直播、付费推广。

2、流量来源于精选联盟达人橱窗。

3、抖音小店电商目前产品库不完善,闭环商品库较少。

4、投入小,不需要前期做亏损。

5、未来发展潜力大,搜索流量付费流量精细化运营。

相对于电商小白来说,或许内容电商模式更好一点,测试成本也几乎为零

说完相关的抖音小店无货源玩法和优势。

再来给大家讲一下咱们做无货源的收益情况。

抖音小店无货源收益

抖音小店虽然算不上什么暴利项目。

但是只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像新一这边的店铺:一家新店,五天左右就能够出单,三周后就能够达到稳定出单的状态。

只要执行力到位,单店单月利润保守收入在3000-1w+

爆单的话,收入也会翻倍。

这个收益大家可以当做一个参考。

当然,具体的收益还是由你自己 *** 作的玩法和选择的商品决定的,并没有固定的数据,大家可以把这个数据当做一个参考。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感谢观看!

公众号,电商花花

2016年年末开始,在线视频行业进入剧变期。10月31日,阿里集团CEO逍遥子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古永锵将不再担任优酷土豆董事长兼CEO职务。这位国内在线视频行业元老淡出历史舞台。

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没有打完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息。国内在线视频市场的行业玩家走过创业时代之后,早已开始寻求新的机会。

去年11月4日,腾讯视频宣布品牌全新升级——不负好时光。

而在12月21日,优酷启用全新Logo 口号:这世界很酷。

今年2月15日,乐视视频发布新品牌主张“就视不一样”。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三家在线视频巨头齐换slogan,这些行动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必然的规律。

一条走了十年的死胡同已经悄然落幕

在线视频市场在过去10年的基本商业逻辑是这样的——花大钱买版权、买带宽,取高额的视频播放量、点击量,卖广告赚小钱。这种商业逻辑曾被乐视视频张曙光戏称为“买面包卖面粉”。

优酷和土豆合并后,曾经是在线视频市场上半场的绝对赢家。万万没想到,在线视频是个消耗战永不停息的高地。

后来各个视频平台在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时,把版权的争夺变成了非良性竞争,版权泡沫越吹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在下半场,面对不用交财报的爱奇艺、腾讯视频,以及一开始路子就完全不一样的乐视视频,反倒显得有些尴尬。

某种意义上看,在线视频行业10年间的发展历程就像是O2O一样,是资本的无底洞。合一集团财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优酷土豆购买版权花费了516亿元,而当季净亏4356亿元人民币。

暴风影音的副总裁崔天龙曾经谈到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商业模式,都不能永远看不到希望的全行业整体持续亏损,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在线视频领域,大家都在用投资方的钱打来打去,拼的都是自己的时间,特别无聊。这是一场永远也打不赢的战争,因为核心竞争力在内容版权方。

乐视视频可能算是在线视频行业的幸运儿,在其他平台还没有意识到版权采购的重要性时,乐视早在2009年就大幅增加版权投入。随后正版化潮流来临,乐视当初花的大钱逐显成效。在后来版权费用越来越高的时候,乐视成为了重要的版权分销商,过去提早布局储备的版权,为其贡献了大量收入。

要知道,在2015年“跑男”和“爸爸去哪儿”等,一季的网络播放权费用就高达3-4亿元人民币。很显然,如此高昂的版权成本对于视频平台而言,很难维系。过去版权采购赚流量再去换广告的商业逻辑彻底走到了尽头。

搜狐张朝阳更是谈到,“盲目在头部剧购买,投入上亿元购买一部剧,这简直疯了,而且广告根本达不到!必须走向自制和收费,走向Netflix模式。

各个视频平台意识到了版权的成本困境时,逐渐寻求出路。所以在2015年,优酷会投入百亿元人民币建设自媒体频道,“罗辑思维”等优质自媒体很大程度上就是优酷靠建设UGC内容寻求内容多样化的产物。而乐视也在去年6月开始放弃版权采买业务,完全转向自制内容。有关这块内容暂且按下不表,下文再谈。

(来自艺恩咨询中国网络剧市场研究报告)

齐换slogan背后的新生意各不相同

腾讯、优酷、乐视齐换slogan的大背景恰恰是过去一条走了十年的死胡同已经落幕,崭新的竞争阶段已经开始。这场战争围绕的核心是“国民总时间”。罗振宇在2017年跨年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国民总时间”。

对于在线视频领域来说,“国民总时间”背后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优质内容以及具备优质内容消费能力的那群人。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个平台,实际上的聚焦核心都是具备内容消费能力的年轻人。

去年11月,腾讯视频宣布品牌升级,“不负好时光”成为品牌新slogan。当时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刘胜义对此解读为,以更加年轻化、更能引起用户情感共鸣的定位展现品牌。未来发力方向是优质内容,以及与消费者情感沟通。

随后的12月,优酷启用新Logo和新口号:这世界很酷。当时阿里文娱集团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称,年轻人是文娱消费的主体,围绕年轻人打造文娱体验,成为优酷的战略发展方向。

今年2月,乐视视频发布新品牌主张“就视不一样”。乐视视频总裁高飞解释称,希望与年轻人一起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发现新鲜世界。在他看来,全行业进入生态竞争之后,乐视视频已进入生态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三家齐换slogan之后,高管都把年轻人作为重要的突破方向。而且三家都是具备生态效应的视频平台。如今在线视频市场的竞争已经升级到了生态对生态、内容对内容的竞争。不过,三家其实在未来的发展实际上区别很大。

1、腾讯视频越来越像Youtube

腾讯视频的生态更多是以微信、QQ的社交体系为核心,以视频内容为依托。虽然说腾讯视频一再强调网台联动、头部版权和精品自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爱奇艺、优酷土豆、乐视视频早已经把这些内容作为发力方向的情况下,腾讯视频真正的优势并不在这里。

腾讯视频之所以能在这几年迅速成长,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微信和QQ的社交分发。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内插入的UGC视频内容,正在通过社交的方式让过去在优酷上集中的自媒体内容渐趋在腾讯视频上成长起来。UGC视频内容容易构建起广告营销价值。所以腾讯视频在当时启用“不负好时光”的slogan之后,提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广告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收入份额中,优土第一,占比为218%。而腾讯视频占到209%,爱奇艺占到206%。不过,据Analysys易观产业数据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季度监测报告(二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收入份额中,腾讯视频占到216%,爱奇艺占213%,优酷土豆占208%,分别位居市场前三位置。乐视以108%的份额,排在第四。

对腾讯视频而言,社交体系带来的UGC内容优势正在推动其广告收入迅速增长。腾讯视频在社交生态的加持下,本质上正在越来越像Youtube,过去优酷土豆们没做成广告业务,在腾讯社交平台以及效果广告的作用下,反倒越发突出。

2、优酷融入阿里文娱电商体系

优酷在去年10月阿里筹备建立阿里文娱集团,而阿里文娱集团又成立大优酷事业群和新移动事业群开始,就逐渐融入阿里的文娱、电商体系之内。对于优酷来说,具备优势的内容版块有亮点,一个是视频电商,另一个则是线上线下的影视链条打通。

优酷在视频电商领域有阿里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作为支撑。视频电商本质上是个UGC内容为基础的大数据广告系统,视频内容中会因为数据插入商品。优酷跟淘宝、天猫打通之后,再根据基于用户行为和数据挖掘进行精准营销。本质来看,视频电商和腾讯视频的大数据广告业务还是一回事。不过视频电商设计的链条会更丰富,从理论上来看,对商品的转化率可能会更高。

除了视频电商外,阿里文娱的业务线囊括了内容制作、线下发行、线上售票平台、线下影院、娱乐电商等全产业链营销闭环,和支付宝、淘票票打通之后,阿里文娱成为了优酷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当然,阿里在文娱领域毕竟还是新人,面对如今竞争激烈的世界,未来会取得怎样的成效依然有待观察。

3、乐视视频的软硬件整合生态

乐视视频的生态和前两家还不太一样。用乐视话语体系里常用的描述来看,乐视的生态是“平台+内容+终端+应用”。

和优酷与阿里文娱组合在一起的摊子大不同,乐视的摊子相对比较小,也比较垂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阿里文娱像是视频领域的安卓,而乐视视频则像是视频领域的iOS。

因为在乐视视频的内容中,前端有手机、电视这些硬件终端作为前台,再加上应用和平台作为承载以及自制内容作为后端的支撑,总体而言,形成了一整套以自制内容为核心的软硬件垂直整合生态体系。

特别是自制内容,这一块业务大家都在做,不过乐视视频做的最早,优势也比较突出。虽然最早从事版权采买业务,而且做了这项业务足足做了十多年,并且靠版权分销赚到了第一杯羹,但从去年6月开始乐视视频就逐渐放弃纯版权采买,转而把自制内容作为核心,用“保底+分成”的方式孵化自有内容。

最早做版权采买的人放弃纯版权采买,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成本越来越高。但乐视在其中还是踩准了点,在版权费用并不高的时候采购了大量版权,而且还赚了钱。在其他人刚刚意识到自制内容的时候,乐视视频的内容自制已经开展了数年时间。也难怪乐视发布新slogan“就视不一样”时会谈到自身主张“不一样”。

目前在乐视视频的摊子中,收入主要是分四块构成,最传统的收入是广告收入和版权分销。这两块收入虽然一直在增长,不过目前总体份额正在下降。付费会员收入和自制内容带来的其他数字娱乐盈利正在成为未来的重要支撑。

2016前三季度,乐视网收入达到168亿,更具预测,乐视网第四季度营收为40亿元,也就是说2016年乐视网营收将突破200亿元大关。根据艾瑞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乐视视频营业总收入达10063亿元,终端收入和会员发行收入分别达到5132亿元和3109亿元,大幅超过广告收入,改变了乐视视频的收入结构,从收入结构来看,相对比较健康。

这是乐视最优质的一部分资产。也难怪孙宏斌会在乐视风波最激烈的时候会选择重点投资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这几块业务。

静待2000万会员门槛后的血雨腥风

说完业务区别后,其实还要着重强调下有关付费会员的问题。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线视频领域晒自家付费会员数的现象越演越烈。

2016年6月,据不完全统计,乐视视频的付费会员数是2380万,保守估计2017年年初或突破3000万。同样是6月,爱奇艺宣布VIP会员数量突破2000万。而在去年11月份,腾讯视频宣布会员数量超过2000万。随后在12月,优酷宣布付费会员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

从付费会员数量的角度来看,几家大视频平台都已经超过了2000万大关,甚至可能有2-3家平台达到了3000万大关。付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视频平台在收入会更稳定,有助于协助视频网站在加强内容收购和内容制造。

(艾瑞咨询:中国在线视频用户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所以可以看到,今天几乎所有视频平台都在拼自制内容,丰富自家的内容体系,以此扩大会员规模,形成良性循环。在很多人看来,国内在线视频领域已经兴起了一股学Netflix的潮流。

不过,未来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因为自制剧的成本实际上也在提升。根据骨朵网络影视的调查。2012年自制剧《屌丝男士》元祖,单季制作成本为每集30万,不过,2016年多部超级网剧单集成本已经超过500万。

国外自制剧成本实际上也在提升,美国流媒体平台市场现在已被Netflix、Amazon、Hulu三巨头牢牢把持。

(来自《奈飞,奈飞,奈何非我鱼与熊掌》)

2014年1月Netflix向美国用户提供6484部和1609部剧集;但到了2016年3月,这个数量萎缩到4335部和1197部剧集,Netflix的内容总量萎缩了32%。与此同时,2014年以来Netflix的营业现金流量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就一直是负值,并呈喇叭口状有越变越大的趋势,2016年Q2达到-226亿。

(来自《奈飞,奈飞,奈何非我鱼与熊掌》)

相比来看,在美国,Amazon自制剧+多终端+电商模式目前来看,可能更健康。亚马逊拥有多个终端平台,包括手机、平板以及电子书、移动应用等,这些内容能够支撑起Amazon视频内容多终端体系,也能更好的触达消费者。Amazon自制剧始于2010年,目前Amazon Prime在北美的流媒体服务中占据了13%左右的市场份额。

背靠美国大部分主流影视公司的关系,Hulu正版影视剧资源丰富,也引得爱奇艺、搜狐视频一开始就走了Hulu模式,而不是当时其他人都在走的Youtube模式。

不过,2013年的时候,阑夕当时就预判,在拿来主义的指导之下,中国的在线视频行业可能会产生一个“Youtube+Hulu+Netflix”的标准配置。

如果真的把国内的在线视频巨头和北美市场做对比的话,乐视视频很像Amazon,优酷似乎也因为阿里和Amazon有那么一丝相似之处,爱奇艺则像是Hulu,至于在国内的优酷、腾讯视频、乐视视频、爱奇艺究竟会书写出怎样不同的故事,还真是值得期待。

跨境电商模式的魅力, 在于它可以让中国的企业,用自己的品牌,在海外的线上市场进行展示和销售。 这个商务模式是全新的一种出口形式,走通这个道路,就可以摆脱过去数十年传统外贸的接单出口模式了。 这个模式的最大的价值,在于自有品牌和创新产品的展示和露出 。 你有机会通过跨境电商模式,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而且是全球性的品牌。 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有—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这个就是建立品牌的价值,做到了经营上的可持续性。 没有品牌的企业,如果不是在一个产业深耕细作,在各个环节上都有很高的效率,并形成整体领先市场的效率,在经营上是相对脆弱的,或者说是难以生存的。 这次疫情,就导致了,无数出口型外贸工厂的生存是个大问题。工厂没有订单了,开支巨大,你怎么办? 如果,你自己的品牌,在海外有了忠实的消费者,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你创新的产品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在全球发布了,整个进出口的业务链条是相对顺畅的。 你再不用担心,今年广交会因疫情原因,没有多少客户来访。 你也不用担心,阿里巴巴或环球资源上的供应商诸多,大家死拼价格。 你也不用担心,创新的产品,没有客户订货,找不到合适的渠道销售。 从传统的外贸,发展数十年,走到今天跨境电商的模式,中国进出口行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本质上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整个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发展历程,就知道机遇在哪,风口的风在往哪吹。 一、早期传统的外贸模式 最早的传统外贸,是需要出口配额的,一般的国有企业才有额度,早年深圳万科都还倒卖过外贸指标。这个时期的出口链条,进口的链条,都很长,层级多,涉及到四五个经营主体。 产品订单是由进口商(一般是品牌的拥有者)下单给到中国的出口商,再转送到制造的工厂。 在物流形式上是: 1,产品在工厂制造; 2,出口商质检和发运; 3,进口商收货和分销; 4,批发商采购和批发; 5,零售商采购和展销; 6,消费者到实体店采购; 1978-2000年前后的贸易模式,大都还是这个贸易模式为主。 这中间的每一个物流环节,都会产生费用,每一个环节的经营主体,都是要赚钱的,整体的销售效率有多低,都难以想象,中间环节的资源浪费是巨大。 我记得,2003年,浙江台州的黄岩外贸集团年出口额都超过10亿美元/年,而且黄岩外贸集团的一把手还兼任外贸局的局长职务,实际上就是一套班子,两个招牌而已。 二、百花齐放,多种贸易模式并存的时代 但是,2000年以前的贸易模式,其实已经在发生改变了,各种更先进的模式早已生根发芽,只是还没有成为主流的贸易模式而已。 自从1962年沃尔玛在阿肯色州创立以来,整个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每十年都在发生巨变,到了1992年,亚马逊成立以来,每十年又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尤其是,亚马逊引发了贸易形式的巨变,从卖书,卖服装,到卖有机食品,再到卖音乐、**、云存储服务和物流服务,涉及的产品和服务,几乎包罗万象。甚至,贝佐斯个人还购买了《华盛顿邮报》。 亚马逊,还有自己制作和发行**的工作室,当然,它更多的业务还是从中国工厂采购商品,销售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亚马逊自身也发展为零售业的基础设施了,它为数百万开放平台的商家提供销售和物流服务,也有强大的自营商品业务。 亚马逊,究竟是个什么企业,你今天已经难以用一小段话清楚定义和表达了。 这几个月,欧盟正在收拾亚马逊,说是稽查它是否有利用平台数据的优势,发展自营商品,并且给自营商品更多流量,从而挤压商家。 我在想,这还用说么?其实沃尔玛,家乐福,也都是这么干的,他们也大量发展自有品牌的商品。 通过零售巨头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零售商是商业模式发生巨变的主要因素 ,是他们日复一日地服务消费者,在千百万次的与消费者互动中,掌握和洞察了消费的趋势。在任何一个国家,零售商都是洞察和掌握商机,抓住潮流趋势,引发行业巨变的主角。 所以说,观察一个行业的变化,就看看这个行业在零售业中的表现就可以了。 观察跨境电商行业的变化,同样也要观察所在国家的零售业变化。透过它在零售业的变化,就可以看到本行业的未来。 由于零售业的百花齐放,也就导致了多种贸易形式的并存,孰优孰劣,现在还胜负难分。 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并存的几个贸易形式: 在美国沃尔玛/TARGET/SEARS,欧洲的TESCO/家乐福/麦德龙兴起的早期,他们还没有能力进口商品,但是已经跳过批发商这个环节,直接跟进口商采购商品了。 所以,进出口的主体就是由工厂/出口商/零售商,这四方组成为主,这个模式大概也持续了十几年时间之久。 在连锁店发展的中期,他们的门店数量有数百或者数千个,采购数量庞大,采购能力和溢价能力很强,这时候,进口商或出口商也被跳跃过去了。 这个时期,很多的订单都是跨境的供应链公司提供服务的,而且这些公司的服务毛利也是很低的。 这一个时期,涌现了无数出名的跨国供应链公司,其中一家就是香港的利丰供应链公司,营业额规模可以达到几百亿美元,虽然毛利很低,但是每年的净利润都有几十亿港币。 这些个年头,是香港利丰很风光的时代,它在香港股票市场的高峰价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币。 自从,1992年,中国开放零售业以来,沃尔玛/家乐福/TESCO/麦德龙/吉之岛/7-11/全家等这些零售巨头都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开设零售店直接面向中国消费者卖货。 同时,他们也在中国建立本地的采购中心,不仅服务于中国本地商店的采购,也服务全球所有商店的货品采购。 这个时期,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工厂老板说,沃尔玛要审核工厂资质了,这可是一件大事,沃尔玛是长期世界五百强排名前三的企业啊。 想象中,能够成为沃尔玛的合格供应商,就好像买了一张长期饭票一样,一旦过了工厂审核这关,整个工厂所有的同事,都会为之兴奋。 这些零售巨头,他们在中国一直活动,优化他们的采购供应链,所以,价值的渠道就逐渐演变为下面这个的形式了: 工厂----海外零售商----海外消费者 于是,香港利丰的业绩表现越来越差,并非利丰集团的同事们工作不努力,而是因为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逐渐被更短的供应链业务模式替代了。 过去十年,利丰每年都在流失客户和营业额,自然业绩一落千丈,连续若干年业绩出现亏损。 任何的企业或个人,都无法逆潮流而动,无论是曾经有多大的业务规模和财力。 三,未来若干年的进出口贸易模式---跨境电商贸易模式 时间到了2010年,亚马逊和EBAY的零售基础设施相对成熟和开放了,跨境电商开始兴起。 这十年时间,深圳涌现了跨境电商出口创业的潮流,环球易购、有棵树,通拓 科技 ,傲基,海翼股份等企业都是在这一个阶段,分别成立和成长起来的。 国内外的商品价格差别太大了,跨境电商的钱太好赚了,风险投资领域的热钱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同时,也催生了几个上市公司,环球易购借助传统服装上市企业百圆裤业上市,有棵树,通拓 科技 也走了借壳上市的道路。 每个大的跨境巨头,都运营数百个以上的账号,数百个类目,营业额数十亿人民币以上。虽然,跟几千亿美元的跨国零售巨头相比,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毕竟撕开了一个口子,能够让中国的品牌和产品创新在海外的线上露出,这里面就有机会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闭环的业务链条。 新兴的跨境电商贸易形式,估计会持续若干年,慢慢成为主流的贸易形式。亚马逊、EBAY都演变为海外零售的基础设施了,通过它们就可以向世界各地的市场销售产品了。 虽然说,目前这种贸易模式都还处于早期,处于粗放式作业的形态,但是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精细化作业的、发展出规模的企业,慢慢会胜出,成为领先行业的巨头。 这里面,没有什么零售巨头的机会了,零售的基础设施行业已经形成规模巨大的寡头市场,难以撼动了。未来,涌现出来的将会是一个个新品牌,细分行业市场中的大小巨头。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跨境电商的风口,中国已经从整个国家层面,决策和支持这种新兴的贸易模式。 国家给全国数十个城市设立保税区的资格,在资本市场上也支持跨境电商企业上市,努力促进这种新兴的贸易模式,支持中国的品牌飘洋过海。 就在前几天,深圳的跨境电商巨头,安克创新(ANKER)公司,也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估计不久的时间就可以获批和上市。 安克创新是优秀的跨境电商企业,它是以自有品牌ANKER在北美、欧洲、日本市场销售,年营业超过六十亿人民币。 它走的是精品路线,不仅在产品方面精耕细作,在销售和技术方面也已经实现了精细化作业,运营的效率很高。 这样的企业,就是跨境电商未来模式的经典案例,它未来的发展可期。 四、未来的业务模式和努力的方向 虽然,现在的中国是全国上下一片跨境电商热,但是,现在毕竟不是早期了,已经过了行业的红利期。 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若干家上市公司,竞争度会越来越激烈。 所以,咱们不能一头热,几个小伙伴把酒一喝,也凑点钱,就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了。 实际上,跨境电商,因为业务上至少涉及两个国家,两个海关,两种语言和文化,甚至有一些国家,还有若干小时的时差,复杂度还是挺高的。 这个时候,入市需谨慎,虽然市场规模,每年还百分之几十的增长,但是要在这个行业赚钱,已经开始不容易了。 我阅读了无数的行业资料,实地访问了亚马逊和EBAY,也与不少跨境圈的朋友沟通了,自己本身也在海外有公司和同事,在这里,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认知,画出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以下观点,仅供大家探讨,你即使看了,也要独立思考,谨慎参考和借鉴,是药三分毒。你得有你自己的路子和活法,形成你自己目前可以 *** 作的业务体系。 当然,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多学习,共同进步。如果需要加我的微信,可以私信我。 如果你在未来想要生存和发展地好,在这三个方面,你得很努力。 1,产品创新: 首先是产品创新,这个产品创新必须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 如果咱们还引入普普通通的产品,进入海外市场,那其实你已经拼不过环球易购和有棵树这些跨境大佬了,他们人多钱多,用钱用人就可以砸死你,他们有人每天盯着快速上升的产品SKU。一旦,你普通的产品冒头了,也就距离死亡不远了。 所以,你的产品务必做很出色的,有专利或品牌保护,总之,你的产品要有门槛,不能轻易被复制。 不然的话,你可能把这个产品做好了,做爆了,然后市场很快就被大卖家收割了。辛辛苦苦数百个日夜,一夜回到解放前。 选择有特色的产品,门槛比较高,事半功倍,销路容易打开,业务上相对容易突破。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产品创新的大作用: 抗蓝光眼镜 下面这个抗蓝光的眼镜,有儿童的,也有成人的款式,根据供应商的原话,疫情期间,3-4-5月份,单月10万副眼镜供应给市场,都不够卖。 我估计他一套赚十几块,一个月就眼镜这个产品系列,就要赚一百几十万人民币的利润。 疫情期间小孩,必须在家上网课,平板电脑的使用量一下子就大了。 妈妈怕孩子的眼睛看多了屏幕,会近视,纷纷用于下单购买,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限的。我也给家人买了几个,不知道作用有多大,但是很想表达一下关爱,疫情之下,大家都很无奈,给他们一点温暖很重要。物品,有时候不只是物品,它也是传情之物。 这个产品在恰到好处的时间出现了,一下子就卖火了。 华为的超级快充移动电源 这个移动电源是超级快充的,12万毫安。 把电充进去,速度超快,从移动电源充电到手机,速度也超过。 这个产品非常符合市场的需求,有消费者愿意为速度买单,肯定会非常火爆。 商务繁忙,电话和信息多的人,经常会面临手机电量不足的困境。 这款超级快充充电宝,1个小时就可以把你手机充满,十几分钟就充电到百分之四五十了,大幅度降低你对手机电量的紧张和焦虑。虽然,价格不菲,但是还是觉得值得下手的。 这个是在小米有品上卖得最好的绿茶,云南昆明的大叶绿茶,口感,跟星巴克的碧螺春绿茶差不多,一喝,就感觉得出是高质量的茶叶。 这个茶叶是大叶子的,泡出来的茶水非常干净,没有茶末和杂质,在分类分拣的过程估计是很严格的。 它喝起来,口感非常舒服,神清气爽,清香悠悠,回味甘甜,一次就可以把你征服了。 按照一盒100克,可以泡30杯的话,平均成本2元/杯,而星巴克的绿茶,则是1杯就要20元人民币。 我试了以后,觉得不错,都找到厂家买了一整箱,几十盒。 我挑了2盒,准备快递到日本给当地的同事试喝。也请他们问问,身边的日本朋友,这个茶叶如何?在日本会不会有市场。 也送了两盒,给深圳做日本物流公司老板--田总,他现场拆开就喝,也说这个茶叶很不错。 他非常喜欢喝茶,1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个泡茶专区,有一副可以做五个人的红木茶台。 他是老茶客了,办公室里,有数十个罐好茶,他给我展示了几十种珍藏的茶叶,挑了几个品种泡给我喝,边泡茶,边讲茶,讲得是头头地道。 他跟我说,日本没有什么好茶,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带二十罐凤凰单枞茶叶,自己留几罐日常喝,没有好茶的生活,实在是太难受了。 其它的十几罐茶叶,就在拜访日本合作伙伴的时候,亲自送给合作公司的社长,作为一种远道而来的珍贵礼物送给对方,并告诉他们怎么泡茶。 他喝了几口我带的绿茶以后,说感觉不错。他说,你要在日本卖这茶叶,我给你背书,帮你推广到几十个社长的办公室。他每次背几十盒茶叶去日本,几千公里的旅行,很不方便。 潮州籍的老板,多数在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茶叶,上班就是泡茶和喝茶。 我记得,我第一份工作的老板就是潮州籍的,他在办公室见我,就会给我泡功夫茶。他一边泡茶,一边给我讲,做事做人的道理,安排要处理的工作任务,畅谈未来的发展计划。有时候,居然可以聊一个早上。 我就是在喝茶过程中,慢慢学习管理和成长的。老板亲自给你泡茶,他的大脑/眼睛/嘴巴/手都在并用,动作娴熟,这态度,这功夫,让我感觉到,他的一腔浓浓的热情,专心致志。一杯上好的热茶,一入口,神清气爽,什么事情都好说,都能接受,都能学到骨子里。 茶叶,你喝了,口不干,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和清晰,表达几个小时,都不累。以茶会友,远胜于咖啡和酒。 中国的茶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众精品的茶叶,不计其数。所以,茶叶还真是不错的一个品类。 然而,田总说,快递茶叶是个大难题,这个就是为什么,他每次都自己带一个行李箱茶叶飞日本。他自己有物流公司却不发货,为什么呢? 因为茶叶属于食品类目,而日本国对食品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执行了全球最高等级的食品安全标准,日本海关检查也非常细致。 因此,快递茶叶的抽检率是很高的,有查验的话,清关时间会多个几天,而且还要支付开箱检查的费用,影响一整批货物的清关时效,物流公司都不接茶叶或食品快递的包裹。 原本预想好,聊了几个月的,把茶叶出口到日本市场的计划泡汤了。 但是,我不想放弃,于是在日本注册了茶叶类别的商标,大概需要数个月才可以拿到临时商标。以后,安排几盒要在日本市场销售的茶叶,到日本的农林水产省去做检测报告,以日本的公司,日本的商品,日本的检查报告,走一般贸易的形式,整批进入日本市场。这样子通关,就可以做日本市场了。 已经在日本申请注册了蜜蔻的茶叶商标,与茶厂协商好了的。 估计,这一趟工作流程下来,茶叶进入日本市场,就是12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因为,春天的绿茶,每年都是在清明前后采摘和制作的,明年春天,才有商标,才有新的茶叶样板,才可以做质检。 产品创新,就是找到有竞争门槛的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毛利,不易被中国的同行复制和打击。并且,相对于外国本地市场又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国与国之间,千差万别,你只要用心,总能够找到合适的产品。 2,品牌建设: 出色的产品,只是一个成功的起点而已。 你还得知道,怎么进行品牌建设,而且是在海外进行品牌建设。 大家可能以为在国外进行品牌建设比较困难,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各种品牌建设的基础设施比较完整,数据也是公开可以获取的,所处的是诚信 社会 ,市场竞争也远没有中国市场那么激烈,做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它应该是一件按图索骥,有方法,可以办到的事情。 只要你在本地市场努力去寻找,每周都跟品牌建设的相关机构沟通,建立更多链接,进行若干次尝试,你就可以取得实际作业的数据,边学习,边实践,边优化,慢慢你就可以取得突破。其实,也没有特别的良方。 品牌建设和传播的本身,是建立在优质的产品上。没有好的产品,再好的品牌传播公司,也无法帮你突破。有好的产品,好的口碑,慢慢做,你也能够突破,只是时间、速度和效率的问题而已。 当然,关于品牌和产品的定位,针对的人群,独特的功能和卖点,有什么品牌故事,这些都是基本功,还是得咱们自己梳理和定位好先。 海外的各种品牌传播机构,只是帮助你做传播而已,它并不能改变你设计的品牌定位和产品的质量。 我们从一个实际案例,就可以清楚产品创新和品牌传播的权重,而且亚马逊是一个重产品的电商平台,有出色的产品才是王道,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即将上市的安克创新,一直重视研发,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19年6月底,安克创新公司技术、研发人员732名,占总人数的5422%;同时,它在各个产品领域均形成了诸多核心技术,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拥有境内外专利共计478项。 安克创新的原名是海翼股份,它甚至把上市主体公司的公司名字都给改了,并加上了创新两个字。 “安克ANKER+创新INNOVATIONS” 从品牌LOGO的设计来看,它是想告诉我们,ANKER公司是一家注重创新的公司,它是因为创新,而从小发展到今天规模的。而且,因为创新,它将走得更远。上市,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和有力助推而已。 你说,这个企业有多重视创新啊,它都整改,把创新两个字,融入到公司名称和品牌LOGO里面去了。 我们往往会以为做广告,做流量,运营更重要,这是一种跨境电商的 *** 作短视和误区,重运营,轻产品,轻品牌,你会栽大跟斗的。 没有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能力,你会做得多,回报少,越做越辛苦。 随着,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你会越来越被动,搞不好,五年投入,一年就亏个精光。 3,运营效率: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还是得回归到跨境电商的基础运营工作上来。 这里讲的是运营效率,是四个字, “运营”+“效率” 。 这就是说,现在不是你会做运营就可以了,现在已经过了早期的跨境电商红利期了,你光是会 *** 作,已经不足以立足了。 你还得有效率,在运营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超越同行,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得好。说到效率,这就是又一件头大的事情了。 要在效率上路线,就得做运营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把每一个 *** 作的环节,进行再设计,做到标准化/数据化/流程化/线上化,安排好每一个岗位的作业体系,这可是一件庞大工作量的事情。 五、未来的跨境市场的展望,它将是小众品牌巨多,无数小巨头的、多品牌繁荣的长尾时代 我相信,还有很多类似安克创新模式的中小公司一直在努力,它们注重产品创新,专注于某个领域精耕细作,很有机会胜出。 未来的跨境出口市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海, 新品牌,新国货,新体验,完全颠覆外国人对中国货的陈旧印象。 这将是一个新国货,中国品牌崛起的伟大的时代,不只是华为,不只是小米,而是有不计其数的中小企业品牌,也会在海外市场绽放光彩,形成万紫千红的中国货世界。 不远的将来,中国的创新产品,将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手机里面,你只要下单就可以了。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价值,就把它收藏起来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国内电商“三巨头”相争,谁才是无货源头号平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