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3年完成上市,“黑马”拼多多是如何奇迹式成长?

拼多多3年完成上市,“黑马”拼多多是如何奇迹式成长?,第1张

拼多多正式上市了,价值估计240亿美元,而且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上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拼多多是如何奇迹式成长的,和以下几点是息息相关的。

1价格战,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占领市场,和产品的低价格是密不可分的,拼多多的商品以最实惠的价格快速的打开市场,低价并包邮。

2广告投入,拼多多在宣传的费用可是投入不少,在城市重要的地段,公交站,地铁站,电视广告,都打得响当当,无人不知拼多多这个网络购物平台。

3营销模式,拼多多的流量主要是运用了拼团的方式。比如你要买一个产品,会看到拼团的人数还差多少人,以拼团的方式购买会便宜许多。如果你通过微信拉人进来一起拼团,也是可以享受到这样优惠的价格,通过微信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4获得腾讯的支持,拼多多的流量能够一马平川,是因为腾讯的投资,在成长的路上依靠腾讯的支持,所谓是树大好乘凉,坐上了一趟快车,赶上了最好的发展。能够得到大公司的支持,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5产品的选择,拼多多选择的都是爆款,好卖的产品,没有在淘宝上过的产品尽量都不要,产品选对,加上价格的优势,性价对比的突出,加上拼团销售的营销模式,很快便像一匹黑马腾空而降。拼多多具备了以上几点,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快速的发展起来。

欢迎关注公众号:相遇职来职往

在我们看来,在整个拼多多的商业生态当中,对平衡产生更深远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一家以C店起家,并拥有广泛下沉市场人群的电商平台,所以大家对于拼多多一开始的心智是9块9包邮。客观而言,实际运营过程中,平台方对于C店的过程性监管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当客单价来到非常低的水位线,产品质量的风险因素也在加强。
尤其是在拼多多平台上,一大特色是农产品,这是一种供应链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品类,即源头商品未必如商家宣传,即便商品达标,运输环节仍然会对最终的交付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这样的平台上,事后监管变得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其实也是对平台上优质商家的保护,它避免的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商业生态失序,即劣币驱逐良币。
而仅退款政策就是一种事后监管。
02
当然,任何监管对于商家来说,都会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些希望突破规则的中小商家。不过,有一点恐怕要让大家失望,这件事之后,拼多多改变规则,乃至取消仅退款政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是因为在整个拼多多设计的商业模型当中,用户体验是撬动整个商业飞轮的原点。平台方希望提供给用户好的消费体验,从而带来更多的用户,更活跃的交易,而这些交易将吸引更多的商家跟平台一起玩,从而实现基于一个飞轮的共同增长。
事实上,虽然拼多多和亚马逊的打法有诸多不同,但拼多多在设计这套增长模型时,与贝佐斯如出一辙。
其实亚马逊也有“退款不退货”政策,并且这项政策早在2017年起就已经开始运行,和拼多多一样,一开始,也有商家对这项政策颇有微词,认为它是“小企业的终结者”,但从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类客户友好的政策,吸引了更多潜在客户来到平台,繁荣了用户生态,最终反向做功于商家生态。
在全球,类似的线上线下商超还有很多,其中,Costco就被认为是退货政策最慷慨的一家公司,在Costco购物,大多数商品都可以无条件退货,并获得全额退款。这种政策到底有多宽松呢,曾经有Costco的员工发视频吐槽,有消费者购买了床单并且使用了五年之久,拿到Costco,店员需要办理全额退款;有消费者问能否在圣诞节后,退还已经枯死的圣诞树,店员同样需要办理全额退款。
而这样的“宠用户”政策,也造就了今天Costco备受消费者推崇、在国外零售市场的头部地位。
众所周知,拼多多创立时,这家公司设计的理想模型就是“Costco+迪士尼”。前者代表的是消费体验,后者则代表消费者能够在平台上获得的、额外的娱乐体验。而无论是低价、仅退款,还是先用后付等政策,其实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从商流的角度来看,拼多多上有大量的低客单价商品、农产品,对物流成本的敏感性极高。例如,一件9块9包邮的商品,往返快递费的成本往往高于商品本身的价值,退货退款反而会造成损失。而农产品在一来一回之间,商品往往已经变质,退货也变得毫无价值。
但更重要的因素来自客流。在这个平台上,有大量的下沉市场人群,他们本身对于购物的抗风险能力偏弱,很多大爷大妈甚至不能熟练使用手机打字,也很难通过文字与商家客服进行沟通。如果不提供更有保障的消费环境,这些原本就徘徊在电商门外的用户,就会将那只已经踏进去的脚收回来。
最核心的还是用户心智,无论五环内外。
一位小红书上的用户,在一个关于炸店事件的讨论中表示,自己是有几十万消费能力的资深消费者,以前也觉得拼多多不好,但前年开始在平台上买东西,觉得越来越香,首先是价格便宜,其次是对消费者很友好,现在已经离不开拼多多了。
当消费者用脚投票之后,用户、平台和商家的价值循环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03
令人遗憾的是,在此次炸店事件中,局部的价值循环被破坏掉了,无人从中获利。
由于大量不明身份人士在店铺恶意下单,然后闪退差评,并辱骂客服人员,很多拼多多上的品牌商家,不得不出于自保,暂停营业,以避免进一步损失。
雀巢等品牌为了避免遭到“炸店”,也开始在抖音等平台直播时多次澄清,“我们是官方旗舰店,与争议公司无关联。”商户中也流传着一些被“挤兑”店铺的声明,“本店不是自营店铺,也深受仅退款的危害”,并晒出了第三方的授权书。
而“冲塔”的中小商家,在整个事件当中,除了泄愤之外,也很可能承受更大的风险。因为按照此前的判例,在没有真实购买意愿的情况下,出于主观恶意的下单,很有可能会被司法机关判定为订立虚假买卖合同,达到骚扰商家有报复的目的,这会构成对商家名誉权的伤害。
今年2月,无锡市某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相关案件。去年3月,王某与拼多多一家网店产生了售后矛盾,为了泄愤,10月的三天内,王某在该网店下单了几十件商品,其中有1209袋方便面、781包饼干、396瓶饮料和94罐燕麦片,共计1822228元。他还在说明栏中备注了“职业骗子、满嘴脏话、坑蒙拐骗”等不当用语,又在商家准备发货时,申请了退款。
这件事导致该商家信用评分急剧下降,以至于无法参加当年的双十一大促。商家当然也很生气,于是就将此事诉诸法庭,最终王某被判构成侵权,并付出了相应代价。
当然,付出代价的还有平台方。也许此刻的拼多多还在气头上,但正如淘宝走过了围城事件,构建了更为稳定的商客关系,这个年轻的平台,也应从此次炸店事件的烈火中,萃取出经验。
成为中国的线上Costco固然是非常阳春白雪的理想,但要知道,Costco是一家会员商超,它向购物者收取会员费,并设计了不同等级,例如在美国,Costco黑卡的会员年费高达120美元。
而会员费其实是Costco筛选用户的非常好的抓手。
那么拼多多能否通过对用户的甄别管理,在保证消费体验的同时,为交易两端提供更有效率的价值天平?当然是可行的。
实际上,即便在国内,其他电商也早就开展了相关实践。 比如,淘系有淘气值,京东有京享值,这种积分的设定本质就是在帮平台做好忠实用户分层,筛选更高信誉度用户的方式。
有京享值超过91%的用户就向我们反映过,过去他不止一次遇到过,在京东购买的商品申请售后后,因为京享值足够高、信誉足够好,客服表示无需退还商品作“仅退款”处理的情况。
此外,据我们了解,其实在拼多多“仅退款”政策基础上,拼多多对商家同样提供了申诉的通道入口。恐怕未必所有商家对此都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团队规模小的中小商家。这也需要平台方加强政策的宣贯,甚至是对商家的辅导。
并且,我们注意到,在聊天界面中,当“仅退款”模式 *** 出后,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提示用户“点击此处”,可以继续和商家协商。一位用户在点击后发现,平台会自动退出商家禁言。
相信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想占便宜,那么平台也不妨把这个按钮,做的更明显一些。

社交电商战场上又添新军了。

2月27日,国美宣布推出美店,正式进军社交电商领域。

据悉,国美预计投入2亿元人民币扶持美店,其中,1亿用于新客激励,1亿用于返利激励。国美方面表示,国美将实现国美APP、国美门店、美店“三端合一”,三端互为引流、互为工具、互为场景,线上线下的融合。

理想相当美好,现实却有些残酷。在国美进军社交电商之前,拼多多、淘宝、京东、苏宁等巨头早已在社交电商领域盘下了自己的山头。此时,“大象转身”的国美能否获一席之地,以挽救亏损的业绩,令人生疑。

在业界人士看来,国美进军社交电商,往新零售转型,大方向并没有错,重点在于采用怎么样的方式开拓市场,以及如何抵御竞争。

入局

作为老牌零售大户,国美有着辉煌的过往。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国美的销售额曾横扫竞争对手,达到匪夷所思的1200亿(人民币,下同),彼时阿里的销售额为30亿,京东正在为10亿元的销售额发力。但就在这巅峰时刻,国美创始人黄光裕锒铛入狱。

创始人缺位,国美的辉煌也戛然而止。国美内部的股权争斗也随之加剧,疲于应付内乱的国美也错过了布局电商的最佳时机,被苏宁、京东、阿里等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黄光裕入狱后,国美忙于解决内部问题,对市场的敏感度降低。其职业经理人擅守不擅攻。在面对电商和转型时,没有原来的大胆,不够积极,导致国美发展放慢,经营压力较大。”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时代 财经 分析称。

现实的数据也是如此。错过了电商与新零售的国美在营收、门店、市值等方面均被苏宁比下去,据国美2018年三季度财报,截止2018年9月30日,国美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1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跌1121%;归母公司净利润为-45亿元。与之对比,苏宁易购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34883亿元,同比增长4191%,实现净利润6127亿元,同比增长81211%。

在这一局势下,急需“补课”的国美开始积极 探索 新零售以及社交电商。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国美要加速“家·生活”的战略转型,即依托产品、运营、服务三大能力,向“以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走线上线下双融合道路。他认为,“国美要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形成加速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新上线的“美店”就是其角逐社交电商市场的主将。为此,国美豪掷2亿元人民币。

对于国美入局社交电商,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时代 财经 表示,互联网人口流量红利消逝,电商平台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流量入口。在此情况下,具备用户自裂变的社交电商,无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国美此时入局也表明其不甘心失去当下电商“主战场”。

策略

在国美的计划中,美店已成为其低成本获客的关键。据国美美店总经理汪峰介绍,美店将通过“组团”、“立减”、“超级返”三种核心营销玩法,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商品。

国美这三种营销玩法在市场上并不少见,京东、苏宁、淘宝等平台均采用这种营销方式,只是各家在细则上略有不同。不过,国美在“超级返”营销玩法中,还是加入了自己的小创意。

时代 财经 在体验美店时咨询了美店客服有关“返利”的玩法。对方表示,只要商品有返利标示,无论用户是直接分享还是间接分享都能获得返利。“您将有返利标示的商品分享给小美,小美购买了,您可以获得返利;若您将商品分享给小美,小美又分享给小明,小明购买了,这笔返利,你和小美两人按比例瓜分。”

梁振鹏告诉时代 财经 ,“这一用户之间推广的返利模式,不同于拼多多的社交裂变也不同于淘宝单一商品返利。这种‘微创新’或为美店带来一定的客流。”

他认为,拼多多依托于微信社交,以“拼购”方式获得大量用户,而美店以“返利”模式增强用户之间的黏性,从而促成效益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根据国美发布的数据,自2018年7月到2018年12月期间,美店已经吸纳42万店主,190万累计服务用户,20亿年成交额。

国美的最新财报数据亦显示,国美零售2018年前9个月的业绩,整体GMV(成交总额)达到989亿元,其中电子商务平台的GMV增长较为迅速,GMV增长约2604%。

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在财报中表示,“GMV的大幅增长印证了国美进军“家·生活”赛道的前瞻性,也预示着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国美的“家·生活”战略布局中,美店将是其获取线上流量的关键。只是,在当前的社交电商领域,美店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喜忧

“社交电商虽是风口无疑,但也竞争激烈。除了由此起家的拼多多,阿里、京东、苏宁、网易等电商平台都在大力推广自家的拼购平台,国美想要在线上线下双融合阶段实现突围,就必须依托国美的属性,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国美特色核心竞争力。”曹磊表示。

国美扎根于零售行业三十多年,在产品供应链、门店体验、物流服务体系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其竞争对手也并不弱。具备供应链优势、入局更早的苏宁;已经在电商领域深耕多年的京东;客户基础充足的淘宝;异军突起的拼多多……无一不是国美发展社交电商的阻力。

除此之外,美店的产品也不止有国美的主营家电,还有各种不同品类的商品,国美需要同时协调各类商品的供应量。在供应量和品类方面,即使是阿里、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也都在不断强化供应链拓宽品类涉及的深度与广度,以此挤压新生电商的生存空间。在社交电商路上,美店的进击并不容易。

“社交电商之争实则是电商关于成本和供应链的厮杀。国美还须再加速布局。” 资深家电行业分析师洪仕斌向时代 财经 表示。

他认为,国美虽然入局较晚,但社交电商发展空间巨大,并不是没有突围的机会。国美愿意尝试和突破,即使还未能赶上它的竞争对手,也是可喜的事。

梁振鹏与曹磊均认同这一说法,在他们看来,国美积极 探索 和尝试新事物比守成更值得提倡,即使其突围的难度较大,但是起码有了突围的机会。

对处于转型期的国美而言,入局社交电商是其必下的一步棋,电商时代未及时赶上,若错过社交电商,其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将越拉越大。

拼多多出海,美国电商是否变天,也是存在诸多的问题的。有学者表示,目前来说美国电商平台相对较为稳定,其部分品牌知名度和涵盖的区域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市场。所以拼多多是否能够在美国的市场中,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看待问题。

1,美国本土的电商平台相对规模大,覆盖区域面积广,所以很难做到同步竞争。

其实我们会发现美国本土的大型电商平台相对规模较大,涵盖区域面积相对较广。所以针对这些龙头企业,拼多多要想在美国电商市场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自身的优势,而且也能够让美国居民所信服。

2, 目前来说拼多多最根本的优势是价格优势,但是相对于美国发达国家来说质量服务才是根本。

其实我们会发现,拼多多平台本身来说是靠着性价比取胜的,所以这在国内获得了一致好评。但是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在消费观念上,可能更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所以这种情况下拼多多是否能够满足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还是不得而知的。

3,目前来说,拼多多出海进军美国电商市场,是否能够从中受益也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我们会发现美国本身对华一些政策,所以会导致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发展上存在诸多的问题,也会受美国政府方方面面的限制。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拼多多出海之后是否能够征服美国电商市场,也是存在诸多的未知数,尤其消费观是否认同,消费区域是否能够覆盖,也是需要进一步观察之后,才能获得答案。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拼多多3年完成上市,“黑马”拼多多是如何奇迹式成长?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