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无人超市有哪些

2021无人超市有哪些,第1张

2021无人超市有三江购物、远望谷。

三江购物: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1111亿,同比增长-1812%;毛利润2539亿,毛利率2393%;每股经营现金流02818元。

线上的电商与线下的传统零售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融合,线上电商纷纷拓展线下市场,而线下传统零售商则不断开拓线上市场,以抓住新零售契机,全面提升市场占比。

行业的整合加快,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下、物流相结合的全渠道零售模式逐步被认为是新零售发展的主线;无人超市、无人货架凭借着新技术与大数据成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市场被不断细分,以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顾客需求。

北京时间9月1日,三江购物开盘报价788元,收盘于803元,相比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涨282%报781元。当日最高价807元,最低达78元,成交量275万手,总市值4398亿元。


远望谷: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8075万,同比增长-239%;实现毛利润3064万,毛利率3898%;每股经营现金流-00085元。

在零售商超领域,远望谷利用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已助力大型商场天虹打造出深圳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无人零售便利店Well-Go,以及零售新物种——全球in选,助力海航供销大集打造海南无人便利店酷铺CCOOP,对无人超市行业起到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

截止15点,远望谷报467元,涨174%,总市值3455亿元。

2016年初,瑞典就出现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且手机绑定 *** 支付的无人便利店Nraffr。去年下半年,日本经产省推出“无人便利店”计划,在便利店引入无人收银台与“电子标签”。日本的便利店巨头罗森成为首家采用这一技术的企业。此后,日本7-11、全家等五家大型便利店都宣布将引入该系统。今年5月,韩国乐天集团则在7-11的高端版本“7-11 Signature”,开始测试使用生物技术的“刷手”支付。
2016年年底,美国亚马逊推出了Amazon Go便利店,在技术上更为先进,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传感器、图像分析等多种智能技术。这些技术同样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上面。简单来说,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通过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2017年,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没有收银员,无需排长队、东西买完就能走。第一次进店时,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通过闸机时扫这张电子入场券,进入店内之后就可以购物了,进到里面全程不用再掏手机。不过这家超市只是试水,商用暂无时间表。

前几天,我们办公的地方来了个新邻居,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团队,做的是北美地区智能购物车的创业项目,之前已经拿到了数百万美元的融资。

他们的智能购物车海外市场主攻以下两点:

在产品投放市场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对他们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购物车只是一个移动结账机器,可他们在做的其实是一个移动数据采集车。客户的路线、在哪个货架前停留的时间更长、放进篮子里的商品等等,这些数据一一被收集,通过进一步分析,从而优化用户体验。

我边听边想,这个项目国内买单吗?

1年前,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在美国西雅图正式对外开放。虽然打着“不排队,不结账”的无人收款购物体验的口号,Amazon Go首次亮相,门店外依然排起了长龙。

“我相信,这就是零售业的未来。”

然而在中国,马云的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淘宝造物节,并放言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开设10万家无人超市,但是也只运营了4天,后面就没有了下文。

邻居说,他们这个模式可以复制到欧洲,但是放到国内,在自动结账都没有广泛运用的情况下,比北美那边晚了15-20年,就必须重新思考商业模式。

我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在国外适应的很好的模式,国内本土化困难,难道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吗?无人超市在这几年被反复提出,按照国内的情况而言,其实是超前于现在的大环境了。这样一个零售业的未来,究竟是不是中国零售业的未来呢?

2017年,无人便利店的风口吹出来之后,万亿级的零售市场,吸引了不少玩家跑步入场:扎根重庆的GOGO,京东的无人超市……

但是,真正做的火热的只有两个:国内的缤果盒子,国外的Amazon Go。

2016年,Amazon Go最开始仅供亚马逊在西雅图总部的工作人员使用,不对外开放。他们的方案概括下来是顾客追踪系统,确定顾客的位置,然后识别顾客的行为。在出门以后自动进行线上扣款,全程不需要多余的动作。即“Just walk go”,拿完就走。

而反观国内的缤果盒子,每次都要扫描二维码进店,选购完商品后带到收银台检测区,检测完成后旁边屏幕上会出现收款码,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后才能离开。整个检测是通过RFID技术(射频识别)实现的,所有的商品都事先贴上了RFID标签,无法像Amazon Go那样做到拿完即走。

尽管这两个都是无人便利店模式,但和亚马逊未来3年开3000家的计划相比,缤果盒子的连续裁员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Amazon Go有两个特别突出的优点。 第一,“拿了就走”的体验非常棒。 放眼国内几乎没有技术能与之媲美,虽然淘咖啡也能达到类似的体验,但其也只是在RFID的基础上加入了人脸识别技术。而且淘咖啡是一家快闪店,目前似乎也没有推广的打算。

根据《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用户行为研究报告》,近40%的用户明确期待无人便利店能够做到真正的拿了就走。

第二,除了日用品,亚马逊无人便利店也出售速食餐饮 ,而美国人午饭比较简单,一般就是汉堡三明治沙拉。Amazon Go的优势就在于,你可以摆脱用餐高峰期排起的长龙,而且价格透明公道。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的无人便利店无法生长?

我常说,做公司和行业研究时,可以去研究一些市场容量的问题,比如:

这里面是有套路的,我们需要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各个细小的组成部分,并最终合成为一个公式。

比如,俞军把产品的价值拆分:

产品价值 = ( 新体验 - 旧体验 ) - 换用成本

再比如,Dollar Shave Club 的创始人在其 A 轮计划书中总结的成功消费品的公式:

如果我们用这两个公式来重新定义中国的无人便利店,会发现目前的产品价值很低,而且不符合成功产品的定义。

按照俞军的产品价值公式,影响产品价值的两个核心因素是 体验和成本。

从成本来看:无人便利店能推广,企业愿意购买自助结账机、智能购物车的核心驱动力是降低企业成本。但是就现阶段的无人零售来说,降低成本依然是个伪命题。

一方面,它无法降低单店的成本。 比如Amazon Go,为了实现“Just walk go”而使用了众多前沿技术,包括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单店造价就要百万美元级别。

之前中信证券做过一份《无人零售深度报告》,他们发现缤果盒子如果要实现盈亏平衡,每平米1年需要产出24万元的营业额,即坪效要达到24万元/平米/年。

这个数值是一般超市2倍。

而红旗连锁超市在盈亏平衡点的坪效为12万元/平米/年,永辉超市更是只有11万元/平米/年。

另一方面,和美国相比, 中国的人工成本更低,用机器替代人工的动力不足。

从《2018年Q2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来看,便利店的主营业务成本与人工费用指数都是趋于下降的。

美国的人工成本总体来说大约是中国的4-6倍。而纽约地区最低月薪大概在2000-3000美金,是中国的5-6倍。

另一个方面是,体验。 目前的技术依然做不到对物体的精准识别,准确计价。比如缤果盒子的商品依然需要RFID技术辅助,即需要人工来贴标签。虽然这样识别会更精准,但是会增加成本,而且也难保不会发生误识别问题,到时候还要靠人工来解决,直接严重影响顾客体验。

而邻居的智能购物车的设想是:内设感应器,顾客把商品放上去,购物车先识别出是什么,再进行称重,最后计算出价格。这里的技术难点就是对物体的精准识别,虽然现在的技术对人脸识别的精度已经超过了99%,但是物体识别依然是尚待进一步突破的难点。

就目前来说,无论是在慢慢推广的Amazon Go,还是昙花一现的淘咖啡,都是以便利店的形式出现,规模比较小。这里的关键原因,就是相关识别技术尚未成熟,难以识别出全部商品种类。如果做大型的购物超市,就意味着需要处理更大量的数据,以及更快的处理速度,这也是目前的技术瓶颈所在。

这样看来,其实我们对无人便利店的核心一直是有误解的, 无人便利店的核心是便利,而非无人

目前的无人便利店,如果只是把服务剥离掉,单纯地买卖商品,售货机也能搞定,无人便利店就显得很鸡肋了。尤其是在网络购物和同城速递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无人便利店呢?

未来超市的核心是人与物的交互体现,如何通过互联网做的更好,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生物识别,再或者是大数据(数据积累以后的分析与优化)等, 科技 说的再好,也离不开零售的本质,在货品陈列与周转、动线分析、智能营销与购物体验上不断精进和优化,最终提升坪效。

对于传统零售来说, 销量=客流量 x 进店率 x 转化率 x 客单价 x 连带率 x 复购率,是零售行业价值提升的核心流程 ;未来,在每个环节上通过技术和数据的重构来优化效率和成本支出,才是现在我们所处周期的必然趋势。

“新零售”通过马云在云栖大会的发言流传开来,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开始打破纯电商与传统零售的界限,客流量通过线上的导流返哺线下,而线下定点的消费画像数据又把我们串联到线上,不断提升效率的同时,成本结构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人便利店,过去火过一波,也死过一波,希望在未来,遵循人性的项目能够走的更远。毕竟,兴许没有几个行业是比零售行业规模更大的,也没有几个行业在竞争与厮杀中比零售行业更猛的了。

提起马云,相信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商业天才”。曾经一个默默无闻的教师,创立了自己庞大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就连我们的商业大佬王健林也不得不佩服马云。不过马云的商业帝国,其实不仅仅只是阿里巴巴、淘宝,还跨界了很多不同的领域,比较**投资等等,都收到了不错的效益。

在马云刚刚提出的“新零售”理念的时候,很快便在201年7月就在杭州开设了全国第一家无人超市。无人超市里没有收银员和另外的导购员,顾客想要进无人超市购买东西,只能凭借扫描二维码才可以。

当然了,在无人超市里购买东西商品完全是自主选择,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没有人会关注你,但是前提必须是你有足够的钱。而结算则就比较简单了,只需把商品拿到收银柜台扫描商品,然后选择支付宝或者淘宝支付就可以了。如果你身上带了没有付款的商品,当你要出无人超市的时候,系统就会检测出来让你去付款。

1、降低了整个运营的成本

不管是营业的成本,还是人力资源的成本,跟传统的超市相比较,因为没有了收银员和导购员以及管理人员,自然的省下了一大批钱的。只需要增加补货的人员以及后台的管理人员,当出现的某个商品缺货时,及时的补货就可以了,比较符合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消费方式。

2、付款更加方便

因为全部是用手机付款,就避免了消费者找零钱的麻烦,这也间接的降低了纸质货币成本,也算是为国家做个一点贡献。

3、便于账目结算

因为付款在电脑上进行了,货架上的商品数量也都在电脑上,使得整个无人超市的管理非常的简单,而且账目也非常的清晰,这样更加有利于无人超市的推广。

虽然说,这些优势非常的明显,但是马云的无人超市现在怎么样了呢?其实马云的无人超市,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的理想。主要的原因也有4点:

1、限制了消费群体

因此传统的超市,它的客服群并没有限制。而无人超市的支付方式只能用手机,这就限制了消费者的人群。大家也都知道,50岁以上的那些老年人,他们也是普通超市的主流消费群体之一。可是他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是特别的熟悉,所以这批人无意被拒之门外了。

2、顾客找不到商品

而且在无人超市里购物的体验感,并非那么好。因为很多顾客并不熟悉无人超市,他们对于商品的摆放位置不清楚,所以找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最终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无人超市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慢慢的没有了当初的热度,所有很多年轻的消费者也不在追捧了。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2021无人超市有哪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