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经济学家对郎咸平的评价

主流经济学家对郎咸平的评价,第1张

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屈指可数。郎咸平还是学透了宏观经济学的。他经常提阴谋论国际安全什么,确实是耸人听闻,你可以认为这是营销手段(不说重点没人听啊)。郎咸平的水平,在美国只能算是二流,在中国就是鹤立鸡群目光如炬了。
所谓“主流”经济学家,要么无知,要么无耻。要么是懂行但是为了钱权不说真话,要么是根本不懂只会鹦鹉学舌,还有些砖家是被雇佣的喉舌。说什么"不屑",只不过是怕被戳穿的托词。中国现在经济政策一团乱,这些“主流经济学家”负有主要责任。郎咸平只是学术上把骗子曝光了出来,自然引起很多骗子的攻击。
人无完人,郎咸平并不是个诚实的人。我只想说,社会只关心他的经济学观点。人具体怎么样,关你我屁事呢?这点也适用于方舟子、邱毅。

郎咸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被公认为是公司治理方面的顶级学者。
中文著作有《 *** 纵》、《整合》、《运作》、《思维》、《标本》、《科幻》、《模式》、《突围》、《误区》、《中国式MBO》、《本质Ⅰ》、《本质Ⅱ》、《本质Ⅲ 》等。
1986年获沃顿商学院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包括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大学等美国的知名商学院。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
郎咸平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专家,呼吁保护中小股民的信托责任,批判MBO式的“保姆理论”,痛斥国有资产的“冰棍理论”,郎咸平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铁榔头”、 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 2003年以来,他转向对企业高管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的培训工作,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记得第一次接触郎咸平是在大学时,在学校图书馆借到陆新之写的《解读郎咸平》,一口气读完,受到很大震撼。虽然有很多东西在当时看来无法理解,但被书中郎咸平的个人魅力深深打动,原来还有经济学家有如此独立的人格、全新的思维、对整个社会提出深深的反思。时至今日,依然热切关注着郎教授,对郎教授各方面的理论及观点都有学习。
能见到郎咸平我认为是我们现代中国,还有中国人的幸运,在这样的思想“大一统”时代,能够有人在经济界有如此的独立思考能力,精辟独到的见解,顽强的处事性格,独特的个人魅力,汇总在一起展现给我们,中国之幸。尽管郎咸平说过他的见解同他的人生一样,轰动却不被人重视。自嘲中透露着幽默与精辟,年纪不小却依然有着童心,看透世事诡变复杂却仍不甘于随波逐流,饱受攻击与诽谤却依然对经济界的种种丑恶现象予以揭露,好像大陆人具有这样性格的人不多,除充当某些利益集团的 *** 手之外,更多地偏向于“隐士”风格,看透,却不说话。相比之下,郎咸平更具有勇士风格。
郎教授一路走来,赞誉者有之,毁谤者有之,但事实是,你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挣钱而已;但更多的人持不同看法,一个教授带领百人的研究团队对当今中国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假若郎咸平真的是为了赚钱,他为何不担任某公司的战略顾问,这样赚钱也轻松,赚的也更多?对郎教授而言,这是非常容易的事。借用一位网友的评价,“郎咸平代言的是一种思潮,一种反省,一种理性,一种自白,一种民族精神本质的拷问,一种浮躁背后的反思。郎言论真实恳切,实在坦然,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其忧国忧民,敢怒敢言,针砭时政,一针见血,实在令人钦佩,孔夫子当年游说于列国,衣衫褴褛,但从未放弃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戊戌六君子血祭苍天,只为了警醒后人;林觉民写千字文,与妻绝恋,只为报国图强;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此民族栋梁,一去不复返。如今国人爱问,中华民族怎么了,缺什么?缺的是思潮,缺的是反思,缺的是理性,一种自白,一种自我的拷问,我们缺的是胡适鲁迅这样的民族脊梁。一个民族不怕穷,怕的是没有志气,怕的是别人骑在了你的头上你还在沾沾自喜。更可怕不是被人骑,是从此习惯了被人骑,并且像奴才一样恭维着头上的主子。”
希望郎教授继续保持这种敢说敢言、犀利深刻、为民代言的作风,也希望郎教授多出些研究成果,与世人分享。最后希望郎教授在未来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这个要结合郎咸平说这句话的背景。
2006年,郎咸平提出用“工序流程”解决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困境。他提出,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苹果电脑,IBM的。
郎咸平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论点,主要是根据2000年到200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的分析,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五大因素:一是“研究与开发财力不足”;二是“科技人力资源效率低下”;三是“科技管理水平低下”;四是“科技基础设施水平低下”;五是“国民教育水平较低,知识转化效率低下”……朗教授采用了“中国总体竞争力”的概念,即由“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等四大指标构成。按这样的指标排列,中国在第30位左右波动。中国的综合排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表现”;如果按“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来排,一直都在30到40位前后。
《科幻》的导言中,郎咸平教授明白无误地提出对“中华文化到底养不养高科技”的质疑,结论是否定的。郎咸平教授剖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五大”不足:研发人员工资最高,流动性最大,稍不满意则“跳槽”;研发人员层次很高,但效率很低,研发出成果的产品很少;科研产品问题很多,维护服务压力很大;企业研发投资大,收益小;“老板给员工打工”,高技术企业过分依赖研发人员。……基于此,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最缺少的就是“技术竞争力”。中国每天新成立和倒闭的高新技术企业很多,一批“先烈”倒下去,一批“后人”跟上来,但没有多少能活过10岁的。
郎咸平教授认为:“中国的高科技思维似中餐馆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和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中餐馆的科研思维,不是麦当劳的科研思维,影响了中国科研的发展。麦当劳积累“手艺”,它的分店可以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去做他的薯条。微软也一样,从W95到2000,其产品相当于麦当劳的“汉堡”。正是这样简单的思路创造了西方辉煌的科技文明。然而,中国的企业往往依靠的是“大拿”级的关键人物,这种思维不改,难以成就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郎咸平教授不惧怕“国粹派”文人的攻讦,毅然举起镢头,挖开祖坟,批判国人“不养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一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认为是理所当然”。企业研发人员过于追求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体现,谁都认为不用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的失败负责,甚至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成功必然是建立在无数失败的基础上的。二是崇尚“悲剧英雄”,迷信“杀鸡焉用牛刀”、“以少胜多”和“四两拨千斤”的神话。在科研工作上惟独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认为多花钱就是没水平,导致科研的成功率很低。三是“做事无错便是英雄”,在国人的潜意识里,做出来的事情没有错误就叫有水平。因之,把加强对错误的测试与验证过程视为一种资源浪费。而在西方的理念中,完成的工作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错,高新技术含量越大,错误往往也就越多。四是迷信“内行领导内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如此。研发机构提拔干部多看重技术水准,惟恐镇不住下属。而西方的研发机构往往是学过管理的MBA“外行领导内行”。五是“过分看重‘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却忽视‘有特殊贡献的团队’,助长了人们‘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心态”。这正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长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六是过于“迷信奇迹,崇拜奇迹”。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把产品开发出来就行,导致产品缺乏可靠性和竞争力。结果是,“没有一套科学程序,连怎么改进都无法入手。却是对低端产品的研发不断重复投入,已经是欧美的10多倍。七是“国学文化崇尚精神目标”。“追求第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愚公移山”、“国内首创”、“填补空白”……为此,许多产品的研发,进度延期,经费追加,很难见成果。
鉴于如上的分析,郎咸平教授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思维误区”,主要是:“面向科研还是面向研发”——过于宣传“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为掩盖企业决策和管理失误开脱责任。混淆“科研”和“研发”理念,放弃管理控制,放任自流,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面向专案还是面向产品”——仅关注产品的最终结果,不关心项目的控制与管理,研发进度一拖再拖,目标不断变化,费用不断加码,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目标失控的根本原因。“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把产品开发出来就行。惟看重产品结果,忽视过程控制,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失控的主要原因。“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技术积累是产品创新的前提。忽视新产品研发所需要的技术储备与积累,而过于寄希望于“新机遇”的奇迹出现,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面向研发规律还是面向研发进度”——许多企业往往特别关注产品的研发进度,忽视和取消保证质量的过程控制。追求进度、忽视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规律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问题多、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面向‘以人为本’还是坚持‘以法为本’”——高新技术产品最重要的特征是“团队化”。“团队化”的基础就是“以法为本”。大肆宣扬“体现个人价值”,寄希望于“人治”创造“奇迹”,把新产品的研发成功寄托在“能人”身上,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效率低、状态失控、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
以上就是郎咸平的意思。还可以的,你可以试试哦

第一、
楼市有没有泡沫,这已经不是那些永远坚持唱高房价或者坚持“刚性需求”的“砖家叫兽”所能欲盖弥彰的了,郎教授说的很好,现在进入楼市的主要资金有两种,制造业的大量资金、防通胀的避险资金,此言得之,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要靠楼市泡沫来做资产永久性保值增值,请问,需要变现的时候永远都有下家吗???大家都不生产了,食品、医疗、服装、旅游会不会也变成天价,那不又回到解放前了吗???这个不展开,大家都是有知识的聪明人!!!

第二、
中国仅仅靠长久作为“世界工厂”的强势地位,可能取代美国对于定价权和经济规则制定权的霸主地位吗,一件东莞生产的玩具,成本是一美金,中国加工的利润是一美分,送到美国沃尔玛就已经变成了10美金,就是因为有中国这么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所以美国人民和其他发达国家人民可以过上医疗保障、透支高消费的幸福生活,这个,不需要数据解释吧,我自己的第一手调查,就东莞的劳工工资,十几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第三、
中国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数据,比如说一个调查显示,中国人的自有房屋率已经达到了90%
,另一个数据是85%的被调查者哀叹房价过高已经无力承担,一方面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仅次于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另一方面,人均GDP和幸福指数在全球排在一百多位,很多非洲国家将我们遥遥领先,这个矛盾根源不解释,大家都是有知识的“有 *** ”的人!!!

第四、
关于房产税,如果征收,也许我们很多人都会多少受到些影响,包括郎教授在内的很多经济学家也用法理的角度说明这个税收是不合理和不合法的,但是如果在近阶段的中国,我们完全用法理来较真的话,很遗憾,还真的不愁案例列举,刚刚收到最新的手机报新闻:安徽颍上县的一位社区书记(鄙人没学过行政学,不清楚是属于多大级别的干部)因得罪某开发商,6岁儿子被推土机碾死,自己则上演真实版大片“亡命天涯”,某些朋友真的很懂法,不过也属于中国特色的“懂法”,当涉及到自己利益了,他比谁都讲究法制社会,当涉及到别的弱势群体时,他就以大局为重了,这个也是我们社会最大的问题!!!

总而言之,不合理的总归是不合理的,既然是泡沫,那一定会是破灭的,只是不知道当它破灭时,会带走多少个家破人亡的家庭,范曾先生有一句名言:其蓄既久,其发必速!!!
本来是讲做学问的,不过来论证经济危机相信也是同样的道理,问题累积的多了,积重难返,
到了爆发的时候,就一定不会那么温柔!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主流经济学家对郎咸平的评价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