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作死”的拼多多,还能走多远?

不停“作死”的拼多多,还能走多远?,第1张

元旦以来拼多多的瓜比较多,员工猝死、跳楼、员工匿名发帖被辞退之后,这两天又爆出两条大瓜,让人瞠目结舌。相比于2018年上市时的公关危机,2020年披露财报时被质疑是“ 历史 级的泡沫”,如今拼多多的危机全面爆发,很可能就真的戳破一个大泡泡!


第一个瓜是有人爆料称,自己在手机上截屏保存的揭发拼多多营销套路的照片,被拼多多APP远程删除了,不过自己手机系统检测到了。拼多多客服回应网友称是清除缓存造成的,不过手机品牌官方客服称如允许对应的权限,该软件就可以获取对应的信息。另外,拼多多工作人员致电该网友称,没有删除,可以补偿30元无门槛代金券。


这一下可把一帮网友吓得半死。大家从来没有想到,一个互联网大厂、电商平台竟然会有这种骚 *** 作,纷纷表示,赶快卸载拼多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拼多多安全大佬、黑客天才Flanker疑因拒绝违法攻击被逼离职。这个瓜说来话长,简短点说,就是最近知乎上出现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看待天才黑客Flanker疑因拒绝做黑客攻击业务,被拼多多强行辞退,错失上亿股票?”话题冲上知乎热榜第一,但很快,知乎热榜上却找不到这一话题的踪影了。



然后呢网友们就在Flankerd的微博上发现了蛛丝马迹——Flanker在微博中连发了三条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科普:



紧接着,安全圈的大佬们纷纷站出来为Flanker鸣不平,而且点名道姓,矛头直指拼多多。这样一来,吃瓜群众们就觉得不淡定了,黑客攻击这种行为可是直接触及到法律红线了,这样的事都敢干,吃瓜群众以后就别想吃瓜了。


自去年11月国家启动互联网反垄断以来,对互联网企业违法违规开始大力查处,如果拼多多上述行为属实,可谓是顶风作案。实际上,远程删除用户,远非一般的侵犯用户隐私,而是直接损害用户权益,性质是非常恶劣的。至于发动黑客攻击部分,暂时没有见到更多信息,不方便评论,不过就Flanker发的微博来分析,都是指向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事实到底如何,我们期待拼多多能正面回应这些传闻,有关部门也应及时介入调查,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比合规上的问题,拼多多经营上的问题更加触目惊心。我们如果从公开财报中来分析拼多多经营状况的话,发现财报中早有端倪,现在乱象全面爆发,一点也不奇怪。


1、靠补贴扩大市场


财报显示,拼多多2020年前三个季度营收超过142亿元,同比增长89%,非常亮眼,但是同时期营销费用约10072亿元,同比增长46%,占营收的71%!大家知道,拼多多营销费用之所以这么高,那是因为补贴巨大,比如“百亿补贴”的长期在线。也就是说,拼多多基本是在靠补贴抢占市场


虽然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拼多多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664亿元,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但稀释后每股收益仍亏损122元。


在亏损情况下,补贴也不能长久持续下去,如果没有了补贴,拼多多还能保持这么高的增长吗?


在去年同期,拼多多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率约为91%,也就是1元前的补贴营销差不多带来1元营收,现在营销费用占比大幅减少,看来还是下了一番功夫。从众多网友反映的“砍一刀”问题来看,邀请一人就直接提现100元难以实现。这从侧面反映了拼多多补贴营销战略难以为继,基本要靠连哄带拖来糊弄,但消费者网友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结果就出了前面远程删的事情,反而牵扯出更多的问题。


2、管理费用大幅下降,奥秘何在?


由于营销费用巨大,所以拼多多千方百计要从财务、人员等管理成本上减少亏损。在营收大幅增长89%的情况下,拼多多同期管理费用反而下降16%,从2019年同期的436亿元减少到368亿元。对投资者来说,好像是拼多多换了CEO后,组织管理上出了效果,又或者是营收扩大后出现规模效应?


实际上拼多多仍处于疯狂扩张阶段,不能与阿里、京东成熟模式相比,而且拼多多在去年上线了多多买菜,应该是管理费用大增才比较正常。但是拼多多是如何做到管理费用下降的呢?


根据2020年3月拼多多财报电话会上的内容,2019年公司员工规模增加至近6000人。据此推算,2019年,拼多多人均创造GMV近17亿元,每人每天支撑订单包裹数接近一万件,“人效比”再创行业新高。


2020年拼多多员工人数暂时未见披露,但从拼多多管理费用下降、多多买菜员工猝死后反映的加班时长来看,拼多多的“人效比”在2020年应该又创了行业新高。


基本可以认为,拼多多GMV的高速增长基本是靠一线员工拿命“拼”出来的。这种高速增长短期内支撑了拼多多股价持续上涨,但从长期来看,就如同国盛证券在2019年11月发布的报告:拼多多或火不过3年。


3、创造的真实价值非常有限


2019年11月25日,国盛证券发布研究员吴凡的报告,称“拼多多或火不过三年”,认为:电商用渠道连接消费者与商家,拼多多在其中创造的真实价值非常有限。


吴凡列举的理由如下:


1商品:拼多多的商品阿里京东都有,成本并未降低,C2M竞争力最弱;


2渠道:商家在拼多多卖货渠道成本高于阿里京东,多项补贴吸引了商家;随着拼多多流量及物流成本上升,我们判断拼多多平台上商家的利润率将变得更低甚至无法盈利;


3用户:实为补贴出的“便宜”而来,真实价值缺失用户留存困难。所谓“下沉市场”并没有很多电商尚未开发的空白用户,市场对其潜力存在高估;


4行业:拼多多的传统模式下空间有限,电商市场转向价值驱动。未来中国电商市场,将更加注重成本效率的提升。



吴凡通过计算整个链条的综合成本发现,拼多多的综合成本是238%(其中物流成本是大头11%,商家运营成本71%、平台运营成本17%),而淘宝是128%,京东是152%,线下零售是205%。


可见,拼多多的确让消费者爽了,但是拼多多这个模式是不赚钱的,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也没有创造真正的价值,早晚熬不下去。


在2020年3月拼多多年报发布后,国盛证券继续做空拼多多,又发布了一份《 历史 级的泡沫,缩量方可求变》。不过,一些机构继续看好拼多多,尤其在推出多多买菜后,拼多多股价更是一骑绝尘——既有GMV数据的高速增长,又正好赶上大消费概念的狂热。



在2020年做空拼多多的机构可谓损失惨重,国盛证券也被狠狠打脸。虽然如此,他们对拼多多的分析未必不正确。果不其然,现在拼多多的问题就开始陆续暴露出来。因此,如果后面继续爆出拼多多的大瓜,大家不要感到奇怪。


从2019年11月吴凡发布“火不过3年”的报告算起,到现才一年多,不过从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上市火爆算起,已经2年半了……


检验拼多多“真金白银”的时刻已经到了。

拼多多补贴和广告的效果不及预期,高客单价商品的吸引力不足,日消品、农产品等低客单价商品仍是主力,拼多多的用户结构和产品结构还需改善。
拼多多的季度亏损日益扩大,如何盈利成了最大的问题,因此投资者才会如此担忧,抛售拼多多股票,导致当日股价暴跌23%,市值缩水约110亿美元。

扩展资料

拼多多是一个专注于C2M拼团购物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隶属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正式上线。
拼多多以独创的社交拼团为核心模式,主打百亿补贴、农货上行、产地好货等,于2018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8年7月25日,纳斯达克上市前夕被一家北京纸尿裤公司“爸爸的选择”以商标侵权为由在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19美元,市值达到240亿美元。8月31日,拼多多(PDD)公布上市来首份财报,2Q营收同比增2489%。10月,拼多多发布了商家公告,对销售影音会员商品的准入条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商家在拼多多二级分类“音乐影视”下发布各大影视平台会员类商品,将需要提供相应的授权书,以证明视频平台会员业务运营方确授权商家在拼多多销售其会员商品。授权书包括但不限于销售授权书、销售代理协议等。
2020年2月9日,拼多多上线“评小圈”,对商品评价系统进行调整升级,严打虚假好评。用户在购买商品和发表评价后,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向好友分享自己的评价内容,为好友提供购物决策参考。8月6日,天津市与新电商平台拼多多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同时上线启动“天津优品馆”。10月,拼多多正式在APP内上线“多多买菜”。

3 月 21 日晚,拼多多公布 2021 年第四季度财报及 2021 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72309 亿元,同比增长 3%,相较市场预测的 300 亿元略低。

同时,拼多多实现净利润为 6620 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1376 亿元实现盈利,这是公司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2021 年二季度公司净利润为 2414 亿元。 “拼多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不现实,未来的增长需要一定的策略性、结构性的进化。”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一位拼多多高管这样总结。

整体来看,拼多多虽然增长放缓,但电商基本盘稳定。随着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重仓农业,拼多多 “转型之路” 走得越来越稳。


01

增长放缓

电商大盘稳定

根据财报数据,拼多多第四季度营收增长明显放缓。

该数据从 2020 年四季度的 146% 下降 3%,季度同比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全年营收增速从 2020 年的 97% 下降至 58%,年度活跃买家增速从 2020 年底的 35% 下降至 10%。

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表示:“2021 年第四季度,由于用户的增长放缓和活跃用户的波动,导致收入增长放缓,四季度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销费用的缩减以及一次性的费用抵减。”

一年前,同样是在第四季度财报上,拼多多公布年活跃买家数达 7884 亿,比阿里同期年活跃买家多 940 万,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这次,拼多多年活买家数再次突破纪录,在行业中领先,年度平台成交额和平均消费额都持续增长。财报显示,截至 2021 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为 8687 亿,较上一年底的 7884 亿,同比增长 10%。月活跃用户数方面,拼多多四季度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 7334 亿,较 2020 年同期的 7199 亿,同比增长 2%。

同时,平台年成交额 (GMV) 和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 (ARPU) 实现双增长。其中,年成交额 (GMV) 达到 24410 亿元,较上一年的 16676 亿元,同比增长 46%;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为 2,8100 元,较上一年的 2,1152 元,同比增长 33%。

这背后的原因,源于拼多多深耕电商基本盘不变,守住边界,没有向金融等其他领域横向进行无边界扩展。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持续重仓农业。新一季度的成交数据中,涉农订单增幅显著。

过去一年,平台累计产生了 610 亿件订单,同比增长 59%。据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透露,在农产品 “零佣金” 以及重投农业策略下,平台涉农订单的增幅尤为显著。在大部分电商平台聚焦在建设支付平台和下沉的大背景下,拼多多的电商策略一如既往,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依然保持着增长,可以看出电商大盘稳固。


02

从营销到技术 + 品牌

拼多多变轻

本次财报也凸显出拼多多在过去一年的经营策略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重营销的风格在变轻,科研投入增加。

财报数据显示,四季度,拼多多营销费用同比下降 23%,而 2021 全年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0%。陈磊表示,拼多多在 2021 年把重点从过去的营销转向研发,这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间接提升了拼多多的整体利润。根据财报,在通用会计准则下,本季度经营利润为 69070 亿元,主要源于营销费用的缩减,以及一次性费用抵减。

同时,社区团购领域,多多买菜也在 探索 一个精细化运营的新道路。过去一年,社区团购竞争进入白热化,大量初创公司不得不退出竞争。各个入局企业都在寻找方式跳出低价补贴的套路。

多多买菜给出的答案是供应链建设和交付能力提升,为有资质的快递站点开发技术服务系统,重视末端交付等。

另一方面,拼多多从重销售、营销,转移到更为前沿的国货品牌构建路径上来。

近期,根据拼多多发布《2022 多多新国潮消费报告》,过去一年,新国潮、新国货品牌明显加快了上行新电商的步伐,入驻平台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超过 270%,并先后涌现出 327 个过亿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更加积极购买国货品牌,从一二线城市白领到小镇青年,都在把美妆、数码、家电、母婴等国货当作首选。尤其在广大的县城和农村地区,国货订单金额增长超 130%。

近期,“2022 多多新国潮” 行动中,美的、上海家化、立白、君乐宝、格兰仕、顾家家居、鸿星尔克、谭木匠、艾莱依、薇诺娜等百余家国产品牌共同上线首季 “新国潮消费季”。

拼多多也在向更多国货品牌倾斜,相比简单的补贴,更重要的是拉近国货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打造爆品。为此,拼多多投入 “百亿量级” 的资源包,从产品结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等领域,为传统品牌提供全链路的数字化服务。

相比于以往电商大力的重营销模式,拼多多正在 探索 一条轻便、普适、符合年轻人心智的新营销路径。


03

继续重押 “农业版图”

无论变与不变,拼多多的策略都与当下电商大环境息息相关。

2021 年,短视频平台切入电商,传统自营平台继续强化物流,传统的网红直播电商遭遇重大变局,而行业用户基本见顶,电商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竞争。随着整体增长放缓,拼多多选择抓住电商新蓝海——农业。

在业绩会上,拼多多高管多次表示,在农业 科技 方面的投入怎么重视都不过分,“长期看来,农业 科技 是有利于我们提高盈利能力的。”

此前,第二季度财报发布时,拼多多同时宣布将专门设 “百亿农研” 专项,由 CEO 陈磊担任一号位,并称将二、三季度的利润全部投入到该专项。专项旨在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 科技 进步, 科技 普惠,以农业 科技 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

“农业数字化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磊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农业的投入,过去一年,拼多多聚焦农业,并在农产品品牌、农业人才、物流仓储领域进行了新一轮重投入,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方面,拼多多聚焦在农产品的 “线上化”,在多次 “农货节” 中,推出 “零佣金” 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补贴力度,通过 “百亿补贴”“限时秒杀” 等措施累计补贴超过 5000 万。另一方面,拼多多聚焦农业数字化,提升农业 科技 。

图:拼多多农研 科技 大赛

具体实施上,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举办 “多多农研 科技 大赛”,邀约全球青年农业科研团队。这项比赛先后孵化了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 种植等多个前沿项目,目前正广泛应用于辽宁、安徽和云南等地。其中,参赛团队 “智多莓” 开发的自动化种植系统,已落地丹东东港的草莓大棚,帮助传统农户实现了 “一个大棚两人管” 到 “一人管七个大棚” 的产业升级。

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 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以 95 后为代表的 “新新农人” 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 2021 年 10 月,平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 126 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 13%。其中,女性占比超过 31%,达到 39060 人;00 后占比超过 16%,达到 20160 人。同时,拼多多也积极推动农业上下游的精细化运作,从仓促、物流、农活源头等多个角度,提升农业现代化。

以农产品源头分级为例,拼多多平台积极提倡在源头为农产品种类分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拼多多平台上的丹东草莓,按照单果 20、30、40 克分成不同等级,40 克的能比 20 克的每斤贵 3 元到 4 元。其他大多数水果都遵循同样的道理。除了优质的水果,部分传统供应商拒收的 “花斑果” 等,因为价格实惠,口味良好,在拼多多平台上备受追捧。而对农产品进行源头分级,可以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拼多多起家于农产品,再次投入农产品科研,用数字化改造农业,与其用户基本盘相符合。 但农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行业,很难创造短期利润。正如陈磊在业绩会上所说,农业和行业链条上的多个环节,是一个长期需要耐心付出的工程。 但在电商内卷的大环境下,拼多多的选择更符合长远的发展规划。

作者 安舆

编辑 胡展嘉

出品 零态 LT(ID:LingTai_LT)

大家一定好奇,黄峥一手拉扯大的拼多多,从最初人人唾骂,戴上了“淘宝的假货都跑到拼多多”的这顶绿帽子,到现在已成为三大电商巨头之一,在电商这块蛋糕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份额。

它到底是如何在电商大战中脱颖而出,如何利用资本的运作方式让自身在短短数年之间华丽蜕变。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于2018年7月26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仅用了2年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许多企业数十年都难以达成的目标,对于当时并不太景气的经济环境而言,它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商界的“传奇”。

不过拼多多的上市并没有迎来许多赞美之词,反而换来的是恶评如潮,假货、盗版、二手、山寨、被有关部门调查等一系列负面消息直接将拼多多推上了风口浪尖。

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在拼多多上市不到六天的时间内,总市值直接蒸发50亿美元(约人民币340亿)让拼多多没来得及享受上市的喜悦,就似乎已被资本市场打入“冷宫”。

当时的网络舆论如此严重,为啥拼多多没有退市却越战越勇?

这和拼多多成立的初心、布局、运作方式有密切关联。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可根据调查,当时国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为2165元,比起一二线城市动辄上万的平均薪酬来说,2165这个数据确实有点出人意料。

淘宝、京东等的布局是先从一、二线城市布局,随后影响到县、乡、镇,而拼多多的布局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所以拼多多走的是下沉市场,是淘宝、京东等看不上的消费市场。

那既然都是下沉市场,对于商品是否品牌根本不重要,只要能用就行。所以在拼多多上购物的用户,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就买点日用品,那些玩意假不假不重要,能用就行。”我也曾看到买了8个芒果,坏了2个的买家说“就算有6个是好的也不亏”。

所以,如果说淘宝的用户是在电商市场里选择等值的物品,那么拼多多的用户,就是在便宜的市场里选优质的物品。消费力不同,定位人群也不同。

在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后,创始人黄峥又亮出一手绝活——烧钱。烧钱?现在哪个互联网APP不烧钱的?那反问一下,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用户又有多少APP做到?拼多多能大手一挥,百亿补贴就是因拼多多在两年时间上市,上市后资本市场给予拼多多诸多好处。

那上市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增加企业资本

上市后给拼多多带来大量的资本,而这种资本属于可不偿还资本,不用通过向银行借款这种方式获得资本。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降低资产负债率

上市增加了股东权益、公司的资本,而根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了公司的股东权益之后,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大降低。

减少股东个人的融资和担保风险

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没上市之前,股东需自己筹备资金,而上市后股东无需自己筹备资金,资本市场会给予大量资金。

提升企业地位和市场形象

上市往往可以提高公司的地位和市场形象,公司往往因为上 市,能够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带来一系列间接的好处,包括吸引具有专业水准的员工、以及以更优惠的条件去融资等等
便于股权和股票的变现

上市的优势,在于股票变现。如果是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分两种:第一种是股份责任公司、第二种是有限责任公司),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如果是没有上市的话,那么我们这种变现的方式是采用股票或者股权的这种转让的方式进行,这往往是非上市或者非公开,它的变现渠道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公司上市了之后,那么股东就很容易在股票市场(也就是在证券交易所公开的交易)变现,公开交易的投资人非常的广泛,相对这种非上市公司来说,它的交易会变得非常容易、变现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这种公司的大股东、管理层以及员工,这些持有公司股票的人,往往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去交易,来获得比较好的收益。

提高资本的融通能力

如果公司在上市的时候表现非常好,公司未来可以将公司的股票向银行质押贷款或者通过股票置换来进行股权收购(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换股),这种方式来进行再融资和投资,而且这种融资成本非常低。所以呢,它不光是在证券市场能够去筹措资金。传统的银行贷款,也更容易获得。
提高客户供应商的信任度和员工士气

能够把公司的对外和对内的这种信任和团结做的更好。

以上都是上市的好处,最简单阐述就是拼多多上市后在资本市场获得了非常巨额的资金,而且是不用偿还的。这时拼多多就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资本市场带来的盈利,一条是传统营销市场带来的盈利。而拼多多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暂时放弃了传统市场的利益,把传统市场的利益全部让利给用户。也就是自己出补贴,把商品的价格压至最低,让用户享受极致的福利。

在这个阶段的拼多多,基本上都是保持着这样的状态:人们虽然嘴里在不停的骂骂咧咧,但身体却又很诚实的在薅着羊毛。这时的拼多多已经有了大量的用户。而有大量的用户、数据、现金流作为支持,拼多多的市值变得越来越高,也就轻而易举的从资本市场里获得更多的资本。
这就是真正的资本运作,不图小利,必有大谋,而拼多多的大谋,就是让放弃传统市场的利益,从而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所有人抢占一、二线流量和数据的时候,拼多多的布局就在下沉市场。同时,拼多多以资本运作的方式让用户产生更多的黏性,所以拼多多的成功是必然的。

而当下许多中小型企业还是运用着传统思维去经营企业,甚至许多企业家根本不了解资本市场,不了解资本如何运作。所以导致企业出现诸多问题。

当下的时代不同寻常,如若还靠传统思维,去运营,可以成功但是难上加难。那些站在资本市场里的佼佼者,随意轰炸一下便可让中小型企业抬不起头。

所以,当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知道,连国家都大力开放了进入资本市场的路线,从当初的核准制到现在的注册制。
由于许多人不了解资本市场,从而想要进入资本市场企业家们也屡遭骗局,而全民跨界融合组委会作为官方背书,有义务制止这种“劣币驱除良币的效应”,从而成立上市孵化器指导中心。

上市孵化器指导中心自成立以来,本着流水线孵化企业上市的发展理念,该团队可扶持未上市企业成功走进资本市场,帮助企业垫资上市、放大价值等,同时传授企业创始人资本思维,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也可助力已上市公司,调整模式、增添流水,助力市值增长。
你看懂了什么是资本市场、什么是资本思维的运作方式了嘛?

如果看懂了,就来联系我们吧。

创新思维,一直是一个在商业街呼风唤雨的词。创业者在寻求突破,转型者在寻求探索,成功者把成功归咎于思维,失败者把失败也加给它,无论时代怎么变,环境怎么变,思维创新依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创新型思维经常被提起的另外一个词,就是差异化。在红海市场中求生存,甚至杀出血路,必须具备差异化战略的竞争战略。但是如何实行差异化战略,成为当下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低成本策略是以成本为中心,差异化策略目的是提供竞争对手没有的产品属性,在没有增加其他投资的情况下,获得额外的销售收入。
海底捞在餐饮火锅市场厮杀出彩,凭借自己独特的服务商业模式,在哀鸿遍野中异军突起,一路高歌挺进。拼多多的未来不是下一个淘宝天猫。便宜实惠是所有人都喜爱的,是零售行业通行的法则,难的是如何做到便宜实惠。如何没有模式差异化,仅仅采用低价是不可持续的。而拼多多能做到便宜实惠确实具有创新性。
表面看起来,淘宝和拼多多都是电商平台,但是两者的商业逻辑区别其实差别很大。淘宝有丰富的商品选择和品牌商家,使得阿里巴巴在搜索场景占有明显优势。而拼多多的商业逻辑就是“薄利多销”。拼多多讲海量的流量汇集到有限的商品里,打造爆款,让商家实现薄利多销。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下沉市场,高频使用的产品。
拼多多坚持差异化战略:以用户需求为先,不追求商品sku(库存保有单位)覆盖全面,而是集中流量到少量sku上形成薄利多销;不刻意强调品牌上行,而是坚持提高性价比商品给客户。
下面给出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条件 :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一个差异是否值得建立应看它是否能满足以下几点:重要性,专有性,优越性,感知性,先占性,可支付性,可盈利性。
1、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外部条件
(1)可以有很多途径创造企业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被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
(2)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即顾客需求是有差异的。
(3)采用类似差异化途径的竞争对手很少,即真正能够保证企业是“差异化”的。
(4)技术变革很快,市场上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特色。
2、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内部条件
(1)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研究人员要有创造性的眼光;
(2)企业具有以其产品质量或技术领先的声望;
(3)企业在这一行业有悠久的历史或能够吸取其他企业的技能并自成一体;
(4)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5)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之间要具有很强的协调性;
(6)企业要提供能吸引高级研究人员、创造性人才和高技能职员的物质保障;
(7)与各种销售渠道建立强有力的合作。
差异化的方法:
1 根据SWOT分析法,使用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来应对市场的机会
2 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一起差异化。比如家装中的不同品牌的“地板+瓷砖+卫浴”的抱团营销
差异化方案确定过程中,除了要结合有效性排序的结果,还要考虑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实际情况,这直接关系到差异化的有效实施,只有充分考虑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在拥有优势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差异化还要充分考虑差异化的成本,差异化战略才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没有没落的产业,只有没落的企业。同样,没有没落的行业,只有没落的思维和商业模式。你跟或者不跟,市场都在那里。

拼多多海外版Temu进入美国的优劣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优势:

产品价格低廉:拼多多的产品价格比其他电商平台要低廉,这是其获得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市场上,有一定的人群对于实惠的商品价格比较敏感,因此拼多多海外版Temu进入美国市场带来价格优势的优势。

独特的社交购物功能:拼多多的购物体验比传统的电商平台更贴近社交属性。拼多多海外版Temu也将具备这种属性,其能够同时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更加直接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方式,从而在美国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中国品牌优势:拼多多在中国市场上具备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口碑,如果能够在美国市场上推广中国品牌优势,那么将会为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赢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劣势:

在美国市场上缺乏知名度:在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中,拼多多海外版Temu在开始时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知名度,是其进入美国市场要面对的挑战之一。在美国市场上需要大量的投入来进行市场推广和口碑建设。

与本地特色电商平台竞争:在美国市场上,电商巨头如Amazon, Walmart已经占有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此外,像Etsy等的本地特色电商平台也在逐渐崛起。拼多多海外版Temu在本地电商平台的竞争中需要设计出有特色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在进入美国市场时,拼多多海外版Temu需要适应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文化特征。这需要拼多多开发针对美国市场的产品、关注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快递服务,以及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政策法规和文化规范。未来如何成功适应美国市场,将决定其在美国市场上的前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不停“作死”的拼多多,还能走多远?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