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前景怎么样?

电子商务前景怎么样?,第1张

电子商务前景很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购物也是,电商已经很普及,所以学电子商务很有前途。
2、“电子商务”所学的东西各有不同,有营销类的、物流类的、运营管理类的,不管这三种类型学的是哪种,对大家都有好处。
3、营销类,电商普及,学营销出来很吃香。随着电商的普及,物流也在同步发展中,几乎跟电商是一家,所以学物流也是不错。
4、运营管理,现在各个企业都有网站,而网站运营就需要管理者,而刚好电子商务偏运营管理的就能胜任这份工作,所以电子商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专业。

自8月9日开始,杭州贝贝集团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贝店”,遭遇数百名供应商上门讨要货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贝店已涉及供应商欠款累计超过14亿元。

从淘集集到贝店,社交电商爆雷事件频出,曾经红火的社交电商真的要凉凉了?

继社区团购平台同程生活宣布破产倒闭之后,社交电商也发生爆雷事件。日前,企查查数据研究院发布《近十年我国社交电商投融资报告》,数据显示,十年来社交电商融资44106亿元人民币,共362起。2015-2016年,社交电商赛道的融资遍地开花,每年分别有72起和79起,处于快速起步阶段。2017-2018年,拼多多、小红书、云集等争相抢位,社交电商迎来高速发展期。

值得注意的是,随后几年间,社交电商逐渐走出黄金时代,短视频、直播等模式兴起,吞噬社交电商社群的红利。到了2021年,仅发生融资4起,披露总金额约2061亿元,其中“Weee! ”获得198亿元融资。

从社交电商背后的资方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腾讯作为社交巨头,在社交电商赛道出手14次,“身影”遍布拼多多、小红书、美丽说等头部项目,与IDG资本、经纬中国等并列第一位。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贝店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拉新,并没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容易被取代。因此,贝店前期规模发展迅速,供应商、店家或是用户都享受到红利。但当社交电商红利过去,贝店规模增长无法上升时,加上回款慢等给商家形成压力,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出现爆雷也就不意外了,最终或成“弃子”。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表示:“从我最近观察这些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看,我认为主要还是商业模式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很多的是把一些手段的工具性的东西当成商业模式的本质,这个是错误的。所以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它们违背基本的商业逻辑,盲目的做出一些模式的设计和盲目地扩张所造成的。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表示,贝贝爆雷事件的核心是没有明确的业务方向。贝贝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转型的路上,从母婴电商到社交电商,再到库存电商,再到如今的新消费品牌希美,贝贝自身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没有确定,集团始终跟随者市场热度走,不断转型过程中,新品牌虽投入大笔资金,但是与行业顶尖仍有距离,旧品牌因为新品牌的资金分流,导致品牌还未盈利或初步盈利就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滞。无论哪一次转型,贝贝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一直在烧钱换发展。如今贝贝押宝“希美”,美妆行业现在已经处于红海,想要抢占市场份额就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而多次转型导致其资金不足。网传(有待查证)贝店事件爆雷,原因是贝贝集团将资源全部投入“希美”,导致资金链断裂,贝贝无法支付供应商货款,从未引发大规模的讨债事件。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表示,贝店一系列连锁的事件的反应,因为之前社交电商确实是个风口,然后大家都通过砸钱补贴,然后去做市场,那现在来看这个东西不可以持续,整个的商业模式还是有问题的。

李旻表示,贝店事件单纯从法律角度讨论,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有二:

1、资金挪用问题。虽然贝店隶属于贝贝集团,但杭州贝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贝店APP所属公司,下文简称“贝佳公司”)属于独立的法人主体,公司的财产应当是独立于股东的,如果网传挪用贝店资金支持“希美”属实,那么这就属于母公司挪用独立子公司资金,换一种说法就是股东挪用公司资金,其中可能涉及法人人格否认问题,更进一步说,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2、债务清偿问题。即使是走法律途径,供应商可能也无法获得全额清偿。走诉讼道路,肯定无法避免财产保全。一方面,财产保全过程要求提供财产保全方的财产线索,而商家所掌握的财产线索有限,并不清楚财产保全方的资产所在。而另一方面,只能对贝店所属的杭州贝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贝佳”)进行财产保全,贝佳虽属于贝贝集团的子公司,但其公司以及法人都是独立的,即使破产清算,也不会牵连贝贝集团。商家与贝佳之间的债务以及合同纠纷,只能针对贝佳进行财产保全,无法对母公司贝贝集团进行财产保全。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也指出,贝店的法律责任是要承担这个供应商的欠款、员工的工资,可能后续有一个破产清算的过程。包括它可能跟这个之前的创始人跟之前的风头、PE之间可能还有一个对赌的问题。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社交电商在走下坡路的原因主要在于平台补贴减少,社交电商用户属于价格敏感群体,与其他看重服务品质、体验的电商群体不同,很有可能会因为价格导向而转向其他平台。分销型的社交电商走下坡路,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交电商走下坡路,除了分销类型,还有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购型,以返利网、值得买为代表的导购型社交电商,目前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李旻进一步指出社交电商上下游的弊端:

1、上游供应商;缺乏核心竞争力

社交电商上游供应商没有核心竞争力。这是导致社交电商平台没落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交电商平台的崛起,平台在类目、品项、成本、价格以及整体品牌差异上,没有形成明显的优势,同时,虽然平台在自身开发新的产品,但是往往平台不是通过推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而是采取从 社会 上不断招募到更多的品牌商入驻。长此以往,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之间衡量,竞品太多之后,平台的吸引力被大大削弱。

2、中游平台:快递时效

从社交电商的平台自身而言,电商平台的交付载体主要还是依托于快递,传统快递的3日达,交付体验比不过京东自建物流体系的次日达。其次在商品分发的效率上和商品的触达上,社交电商远敌不过直播电商和视频电商。

3、下游分销商:唯补贴论

社交电商平台,流量依托于商家,而商家这个群体往往跟着补贴走,没有忠诚度,一旦平台补贴下降,就会转战其他平台。

如果看清这些问题就会发现,贝店转型做自有品牌“希美”是必然的,因为原有的商业逻辑已经走不通。但是在自有品牌上,如果商品没有特殊性、稀缺性、高粘性、高毛利,买卖双方最终都会失败,从而发生贝贝集团的爆雷事件。

近年来,社交电商因多级分销、“拉人头”等违法问题涉嫌传销被多次屡屡处罚,“涉传”的“原罪”质疑从未中断。另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20年发布的《中国社交电商合规研究报告》显示,位列“社交电商‘涉传’争议网络舆情排行榜”TOP10平台分别是:全球时刻、有好东西、云集、千团、环球捕手、云集品、有品有鱼、花生日记、未来集市、聚多佳品;排在11-20名的平台依次为:每日拼拼、洋葱海外仓、达令家、淘小铺、斑马会员、贝店、大V店、粉象生活、芬香、爱库存;排在21-30名的平台依次为:云品仓、达人店、甩甩宝宝、蜜源APP、楚楚推、素店、万色城、蜜芽plus、喜团、单创(ACCESS集团下)。

另据国内网络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受理投诉中,退款问题、商品质量、网络欺诈、发货问题、网络售假、虚假宣传及售后服务是社交电商被投诉的主要问题。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随着京东、拼多多、美团和阿里等陆续进入社交电商、社区团购领域,早期的社交电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综合品类的电商平台将成为社交电商和社区团购的主流平台,并成为零售行业的补充业态。

莫岱青也表示,贝店事件预示着社交电商行业进入洗牌期,社交电商更需要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提升“造血能力”。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局面下,中小社交电商自然无以为继,“丛林法则”导致优胜劣汰。

鲍跃忠进一步表示,社交电商未来会成为一种零售形式,但是这种零售形式,我认为需要和到店零售包括到家零售,有机融合起来才会发挥最好的效用。如果单纯把它作为一种零售形式,从现在来看,不要讲是社交电商,我们现在看到店零售和电商零售都已经开始面临困境,这个社交零售如果单独靠一种比较单一的零售形式,这个也是未来的前景不乐观,必须要走融合。

随着各地防疫管控优化,此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人间烟火的回归也被看作是消费持续恢复向好的风向。
在经济恢复向好的展望之下,2023年电商市场走向将如何?
2023年,消费的反 *** 势必到来,但其“报复性消费”的可能不及预期。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依然相对低位运行,第二季度后将出现温和的反 *** 和复苏。
如果经济环境没有大的好转,企业在营销上的投入,也会趋于保守,因此,2023年营销的主基调也不是扩张,而是收缩和维稳。
一:货架和内容电商融合
未来电商平台的走向一定是货架和兴趣的结合,这个预测已经得到应验。
兴趣电商的最大的玩家抖音电商在今年推出“抖音商城”,并提出“全域兴趣电商”的概念,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在短视频电商和直播电商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心化电商入口。
消费者在抖音上可以实现像淘宝、京东那样的“人找货”。
淘宝也在大力扩张直播带货的势力,淘宝将东方甄选、罗永浩等主播带到自己的平台上,以强化消费者在淘宝也可以边看边买的认知。
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大部分商家来讲,货架电商、内容电商二者都不可忽视,优秀的电商运营者应该既擅长内容,也擅长货架。
二:开启直播电商20时代
今年年中,直播电商行业被东方甄选刷屏,业内人士大吃一惊,原来直播带货还能这么玩!
东方甄选的火爆的最主要原因被归功于以董宇辉为首的新东方老师们输出的优质内容。这是当“买它,买它”的叫卖式直播面临审美疲劳后,用户对自己所喜欢内容做出的选择。
三:直播大促常态化
去年阿里不再公布平台的实时交易额,以天猫为主要代表阵地的双11,总的来说是品牌的双11。以往消费者都在这个大促节点购买大牌商品,因为品牌的优势,再加上适当的优惠,不少人就会产生购买。
如果说在好的年景,大家闲钱都很多的时候,双11尚能创造需求,催生消费者的购买欲的话,那么在消费降级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本来就不旺盛的情况下,消费者则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因而以品牌为主要对象的双11也就不再那么受追捧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喜欢参加大促,但只喜欢低频次大促,基本心态是,便宜价半年买一次,买一次够半年,其他时间尽量不花钱。
与此同时,大促的心智已经被直播带货和百亿补贴这种常年优惠的促销挤压,经常有人说,直播带货诞生后,每天都是大促。消费者通过日常大促购买商品,逐渐成为新的消费习惯。
四:卖货 + 种草 = 品牌
电商未来几年有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就是“卖货+种草”,必定学会品牌的种草。假如只卖货,没有粉丝和用户的忠实感,结合种草做内容的培育,才能更好地留住客户,然后让客户帮你去产生裂变。
所以未来,卖家必定要加大在内容种草的投入,在淘内逛逛、知乎、B站、喜马拉雅、小红书、逛逛、抖音快手等各个渠道布局内容。
卖货结合内容的种草,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卖货是短期的收益,而种草是为了长期利益,为了品牌有更大的溢价,未来能够提高客单价。
当你种草有内容了,会有许多用户、客户喜爱你,喜爱你就会持续买你的东西,你能够逐步提升你的客单价,逐渐发展为超级用户,这个很重要。
五:本土品牌进一步崛起
国潮,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藻,它所代表的是本土品牌的进一步崛起,这一现象将会在2023年更为普遍。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和认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一味的“崇洋媚外”,而是看品牌自身是否符合个人的兴趣喜好和价值观。
中国消费者中很多人倾向于选择本土而非国外品牌,并非只是出于民族自豪感,而是他们认为国内品牌更优质。本土产品具有更接近消费者的主场优势,能更快地对相关趋势做出反应。
品牌化转型成为重要潮流
平台种草—投放KOL—转化为GMV的新消费品牌成长模型在流量红利殆尽之时,逐渐失去成效。电商企业要回归到产品自身、渠道和供应链的建设,以及品牌护城河的打造上。
另一个品牌化转型将集中发生在供应商、渠道商身上。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规模效应叠加品牌效应的附加值,因此在具备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会去更积极的尝试品牌化转型。
去中间化的销售平台也逐渐成熟,为他们创造了转型的机会。在竞争持续加剧的情况下,选择两条腿走路,会成为供应商、渠道商们未来的重要抓手之一。
各界对于2023年的预测并不乐观,今年营销的主基调不是扩张,而是收缩和维稳。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电子商务前景怎么样?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