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发展瓶颈有哪些?

农村电商发展瓶颈有哪些?,第1张



重庆日报 黄光红 向菊梅

-

▲云智速递穿梭在武陵山区,把秀山各地的农产品带出村。通讯员 吴绍军 摄/视觉重庆

农产品出村难

消费品进村难

回忆起以前帮农户卖土特产的情形,曾在武隆区平桥镇乌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袁华记忆犹新。

乌杨村是一个离武隆城区有50公里左右的偏远山村,开车需要1个小时左右。

2017年至今年5月,袁华结合当地种植红薯、养殖蚕桑的传统,大规模发展蚕桑、苕粉产业,同时也鼓励村民养殖藏鸡、种植黑花生等,扩大土特产经济规模。

产品有了,但销售遇到了难题——

村里没有快递点,要到城区物流中心发货,从乌杨村到城区有高速公路,但来回要缴过路费,产品包装也要产生费用。

以藏鸡为例,村委会首先从农户那里购买,每只藏鸡3-4斤,单价150元,请人宰杀、包装成本10元左右。袁华再通过淘宝店、京东店等网络渠道销售,每只卖价180元,一次要邮寄3只鸡才不亏本。

但是藏鸡的销售状况很不稳定,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一只。但考虑顾客需求,又必须发货,常常出现“卖一单、亏一单”的现象,只有拿村集体经济收入来补贴。

“对于偏远山村的农村居民而言,要想把农产品卖出去,电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但因快递服务未进村,很难借助电商来发展农业生产。”袁华感慨。

农产品出村难,消费品进村同样难。

2018年8月,秀山县隘口镇岑龙村村民杨义明回乡创业,和朋友合伙在镇上开了一家快递代收点。两人从县城快递网点把村民网购的商品拿回镇上,而后由村民到快递服务点自取。每代收一个快递件,快递公司给快递服务点07元派送费。

两人雄心勃勃,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很快,他们便体会了现实的残酷。

快递服务点正式运行后,每天最多只能代收200个快递件,一个月下来,毛收入仅有4000元出头。除去车辆往返县城的油费和快递服务点的门面租金、水电等费用,快递服务点勉强盈亏平衡。

不到一年时间,两人就坚持不下去了。2019年4月,杨义明转行开起了网店,销售食品和农特产品,寄件取件仍然只能到25公里以外的隘口镇。

多名快递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重庆农村地区快递物流服务已基本实现乡镇一级全覆盖,但在村一级,除了邮政快递服务,仅京东物流等极少数快递企业,把快递服务送到了个别行政村,其他民营快递企业基本上未涉足。

在重庆,这种现象并非个案。重庆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还未打通,绝大多数农村居民仍然享受不到网购后坐等包裹送上门的便利。

▲工作人员对已包装好的巫山脆李扫码准备外运。通讯员 王忠虎 摄/视觉重庆

本土人才培养难

专业人士请不来

重庆农村电商发展的另一个短板在于人才缺乏,对于这一点,从北京来秀山为农村电商发展助力的车玉昕有切身体会。

车玉昕曾任国企高管,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在北京中关村涉足电子商务,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商的一批人。2013年春天,秀山组建了秀山云智科贸有限公司(下称云智科贸),聘请车玉昕做政府顾问及云智科贸技术总监,他回忆:“当时秀山县一家网店都没有,电商产业还是一片空白。”

车玉昕着手实施“新农人培养计划”。他先在云智科贸办了一所云智学校,鼓励农民免费学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知识。他与从北京一起来的另外4名同事当起了老师,自己备课自己授课。培训班跟“流水席”一样,教师、教室不动,学员随到随学。

七八个月下来,云智学校为云智科贸成功培养出40多名骨干,这些人成为培养电商“新农人”的主力“讲师”。如今,云智学校已为秀山培养了约37万名“新农人”,大部分在当地实现了就业,他们成了秀山电商快速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秀山全县已有电商企业300多家、网店7000多家;“十三五”时期,该县电商交易额达到574亿元,通过电商共计卖出50多亿元农特产品,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尽管如此,秀山仍然存在电商人才紧缺的困局。”车玉昕坦言,在电商人才集中就业的秀山电商产业园,目前电商人才只有3000名左右,缺口非常大。预计未来5年内,秀山电商产业园至少还需约3000名各类电商人才,才能为当地电商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这其中,尤其以运营、平面设计、视频剪辑、创意等方面的电商人才,更为紧缺。

位于大足区的重庆市柠香果业有限公司,也面临着人才问题。

柠香果业除了在大足中敖镇种植、销售晚熟柑橘外,还通过电商、微信公众号和益农信息社等平台,在线上帮助农户卖农特产品。今年,公司月销售额已达到近200万元,生意越来越好,但公司联合创始人吴吕却发起了愁。

“我们打算增加全国各地优势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急需运营、美工、客服等方面的人才。我们四处招人,但没人愿意来,这一计划迟迟不能实施。” 吴吕无奈地说,目前公司每个人都身兼多职,要扩大经营规模,至少还需要招聘5名以上电商专业人士。

潼南电商产业园运营负责人贺佳也深感招聘电商人才难——该园区内,有公司半年仅招到一人,很多有意向的人才都不愿到农村。

▲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村民学习如何用手机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农产品。记者 熊明 摄/视觉重庆

山区物流成本高

人才不愿到农村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快递难进村和电商人才紧缺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很多农村地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再加上农村居民居住密集度低,经常出现快递业务量不足的情况,导致不管是消费品进村还是农产品出村,都存在快递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尤其在一些偏远山村,更是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快递企业人士认为。

据业内人士测算,从村到大城市的物流成本,至少比从县城到大城市的物流成本高出1倍,有的甚至可达三四倍。一些售价低廉便宜的农产品,其本身价值可能还不如物流成本高。比如在秀山,从乡镇到重庆主城的快递,物流成本可高达10元每公斤,到了村一级,还会高出两三元。

“不是我们不想进村,而是太烧钱了。”国内一家头部快递公司员工王明(化名)对记者表示,对于各大快递公司而言,快递服务进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即便农村的快递业务量正在飞速增长,但要送货到村民家中,也是“送一单赔一单”。

这种情况下,如今已进村的极少数快递公司,更多的也是基于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当地农户发展农业产业的考虑而作出的决定。如,京东物流将送货上门服务从巫山县骡坪镇延伸到下庄村,便是如此。

不过,据记者了解,由于物流成本高,盈亏难平衡,未来一段时间,京东物流很难把这种服务拓展到重庆大量的村庄。

而从人才方面来看,重庆发展农村电商缺人才,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电商人才觉得农村地区生活不便,不愿意下乡进村。

以柠香果业为例,该公司近期招聘电商人才时,其实有不少人通过电话等方式咨询,但当他们听说是在农村工作时,立刻就没有了兴趣。

“不难看出,只有对农村、对农业有情怀的人,才愿意到农村来。”吴吕说,但这样的人很少。

城里的人才不愿进农村,就只有依赖农村居民来弥补电商人才缺口。但农村居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电商知识,却很难达到这一目的。

此外,高校对农村电商人才输出不够,也是导致农村电商人才紧缺的一个因素。“比如,重庆一所高校的电商及相关专业,最近3年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比例只有50%左右。”一名专家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学校学的东西有限,和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不匹配,所以对口就业率就低。”

农村产业强起来

物流创新降成本

目前,重庆农特产品品牌“小、乱、杂”现象突出,影响力小、销售规模小。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沈红兵认为,要打破快递物流成本高的瓶颈,重庆需针对此种情况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打造大量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今后,如果每个村都有一个拳头产品,就可以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快递成本,吸引快递公司进村开展快递业务。

京东物流相关人士则认为,要降低农村地区快递物流成本,快递公司也需要通过创新,积极探索一些新的业务模式。

据悉,京东物流正在奉节县部分乡村探索与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合作的物流新模式——利用劝导站工作人员有很多空闲时间的特点,京东物流先把快递件送到劝导站,而后,再委托劝导站送快递进村,并给予劝导站工作人员一定的报酬。这样一来,京东物流就比自己单独在村里建快递点或安排专人送快递进村更节约成本。

菜鸟则在重庆探索农村快递共配。譬如,以前申通、圆通等快递公司在江津城区分别建有仓储分拣场地,位置分散。现在,江津区在菜鸟的支持下已在城区建立共配中心1个、镇村共配服务站约200个。通过快递分拣信息系统集成,以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技术支持,共配中心实现了快递包裹处理场地、流水线的集中统一,由“多仓多线”变成“一仓一线”。同时,仓储分拣配送人员也实现共享。由此,区域物流成本降低了30%左右,快递平均提速约15%。

菜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公司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快递共配进村项目试点,助力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针对人才紧缺的瓶颈,车玉昕建议,一方面要把更多有情怀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去,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在农村培养当地的电商人才。政府可通过政策支持,激励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等在农村地区开设电商培训班,培养既懂电商知识又懂农业的“新农人”。同时还要引导、激励高校开设专门为农村电商发展培养人才的专业。

来自市商务委的最新消息称,下一步,重庆将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鼓励区县建设区域特色电商平台或区县特产馆,引导电商企业加强物流配送、农产品分拣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乡村振兴重点区县形成1-2个农村电商主导产业,打造5个以上网络热销爆款产品。

同时,还将鼓励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实训基地,鼓励引导返乡电商从业者、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等运用电子商务就业创业。

事实上,作为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副秘书长,从事农产品电商6个年头的刘家杰,是亲眼看着县域电商“火起来的”。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召开了首届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峰会,苏宁易购网络商城把各地原有的200家乡镇售后维修点,升级为新式乡村服务站,京东商城则推出了先锋站计划。当年,商务部和财政部又共同下发了 《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等于说平台商把柴火摆好,政府为这个柴堆点火了。 ”刘家杰说。
县域电商发展“风生水起”
“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 ”去年1月份,刘家杰被商务部邀请担任电子商务培训班讲师。期间一次县长沙龙上,他发现只有浙江省在分享经验,其他省份都在“干瞪眼”,“比如说黑龙江,钱到位了却不知道怎么花。 ”
我省情况同样如此。虽然绩溪、芜湖、霍山等在内的15个县被评为示范单位,中央财政的2000万扶持资金也早早到账,但最初大家都对如何打造本地电商毫无头绪。不过,仅仅一年时间,全省县域电子商务就变了样,刘家杰形容当下的发展状态是:“既有铺天盖地,又有顶天立地”。
“各示范县积极构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和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了可推广复制的模式。 ”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副处长王首强一整年时间都“泡在”示范县上。为了督促各地的建设进度,最忙的一次,他用3天半时间跑了12个县,白天工作、中午和晚上赶路。 “虽然辛苦,但收获还是很大的。 ”
我省县域电商发展成果确实喜人:石台县打造了全国首个“硒乐网”;霍山县建立的P2C产业电商平台,带动了当地百合产业快速发展;绩溪县“上街去”对接“上海66邻里”服务平台,将生鲜农副产品直供上海的社区,实现农户、电商企业、市民三者无缝对接;怀远县以“淮商e购、怀远微生活、智慧怀远”三网融合和四馆连动实施“采皖北、卖全国”模式,实现了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截至2015年12月底,15个示范县已建县域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共17个、配送中心33个,乡村级服务网点2427个,24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2693个村覆盖90%;已建线上“特色馆”39个、线下展示馆26个;开展各类培训72776人次;网上交易额14682亿元,同比增加5688%;快递业务量6267万件,同比增加78%。
“不管是遍地开花的基层服务站,还是起到引领作用的大型企业,都说明我省县域电商发展正处于‘风生水起’的阶段。 ”王首强直言,越来越多人选择网络购物已是大势所趋。
本地电商“移动化”趋势显现
这场席卷乡村的电商浪潮背后,是消费者购物模式的转变。此前,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在县域流通的主要渠道是批发市场、菜市场、商场及超市,村庄则以村头小店为主。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点击鼠标用电脑购物,甚至使用移动端(手机)购物的人数也在持续增长。 ”刘家杰称。
“随着逐渐活跃的农村市场,移动端依靠相比PC端更便宜的设备和更便捷的 *** 作特征,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电商发展报告显示,去年移动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21万亿,同比增长1232%,增速远高于中国网络购物整体增速。
“消费者向移动端迁移,我们商家自然要重视。 ”桐城市农夫商城负责人汪启航正是瞅准了这个时机,在建立本地农产品O2O (线上下单,线下配送)PC(电脑)端口、打造村级服务站点的同时,上线了名为“鑫农夫”的手机应用程序。 “手机销售范围包括蔬菜、水果、休闲食品、花卉、化妆品等十多个品种。 ”他说,从前年9月平台上线至今,已有近万人注册使用,总销售额达1000万元。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农村电商发展瓶颈有哪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