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辣条好吃?,第1张

辣条在大人眼中是垃圾零食,但是在孩子眼中,却是不可多得的一种美味,没有一个孩子能抵挡住辣条的诱惑,无论哪个年代都有售卖辣条的,虽然不健康,但是禁不住孩子偷偷购买,给大家盘点最好吃的5大童年辣条,卫龙排第一,全吃过的至少是叔叔辈了。

1,卫龙

提起辣条,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卫龙,它是最具标志性的一款辣条,口感香香辣辣,一点都不咸,只有5毛钱一包 ,八九十年代的孩子都特别喜欢 ,每次放学,都会揣着5毛钱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铺里面购买 。

2,火爆鸡筋

这款辣条也是当时风靡全校园的一款,一直到现在依旧是5毛钱一包 ,还记得当时父母不让吃辣条,偷偷把攒了很久的5毛钱拿出来,然后背着父母去买火爆鸡筋吃,每次吃的手上直流油,回到家里直接一顿打,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很酸爽。

3,老式大辣片

这款辣片在学校外面的小卖铺里都有卖的,老板会把一大包打开,然后1毛钱一片,许多孩子都会去买,买上一片,然后拿到手中,不舍得一下子吃完,用手撕成长条一点一点的吃,现在的大辣片已经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味道。

4,唐僧肉辣片

当时比较流行《西游记》,因此有很多零食都打着有关西游记的名字 ,就连辣条也有一款叫做唐僧肉的 ,电视上的唐僧肉 吃了能够长生不老 ,许多孩子奔着这个目的, 而购买唐僧肉辣条 ,其实就是一个名字而已 ,这个辣片口感有点硬 ,但是吃着比较有嚼劲。

5,臭干子辣条

这款辣条虽然和臭豆腐一样都有着“臭”字,但是吃起来的口感一点都不臭,反而这个臭干子辣片,越嚼越香,特别是夹着刚出锅的馒头,吃着更有滋味,以上几种辣条你吃过几种呢?

刚进入新的一年,拼多多就遭遇了一场舆论危机。

1月3日,一名网友在脉脉上曝光,称拼多多新疆买菜的一名女员工凌晨下班路上猝死,引发舆论狂潮,一度将拼多多送上热搜。次日下午,拼多多官方发布说明,承认确有其事。

猝死的这位女员工1998年出生,2019年7月通过校招入职拼多多,花名润肺。在意外发生前,她是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业务派驻在新疆市场的十多位员工之一,负责招商工作,生前在其公司内部账号上写着“为多多守边疆”。

此时距离拼多多进入新疆团购市场只1个月。12月,多多买菜首先在乌鲁木齐市区宣布开团,目前管理的自提点有2000多个。其中在人口较密集的昌吉地区,多多买菜仅用了2周时间招募到了300多个自提点。

拓展迅猛的多多买菜,是拼多多全新的发展重心。在去年10月拼多多成立5周年的庆祝活动上,创始人黄峥就明确说“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也是我们拼多多人的试金石”;后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CEO陈磊向外界解释,“多多买菜是现有业务的自然延伸,能提供种类非常丰富的农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

但在落实这番商业宏图的道路上,“为多多守边疆”的前线员工却倒下了,激发起又一轮议论996、加班强度的浪潮,也让本就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社区团购再次蒙上阴影。

本文将聚焦3个问题:

1 什么因素将决定社区团购模式的结局?

2 社区团购会怎样改变实体零售的业态?

3 电商和物流行业格局会出现什么变化?

一、三军用命

随着拼多多去年8月上线“多多买菜”,投入10亿补贴以来,拼多多的疯狂卖菜之旅就在加速中。

去年8月20日,拼多多孵化的“多多买菜”在武汉率先开团。截至2020年12月,多多买菜已经进入28个省,覆盖城市数量为218个,与以地推铁军起家的美团不相上下。光大证券的数据表明,去年10月以来,各个平台的活跃程度迎来一轮上扬,其中多多买菜的增长态势最为凶猛。

从当前多多买菜的品类构成来看,虽然以卖菜起步,但商品结构正在快速裂变。目前约三四成左右的SKU为生鲜、六七成左右的SKU为日用品和百货。

刚需、高频、低价的商品,在维持平台用户高留存率的同时,也惹恼了部分超市和供应商,招致抵制。根据南方周末报道,猝死的拼多多女员工润肺生前就曾参与到处理供应商抵制的事务之中。

去年12月3日,多多买菜在乌鲁木齐正式开团的第一天,就遭到了大量超市自提点的抵制,原因是多多买菜的定价比自己的进货价还低。乌鲁木齐的超市联名向品牌方发信抵制,以下架品牌商品相要挟,要求品牌停止向多多买菜供货。

随后几天,包括可口可乐、益海嘉里、蒙牛等大型快销品牌均承诺停止向多多买菜供货,并处罚了私自向平台供货的批发商。

润肺作为招商专员,工作就是去寻找可供替代的品类和产品,尽可能协调品牌和批发商,撤回停止供货的承诺。很快,不少抵制商贩发现,多多买菜上仍会出现一些承诺品牌的产品。

抵制运动还在扩散中。12月12日,华海顺达、卫龙等多家供应商也公开发布通知,禁止给“严重低价”的社区团购平台供货,称烧钱补贴严重扰乱了经销商的价格秩序,形成了恶意竞争,收到了很多投诉。

在招商不利外,多多买菜在物流和仓储上则处于疯狂烧钱的状态。由于目前拼多多没有自己的物流配送团队,网传和拼多多关系密切的极兔快递在服务能力、分发点覆盖范围等方面和通达系物流也存在明显差距。对此,拼多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多多买菜将通过投资冷链仓库、城市仓储、近郊配送等环节来提升农产品的配送效率。

但很显然,要在短期内追上快递巨头经过十几年打造出来的物流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更快见效的方式还是烧钱氪金:给自提点一律开出无责任底薪,意思就是卖自己商品不赚钱没关系,从拼多多领工资可以补回来。另外再以10亿补贴、1V1帮扶计划、电话邀约等进一步争抢团长资源。

在这种重运营、重地推打法的背后,是员工的疯狂加班。

在拼多多总部,一直实行严格的上下班打卡制度,早上11点上班,晚上普遍11点下班,每周日加班。而争分夺秒的买菜业务,更是加班最严重的部门之一。脉脉上认证为“拼多多员工”的用户说,多多买菜的同事工作持续时长甚至达到30小时。

买菜业务的工作强度大,主要原因在3个——

(1)卖菜很难降低边际成本。 搞 游戏 ,把服务器放在那,谁玩都一样;卖衣服,快递可以发往任何地方。卖菜,各地方吃得不一样,配送的时效要求也高;

(2)拼多多是“客场作战”。 生鲜是高度本土化的,当地往往有自己便利店和超市,有成型的经销商和物流体系,而拼多多需要在全国各地建设全套新的供应和物流系统;

(3)要在低温季节渡过生鲜引流阶段。

秋冬的低温环境,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购大战的开战时刻、激烈程度。

生鲜有高频、刚需特征,而且没什么品牌光环、品牌溢价,非常适合让电商用来获取新用户。但生鲜也有一个重大缺点,就是烂得快。所以,在秋冬的低温环境下,是最适合渡过用生鲜来获客的阶段,然后开始侧重于卖日用品。反过来,如果选择在夏天开打,光是生鲜产品本身的损耗就吃不消了。

二、物流决胜

长期以来,电商卖菜的生意一直在“温度”和“速度”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平衡。

在“温度”上,生鲜商品保存时间短,且易变质、易腐烂、易损坏,《中国物流统计年鉴》显示,国内生鲜流通损耗率达到了25-30%,高于美日20%以上。中国幅员辽阔,加上生鲜产品的特殊性,对仓储和保鲜都提出了特殊要求,冷媒、仓储租金成本因此居高不下。

在“速度”上,只要送货送得够快,就不怕产品变坏。只不过代价是人力成本也会提高。早期的中粮我买网在B2C、自建物流为主的模式下,每单配送成本高达20元以上;采取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与城市中心仓模式相比配送成本有所降低,但从前置仓到用户家的配送成本仍约为725元/单。

在社区团购火爆之前,国内卖生鲜的电商围绕“温度”和“速度”,形成了三种主要玩法:前置仓、平台和店仓结合,用人话说就是:每日优鲜模式、京东到家模式、盒马模式。

然而,三种模式都没有逃脱亏损的命运。

在前置仓模式下,企业买断产品,然后在社区周边3公里以内设置仓库,再由前置仓送货上门,因此屡单成本居高不下。而以盒马为代表的店仓结合模式,虽然通过到店、到家模式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分摊了人与租金的成本,但履约成本仍相对刚性,每单约8-10元。

在平台模式下,例如京东到家,主要是超市的搬运工,向商家收佣金,向用户收配送费。本质上是京东自营物流的副产品,如果是专职送超市货物上门,成本会高得不可想象。

在店仓结合模式下,例如盒马,虽然既能存放货物,又能30分钟内送达,还能让人逛门店,看上去美如画,实际上等于要养几队人马,边际收益也有限。

说到底,电商的要害其实是物流履约能力,能不能既快速又低成本地把货送到消费者手上,直接决定了销售规模的大小。 放在生鲜上就是,如果要解决“生鲜市场大但电商渗透率低”的问题,思路大体上就两个:

(1)同一套物流系统,卖更多的其他商品;

(2)千方百计降低整个物流过程的成本。

社区团购模式,就正好能基本解决这两个问题。

发轫于湖南兴盛优选的社区团购,具有三个明显特点:预售、集中采购、团长。

在预售制下,客户先下单付款,商家在第二天再统一进行采购和发货,需求确定性更强,货物库存积压、周转风险大大降低,而且卖的品类也很多,例如现在在兴盛优选上甚至可以买家电、手机、衣服、化妆品。

在集中采购模式下,规模化带来成本的降低,且配送过程对高密度前置仓、C端配送人员的依赖降低,大大降低了履约成本。社区团购模式下履约成本降至5%,远低于生鲜电商的20%和盒马模式的约13%。

在社区开店的团长,不仅自带社区流量,还用自己的门店解决了货物的短期存放、分拣问题。因此, 团长约等于快递柜,让送菜上门从即时配送变成了干线配送,甚至还帮快递公司节约了从小区到上门的这一段时间。

这个接近完美的解决方案,不仅引来了电商巨头的疯狂“抄作业”,而且也将注定要改变中国的商业生态。

三、终极一战

纵观过去20年,中国零售与电商行业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3条主线——

(1)商品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越来越密集的仓储、物流,让消费者从下单到收货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2)离消费者越近的商品,客单价就越低。 战火已经打到社区里的门店了,而且连几毛钱的一棵葱都不放过了。

(3)卖商品的线下门店越来越难活。 以后社区底商、路边店,只会剩下2种生意,一种是高单价的非标准化服务,例如医美、辅导班;另一种是高度工业化的餐饮,例如喜茶、星巴克、连锁品牌、部分便利店等等。

而支撑起这一切的重要元素,是越来越快、越来越便宜的物流。

现在中国采取加盟制的电商快递,单件价格已经在5元以内,在广州、义乌等订单量特别大的地区,甚至低于2元。对比之下,美国邮政的单件价格起码20元人民币。

低成本的物流,对电商货物品类的开拓意义极其重大,因为只有运费足够便宜了,卖的东西才能便宜、也能卖更多低价的品类。

这在过去十几年里深刻改变了中国百货业的版图,也让不卖鲜食的便利店逐步变成了“过剩产能”,成为这一轮社区团购大战中的自提点。

更重要的是,眼下也正是通过预售、集中采购、自提点来降低物流成本,社区团购从卖菜走向卖更多的商品,具备了在电商替代百货商场之后,再次革新中国商品流通体系的巨大潜力,也就引得巨头们蜂拥而至了。


前面几篇文章,笔者有探讨过“头部品牌怎样炼成”的话题,最近看到汇源果汁退市的消息,不禁感慨万千。在商业的热带雨林里,变化时刻在发生,总是有新物种向着阳光快速奔跑,同样也有强势的老物种悄然衰弱,黯然淡出丛林的中心地带。



汇源果汁是28年的“国民品牌”,曾经连续十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如今走向退市,其原因很多,比如联姻可口可乐失败带来的剧烈冲击、家族企业的痼疾、创始人文化与格局局限、产品创新乏力、营销手段陈旧等等。

从品牌战略角度来看,汇源果汁退市还有很重要的两个原因:产品没有及时升级和疯狂的多元化扩张,导致跟不上年轻人的需求,稀释了品牌认知,削弱了汇源在“高浓度纯果汁”品类的核心优势。

实际上, 国内外不少煊赫一时的头部品牌,都因为品牌战略方向问题被玩坏,导致品牌失速甚至息影于市场,让人扼腕叹息。 以下,鑫爷总结了头部品牌常见的四种败局:


01

背风凋零:没有及时从衰退品类切换到新赛道


美国营销泰斗里斯在《品牌的起源》一书中提出,品类就像一颗大树,品牌就是长在这枝叶上的果实,伴 随着品类的成长和凋零,代表品牌的市场规模也将伴随着增长和衰退和凋零

因此, 当品牌寄生的品类迎来衰退,品牌就需要及时进行转型升级,切换到新的细分品类,才能防止被濒死品类所拖累, 这在那些行业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的 科技 行业中尤其明显。

当年诺基亚手机在功能手机时代可谓一骑绝尘,无论市场还是口碑都称得上是绝对的王者,然而诺基亚没有把握好智能手机的新机会,尽管很早就推出了智能手机,但其设计逻辑、体验并不满足智能手机的需求,因而被苹果、三星等品牌弯道超车,最后沦为了“老人机”。

柯达胶卷曾经是胶卷市场的代表品牌,然而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出现,直接将消费型胶卷送入了 历史 的坟墓,只在医疗、工业等专业市场仍有需求,柯达公司也因此遭受重创。2012年,柯达这个拥有131年 历史 的老牌摄影器材企业,正式向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相反的,富士公司面对胶卷行业衰弱,及时切换赛道,凭借自己在胶片领域中抗氧化技术、胶原蛋白技术和纳米分散技术的优势,进入到护肤品、医疗 健康 和高性能材料行业,成功得以转型,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千亿营收。

消费品领域也是如此,一些品牌没有把握好消费需求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契机,被新品类、新产品蚕食和替代,发展遭遇瓶颈。

汇源果汁以高浓度果汁为优势,“喝汇源果汁,走 健康 之路”的广告语深入人心,可见汇源果汁有“ 健康 ”的品牌基因。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如今人们果汁的 健康 化要求更高了,更青睐天然的鲜榨果汁。

汇源果汁本应该适时升级,抢先布局“NFC果汁”赛道(即非浓缩还原果汁,将新鲜原果洗净压榨出果汁,经杀菌后直接灌装,完全保留了水果原有的新鲜风味。),在新消费阶段占领“ 健康 果汁”的制高点。

在杯装奶茶领域,香飘飘“香”遍中国,广告豪言“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2020年前三季度,香飘飘营收下滑2047%,而且已连续三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茶饮需求向 健康 化和新口味升级,杯装奶茶已经不再满足这种新需求,而近年来喜茶、茶颜悦色、乐乐茶等即饮奶茶饮快速崛起,很好地抓住了年轻人的需求,大举蚕食香飘飘、优乐美的市场。

不过,目前香飘飘也在谋求转型,并推出了多个新式茶饮品牌,未来成败与否,让我们拭目以待。


02

走火入魔:盲目多元化,稀释品牌核心竞争力


要创建强势品牌,清晰而锐利的品牌定位是第一位的,这是品牌价值的引擎。 在品牌还没有建立坚强护城河的时候,过早的品牌延伸、与定位无关或相悖的多元化发展,都可能模糊掉这种定位,从而让品牌变得失焦,品牌势能不足, 就可能被第二品牌趁势超越。


汇源的衰弱,也是掉进了这个陷阱。为了做大做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告败后,汇源曾号称投资50亿进军碳酸饮料开发果汁果乐,后面又宣布收购旭日升进军茶饮料,多元化步伐根本停不下来,冰糖葫芦汁、鸡尾酒、速冻水饺、纯净水等各种赛道尝试了个遍,却均不见成效。


(图:汇源真 炫 鸡尾酒)

类似的,维维股份从上市至今10余年,先后涉足了白酒业、房地产业、茶业、煤炭业、药品以及金融等领域,效果皆不佳,甚至不得不转让或出售旗下部分子公司和固定资产。

这并不是说品牌不能多元化,而是说品牌延伸和多元化要讲章法。 实际上,现实中并不乏多元化成功的品牌,比如迪士尼、维珍、腾讯、康师傅、娃哈哈、伊利、三只松鼠等。当初汇源果汁要做大做强,适时多元化发展也没错,只是它没有把握好节奏和方法。

成功的品牌延伸和多元化发展,必须有科学的延伸逻辑,在多元化的目的、时机、项目选择、品牌架构等方面都是有讲究的, 具体有以下几点:


(1)明确多元化的目的


品牌的多元化,必须有特定目的才有意义: 要么强化品牌优势,建立品牌壁垒;要么是整合上下游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话语权;要么完善供应链,有效地把控品质;要么把握行业红利,快速切入赛道;要么吸引核心技术,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要么构建生态,形成协同效应 ……

以鲜花品牌“花点时间”为例,最初通过几十元包月、每月享受一束鲜花配送到家的高性价比模式,在5年时间内成长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鲜花品牌。这种模式引流获客效果是不错的,但是也存在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图:高圆圆代言花点时间)


因此,“花点时间”开始向上游供应链进行延伸,在云南拥有万亩鲜花种植基地,与近万家花农和基地签署了合约的鲜花电商,还拥有一个智能鲜花加工厂,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把控鲜花质量,从而更好的解决模式痛点。

反观汇源的多元化延伸,带有更多的投机性,发现什么有机会就投资什么,每也没有考虑与汁品牌核心定位的适配性,每一种新业务都没有做深做透,做不出效果又不得不草草收兵。


(2)要有延伸逻辑,形成协同效应


多元的延伸逻辑必须有一个“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可能是核心业务,也可以是品牌定位,这样你才能有效地整合各个业务,形成1+1 2的协同作用, 同时让品牌心智能够HOLD住多样的业务,不至于混乱和失焦。

迪士尼的业务繁杂,包括主题乐园、影视作品、周边产品乃至各种消费品的品牌授权,但这么多的业务,都离不开“让人们更快乐”这一核心价值上。



腾讯帝国的业务也是极其多元化的,貌似在哪个互联网赛道它都要插上一手,但是纵观其投资的先后主次,大体离不开一个核心逻辑,就是围绕“大社交、泛 娱乐 ”这一场景来布局生态。

三只松鼠从坚果到延伸到果干、茶叶、卤味食品乃至影视、动漫、主题乐园等等,它的轴心是“松鼠IP”,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虚拟的“松鼠王国”,成了品牌延伸的整合器,大大强化了品牌的可拓展性。



所以, 在多元化的时候,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轴心”,围绕着“轴心”的相关领域去延伸,并尽可能与现有的业务协同,这样风险会低很多。 相反,无来由地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全新的业务、全新的客户群体、全新的圈子,就很容易水土不服。

汇源果汁当初的延伸,就可以重点围绕“果汁”这一轴线,借助“高浓度果汁”的强大品牌势能,进行上下游、果汁细分品类、不同果汁档次等方向延伸,因为“果汁”这个赛道本身池子足够大,有足够的空间去挖掘和释放,而不是盲目地在不相关的酒饮、食品中疯狂圈地。

当然, 如果你真的想抓住那些红利期行业的新机会,进入一个差异很大的全新赛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一定沿用现有品牌,而是可以考虑采用新品牌, 这样不至于稀释原有的品牌定位,或者被原有品牌定位所限制。


(3)先聚焦主业,把握多元化时机


企业资源有限,尤其在从0到1的发展早期,集中优势兵力,“聚焦”优势业务,才能形成战略上的锐度,最有效地拉动业务增长。这个时候,品牌的重点工作是在这个领域达到行业的TOP段位,锻造自己的核心优势,而不是急着多元化发展。

哪怕品牌晋级到了行业TOP品牌,也不一定要急着去多元化,因为此时企业根基可能不牢,还需要进一步去构建品牌在心智、技术、供应链、渠道等方面的护城河,建立绝对无可替代的优势。

当品牌建立了坚实的护城河,有了较好的基础,可以优先选择那些有潜力、战略匹配性好的领域进行多元化,有节奏有章法地向外拓展;或者在现有业务增长空间有限、消费需求萎缩的情况下,通过新业务发展企业“第二曲线”。

(图:第二曲线模型)


03

品牌老化:被年轻消费群体抛弃


市场中,“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用户一代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本来代表着潮酷、 时尚 ,吸引了一代消费者。 然而当年轻人不再年轻,新一代的年轻人需求、审美又有很大差异,如果品牌依然还是老样子、老风格,那么新一代的年轻人就会感觉,这不再是我喜欢的品牌,而是父母辈使用的品牌。

尤其那些面向年轻人的 时尚 产品,当曾经潮酷的产品不再潮酷,代言年轻的品牌代表着老土,就意味品牌的原有的个性被架空,没有了新潮的气质,就容易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抛弃,品牌就是因为人群代际的更迭而跟不上趟,逐渐失去后劲,这就是“品牌老化”的危害。

曾经家喻户晓的Olay玉兰油,当时目标人群为三四十岁的女性消费者。但是随着中国化妆品消费的升级,玉兰油的产品和价值并没有跟上这群人的需求提升,而年轻的女孩子则更愿意购买与她们年龄相符的产品,不愿意去和“中年女性”分享同样的护肤品,尽管玉兰油品质优秀、价格亲民,但是到了2010年,消费者已经很少提及Olay玉兰油。


8090后很熟悉的美特斯邦威,曾凭借超高国民度代言人周杰伦、张韶涵等明星的加持,曾在2011年创下1206亿元净利润的辉煌业绩。然而,由于没能抓住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8090后不愿再购买它,进入多年来的颓势,2015年美邦净利润亏损39657%,高达43亿元。

在当今的中国市场中,品牌老化现象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像娃哈哈、联想、欧莱雅、长虹、百丽、班尼路、森马等众多的头部品牌,都在经历着品牌老化的烦恼,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也有不少的国货品牌,比如李宁、百雀羚、卫龙、旺旺,通过潮流明星代言、产品设计创新、新渠道、新玩法、跨界联名、价值观重塑等思路,成功地实现了年轻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关于如何品牌年轻化,笔者以后将写文章专门讨论)


04

No zuo no die:口碑翻车,自作自受


社交传播时代,口碑的效应可以通过病毒式传播,被无限放大,好的评价可以让品牌迅速崛起,坏的事件也可能让一个知名品牌一夜间声名扫地,而且这种效果是品牌很难把控的。

然而,总是有一些品牌,不顾 社会 公序良俗,罔顾市场规则,发生危机事件也漠视舆论诉求,假做表面文章,毫无诚意,导致公众怨愤越来越大,最终汇聚成滔天差评,这足以让一个品牌陷入困境。前段时间某社交电商平台对员工加班猝死事件的处理,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前几年,互联网头部品牌言必称“BAT”,但现在这个词说得很少了,因为如今百度已经在BAT中严重掉队,被京东、美团、拼多多等企业赶超。

百度如今的沉寂,一方面是由于搜索业务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被分流,企业正处于人工智能转型的投入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受过去一连串负面事件的严重打击。百度的过度功利化、工具化、缺少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导致了许多的纠纷,也严重影响到了百度的产品体验,掉队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三星手机在中国占据30%的市场份额,到如今在中国市场份额却不足1%。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得追溯到2016年在韩国出现的三星note7手机爆炸事故。Note7爆炸后,三星依然在中国上市note 7,却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召回已销售的250万部note7。如此区别对待中国与欧美消费者,让很多中国人对三星没有了任何好感,三星口碑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因为负面事件而遭遇危机的品牌还有很多,比如三鹿奶粉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直接被关门;快播因为踩红线而被关闭;瑞幸咖啡因为财务造假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才慢慢恢复元气。



所以在社交时代, 企业要从“品牌资产”的角度来看待品牌口碑, 心存危机管理意识,守护好品牌的美誉度,不要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失去了长远品牌价值,那样真的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


头部品牌的沉沦,原因是非常多样的,以上几种常见原因并不能全部概括。比如像和其正这样,被王老吉、加多宝两个神仙打架殃及的无辜受害者;像中兴、荣耀这样由于国际争端导致供应链被生生破坏;像乐百氏、北冰洋、小护士等被外资收购后被雪藏……

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了解头部品牌走向败局的一些常见规律,可以为我们提供镜鉴,在迈向品牌基业长青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什么辣条好吃?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