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实体版哪里买

生化危机实体版哪里买,第1张

1、游戏专卖店:您可以前往当地的游戏专卖店(如电玩城、游戏店等)选购实体游戏。这些商店通常会有各种主机平台的游戏供应,包括 PlayStation、Xbox 和 Nintendo Switch 等。
2、电商平台:您也可以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和购买生化危机系列的实体游戏。如京东、天猫、苏宁易购、亚马逊等。
3、生产厂商官方网站:另外,您还可以前往游戏生产厂商的官方网站了解相关信息,并直接在其网站上购买实体游戏。

速龙640+GT610,被奸商忽悠了,卡是因为显卡太低,玩不了孤岛危机2。

目测奸商推销的时候会告诉你:四核CPU!2G超大显存!然后你就以为很厉害的样子。。。其实cpu核多不一定性能高,显存大小跟显卡性能更没什么关系。这些广告词都是忽悠小白的。

要不卡只有2个方法:要么换显卡;要么卸载孤岛危机2

你可以在京东天猫等线上商城看看,GT610是200多元的低端独显,其实性能还不如APU的核显。你还不是最惨的,我还看到有人今年被坑了一块GT210。

京东与唯品会的“绯闻”终于有了定锤。

12月18日,美股上市公司唯品会宣布,与腾讯、京东签署联合投资协议。唯品会将按照每个ADS(美国存托股份)1308美元的价格,定向增发10%的股份,共计863亿美元。三家公司将进行资源互换,此举对互联网格局来说无疑影响重大。资本市场上,由于上述消息刺激,股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唯品会美股盘前大涨近50%。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阿里布局新零售的步伐,腾讯也不甘示弱,联手京东投资唯品会,这让市场人士解读为,腾讯与京东狙击阿里天猫的决心,联想到此前腾讯入股永辉超市,以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站队”让人感叹,互联网寡头时代的真正来临。

不过在此次联手中,对于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争论不休,若按照收购溢价以及京东渠道商帮助唯品会达成一定的交易额目标来看,唯品会似乎是最大的赢家,不过,还有声音却称,腾讯入股,无非是为京东铺路。

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女装特卖”起家的唯品会在昨天宣布,已经与腾讯、京东签署联合投资协议。届时腾讯和京东将分别持有唯品会7%和55%的股份,其中包括之前已经拥有的唯品会股份。京东此前持有25%的唯品会股份。

根据协议,腾讯和京东将分别斥资购买604亿美元和259亿美元的唯品会A类普通股。购买价格为每股A类普通股654美元,认购价格比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溢价约55%。

众所周知,在购物类手机APP的装机量中,业内公认的占有前三名的分别为淘宝、天猫以及京东,从品类上面来说,京东以3C标品为其特长,而天猫在服饰、女装、鞋类等非标品方面无疑占据优势。不过,京东想进军时尚服饰类的决心也昭然若揭。

从其入股的对象来看,唯品会和京东有着相似的运营模式:高占比的自营业务、且双方都非常重视时尚领域的拓展;京东与唯品会的具体合作商,商品品类和用户结构方面极强的互补性:唯品会3亿会员中女性会员超过80%,服饰穿戴和美妆是唯品会的核心优势;京东以3c数码品类起家,男性用户占比较高。

在未来合作中,京东将与唯品会进行流量合作:京东将为唯品会在app首页和微信朋友圈京东入口首页提供入口,并帮助唯品会在京东平台上完成一定GMV销售目标。

而唯品会确实能够弥补京东在女装方面的短板。不过,客观的来说,唯品会在其核心的业务服饰穿戴和美妆却已经有了危机感,原因两点,一来此前尾货打折形式不再新鲜,新消费者更追求新品、首发款,二来“新零售”语境下,平台战略突破都在线下与线上的融合,不再只是纯线上的孤军作战。

而唯品会自己也在寻求转型之道,公司此前也坦言,服饰、美装方面将转移战略重点,在一、二线城市已经饱和的状态下,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并且着重发展金融以及物流方面,无疑在此前核心业务方面唯品会是有危机感的,而在金融以及物流方面,唯品会与又京东高度重合。

因此,此番引入腾讯、京东对唯品会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唯品会是否占尽资源,还是为京东铺路。

否认联手对抗阿里天猫

对于唯品会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意图是不是联手抵抗阿里旗下的天猫?对此,唯品会否认了上述说法,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唯品会与京东合作,第一,意图在于利用各方的优势进行互补,形成深度共赢合作的战略合作联盟,更好地服务互联网用户和消费者;第二,二者有着相似的运营模式、很强的品类互补性,双方在用户结构上亦可以形成互补,未来将在品牌联盟合作、流量联盟合作等方面寻求共赢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此前将自有电商平台易迅拱手让与京东,此番京东腾讯联合投资,是否意味着他们未来会联手收购唯品会呢,按照唯品会方面的回复,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仍位居第一大股东,保持对唯品会的绝对控股;唯品会此次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旨在建立共赢合作生态圈,持续深化和加强唯品会在时尚穿戴类(包括服装、鞋、包、配饰等)、美妆类等品类的领先电商运营能力和女性用户优势等,为唯品会的用户带来更高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

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非常自豪的看到包括营销技术、支付解决方案、机器学习等在内的各种资源,能够很好的帮助发展一个线上线下的、健康并且多元的零售生态体系。

毫无疑问,京东与腾讯入股唯品会,在线上或许的确能够对天猫带来冲击,但阿里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也确实比腾讯抢先一步,在阿里已经入股高鑫零售、三江购物等诸多零售上市公司的背景下,永辉超市12月17日晚才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轩松、张轩宁与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张轩松、张轩宁将其持有的4785231万股永辉超市股份(占永辉超市总股本的500%)以合计约4216亿元(每股881元)的价格转让给林芝腾讯。

在新零售的当下,在美妆、服饰领域的新零售唯品会该如何玩转,还是未知数。

我是阿里的忠实粉丝。

蒋凡曾是阿里巴巴高层中最年轻的管理者之一,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最后并加入了谷歌中国,参与进行谷歌地图、搜索质量和内容广告的研发。2010年4月创办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友盟,2013年阿里巴巴用8000万美元收购,至次蒋凡便开始了阿里巴巴的相关工作。

2020年4月,蒋凡因个人家庭问题引发严重的舆论危机,被阿里合伙人除名,退出淘宝和天猫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职务以及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职务,分别由杨光和汪海接替。其名下的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也同时进行了工商信息的变更。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关于他在任这段期间对公司做过哪些贡献?

首先,他推进了手机淘宝APP的功能研发,并带领团队实现并打造及商品交易分享,互动,视频,直播于一体的消费类媒体平台。我们现在能够用到的内容精彩丰富的精彩丰富的淘宝手机端这都要得益于蒋凡的功劳。

其次,他在任期间担任过淘宝总裁,天猫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还曾位列五新执行委员会。

蒋凡虽然对公司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到后来他并没有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事业上,最终导致阿里巴巴在国内的电商业务增速减缓,虽然这里边也有京东及拼多多的等电商平台的竞争压力,但事实却是在他的带领下,天猫和淘宝发展都不太理想。

凭借着极强的个人能力年少成名,刚被列入阿里合伙人名单,就因爆出了出轨问题而被除名,这样的人生经历真可谓大起大落,不知道他的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一般的购物网址都可以购买鞋子的
比如:直接到官网购买或者天猫,淘宝,京东,凡客等
一:天猫
“天猫”(英文:Tmall,亦称淘宝商城、天猫商城)原名淘宝商城,是一个综合性购物网站。2012年1月11日上午,淘宝商城正式宣布更名为“天猫”。2012年3月29日天猫发布全新Logo形象。2012年11月11日,天猫借光棍节大赚一笔,宣称13小时卖100亿,创世界纪录。天猫是马云淘宝网全新打造的B2C( Business-to-Consumer,商业零售)。其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2014年2月19日,阿里集团宣布天猫国际正式上线,为国内消费者直供海外原装进口商品。
二:淘宝
淘宝网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创立。
淘宝网提倡诚信、活跃、快速的网络交易文化,坚持“宝可不淘,信不能弃。”在为淘宝会员打造更安全高效的网络交易平台的同时,淘宝网也全力营造和倡导互帮互助、轻松活泼的家庭式氛围。每位在淘宝网进行交易的人,不但交易更迅速高效,而且交到更多朋友。2005年10月,淘宝网宣布:在未来5年,为社会创造100万工作的机会,帮助更多网民在淘宝网上就业,甚至于创业。直到了2007年,淘宝网已经为社会创造超过20万的直接就业的岗位。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下,通过淘宝网进行的消费,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却都在逆势而升。
三:京东
京东(JDcom)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201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B2C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563%。目前,京东集团旗下设有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网、京东智能、O2O及海外事业部。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JD),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2014年,京东市场交易额达到2602亿元,净收入达到1150亿元。

核心观点写在最前:

1、拼多多已经成为电商的第三极,自身运营+腾讯流量蕴含着极高价值;

2、获客成本逐步走高、留存率尚可、变现途径多元化有待观察;

3、拼多多未来的产品和商品形态都有转型需求,但是路径不易;

4、当前看好;

如题所述,获客、留存、变现是互联网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要素,本文由此展开,最后探讨拼多多的当前估值和未来方向。

以下为正文

7月16号,拼多多更新了招股文件,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价格IPO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代表3424亿股A类普通股,拟最高融资187亿美元,其中腾讯和红杉资本将在此轮IPO中拟各增持25亿美元。

拼多多的崛起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在阿里、京东、唯品会、一号店、亚马逊巨头林立的中国电商行业中,在看似格局已定的环境里,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仅用三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巨头。

一、获客关键词:低价+爆款

1、拼多多急速膨胀,原因总结三点

-拼单、砍价,社交玩法带量;

-微信入口、小程序红利;

-淘宝转型,低价电商流量聚集;

如果将三个因素归类,前两个属于腾讯,第三个属于阿里。腾讯的电商梦从来没有停过,拍拍、易迅,京东、唯品会,尽管自家阵容看似强大,但对抗阿里却从未让对方感受到危机,直到拼多多的出现,才出现了动摇阿里根基的可能。

腾讯的流量优势自不必说,在向电商转化的过程中却一直没有找到除提供入口外更好方式,拼多多用拼单、砍价的方式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小程序提升了H5页面的用户体验,这也是整个微信生态的可怕之处。

而阿里对天猫的侧重,则给了拼多多膨胀的空间。 阿里电商部门的战略在向天猫靠拢,淘宝C店的低价产品甚至无法在搜索中展示。低价电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空缺,而拼多多的出现恰巧弥补了“低价电商”的刚需。

2、获客成本非常低廉

根据招股书数据测算可知,2017年的获客成本在10元上下,18Q1成本略有提升,达到243元/人。同样,每个MAU增长成本在18Q1也大幅提升483元。

获客成本有所提升,但因流量获取模式的特殊性,比起京东226元/人的价格,拼多多获客依然非常廉价。依靠低价+爆款,拼多多收割大量对价格因素敏感的用户,同时在淘宝的重心向天猫倾斜之际,低价电商反而成了突破口,被拼多多抓住并放大。

3、获客的可持续性

从公众号起步,享受小程序红利,再加上拼团、砍价、免费拿一系列活动,特别是拼单天生带量模式下,自然流量在初期快速急速膨胀。如果用S&M和GMV作对比,尽管季度Sell增幅超过GMV增长,但是17Q4。拼多多GMV已经突破758亿,这个杠杆非常划算。

但是问题来了 ,进入2018年,拼多多的获客成本显著提升,未来如果想进步提高渗透率和MAU,获客成本必将继续提升。

借用招商总结的电商渗透率,拼多多目前已经超过京东、VIPS,渗透率在6月末达到了265%,已经为淘宝的一半水平,如果拼多多希望获得淘宝的渗透率和月活,那面临的压力之大和实现路径之难都摆在眼前。

拼多多的核心用户并非天猫、京东核心群体。 从用户数据看,三线以下城市占据达到57%,女性用户占比705%,25-35岁用户占比578%,市场上一个简单的认知说,拼多多用户=微信-淘宝。 模式、产品差异导致了使用人群不同 ,快速撸完了这一波,再想撸下一波,要么产品转型,要么模式改变,这过程中,都伴随着获客成本急速提升。

从内部看,若想保持用户的快速增长并不难,但是面临淘宝低价版、京东拼购,甚至手法相同的每日优鲜等公司外部竞争,除了继续加大营销、推高获客成本外,好的方法不多。

所以,低成本的获客似乎已经成为历史

二、 留存

从电商30日留存率上来看,在最近的统计窗口中,拼多多指标不错。除了电商传统的优惠券、促销手段外,拼多多主打社交电商是具备粘性的(薅羊毛上瘾),同时签到领现金、99特价、游戏福利,这些手段对于价格敏感群里的杀伤力非常强,留存也较为有效。

拼多多的销售费用中主要为两块:

1)广告推广;

2)用户补贴;

先看它的广告营销:

大概2017年开始,拼多多开始在地铁站大量铺设广告,同时先后投了各种火爆综艺节目上,做赞助商。 核心作用是拉新。

再看用户补贴:

对于用户的补贴方式,主要指APP签到补贴、邀请好友砍价减免费用等。这部分支出,拼多多计入了销售费用中。

针对C端用户的补贴,如京东、亚马逊、唯品会的会计处理方式是直接冲减营收,美团的做法是先冲减营收,多出部分再计入当期营销费用中。

拼多多是直接计入销售费用。这里就造成了一个问题: 拼多多的毛利率较高,和同业比起来,参考意义失真。

低成本获客、高留存转化是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能抓住技术革新、生活方式改变的创业者才能享受这样的红利,但是现实中极难找到。拼多多厉害之处在于用低成本拉拢用户,用符合“国情和人性”的方法来筛选并留住用户。 低价在任何时候都是强有力的杀手锏。

三、 变现:现有模式可维持高增长,进一步发展则必须转型

有量、有留存,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变现。拼多多在17年初砍掉了自营,走纯平台路线。两部分主要营收为线上服务(广告、数据、搜索)+手续费(支付佣金)。

现行模式下,假定Take rate不变,那么营收会跟随GMV增长。若想增加收入,或者扩大收入来源,会衍生出三个问题:

-GMV如何持续扩大?

-供应链和消费金融能否起来?

-Take rate如何提升?

1、GMV提升根源在客单价和订单数

拼多多的标签是“低价+爆款”、“物流速度不敏感”、“价格敏感”。这和天猫、京东长期以来培育的电商核心消费群体是不同的,所以我判断拼多多对电商业的增量用户有很大贡献。

关于用户群呈现出两个问题:

1)自有用户尽管对价格敏感,但也存在购物体验提升的需求,拼多多将电商以外的用户拉进来,培养了基础的消费习惯后,这部分人的平台切换成本很低,随时可以走向淘宝和京东。公司并未拥有除价格外的核心竞争力和平台溢价。

2)截止18Q1,累计活跃买家已经达到294亿,但无论数据还是自身感受,拼多多对一二线城市居民渗透依然不足,换句话来说,对高客单价人群渗透不足。这会制约平台GMV增长。

当前拼多多的广告铺天盖地,高营销费用换来了高回报,截止18Q2年活跃买家已经达到343亿,MAU达到195亿,一个季度获客近5000万,不可谓不高。根据招股书披露,2018Q1 GMV为667亿,订单量为17亿,粗略计算客单价为389元,较2017年32元略有提升,但是比起京东和天猫200+的客单价来说,差距和提升空间共存。至于如何做,是留给管理层的问题。

2、B端和C端金融

互联网公司现在殊途同归,热闹了半天,最后都发现还是金融赚钱。仿照蚂蚁和京东金融,拼多多拓展的逻辑不难理解,面对B端供应链,似乎问题不大。

但是面对C端,拼多多的客单价对于做消费金融并非易事。商品绝对价值非常较低,比如20、30元的产品,用户购买决策会关心平贵与否,几乎在所有人的随机消费承受范围内,这不存在消费金融构建的场景。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都依靠电商流量壮大,拼多多若想通过消费业务拓宽变现路径,在当前商品导向中,较难实现。

3、Take rate:价格上不去,提升不易

GMV能上去,take rate上不去,增长仅是线性的。(take rate=营收/GMV,通常用来衡量平台型公司的收入与交易额之比)

18Q1的数据已经达到209%,较阿里366%依然有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实现增长是需要条件的。探讨如何提升之前,要分析为什么数据较低,这个拼多多特性是分不开的。

-单价低、毛利有限,商家按点击付费意愿弱

这种模式下,对于商品单价低的产品,商家长期付费推广动力很小。本身毛利低,再加上销售费用,整体而言付费较少。

-平台重点打造爆款,挤压了其他商家空间

以平台当前最大爆款“可心柔”纸巾为例,惊喜的价格几乎碾压了其他商家同类型产品。每个SKU的一项爆款基本垄断了这个品类。

分析了两点原因,其实背后的实质问题都涉及到商品形态和产品形态,如果继续保持长久以来抓流量、薅羊毛的手段,那么消费金融无从做起、take rate提升不易、最终导致GMV有量无质。

提升GMV质量需要转型,这意味着要直插京东和淘宝的核心区,竞争加剧。

四、 拼多多有没有未来?

拼多多的未来在于 流量能否继续扩张、变现提升、顺利转型而不被反杀。

前两点核心是用户增长和盈利模式,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商品形态和产品形态决定了GMV依然会快速增长,但仅是线性而非指数增长。

不被反杀指向的是竞争格局,拼多多是腾讯电商业务的打手,专门对抗阿里,给流量给钱。拼多多有腾讯的流量护城河,所以自身的下线不会低,但要往上冲,想全面和淘宝竞争,我认为也不容易。

拼多多将“人、货、厂”三个要素中的“人”玩到极致。从“人找货”变身“货找人”。

问题是:既想收佣、又走C2M, 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未来如何暂无判断,逻辑上并不自洽。

五、估值

假定拼多多18年GMV为4000亿人民币。

参考招商、国金、天风给出P/GMV估值方式,对标阿里(剔除非电商业务),给予拼多多P/GMV估值,即3151亿美金(RMB@66),这可以理解为拼多多估值的上线。

天风综合阿里、京东P/GMV估值,拼多多对阿里为折价,对京东为小幅溢价,得出估值区间为180亿-240亿美元。

国金则没有剔除阿里的非电商业务,以阿里P/GMV=065计算,考虑到拼多多“去腾讯化”前景并综合电商格局,给予阿里的40%-60%折价,对应估值在155亿~233亿美元之间。

综上,估值中枢为200亿美金。 本周更新的招股信息显示,拼多多计划融资区间为200亿~240亿美元。

六、拼多多争议很大,看多看空都有道理

看多观点认为: 拼多多有微信流量这个无敌护城河,而不会再有第二家出现了,同时阿里体系无法进去。尽管当前平台充斥着低价、质量差的商品,但无法阻挡GMV的急速膨胀,产品和商品随着时间迭代,最终会走进“五环内”人群。

看空者认为: 拼多多充分使用了微信社交红利、近几年高速发展且非常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几乎没有竞争的商业环境。但是,没有自身的物流体系,多数商家把平台作为去库存渠道,当价格优势一旦失去,拼多多核心竞争力无从谈起。

另外因为默认商家刷单、引流量,GMV充满水分,泡沫被挤掉后估值会下调。

低价不是问题,但是缺乏令人满意的购物体验则会影响平台粘性和可持续性

拼多多膨胀极快,淘宝走过的坑,他上市后要全部再跳一遍。假货、质量差、购物体验导致客户流失,甚至面临各种诉讼风险。这些都是长期投资者不可忽视的远在问题。

当然,拼多多的壮大有自身存在的群众基础,毕竟对于三四五线小城市和乡村的大妈,拼多多更像是消费升级的产物而不是消费降级。这些大妈以前是根本不知道厨房纸和毛球修剪器这种东西的,现在她们在通过拼多多买到这些从没用过的商品,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典型的消费升级。

相比之下,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等,才是一定意义上的消费降级,一个本来打算攒钱买日默瓦的苦逼白领,突然发现严选上有一款质量、造型都差不多,还是同一个代工厂生产的箱子,可能就直接抛弃日默瓦,转而买了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的箱子。那这算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呢?

当然,升级也好,降级也好,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和企业的价值观更挨不上边,一切都是满足需求而言,这只是公司战略的不同。 拼多多毕竟满足了一种需求,前景依然是看好的。

要对比京东和淘宝,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两个集团的背景。
京东的创始人是中关村的,相信这个地方是大家都知道的,京东走进电商领域是通过转型的,在以前的光磁产品是比较出名,这样他有良好的口碑,当京东成功转型,他也在不断地得到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成立的,他们以担保交易来吸引商家,而在06年,淘宝成为了亚太地区最大的交易网站,现在他的营销额也是很大的。
具体就不多说,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说起电子商品,很多消费者都会选择去京东,这个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商家进入这两个电商里面去销售商品,个体户申请进入,京东要比淘宝难很多,京东的门槛比淘宝高,从理论上来说,京东的商家虽然不能说肯定会比淘宝靠谱,但是京东给人的心里上的信任是足的。
然后是营销方面,自营商品在同样价格的情况下去选择,我更愿意选择京东,为什么呢?首先京东在物流上面是做的很好的,京东配送速度快,淘宝没有自己专门的物流算是覆盖比较广的,这就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然后是售后服务上,电子产品一般都有2-7天的无理由退货,在京东买的东西直接找京东去退货会比在淘宝那边找快递公司退货方便。而且京东的客服比起淘宝来说,感觉上更上心,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在心里上我会选择京东。
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东西,京东因为退货很容易,很多时候发出来的货可能会是退回去的货,被大家戏称二手东,但是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在京东是可以买到你喜欢的产品的,在淘宝上,刷单那些很多,而且淘宝水太深,买东西要找可靠的商店才可以放心购买。
所以,我个人认为是京东比淘宝更靠谱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生化危机实体版哪里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