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成立于哪一年,第1张

拼多多创立于2015年4月,是上海本土成长的互联网企业。生于移动年代,拼多多以农产品零售平台起家,深耕农业,开创了以拼为特色的农产品零售的新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为鲜明特色的全品类综合性电商平台,是全球唯一具备规模的纯移动电商平台。

作为新电商开创者,拼多多致力于以创新的消费者体验,将“多实惠”和“多乐趣”融合起来为最广大用户创造持久的价值。拼多多于2018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NASDAQ:PDD)。截至2021年6月,平台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8499亿,商家数达到860万。

拼多多核心功能和发展模式

拼多多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需要的商品。拼多多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拼多多核心发展模式

1、农产品上行

“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模式,以稳定的需求重塑农产品流通链条,以产地直发取代层层分销的模式,从而为农货上行搭建起一条高速通路。2020年,拼多多成为中国最大的农(副)产品上行平台。

2、科技普惠

坚持对农业科技领域长期投入。2021年8月设立“百亿农研”专项,由董事长兼CEO陈磊担任一号位。该专项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

3、助农富农

拼多多直连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助力农副产品出村进城及农民增产增收;多多买菜创新供应链及“田间直达餐桌”模式,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流通效率;以市场化及科技普惠引导农业现代化升级,培养新农人,有效赋能农业。

拼多多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电子商务应用产品。专注于C2M拼团购物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成立于2015年9月,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商品。

旨在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体会更多的实惠和乐趣。通过沟通分享形成的社交理念,形成了拼多多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

2020年8月11日,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正式开启第二届“农货节”。

2020年8月19日,拼多多(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孙沁退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经理,均由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健翀接任;

与此同时,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拼多多CEO陈磊退出公司董事,新增朱健翀为董事。020年9月,拼多多成为2021年春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

扩展资料:

企业相关事件:

1、被执行人

2019年6月3日,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法院是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为99791。

2020年8月4日,拼多多运营主体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为12007,执行法院是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案号为(2020)沪0105执3084号。

2、拒交门事件

2020年8月,拼多多补贴特斯拉Model 3的活动,团购价格直降四万。特斯拉方认为拼多多的团购构成转卖,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车主交付Model 3。而拼多多回应特斯拉事件:不存在订单转卖,支持消费者维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拼多多

拼多多一直都是一个神奇的平台,自2015年9月成立以来,便一路过关斩将。2018年7月拼多多便在美国上市,在该年更是一举超过京东,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在今年9月份,拼多多市值更是超过了400亿美元。从各方面来看,拼多多还是颇具实力的!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
当然"拼得多、省得多"的拼多多一直都备受争议,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其过低的价格。拼多多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便采用拼团销售的形式,以低廉的价格吸引用户。当然,价格降下去太多,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削减,所以拼多多一直都给大众一种"地摊货"的固有印象。
不久前上市的iPhone 11可谓卖点十足,但是因为苹果官网高达5499RMB(红色64G版本),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好在拼多多更是直接将该机型的价格给"打"到了4899RMB,当然不少苹果粉都抱有不少的顾虑。相比官网,降价近600的iPhone 11值得购买吗?究竟是不是原装正品?
百亿补贴划重点,选对店铺很关键!
拼多多可谓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平台,平台的产品有好有坏。那究竟怎么在平台选择良好的卖家呢?当然是要选择官方店铺,打开拼多多APP,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百亿补贴”。拼多多“百亿补贴”战略,不但吸引了大量用户,更给买家带来了实在的优惠。
一般拼多多官方店铺的辨识度还是很高的,可以在店铺名称右上角很清楚地看到。“官方、旗舰店”之内的字眼,亦是平台信誉的象征。其次,便是店铺的销量,10万+无疑标志着客户的信赖。
那拼多多的iPhone11究竟怎样呢?还得来谈谈买方的感受。且看拼多多店内评价,大多数人都给出了好评。而少部分用户则称iPhone 11信号不好,怀疑是否为正品。而据不少数码博主的开箱视频来看,拼多多的iPhone 11 确实“很香”。
买家遭强制退单,拼多多百亿补贴再引争议!
当然更加便宜的正品,必然是引来了更多的买家。由于销量的激增,发货速度自然跟不上了,许多用户在付款几天之后才发货。但当你满怀期待等待时,商品却被平台无理由给退了,心情便也不言而喻了吧。许多人调侃道:“难道是百亿补贴不够了?”(目前该商品,限购一件)
而据拼多多员工回应,此举实则是出于无奈。取消订单是为了预防“黄牛党”,所以才会出现部分用户被“砍单”的现象。虽说拼多多这波优惠十分给力,但打击“黄牛党”,而“误伤”客户还是太让人难以接受。

拼多多新零售现状解析:
数日前,拼多多发布了今年的Q2财报。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相较前几季度,拼多多的这份财报都十分华丽。财报显示,拼多多二季度收入为315亿元,同比增长36%,可惜这份成绩单并不能用超常发挥来形容,而是多重因素促成下的“偶然事件”。
拼多多对于这份好成绩也显得底气不足,在对外发布会上坦诚取得高营收和高利润的原因,是受到各种支出成本大幅下降的因素影响,只是短期效益,所以这季度的业绩变得“好看”,不能当做未来效益的参考。
与此同时,业内外多数意见都认为拼多多的营收和用户规模都已触及天花板。三大营收来源之一的商品销售,Q2收入只有5070万元,同比下降97%。在过去几年里,拼多多都没有成功地推出新模式或新业务,造成这种原因或是拼多多自身的客群消费能力局限性,因此拼多多在探寻新的增长的路途上恐怕要走不少弯路。
除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拼多多平台本身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如若能改善相信拼多多能更稳当地走下去。
“省”出来的好成绩
这次拼多多利润有更好的表现,主要是体现为收入增加的同时,成本下降。Q2财报中,拼多多二季度的营收为315亿元,同比增长36%;营业利润为人民币87亿元,同比增加335%。
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互联网行业纷纷刮起降本增效风,拼多多在这方面也是下了“狠手”。一方面,部分项目减少了人员,精简了架构,并缩减了非必要开支;另一方面,部分烧钱明显的营销活动大幅削减,一些引流补贴、活动经费都被缩减。
另外还有因疫情导致计划内的项目延期了,差旅商务活动搁置了等意外因素的多种因素。最后在Q2运营费用约为148亿元,拼多多在整体经营费用占比环比实现了从62%到47%的大幅下降。
当然,并不是靠拼多多单方面的节省才有的高营收,作为消费者也在“省”。人们对日常消费中的各类“价格刺客”越来越不能忍,开始精打细算,捂紧了钱袋子。
不管如何对外宣称自己是全品类的电商服务平台,在大众消费者的认知里,拼多多的最大特点仍然是——便宜。于是,在经历疫情隔离封控,收入减少,消费力下降的大环境下,拼多多主营类目——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得到了强劲增长,日化行业全品类同比增长110%。

今年,趁着各地疫情有所缓解,消费也在回升。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触底,第二季度就开始缓解复苏。抓住机会的拼多多,立马推出了新一波的百亿补贴。在当下这个确实惨淡的消费数据和消费信心情况下,拼多多的平台定位更容易实现业绩暴涨。
这在“主客”双方都节省下促成的好成绩,或许也差不多触摸到拼多多的业绩天花板了。
此次拼多多发布的财报中,并没有对外披露最新用户数据。拼多多在去年新晋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当时显示其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199 亿,实则这数据与阿里巴巴不上相下。
拼多多的月活数据虽然一直在增长,但其环比增长率早就从2018年10月之后,已经出现了逐步下滑的态势,最近两年更加明显。
用户规模第一姑且不论,而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基本到顶却是不争的事实。凭借“砍一刀”这引流工具,拼多多新用户一度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砍一刀”停止之后,拼多多也陷入了用户增长的瓶颈。
当然不止是拼多多,对于头部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的体量之后,那么增长放缓是一种必然,那么如果到这种阶段还在费力地去“拓新”就可能真的事倍功半。未来的用户营销重点已经从用户增长,转向留存值和年度平均客单价的增长。
2021财年,淘宝用户的年度平均客单价是9200元。2021年,拼多多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为28100元,只有淘宝的三分之一,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目前看,不只是用户端,伴随拼多多地快速成长,商户端增长同步面临压力。社交裂变方式曾被视作营销新风口,但是随着拼多多本身流量剧增也出现了天花板问题。在商家免平台使用费的前提下,拼多多4%的货币化率已不低,若继续提升势必推高商家经营成本,并导致大量中小商家难以获取流量,因此未来提高的空间相对有限。
“偏科”问题严峻
不管是哪家综合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强势类目。例如天猫的美妆、鞋包和女装,京东的3C数码等。但不论哪家都会极力发展其他新兴业务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方位需求。阿里巴巴这些年直营业务在集团的占比不断提高,以盒马、大润发、天猫超市等为代表的直营业务的营收已占到国内零售总营收的40%以上。
另外京东这些年都在不动声色地布局大型商超、便利店、电商小店等。过去的三年,京东在实体上的投入超过了2万亿。

可惜拼多多在新业务扩张方面十分乏力,拼多多平台上,农产品和快消品两者相加的占比达到了68%,其他所有类目加一起的交易总额都不到三分之一。
实际上拼多多也一直有尝试在类目扩张上努力,只是实际效果不理想。例如这几年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营销活动都把资源往数码家电,奢侈品的类目上大力倾斜。包括拼多多将原来的名品折扣频道更名为品牌馆,希望通过引入优质品牌和商家来完成平台的整体升级,但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另外就是拼多多寄予厚望的多多买菜,持续投入费用到买菜业务后,希望借由高频的生鲜消费属性,也带动其他品类互补,形成“高频打低频”的结构。但现实是,厮杀两年余,多多买菜至今仍未实现盈利。
大家都知道,下沉市场的利润比不上主流市场高。于是,拼多多努力提高客单价、打进主流市场,但这个策略也没有成功。大部分低消费力人群依然占据着金字塔的底端,这部分人的收入不会因为拼多多产品定位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从实际的统计来看,拼多多用户75%为女性,68%来自三四线城市,而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仅有73%。虽然今天,拼多多试图将其推广到全网需要购物的用户,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其用户人群依然以对价格敏感的女性为主。
就算产品变得高端了,可是消费者的消费力还是没能跟上,尽管拼多多的营收一直保持着增长,但客单价确实持续下降,2019年为51元,2020年则下降到435元,同比大幅下降了15%。
这些都不是刚发现的问题,但遗憾的是这几年来拼多多一直放任在野蛮生长的捷径上狂奔,一味地追求做大。可以说,除了用户和规模体量变大,拼多多上市以后什么都没有发生改变,错失了最好的三年转型期。
出海前景未明朗
此时此刻的拼多多已走过流量红利期,也迎来用户增长乏力、营收增速放缓等诸多挑战。 往前三个季度,拼多多营收分别为221亿、230亿和215亿,同比增速则分别为239%、89%和51%,明显增速一直处于下滑趋势。
拼多多为了维持增长,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坐船出海,寻找下一个突破口。对于前两年外界就有推测拼多多的出海意图,拼多多都否认了。直至今年在业绩发布会上,拼多多的领头人陈磊亲自确认了这一事实。
出口跨境电商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电商竞争激烈且获新成本及难度增加的现状下,出海是很多企业的选择。
与同行相比,拼多多出海时间较晚。在包括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一众平台及行业已有像SHEIN这样的巨头存在的现状下,想打造平台型企业并脱颖而出绝非易事。阿里巴巴海外业务已经小有规模,旗下有速卖通、Trendyol等海外电商平台,也有海外批发业务。京东也上线了“京东全球贸”,上线初期为出海工厂和商家提供免佣金、免月租费等优惠服务政策。

拼多多出海业务一直在业界的揣测中保持着热度。平台运营模式预计和目前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SHEIN差不多。但与Sheln不同的是,拼多多并没有只做服装类目,而是做全品类平台,与国内一致。不能否认,拼多多出海的机会是挺广阔的,因为价格永远是核心竞争力。
招商方面,拼多多还沿用了此前吸引中小商家的方式,给出“0元入住、0扣点”的优惠。这个被拼多多寄予了希望的平台预计会在10月前上线。虽然目前拼多多的出海业务还没有明确的章程对外公布,但如今比较明确的是出海难度和风险都在加大。
一方面在跨境供应链上,拼多多尚未提前准备好产业布局,从小小的货舱,到成本高企的航线和海运,无论哪个环节都将面临巨大挑战。稍有不慎,供应链把控不好,都是覆顶的灾难。
另一方面就是出海无法避开的“本土化”问题。拼多多需要与当地用户习惯进行磨合,才能在海外站稳脚跟。国内各行业的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没少在“本土化”上栽跟头。
虽然拼多多业绩斐然,但是国内打法嫁接到国外一定会危险重重。便宜是拼多多的产品优势,但发展到后期,“廉价”、“便宜”的标签也会成了品牌化路上另一种阻碍。到时候拼多多是否会因此而水土不服我们还不得而知。
仅就目前相关市场的格局和竞争来说,拼多多的出海之路任重而道远。
结语
对于Q2取得的好成绩,拼多多自身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手阿里和京东在Q2的表现也依然十分稳健。从长期视角来看,外部战争上,拼多多需要抵御的对手众多,无法专心地下沉市场攻城掠寨;内部战争上,商业的核心永远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提升平台品类丰富度、产品品质,甚至完善基础供应链能力,夯实平台价值,每一件都并非易事。
拼多多未来是继续当前的定位,还是转型发展,判断失误的话,也会像当初淘宝一样,将自己的市场和潜在客户拱手送人,培养出新的竞争对手。要守住自身的底盘,也并不一定比进攻简单。大浪淘沙,无论如何,如果拼多多能够冲破束缚,打造自己的品牌护城河,或许能够笑到最后也不一定。如今若想要维持外界的期待,陈磊还需要带领团队找到新的突破口。

经历了疫情的寒冬后,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正在尝试牵手电商平台,寻求自救与发展。

家居用品品牌施密特是浙江飞剑集团的自有品牌,而飞剑集团是浙江永康杯壶行业的龙头企业,常年为星巴克、苏泊尔、55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可谓是这一行业当中的“老行尊”。

一直以来,外贸订单占据了飞剑集团订单中不小的份额,但今年受疫情暴发的影响,从3月开始,它们开始掉头,尝试发力国内市场。不过,受制于国内消费者使用习惯、产品售价和营销模式差异等因素,效果并不明显。

多番尝试未果之后,施密特想到了电商平台。今年8月,施密特总经理刘伟胜背着一个巨大的袋子来到拼多多“面试”。被面试的不是他,而是袋子里的保温杯。它们被一个接着一个地摆上桌子,等待拼多多新品牌实验室工程师的“检验”,但得到的答案是——“都不行”。

施密特专供拼多多的反向定制生产线

其实,刘胜伟经历的这场“面试”,正是施密特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后的首次深入沟通。在与拼多多合作后,施密特根据拼多多反馈的用户数据等信息,调整产品研发方向,将“ 健康 、 时尚 、黑 科技 ”作为新款保温杯的核心开发需求,定制了一款“智能温显”保温杯。这款产品上线后,直接拉动店铺月销破百万元(人民币,下同)。
事实上,与施密特的合作只是拼多多将目光瞄准家居行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11月,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就落户于家居之都江西南康。在“新品牌计划”大会上,南康当地两大龙头企业团团圆家具和汇明生态宣布将联手拼多多,分别打造家具新品牌“优居未来”和“汇明创家”。

而在此前,拼多多与南康家具业也早有合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据赣州市南康区电商协会统计,仅2019年一年时间,南康家具企业在拼多多的成交额累计突破100亿元。

目前,随着不断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深入,拼多多对于家居业务的经营已经逐渐成熟,家具、家装也已经成为拼多多APP上的两个醒目的频道。同时,时代 财经 注意到,拼多多不少家居产品的销量已经突破万件,甚至接近10万件。

而在未来,拼多多在家居行业有还会有“大动作”。

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将继续扶持南康家具企业,“未来五年,平台将以销定产,帮助南康孵化20个十亿级家具品牌,同时还将聚焦全国五十多个家具产业集群,协助打造10个线上版宜家。”

同时,“新品牌计划”还将秉持“反向定制、品销合一”理念,深入广东佛山、山东宁津、辽宁庄河、浙江东阳、四川崇州、河南原阳等多个家具产业带,吹响中国家具行业品牌建设的“集结号”。

去年年底,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冬枣也曾对外透露:“我们计划未来三年内,通过产业带智能化改造和消费数据引导,带领超过500个产业带商家迈入‘亿元俱乐部’,10000家步入‘千万俱乐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降低家居品牌的电商运营成本,不断推动优质产能脱颖而出,持续为消费者带来平价高质产品和服务。”
家居属于技术壁垒低轻工制造业,低价竞争严重、产品和销售渠道单一、缺少知名品牌是这一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以南康为例,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南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制造基地。2019年,南康家具行业总产值超过180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基地。

不过,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南康家具产业也陷入了同质化与低价竞争的困境。产品品种过于单一,十余款通用版家具产品创造了当地70%以上的产值。品牌的缺乏也使得当地企业只能扣紧生产成本,展开残酷的价格战。

除此之外,我国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企业仅占少数,更多的是小工厂、小作坊形式的家居工厂,行业集中度低,缺少知名品牌。

根据UBS数据,2018年中国定制家居市场规模为24242亿元,我国定制家居行业头部9家上市公司CR9占比为1434%。此外,我国家纺、成品家具、五金材料等品类集中度也都处于低水平。巨大的市场规模之下,各细分行业中也只出现了东方雨虹和欧派两家年营收超过百亿的公司。

在此情况下,提供用户消费数据、帮助企业以需定产等服务,也成为拼多多在“新品牌计划”中推动家居企业转型的手段之一。

“通过新品牌计划,我们能精准、高效地获得需求信息、判断需求趋势,并快速调整供应链,有的放矢,生产出更适合内需的好货。”在谈及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合作时,刘胜伟就认为,外贸代工培养了他们的制造能力,新品牌计划能够训练他们的瞄准射击能力,两相结合,他们就能成为“神 *** 手”。

入选“新品牌计划后”,施密特解决了选品难题

借助着拼多多7亿多用户数量以及针对国内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新品牌计划”,不少家居企业已经在平台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爱普特是义乌一家生产、销售LED灯泡的知名企业。近几年,依靠着把灯泡卖到了南美、非洲及中东地区,年销过亿元。但今年全球疫情暴发,海外销售近乎一夜归零。爱普特去年10月入驻拼多多,没想到疫情暴发之后,拼多多竟然成为爱普特唯一的销售渠道。而且,受益于拼多多一系列扶持政策,爱普特销量稳步增长,今年“双十一”更是实现了销售破百万元的纪录。

去7月和10月,另外两家家居行业的知名企业“宝缦集团”和“南方生活”也先后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通过合作,拼多多向两家企业分别提供了消费大数据对接、研发建议和价格指导等服务,使得两家企业在平台上开设的品牌旗舰店,在极短的时间内销量就双双突破了10万。

除此之外,随着与拼多多合作的加深,不少家居企业的品牌化进程也逐步显出成效。在南康地区,已经有多家家具企业在拼多多平台打出了品牌,比如联圆世家,卡洛森、君圣马等。

拼多多与家居行业的深入“联动”还将持续下去。

据陈秋介绍,平台除了深入开展新品牌计划,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培育新品牌之外,还将开展三大举措促进家具电商业务的发展。

“一方面,将进一步鼓励商家突破品类限制,以高频家居产品带动低频家具产品销售;其次,将把工厂资源与不断完善的线下服务能力开放给所有合作企业;此外,还将通过流量扶持及提供创新性营销工具,降低优秀家具制造企业的运营难度。”陈秋指出。
事实上,看中家居行业的电商平台的不止拼多多一家,阿里、京东在此领域亦动作频频。可以预见的是,家居行业将成为电商平台争夺的另一战场。

11月30日,家居巨头居然之家发布新一期定增方案,其中认购方星光熠熠,除了华夏基金、兴全基金、泰康资管等知名投资者之外。阿里也参与其中,认购金额为2亿元。

而早在2015年,阿里就发布了“淘宝极有家”一站式筑家平台;2017年上线 “淘宝心选” 泛家居零售体验式店铺。近几年,阿里的目标人群逐渐从天猫、淘宝的家居品牌店扩散到整个家居行业上下游。

另一电商平台京东也在将扩张触角延伸至家居行业。

2017年是京东家居家装独立成局、加速发力的一年。“4万亿市场,互联网份额不足10%,谁能做到效率+体验两个提升,谁就能引领行业发展。”2017年 3月举办的京东家居家装战略发布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辛利军明确提出核心品类家居家装的五年目标。此后,京东相继与曲美合作,打造了家居业首家“无界零售”体验店,同时上线了建筑材料业务和智能家居项目孵化项目。

为什么巨头们要将目光不断瞄向家居行业?

以拼多多为例,大规模与家居企业合作对拼多多并不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根据拼多多披露的数据,“新品牌计划”实施的两年间,拼多多活跃买家数已经从2年前的344亿大幅增长至731亿,平台日均订单包裹量,从此前的2500万单,大幅增长200%,达到日均7000万单,占到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拼多多年度成交额也从2621亿元增长500%,达到146万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家居电商的市场还存在不小的增量空间。这可能也是阿里、京东、拼多多为首的电商巨头如此看好家居建材家装市场的原因。

据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的数据,2020年10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11077,环比上涨251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10月销售额为92370亿元,环比上涨670%。2020年1-10月份累计销售额达到594351亿元。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11亿平方米。

陈秋曾表示,据以上数据推算,仅家居市场就存在超7000亿元的增量空间。“庞大的新婚人群、大学生就业城市定居人群等也为家居行业创造源源不断的刚性需求。”

眼下,电商增量市场挖掘殆尽,随着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入局,家居行业的“三国杀”也将愈演愈烈。

拼多多创始人是黄峥,中国企业家,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曾任拼多多董事长。

硕士毕业加入谷歌,负责国内谷歌业务。后离职创业,先后成立电商和游戏公司。最后创立拼多多,并成功上市。

拼多多创始人黄铮的工作经历

2007年,从Google离职,开始自己创业,并先后创办手机电商、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

2015年4月,拼好货上线,抓住传统电商未能有效助力农产品上行的机遇,以社交拼团模式将产地农产品售给消费者。

2015年9月,内部孵化新电商平台拼多多。2016年2月,开设个人同名公众号,记录创业思考。

2016年9月,拼多多、拼好货宣布合并成立新电商平台。出任新公司董事长。

2018年,成立两年的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超过3亿。7月,黄峥从创业公司老板变成上市公司CEO。同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0年5月22日,拼多多财报显示,活跃买家数达到628亿。2020年7月1日,卸任CEO,继续担任拼多多董事长。

2020年8月6日,退出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席位。2020年8月19日,退出公司董事。2021年3月17日,黄峥辞任董事长。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拼多多成立于哪一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