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5号充电电池淘宝搜不到了

比亚迪5号充电电池淘宝搜不到了,第1张

号充电电池淘宝搜不到了 可以去别的官网上搜索,比如拼多多,天猫,唯品会,还有淘特都可以搜索,也许是你搜索的名称不对,可以重新搜索,也可以到实体店去买,那样更方便,你要什么根据型号就给你找到,如果找不到,商家就会给你找到寄过来,可能会很贵点。

在淘宝上买的东西,在拼多多上可能会半价就买了,大家知道是假货,可是没钱想体验体验,一切靠自愿。但是想买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比如说,硬盘啦,笔记本电脑了。不知道你会不会在拼多多上买。

可能刚买完就要回家跪搓衣板了。。。

我先前在拼多多上买过一件短袖,14块钱,买回来像个睡衣一样,当时淘宝上是125一件,我就存在侥幸心理,谁料想,买了件大妈穿的衣服回来。恶心的要死想退。客服说,那反正我自己掂量吧,邮费自己出,12块钱。。。客服也恶心的要死,服务态度很恶劣。
不过我在拼多多上买过很多盗版书,挺好的,质量也不错,一些垃圾袋什么的也很便宜,不够淘宝也不贵,相比都比京东要便宜。不过,拼多多想要打败淘宝,得经过马云爸爸的同意了。
从马云爸爸的气质和多年来经营互联网的经验来看,拼多多拼多多赢不了的。马云现在已经成了互联网界的巨咖。开创了中国的 历史 先河。如果你要跟农村的老大爷大妈们说,马云,他们都认识。如果你说黄峥,我也是搜搜才知道的。

淘宝已死,根本不用打,你说的天猫吧,这种平台就好比一个朝代,王朝的作用是服务子民,保护子民,为子民营造和平 健康 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而不是王朝凌驾于子民之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旦出现这样的,这个朝代就离改朝换代不远了。。。不是因为对手多强大,而是民心所向。。。打败天猫的不是拼多多,而是民心,商家和客户。。。当你利用自己绝对的主动权对商家吆五喝六的时候,商家就真的没有一点反感吗???当商家不听你指挥,你就利用技术降权,屏蔽逼迫商家屈服的时候,对方就真的没有一丝退意???当你以消费升级为幌子,屏蔽掉低价产品,只显示高价得时候,消费者就真的没有意见???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只不过涨价了,所有人都傻吗???再这样下去,完蛋只是时间问题。。。
很难,拼多多的采用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这种战略好处在于在开始时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拥抱的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短期内就能快速崛起。但风险在于面临消费升级和品牌下沉时,退无可退,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挨打。

以服装为例,十年前,班尼路还是个牌子,现在只是个名字。那时百斯盾、百圆裤业还遍布三四线城市,一两年间就被品类更全、更显大牌的海澜之家取代。但如海澜之家在 时尚 品牌纷纷下沉后,也已是库存高企,危机四伏,向上突破一二线城市几无可能。

农村包围城市若想取得成功必须要在农村市场获得稳固的竞争优势、甚至是垄断,基础稳定才能在更高的市场层级放手一搏。但这样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如沃尔玛靠小镇逆袭凯马特,美团靠三四线城市的垄断优势打赢千团大战等。

从下往上打总是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为消费者都是向上崇拜的。因此,拼多多若想打败淘宝,前提是自身基础要稳固,而竞争对手的基业不稳,还要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能抗住竞争对手的下沉打击。

对于阿里而言,淘宝可能会面临拼多多比较大的竞争,但天猫的市场相对稳定,若无意外的话,淘宝应该会分出聚划算,直接下沉到拼多多的“农村市场”,上演所谓的在别人家里打架,打个稀巴烂,那也是别人的。
一旦如此,拼多多很可能将无暇他顾,只能先把家里的架打完,才能寻求向上突破。
就算淘宝的聚划算不跑到拼多多的“家里”打架,其自身也面临现有竞争优势衰减的威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因此,拼多多过去的优势,会随着时间推移日渐衰竭,一旦拼多多无法创新出新的竞争优势或稳固的竞争力,不要说打败淘宝,还可能会被聚划算在自己“家里”打个稀巴烂。
拼多多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便宜。甚至可以说比淘宝还便宜。如果说淘宝是便宜货的大卖场,而拼多多就是大卖场门口摆地摊的。门里面的生意做不过门外的。因为门里的费用高过门外的。拼多多把费用节省做到了极致。既然你要便宜货,那我就给你便宜到你不敢相信;既然你想要工厂货,那我就让工厂在我平台上直接供货。这应该就是拼多多最初的经营理念吧!

同样的产品拼多多凭什么和淘宝竞争?要知道淘宝有千万个卖家。 买家更是每天几千万人在上面徘徊。而拼多多从零开始,两年多时间就起来了。这其中的秘密也不算是秘密。做淘宝的人都知道,开店免费不代表就什么钱不用花,如果你真是什么钱都不花,那就开了一个死店。要想把店做好那就要引流。自己去做优化做推广,可能还是和什么都没做一样。这时候你只有去烧钱。而淘宝卖家大部分都不是企业店。二手货还要有库存,这个成本就起来了。卖得太低没钱赚可能还会亏本。不卖货在手里也难受。拼多多就是钻了这个空档。找厂家直供平台,没有经过多次转手,而且平台流量不需要花钱。直接对接工厂。皆大欢喜,自然流量销量就有了。

拼多多不用赚钱吗?当然不是。看看网上评论就知道。拼多多靠罚款就赚死啦!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罚款谁和他玩?有过网购经验的都知道,买了东西之后,就很难找到买家。还曾出现去年双十一买的东西今年双十一才到货的事。可想而知有多夸张了。拼多多也是看到买家的这个痛点,所以对于拖延发货的卖家制定了严厉的惩罚制度。让商家不敢延时发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消费者自然喜欢。人流大了,商家看到市场,没办法只能跟着规则走。这就是拼多多迅速起来的原因吧?抓住了卖家和买家的痛点,然后把问题解决了!这不能不佩服拼多多创始人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果敢的决策。

淘宝的没落众所周知。包括阿里淘宝化其实都是为了留住消费者。没有了消费者,再好的平台也是空的。可惜的是,淘宝的方向错了。也可能是淘宝发展起来了。所以淘宝要的是高大上的卖家和牛逼的买家。全球化的方向是没错。赚外国人的钱也让中国人佩服。但是,基本的问题没解决,能走得长远吗?国内十几亿人的需求还没有满足,如何去满足国外的消费者?要知道国内的销售平台是最好做的。对于各方面的要求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发展一边制定的。平台更容易利用一些空子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外的平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应该也是国外出不了阿里巴巴与京东等超大平台的原因之一吧!

阿里、腾讯、百度三足鼎立,也可以说是三分天下。在国内绝对处于霸主地位。而销售平台阿里和京东目前还算是未逢敌手。谁也未曾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拼多多就利用他们两个在争一二线城市市场的时候,从三四线的市场回来了。而且还是满载而归。“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商平台和电商运营者。拼多多给出了答案。没有消费者的用户和不能让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你再如何高大上都没用。不去研究消费者的痛点和商家的痛点,花钱去提升平台档次最终会导致曲高而和寡。把专业的事或是单一的事做到极致就有成功的可能。如果取得一些成绩就抛弃劳苦大众,最终也可能被劳苦大众所抛弃。

把心放肚子里,你头脑太简单了!

吉利,比亚迪能打败宝马奔驰吗?

是的,吉利,比亚迪因为便宜,性价比高,所以销售数量远远大于奔驰宝马。

但你觉得奔驰宝马会被吉利比亚迪干掉吗??

你肯定会说,不会啊,因为人群定位不同嘛。。。

对罗!拼多多,淘宝,京东也是一样啊,人群定位不同啊。

京东自营的质量可以保障而且送货快但打折比较少,基本不包邮,东西种类也比较少。但白领不在乎那几块十几块就要快的,喜欢用京东!

淘宝呢,质量好坏要看经验,要多逛,多比,需要针对中等收入普通人群,贵十元和便宜十元很重要的!至于送货慢一点,不重要呢。

拼多多呢,基本上都是假货,买拼多多的基本上都是穷人,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多一元都觉得亏了!只要便宜能用就行,管他真的假的。

所以,拼多多的出现应该说弥补了电商用户最底层那些人的需求!

但别看那些穷人,确实极多的一群人啊!薄利多销也是很厉害的啊!看看吉利,不是把奔驰的股份都买了吗。。。

所以就像吉利不可能干掉宝马一样,拼多多也不可能干掉淘宝,大家各赚各的而已

这两样我都不用,我是坚定的现金流交易老木头,偶尔也去选择一些世面上没有的物品,大多也是别人代 *** 作。像我这样的人估计与时代脱了点勾,大数据时代,没有秘密可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方法不一样,习惯性也不一样。这就是生态。

淘宝与拼多多,处于两个生态系统下运作,互相也有交叉,现在基本上开始出现交叉产品打架的势头,格兰仕就是因为平台站队出现了与平台的交恶嗯。

拼多多走的是一种你信不信,只要下单你不信的价格拿到你相信的产品,体验生态培养用户。而淘宝一直走的是平台购物信用点评刷单一系列路线。综合推算基本上最终走入的都是一样的路子,无非买卖,走平台挣平台下大众的钱。

长期看,以后这种竞争激烈的平台博弈还会在几大电商之间互相竞争,生存发展。拼多多是现在还是底子薄,而淘宝的后台老板基本上以完成资本积累与生态系统,资本运作模式,金融, 科技 投资,设计很多前沿行业。淘宝即使亏钱,阿里也会扶持下去的,这是淘宝的名片,起家的根本。现在都知道拼多了都会输,互相之间竞争中去激活电商之间的业绩。一句话拼来拼去,受伤的永远是线下实体店。他们以寡头形式去驱逐蚕食线下实体的生意。这才是他们之间共同力作。线上打架,线下遭殃。

以前根本不敢在拼多多买东西,因为便宜到让人不敢相信,现在开始买了。一是看到别人买的便宜货不是想象中的垃圾货,二是拼多多挺会吸引人的。开始下载一个拼多多,花两块多钱给孩子买到五十支铅笔,后来又花一块钱买了六包抽纸,这都是新用户的特享,只能买一次,但买完立即卸载的不一定多,于是客户群发展的非常快。

最近又拼到一件睡衣,较之淘宝购物感觉更靠谱点。淘宝购物多年,十次购买八九次不如意,凡是价格高点的衣服类不敢买,便宜的不行就扔,贵的可扔不起。手机除外,在厂家旗舰店买了两次,比在实体店靠谱。

淘宝卖家再不自律就快凉凉了,比如某迁某阳的假苗木花草,臭名昭著,谁还上你的当

谈到拼多多,也说说最近的经历吧:

本人是621号在拼多多平台购买某商品,完成付款后 *** 出一窗口,显示有好友经常浏览此类信息,当时下意识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其后反馈客服专员,从客服及专员口中,得知拼多多平台是默认把消费者浏览记录、购买情况等情况推送到第三方好友,当时我询问几点:1消费者有没有授权给拼多多;2此举是否合情合理合法;3消费者是否知情。拼多多专员一开始让我看隐私协议,当我询问具体哪一条有说明可以推送第三人时又哑口无言,其后不管怎么询问不在做正面回答,只是推托会继续反馈,要求我等待答复。然后在我等待的过程中,拼多多直接推文显示关闭问题,期间没有任何联系过我。本人又继续反馈,然后又是关闭问题,76号我在询问专员此举是否属于信息泄露时,对方回答不清楚不知道,然后不等我说完直接挂断电话。

一家互联网公司对信息安全问题如此漠视令人难以置信,后来上了微博我才发现,负面报道之多骇人听闻,最大的特点是客服纯粹成为摆设,完全不解决问题。完全摆出一副你说得很对但我就是不听的嘴脸。

拼多多,未来,他可能会做大但很难伟大。

中国穷人多基数大,尽管拼多多负面报道频出且得不到有效解决,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拼多多仍具市场,所以他会慢慢做大,但我还是那句话,拼多多也许会成为一家大公司,但很难成为一家好公司,有良心的公司。对于商人而言,自然不能要求他把事业当做慈善,但盗亦有道,企业也应该有自己要坚守的底线。

大浪淘沙,时间会留下最真的人,也会留下最好的公司。

拼多多会打败淘宝吗?我觉得不会因为他们营销手段不一样自然带来的购买人员也不一样,所以他们两者之间是存在差距的,是没有可比性的,至于拼多多的话,很多底层人士喜欢在拼多多上面买东西,因为自己手头紧没有钱,但是追求品质高的话就在淘宝上买东西,因为这样子可以买到各种大牌的衣服,各种拉牌的化妆品,而且淘宝上的质量是比拼多多,质量有保证一点,一个苹果多,上面便宜是便宜,但是都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我觉得他们两个的销售渠道不一样,所以就不会打败,自然也没有可比性了。

拼多多是电商界的一匹黑马,但是说打败淘宝,我觉得言之过早,或者根本就不太可能。

首先,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电商领域早已已经形成淘宝独大的格局,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支付宝起来重要作用,也是阿里整个体系互相促进的发展成果,而拼多多主要是依托微信小程序存活,拼多多只是一个单纯的电商平台,和阿里不在一个级别上;

其次,淘宝以及天猫对商家的管理、对消费者体验的建设,远远走在拼多多之前,拼多多一昧以低价、便宜作为噱头,用户体验很差,难以长久;

再次,淘宝有自己的流量,拼多多靠的是微信的流量,受制于人,会有发展瓶颈。

现在很多淘宝小卖家转到拼多多平台,其实大多是一些品质欠佳的商户,这样对拼多多未必是好事,拼多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因为从事的是给电商提供包裹创收体系,我接触了很多卖家,也算是电商里面一个细分领域的互联网项目,对电商发展有自己的看法,说的未必对,未来谁又能真说对呢?

1688网站、淘宝网汽车配件店、拼多多等。
1688网站、淘宝网汽车配件店、拼多多这些网站均有售卖,输入关键词比亚迪s6改装凌志中网即可看到该商品,价格有50元~1000元左右的。
购买比亚迪s6改装凌志中网前需要核对型号、颜色、品牌、避免买错,根据自己的车选择合适的。

说说我对拼多多态度的转变:

1第一个阶段:反感

我一开始电器去京东,衣服唯品会,其他去淘宝,对拼多多比较反感。

2第二个阶段:洗脑

无奈拼多多就像当年脑白金广告一样,无处不在,特别是湖南卫视, 洗脑一样 ,拼着买,更便宜,所以即使不用,也知道拼多多。

3第三个阶段:社交

不得不说拼多多的砍一刀开创了社交砍价的先河,被各种链接骚扰得不胜其烦,但是很多人砍成功了。

还有差一分钱提现,身边也有人提现成功,这样刺激了太多没砍成功的人,病毒营销一样疯狂推广,不得不说拼多多这个营销太厉害。

4第四个阶段:用户体验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用拼多多买东西太容易下单成功了,一不小心款都付了, 一两元的东西也不用担心邮费问题,全部包邮。

5第五个阶段:质量价格

你会发现,淘宝你会怕买到假货,拼多多压根不担心会买到假货,因为低廉的价格你就没想到会买到真货,对它的期望本来就没那么高。 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

6第六个阶段:终极原因,囊中羞涩

囊中羞涩让我最终选择了拼多多。花不了几元钱可以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觉得还不错。

这个回答是我接触拼多多的一个整体过程,刚开始真的挺讨厌拼多多的,现在买些东西都不比价,直接拼多多了,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但是,我 依然不喜欢砍价这种骚 *** 作。

我以前只用京东,淘宝的,习惯了,现在买啥都用拼多多,还会货比三家,家电也是拼多多买的,反正都是官方保修。


淘宝现在反而基本没有用了,淘宝拼多多都是一样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多花钱去淘宝,能省则省,确实是这样。



身边还有很多人,以前 汽车 讲究奔驰、宝马,特斯拉,现在有小鹏、蔚来,比亚迪,从以前的有钱任性,到现在的 时尚 知性,随着时代的变迁,韭菜也不是那么好割了。


穿衣服也一样,以前耐克,阿迪达斯,觉得很有面子,现在只买国货,经济实惠。


一分钱一分货,打铁还需自身硬,国货当自强,产品越来越好,质量响当当,自然会有人青睐。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勤俭持家,理性消费,安居思危,年轻人没经历过生活艰辛,就少了理性消费的观念。


媒体与宣传的导向也很关键,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才会长久,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这几年,赚钱相较于疫情之前更少更难了,但是衣食住行一样少不了,这个时候理性消费,抠门式花钱更符合现阶段。


这是非常不错的改变,消费变得比以前理性了,货比多家,而不是只固定的在一个网站购买。


不仅仅是比较价格、质量、物流速度等问题,而是对比整个消费链条,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



缺乏对未来的预期,疫情反复没有尽头,不得已不压缩支出,前两年我还没觉得有啥,觉得也就两年就过去了。


今年疫情发生在身边,感觉就不一样了,收入3年没有长进了,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友友?


提问:以前从来不用拼多多的人,现在都用了,为什么?

回答:因为同样的商品,拼多多更便宜,现在经济压力大,都学会了精打细算,货比三家,节省一元钱,也是乐死不疲。

我觉得拼多多这款软件里的商品比较经济实惠!每件商品都没多大质量问题!可以说用很少的钱能买到心仪的物品,十分物美价廉!里面的部分正品与旗舰店的商品更加诱人与不欺瞒!拼多多十分不错,售后也好!良心软件!一直会用拼多多买东西,绝不卸载!

拼多多一个流氓软件,卸载了,又上来了,再卸载再上来,特不要脸了,而且卖假货,缺斤短两,举报都不解决。我用过一次被骗以后,再也没再用过。

来说说拼多多,淘宝,京东三个平台:

淘宝给人的 象好像是小商小贩(商家工厂进货然后销售),天猫就更像是大卖场(厂家商家入驻天猫平台进行销售);
拼多多以水果、低价生活用品以及杂牌服装居多; 商家主要来源于(工厂直销、淘宝商家、农户,水果商等等);
京东的本质是一家零售互联网公司(简单说是一个网络销售的一个商家,他需要进货,管理库存,销售商品,并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这也是京东有别于其他两家平台的本质区别。

按照购物体验来说:拼多多的更好,因为他是社交电商,直接可以通过微信QQ朋友圈通过微信直接付款,也是因为这样,所以获得了大部份中老年人群的喜欢,因为中老年人群一般 不会用支付宝。这一批人群也是非常庞大的。我认识小区里好多退休工人,天天没事就是拼多多购物,而且慢慢地发现他们买的商品比年轻人还多。至于京东是以电器为主要市场的。消费人群一般是80后的一批人,喜欢产品质量,喜欢生活质量的。

拼多多的东西质量不好,品质比较差,有些东西比淘宝,淘特还贵,只是作为一种比价软件在用。总而言之,拼多多给人的印象非常不好。

真香定律属于拼多多。

拼多多已经不是原来的拼多多了,我是从原来的反感到现在的忠实粉丝。

有部分人不用的原因是来自于它的频繁骚扰,另外就是觉得它太low,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拼多多的营销模式太强了,人传人太厉害了,不得不佩服。我就是没事给别人砍价,浇水助力成功种草。

拼多多广告台词也很魔性,不知不觉就唱了起来: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来一路一路拼多多,不管有事没事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免得多,拼就要就要拼多多,天天随时随地拼多多,拼多多!

因为拼多多便宜呀。

淘宝上的东西和拼多多上的东西都一样。拼多多上的东西很便宜。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在淘宝上。现在都换到拼多多上了。应为省钱。

太有钱了,只好买便宜货[捂脸][捂脸]

我从来没有在网上购物,也很少在线下购物。这是源于我简约主义的生活习惯养成,一条裤子只要穿不破依然要穿,绝不丢弃。

平时也不买什么东西,更不会从网上买东西。我的手里里至今没有淘宝,更没有拼多多之类的购物APP。

尽管有时候,手机屏幕忽然跳出这些APP,强制性让你下载,都会被我毫不犹豫地拒绝。

物质已经让我无法拥有消费的冲动,在经历人生各种境遇后,已经看淡物质对于人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通透和心境。

而对于网络上各种拼多多的吐槽,我看后只是淡然一笑。因为这些与我无关。起码我不会因为这些而烦恼。

人到中年,走过许多路,经历过许多事情,应该是看透不说透。没有必要为外在而整天纠结。

网络只是我生活中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通过网络的消费模式,达成消费,于我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我已经过了疯狂和冲动消费的年龄,心静如水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不会下载各种消费购物软件。

如果财富真的达到了我能肆意挥霍的程度,我想我会走出去,遇到一些需要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们,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消费冲动,也是我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尽管315晚会上连续几年爆出了关于个人隐私泄露的话题,有4S店里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的案例、有不胜其烦的各种广告推销骚扰电话案例、也有“呼死你”这种报复类案例。但相信,大多数人还没有认知到,自己身处的大数据环境里,个人/企业隐私等问题,已经达到了一个夸张的程度。

夸张到了哪种程度,打开中国保密协会的官方网站,之中的种种案例,让人回归真实好清醒。仅仅在汽车行业内,2021年,160万份数据中的近千名奔驰购买者的驾驶证号、社保、 *** 信息被泄露;超300万奥迪、大众车主信息在地下论坛被售卖。而2022年,蔚来汽车的用户数据被窃取,并被黑客勒索赎金;2023年3月,法拉利遭黑客攻击,并索要赎金。

2018年,我在采访一位奇安信网络安全工程师时,他曾说“当一个事物成长到足够大,拥有足够大利益价值时,它就会被(很多群体)盯上,因为网络上有着无数多的0类漏洞(即没有补丁的安全漏洞)。”

而眼前,随着特斯拉、拼多多这种相应领域巨头级别的企业开始纷纷被爆出相关隐私、安全等案例,可预见的是,我们将在近几年间,进一步经历新的挑战。

特斯拉的不会玩,和拼多多的太会玩

对个人而言,长期以来隐私泄露的网络认知是,危害等级因人而异,无产者无惧,有产者警惕。

但,随着特斯拉、拼多多的案例出现,这种认知开始被颠覆和改变。

在特斯拉最近被爆的隐私事件中,路透社采访了300多名过去9年参与自动驾驶研发的前特斯拉员工,之中10余名愿意不透露姓名形式回答问题,最终有9名员工带着/视频证据,证实了特斯拉员工内部通过消息系统可以共享特斯拉车主摄像头的诸多隐私信息。

车主的车库、车主的私人情况(包括穿着、对话录音等),甚至于马斯克个人的私产,绰号“Wet Nellie”的白色 Lotus Esprit 潜艇也被其他人所窥探。

归根结底,特斯拉带来的数据与隐私泄露问题,主要源自于,它的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对感知到的特征物、环境情况等,使用人工团队进行分析与标注。而人工的介入和企业的管理不足等,显然给隐私泄露留了空间。

那,仅从当前的证据链和逻辑链来看,特斯拉此举属于内部管理太差,存在很大隐患的偏内部流通。如今的局面来看,还不能说它触碰隐私,是为了去做商业或者某方面的行为。当然,这件事流出的隐患,将是全球各国对特斯拉的数据进行监管,无法完成数据闭环的特斯拉,大概率会在接下来的自动驾驶技术迭代中遭遇问题。因为,完成不了数据闭环,很多数据就没有意义,相关的技术就根本没法提升。

做个小结的话,特斯拉的隐私泄露,相对拼多多而言,根本没有玩明白。

关于拼多多事件的挖掘,同时关乎中美俄三国的相关媒体与机构。先是2023年2月28日,中国数据安全公司连续发力10篇“深蓝洞察”的相关报告,第10篇内容为,国内知名电商公司通过研究安卓手机漏洞,自主安装、自主提权,监督客户其他App信息等,所罗列的信息没有直接点名企业,但在业界和互联网中被认为与拼多多相关。

这篇文章发出之后,对安卓漏洞研究最深的谷歌公司开始启动研究,并在3月21日宣布下架拼多多,原因为出于安全考虑(存在恶意软件原因),具体条目与深蓝洞察报告中的内容基本一致。谷歌下架拼多多后,1天时间内股价下跌近10%,市值蒸发近1000亿元。而截至4月11日,拼多多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事情并未结束,3月27日,大名鼎鼎的卡巴斯基实验室出台报告,对拼多多的很多行为,做出了解析,包括静默下载(每年新增用户超千万)、通过手机漏洞提权,变成超级用户,可以提取整个手机中的很多信息。简言之,在拼多多面前,用户的很多信息近乎“裸奔”。

无数的用户都发现,除了砍一刀这种深刻印象之外,拼多多等软件总能像懂自己一样,刚和朋友聊过什么,一会就能主动推送自己想买的东西,以及给到合适的价格。于是,拥有社交属性的它,快速在全球收获用户,也不足为奇。

那么,综上来看,不论相关企业是谁,掌握了相关权限之后。通过对聊天记录信息的梳理,通过提升权限等,它能很清晰的了解用户想买什么、在看什么,于是做出精准推送,实现更高的成交。

这颗雷爆了,自动驾驶和出海更难走了

从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对于数据的利用,中外众多科技公司创始人都说过相同的观点,“数据随时产生,随处可见,挖掘和利用它们的价值,是通过大数据可视化的分析(用户的)思维和趋势。”

拼多多所处的电商行业如此,自动驾驶技术学习人类的驾驶是如此,AI智能强调的是主动(替人类思考完成某项工作)属性,所以这个逻辑之下,对个人使用数据的索取就不可逆而不断在边界试探。

眼前,2个事件仍在不断发酵,等待一个最终结果的浮现。但随着它们的发生,新的连锁反应正在进一步发生。二者,分别关于,自动驾驶短时间内是否会在全球被按下停止键,以及一系列嗷嗷待哺的科技企业,它们如何从全球资金池里融到自己需要的钱。

自动驾驶,按下暂停键?这是个全球车企,当前都在面对的话题。不同国家对汽车使用摄像头可拍摄的画面和需求不同,中国在很多地区禁止特斯拉驶入,而在2022年7月,德国警报也已报道,柏林警方禁止特斯拉驶入警局单位,甚至在警局泊车。

随着隐私泄露被路透社爆出,很显然的一点是各国的监管机构将下场,对其数据进行核验。只要有监管机构下场核验,这一期间数据是无法进行使用的,所以最小的影响也是,特斯拉几个月内无法对车主的使用数据进行闭环利用。那么,即便是美国不下场检查,全球有高特斯拉保有量的国家也会有行动。

当然,如果特斯拉或者相关机构不公布相应的官方报告或数据,这件事并不会对消费者层面有所影响。但,能够作为佐证的一点是,我们和很多中国车主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沟通,得到的结论很一致,近1-2年间,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系统相对国内新势力的快速进步(解决常见场景、无保护左转、城市辅助驾驶等)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这种反馈,结合此前很多地区禁止特斯拉驶入,二者的发生时间是有不少重合的。

当然,这将不仅影响到特斯拉的全球发展,也会连锁辐射到其它主打此类技术的车企身上。目前,中国的一系列新势力使用的方案都是特斯拉模式的优化版本,即“更多放弃被法规限制的高精地图”“更多处理视觉图像”。那么,同样的模式之下,毫无疑问将遇到的监管程度还会再升级。单车的智能驾驶,是会被限制的,而在很多专家眼里,中国能够因为车路协同的打通率先完成自动驾驶的部署,问题则卡在了,车路协同大量的资金从哪儿来。

目前,自动驾驶的进展其实不快。法律法规层面上,2016年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转载经济观察报文章,中国汽车工程院副院长谢飞透露,有关自动驾驶的标准统一已经开始排上日程表,具体标准初步完成的时间点将落在2018年。

2018年时,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三部委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020年时一些细则慢慢推出,不过随着2023年何小鹏提案加快自动驾驶相关立法,这些能够看出,整体在法律层面所遭遇的挑战极大。另,随着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发表看衰自动驾驶相关看法的蔓延,业界也在重新思考,对这一领域的投入该是如何。

简言之,目前的格局比较清晰。特斯拉带出的隐私泄露,意味着几乎全球所有同类技术的车企都会迎来监管升级,或者成为监管升级的借口。中国有机会通过快速部署车路协同率先让自动驾驶在地球上大范围落地,但挑战是钱从哪儿来。而因为美国的政府推动力不足,短时间内,它也会被架在这个局面上,数据不好利用,从而全球范围内有所暂停。

出海更难,也是不言而喻。先是最直接的业务拓展,会遭遇强监管。再是资本市场,拼多多市值蒸发10%的案例就在眼前,没有对资本市场回应,也将直接引发投资者对其的购入欲。大多数科技企业对资本的需求都是海量级,不论是电商行业,还是汽车行业。

以拼多多为例,其2022财报中的数据很清晰,全年营收1306亿元,全年总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净利润315亿元。这组数据,意味着在882亿月活人群(2022年8月数据)的支撑下,它在面对竞争时依然要投入超过3个月的盈利。

另外,再参考同类业务京东、阿里的相关表现,还能够得到一个结论,想要在中国市场保持电商领域的竞争力,那一年投入100亿元算是必须要花的钱。

京东,2022年营收10462亿元,归属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04亿元,而研发投入层面,6年投入1000亿元,平均下来每年超过150亿元。

阿里,2022年营收86453亿元,自然年归母净利润约为327亿元,2022年技术相关成本费用超1200亿元。

一系列数字能够说明的是,随着互联网初期的红利慢慢退下,巨头级企业的生存状况在变得更加艰难。利润在不断波动,多以向下为主,而投入的研发资金则要不断增多,此消彼长之下,难度可见一斑。

汽车领域,相比电商要更加惨烈。蔚来2022年全年亏损145亿元,理想亏损20亿元,小鹏亏损91亿元,随着车企销量数字的增长,绝大多数企业的亏损也在不断增多。换言之,对任意一家新势力企业来说,即便是手中握着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储备,它们也经不起什么折腾,因为市场环境和资本环境都已不容有失。

写在最后:

所以,结果显而易见。隐私这种话题,不止是关乎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更会直接顺势而上,甚至是摧毁或是对某一个最热门行业按下暂停键。汽车领域,移动互联网领域,这都会是智能化深度融入的重度区域。巨头们身上所体现的新案例,已经可以推导出严重的结果和一般的结果,都是行业不可承受之重。

更令人惊醒的是,对行业有话语权的巨头尚且如此,背后一众追随和模仿它们的企业,不胜繁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Model 3最近的频频上热搜着实喂饱了我们这些吃瓜观众,继拼多多251800元秒杀团购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10月1日国庆节当天特斯拉又宣布将中国制造的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的售价降至249900元。这已经是半年时间内的第二次官方调价了,那些在降价前购车的消费者切身体会到了被割韭菜的滋味。不过,特斯拉从来没有和购车人签署什么保价协议,什么时候降价,降多少诚然也没有义务去通知消费者,所以吃了亏的只能自认倒霉。

并且在我看来,2499万元的售价还远远没到Model 3的底线。随着国产件对于进口件的不断替换、成本的不断分摊以及更多竞争车型的入局,Model 3要想保持国内纯电车型第二的宝座(第一已经被五菱夺去),价格战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虽说此举会有损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但依托于马斯克个人英雄主义的光环以及Roadster、Cybertruck这样超现实主义产品的存在,Model 3老老实实的去打市场就可以了。而此次降价,有人说遭受伤害最深的无疑是两个寻求向上突破的国产车型,比亚迪汉和小鹏P7。不知道后两者的潜在用户有没有倒戈Model 3。

实际上,三款车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设计、不是续航,而是品牌。就像你种草许久,必须花30多万才能买到的某豪华品牌车型哪一天降到了和迈腾一个价,即便迈腾空间更大,配置更高,想必大部分人也会遵循自己最初的喜好。

如果非要理智的去从它们三个中选出一个,那么Model 3的优先级就没那么高了。从尺寸上看,Model 3 4694/1850/1443毫米的长宽高比起另外两位车长超过48米的选手自然不是一个量级,内饰的精致度和豪华感也是后两者更胜一筹。而例如年轻人喜欢的中控大屏,三款车尺寸都超过了14英寸,其余部分的配置Model 3也很难占到便宜。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性能表现,202千瓦、404牛·米的动力参数以及百公里56秒的加速成绩比起汉EV超长续航版和小鹏P7后驱长续航版要出色不少。但后两者的续航里程一个605公里,一个586公里,而你只有468公里,差距高下立判。

因此从理性的层面分析,如果都是城市代步,2499万的Model 3能拿的出手的只有性能。而比亚迪汉EV和小鹏P7则表现的更为全面。这与销量所反映的现状完全不符,所以在特斯拉还能不断搞出大新闻之前,比亚迪汉和小鹏P7要想超过它,还需要多在营销上找找存在感。

还有人说,买Model 3的人不会去考虑比亚迪汉和小鹏P7,即便降价到2499万,三款车的购车人群也少有交集。这句话诚然也不假,但随着“国货”在消费者心中低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还是愿意去花高价响应“国产替代”的号召的。

更远的去看,Model 3其实已经“树敌无数”,其在消费者和别的汽车厂家心中成为了价格锚点。如果主打性价比的中国品牌要想卖到20万以上,那就必须在某些地方超过Model 3,才能收获消费者的认可,汉如是,P7亦然。而对于那些还没上市的,例如BBA未来同级别的电动车以及大众MEB平台下的新车,不用多说也将会向Model 3看齐。潜移默化中,Model 3已经成为了这个级别的标杆。

既然是标杆,就像奔驰S级那样,任凭风吹草动,销量巍然不动。

文/铁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以往,汽车与电商的联系往往受到汽车自身属性和价格的影响,噱头大于实际,但受到疫情和销量压力的冲击,汽车已经与互联网产生了更多的触点,而618成为2020年汽车电商的第一次考试,但就从整车的销售来看,依然逃不开低价和口碑畅销车的老路子

文丨AutoR智驾王硕奇

618刚过去一天,国内以天猫、京东、拼多多为首的电商相继发布战报,但就汽车品类来看,三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天猫销量高调、京东深耕后市场、拼多多没有了声音。

“信心稳了”,天猫的海报用这四个字作为了红色海报头条。

在经历了接近14个月的持续下滑之后,乘用车销量在5月实现了同比和环比的双增长,就当人们在争论这是昙花一现还是持续上涨的时候,天猫正在试图用自身的销量给市场宣达一种类似强心剂的标语,但在智驾君看来更有一些电商渠道挽救传统渠道的意味。

天猫数据显示,从6月1日开始,为车企带来超过12万订单,达到去年同期近2倍。这一成绩也相当于,中国第一大汽车经销商集团旗下100家4S店一年的销售总量。

6月1日,别克微蓝特价车上线,1分钟内18台被秒光;每晚五折特价车上线都是秒罄;6月14日,沃尔沃在淘宝直播卖车,2个半小时内,在线订单达3000多个。截止6月16日,一汽大众、 奥迪、上汽大众拿下天猫618销量前三甲。

618期间,天猫喵车团联合上汽大众、通用别克、东风日产、比亚迪等车企官方补贴,拿出100多台热门车型,直接打5折。上汽大众朗逸纯电版,五折仅为818万;比亚迪全新秦舒适型,五折后售价32万,只相当于两部顶配iPhone的价钱。

京东,这个以服务为优势的电商,似乎对于整车业务不感兴趣,更加注重于汽车后市场。

目前可以收集到的数据是京东大数据发布的海报:“618京东汽车全品类呈爆发式增长 1小时轮胎成交金额破2000万”。

从京东提供的数据来看,轮胎、车载电器、保养耗材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而这些品类的产出就意味着4S店维修保养的收入在降低,京东抢占的是4S店最赚钱的业务,汽车后市场。

拼多多,在2020年风头正旺,上个月的市值也正式超越了京东,拼多多卖车的消息也一直没有断过,但是却在618哑火了。

截止目前,拼多多仍没有在618与汽车的任何消息放出,而上一次与汽车的紧密联系,还要追述到三周前的地摊热。

那天五菱汽车凭着“摆摊神器”火遍社交网络的时候,拼多多正以人民的名义为自己的汽车零售事业造势。从6月3日到6月4日,拼多多连续两天推出“五菱荣光售货车”补贴活动,每台补贴3000元,合计限量300台。

在这场造势活动中,拼多多官方微博直言,“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产什么;人民需要什么,拼多多就补贴什么!”拼多多副总裁陈秋也亲自上阵,表示“五菱荣光售货车目前在网络上呼声很高,不少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的方式,呼吁拼多多进行补贴,我们也希望助力更多人降低创业成本,共同奋斗。”

此外,在汽车层面,拼多多也有自身的狂欢节“66拼车节”,618卖车的重要性也要减弱一些。

在2019年9月30日,拼多多“66拼车节”累计上线达到70个小时。当时担任拼多多汽车业务总监的绣春对媒体表示,活动期间,拼多多“66拼车节”共成交订单9463笔,每小时约有4万名顾客选购汽车。如此成绩,也相当于一家大型经销商集团半年的销量。

因此总结来看,在618的战场上,只有淘宝在正儿八经的卖车,京东做起了零配件与保养,而拼多多却没有举办有力度的汽车优惠活动,所以智驾君认为三家的路子和困难完全不同。

天猫难以摆脱的经销商

从结果来看,天猫成为这一次618卖车的赢家,但从最终的销量来看,排名前三的车型依然是大众熟知的品牌和车型,也就是说,天猫更多的是一个导流的作用,而不是一个可以让更加难卖的车变得好卖的平台,消费者需要实打实的优惠才敢在网上订自己熟知的车型。

而几乎所有的半价车都是有名额限制,通过这些噱头吸引人围观,并且引导购买正常优惠的车。

天猫五折车型包括,上汽大众朗逸纯电版,五折售价81895万;别克微蓝互联时尚型新能源汽车,五折售价11209万;名爵2019款MG6,五折售价749万;东风日产轩逸纯电版汽车,五折售价1215万;比亚迪全新秦舒适型,五折后售价3245万。

“半价车”自然诱惑,但需要参与抢购活动,抢购成功后需要到对应的汽车门店完成提车。所以,你觉得抢购的成功率有多少呢?

此外受制于车独特的性质,并不能采取快递的方式,因此非半价车型订购之后也需要到本地经销商去提车,而无形中天猫成为了多一层的经销商。

网购的意义本来就是去掉多余的经销商,而目前天猫的做法无异于本末倒置,多了一个经销商,价格还比正常买车便宜,那么这部分的差价应该由谁承担?

因此。天猫卖车的意义更像是一种渠道广告,用“半价车”来导流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去4S店的消费者。

如果是广告,智驾君可以理解,但如果是通过补贴常态化销售车辆,不仅智驾君不认同,品牌方也会因为考虑经销商的利润而不会去做。

因此,半价车可以抢,除此之外的车型不值得购买,只要多去4S店转转,会发现天猫的正常优惠,现实中可以轻松买到,并且钱在自己口袋,什么套路都不怕。

因此从目前天猫卖车逻辑来看,智驾君并不看好,没有强大利润支撑并且不能养成用户习惯的生意不能长久。

4S店最害怕的是京东

汽车经销商行业,每个人都知道的是卖车是不挣钱的,维修保养才是整个4S的利润支撑,因为这是一个技术活,路边的汽修店最难解决的是信任问题。

这也成为一块或多或少的品牌壁垒,但这块肥肉,已经有诸多互联网企业盯上,京东就是最大的一家,至少从现在,解决了保养价格贵,资费不透明的现象。

因此汽车行业是互联网化最难的一个行业,因为资产重、业态丰富、产业链条长,也是很多公司主力的方向,但近些年真正有起色的其实并不多。不过在细分领域里,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化已经非常成熟。

2020年5月29日,京东与埃克森美孚于上海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除了正常的机油购买之外,消费者可以在京东线上购买优释达油品分析服务,然后到京东门店进行油品收集,再将油品配送到美孚顶尖的实验室进行化验,通过化验之后的分析报告,消费者可根据各项指标对爱车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判定。

此外京东还推出了自有品牌京安途,目前已涵盖汽车后市场全品类,服务车主用户超千万。京安途发布了全新的机油、启停电瓶、轮胎等耗材。

为解决消费者网购的售后痛点,京安途电瓶、轮胎已推出了全国售后联保服务,目前京安途官方认证的售后服务网点5000家门店,覆盖全国96个城市,未来全国联保服务还将继续拓展至其他品类。

京东作为消费者都知道的电商平台,京东平台能给用户带来高度的信任感,而选择与大品牌进行战略合作的策略,则有助于未来将服务延伸至汽车延保、检测等更多领域,北京随处可见的京东京车会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在今年,京车也会全新升级,着重打造20智慧门店,以智能为核心,力求超过4S店的服务。

可以说京东在加速布局汽车行业一条龙服务,并且在后市场中已经有了不错的表现。

从供应链源头保证正品的同时,携手深耕汽车互联网,为消费者带去简单、方便且可靠的服务,这就是京东正在做的事。

它很少卖车,但它让你养车更便宜。

拼多多的招牌还差点品位

如果你观察过拼多多,在汽车零售这条“新赛道”,拼多多继续将目光对准下沉市场,并且试图通过补贴占领市场。

经过2019年的耕耘,拼多多的汽车零售“帝国”已经初步搭建成型。在拼多多APP首页,车品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菜单,和手机、家具等产品并列在一个页面。

但直接依靠补贴的做法,对于品牌或者经销商来说就是直接的打击,尤其是豪华品牌,前一阵上海55购车节拼多多上线的5折凯迪拉克,就被凯迪拉克辟谣、说假货、最后承认的戏剧性过程(《拼多多自掏腰包五折售卖上汽新车与凯迪拉克打假乌龙背后》)。

因此目前没有一个豪华品牌愿意去拼多多卖车,而拼多多的车源也是直接从经销商合作而来。

对于拼多多而言,吸引到整车厂和汽车电商直接入驻具有重要意义。这保证了新车的来源可溯,给拼多多的整车产品提供了信任背书,有利于拼多多汽车零售业务形成品牌效应。

截至目前,其中整车厂包括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宝沃汽车等公司,汽车电商包括毛豆新车、车喇叭、宜买车、新车商城等电商。另外,拼多多与小灵狗出行达成合作,提供新能源汽车试驾和销售服务。

但必须看到的是,无论是品牌还是数量,相比天猫和京东,拼多多受自身发展初期的固有标签影响,在号召力方面仍存在“短板”,即对中高端品牌缺乏吸引力。

以主流合资品牌为例,影响力巨大的天猫,早就吸引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和福特汽车等品牌直接入驻,手里紧紧攥着优质资源。京东虽然比不过天猫,但依然吸引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广汽本田等品牌直接入驻,而拼多多则没有吸引到其中任何一家品牌直接入驻。

消费层级更高的豪华品牌领域,天猫依然是领头羊,吸引到梅赛德斯-奔驰、BMW宝马、奥迪、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捷豹路虎和林肯汽车等品牌直接入驻。京东处于第二阶梯,吸引到BMW宝马、奥迪和沃尔沃等品牌直接入驻,拼多多则依然是尴尬的零。

因此拼多多的卖车的路子和天猫相似,准确的来讲是天猫学习拼多多。

但受制于拼多多前期快速扩张时依靠的低价补贴手段,拼多多目前只能深耕下沉市场,先不说豪华品牌,商品如何从国民神车转变为有品牌方参与的主流合资车型,就需要拼多多下一番功夫。

因此单价昂贵的汽车还不是拼多多的主战场,拼多多向上之路才刚开始。

互联网汽车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

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出版、音乐、数码、日用品等众多行业,相较之下,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化显得笨重而缓慢。在这样一个规模、消费都十分刚性的市场,有着前赴后继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但截至目前未能孕育一个超级果实。

头部的电商蠢蠢欲动、4S店在不断的转型、第三方的服务品牌每天都在上演大鱼吃小鱼的故事。

最终的答案是补贴?是广告?还是一条龙服务,谁也没有答案,但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每一个行业的参与者都正在经历变革,整个行业的效率提升也将成为常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比亚迪5号充电电池淘宝搜不到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