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选定比亚迪?王传福:正在洽谈一些项目

小米造车选定比亚迪?王传福:正在洽谈一些项目,第1张

财联社(北京,记者 徐昊)讯, 端午假期的 汽车 圈热闹非凡,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1中国 汽车 重庆论坛上的演讲,也再度引发了业界对小米造车的关注。

“小米雷总(雷军)和我们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代工了大量的小米手机,是一个战略合作关系。”6月13日,在针对其“劝阻小米造车”传闻的报道做出澄清后,王传福透露了比亚迪与小米现阶段的合作,“未来 汽车 业务上比亚迪支持小米 汽车 的发展,而且不仅是支持,比亚迪和小米在 汽车 领域的合作正在洽谈一些项目。”

在6月9日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王传福曾在发言中担心小米造车“会浪费三年时间”,“比如像雷总(雷军)1000亿(造车),关键是浪费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时间要值多少钱?拿钱是买不到的。”

今年3月30日,小米高调宣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进军整车业务。其后的两个多月内,雷军先后现身宁德时代、长安 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长城 汽车 等主机厂和零部件龙头企业,但均无下文,直至此次王传福借正在进行的重庆车展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比亚迪与小米不仅仅在业务上有多年的合作,王传福和雷军的私人关系亦颇为紧密。据了解,王传福与雷军同为“华夏同学会”成员。今年4月,一张雷军与王传福、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和理想 汽车 创始人李想共同参加同学聚会的合影流出,也被行业解读为“雷军在为小米造车取经”。

“除了代工以外,双方可合作的项目还有很多。”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对于比亚迪和小米来说,倘若双方能够实现合作,则不失为双赢局面。

从比亚迪的角度来看,比亚迪的电池业务通过弗迪电池开展,目前其外供的对象包括了一汽红旗、福特野马等,不过,大部分的电池业务仍为自产自销。按照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的说法,“弗迪电池计划将未来一至两年申请IPO”,则弗迪电池势必要继续扩大外供,降低关联交易的比重,而小米亦是可选项之一。

此外,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比亚迪推出了e平台30。这一平台的特点之一便是高度集成化——将电驱动系统升级为8合1模块,热泵成为“标配”。基于此,诞生自该平台的电动车零百加速可快至29s,综合续航里程最大突破1000km,“闪充”技术可以做到充电5分钟,可行驶150公里。

“该平台除了此前已经和奔驰、丰田、滴滴等达成合作之外,目前已经有许多朋友在和比亚迪探讨新一代e平台的应用。”王传福曾表示。 由此可见,这一充满“黑 科技 ”的平台,是比亚迪近来力推的技术之一。

“从小米的角度看,比亚迪是目前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龙头企业。对于几乎从零开始的小米来说,选择比亚迪无疑是造车路上的一条捷径。”上述行业人士分析表示。

3月1日,我们曾经发布一篇文章,预言了小米造车(《8分钟告诉你:小米为什么会造车》)。

29天后,这个预言成真了。

2020年3月30日,小米发布一则《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的公告,公告内容称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公司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雷军说到:小米 汽车 ,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他曾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如今,时间已到,雷军本人将亲自带队。

多年来坐怀不乱的雷军,或将摒弃原来对新造车只投入资金不投入真爱的策略,准备开始横跳。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2014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 汽车 ;2016年和2019年,顺为又两次投资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2000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10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 *** 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

2020年6月,小米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商标状态分别为等待实质审查、初审公告。

这些都是小米的秘密行动。

让我们再回到小米的顺为资本对蔚来与小鹏的投资。据后两者的招股书显示,顺为资本并没有出现在主要机构股东中,其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5%。这意味着雷军虽然押注了新造车这一条赛道,但筹码并不够,所获收益也不够填大胃。

下一步,就该亲自上阵了。

在 科技 区混得风生水起的小米,为什么要趟造车这趟浑水?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手机市场的报告,当然,这也是小米的重点业务之一。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292亿台,同比下跌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同比下跌112%。

根据小米2019年的年报,小米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9%,但其毛利润却仅占总毛利润的57%;而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仅占总营收的307%,但其毛利润却占了总毛利润的45%。

在资本市场眼中,小米过分依赖智能手机收入的商业模式,不够性感。这使得小米即便在坐拥368亿用户月活数据下,在估值上非常吃亏。

手机市场的天花板已经非常明显,再一条路走到黑,很可能不知不觉就被内卷了。

简单来说,手机是小米发家的基石,但不是它走向新时代的垫脚石。

小米著名的“铁人三项”模式众所周知,即: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用雷军的话解释就是,“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形成另辟蹊径、降维打击”。

为此,雷军曾为小米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并把小米的AIoT业务提上很高的位置,比如2020年初,雷军发布新年全员信:确立智能时代『5G+AIoT』战略,5年要投入500亿。

所谓AIoT=Ai+IoT,也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围绕这一战略,小米投资了一箩筐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企业,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当然还包括智能 汽车 ,比如蔚来、小鹏 汽车 。

手机是小米的今天,但AIoT才是小米的未来。因此,小米需要一个新故事,一个能够成为新时代绝对流量入口的故事,这就是关于造车的故事。

从行业趋势可以看出,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 汽车 。

小米的生态链战略已经很明显,无论是智能穿戴设备、还是智能家居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嵌入到某些特定生活场景中,并解决相应问题。但它的目的并非提供一个全新生活的方式(当然也有这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抢占客厅、出行的流量入口,意图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生态。

普通人一整天的行动轨迹,从卧室-客厅-路上-公司,经历了多个场景的变化。产品目录的扩增,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逐步形成统一的体验生态,强化用户的粘性,从而“占领”用户。消费电子巨头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占据这些所有的场景并提供服务。

『衣食住』好解决,『行』就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领域了。

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 汽车 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为45%,而2025年该数据预计将提升到60%。而其中由于中国大力对新能源、智能 汽车 的政策扶持,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力重视,预计2025年时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

雷军亲眼目睹,中国从零开始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 汽车 市场,且自己也曾多次置身其中。他不会忽略这个趋势:无论新能源 汽车 目前多么饱受争议,未来全面占领市场是必然的事情;无论智能 汽车 目前有多么名不副实,未来成为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大头也是必然的事情。

一旦某家产品在场景变化中被对手替换掉,这就意味着企业“被下线”,失去了一部分创造价值(利润)的在线时长,并且给了其他对手以生存的空间。这种局面,是任何消费电子巨头不能熟视无睹的,尤其是本来就强调生态的小米。

小米以及一众中国手机巨头的快速发展,其实都离不开当时苹果在中国建厂所整合起来的供应链体系。这就像是当年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车企一样,一边打开国内市场给外资企业,以短期的利益换取长期的发展可能。

这一次造车的契机,是特斯拉的上海工厂的发力。现阶段的电动 汽车 市场,由于特斯拉的引入和造车新势力的极速发展,相关供应链体系已经相对完善,最新的国产版Model 3的零配件国产率已经接近100%。再看看特斯拉的体量,上下供应链几乎一下被打通,同时价格也随着马斯克的“成本强迫症”不断减低。

原本电动 汽车 最难的那些部分,无论是像松下、LG、博世、大陆、法雷奥、英伟达、英特尔(Mobileye)等海外供应商,还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百度、华为等国内供应商,现在都具有着成熟的整套解决方案。

硬件方面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而小米的软件生态一直就是它的长处,通过外部采购成熟的硬件,配套自己的软件层,一张造车蓝图又画好了。

当然,这么想的 科技 巨头,不只是小米一个。

2年前,中国新造车这个赛道最活跃的公司有12家: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如今,这个格局即将要被打破。

就从最近的新闻来看,目前准备进军新造车赛道的 科技 公司有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索尼,其中百度和索尼是造整车,富士康提供代工,华为提供技术服务,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也准备开始进行大反攻,另外,苹果造车的传闻也是甚嚣尘上。

说到底,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的入门门槛比燃油车低了几个数量级。

在过去100年里,全世界的 汽车 工业,都是大众、通用、福特、丰田这些传统车企巨头的天下,它们掌控着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瓜分了全球市场,创业公司没有任何机会。但是在电动车时代,这一切都被颠覆了,过去铁板一块的江湖格局,被撕开了一道裂缝,做互联网的这帮人,以造车新势力的形象跑了出来。

科技 巨头有技术、有资金、有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跟智能 汽车 的资源匹配度很高。随着电动车的市场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业务模型越来越成熟, 科技 巨头纷纷下场想分一杯羹。

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几乎是零经验入场,在过去两年赚足了风头。蔚来的年交付量超过4万辆,创 历史 新高,股价更是涨了十几倍,市值超过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理想和小鹏也都是去年在美股上市,融了足够多的美金,销量也创纪录,坐稳了新造车的第二阵营。难说小米看了不会眼红。

其中,蔚来背后的资本阵容最为庞大。成立早期就拿到了腾讯、高瓴、红杉、淡马锡、华平等顶级机构的投资,还有马化腾、刘强东、雷军等大佬站台。现在,即便是经过了多轮增发,腾讯还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投票权仅次于李斌。

理想早期选择的是低速电动车赛道,第一个项目失败后,才切换到中大型SUV的增程式路线,并推出理想ONE。后来美团王兴力挺理想,多次公开鼓吹理想,在理想上市前,美团和王兴个人持续加码投资,成为理想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李想。

小鹏背后的的何小鹏早年创办了UC,后来被阿里收购,何小鹏加入阿里,2017年何小鹏任小鹏董事长后,阿里开始投资小鹏,并在IPO时大笔认购,成为第二大股东。

威马则是站在百度阵营。百度从2017年开始投资威马,随后威马每轮融资百度几乎都参与,成为威马最大外部机构股东。百度和腾讯,在早期同时投资了蔚来和威马,后来出现分化,2017年底蔚来和威马融资时,腾讯领投了蔚来,百度领投了威马,自此阵营形成。

可以看到,不仅是造车的门槛低了,而且背后都有互联网/ 科技 企业的背景可寻。

从 科技 发展的 历史 来看,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等巨头都没能在工业化向信息化的技术变革中成功转型。问题并不在战略上,而是底层技术的切换导致公司内部产生巨大的利益与权力冲突。

如果小米能够打破这个魔咒,肯定也能在这个时代的关键转折点,拥抱新的市场。

有了硬件层面的模块化供应商,有了 科技 企业的软件背景,小米造车的最后的拼图是什么?

两个,钱与人才。

我们亲眼见证了,蔚来、小鹏、理想在美上市后的市值飙升,这也是新造车潜力的体验,可谓是一剂“壮阳药”。

但与此同时,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何小鹏也说过: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英国家电巨头Dyson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600人的研发团队,花光了218亿,可惜三年后还是宣布了终止造车计划。

可见造车是怎样一台“榨汁机”。

表面上来看,在手机市场中小米和苹果还可以掰掰手腕,但是论到资本积累,那就不是一个量级了,苹果的经营现金流量、资本储备实在是太庞大了。

庞大到什么程度?同样是2019年,其经营现金流量是693亿美元,投资现金流流入了45896亿元,并且还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现金储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2020年苹果投入了近190亿美元用于 汽车 研发,且约占全球 汽车 产业研发资金的20%以上,从中也能看出苹果的造车野心。

以这样“富可敌国”的资本力量,苹果完全负担得起造车所需的投入。除此之外,庞大资本背景+品牌号召力,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人才的引入,光是2020年一年,苹果从全球各大车企疯狂挖人,包括特斯拉、克莱斯勒 汽车 、大众集团等,目前,特斯拉前副总裁Chris Porritt就在苹果的Titan项目中担任重要职位。

钱与人才,这就是摆在小米造车眼前最大的两座山,想不想跨过去、能不能跨过去,这就是小米造车能不能真正落地的关键。

以上都是基于现有事实的分析与推测,如今小米真的要造车了,它能够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什么呢?

小米品牌之所以拥有众多粉丝,除了本身的产品足够优秀,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每进入一个领域,总能把这个领域的价格压下来,让所有消费者受益。你会发现无论是小米旗下的哪款产品,它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在相同价位中性价比最高的之一。

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小米的支持者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当然,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像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的低端车型都是物美价廉,它们将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阻碍。

幸运的是,小米造车,恐怕不缺投资者。

以雷军在圈内的人脉和小米产品的口碑,足以吸引大量资金的解囊相助。大疫之年货币超发,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全球资本市场的避险情绪陡升。

资本往哪里避险?大城市核心区的房产、全球性 科技 龙头股、消费类龙头股都等等。投资造车新势力,短期可吃新能源的市场红利,长期可吃无人驾驶的技术红利。

况且,发布会上,雷军亲口说到 『今天小米有一点点积累,是值得我们大干一场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1080 亿现金,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还有我们亏得起。』

虽然现在的小米并不“缺钱”,但是笔者估摸着小米并不会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选择代工的模式,就像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们的合作一样。

原因很简单,传统车企在面临电动化、智能化的路径上,遇到的最大难关就是对电子电器架构以及软件层面的人才缺失,以及和原本燃油车Tier1供应商之间的相生相克。而像小米这样的 科技 公司,软件层面本就是看家本领,与半导体行业也本就是亲密合作伙伴,与传统车企合作恰恰发挥各自所长。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小米的车只要便宜,贯彻着小米这个品牌一贯的口号,其销量大概率是不会差的。这一点,五菱宏光MINI EV的大卖都足矣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一切看似华丽的产品卖点在实用和便宜面前都是“纸老虎”。

昨晚的发布会上,雷军说起了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几个蜕变,从程序员转型到 CEO,再到天使人,最后带领小米手机部门重回世界第三。几次转变都是他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巨大的变化和翻新。如今他终于迎来第四个蜕变。

如果说过去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是手机,那么未来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一定是智能 汽车 。

小米 汽车 ,你会买吗?

引言: 尽管名气上跟蔚来、理想、小鹏们不能比,但无论王超本人还是开云 汽车 ,在电动皮卡等商用车领域,深耕多年且在全球市场取得了不俗战绩。雷军和小米相中并扶持开云,可谓强强联合好事一桩,开云或将扮演起小米造车生态链重要一环。

“不装了,我摊牌了~”

乐逗 汽车 注意到,日前小米造车及其生态链迎来新进展,入局并扶持开云 汽车 ,深耕(智能)商用车市场。

对此消息,开云 汽车 创始人CEO王超,近来通过多条朋友圈状态、并连转几条相关新闻报道,表达了内心的激动、及对“新开云”未来前景的无限憧憬。

虽说对此,目前小米方面还没有释放太多信息。

但随着包括赵彩霞、刘德来了、黄江吉,以及邓元鋆等在内的,多位小米系高管的集中加盟开云 汽车 并担任要职, 小米相中并入局开云近乎板上钉钉。

王超很激动,剪去长发和胡子之后的他,少了一丝艺术气息,但更显干练健硕的CEO形象跃然纸上。

开云商用车新物种为颠覆而来,大有一副要焕新出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架势。

为此,他还在朋友圈感言:

“志同道合、成就彼此,很荣幸能和各位新伙伴一起合作,新开云将为大家带来智能商用车‘新物种’,诚邀各位共同见证,邀请更多大牛加入我们这个大事情。”

王超和开云 汽车 ,啥背景?

坦率地讲,相较于台面上光环四射的李斌、李想、何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掌门人,王超和他的开云 汽车 ,名气确实要低太多。

但客观事实却是,论造车这件事,在设计师出身的王超面前,李斌们确实又都是“弟弟”。

并且同样是新造车创业, 2013年便成立的开云 汽车 ,比蔚来、理想、小鹏等,也要先躬身入局。

只是王超本人和开云 汽车 ,过去这些年,太低调了。给很多不了解他们的人看来,低调的不像实力派,以为是最近才新冒出来的一家新造车企业。

当然,和蔚来、理想、小鹏等“友军”,一开始就高举高打,将战场瞄向门槛更高、竞争也更残酷的,中高端智能电动乘用车市场不同;

开云 汽车 起初是给厂商客户提供设计服务,后面自己建厂造车,切入的也是看起来相对“低端”的微型电动皮卡车市场。

譬如蔚来们的产品售价动辄二三十、三四十万,开云 汽车 的首款量产车型——PICKMAN微型电动皮卡,起初售价不过 2w 多块。

开云皮卡车的客户群体,起初也是以三四五六线城市郊区、及广大县市乡镇的“农民伯伯”为主,当然也包括想买辆耐造的、大号儿童玩具车的京郊村头热血青年!

创始人王超本人呢,也是一个放浪不羁的热血大男孩,曾经凭借手工给儿子打造了一台拉风炫酷的儿童跑车,成为网络上的红人—— 「手工帝老爸」

在创业之前,王超曾是一名颇具才华与天赋的主机厂设计师,比较有名的代表作——北京越野BJ40,就曾是经过他的手设计出来的优秀作品。

前些年遍布大街小巷的摩拜单车第一代经典车型,也是王超团队的设计作品。

常言道,演而优则导。设计才华出众的王超,自然也没有一直待在主机厂,2009年离开北汽后先是创办了中瑞德科工业设计公司(CSG Design),后于2013年又创立了开云 汽车 。

有意思的是,据乐逗 汽车 了解,开云 汽车 的品牌命名,取自于王超的父亲的名字——王开云。

以父亲之名,给广大的新时代农民伯伯,造一台皮实耐用、可拉货致富的工具车,一度成为王超引以为傲的事情。

开云 汽车 有何实力,被雷军和小米相中

中国有句古话,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任何事,尤其创业这样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创始人靠不靠谱,团队行不行,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也是投资资格和投资人,在决定敢不敢、愿不愿参与投资一家新企业前,重点考量的因素。

一如上面所言,尽管在纷纷扰扰的各路造车新势力里面,开云 汽车 算不上名气较大的,甚至过去很多年比较的默默无名,但无论是王超本人还是开云 汽车 本身,过往及已经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的实打实。

这是一个务实的团队,也是一家务实的新造车企业。专注于自己的赛道,努力耕耘多年,已经取得不俗成绩。

比如,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开云 汽车 一款PICKMAN过去几年,不仅在全国很多县市乡镇市场, 卖的挺火,甚至还出口到了包括北美等在内的,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并且你很难想象,开云 汽车 升级版的PICKMAN,换算成人民币,在美国售价卖到了10多万元一台,甚是受到美国一些客户的认可与喜爱。

这些都是硬实力,足以说明开云 汽车 及其团队,是专业且拿得上台面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开云 汽车 总部在北京,通过和京东等物流电商平台的合作,近年来相继开发出了城市物流专用车,并且还获得了北京上路许可。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和很多低速电动车企业不一样,造车这件事开云是专业正规军!

一句话,虽说限于王超本人及这家企业自身过去偏“低调”的做派,在造车、尤其商用微型皮卡车等领域,开云 汽车 是实力牌兼种子型选手。

事实上,根据一些公开报道来看, 早在今年初甚至更早些时候,雷军团队就曾与开云进行过接洽。

所以双方如今的深入互动与战略合作,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小米和开云总部都在北京。

雷军进军 汽车 产业的决心很大,此前接洽的主机厂和产业链潜在合作伙伴也很多,专注于电动商用车领域的开云,被小米相中并最终牵手成功,成为小米布局 汽车 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实乃“郎有意妾有情”,强强联合的一桩好婚事。

乐逗观察:

一直以来,谈到小米造车,外界更多的能够想得到的,是和蔚来、理想、小鹏等类似,相对高大尚一些的智能电动乘用车。

殊不知,在商用、物流车等领域,随着5G和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日趋成熟,智能化的商用车同样是块亿万级的 “大蛋糕” ,市场前景巨大、大有可为。

按照雷军和小米的一贯做法,强势高调进军 汽车 产业,绝不会仅仅只是瞄准“蔚小理”们所争抢的智能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及其它充满想象与潜力的领域和细分市场,都不会轻易放过。

唯有构筑起相对完备的 生态产业链 ,才能把整个小米生态更好地融会贯通,提升规模效应的同时,也可加深加固护城河!

“其实就算是电动皮卡,开云也出口到30多个国家了,更不用说接下来的玩意儿了”……

恭喜祝贺开云的同时,也拭目以待王超将要“摊牌放大招”的新物种。

1App掘墓者:张小龙
微信的热度,从年头抢红包、年中线下公开课燃到年尾的小程序。现在搜索“小程序”,更有超过2000多万的搜索页面呈现出来。“小程序多大程度上替代APP”成为近期热议话题。
对张小龙来说,小程序离他“改变世界”的梦想迈进了一步,对亿万创业者来说,或许一个新的创业生态已然呈现。在小程序开放的当天,就有摩拜单车、京东、滴滴、豆瓣评分、今日头条等知名应用号上线。
微信幕后主导人张小龙,则成为当之无愧的2016年度人物。
2新晋网红:任正非
年收入520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5个阿里,7个小米。而这其中,60%的收入都来自海外。这就是非典型中国公司,华为。
年过七旬的华为创办者任正非一如既往,在2016年也甚为低调。不过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网民也渐渐能捕捉到任正非生活、工作的蛛丝马迹。如果说前些年最广为流传的是他在华为的内部讲话,那么2016年他最为人所知的,则是流传到网络的独自打出租车、乘坐地铁的各种照片。而每一次照片的流出,都能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
还是那个任正非,但华为已不是当年的华为。今天的华为,成为中国出海企业的代表,东南亚、欧洲、北美,四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连最新的P9手机都请到了“超人+黑寡妇”的好莱坞组合当代言人。
而任正非的各种“警惕”语录,也成为中国企业家们桌前案头的提示标,警醒着他们,再大的船,稍有不慎,也有顷翻的危险。领航者华为,有旗帜力量。
3有可能成为全球首富的:马云
成为中国首富似乎已激发不起马云的“兴奋”,他要成为话题之王。
云栖大会上,马云告诉亿万中小企业、实体商家、淘宝店主,“电商时代终结了”,被各方人士不停揣摩。围绕马云展开的“虚拟、实体经济”之争也从年头讨论到年尾。
腾讯从社交的山头打进支付领域,微信支付一路攻城略地,马云则坚决要打赢这场“支付之争”。2017年蚂蚁金服如果上市成功,马云真有可能成为全球首富。
下一步,马云估计只能把生意做到外星球去了。亦或者马云可以变成一个全球领袖:
2016年9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为马云签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相当于联合国秘书长助理。2017年初,马云和特朗普会面的视频更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生意做得好就去当总统,特朗普是这样的,马云有机会么?
4要独立的中国实业代表:董明珠
与互联网大佬的风生水起相比,传统行业则显得黯淡不少。曹德旺、宗庆后等大佬的发言或许在某个时期卷起了涟漪,但要论贯穿2016年全年的制造业大佬,董姐姐则是不二人选。某种程度上,董明珠已是企业家网红、中国制造业发言人的代表。在股东会上的争执、和雷军的赌局、造手机造车造电饭煲,董姐姐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一种态度,更是风向。
自主制造出圆珠笔芯,让国人不再远渡重洋买电饭煲,这不是一句句广告语,实为中国广大百姓内心的期许。
在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的今天,振兴实业,代表了无数国人内心的渴望。
5战胜万科门口野蛮人的:王石
一个职业经理人主导下的“国企”最好的样子是怎样?王石给出了范例。撇开受网友诟病的红烧肉、登山等事件不谈,有王石的万科时代至少是让人信任的。今年6月,王石以单 *** 匹马之力大战“野蛮人”姚振华及其背后的宝能系,引发企业界、经济界、社会等各方议论。除了对王石及万科命运的关注,大家的争论焦点还在于,类似万科这种企业,到底该由谁主理?创始人与资本,究竟该秉持怎样的关系最好?
王石大战“野蛮人”,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出局”,今年发生的几起创始人与资本的博弈引发大量社会关注。创业者都要面对的议题是:创始人,如何不被资本“踢出局”?
6亚洲首富:王健林
他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先挣一个亿,”就让全网段子手集体出动;他说海尔“砸20多台冰箱才几个钱啊,我们砸了350多个商铺,赔了10亿多”,就被几十家官方微博“怒怼”。
他是首富王健林,在福布斯2016中国富豪榜上,他蝉联第一。关于他财富排位的消息总能引发讨论。王健林和王思聪父子自带流量,蹭着他们的新闻必定吸引眼球。大众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老王”“小王”。
过去的一年,万达也没闲着。在国外继续买买买,2016年初,万达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并购;7月,万达院线28亿美元收购时光网;亦有消息称万达正讨论收购派拉蒙股份。
在国内,万达已成为文娱产业绕不开的大山。临近年末,还上演了冯小刚质疑万达打压其新作《我不是潘金莲》的年度大戏。
我们不惮预测,2017年,“老王”和“小王”,仍将是头条的常客。
7改变媒体分发形态的:张一鸣
“企业和媒体的区别在于: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它要教育人、输出主张,这个我们不提倡。因为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更关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我们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我们不想教育用户。世界是多样化的,我不能准确判断这个好还是坏,是高雅还是庸俗。”

当小米斥100亿美元造车,苹果 汽车 箭在弦上,华为造车呼声不绝,已经出线的新造车头部公司或许都在思考,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下一个5年乃至10年应该怎么跑。

蔚来的核心能力显然是用户社群和服务,所以在这家公司2021年的规划中,曾受到争议的NIO House将重启再建20家,而理想 汽车 的产品能力也在组织体系上得以延续,该公司已成立产品中心,李想亲自带队,统筹自动驾驶、座舱以及整车三大产品线,驱动研发体系。

虽然同航道对手蔚来和理想 汽车 也都在补齐技术研发,但何小鹏认为,做到80%大家的差异不会很大,但是再往深度去做就会差很远,“很多硬件放在一起只是代表将来有升级的想象力,不代表软件,差别还太远。”

围绕技术这条护城河,小鹏 汽车 还在加固。何小鹏告诉36氪等媒体,目前NGP功能依赖高精地图 ,主要覆盖高速等路段,接下来会推出城市NGP,将用视觉众包的方式做自动驾驶地图,“我们正在考虑全球化的自动驾驶,全球化的东西都用高精地图是很难的。”

小鹏 汽车 也在向软硬件耦合的深度走,参与到硬件设计。“我们会把设计做的多一点,比如说嵌入式 板卡 都是设计,我们设计的深度意味着我们对于原始产品的要求会跟以前有很多的不同。”

何小鹏向36氪透露,P7之后的车型将全部搭载激光雷达,而小鹏 汽车 对激光雷达也不是仅仅拿过来用,“要符合我们的要求,为我们的长宽高、性能、功能做很多的调整。”

在何小鹏的设想中,除了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也在搭建从天空到地面的交通组合。36氪了解到,何小鹏目前已经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飞行 汽车 项目小鹏汇天上,会在年底开放试飞。

这与特斯拉在电动 汽车 之外,同样经营航天业务Space X类似。但何小鹏认为,小鹏汇天对于小鹏 汽车 ,跟Space X至于特斯拉的意义不同,小鹏汇天和小鹏 汽车 会形成不同的交通组合,前者有40%的技术会和小鹏 汽车 相同,也可以共用生产能力。

从移动互联网跨界造车的何小鹏,对于 汽车 出行的理解显然愈发深刻。因此,在 汽车 消费电子化的声浪高涨,甚至手机公司相继下场造车时,何小鹏提出了不同看法,“现在慢慢觉得手机和 汽车 差别还是蛮大的,比如说手机是一个快销品,它对于品牌、交付、品质的看法很多都不一样,手机的中国化和全球化有很大的不同,手机对供应链的风险跟 汽车 的供应链风险管控也不太一样。这些不一致就会导致你的产品、生产、物流、品牌、市场、销售店的布局都不一样。”

尽管如此,何小鹏对好友兼投资人雷军的建议仍然是造车,“我一开始就建议他(雷军)造车,他没投资我的时候就建议。”雷军不仅是何小鹏UC浏览器创业时期的投资人 ,也在小鹏 汽车 C轮融资中投入5000万美元。

36氪了解到,小米造车初步讨论的品牌定位与小鹏 汽车 类似,主打强 科技 属性的中高端市场。问到小鹏 汽车 和小米 汽车 是否讨论过合作,何小鹏拒绝了评论,“现在说什么,都可能是错的。”

问:NGP体验下来,一个刚性的问题是,没有高精度地图覆盖的路段不能开,感觉对高精地图依赖还是很严重?

何小鹏:我现在拼命在催高德,把更多的地图做完善。

问:小鹏接下来会在城市里推NGP,是用视觉技术做地图吗?

何小鹏:是,很久以前就在做了。因为我们可能跟其它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有一个不一样,我们正在全面考虑全球化的自动驾驶,全球化的东西都用高精地图是很困难的。

问:所以视觉建图的路线会是行业主流吗?

何小鹏:我们是2019年开始策划用高精地图,包括用激光雷达,而且我觉得我们很有可能在明年全球用激光雷达最多的整车厂。因为我们的车后面全部都带激光雷达。

你可以看到我们下一款车就没有XPILOT25了,都是35。再往后的车如果到了40可能就没有35,你可以选择没有自动驾驶,也可以选择最高等级的辅助驾驶。这点我们是蛮相信互有好坏,因为人的眼睛和大脑跟机器的眼睛、大脑是两种不同的体系,我觉得激光雷达实际上跟它们一起,一个是左眼一个是右眼,可以使整个的辅助驾驶安全性大大提高。

如果我们去一条路上天上掉一块石头下来,很多时候只靠视觉是很困难的,但是激光雷达就可以。但是激光雷达对于一些反光的东西,像镜面等等的确有问题,但是视觉通过光来看又比较好。所以他们两个很多情况下是互帮的。

问:小鹏一直是以技术研发见长的企业,但是今年看来,包括理想、蔚来都在补短板,走大而全的路线,都在补技术,可能明年Q1蔚来ET7堆料式的硬件发布,软件可能也会落地,你会担心小鹏的轮廓有点模糊化吗?

何小鹏:我不担心,大家今天最怕的你这个东西的深度还差多远,比如说深度做到85%的时候,85分跟80分差异很小。我觉得硬件放在一起只是代表将来有升级的想象力,不代表软件,差别还太远。

问:有种说法是说未来5年 汽车 行业会快速进入淘汰赛,头部的几家车企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所以你们的友商会说2025年要造100多万台车,小鹏对淘汰赛的说法是怎么看的,包括您的十年计划是怎么样的?他们都会复刻手机行业?

何小鹏:我现在比较少用手机(作类比),我以前比较多。最开始很多人说小鹏你这样是不对的,但是现在慢慢觉得手机和 汽车 差别还是蛮大的,比如说手机是一个快销品,它对于品牌、交付、品质的看法很多都不一样,手机的中国化和全球化有很大的不同,手机对供应链的风险跟 汽车 的供应链风险管控也不太一样。这些不一致就会导致你的产品、生产、物流、品牌、市场、销售店的布局都不一样。比如说你在一个 汽车 店里卖手机和手机店里卖 汽车 ,他们的能力模型、体系都有巨大的差距,当然这个没有人做过。所以我认为是这样的。

所以你刚才讲的那句话我同意一部分,2025年是新造车企业和新兴造车企业、老造车企业分晓的主要时间点,这时候上去比较明显,下去也比较明显,可上和可下还不明显。至于那个时候会有多少台车每家自己都有心中的目标,这个就是各自努力。

问:小米造车的发布会上,雷军说朋友里有人劝他造车,有人劝他不造,您是什么建议?

何小鹏:我一开始就建议他造车。

问:一开始是什么时候?

何小鹏:他没投资我就建议了。

问:您刚才提到了老 汽车 品牌和新 汽车 品牌和新兴 汽车 品牌,今天造车和5年前的造车,这个市场竞争环境、资本环境的差异是什么?

何小鹏:态度,今天如果一家类似6年前出来的车厂,如果没有技术积累、资本积累,再进来大家会觉得很难。今年进来的都是比较大个的,在全球的领域里都算是大个的,但是是其他行业的共识,不是这个行业的共识。

换个角度,车这个事情真的不像互联网和快销品,互联网和快销品到了最后的裂变速度真的很猛烈。消费产业一致性相对比较简单,最后很难裂变,裂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问:他们觉得智能化时代会加剧裂变的速度,就像手机一样?

何小鹏:这是肯定的,但是核心就是什么叫做好的智能企业。现在有很多的逻辑我是不认同的,比如说我把一个车用了很多好的硬件组合,最开始FF就是这样,2016年就提了,即使2021年来看它的硬件,也不算低端,好多好的硬件组合代表有好的想象力吗?可能有,绝大部分是反例。

问:四季度电话会上,你说今年会加大研发投入,做一些和自动驾驶紧密相关相关的硬件,这些硬件包括哪些?

何小鹏:比如说把(硬件)设计做的多一点,比如说嵌入式 板卡 都是设计,我们设计的深度意味着我们对于原始产品的要求会跟以前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现在对激光雷达不是仅仅拿过来用,我们要符合我们的要求,产品可能就要为我们的长宽高、性能、功能做很多的调整。我们这块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问:自己的芯片和OS这两个步骤吗?

何小鹏:如果我们要做,肯定会跟大家说的。

问:软硬配合一直以来是小鹏的特点,这是不是你认为的小鹏 汽车 能够走到今天的优势?

何小鹏:最开始我们讲做一个硬件,比如说做一个收音机,三十年前很多创业做收音机,从哪里买什么东西做什么样的设计,可能到了十几年前硬件有些软件到了手机里软件会多一些,但是也只是多一些,因为OS基本上是改变了。到了现在这里面很多做的深度比手机要更广,总量更多。

我觉得原来消费品的硬件和软件在 汽车 里还要加上服务和场景,服务场景是一个全新的 汽车 产品的品类。这个做好是很难的,比如说像在欧洲卖,服务和运营能力很重要,你做好硬件还不够。比如说充电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维修能力是什么能力?运营能力是什么能力?在以前的消费品的软硬件里这些体系不多。

问:在未来的电池技术上,我们友商其实有两种不同的侧重,像理想是注重4C、充电效率,蔚来可能注重高能密度,前不久发了半固态电池,小鹏在电这块往哪边走?

何小鹏:我们做的事情很多,无论超充站、超充服务、超充能力。第二个我们现在叫四电,还有充电体系,所以在四电体系里现在提的要求更高,所以我还是一个逻辑,如果用供应商的能力都不叫什么能力,早一点上,实际上别人就比你晚一个月。这些能力没有什么太大价值,自己的能力才叫能力。

今天中国在电领域的能力还是有点薄弱的,反而比亚迪在电上的综合能力比较强。

问:理想说他们未来的超充站是能够赚钱的,你怎么看?

何小鹏:首先他们需要一部电动车。

问:我们会做高压吗?因为比亚迪的增压充电技术在服务上或者体验上是真的很好?

何小鹏:我觉得真的很强,这个问题在前年就已经在讨论了,至于什么时候会做出来,什么时候宣布根据实际情况定。

问:听说您在飞行 汽车 上投入的精力蛮大,飞行 汽车 对于小鹏的意义,是Space X对特斯拉吗?

我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动手,就是因为这个好像很难改变,有政策问题、有安全问题、噪音问题,实际上飞行类的噪音是一个很强的问题,很多人都忽视。但我们越来越觉得有可行性,看你愿意不愿意花大钱、大团队做好多年,如果你真的愿意是有巨大的价值。

问:有没有技术上的相通,比如说飞行 汽车 可能需要一个快速充放电的电池,可以用在 汽车 上。

何小鹏:很多相同,我觉得40%的相同。无人驾驶不太通,最后卖的飞行 汽车 既可以开又可以飞,在地面不做太多无人驾驶,因为飞行是按克来减重的,如果想地面做那么多的无人驾驶,会增加估计10公斤以上。

问:这个事是对小鹏品牌有好处,还是真的把它当成一个生意去做?

何小鹏:真正的生意,独立融资。

问:为什么您看了很多年都没有投,最近投了,触发您的契机是什么?

何小鹏:很多原因。包括小鹏现在总算有点技术的精力可以支持一下我们的生产线,因为有很多技术是关联的,但是也不全关联,就像刚才讲的,飞行 汽车 的自动驾驶主要在飞上的挑战很多。

问:为什么不专注在把手上的事情做的更好,再开始下一步,就像您说的节奏感的推进。

何小鹏:这就是节奏感的,你在外面搭一个数百人,将来到两千人的团队,这是节奏感的问题。

问:特斯拉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是,在国内年销10几万台车,口碑下滑得很厉害吗,您觉得这里面有行业共性的问题吗?

何小鹏:我不是这么看的,看到这些问题我会首先想,第一它为什么做大,第二如果你是一个外国公司能不能在中国做大,或者你是一家中国公司去到外国能不能做到类似。

问:你心目中目前认为小鹏最需要解决的东西或者需要突破的东西是什么?

何小鹏:打好基础。

问:这个基础包括组织架构、内部人员吗?

何小鹏:很多,比如说组织上过一万人,一万人管的好可以到三万,三万如果再管的好可以到十万,组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问:感觉小鹏的技术、研发从目前展现的能力来看,不是很明显?

所以对我们来说,有很多事情,比如说今年所做的事情很多是在2023年、2024年才能看到效果,如果今天不去思考、布局、沉淀,2023年你会说小鹏发现你们去年的创新不够多了。

问:未来你怎么强化小鹏的核心 科技 能力,从组织到人才到研发?

何小鹏:怎么强化就是把基础做好才能讲,我们是打基础。那你的效率在大团队下一样高,把基础定准,定长期,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在不久前,展开的神秘的华夏同学聚会带来了一个特大消息,一张照片不明原因的泄露出来。然而这张照片透露出的大佬分别有何小鹏、李斌、雷军、王传福、李想,这张照片也是在泄露前一天于北京燕莎商圈四季酒店5层北京厅的合影,在泄露后便在造车圈和金融媒体圈迅速流传开来。

 

华夏同学聚会成立于2005年,也被外界成为“中国四大神秘组织”之一,其中的成员主要是来自1994年创立的总部则位于上海浦东的中欧国际商学院,还有2002年所创立的总部则位于北京的长江商学院的CEO班学员。聚会的时间也是一年两次,每次也会持续两天的聚会,而且还会邀请部分的外部嘉宾来做客。而华夏同学聚会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显露,是在2008年中国乳业“9·11”事件后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求救万言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互联网公司的***,都加入了这个聚会,成为了里面的活跃成员。

然而作为这次聚会东道主的雷军才是这次的主要角色,就在不久前雷军就宣布要拿出100亿来用于造车,并且照片中的五个人的身价总和就有3720亿,而雷军其中就占了1700多亿,并且有心人会发现,在这张照片中,蔚来的第一个投资人就是雷军当时掏出了15亿的美金来投资,而靠UC浏览器成名的何小鹏的天使投资人也是雷军。

在这次聚会泄露的也不只是这五位大佬,另一张现场的照片也泄露出了美团创始人王兴,万向系鲁伟鼎,知名投资人沈南鹏,和三位特邀嘉宾滴滴CEO程维,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可想而知这次聚会的阵容的庞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小米造车选定比亚迪?王传福:正在洽谈一些项目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