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拼多多已超越阿里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如何看待拼多多已超越阿里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第1张

拼多多又再次证明了商业的一个真理,便宜就是硬道理。别扯什么虚头巴脑的情怀。别扯什么高端低端品牌。别扯什么经营之神,经营之圣。用户只在意商家能最便宜提供我要的东西。怎么让商家提供便宜的东西。 一,竞争,二,透明信息,三,消费者保护弱小竞争者,抗拒以大吃小垄断。——更一下吧——一句话,商业的真理,便宜。很简单但是一个商家能把你的东西做的比别人便宜,一点都不简单。他需要做很多创新,比如,效率创新,福特发明了流水线。比如压缩成本开支,沃尔玛租城郊地块,优化物流货运系统。比如优化渠道,小米做的就是用线上渠道优化以前线下代理渠道,也有戴尔直销电话销售渠道。也比如,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商家都在绞尽心机,提效率,降成本,就是为了做便宜,好比其他商家有竞争力。拼多多怎么做到最便宜的?1-他就是对商家少抽佣,盘剥没其他平台狠,吸引商家倒戈。2-现在中国轻工业生产力太发达,产能严重过剩,商家竞争太激烈,为了不被淘汰,亏本也要做,想撑到别人死,再来加价,延迟赚钱(这不是留言说的低价品质差,中国轻工业产品便宜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结果。在现在这信息社会,真产品质量差的是没办法生存的,早淘汰了)3-拼多多也在延迟赚钱欲望,就是现在没想从商家,用户赚钱,只想先做大规模,做到行业头部。京东你看亏了多少年,再看现在赚多少。他做到后怎么赚钱?那就要逼乎网友自己想了。4-拼多多其实就是渠道优化,没什么太大创新,以前淘宝做了,京东也做了,只是他微 *** 很牛B。哈哈。线上渠道,平台开销很小的,就是人工和服务器成本。现在最贵的成本是流量,不过前期腾讯投资他,给了他非常宝贵便宜的的流量,帮他起来了。

是不能的。
拼多多主要是进行卖货的,而百度就是专门用来浏览资料,解决问题的,二者不是一个领域的,所以拼多多是不能替代百度回答问题的。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是不可互相替代的。


无相 财经 出品

2018年到2020年,马云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富豪的榜首。

2019年,马云选择了急流勇退,卸任了阿里的董事长。

2021年,拼多多的市值超越阿里巴巴。

3月17日,拼多多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6年,仅仅用了6年,拼多多就干掉了阿里、京东。

而就在财报发布的同时,创始人黄峥宣布——辞任拼多多董事长!

历史 ,何其相似!


01


黄峥的退位和马云一样,都是有步骤,有计划的。

早在去年7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就给全员发了一封名叫《拼多多的一小步》的信。他在信里表示,从2020年7月1日起,他将不再担任公司CEO。

后来,公司联合创始人、CTO陈磊将接任CEO。

卸任CEO以后,黄峥继续担任拼多多董事长,但在拼多多的对外活动方面却逐步“退居二线”。

拼多多的对外发声、宣传中,更多的是突出“拼多多CEO陈磊”。

拼多多的公务活动,黄峥本人也到场,但不做过多宣传。

8个月后,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新CEO陈磊”继续接棒成为拼多多新任董事长。

剧情和马云、张勇的交接剧情几乎相同。

那么黄峥卸任的由头呢?

在股东信里,他是这样说的:

“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更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 科技 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黄铮称,职位改变的缘由之一是为确保拼多多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因为拼多多内部业务和管理的迭代,是时候逐渐让步于后辈与新管理者了。

而后,黄铮还在信里大谈农业(食品科学)研究的相关问题。

最后,黄老板还煽情了一下,说自己最想做的,其实是科学家。

现在成不了科学家了,但未来还有机会成为科学家的助理……

说一千,道一万,黄峥还是退了。

此次卸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后,黄铮1:10的超级投票权也将失效。

为了不影响股价,他承诺,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不出售。

不过,和马云一样,虽然黄峥逐步卸任CEO和董事长,但拼多多的公司的控制权,依旧掌握在黄峥手里。

至此,马云、刘强东、黄峥,三大电商强人,均“退居幕后”。

02


黄峥究竟为什么退,真的如他信中描述的那般吗?

我们不得而知,但透过现象看数据。

拼多多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背后也隐藏着危机。

众所周知,拼多多之所以能快速扩张,离不开低价补贴,和用户红包。

用户,其实都是投资人用真金白银买来的。

最新公布的2020年财报,拼多多今年的运营亏损为938亿,相比于2019年的8538亿同比增长了不少。

而且,财报还预计,拼多多2021年的损失将超过100亿。

虽然目前拼多多拥有了庞大的用户数量,但如果一家公司一直无法实现盈利的话,最终将会被投资者抛弃。

目前来看,拼多多的转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拼多多以性价比著称,性价比则意味着低利润,低利润则意味着亏本和长期亏本。

2020年,拼多多花费了1927亿的营业成本和近4959亿的整体运营成本,换来了7884亿的日活数据。

收益不及投资,拼多多的最终亏损,高达938亿。

如何激发8亿用户的购买力?如何扭亏为盈?

老实说,拼多多还没有什么头绪。

不然也不会一直疯狂补贴了。

钱烧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呢?

烧钱的 游戏 ,有两个极端示例。

一个是ofo小黄车,最后一地鸡毛,押金退不了。

一个是滴滴,转型成功,开始盈利,但是用户也因为价格变高,开始流失。

拼多多会怎样呢?

不知道,反正这个摊子已经交到了别人的手里,黄峥在此时离场,正可谓见好就收,深藏功与名。


03


其实电商发展到今天,市场的空间已经趋近于极限。

红海时代,各大电商和房地产商一样,都在纷纷寻求转型。

比如腾讯投资海外市场,阿里开始研发芯片,百度进军人工智能……

现在的拼多多则是聚焦农业和生命科学。

无相君以为,黄峥的赛道选得聪明。

未来,随着智能机器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会被工业绑架,被机器取代。

现在,没人去做泥水匠了,反而泥水匠的工资已经超过了不少白领。

将来,没人去种田了,农产品自然能卖高价。

至于生命科学,那是所有富豪的追求——长生不老。

如果能在这两个领域取得成功,黄峥或许会找到新的财富密码。

因为人的基本要求不在于网购多少衣服、香水。

而是吃饭,活着。

更何况,这两项都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

顺着政策来,自然很安全。

这些年的大环境上,国家反资本垄断的势头一直在增长。

自去年年底以来,阿里巴巴及其蚂蚁集团一直受到监管的审视。

蚂蚁集团已经停止上市,有知情人士透露,反垄断监管机构正考虑对阿里巴巴处以创纪录的罚款,金额或将超过高通公司在2015年因反竞争行为支付的975亿美元罚款。

这或许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 历史 上的最高罚款。

与此同时,在《上海证券报》编制的中国企业家领袖名单中,马云的名字没有在列。

在中国,是绝对不会允许某个资本家成为精神领袖的。

马云已经撞到了南墙,黄峥在一旁看着,他很聪明。

华为手机给拼多多换姓,具体换成了坑多多。对此我只想说一句“大快人心”!因为坑多多,很明显更符合拼多多的气质。简直神来之笔!

一、消费套路

拼多多一直以来都是主打低价出售,如果它好好经营下去也不会太差劲。结果它非要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其他的业务,比如领现金红包之类的。原先还好说,确实有人拿到钱。但是后续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它变成了无限循环的不可能。还有所谓的免费拿物品,也是在一点点消费用户。一个物品要想拿到手至少需要一百多人,这根本就是坑,每次都说只需一个结果后面根本不是这样的。而这也是它的口碑持续下跌的原因。

对于拼多多欺骗消费者这件事情,很多用户都有着超级大的不满。但是奈何它确实里面有一些小优小惠 让大家无法舍弃。可以说现在很多人都是对它又爱又恨。

二、是乌龙

后续经过华为专项部门查清,发现是算法出现了失误。目前已经改正了。但是有趣的是,这次的“坑多多”不是只有华为出错,很多知名品牌也有同样的问题。已知只有小米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三、大众叫好一片

个人觉得经过这件事情,拼多多自己内部需要反思反思。因为如果仅仅是手机出错,大众的态度应该是哑然,而不是一片叫好。

从大众反响来看,拼多多本身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个人使用后的唯一感受就是,你可以不添加那个领现金的程序,我也会使用。但你添加了就不要一直套娃和套路。这样让人心很累。人与人之间应该少点套路,客户与商家之间更应该少套路。生意要想兴隆,诚信是根本。如果一直固持这种模式,那么被那些同类型应用取代是迟早的事情。

拼多多经过重新改进以后,为了方便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商家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更好的做到为消费者服务的一个理念,现在就是只要你一下订单,或者选择这个订单,商家都会给你发个信息让你确认一下物品的信息等等。
这次留言结果通知给卖家,他是通过网络平台上有这个功能可以设置的,每次留言给对方就让买家知道了一些功能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在网购平台上的物品齐全,应有尽有,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平台上购买东西,当我们想要买点小东西或者是生活用品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拼多多,因为拼多多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购买的东西质量也是物超所值,并且拼多多还远远不断的做很多活动来吸引人流量,比如拉新人就会得相应的红包,当我们在购买一件商品时,如果我们邀请一个人和我们一起购买,那么这样的价格也会更便宜,正是因为他们不断的出新活动,这样也给拼多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首先我们都知道在拼多多刚开始出来的时候,部分商品新人购买一分钱就能买到,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客户提供更吸引人的价格。
而近日,有关消息报道称美版拼多多上线38天,除了令人意外的低价,他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首先美版拼多多它同样也是打低价商品,但是和拼多多不同的是,美版拼多多的好评如潮,很少有争议,可能是因为尾板拼多多刚上线,对商品方面比较注重对商品严格把控质量问题,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好评,虽然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觉得低价无好货,但是在美版拼多多上购买的商品,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更低,所以在人们收到货,都纷纷交口称赞,这足以证明商品质量的过关从而一传十十传百,价格低商品好的口碑就慢慢的积累起来,因为一个品牌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如果一件商品它能够得到消费者的喜欢。

那么这个品牌往往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每一个新产品在发布前都会请一些大明星代言,从而使得这个品牌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品牌,以便在顾客心目中的商品阶梯中占领制高点,但是美版拼多多却偏偏逆流而上,大力推行无品牌商品,以自产自销取代从全球甄选品牌商品,而美版拼多多,它根本不是靠数量来取胜,而是从它的商品精简化每个商品品类之中只选择一款最好的,这样既能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又能免去消费者挑选的烦恼,增加购物体验,所以从美版拼多多的这些做法中,能得到顾客的青睐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所卖的产品正是顾客们所需要的产品。

比如,这几年来,新冠病毒疫情在世界蔓延,对人们的生活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失去经济的来源,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这些低价平台上购买一些商品,但是当收到货品时物超所值,花最低的价格却买到了更适合自己质量更好的商品,那么很多人久而久之都会接受这样的平台。

作者:陈维龙


新经销报道了近期拼多多的一件事,特别有意思,这件事体现了拼多多在社区团购的一个核心竞争力,现在分享给大家: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拼多多利用品牌商和经销商的资源为自己赋能,利用品牌为自己背书,扩充品类,最重要的是打穿价格,吸引用户。


一般玩家怎么做的呢?做的很简单,就是直接补贴。我们算一笔账,假设将门店价120元/提的红牛价格降低到99元,一般平台是直接溯源到厂家或一级经销商获得价差,再加上补贴。


拼多多是利用品牌商的渠道差异、经销商差异寻找价差,即俗话说的窜货,或者利用经销商积压库存、完成指标等需求,帮助拼多多寻找价差。在这种情况下,拼多多获得的价差空间更大。 所以拼多多提供的补贴肯定更低。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利用品牌商和经销商资源做到极致价差,而不是简单的缩减层级寻找价差。



而且滴滴和美团没法短期跟进。因为拼多多就是靠做这事起家的,大到苹果手机小到卫生纸都被拼多多“玩”过一遍,都是拼多多的资源。


除了价格对用户的影响外,对于扩充品类、SKU,提升品牌效应有巨大影响。很多社区团购平台卖网红爆款(不稳当、不可复制),卖白牌(不稳定、复制性差、周期长),拼多多直接卖一线品牌,卖核心品类,非常稳定,可复制性极强,用户接受度高,周期短。这对中后期的快速扩张和提升规模意义重大。


这种玩法的门槛有多高呢?与我沟通的一位某巨头的工作人员说,ta曾经对接过品牌商,因为线下体系管控的原因,ta只能对接一级代理。ta的感受是线下体系管控非常严格,完全没有机会做这种事。


但是拼多多就做到了,不仅是因为认知和经验的问题,还有行业资源的问题。互联网这些外行人是想都想不到的。


简单来说,拼多多对商品和供应链的运营能力远强于美团和滴滴,这种能力将发挥巨大影响。


我之前说过社区团购的本质是零售,内涵丰富而复杂,不是互联网的流量玩法和补贴能搞定的,别人能做的事你做不了。即使你能做的事,例如补贴,懂行的人做补贴也能开杠杠,花钱效率更高。



行业里的人把拼多多的行为理解为窜货,影响了线下的经销商的价格体系和商品销售。 品牌商会不会出手封杀呢?我认为不会,会引导、控制,但不会封杀。


首先,窜货行为背后隐含了渠道变迁。


新经销文中提到的行为确实是窜货,但是也 反应 了新的渠道和力量正在形成,而且这个渠道有更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来自巨头,也来自社区团购这种模式。


经销商的核心作用是销售渠道+资金垫付,即经销商通过层层的代理体系,帮助品牌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并且通过垫资拿库存的方式帮助品牌商回收现金流。品牌商则以不同代理级别的价差驱动经销商完成上述作用。


这里产生的问题是:


社区团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且履行了线下经销商的职能。


社区团购利用预售制获得消费者现金支付,并且以较短的账期支付给供应商,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模式有更高的效益,体现在金钱上就是采购价格和售价的优惠,大约10%。


再因为预售造就了以销定采,实现平台零库存,再一次提高了效益,体现在金钱上就是售价的优惠,大约5%。


最后,因为社区团购以平台的方式经营,直接对接庞大的消费群体,不需要层层分销,缩减了渠道成本。并且因为规模更大、更集中,对上游的效率提升有积极意义。


社区团购是对交付模式、经营模式、结算支付模式、供应链等多方面进行革新,并且带动市场和消费者做出选择。这个过程中社区团购取代了传统终端和低层级的经销商,为品牌商和较高层级的经销商提供了销售渠道和资金支持。


所以,当下的冲突不是简单的窜货行为,这是渠道变迁的必然表现。而且渠道的变迁一定带来经销商体系的调整。



这里有两件事需要区分,分别是模式效率带来的降价和利用线下窜货带来的降价,两件事会交织进行。


其次,为什么社区团购和线下渠道冲突,而不是与线上渠道冲突?


在终端来看,因为社区团购与线下渠道的商品结构、消费人群、消费场景高度重合,与线上的重合度较低。


社区团购的大体商品结构是生鲜+标品,这与商超、门店的商品结构基本一致,都是生鲜吸引消费者过来,标品拉收入和毛利。这种商品结构的导致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都是一致的,例如家庭妇女和家庭消费。


但是线上的商品结构就完全不一样了,线上基本没有生活需要的生鲜,大家在线上消费的也都是美妆、服饰、3C、家电等等。


所以,社区团购必然与线下渠道有较大的冲突,与线上渠道冲突较少。


在供应端来看,社区团购普遍采用次日达,所以必须用本地的供应链和仓库,这也决定了社区团购影响的是线下的经销体系。


说明:社区团购会影响到线上体系,但是效果没有那么明显,这里不展开了。


再次,社区团购一定要动一线品牌商吗?


社区团购一定会打一线品牌商品这张牌。当前社区团购的商品有很多网红爆品、白牌商品(无品牌或品牌较弱的商品),这就导致培育周期长、不稳定、可复制性不强。


例如,选了50个商品才出一个爆品,最后花了3个月时间,在当地产生了一定销量和品牌认知,但是到了另外一个省,这东西就没销量了。这对于大规模扩张来说是严重的制约。


巨头一定不会像兴盛优选等一批创业玩家一样,花时间在培育品牌上的。在竞争时期,最 优效率 的打法就是打一线品牌商品这张牌。


一线品牌的商品有广泛认可度、稳定的销量、较好的品牌效应和价格辨识度,可以快速形成平台的商品结构。在模式的效率和资本的加持下,巨头可以很好利用品牌商品和价格利器吸引用户,扩张规模。


所以,对于品牌商和经销商而言,这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做好准备。


再其次,社区团购对线下体系有多大影响?


上面说了社区团购对线下冲击多于对线上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有多大呢?我认为短期来说,影响程度与品类相关性较高,但是总体影响不大,品牌商控制权较大;长期来说,普遍影响较大。


从短期来看,如果商品消费是基于场景的,那么影响就较小,例如王老吉。消费者一般在餐馆就餐时、在路上行走遇到便利店时消费王老吉,社区团购是无法满足这种消费场景的。


如果商品消费是有一定计划性、场景较弱的,那么影响较大,例如洗衣液。这种影响不仅是对线下渠道的影响,也是对线上渠道的影响,而且供应链是线下本地的。


在这种情况下,低层级的经销商和终端会受到较大影响或者失去生存空间,高层级的经销商和新的社区团购终端具有更大的体量和话语权。在一段时间内,因为缺少低层级供应商和终端压货,使得品牌商的销量和资金受到一定影响。



最后,社区团购是风险更是机会:


1市场份额扩张


宝洁和联合利华的相关品牌商品在快消品行业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但是这些品牌在镇上村上的知名度和市占率等达到多少呢?


连宝洁和联合利华都是如此,其他品牌商敢说自己能更好?在当前的经销体系下,品牌商真的有能力打下这块市场?难道还要靠指标的方式,继续在激烈的红海市场上厮杀,忽视新的消费群体和人群?


社区团购是当前最能深入最底层消费者的渠道,下探的深度甚至超过了拼多多。这块市场如果不占住,难道让给友商和新品牌?养肥了他们来打自己?抓住社区团购这个渠道既是进攻,也是防守,是必须把握的机会。


2渠道体系改良


上面说过当前线下的经销商体系既缺乏行业效率,又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商而言也没有掌控力,透明度也低。


如果有新的渠道能解决品牌商的销售渠道+资金问题,还能将广阔分散多层级的代理体系进行改良,提高透明度和掌控力,对品牌商而言不见得是坏事。



总的来说,短期来看,社区团购会造成部分线下低层级的经销商生存更加困难,对品牌销量和资金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短暂影响,但是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品牌商有很大的控制权。


长期来看,渠道替换、经销体系和终端的结构性变化对品牌商的影响是很大的,例如,出现了新的渠道和终端,品牌商、经销商和终端的链条更短、更透明,经销商和终端更集中、更有话语权,类似于电商平台。


我认为品牌商应该重视社区团购,应该重视长期影响而不是短期影响。我认为社区团购对品牌商带来的正面影响多于负面影响。



第一:前线,尽快建立一线前哨兵机制。


新零售部门或各地销售单位在各驻地派遣新零售前哨兵。搜集本地社区团购、O2O公司的相关信息,了解本品在平台的商品上架、价格管控;梳理协调供应体系,指定经销商供货,联合经销商一起盯住平台,维稳价格。


第二:总部,尽快开启与平台的对话机制。


新零售部门主动与如兴盛优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橙心优选接洽沟通。建立即时的沟通窗口:产品要调整,费用可以投,价格不能乱,区域要统一,促销按节奏。


第三:总部,消费者洞察部对新零售背后的购物者深度分析。


清楚掌握在新零售平台上购买消费者是谁,购物者画像是什么,与线下主流通路的消费者有何区别,是否要差异口味、差异规格、差异包装。


第四:总部,市场部与新零售平台开展JBP联合生意计划。


不管是生意存量,还是生意增量,新零售平台背后的巨大流量,本身就具备品牌传播的价值。即使没直接销量,但作为营销阵地,在当前阶段下,成本还是比较低的。


备注:在此也感谢新经销主编袁来/魔方云销咨询创始人任小东先生,为本文提供部分的观点支持。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如何看待拼多多已超越阿里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