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第1张

主题:中消协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淘宝舆情、淘宝问答。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第2张11月18日,中消协发布2021年“双11”消费维权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价格纠纷、虚假发货、平台问题最受关注。尤其是在10月20日至11月12日的24天监测期内,共收集“虚假发货”负面信息227795条。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第3张

监测显示,11月1日以来,很多网友不更新自己的物流信息,客服机器人无法有效沟通。经过舆论持续增加和充分互动,网友开始认为根本原因是商家虚假发货,导致物流信息多日不更新。在美妆领域,欧莱雅等品牌被报道为典型案例。

报告显示,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信息4953918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23.2%。

01促销价被指套路太多。

监测期间,共收集“价格纠纷”负面信息919382条,平均每天约38308条,其中11月1日舆情信息量最高,为143984条。

价格纠纷集中在11月1日,与预售定金和尾款有关。比如很多准备支付尾款的消费者,在叠加各种优惠后,发现预售价格未必是最优惠的。此外,还有不同直播之间的差价、直播和直接下单的差价等争议。

02物流延迟涉嫌虚假发货

监测期间,共采集“虚假发货”负面信息227795条,日均信息量9491条。舆论量在11月6日达到28202的峰值。

从11月1日开始,很多网友开始抱怨物流信息不更新,客服机器人无法有效沟通。经过舆论持续增加和充分互动,网友开始认为根本原因是商家虚假发货,导致物流信息多日不更新。

比如欧莱雅就被列为典型案例。双11期间,有消费者称遭遇欧莱雅虚假发货。消费者表示,按照平台规则已于11月1日凌晨12: 30支付尾款,但物流信息显示所购商品滞留时间超过9天,之后尝试联系人工客服。对方说已经提交了需求,但当他再次联系时,对方变成了机器人回复。有消费者向中国美妆网表示,是第一次经历双十一,对欧莱雅品牌非常失望。

此前,欧莱雅被维雅和李佳琪的两位主播和一万多名消费者投诉。最后品牌不得不道歉,并表示会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03平台营销激起吐槽之声

监测期间,平台营销相关舆情集中事件负面信息123071条。预售期间,淘宝平台上的舔糖活动引起舆论,10月27日舆论信息量达到高峰,两方面的舆论反馈都与“舔糖”有关。一是关于喵糖倒闭的热议;二是喵糖活动套路深,玩家参与,平台获得广告价值。

04强势维权舆论的背后

双11流量效应见顶。

消费者维权舆论暴露出的价格纠纷、虚假发货、平台等问题,或者是内部矛盾随着今年“双11”流量效应的高峰而外化。

此起彼伏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还有日益稀缺的流量资源和不断上升的获取成本,让品牌和商家陷入两难的境地。

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废手废脑”遇到的“红包挑战”并没有带来“惊喜大礼”,“买什么得到什么”的心理预期并没有以巨大的时间成本得到拥抱。缺乏人文关怀的数字营销不止一次“刺你的心”,消费者几次上当后清醒过来理性止损是必然的。

漫长的战线不仅稀释了消费者的注意力,也稀释了品牌和商家的耐心和信心。但“超低价格”对线下渠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冲击,数据注入对投资和预期的迷惑,利润空之间的紧缩焦虑,让品牌和商家更加理性和清醒,急功近利的“快商”必将成为过去。“双11”的营销神话不得不被重新评估,舆论声音结构的变化和舆论热点的日益集中也加剧了“双11”的内在动力系统。

双11的“电商促销”风格创新乏力,传统货架电商“售卖模式”的密码正在聚光灯下被破解。虽然算法和“低成本”引流策略创造了多轮商业奇迹,但受到了社交营销新风格的新型直播电商的强烈挑战;理论上,“直播秀”简化了供应链,让价格更有吸引力,但它营造的场景效应让消费者更感性、更冲动地下单。这恰恰说明,收割和围捕流量其实更简单粗暴。

如果双11继续围绕“低价策略”打转,肆意透支自己的消费存量,那么对于品牌、平台和消费者来说,都将是狂欢过后的一场浩劫。

让消费回归理性,不要迷失在数字生活中。

电商运营人员为您更新最近最有用的电商资讯和电商规则。中消协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淘宝舆情淘宝问答,了解更多电商资讯和行业动态,记得关注电商运营官!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维权报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