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第一季度财报背后思考,为何能秒收国美苏宁一年之和?

京东第一季度财报背后思考,为何能秒收国美苏宁一年之和?,第1张

5月8日,京东集团发布了其截至3月31日的今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财报显示,京东第一季度净收入达762亿元,同比增长412%,经营利润达到8431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利润则达到17亿元人民币!

GMV保持超行业高速增长,Revenue超华尔街预期。在国内消费环境与零售业大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的今天,京东高质量增长态势似乎已成常态。而同期苏宁营收仅为37377亿元,京东营收达到苏宁两倍以上!

成功从来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华丽数据的背后一定不懈的努力和付出,那么京东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

加强供应链建设:深化线下品牌供应商合作

供应链是所有零售行业的核心和命脉。对于线上零售业而言,尤其如此。“真正的合作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合作”,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供给链的主要性。

伴随着消费环境的重大变革,中国传统零售业将面临转型,谁能占据有利的供应链资源,谁就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供应链建设将成为所有品牌共同面对的问题。

京东能取得如此傲人的销售业绩,离不开强大的供应链支持,在深化线下品牌供应商合作方面京东是下足了功夫。

2016年开启的“超级品牌日”已成为中国企业在销量与品牌方面获得双重强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参与京东“超级品牌日”活动,华为、格力、美的、海尔、蓝月亮、洋河等优秀的中国品牌在获得了良好销售业绩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美誉度。在合作中,京东和它的的供应商们实现了共赢。

京东全球购业务已涉及7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千万商品,建立了韩国、日本、澳洲、美国、加拿大等十大国家地区馆。

进入2017年以来,京东又进一步深化线下品牌供应商合作,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优势,这也是京东能够碾压国美、苏宁的关键所在。

3月19日,京东生鲜与GAA(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签署战略协议,成为其在中国的首家B2C电商战略合作伙伴。

四月,京东得到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AAFA)认证,正式成为AAFA的官方会员,成为首家获此殊荣的中国电商企业。

第一季度,沃尔玛与京东的合作再次深化,沃尔玛旗下的英国著名超市品牌ASDA正式入驻京东全球购,中国消费者可在京东全球购平台,享受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国商品和便捷的跨境购物体验。

除此之外,京东全球购还与拜耳(Bayer), Inferno和丝塔芙(Cetaphil)等多家全球顶级品牌合作。

建立了如此强大的线下供应商渠道,这为京东能一直取得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精细化运营为盈利保驾护航

上文我们提到了京东拥有强大的供应商渠道,然而再好的条件也需要好的运营去守护。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节约成本增加收益,建立什么样的生态模式才能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这是考验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企业运营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它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7年第一季度,京东集团经营利润为843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经营亏损为8649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利润为17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率为22%。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出色的运营管理。

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库存周转为371天,远低于行业同类企业。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为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

剔除经营现金流中包含的京东金融相关影响,京东过去12个月的自由现金流为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

京东成本管控能力同样表现出色。履约费用率为77%,较去年同期83%有所下降;市场费用率也同比降低。京东的精细化运营,为公司盈利保驾护航!

回归商业本质:做品质电商赢得用户信赖

前面我们讲了京东的供应链和运营方面的出色发挥为其持续高质量增长奠定基础,然而要建立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还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用好的产品赢用户的信赖。

无论商业环境如何改变,消费者对产品以及服务的品质的追求只会越来越大。过去很多消费者会觉得产品的价格便宜就够了,但是现在即使是二三线城市的人群都开始关注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甚至是在购买体验和服务上。

各种商业模式的运营都是围绕用户展开,谁能赢得更多的用户信赖谁就能占据行业竞争的有利地位,也只有良好的品质才能赢得用户的长久信赖,因而做品质电商、回归工匠精神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从京东财报中可以看出,2017第一季度交易总额(GMV)达2532亿元人民币。单季净收入达到了7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超越市场预期。能够保持领先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这得益于品质电商持续发力。

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日益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京东活跃用户数继续上升。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2365亿,较去年同比增长40%。

同时,京东长期以来坚持品质和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也受到国际专业组织的高度认可。近期,京东荣获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AAFA)认证,正式成为AAFA的官方会员。

作为首家获此殊荣的中国电商企业,未来京东将与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在品牌IP保护和正品宣传方面更加紧密合作,将更多的全球顶级时尚品牌介绍给中国消费者。

本季度,京东加速引入国际知名品牌,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除了文章第一部分介绍过的沃尔玛、拜耳(Bayer), Inferno和丝塔芙(Cetaphil)之外,国际知名奢侈品公司Giorgio ArmaniSpA旗下EA7 Emporio Armani、ArmaniJeans及Emporio Armani内衣系列也分别成立了京东自营旗舰店。

强大的供应链渠道和出色的运营管理为京东发展奠定基础,做品质电商更为京东长久发展赢得了用户口碑,近日,京东又组建了物流子集团,布局开放生态,未来的发展必将势不可挡,京东也将引领中国零售业走向更高的台阶!

江湖老刘,TMT行业观察者,关注奢侈品电商、互联网金融、云服务、VR的科技自媒体人。

日前,据毕盛资管近期的一份针对京东的调查报告,质疑了京东近600亿美金市值,认为其盈利水平、运营情况,以及业务并不足以支撑起这样的高市值。在与亚马逊4520亿美元的市值对比中,京东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并不能以亚马逊为标杆来评估京东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价值。

那么,京东真的就鸡肋了吗?2017年初的第一季度京东开始实现盈利,盈利额达到3500万美元,十几年的京东终于开始转亏为盈,即便是后续几个季度内的盈利能力会有所下滑,全年预估计也会保持在14亿左右的盈利规模。这样的盈利规模真的是只是单纯的,不可持续吗?

京东是否被高估?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毕盛的数据来看,并不能认定京东的市值就高估了,同时也不能说他就值这么多,没有确实的数据,所以并不能下定论,这更多的是毕盛的一个臆测。京东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值能迅速由原先的每股1951美元涨到了每股4380美元,攀升超过1245%,虽然增值额很多,但属于行业现象,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也并不是没有可比性。

1、高估的数据是否带有偏向性?

在报告中,主要针对的是京东几个相对弱势的业务组合,一个是对主营数码3c业务盈利能力的质疑,一个是对沃尔玛入股后关于在快消品领域的仓配成本与利润分配问题,一个是京东自建的物流系统是否存在优势的问题。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京东的盈亏状况,看起来似乎是很合理的。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京东的盈利能力主要来自于直营业务产品,但实现盈利是在进入快消品领域之后,融入了沃尔玛、一号店,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算在直营业务中的。

京东的金融保险、京东云、京东智能等业务也处在快速发展之中,而报告并没有将这些潜力股进行渲染和分析。市值反映的是一个公司的价值,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分析时当然要有可依据的点,而不能单从盈利能力来片面化教授。

2、具有中国特色,又不同于国外市场

国内市场是欧美之外的又一个大市场,京东的业务以数码3c品类起家,后来延伸到全品类,虽然并没有大规模扩展到海外市场,但是就目前来说,足够京东消化一段时间,时下销量最好的还是数码3C类,只不过是平台得到的利润水平并不高。

在与阿里系的天猫、淘宝相比较,京东则更倾向于是自营模式。这样一个是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一个是利益分配中平台虽然获得部分利润,而阿里系则倾向于平台的运营,商户要自己运营店铺,那么,购买流量和曝光,研究平台的规则都是商业化的进程,在体系上要相对完备,利润也就很可观了。

3、相比8年前互联网环境大不相同

在2009年的时候京东还没有实现盈利,虽然在很多业务上还在模仿亚马逊,而相比之下生存环境的不同,业务水平上也存在着差距,就不能单单的以企业对比来评价其市值。

中国电商市场的发展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对于数码类产品来说,人们对于高质量正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京东就会越来越受追捧。与其竞争的苏宁、国美因为线上业务的缺乏,难以与京东竞争,所以苏宁选择抱团阿里,而国美选择转型做零售,自营线上电商平台。在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时间差,追赶京东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的运作。

此外,中外互联网市场在发展水平、用户认可度、模式创新能力上都存在差异性,比较而言国内市场经过多年的电商浸润,从消费模式到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愿意参与到互联网消费中来,特别是o2o模式也得到了认可,而这在国外市场是被看衰的。

相比亚马逊有差距,但仍是合理的范围空间?

亚马逊在2009年的时候市值500亿,就已经实现了9亿美元的利润,而如今京东才开始盈利,而且运营范围和行业地位都无法和亚马逊相比,在国内还有阿里压着,加上高瓴资本抛售京东的股票,才使得毕盛对于京东的市值持怀疑的态度。

亚马逊能够快速实现盈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扩大至了市场范围,降低了仓储运营成本。而京东目前已经实现利盈利,其下一步计划则是继续增强盈利能力,扩大业务进展,缩减运营成本。

亚马逊在2009年到2017年的8年时间里实现了市值900%的增长,仓储运营成本控制在8%~10%左右,京东目前在15%左右,还有不少的改善空间。那也就意味着,京东的未来还是有好的预期在里面的。

京东能否赶超亚马逊,在于其能否快速降低成本

媒体把京东比作是中国的亚马逊,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如果不能投入更多到技术研发中去并尽可能的降低运营成本,那么其盈利能努力自然会受到质疑。

京东比亚马逊晚五到六年的时间成立,但是亚马逊在成立七年到八年的时间已经开始盈利了,后来的亚马逊在云业务、硬件产品研发上有很大的优势,其业务涉及到近119个国家和地区,所以4500亿的市值是有业务支撑的。京东则常年处于亏损之中,投资人看好的是京东的未来预期,盈利是一个好的苗头。

那么,京东为何不扩大海外业务?

一个是来自阿里系的竞争,一个是自身盈利能力的局限,京东要扩展业务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这就需要有足够盈利的业务。在过去的几年里,京东凭借其当时平台加上自营物流,提升了品牌价值,不过,成本上的不断激增,就使得京东在业务扩展上遇到了问题。

在与沃尔玛的合作中,双方是用互换股份的模式开展的,并没有大量的货币交易,这也许只是京东在业务上的一小步,不过对于京东来说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未来的盈利之路能否帮助京东正真成为中国的“亚马逊”呢?(作者:耿彪,首发IDonews专栏)

北京时间2017年5月8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

详细情况:

本季度,京东净收入达762亿元,同比增长412%,经营利润达到8431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利润则达到17亿元人民币。

观点: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2017年首个季度京东业绩表现强劲,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我们提供的高质量电商体验的日益青睐。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京东长期以来坚持品质保证和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放眼未来,我们将利用京东平台多年来积累的强大能力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对外开放,服务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更广泛的商业生态圈。”

京东一贯坚持强化运营管理,2017年第一季度各项运营指标均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库存周转为371天,远低于行业同类企业。

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经营现金流为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剔除经营现金流中包含的京东金融相关影响,京东过去12个月的自由现金流为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

目前,京东已成长为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新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未来,京东物流子集团将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服务、商家数据服务、跨境物流服务、快递与快运服务等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第一季度财报背后思考,为何能秒收国美苏宁一年之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