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发Q2财报 虎牙斗鱼开始评估合并 美国欲断华为外购芯片方案

京东发Q2财报 虎牙斗鱼开始评估合并 美国欲断华为外购芯片方案,第1张

美国商务部收紧禁令 意欲阻断华为外购芯片方案

据cnBeta援引路透社报道,据知情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将进一步收紧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限制,旨在打击其获得商用芯片的行为。美国商务部的本次行动将扩大5月份宣布的限制措施,旨在防止这家中国电信巨头在没有特别许可的情况下获得半导体供应 - 包括外国公司制造的使用美国软件或技术开发或生产的芯片。

消息人士称,政府还将把华为在21个国家的38家关联公司加入美国政府的制裁清单,这让此类关联公司总数增至152家,包括华为在北京、香港、巴黎、柏林和墨西哥城设立的单位。新的行动将立即生效,目的是拦阻华为规避美国出口管制的尝试。

一项单独的新规则将规定,当名单上像华为这样的公司 "作为购买者、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时,经济黑名单上的所有公司都需要获得许可证。

美国商务部还在实体名单上单独增加了四个华为设备组装厂的地址,"这样就不会有人不知不觉地将物品转移到这些地点"。同时,美国政府不会再延长周五到期的华为设备用户和电信供应商的临时通用许可证,所有受影响的当事人现在必须为之前由临时许可证授权的交易转为提交许可证申请。

美国现有的限制措施已经对华为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供应商已经对5月份的限制措施采取了行动,这些限制措施要到9月15日才会完全生效。

8月8日,财新报道称,由于美国对华为供应商的压力,华为将在下个月停止生产旗舰产品麒麟芯片组。

京东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338% 净利润164亿元

据网易报道,昨日晚些时候,京东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2011亿元,市场预估190741亿元,同比增长338%;净利润164亿元,去年同期为6亿元。京东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净收入2011亿元人民币(约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38%,这一增速也创下京东近10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并首次实现单季净收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财报,京东二季度营业利润50亿元,去年同期为23亿元。此外京东在达达上市中获得收益41亿元,此外在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上获利67亿元。受此影响,京东二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大幅增长。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4174亿,单季度新增3000万,同比299%的增速也创下近11个季度以来的新高。2020年6月,京东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0%。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集团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已突破了28万人(其中上市公司部分除兼职人员以及实习生外约有24万名员工)。

第二季度,在持续的技术投入下,京东集团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48天,创下公司近5年来的新低,继续引领全行业提升供应链效率。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京东坚定地发挥在供应链和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稳定的日常必需品供应以及不间断的物流服务。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京东不断深挖自身生态体系,创造就业机会以回馈 社会 ,与业务合作伙伴共渡难关、共同成长。”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我对京东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深表感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京东集团第二季度业绩稳健且实现了收入的加速增长。丰富的产品供给和优质的服务体验持续为平台吸引大量新用户。”

虎牙斗鱼开始评估腾讯的合并提议

据新浪网报道,虎牙直播昨日晚些时候宣布,已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对上周收到的、由腾讯提出的合并建议进行评估。虎牙8月10日曾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已收到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10日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初步建议书,建议虎牙与斗鱼公司(Nasdaq:DOYU)以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

虎牙今日宣布,该特别委员会由两名独立董事组成,分别为Hongqiang Zhao和Tsang Wah Kwong。另外,该特别委员会还聘请了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Citigroup Global Markets)作为其独立财务顾问,聘请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 Flom LLP作为其美国法律顾问,以帮助评估该提议。

与此同时,斗鱼今日也宣布,已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对该合并建议进行评估。该特别委员会成员由独立董事Zhaoming Chen、Xi Cao、Xuehai Wang和Zhi Yan组成。

此外,该特别委员会还聘请了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Morgan Stanley Asia Limited)作为其财务顾问,聘请Davis Polk & Wardwell LLP担任其美国法律顾问,以帮助评估该提议。

根据两家公司大股东腾讯的提议,斗鱼的股东将获得约定数量的虎牙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以换取他们各自的斗鱼股份。其结果是虎牙或其附属公司将收购斗鱼每股已发行普通股(包括美国存托股代表的普通股)。

虎牙和斗鱼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同时提醒其股东,以及其他考虑交易其证券的投资者,他们尚未就公司对这项提议的反应做出任何决定,不能保证会接到任何最终报价,不能保证会执行任何协议,也不能保证这笔或任何其他交易会得到批准或完成。

台积电回应大陆企业高薪挖走100多位员工

据快 科技 报道,有报道称台积电过去一年中有100多位员工跳槽到了位于大陆的半导体公司。据报道,这些员工跳槽主要是被国内公司的高薪吸引,为此不少公司开出了极为丰厚的薪水,是任职台积电时期的2倍甚至25倍多。

被点名的主要是泉芯集成电路制造(济南)有限公司(QXIC)、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HSMC)两家公司,都是2017年才成立的,目前正在研发14/12nm级别的制造工艺。

这两家公司据悉各自挖走了50多名台积电员工,其中不乏资深工程师,希望在2025年之前搞定先进工艺。

对于100多名员工跳槽,台积电公司日前也透过媒体发声,强调员工是公司的重要资产,近年来公司的离职率一直低于5%,未来也会努力留住人才,同时也会重视人才培训,给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及长期性的职业发展生涯。

从台积电的表态来看,并没有对员工跳槽一事发表太过激烈的评论,估计原因也跟14nm工艺在台积电已经不是先进工艺有关。

比特币涨至13个月来新高

据新浪网报道,昨日,比特币延续涨势,跃升至一年多来的最高水平。自今年3月底部以来,比特币价格已上涨逾两倍。比特币一度上涨44%,至12424美元,为2019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个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今年已经飙升超过70%,成为表现最强劲的资产之一。

全球各国央行大幅下跌利率和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提振了对这种加密货币的需求。

由于供应受限,比特币被一些投资者视为一种对冲通胀的手段。

传LG电视退出全国家电卖场 转为线上销售

据ZNDS消息,LG电视将陆续退出国内家电卖场转而以线上销售为主。报道称,在全国范围内,LG专柜所有的促销全部劝退,而且予以经济补偿。根据每个人工龄的不同,补偿数额大约在3-10万人民币之间。该报道还表示,退出苏宁和国美家电卖场,每年将为LG电视业务节省几千万人民币。

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网友发帖称“跑了国美、苏宁几个比较大的店,发现LG专柜全部撤出了,给LG官方电话,客服根本就不清楚还有没实体专柜,只告知想买产品去LG在线商城!”另有网友称,LG确实退了,“我们这马上赔钱了都”。

针对此事,ZNDS随即咨询了LG官方客服,问及“LG电视是否已从国美、苏宁撤了”,但客服表示“尚未接到通知”。

传苹果A14X Bionic性能相比A14几近翻倍 与酷睿i9-9880H相当

据cnBeta报道,近日,YouTube 科技 博主 @LukeMiani 在 Twitter 上分享了一些泄露数据,强调了 A14X Bionic 芯片的性能提升,称之几乎可与英特尔酷睿 i9-9880H(功能强大的八核芯片)一战。

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苹果需要为 16 英寸 MacBook Pro 笔记本配备硕大的散热模组,以保障英特尔酷睿 i9-9880H 处理器的性能。相比之下,A14X 的能效表现更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 2018 款 iPad Pro 上采用的 A12X Bionic 芯片,其在某些基准测试项目上的表现,就已经与搭载英特尔六核处理器的 15 英寸 MacBook Pro 相当。

所以得益于芯片制程工艺的提升,Luke Miani 对 A14X Bionic 的爆料,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与此同时,面向即将到来的 iPhone 12 系列智能机的 A14(不带 X 尾缀)芯片,其速度仅比 A12X Bionic 略慢一些。尽管早前的爆料称,新芯片会更快一些。

无论怎样,此类轻薄设备的性能水平,在几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随着 A14 / A14X Bionic 芯片的正式发布,市场或面临着更加热闹的激烈竞争。

作者 | 孙颖妮

编辑 | 李红梅

来源 | 风云资本界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三十而已》《二十不惑》,这个夏天的热门综艺和电视剧似乎被“姐姐妹妹”们承包了。而承包“姐姐妹妹”们衣橱的,则是唯品会。


《浪姐》里姐姐们拆唯品会的快递,《三十而已》中主角的衣服是唯品会同款,《二十不惑》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唯品会包裹收个不停。


唯品会对广告植入的热衷可谓由来已久,几年前,《欢乐颂》《都挺好》等几部大火的电视剧中,也频繁植入唯品会的广告。


对此,有网友戏称:“流水的明星,铁打的唯品会“,“唯品会也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近日,这家被称为中国最热衷于做广告植入的电商平台似乎正在考虑回港二次上市。

有消息称,依靠“特卖”起家的唯品会目前正与财务顾问就可能在香港上市的计划进行初步磋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初步预计最快于今年内上市。对此消息,唯品会回复媒体称,暂时没有相关信息分享。


其实,除了长期热衷于做植入广告,唯品会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电商里为数不多的长期盈利选手。截至今年二季度,唯品会已经实现了连续31个季度盈利。

这一业绩在一众巨亏的电商里其实格外显眼。众所周知,互联网电商平台是一个很烧钱的项目,想要盈利可谓是难上加难。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京东曾连续亏损了12年,直到2017年才开始实现盈利,而唯品会在成立四年后的2012年就开始盈利,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股价历经大喜大悲,腾讯前来“输血"


尽管唯品会已经连续31个季度盈利,然而其股价却在八年里跌宕起伏,一度经历了大喜大悲。

2012年3月,2008年成立的唯品会,创办不到四年就叩开了纽交所的大门。上市时发行价仅65美元/股,可是却没有逃脱破发的命运,当月月末,股价即跌至439美元/股,市值仅24亿美元。


不过,几个月后,唯品会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上涨,并在三年后迎来了巅峰时刻。


2015年4月,唯品会股价创下了3072美元/股的 历史 最高点,市值也一度达到约180亿美元。与上市初期的股价相比,累计涨幅达600%,一度被业界称为“电商第一妖股”。


然而,转折也发生在2015年。

唯品会201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的营收增速开始放缓,首次下滑到100%以下,同时活跃用户数增速也开始下降。二三季度营收更是加速下滑。同年11月13日,唯品会发布业绩预警,营收比预计年增长下降了10%,当天股价应声下跌,跌幅高达27%。

从那之后的三年里,唯品会股价便开始踏入跌跌不休的归途。

2017年年底,腾讯和京东宣布入股唯品会,腾讯投资61亿美元,持有唯品会 7%的股票,成为了其第二大股东。京东以259亿美元认购股票,算上此前已经持有的 25%,最后拥有唯品会55% 的股票。


然而,两大巨头的加持并没有缓解唯品会股价的下跌。

2018年,是唯品会股价的崩盘年,当年年底,在创立10年的关口,唯品会股价彻底跌入谷底,出现史上最低股价43美元/股,市值暴跌90%,蒸发了100亿美元,总市值不足30亿美元,距离2015年初的高光时刻,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彼时,横空出世的拼多多已经发展壮大,淘宝、京东、拼多多三巨头格局逐渐形成,唯品会被无情的甩出了电商第一梯队。

不过、腾讯、京东对唯品会的流量扶持在此后显现了巨大作用。


2018年3月,唯品会旗舰店在京东上线,同年4月,唯品会加入微信“九宫格”,这一 *** 作给唯品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2019年唯品会第一季度年报显示,一季度公司的活跃用户、总订单都有了大幅增长。数据还显示,第一季度内微信小程序和京东向唯品会贡献了约25%的新客。


也是从2019年开始,唯品会的股价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一年,唯品会股价涨幅达160%,并“打败”了电商黑马拼多多以及两大巨头阿里、京东,领跑中概股涨幅榜。


截至8月19日美股收盘,唯品会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6874%,市值达到160亿美元。


然而19日晚上开始,暴跌又出现了。


8月19日晚上,唯品会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公司各项数据持续稳健增长,其中净营收达241亿元,同比增长60%,GMV突破384亿元,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7%。


同时,财报中还宣布了公司CFO杨东皓将于今年11月离职的消息。


财报发布后,唯品会股价开启下跌模式,截至8月20日美股收盘,股价暴跌了1945%,报收1926美元/股,市值报收12951亿美元,缩水30亿美元,也就是一夜市值没了200多亿人民币。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唯品会股价暴跌与其CFO杨东皓辞职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杨东皓在2011年加入唯品会并担任CFO一职,任职时间已经有9年,经历了唯品会上市、与京东腾讯联盟、收购杉杉集团等重要时刻。任职期间,杨东皓多次向外界传递唯品会的业务方向及业务重心相关信息。本文下面要讲的唯品会2017年提出打造以“电商、金融、物流”为支撑的“三驾马车”战略就是由杨东皓公布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8月14日,高瓴资本发布了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的美股持仓情况。报告显示,高瓴资本减持了持有的唯品会股份股票,合计15677万股。


多元化转型失败,回归特卖战略


如今, 唯品会专注于特卖业务,但几年前它也曾有过野心、走过弯路。

此前,在品牌特卖业务逐渐进入瓶颈期后,唯品会一直试图使其战略多样化,加速扩张步伐。


公司的大举扩张开始于2017年。当年,唯品会提出了电商、金融、物流 “三驾马车”战略。

2017年5月,唯品会宣布重组物流业务,开始重金打造自营物流体系品骏快递,对标京东物流的意味明显。截至2018底,品骏快递在全国设有31个省公司,直营站点超4500个,快递员超3万人。

然而,自办物流却使唯品会背负起了沉重的物流成本,导致履约成本费用(用户下单到完成订单的全过程耗费成本)在总运营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高达50%左右。

沉重的成本严重拖累了唯品会的经营业绩,最终公司不得不开始剥离物流业务。去年11月,唯品会宣布与顺丰达成合作,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终止了自身旗下品骏快递的所有快递业务,这也意味着唯品会自建物流体系战略彻底破产。


也是在2017年,唯品会紧跟阿里、京东步伐,宣布将拆分互联网金融业务,以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唯品会还获得了小贷、保理、保险代销、第三方支付等牌照。


可是,还没等到正式拆分,唯品会的金融业务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从2019年开始,投诉平台上关于唯品会金融业务的拳头产品唯品花的投诉越来越多,还频频爆出了公司金融部门裁员的消息。在2019年“双十一”前夕,唯品金融的拳头产品唯品花甚至还出现了暂停使用的情况。

物流关停、金融业务受挫,唯品会的三驾马车中的两驾都出了问题。在仓促多元化转型失败后,唯品会不得不对外宣布:“回归特卖战略,做自己擅长的事”。


回头路并不好走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唯品会拉开了“重回特卖”反击战。


围绕这一战略,唯品会先后推出 “唯品快抢 ”、“最后疯抢 ”等折扣特卖频道,并将包邮门槛从288元降到了88元。2019年,唯品会斥巨资29亿元收购了杉杉商业集团,开拓线下奥特莱斯业务,全力开启线上线下特卖营运模式。


回归特卖的唯品会激情满满,可是这一回头路并不好走,目前的唯品会已经面临着紧张的市场竞争格局。


其实,特卖模式非常容易被对手借鉴,目前,淘宝、阿里、拼多多均已布局特卖业务,各种品类的品牌商品限时折扣等各式打折方式层出不穷。

例如,淘宝有限时折扣、天天特卖等频道,拼多多也设置了“限时秒杀”、“百亿补贴”等栏目,甚至推出与唯品会直接对标的“断码清仓”,京东也有“特价秒杀”、“品牌闪购”等多个栏目上线。

与此同时,如今越来越火的直播带货,其背后的逻辑其实也是品牌特卖。


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抢夺唯品会的用户和份额,对唯品会来说是较大的挑战。


而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唯品会也会面临较大的用户和收入增长压力。

事实上,唯品会一直存在自身活跃用户增长动力不足、用户增长过度依赖腾讯微信和京东流量扶持的质疑。

虽然京东和腾讯的流量扶持为唯品会带来了较多用户增长,但外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若想要持续获得更多的用户,唯品会自身的造血功能必须要跟得上。

现在,放弃扩张路线的唯品会只剩电商业务一枝独秀,公司最强劲的增长动力也只剩特卖。

在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没有未来的想象力。面对越发竞争的市场格局,唯品会将如何继续突围,走出自己更为鲜明的差异化路线?若二次回港上市,唯品会将带着“特卖”业务怎样讲好一个盈利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丨房煜

编辑丨及轶嵘

图源丨摄图网



同样是刚刚发布半年报,同样是走在扭亏的路上,不过京东物流(02618)和顺丰控股(002352)的境遇迥然不同。


8月23日,京东物流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半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实现总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537%。因长期加大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技术研发等投入,以及进一步加大供应链解决方案及服务广度深度、扩大就业规模等,上半年经调整后的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15亿元。



同一天,备受外界瞩目的顺丰控股的2021年半年财报如期而至。由于顺丰控股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989亿元,顺丰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卫为此在股东大会上向股东道歉,并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


王卫的承诺目前看是兑现了。根据财报,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6亿元,同比下降798%。其中二季度实现净利1749亿元,同比下降3873%。


由于京东物流和顺丰控股分别处于港股和A股,直接比较两家公司数据未必公允。但是外界对两份财报的反馈却耐人寻味。


京东物流虽然调整后净亏损达15亿元(并非归母净利润),但是舆论对这份财报多报以积极态度。但是对于顺丰控股,专业的券商分析师仍旧分歧很大。


原因或许在于,京东物流的上市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公司物流向物流公司转型的重要标杆,舆论对于新物种多有鼓励心态。


第二点则更多是市场情绪因素。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京东物流过去没有独立的时候,也是亏损的,大家也习惯了。而顺丰过去一直是盈利,突然一个季度亏9个亿。市场接受不了。” 更何况,过去数月顺丰市值腰斩,很多在高点买了顺丰股票的人在等着解套。


但是,抛去市场情绪对顺丰的悲观和舆论鼓励因素对京东的乐观,必须看到,中国当下最优秀的两家物流公司,其实境遇是相同的。他们不仅携手走在扭亏为盈的路上,而且都处于业务转型的微妙时期。


而两家物流巨头的转型突围之路还有个共同特点, 多谈供应链,少谈快递业务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一动向耐人寻味。



京东押宝供应链得失考


在谈及京东物流的财报时,有个词被反复提及, “一体化供应链” 。根据京东物流的说法,这类服务,会是 京东物流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根据财报,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及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企业在快消、服装、家电家具、3C、 汽车 和生鲜等六大行业的持续拓展;另一方面,随着客户对京东物流服务的认可和深入了解,原本使用其标准化快递、快运等其他物流服务的一部分客户,进一步使用了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从数字来看,2021年上半年,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336亿元,成为京东物流 营收的重要支撑


其中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为117亿元,同比增长656%,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达到59万,同比增长587%。换算一下可以知,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一体化供应链总收入的348%。


2021年上半年, 京东物流一大特点是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过半,达到547% ,从这点可能,一体化供应链的外部占比还未过半。


关键是 什么叫“一体化供应链”的物流服务? 这个名词是一种新的业务形态吗?如果是指B端大客户的供应链服务,“一体化供应链”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早已存在的物流细分领域——合同物流?只是京东物流服务的行业覆盖更为广泛。


从物流行业的演变脉络我们可以推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其实有“仓配一体化”升级版的含义,不过,京东物流确实有自己的优势。过去一年,京东物流新增仓库数量450个,相当于2007年至2017年10年间的建仓数量。在仓储端,京东物流从一出生就是不遗余力的重资产投入。


从物流链条看,这意味着, 当京东提供仓配一体的供应链服务时,链的起点可能是自己的仓,而不是一个代运营者。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脱离了合同物流的一些基本特点。比如,由于是客户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因此有一定行业门槛和不错的收入,但是同时也意味着, 由于不具备标准化复制的可能,增长速度比较慢。


时至今日,京东物流的基本盘应该仍旧是普通消费者所熟悉的快递业务。这也是京东物流持续亏损的重要根源。京东物流也提到,公司大约有26万人的一线员工(包括仓库、快递等),外界估计,一线配送人员至少超过10万人。


物流专业媒体罗戈网主编小周伯通向创业邦指出,京东物流过去是“销地供应链”,现在可以说更多是在向上游,也就是产地供应链延伸。


何谓销地供应链? 小周伯通认为,可以理解为成品的配销,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产品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最少中间渠道送到消费者手上。对应的就是原来京东商城的履约配送交付环节。


“过去,京东物流最擅长的能力是“销地供应链”,通过完善仓、运、配、快递、冷链、大小件等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去服务消费者、京东商城和品牌商家。现阶段,京东物流也在 科技 的驱动下,将业务向供应链上游延伸,布局全供应链尤其是产业供应链。


从追求点到点搬运效率提升,到深入到产业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实现预测、采购、生产、物流交付全链条优化,去服务产业链,服务经济体,服务全球。”小周伯通指出。


而当京东物流提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时,也意味着这家物流公司的重心正在由C端服务转型向B端服务。


京东物流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走供应链服务的道路?小周伯通指出,在物流业的几个主要的细分领域,标准快递现在竞争太过激烈,价格竞争仍旧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在这一领域,京东物流的大部分业务只能来自于京东商城。而在其他一些细分领域,比如快运,也有细分市场的龙头。


“国内合同物流行业发展程度比较低,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所以京东物流会觉得自己切入可能有比较优势。”小周伯通说。


创业邦认为, 对于京东物流来说,背靠京东商城,始终是京东物流最大的底气。 第一是京东商城可以提供流量和商流订单。第二,突出供应链服务,全品类经营的京东商城和希望全链条服务的京东物流,可以共享、深度绑定商家客户。这才是京东物流无以比拟的优势。



顺丰的分兵突围


在当下市场,头部公司的认知往往趋同。靠快递起家的顺丰控股,也早就意识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标志动作是对DHL供应链业务的收购。


2020年10月,顺丰控股以55亿元人民币对价,并购德国物流巨头德国邮政敦豪集团的敦豪香港和敦豪北京100%股权,顺丰控股今年2月19日发布公告,宣布这一交易已取得所有必需的监管审批、备案和登记,各项交割的先决条件已全部达成,交易各方已完成正式交割。


这也意味着, 顺丰控股同样希望深度扮演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 顺丰控股则将此块业务以“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这一新业务板块启动运营。


相对于京东物流不停的建仓,有观点认为顺丰更喜欢靠收购来完善自己的版图。其实不然,京东物流建仓的时候,顺丰不停的在买飞机,扩大自己的自有全货仓机队。


截至2021年6月,顺丰拥有66架全货机。顺丰控股全货机及散航总计航空线路2265条。同时,顺丰花费超过200亿在湖北鄂州建设机场的投资,和京东物流建仓一样,是靠重资产打造壁垒。


但是现在拿到的顺丰上半年财报,仍旧是让人喜忧参半。2021上半年顺丰实现速运物流业务量513亿票,在去年同期受益于防疫紧急寄递需求爆发的业务量高基数下,仍实现同比增长404%,两年平均增长595%。但是,二季度,顺丰实现营业收入45724亿元,同比增速为2165%,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快递业务是顺丰的基本盘。 过去,由于通达系的追赶加上顺丰自己对于商务件和电商件的不同态度,现在顺丰在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个位数。为了扭转局面,顺丰推出经济件对抗通达系,业务量市场份额在2020年提升至98%。


但是问题在于,补贴上升,经济件只赚业务量不怎么赚钱。根据财报,经济快递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890 亿元,同比增长 6916%。


顺丰赚钱的大头是时效件,财报提到,自2021年4月起,顺丰对时效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按新口径追溯调整本报告期及去年同期产品数据,时效快递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46161 亿元,同比增长650%,增速放缓主要因去年疫情期间防疫紧急寄递需求旺盛带来时效业务增量较大,同比基数较高。 实际上,除了外部环境, 时效件也有强大对手,就是前文提到的京东物流的快递业务。


市场上还有声音认为,2020年-2021年,其实是几大快递公司上市以来价格战最厉害的时候。虽然近年来拼多多的崛起,实际上带来了订单的增量,但是极兔快递的杀入,其实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订单供给的增量,凶狠的价格策略使得整个快递标准件市场重回红海搏杀,战况空前惨烈,最后国家不得不出手干预。这种市场玩法,对于追求服务品质的顺丰是非常不利的,也是营收同比下降的原因。


顺丰还有众多分支业务,包括重货(零担快运)、国际快递、冷链、医药、同城业务等。这些业务被认为是顺丰突围的希望所在。这其中,顺丰冷链和顺丰医药算是高附加值的业务,顺丰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业务规模不大。


零担快运被认为是比快递更大的市场,但是同样有德邦快递这样的龙头竞争。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顺丰应该经常会看到老对手菜鸟网络的同盟军。短期内,国际快递和零担快运很难有压倒性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同城业务今年计划分拆上市,说明王卫对王兴已经轻车熟路的同城配送业务兴趣很大。根据财报,2021年上半年,顺丰同城急送对外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2241亿元,同比增长7712%,同样远高于行业增速。


顺丰同城现在的标签是, 中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 据了解,在业务内容上, 顺丰同城覆盖了餐饮、零售、服务多个板块。但是实际上订单大头还是餐饮。顺丰同城的打法是选择像麦当劳这样的大连锁品牌合作。



同城业务之所以重要,是随着新零售的发展,万物皆可到家的趋势下,同城零售的业务规模现在虽然还没有办法和B2C电商相比,但是正在蚕食后者的份额。


这一点上,无论是京东、顺丰、还是阿里都心知肚明。京东有“物竞天择”,阿里有“内地生活”,顺丰急着上同城业务IPO ,与其说进攻也不如说是防守。毕竟在美团的先发优势下,京东、顺丰、阿里都是跟随者。


“美团现在一天的单量(包括同城零售)3000万单左右,几乎等于一个通达系公司一天的单量。”有业内人士指出。


显然,其实无论顺丰还是京东都明白了,无论是价格和成本的原因,还是市场竞争的原因,电商的标准快递件越来越不好做了。如果继续在红海搏杀,转型是没有希望的。


京东物流在财报的新闻素材中提到快递是这样说的:“随着客户对京东物流服务的认可和深入了解,原本使用其标准化快递、快运等其他物流服务的一部分客户,进一步使用了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而顺丰则积极在推动自己体系内的四网融通。


财报说,“通过加强速运网络、快运网络、仓储网络及加盟网络的场地、线路等资源整合优化,并持续开展中转场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逐步缓解产能瓶颈,通过成本精细化管理深耕,资源利用率、营运效能等指标第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在稳步回升。”


说到底,两家物流巨头手上都还有牌可打,他们需要和时间赛跑的是,能否更快的发挥不同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


双方都有隐忧,京东物流的挑战在于,仍旧是如何从单一企业的闭环体系真正走向开放。而顺丰的挑战则是,如何在不控制商流的前提下,深入各种物流场景。


换个角度看, 无论京东做长服务链条,还是顺丰走的专业化分工道路,都是希望在原来的快递基本盘之外,找到业务的新增长曲线和方向。 这对于中国的传统电商市场,是一个微妙的信号。

东方财富网28日讯,京东周四美股盘前公布的财报显示,京东2018财年第四季度调整后每ADS收益051元人民币,市场预估亏损020元人民币。第四季度净营收1348亿元人民币,市场预估13247亿元人民币。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2个月,京东活跃账户从2925亿增加至3053亿。第四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4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909亿元。第四季度线上直销收入1202亿元,去年同期1001亿元。2018财年度线上直销收入4161亿元,去年同期3318亿元。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活跃账户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和20%。

报告显示,2018年,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826%。2018年,京东的专利申请量超过3407件。

京东预计第一季度营收1180亿元人民币至1220亿元人民币。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在核心品类的销售收入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刘强东先生表示,“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随着京东推进‘无界零售’战略,我们将致力于优化公司各项业务的资源,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表示,这个季度我们完成了我们上限的业绩,增长达到预期。尽管现在消费者在电子产品品类当中消费相对降低。2018年我们第四季度的活跃用户数增长达到了224%。应该说在2018年第四季度相比2017年第四季度更加强健。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表示,总体上看,第四季度收入和利润表现稳健,体现出京东很好地平衡了当下财务收入与未来发展投资的需求,“尤为重要的是,核心业务京东商城利润率不断攀升”。

财报详解

京东集团2018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

北京时间2月28日,京东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2018年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348亿元人民币(约196亿美元),连续5个季度单季收入破千亿元人民币,2018年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元人民币(约672亿美元);随着零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放,2018年全年净服务收入为459亿元人民币(约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占整体净收入比例约10%;2018年第四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7499亿元人民币(约1091亿美元),实现连续12个季度的盈利,2018年全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5亿元人民币(约5亿美元)。

京东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包含零售、物流、技术、物流地产、保险以及海外等九大业务板块的综合零售平台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共有超过21万个签约商家,超过178万名正式员工,带动间接就业超过千万。京东集团以高质量的增长,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促进就业,助力消费平稳增长,不断践行自己的 社会 责任。

尽管面临中国市场消费增速放缓的不利因素,但是京东凭借着出色的基础设施、服务和体验,在核心品类上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强劲增长态势。作为京东集团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2018年全年的经营利润率为16%,达到 历史 最好盈利水平。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在核心品类的销售收入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先生表示,“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随着京东推进‘无界零售’战略,我们将致力于优化公司各项业务的资源,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 持续拉动中国消费市场成长

2018年,国内零售市场继续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作为高质量消费的代表,京东的整体零售业务以及各品类业务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京东集团2018年全年的GMV接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继续领跑国内零售市场。

京东集团在《财富》2018年世界500强中排名181位,位居全球六大互联网公司中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8年,京东集团全年净收入达到4620亿元人民币,也将再次提升在全球大型企业榜单中的排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第三方平台签约商家数量超过21万个,共有超过178万名正式员工,较去年同期新增了超过2万名正式员工,此外,京东还间接拉动就业人数超过千万。

2018年10月,京东集团在《福布斯》公布的“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榜”上的排名提升到第131名,较2017年的第251名大幅上升,同时,京东在这一榜单上的排名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

京东的成长根植于中国市场,京东的发展也将始终服务于中国经济。京东将以高质量的增长,持续为中国消费市场催生创造新的需求,促进形成更有活力的国内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在“无界零售”的目标下,2018年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京东不仅拉动超过60万家线下店参与大促,更通过智能供应链等方式促进制造和流通产业升级,降低 社会 物流成本,增强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帮助众多品牌提振消费质量。

2018年,京东以大量的实践将电商扶贫模式升级到30版本,通过“六大助力”积极参与国家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18年底,京东上线贫困地区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500亿元,直接带动7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京东在2018年10月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举办了第二届“蔚蓝地球可持续周”,在中国近50个城市开展旧衣服、旧电器回收等活动。截至2018年底,京东共计回收闲置物资近190万件。

规模越大、责任越大。京东致力于成为一家为 社会 创造最大价值的公司,不忘初心,积极履行企业 社会 责任,除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具信赖感的消费体验,更在促进就业、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反哺实体经济等方面不断为 社会 做出贡献。

核心业务稳固 服务收入激增 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京东以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核心竞争优势在2018年不断得到巩固。在“零售即服务”的战略方向下,京东集团也正在全力推进从“ 科技 零售”向“零售+零售 科技 ”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电商的粗放型增长转向更有质量的增长。

此前,京东商城升级为京东零售子集团,将在商业模式、生意链条和目标用户三方面有重大变化:商业模式上将从开放式货架向全零售形态转变;生意链条方面从“商品”向“商品+服务”转变;同时,作为综合性零售平台,将实现企业用户、家庭用户、男性用户,女性用户、高线城市人群和低线城市人等目标用户的全覆盖。

2018年,作为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达到16%,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01%、09%和14%,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在京东零售业务的各品类中,3C及家电类产品收入在2018年依然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类产品增速,京东在3C及家电品类的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在非电品类,京东在2018年的收入增速达到了42%,同样远高于行业同品类增速。

京东集团2018年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分别增长20%和22%,代表着消费者复购率和贡献率的显著提升,也体现出吸引他们在京东平台消费的主要动因正在从对正品行货的高度信赖,拓展到对精准便捷服务和体验的高度依赖。京东不仅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中等收入消费群体,而且正在通过社交电商、渠道下沉等手段不断拓展用户群,为更多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先生表示,“京东商城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利润率不断攀升。我们专注于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实现规模效益。”

2018年,京东在持续巩固在中国电商领域的物流网络优势的同时,也向 社会 全面开放物流网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为1200万平方米。在2018年的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全国规模最大的京东机器人仓群投入使用,加之智慧系统、数字供应链的协同优化,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订单中超过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这其中不仅包含了爆发式增长的京东自营订单,还有大量使用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的商家订单。

在建设和开放零售基础设施的战略下,京东集团2018年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更是同比大幅增长了142%,由此带动了2018年全年净服务收入达到459亿元人民币(约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占整体净收入的比例接近10%,收入结构更加趋于均衡;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集团的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66%,较去年同期的72%,显示出运营效率的明显提升和持续稳固成长的动力。

2018年,金融市场变动剧烈,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京东集团2018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25亿元人民币(约4亿美元);此外,受国内消费环境特别是耐用品消费增长乏力的影响,京东集团全年净收入增速较此前有所放缓,但以其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收入规模的庞大体量,仍然保持了275%的增速。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公司在2018年四季度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京东目前面临的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是源于宏观环境的周期性疲软所导致的居民消费支出缩减,长期来看,这一现象将随着消费需求的恢复而消失。

全年技术投入达到121亿元人民币 持续创新打造未来成长动力

技术驱动已经成为京东赢得未来的核心举措,2018年,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826%。大量技术创新不仅全面优化了京东自身的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更开始对外开放服务,推动行业合作伙伴的共同成长。

通过引入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京东不断夯实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在云计算、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IoT等领域实现研发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软硬件一体的互联网技术体系。2018年,京东的专利申请量已超过3407件,进入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一阵营。随着NeuHub、智臻链、京鱼座等京东技术开放平台迅速成长,在满足自身应用的同时也有效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2018年11月,由京东自主研发的首款原生支线无人货运飞机正式完成首飞,目前,京东已经搭建起全流程的无人机研发、生产以及供应链管控体系。技术创新也正在推动京东智能物流终端设备走出国门,2019年1月,京东无人机在印尼西爪哇省完成了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首次飞行;在随后的2月份,京东集团与日本乐天株式会社就提供末端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以及配套解决方案达成合作协议。

在零售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京东也通过智能供应链等方式,给制造业带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力。

打造无界零售生态 联手合作伙伴拓展中国市场

京东面对无界零售打造的生态已经愈发完整。领先的全球奢侈品 时尚 行业技术平台Farfetch Limited刚刚宣布和京东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为奢侈品品牌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渠道。根据协议,京东的奢侈品电商平台Toplife将合并到Farfetch中国。此外,Farfetch将获得京东APP的一级入口,通过Farfetch覆盖超过1000个奢侈品品牌商和精品店伙伴的网络,让京东超过3亿活跃用户可以便捷选购超过3000个奢侈品品牌的商品。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教授表示:这一双赢的合作让我们在奢侈品领域汇集了全球和本地市场的最佳专业资源,这也是京东拓展全球 时尚 和奢侈品生态体系的核心步骤。

最近,京东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合作共同成立了京东物流地产核心基金,京东承诺认缴该基金20%的份额并担任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和资产管理人。预计该基金未来管理的资产规模约109亿元人民币,基金将从京东收购部分现代化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且京东将继续租用这些基础设施,此次交易将帮助京东释放这些资产的价值,并将收回的资金用于京东未来的发展。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与中国最大的国际钟表零售商新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雷达、汉米尔顿、雪铁纳等全球知名钟表品牌也入驻京东平台;近期,美国纽约 时尚 轻奢品牌DKNY和韩国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知名高端护肤品牌雪花秀均开设了京东官方旗舰店。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京东生鲜超市7FRESH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多家门店。与此同时,将原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整合并入7FRESH,将旗下两大生鲜业务板块融为一体,实现了联动线上线下、支持多场景消费的“大生鲜”发展模式。

兼具京东品质购物基因及社交基因的京东拼购,已成为品质社交电商引领者,截至2018年底,京东拼购商家总数已达到135万家,覆盖了所有零售品类。

截至第四季度末,京东旗下合资企业达达-京东到家已经与超过10万家知名品牌旗下的门店达成合作,物流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国超过450个城市。

目前,京东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包含零售、物流、技术、物流地产、保险以及海外等九大业务板块的综合零售平台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

为了更加明确集团总部与业务单元的定位,京东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组织架构向“小集团,大业务”的升级,把总部从管理型总部升级为战略型总部,将运营职能下沉,给予业务板块更多的授权,充分发挥组织活力,让各个业务板块能够更有意愿、更有条件地去自主经营,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面对2019,京东对自身和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将通过持续优化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对外开放输出服务、技术等基础设施资源,在中国经济成长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环球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发Q2财报 虎牙斗鱼开始评估合并 美国欲断华为外购芯片方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