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代运营纯提成模式靠谱吗?

拼多多代运营纯提成模式靠谱吗?,第1张

从合作模式来判断是否靠谱
大部分拼多多运营公司的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只收提成,不收服务费!收取一定的保证金!
这种合作模式听起来是不错,但是这种公司一般会跟你签约好几年的服务协议,不允许解约,不管他们 *** 作店铺如何,不管他们是否认真在做事,不管你店铺是否有效果。若是你不做了就不退押金! 一般这种就是他们付出0成本,或者极低的成本,拖得你不得不放弃,坑你押金的!
越是让你感觉低风险越是要警惕!
二、只收提成,不收服务费,不收保证金 !
这种方式商家都很喜欢!毕竟0风险嘛!但是!很多忽悠性的公司都是用免费代运营吸引商家,然后坑钱的,有不少商家都是被这种模式坑了
代运营公司也要盈利,也要支付员工工资和公司的正常运转支出!
你前期一个新店铺,是很难让他们拿到提成的!
那么他们通常会用几个方式来快速获取盈利:
1 让你超低价 亏本卖!不然他们就不怎么管店铺!反正他们也没收服务费,相当于免费做,你也没啥好说的!
亏本卖销售额可能会上起,但是最后你一算账,你自己亏了几万块或者十几万!
他们提成赚的盆满钵满!
2 疯狂给你shua单!就是来赚你的shua单费的!
通过给商家疯狂shua单,他们可以赚取商家的shua单费,丝毫不顾店铺的口碑和长期发展。对商家来说,花费了成千上万在shua单上,店铺的问题却没有一点改善。现在电商平台都在严格过滤shua单,代运营公司的大量shua单不仅不能帮店铺改善经营,反而会让店铺受到平台的处罚,这样你花了成千上万的shua单费,结果店铺没起来,还被处罚了!他们shau单费,赚的不少!一般给你说只拿提成的运营公司,大部分其实是个shua单公司,没有什么运营技术的。
三、一定的服务费加提成的!

一定的服务费加提成 ,是比较传统的合作模式!这样的传统模式,对合作双方都是有一定的保障的!
现在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谁的钱都不是浪打来的!希望每个客户都能找到合适的运营公司一起互利共赢!
希望大家把目光放长远,每一个店铺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新店到爆发期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真正做事团队,一定是先把店铺的基础做好,框架做好!主图营销测试好后,详情页做好了后,才开始推广的。一定要考虑店铺的基础评价, 销量,动态评分,然后是内容营销,自然搜索,活动,对接资源,老客户维护,晚上售后,等很多运营工作都要做的!
如果都是只拿提成这种类似前期免费给你做的,他们根本不可能去找你的新店铺,新商家去合作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不要觉得给他们提成了就不是免费,前面几个月你是新店铺给不了提成的,并且打造新店铺需要运营投入很多的,相当于前几个月他们0收益,并且还贴钱给你扶持你的店铺,可能吗?)
天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相信只有实实在在的做事,诚信做人,才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就是说您距离下一级别还需要消费168元。
拼多多店铺层级越高,我们的流量和销量也就越高。目前分为6个层级,根据我们近30天的交易额来划分,所以店铺层级也直接反应了我们店铺的运营情况。
拼多多具体分为几个层级
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的店铺属于基层卖家,因为这部分卖家占据卖家总数的70%左右,但他们所能竞争的流量却只有10%-30%;
第三到第五层级的店铺属于中层卖家,这部分卖家占据卖家总数的25%,他们相对能分到的免费自然流量占到30%-40%;
第六和第七层级的店铺相当于顶层卖家,这部分卖家仅以5%的卖家数量去竞争40%-50%的免费流量。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把店铺层级分为三个层级阶段,分别是:基基期、_期以及顶期。面对不同时期的层级,流量自然也不-样:
底层期主要是新店新产品需要靠拼多多给予的扶持来增加商品的展现几率;中层期主要是打好基础、做好根基,寻找突破口蓄势勃发顶层期则是稳定期,需维持好现有资源,做好推广宣传,然后紧跟市场步伐,从而打造更好的店铺。
拼多多层级越高,就说明店铺的发展越好。在运营拼多多店铺期间,各个方面都应该照顾周到,不单单要关注店铺的流量和等级,还应该时刻去关注DSR的评分,以及产品动销率等方面,只有做好各方面的优化工作,才能让店铺获得更好的提升,对之后发展也很有益处。

核心观点写在最前:

1、拼多多已经成为电商的第三极,自身运营+腾讯流量蕴含着极高价值;

2、获客成本逐步走高、留存率尚可、变现途径多元化有待观察;

3、拼多多未来的产品和商品形态都有转型需求,但是路径不易;

4、当前看好;

如题所述,获客、留存、变现是互联网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要素,本文由此展开,最后探讨拼多多的当前估值和未来方向。

以下为正文

7月16号,拼多多更新了招股文件,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价格IPO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代表3424亿股A类普通股,拟最高融资187亿美元,其中腾讯和红杉资本将在此轮IPO中拟各增持25亿美元。

拼多多的崛起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在阿里、京东、唯品会、一号店、亚马逊巨头林立的中国电商行业中,在看似格局已定的环境里,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仅用三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巨头。

一、获客关键词:低价+爆款

1、拼多多急速膨胀,原因总结三点

-拼单、砍价,社交玩法带量;

-微信入口、小程序红利;

-淘宝转型,低价电商流量聚集;

如果将三个因素归类,前两个属于腾讯,第三个属于阿里。腾讯的电商梦从来没有停过,拍拍、易迅,京东、唯品会,尽管自家阵容看似强大,但对抗阿里却从未让对方感受到危机,直到拼多多的出现,才出现了动摇阿里根基的可能。

腾讯的流量优势自不必说,在向电商转化的过程中却一直没有找到除提供入口外更好方式,拼多多用拼单、砍价的方式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小程序提升了H5页面的用户体验,这也是整个微信生态的可怕之处。

而阿里对天猫的侧重,则给了拼多多膨胀的空间。 阿里电商部门的战略在向天猫靠拢,淘宝C店的低价产品甚至无法在搜索中展示。低价电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空缺,而拼多多的出现恰巧弥补了“低价电商”的刚需。

2、获客成本非常低廉

根据招股书数据测算可知,2017年的获客成本在10元上下,18Q1成本略有提升,达到243元/人。同样,每个MAU增长成本在18Q1也大幅提升483元。

获客成本有所提升,但因流量获取模式的特殊性,比起京东226元/人的价格,拼多多获客依然非常廉价。依靠低价+爆款,拼多多收割大量对价格因素敏感的用户,同时在淘宝的重心向天猫倾斜之际,低价电商反而成了突破口,被拼多多抓住并放大。

3、获客的可持续性

从公众号起步,享受小程序红利,再加上拼团、砍价、免费拿一系列活动,特别是拼单天生带量模式下,自然流量在初期快速急速膨胀。如果用S&M和GMV作对比,尽管季度Sell增幅超过GMV增长,但是17Q4。拼多多GMV已经突破758亿,这个杠杆非常划算。

但是问题来了 ,进入2018年,拼多多的获客成本显著提升,未来如果想进步提高渗透率和MAU,获客成本必将继续提升。

借用招商总结的电商渗透率,拼多多目前已经超过京东、VIPS,渗透率在6月末达到了265%,已经为淘宝的一半水平,如果拼多多希望获得淘宝的渗透率和月活,那面临的压力之大和实现路径之难都摆在眼前。

拼多多的核心用户并非天猫、京东核心群体。 从用户数据看,三线以下城市占据达到57%,女性用户占比705%,25-35岁用户占比578%,市场上一个简单的认知说,拼多多用户=微信-淘宝。 模式、产品差异导致了使用人群不同 ,快速撸完了这一波,再想撸下一波,要么产品转型,要么模式改变,这过程中,都伴随着获客成本急速提升。

从内部看,若想保持用户的快速增长并不难,但是面临淘宝低价版、京东拼购,甚至手法相同的每日优鲜等公司外部竞争,除了继续加大营销、推高获客成本外,好的方法不多。

所以,低成本的获客似乎已经成为历史

二、 留存

从电商30日留存率上来看,在最近的统计窗口中,拼多多指标不错。除了电商传统的优惠券、促销手段外,拼多多主打社交电商是具备粘性的(薅羊毛上瘾),同时签到领现金、99特价、游戏福利,这些手段对于价格敏感群里的杀伤力非常强,留存也较为有效。

拼多多的销售费用中主要为两块:

1)广告推广;

2)用户补贴;

先看它的广告营销:

大概2017年开始,拼多多开始在地铁站大量铺设广告,同时先后投了各种火爆综艺节目上,做赞助商。 核心作用是拉新。

再看用户补贴:

对于用户的补贴方式,主要指APP签到补贴、邀请好友砍价减免费用等。这部分支出,拼多多计入了销售费用中。

针对C端用户的补贴,如京东、亚马逊、唯品会的会计处理方式是直接冲减营收,美团的做法是先冲减营收,多出部分再计入当期营销费用中。

拼多多是直接计入销售费用。这里就造成了一个问题: 拼多多的毛利率较高,和同业比起来,参考意义失真。

低成本获客、高留存转化是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能抓住技术革新、生活方式改变的创业者才能享受这样的红利,但是现实中极难找到。拼多多厉害之处在于用低成本拉拢用户,用符合“国情和人性”的方法来筛选并留住用户。 低价在任何时候都是强有力的杀手锏。

三、 变现:现有模式可维持高增长,进一步发展则必须转型

有量、有留存,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变现。拼多多在17年初砍掉了自营,走纯平台路线。两部分主要营收为线上服务(广告、数据、搜索)+手续费(支付佣金)。

现行模式下,假定Take rate不变,那么营收会跟随GMV增长。若想增加收入,或者扩大收入来源,会衍生出三个问题:

-GMV如何持续扩大?

-供应链和消费金融能否起来?

-Take rate如何提升?

1、GMV提升根源在客单价和订单数

拼多多的标签是“低价+爆款”、“物流速度不敏感”、“价格敏感”。这和天猫、京东长期以来培育的电商核心消费群体是不同的,所以我判断拼多多对电商业的增量用户有很大贡献。

关于用户群呈现出两个问题:

1)自有用户尽管对价格敏感,但也存在购物体验提升的需求,拼多多将电商以外的用户拉进来,培养了基础的消费习惯后,这部分人的平台切换成本很低,随时可以走向淘宝和京东。公司并未拥有除价格外的核心竞争力和平台溢价。

2)截止18Q1,累计活跃买家已经达到294亿,但无论数据还是自身感受,拼多多对一二线城市居民渗透依然不足,换句话来说,对高客单价人群渗透不足。这会制约平台GMV增长。

当前拼多多的广告铺天盖地,高营销费用换来了高回报,截止18Q2年活跃买家已经达到343亿,MAU达到195亿,一个季度获客近5000万,不可谓不高。根据招股书披露,2018Q1 GMV为667亿,订单量为17亿,粗略计算客单价为389元,较2017年32元略有提升,但是比起京东和天猫200+的客单价来说,差距和提升空间共存。至于如何做,是留给管理层的问题。

2、B端和C端金融

互联网公司现在殊途同归,热闹了半天,最后都发现还是金融赚钱。仿照蚂蚁和京东金融,拼多多拓展的逻辑不难理解,面对B端供应链,似乎问题不大。

但是面对C端,拼多多的客单价对于做消费金融并非易事。商品绝对价值非常较低,比如20、30元的产品,用户购买决策会关心平贵与否,几乎在所有人的随机消费承受范围内,这不存在消费金融构建的场景。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都依靠电商流量壮大,拼多多若想通过消费业务拓宽变现路径,在当前商品导向中,较难实现。

3、Take rate:价格上不去,提升不易

GMV能上去,take rate上不去,增长仅是线性的。(take rate=营收/GMV,通常用来衡量平台型公司的收入与交易额之比)

18Q1的数据已经达到209%,较阿里366%依然有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实现增长是需要条件的。探讨如何提升之前,要分析为什么数据较低,这个拼多多特性是分不开的。

-单价低、毛利有限,商家按点击付费意愿弱

这种模式下,对于商品单价低的产品,商家长期付费推广动力很小。本身毛利低,再加上销售费用,整体而言付费较少。

-平台重点打造爆款,挤压了其他商家空间

以平台当前最大爆款“可心柔”纸巾为例,惊喜的价格几乎碾压了其他商家同类型产品。每个SKU的一项爆款基本垄断了这个品类。

分析了两点原因,其实背后的实质问题都涉及到商品形态和产品形态,如果继续保持长久以来抓流量、薅羊毛的手段,那么消费金融无从做起、take rate提升不易、最终导致GMV有量无质。

提升GMV质量需要转型,这意味着要直插京东和淘宝的核心区,竞争加剧。

四、 拼多多有没有未来?

拼多多的未来在于 流量能否继续扩张、变现提升、顺利转型而不被反杀。

前两点核心是用户增长和盈利模式,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商品形态和产品形态决定了GMV依然会快速增长,但仅是线性而非指数增长。

不被反杀指向的是竞争格局,拼多多是腾讯电商业务的打手,专门对抗阿里,给流量给钱。拼多多有腾讯的流量护城河,所以自身的下线不会低,但要往上冲,想全面和淘宝竞争,我认为也不容易。

拼多多将“人、货、厂”三个要素中的“人”玩到极致。从“人找货”变身“货找人”。

问题是:既想收佣、又走C2M, 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未来如何暂无判断,逻辑上并不自洽。

五、估值

假定拼多多18年GMV为4000亿人民币。

参考招商、国金、天风给出P/GMV估值方式,对标阿里(剔除非电商业务),给予拼多多P/GMV估值,即3151亿美金(RMB@66),这可以理解为拼多多估值的上线。

天风综合阿里、京东P/GMV估值,拼多多对阿里为折价,对京东为小幅溢价,得出估值区间为180亿-240亿美元。

国金则没有剔除阿里的非电商业务,以阿里P/GMV=065计算,考虑到拼多多“去腾讯化”前景并综合电商格局,给予阿里的40%-60%折价,对应估值在155亿~233亿美元之间。

综上,估值中枢为200亿美金。 本周更新的招股信息显示,拼多多计划融资区间为200亿~240亿美元。

六、拼多多争议很大,看多看空都有道理

看多观点认为: 拼多多有微信流量这个无敌护城河,而不会再有第二家出现了,同时阿里体系无法进去。尽管当前平台充斥着低价、质量差的商品,但无法阻挡GMV的急速膨胀,产品和商品随着时间迭代,最终会走进“五环内”人群。

看空者认为: 拼多多充分使用了微信社交红利、近几年高速发展且非常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几乎没有竞争的商业环境。但是,没有自身的物流体系,多数商家把平台作为去库存渠道,当价格优势一旦失去,拼多多核心竞争力无从谈起。

另外因为默认商家刷单、引流量,GMV充满水分,泡沫被挤掉后估值会下调。

低价不是问题,但是缺乏令人满意的购物体验则会影响平台粘性和可持续性

拼多多膨胀极快,淘宝走过的坑,他上市后要全部再跳一遍。假货、质量差、购物体验导致客户流失,甚至面临各种诉讼风险。这些都是长期投资者不可忽视的远在问题。

当然,拼多多的壮大有自身存在的群众基础,毕竟对于三四五线小城市和乡村的大妈,拼多多更像是消费升级的产物而不是消费降级。这些大妈以前是根本不知道厨房纸和毛球修剪器这种东西的,现在她们在通过拼多多买到这些从没用过的商品,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典型的消费升级。

相比之下,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等,才是一定意义上的消费降级,一个本来打算攒钱买日默瓦的苦逼白领,突然发现严选上有一款质量、造型都差不多,还是同一个代工厂生产的箱子,可能就直接抛弃日默瓦,转而买了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的箱子。那这算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呢?

当然,升级也好,降级也好,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和企业的价值观更挨不上边,一切都是满足需求而言,这只是公司战略的不同。 拼多多毕竟满足了一种需求,前景依然是看好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拼多多代运营纯提成模式靠谱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