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广特色农产品?

如何推广特色农产品?,第1张

1/6分步阅读
到集市寻找收购商家
我们知道,城市里面的人口数量是很大的,每天都要消费大量的农产品。所以市场上卖农产品的商贩和店主都很多,我们可以和他们谈合作,双方商量好买卖价格,把农产品批发给他们。
2/6
到餐馆寻找买家
餐馆平时的菜式大部分也是农产品,所以农产品在餐馆的消费量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到餐馆去和负责采购食材的人进行交谈,如果谈成了合作,农产品是很容易大量卖出去的。
3/6
淘宝
现在的快递物流已经非常的发达了,除了比较偏远的地区,国内的绝大部分地区的物流都可以实现3天之内到货的。所以做好一定的保鲜工作,很多农产品都可以通过淘宝店来做推广销售。
4/6
开微店
微店和淘宝一样,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广效果。只是微店主要在手机上实现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注册门槛比淘宝低,很适合广大的老百姓使用。
5/6
利用拼多多推广
现在拼多多的“扶贫助农”模式已经获得了政府的高度认可,也帮助了广大农民解决了农产品推广销售困难的问题,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注册加入平多多的“扶贫助农”计划来实现农产品的推广。
6/6
利用微博推广
微博拥有大量的群众基础,互动性和推广功能都很强,也很适合用来推广农产品。我们可以在微博上多发一些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来吸引粉丝的关注,同时对粉丝的留言提问要及时回复,时间长了,就能积累到很多粉丝,从而可以更好将农产品推广出去。

我对拼多多的看法
定性分析
一,商业模式
拼多多是一家(新)零售平台企业(短短三年多聚集4亿多活跃买家),它能崛起绝不是偶然的,是有它商业逻辑的。
让我们回到原点思考:零售业的本质“物美价廉,得民心者得天下(消费者导向)”,也就是给用户(消费者)创造价值,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再加点基本的商业常识:
◆(零售商或平台)使用门槛越低, 用户会越多;
◆(零售商或平台)货卖的越便宜,规模会做的越大(想想沃尔玛,好市多,亚马逊,淘宝怎么变大的)
◆互联网存在规模效应,用方丈的名言:“越多人用越好用,越好用越多人用”。
拼多多是沿着这条道路吗?答案是肯定的。
拼多多能崛起是因为它在解决社会中的痛点,在创造价值
1,让农产品进城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民(村)好像是被遗忘的群体(除了农民工),很多人还是守着1亩3分地辛苦的劳作。
我是农村娃,以前做过很多农活,喂过猪,卖过瓜……,知道农民的辛苦。
农民种地没有讲究,都是看别人做什么就种什么,这才有一个镇,一个县,甚至一个市里种的都一样(不是合作社),比如开封的西瓜,中牟的蒜……,由于集中上市,并且没有销售渠道,结果经常是滞销(传统采购商很苛刻),以前我们种的西瓜一大车卖几十块钱,甚至倒沟里丢掉。
去年回去,看到家里的蒜苔滞销(不值钱),谁想要自己去田里免费摘(因为请个人每天差不多要100块,不划算)。
再想想我们在超市买的蒜苔多少钱一斤?
(这几天打电话回去,我爸说现在我们那里新鲜辣椒的收购价是025元一斤,便宜不?(挑剩的小个、差点的辣椒直接倒沟里啦!)
拼多多在解决这个痛点(让农民真正面对消费者,帮助农民开店,去掉中间环节,成立扶贫合作社,多多农园),让农产品进城。
通过农产品上行为农户增加收入,为城市居民提供实惠(个人很喜欢拼多多举办的“农货节”)。
中国有多少农民?这是个多大的市场?而且是刚需。
这是利国利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大好事,给农民和消费者创造了价值,拼多多让城市和农村更好的融合。
2,让工业品下乡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但很多都没品牌,在给别人做代工。
我做过外贸,经常跟国外的大零售商打交道,比如沃尔玛,家乐福……。特别是跟沃尔玛做生意,很痛苦,举个例子,我们以前做个电子产品,当时卖价120块,沃尔玛过来说100块,当你做好样品过去,第二次又说90块,等做好第三次又说80块,最后80块下单了,工厂毛利不到10%(沃尔玛卖100多美金),做吧不赚钱,不做又养不了工人(他们订单大,随便下个就几十万台),中国有多少(OEM)工厂面临相同的困境?
我们以拼多多上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家卫士”为例,这家给飞利浦和惠而浦代工企业生产的扫地机器人,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国际品牌可能过一遍保税区回来)惠而浦卖价是2199元,飞利浦卖1399元,公司自有品牌“家卫士”仅需287元。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随随便便都能举出一堆…… 。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红利,让中国制造变成别人的代工厂。中国未来要转型、升级靠什么?靠的是自主品牌的崛起。
拼多多“拼货”这个模式正好解决这个痛点,“拼货”(大规模定制化)这个商业模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效率提升的产物,比起传统的经营模式(备货,预估市场的需求,搞不好就亏掉),定制化可以提升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及互联网精神。
1,对消费者(团结就是力量)
“拼货”模式是让消费者主导,规模化定制可以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价格。
消费者通过拼团(分享)来汇聚需求,就能以集聚的稳定需求去和上游供应商谈判,换来性价比的提升,这是模式创新带来的价格红利。拼团购买显然要比正常购买价更便宜,这是常识。
正如黄峥讲的:通过人和人的连接和信任来汇聚同质需求;只有服务好人和对人足够尊重,人群才能聚集成力量,我们才能将长周期零散需求汇聚为短周期批量需求,出现柔性定制生产的可能性,提升供应链效率,让价值回归劳动者和创造者; 新电商也希望通过人和人的互动,让用户更开心,类似多多果园这样的产品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验证了一种可行性。
2,对工厂(集中优势兵力)
①“单品爆款”可以让企业更专注,提升效率
段永平教我们,做企业一定要聚焦。看看苹果,看看OV,这么大公司,做了多少款产品?
“拼货”这个模式基于“消费者主导”让好的商品卖的最多,体现互联网的公平,效率,和对优质厂家的奖赏(鼓励),是一种净化市场环境的良性循环。
②打造品牌,让企业更长久
代工企业转型很难,但不转型更难。
拼多多新品牌计划,通过工厂C2M直销提高商品的性价比,给普通人提供买得起的升级生活用品,让工厂直接面对消费者(掌握自己的命运),建立品牌,符合企业更健康,更长久发展。
这是个多大的市场?
这也是利国利民可持续发展的好事,给消费者和商家创造了价值。
黄峥说:拼多多未来(愿景)定位是“Costco + Disney”
个人感觉“拼团(大规模定制)+社交(分享)”的商业模式还是很靠谱的,更实惠,更快乐。
黄峥做过游戏,游戏的本质是给人带来快乐,社交(区)”的互动很重要,社交(分享)的本质也是给人带来快乐。正如黄峥说的:“我想建一座迪士尼,目前只有两个旋转木马” 。
但这个愿景还是很靠谱的,时间会证明的。有疑问吗?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跟创始人有很大关系,而且很难改变。
1,本分
黄峥说:拼多多价值观核心是“本分”。
本分这个词英文比较难翻译,大致意思是说“坚守自己的本职”,在我们这里有几层意思。
1要诚信,并成为值得信任的人
2要尽自己的本职,无论别人在做什么
3隔绝外力,回归初心,专注于做好自己应当做的
4不赚人便宜,即便我们能够
5出现问题,首先求责于己
对于拼多多管理层来说,本分意味着专注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我们可能不被理解,但我们总是出于善意,不作恶。
这话是不是很耳熟?跟OPPO的企业文化一样
看下大道如何评价黄峥
网友:拼多多的黄峥说受您影响大,把您看作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他也用很短的时间把拼多多带上市。您怎么看待黄峥
段永平:做人、做事,快慢不是问题,人是一条好汉,快一点慢一点都是好汉。
黄峥有成功企业家许多必要的特性,我和他能相互不断深入地问问题,拼多多的企业文化也是抄的Oppo的。
短时间看拼多多会有机会也有问题,时间会是他做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给他更长时间,人们能看到他的

在国内,除了“618”、“双11”这两大电商节之外,其实国内还有一个不怎么为公众所知一个却举办了4届电商节,那就是中国邮政集团的“ 919电商节 ”。



而在刚过去的第四届“919电商节”中,中国邮政曝出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这一惊人消息。


很多读者不禁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拥有54000网点、65万个加盟店的中国邮政为何选择了拼多多,而不是淘宝或者京东?


邮政做电商,不是为挣钱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中国邮政举办“919电商节”的目的。


与其邮寄、快递服务一样,中国邮政之所以举办“919电商节”,并不是想着挣多少钱,而是国家需要。


自从2014年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农民增收问题。而作为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形态,电商进入了中央的目光,于是这些年不断有相关政策出台。


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宣布,电商扶贫列入十大扶贫工程之一。


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商务部两部委印发了《 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 》。


而在去年国家又出台了《 关于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 》、《 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 》两大政策指导文件,目的就是为了系统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让农产品出村进城便捷、顺畅、高效。


而作为国内少有与电商高度相关的“国家队”,中国邮政又具备资金流、物流、商流“三流合一”的优势,在这一方面的责任自然重大,必须肩负起相应的责任。


因为中国邮政的初心使命是“人民邮政为人民”。


于是在中国邮政2017年举办了首届“919电商节”,目的就是为了将农村的农产品更好地推向城市市场;在2018年又提出电商扶贫三年规划,实现“三个一”工程。


目前这些年中国邮政通过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637亿元开展了3116个电商扶贫项目,覆盖了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推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造了“企业+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商扶贫生态圈。


然而,中国邮政毕竟不是专门干电商这一行的,虽然“919电商节”已经举办了4届,但影响力根本难以企及“618”、“双11”


中国邮政为何选择拼多多?


于是,中国邮政将目光发展时间最短、且唯一没有自己电商节的拼多多拉上船,意图借助拼多多的力量共同打造“919电商节”。


邮政之所以拉上拼多多,最重要的是看上了拼多多在农产品销售上的惊人爆发力。


2017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为 196亿元 ,2018年同比增长 233%至653亿元 ,2019年又同比上涨 109%至1364亿元 ,连续三年保持三位数增长使拼多多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而且拼多多还不断加大农产品上行力度。2019年拼多多开启 “多多农园”扶贫兴农项目、“助农双百万计划”。


可以说农副产品销售上的惊人表现,让拼多多天然具有助农、扶贫的优势,也就为何其成为中国邮政合作的不二人选。


如今拼多多平台农产品销售额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今年前3个月,平台农村网店的农产品订单数超 过10亿笔,同比增184%


今年截止4月30日,拼多多联合湖北等各省区的150多位市县长直播带货,成交订单量超过11亿单,售出农产品总计超过7亿斤。



因此早在2016年8月,渭南邮政就在刚成立不久的拼多多进行了农产品电商试点,这次合作让渭南邮政的农产品快递的平均发货时长、签收时间、到货时长分别比同行快1778小时、1575小时、2922小时, 探索 出了“陕西渭南模式”。


如今两者之间的合作从区域性合作扩散到全国。


借助中国邮政,拼多多守牢基本盘


而这样的合作,对于拼多多来说也是十分有利,因为这可以帮助拼多多巩固下沉市场,抵抗京东、淘宝的竞争。


自下沉市场起家的拼多多,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张,就是乘着淘宝、京东疏忽的时候,利用“砍一刀”、拼团等低价策略将四五线城市、乡村中庞大且未接触过电商领域的群体迅速占领。


下铖 市场起家的拼多多,利用低价策略让其活跃用户、收入狂飙,远超另外两大电商。


今年二季度,拼多多收为12193亿元,同比增长67%,而京东、阿里分别同比增长338%、34%;


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6832亿,较去年同期的4832亿增长41%,而京东、淘宝两者年活跃用户数量为4174亿、742亿,如今基本没什么增长。


虽然现在拼多多用户增速很高,但是天花板已经显现;而阿里、京东为了业绩继续高速增长,纷纷走入下沉市场,和拼多多争抢市场份额。


因此下沉市场成为电商平台接下来争夺的焦点!


阿里推出的淘宝特价版到6月移动MAU达到4000万左右,京东也推出“京喜”以获取来自低线城市的新用户,应对拼多多和阿里的市场下沉策略。


面对京东、阿里杀入自己“老巢”这一情形,拼多多如何保持原先老客户的黏性,把用户留在自己平台呢?


继续压低价格自然是行不通的,因为现在拼多多的价格已经是三大电商平台中最低的了。那么只有提高服务质量、购物体验,而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物流。


与京东、淘宝两大平台相比,拼多多的物流算是环节算是最薄弱的了。


京东有自己的京东物流,阿里有菜鸟物流和通达系。拥有自己物流体系的两大电商平台的如今基本能让顾客在下单3日左右收到快递。


而拼多多由于没有自己的物流体系,其快递所花的时间也是最长的,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极差的购物体验。


而如今这一弱点被中国邮政弥补。


作为世界五百强排名第90位、世界排名第二的邮政企业,中国邮政54万个邮政网点遍布乡镇,天然有收货的信息和组织优势;不仅如此,中国邮政计划打造150个农产品基地,为拼多多供应更多的优质农产品。

因此户群高度重合的中国邮政、拼多多,两者的合作是物流与电商领域的“天作之合”。如果两者倾心打造,或许不久的将来“919电商节”将成为下一个“618”或者 “双11”。

新眸大公司研究组作品

撰文 李姝颖

编辑 桑明强

一个明显的感知是,我们所熟悉的拼多多正在发生改变。

根据拼多多2021年二季度财报,营收23046亿元,同比增加了89%,低于市场预期的26438亿元;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385亿,同比增30%,也低于市场预期7592亿,单从这份成绩单来看,首次盈利固然可喜,但数据并不算出色,各项增速明显放缓。

关于这件事,市面上大致有三类观点: 1、拼多多的业务逻辑发生转变,不再依靠过去的拼多、社交打法,转向新业务(比如农业);2、拼多多是牺牲广告营销投入,首次盈利或许只是缩减投入下的效果,但缩减的平衡点需要把握好;3、部分资本对拼多多逐步失去耐心,拼多多需要新的故事。

在新眸看来,拼多多的各项增速放缓,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原先的社交电商来到了瓶颈期,在拼团模式下,五环外的流量生意边界逐渐清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拼多多会放弃高举高打的业务模式,转而大力发展农业等新方向,基于此,新眸将以拼多多为例,尝试探讨电商行业格局和业态的变化。

拼多多是社交电商的典型代表,它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目标用户的规模增长,二是用户粘性、追求短、平、快。

在明确了方向后,拼多多就开始了高举高打的玩法:

以2019年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为例,这个活动对全网热销商品实施不限量、不限时补贴,覆盖超30000款品牌标品并实现全网最低价,值得一提的是,仅2019年Q4,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支出金额就超过50亿,平均每件商品的平台补贴约为15%。

在高幅优惠力度和好的媒介方式下,拼多多自然成为流量的宠儿。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拼多多实现GMV10066亿元,同比增长113%,拼多多活跃买家的年平均消费额,进一步增长至17201元,同比增长53%。这种烧钱换流量的行为,也让拼多多颇受大众质疑,质疑的原因也很简单: 流量有天花板,拼多多不可能一直玩流量生意。

国盛证券曾在《 历史 级的泡沫,缩量方可求变》研报中直白地写道:“拼多多是中国互联网 历史 上最大的泡沫。”报告中还提及: “从全价值链角度分析,拼多多在整个商品流通环节中创造的真实价值非常有限,它只是改变了成本结构,将其价值链上必然产生的亏损转移,从而促成交易,其真实价值与市值显著不匹配。”

我们再来看用户粘性。

就平台本身表现而言,拼多多在几年间的确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一直让拼多多为人诟病。事实上,早期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天然导致了这种困窘,拼多多在过去几年里,也一直尝试改变,但很多品牌方依然对拼多多不感冒。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曾上线了1P业务,1P业务很好理解,当某些头部品牌未入驻拼多多的时候,拼多多会通过自营商品销售的形式,去满足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需求,比如拼多多自己花钱买iPhone,然后平价甚至折价卖给用户。

1P业务的核心目标在于服务拼多多的 品牌战略 ,改善其在用户心中曾经低端、劣质的品牌印象,但至今这个目标尚未达成,多数消费者对在拼多多上买高价产品仍有所顾虑,对于一些质量较好的产品,消费者还是选择到天猫京东上进行购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拼多多的 客户粘性并不高 (特指高价值sku)。

流量焦虑,是所有电商玩家的一块心病,拼多多也不例外。

疫情期间, 集聚大量用户的社区成了“流量新大陆” ,针对社区人群的便利店、生鲜电商、前置仓等各种业务纷纷兴起,社区团购成为了主战场。在此期间,拼多多也没有掉队,推出了一款基于微信生态的团购工具—快团团。

先来简单解释下快团团,它的主要作用是协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区居民物资需求、完成在线下单,简单的说,就是一款帮助“买菜群”更高效的对接本地商户与消费者的工具,类似当年的群接龙,商家通过快团团上线商品,分享到社群,由社区消费者在小程序进行跟团,当达到一定人数后,先配送至社区门口,再到消费者手中。

在这样一个程序中,除了高效的供应链,团长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一方面,团长手握商品渠道和用户资源,完全可以脱离平台自行开团;另一方面,团长并非平台雇员,除了依靠高额的补贴吸引团长以外,其实并不能保证团长的忠诚度, 于是乎,拼多多一改之前的低调做法,转而通过降低教易佣金的方式拉拢团长,以争夺市场份额。

在新眸看来,拼多多此举的目的有三:1,可以将 自有的渠道与团长的渠道相加 ,丰富自家的商品库。2,通过开展快团团的业务,可以 丰富自身的销售数据 ,以便于以后可以选择到更加畅销的商品。3,快团团提供了 分销制 ,有机会让团长们得到额外的利润,以此来 提高团长与平台的粘性

跳出快团团再看拼多多,你会发现这只是拼多多在寻找新增长点的表现。

设想一下,一旦快团团的社区购物业务模型成熟,拼多多极有可能利用快团团的模式以及生鲜平台多多买菜的供应链资源,再造一个“拼多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在拼多多所遇到的窘境。

事实上,除了快团团只是其中的一条明线,拼多多还在 探索 另外一个出口。

我们注意到,就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当天,拼多多设立了百亿农研专项,CEO 陈磊表示,本季度的全部利润及以后几个季度可能有的利润,将首先进入这个专项,直至 100 亿的总额得到满足。值得一提的是,此次 设立的“百亿农研专项”,是拼多多面向消费者推出“百亿补贴”后,面向农业领域推出的升级版“百亿补贴” ,这不是拼多多第一次强调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但却堪称最重磅的一次。

关于百亿农研,拼多多的解释是专项致力于推动农业 科技 进步,以农业 科技 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并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主要目的,它主要的投资方向为: 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农业生产的相关 科技 三方面。

要知道,在国内电商平台里,对农业领域持续重视并不多见。

原因在于农业科研、农产品改良得慢,和互联网追求的快“逊色”很多。拼多多的这项举动恰恰相反, 不惜牺牲短期利益而“重投农业”,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 :电商行业发展至今,增量放缓,存量提升是正常态势,比起一时的高速增长, 健康 的业绩构成和稳定发展态势 显得更为重要。

回到陈磊自身,自2020年接手拼多多之后,一直致力于把“重投农业”刻在拼多多的基因里: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消费者体验感,陈磊专门从拼多多的技术团队中,抽调了近百名骨干集中研发,上线了拼多多的全新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农地云拼”为例。“农地云拼”是早前拼多多研发的分布式AI技术,是一种农业电商新模式。

该模式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农业产能,汇聚整合形成“云端大农场”,继而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需求通过拼购、直播、多多果园等传播方式,聚集到“云端”,最后再通过产地直发的模式,将农产品从田间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新眸看来,陈磊之所以对农业上心,背后原因可能是农业的“长期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交电商没有最优解,只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1、供应链差异化;2、线上+线下模式。

长远来看,打造差异化的供应链是社交电商更稳固的护城河。但国内电商市场的特点是,淘系能量过于强大,以淘宝为例,它在商品覆盖度和性价比上,已经做到了极致,所以其它电商在供应链上也比较难打出差异化。

对于新入局者来说,要找到新的机会,还是要找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空白地。

电商平台的产品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标品,标品就是所谓的品牌货,无论消费频次高低,只要是品牌货,今天在淘宝上已经没有差异了,同时在销售量上,社交电商又很难和淘宝做到相同量级,这导致它在性价比上,难以持续保持优势,最后的结果就是,用户很难在社交电商上满足对大量日常标品的需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社交电商就只能做另一类 :即高度非标的产品。 这里解释下什么是高度非标,直白一点就是厂牌,这类商品供应链不是很稳定,从用户需求上来看,也不是主流需求,普遍被用户当做补充性渠道。

拼多多能够在短时间崛起,除了媒介侧的作用,还在于它 抓住了供应链端和用户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正好借助了淘宝往外挤出一些低端供应链的时间。 现在陈磊接手拼多多,把农业作为重点项目去发展,背后的原因或许是想让自己的供应链,与其它的电商品牌有更大的差异,从而获得新增长。

就当下而言,社交电商主要问题是用户增量已经到达瓶颈期,但“线上+线下”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该模式下,消费者先在线上下单,然后可以在线下任何一家实体店进行取货(参考盒马鲜生),一方面,线上订单占比提升为门店坪效提供增量,线下门店以中高端海鲜现场烹制为特色改善体验集聚客流,另一方面,门店作为订单发货前置仓共享了一部分门店仓储成本,优化了配送速度,也是收入与体验的双重提升。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线下实体店,消费者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商品本身。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如何推广特色农产品?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