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亚德今日股价最低时多少?京东方股市行情利亚德?利亚德股票涨了多少?

利亚德今日股价最低时多少?京东方股市行情利亚德?利亚德股票涨了多少?,第1张

近几年来半导体股票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部分新股民的注意力。不过由于疫情的波及,半导体行业也遭到了很大的影响,会让人有些担忧。


关于这家半导体行业中的老牌企业--利亚德的有关信息,我们今天就来详细分析,看看半导体行业在之后的发展究竟如何。


在介绍利亚德前,我归纳了一份半导体行业的龙头股名单给你们,点击就能够查看:建议收藏!半导体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


利亚德股份全称是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利亚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21日,主要从事电子显示产品、照明产品、电子标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自成立以来,利亚德在全国各地承建超过5000个项目,安装了数十万个显示产品,已经发展成为一家LED视频及信息发布显示屏领域的带领者。


接下来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给小伙伴们详尽解析一下利亚德的优秀之处:


亮点一:资质方面


利亚德集团旗下的照明企业多数具备"照明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和"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双资质,比方说利亚德西安子公司:


利亚德西安子公司的智能系统一样也具备有建筑智能化行业"双双甲"资质,是全国建筑智能化和照明行业内少有的拥有“双双甲”资质的企业之一。


在这之外,利亚德拥有的大量专业资质涉及智能显示、景观照明、文化旅游等业务领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亮点二:品牌价值及业绩


利亚德曾先后为国庆50、60、70周年庆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届央视春晚等国内外多项重大活动、赛事提供视效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经过20多年摸爬滚打,利亚德在全世界都建立了卓著的品牌声誉,利亚德是国家重大政治文化活动实效显示服务商之一。


利亚德的优势学姐就介绍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看我整理出来的这份研报,直接点击链接:深度研报利亚德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利亚德是全球 LED显示企业中的佼佼者,份额位于全球的第一。


企业营收占比在2020年这一年就达到了78%。连续多年蝉联全球LED显示产品市占率第一,在2019年的时候市场份额就已经达到了121%,公司其他业务包括夜游经济、文化旅游与VR体验等。


现在国内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国家政策拉动下,行业触底回升下游显示、背光需求显著复苏,LED显示总体营收比前期有较大增长。


而随着LED显示行业慢慢复苏,利亚德领军地位将促使其充分受益。


除此之外,随着疫情后经济的复苏和政策向好,利亚德的收入文旅业务也将回归正轨。


所以总的来看,我觉得在将来很长时间内,利亚德可以保持很好的发展态势。


不过文章稍微会有一些滞后性,倘若想更准确地了解半导体行业未来的行情如何,不妨直接将下方链接打开:免费测一测利亚德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2-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供需关系改善,LED行业盈利能力有所回升。

选取申万行业分类标准下电子行业下属三级子行业——申万LED指数作为研究样本,发现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持续震荡影响,LED行业整体增速从17 年开始放缓,需求增量逐渐减少,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板块毛利率、净利率等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自17Q4以来持续下滑,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进入2020年下半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LED行业需求开始回暖,叠加疫情影响下上游驱动IC等产品供应持续紧张,LED产品价格开始调涨,板块盈利能力有所恢复。

具体而言,LED板块行业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2373%,同比-266pct,环比+330pct,板块销售净利率为671%,同比+300pct,环比+1176pct,盈利能力出现大幅回升。

行业库存水位恢复至较低水平。

从行业库存水位来看,LED板块库存水位自17Q3开始迅速走高,并于18Q3达到顶峰,在19年前三季度基本保持平稳,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但从19Q3水位开始掉头向下,2020年和2021Q1板块存货/营业收入(TTM)维持在相对低位,且存货/总资产持续降低,行业库存高企的情况有所改善,存货水位恢复至较低水平。

从资产周转情况来看,20Q1受疫情影响,国内交通运输受阻,上游厂商存在发货延迟的情况,叠加疫情影响下下游消费需求出现萎缩,板块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创 历史 新高。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产复工逐步推进,叠加下游需求逐步回暖,LED产业链厂商纷纷调整稼动率,板块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大幅下降,截至21Q1,已恢复至近年同期新低水平

市场需求快速回暖,LED照明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

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上半年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得到快速释放,LED显示和LED照明市场都呈现出快速的复苏回暖状态,生产与出口金额实现同比较快增长。

根据工信部消息显示,2021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照明器具制造企业营业收入11352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总额595亿元,同比增长516%。

而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贸易数据,我国LED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2021年1-5 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速为663%,在出口产品中,仍保持经济较快的态势。

行业复苏信号明确,LED产品价格持续上扬。

受行业下游需求向好的影响,叠加全球二次疫情爆发带来的需求-供给错配,目前 LED行业成本提升已传导至终端,终端大厂不得不通过多次上调产品价格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紧缺。

如欧司朗宣布将LED电源和模组产品价格上调10%,新价格于5月25日起生效,德力西从1月25日起,已先后进行了3次产品价格上调,而根据集邦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整体照明用LED产品价格将上涨03-23%,预估供应链的涨势将带动全年照明用LED产值达670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43%。

Mini 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最早由台湾晶电所提出,指晶粒尺寸在50微米至200微米的LED。

Mini LED的灯珠间距和芯片尺寸介于小间距LED 与 Micro LED之间,也可认为是在传统LED背光基础上的改良版本。

Mini LED具有 异型切割 特性,搭配柔性基板可实现高曲面背光的形式,通过局部调光拥有更好的颜色性,能够给液晶面板带来更为精细的HDR分区,厚度与OLED相近且更加节能。

与Micro LED相比,Mini LED无需克服巨量转移的技术门槛,技术难度较低而生产良率更高,更容易实现量产,目前部分厂商已进入规模量产阶段。

生产设备方面,Mini LED可使用大部分传统LED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因此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从应用角度看,Mini LED目前拥有两种应用路径,一是取代传统LED作为液晶显示背光源,采用更加密集的灯珠间距改善背光效果;二是以自发光的形式实现Mini RGB 显示,在小间距LED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密集的芯片分布,实现更细腻的显示效果。

由于 Mini LED背光技术相对成熟,目前Mini LED的应用以LCD背光源为主,行业内厂商纷纷推进;而Mini RGB 现阶段仍面临技术困难和成本问题,显示产品相对较少,主要为展示用品。

背光技术发展推动液晶显示效果持续提升。

液晶显示的基本原理为:在液晶显示屏通电时,屏幕内部的液晶分子排列变得有序,使得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液晶显示屏排列变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背光透过液晶分子和彩色滤光片实现图案的彩色化显示。

因此,背光源对LCD显示的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起到关键作用,LCD显示技术的革新与背光源方案的持续演进密不可分。

回顾LCD显示背光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LCD背光技术经历了从最初的CFFL背光到传统LED背光、量子点背光,再到Mini LED背光等技术节点。背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液晶屏显示效果持续提升,让人们得以享受超高清视觉盛宴

图 10:液晶显示器原理图 图 11:LCD 显示背光方案

Mini LED背光将已经成熟的LCD技术与LED相结合,大大缩短了产品的推出周期,因此在背光应用领域首先形成突破。

采用 Mini LED背光技术的LCD显示屏,在显示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能力和HDR 性能等方面优于传统LED背光方案,相比OLED显示则在成本和寿命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在大尺寸电视、笔记本电脑、车用面板和户外显示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表 2:Mini LED背光显示器与传统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的比较

头部厂商速布局 Mini LED,有望引领行业成长。

由于 Mini LED 作为背光源能够利用已有的 LCD 技术基础,可在传统 LED 设备上进行升级,结合已经成熟的 RGB LED 技术,相比传统 LED 具备超高对比度、超薄厚度和可挠可卷的特性,相比 OLED 在对比度、寿命能耗和制作成本等方面存在优势,因此终端厂商纷纷布局。

2020-2021年,以苹果、三星 为代表的终端大厂加速在 Mini LED 领域的布局,其中苹果于 4 月发布新款 iPad Pro,其 中 129 英寸版本首次搭载 Mini LED 背光技术;而三星于 2020 年斥资 400 亿韩元拟在越 南建造 50 余条 Mini LED 背光电视产线,并于今年 3 月在国内发布首款 Mini LED 电视,计划全年出货 200 万台。

而据韩联社报道,LG 首款 Mini LED 电视“LGQNED”将于 6 月上市,此外在 ICDT2021上,京东方正式展示了最新推出的 P09 玻璃基 Mini LED 显示产品,并宣布新一代玻璃基 Mini LED 实现全面量产。

我们认为,在苹果、三星的头部示范 效应下,Mini LED产品有望快速起量。

苹果:

在2019年6月发布的 Pro Display XDR 显示器采用了类Mini LED技术,该显示器搭载32寸LCD面板,内部继承了36万颗 Mini LED器件,分辨率达到60163283,而增强的HDR功能使其能够显现出更高亮度和更高对比度(1000nits 亮度,1600nits 峰值亮度,100万:1动态对比度),显示效果在业内保持领先;在2021年4月的苹果发布会 上,发布搭载M1芯片的 iPad Pro,其中129英寸版本首次采用Mini LED背光技术。

苹果通过10000颗Mini LED芯片和2596个Local Dimming分区,打造出极佳显示效果的iPad 产品,峰值亮度可达1600nits,对比度高达100万比1。

三星:

在2021年CES器件针对Mini LED背光电视推出多个系列产品,分辨率包括4K-8K,尺寸覆盖 50-85寸等市面主流尺寸。

3月,三星Micro LED、Neo QLED和Lifestyle三个系列新品在国内首发,产品采用自发光式设计,包含2400万个单独控制的LED,具有超高亮度、深邃的黑色量子点矩阵技术,所搭载的三星量子点MiniLED尺寸约为三星传统LED 的四十分之一。

电视屏幕可以填充更多的LED以支持超精密的光路控制,从而减少炫目感和光晕效应,并在明暗画面都可以呈现更多细节。

京东方:

在 6 月举行的2021国际显示技术大会(ICDT 2021)上,京东方展示了最新推出的P09 玻璃基 MiniLED 显示产品,并正式宣布新一代玻璃基板 MiniLED实现全面量产。

据悉,P09玻璃基Mini LED显示产品可实现1000nits高亮度、百万级超高对比度和115%NTSC超高色域,具有无屏闪、低功耗等优势,还可实现纯黑无缝拼接,多项技术指标都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

笔记本厂商:

在2020年1月的CES2020上,微星推出全球首款搭载Mini LED显示屏的电脑 Creator 17,该电脑覆盖 100% DCI-P3 色域,支持 HDR,且峰值亮度超过 1000nits,它拥有 240 个局部调光控制区域,理论上避免了漏光和背光不匀的现象;

此外,华硕推出的“超神 X”成为全球第二款搭载Mini LED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该电脑搭载通过 VESA HDR1000 认证的173英寸屏幕,实现4K分辨率且厚度仅为35mm。

微星、华硕相继推出搭载Mini LED背光方案的电竞笔记本代表笔记本Mini LED进入商用时代,实现Mini LED 应用领域从电视到个人

图 16:微星 Creator 17 图 17:华硕超神

作为从小间距 LED 向 Micro LED 演进的过渡形态,Mini LED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在Micro LED存在技术瓶颈无法快速发展的情况下,Mini LED成为各LED企业的发展突破口。

各家LED企业纷纷布局Mini LED,推动Mini LED实现强势崛起。

从应用领域看,Mini LED的应用仍以作为背光显示为主,目前全球主流厂商基本完成了Mini LED 背光研发进程,进入小批量试样或大批量供货阶段,如上游LED芯片厂商三安、华灿、晶电等,中游封装厂的国星、瑞丰、晶台等;下游面板厂的群创、友达、京东方、华星等,LED显示屏厂商利亚德、洲明、奥拓电子等。

预计 Mini LED 渗透率迅速提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Mini LED在小间距的基础上将像素点进一步缩小,且相比 Micro LED 技术较为成熟且具备成本优势,市场一致看好 Mini LED 的应用成长潜力,以苹果为代表的国际终端大厂先后推出 Mini LED 产品,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响应,有望带动 Mini 背光产品放量。

据 Arizton 数据,2018年全球 Mini LED 市场规模仅约 1000 万美元,随着上下游持续推进 Mini LED 产业化应用,Mini LED 下游需求迎来指数级增长,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张至 23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4788%。

而根据高工 LED 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 Mini LED 市场规模约为 16 亿元,2020 年约为 378 亿元,同比增长140%,至2026年有望突破 400 亿元,2020-2026 年 CAGR 高达 50%。

图 18:Mini LED 全球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 19:Mini LED 国内应用市场

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盈利能力大幅回升,目前库存水位已回落至近年较低水平,存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大幅下降,行业复苏信号明确,产品价格持续上扬。

行业未来主要成长动力在于 Mini LED的快速渗透和普及,Mini LED作为新兴显示技术,在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能力和HDR性能等方面优势明显,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头部厂商加速布局 Mini LED 并陆续发布相关产品,在终端大厂的头部示范效应下,Mini LED 有望迅速渗透,市场规模实现高速增长。

行业供需关系反转,下游需求不如预期等。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东莞证券 陈伟光 罗炜斌 刘梦麟

更多相关行业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或点击链接:「链接」

前五位的大约是联创健和、洲明科技、奥拓电子、艾比森光电、雷曼光电;
其他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企业有:
万润科技、普耐光电、三升高科、锐拓光电、凯信光电、九洲光电、瑞丰光电、华烨集团、世峰科技、蓝科电子、聚飞光电、多立、富士新华、德士达光电、惠锋科技、量子光电、桑达


文丨张家豪

编辑丨程曼祺


这样一项技术,索尼从高校实验室里发现了它,并做出了最早的样品,韩国三星对它持续投入,但进展不算迅速;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中国公司也在近 5 年跟进,据公开资料,2019 年以来中国大陆上下游企业对它的投资计划超过 700 亿元人民币。在上周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令人称奇的巨大冰瀑布是这种技术的一个更简单实现版本——现代电子行业的一个规律是,做大、做奇特、做得独一无二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做小、做平平无奇,并复制千万上亿遍。


这项技术是 MLED,它是 Micro LED 及其过渡形态 Mini LED 的统称,被认为是下一代,甚至是终极的屏幕方案。


手机的、平板的、电脑的、电视的、广告牌上的、院里的,未来还有 AR 眼镜上的……屏幕这东西如此无处不在、随手可及,以至于人们常常意识不到,造出一块屏幕需要多么精深的技术和工艺。自上世纪 30 年代,民用电子显示屏伴随电视机一起诞生以来,造出屏幕的方法就一直在变化。每一次技术更替,都会带来分工改变、权力转移,有人落伍,有人上前,产业链随之重整。


演化到今天,世界上能制造屏幕的厂商几乎全部集中在 3 个地区: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这些少数地区的公司支撑着全球 200 多个国家、数十亿人口对看到更大世界、看得更清楚的渴望。


中国人口多、市场大,但并不理所当然能从屏幕制造,这个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环节分一杯羹。用了数十年,投入超万亿元,中国大陆才在 2017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屏幕产地,并诞生了京东方、华星光电(由 TCL 科技 控股)等龙头企业。


准确地说,这些公司造的是 “面板”,即可供手机、电视等终端厂商使用的显示模组,它看起来薄薄的,但包含了液晶、薄膜晶体管、背光源等复杂零件。京东方做的事就是把这些零件拼成屏幕,这虽是一个集成环节,但和同属集成环节的 汽车 动力电池行业类似,有很高的技术和工艺门槛。2020 年,全球产出了超过 3 亿平方米液晶屏幕,中国大陆公司贡献了其中的一半。




但 “强比大重要” 的逻辑,也正是中国显示行业现在值得被注意的原因:正在发生的新一次技术更替给了中国大陆显示公司从大到强的机会。


MLED 是这次技术更迭的主角,它能实现全平显示之后的下一个显著体验升级:让黑色黑得彻底。目前应用最广的液晶屏幕在呈现黑色时会泛灰。MLED 能解决这一问题,且相比效果类似的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寿命更长、更稳定。


让黑变黑,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亲眼看过 “黑就是黑” 的效果,大部分人不会想再回到灰扑扑的、色彩对比不足的世界。


若能在 MLED 上,完成从成熟技术跟随者到新一代新技术定义者的转变,一批中国公司的商业价值将被改写。


从没有人守擂成功


MLED 之前,已有近百年 历史 的显示行业先后经历了三代技术,但尚未有哪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能连续成功两次。上一代技术的引领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随着新技术到来被颠覆。制造一块屏幕的 历史 ,充分体现了高技术、高工艺、重投入、长周期的先进制造业的残酷一面。


最初是 19 世纪末,英国、德国、俄国等欧洲科学家完成了对 CRT(Cathode Ray Tube,下称显像管)的原理发现和技术发明,但成功量产了显像管的是美国人。


1929 年到 1939 年,美国公司 RCA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美国无线电公司)用了整整十年发明了电视,完成了显像管这项实验室技术的产业化。产业化的意思是,找到一种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方式,大批量、大规模地制造销售某种标准品,把前沿技术变成普通人可以负担的商品,这个过程也会催生一些新的行业和公司类型,塑造一套上下游公司的分工方式。


和后来的两次显示技术变革相比,RCA 等美国公司参与的第一轮屏幕创新是开天辟地的。那会儿消费电子行业还没有成型,更谈不上行业分工,RCA 不仅发明并制造显像管,同时也定义和制造电视终端,甚至要推动建立电视广播系统——参与创立 RCA 的大卫·沙诺夫同时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NBC 的创始人。最初 RCA 认为把电视变成大众商品只需要花 500 万美元,实际上 10 年里它们投入了 5000 万美元,这在上世纪 30 年代是一笔巨款。


但 RCA 的优势没能延续到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时代。这一次,美国成了欧洲,它提供了最初的发明,但实现液晶产业化的是日本。


液晶相对于显像管的一个大好处是,它能实现平面显示。在液晶之前,采用显像管的电视和电脑屏幕无法做到全平,且背后有一个大大的鼓包。那个年代的苹果电脑显示器也得老老实实背个大包。


图:苹果在 1998 年推出的 iMac G3 显示器中仍在使用显像管屏幕(左);到 2002 年推出 iMac G4 时,改用了液晶屏幕(右)。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RCA、西屋电气等美国显示先驱就开始推动液晶产业化;但到 70 年代前后,各公司发现高画质的彩色液晶显示很难实现,液晶被打入冷宫。


此时全球消费电子业已逐步形成分工,并发生了产业转移。设计和制造分离,终端企业不再一手包,屏幕、外壳、芯片、内存等组件由不同地区的不同公司生产。


基于战后的美日同盟、较好的工业底子和政府支持,日本承接了美国成熟的显像管技术转移,搭建了本土显示供应链,为开发下一代技术积累了资金、人才、工艺和技术经验。到 70 年代,精工、夏普等日本企业以卓越的技术判断力,在液晶几乎被美国公司放弃时获得了相关技术授权,并在 80 年代取得一系列工艺、技术突破,实现了液晶产业化。从那时到 2000 年,日本一直是全球最大液晶屏幕产地,90 年代中期的顶峰时,日本生产了全球超 9 成的液晶屏,夏普、NEC(日本电气)和东芝分列前三。


错失了液晶时代的 RCA 则在 1976 年被钟表公司天美时(Timex)收购,这家开创了一个时代的 科技 公司渐不再为人所知。


接着是第三次技术变化——萌芽于 2000 年之后的 OLED。和之前的剧情类似:日本先锋公司是 OLED 产业化的最早尝试者,但中途放弃;后来把 OLED 做成的,是在液晶时代通过引入成熟技术做大规模、积累实力的韩国三星。


随着苹果在 2017 年于 iPhone X 上首次使用三星提供的 OLED 屏幕,OLED 在手机市场立足。三星享受了超额收益,在苹果 iPhone X 的物料成本中,OLED 屏幕高达 80 美元 / 台,位于所有零件之首。


迄今为止,在显示行业的三次技术升级中,从没有哪个国家的显示产业 “守擂成功”,上代技术的开创者都沦为了下代技术的路人,美国 RCA,日本夏普、松下皆是如此。(如果三星能在 Micro LED 上继续领先,它就打破了这个 “魔咒”。)


守擂难,是因为从显像管到液晶再到 OLED,生产技术和工艺不完全是延续的,而是跳跃的。比如液晶制造相比于显像管增加了很多半导体工艺,未来的 Micro LED 的半导体成分还将更高。仅靠行业里的既有人才和过往经验,很难做成需要跨领域知识和产业链重整才能做成的新产品。那些陷于自己过去成就、学习速度不够快的公司,就会被扫进故纸堆。


中国公司尚未体会过这种 “创新者的窘境”。上世纪 70 年代在民用领域引入显像管技术至今,中国公司主要在学习和跟随,即引入已有产线和技术,生产现成能用上的产品。它们缺乏余裕和能力做下一代技术投入。


跟随的性价比看起来不低,京东方、华星光电这样的龙头面板公司业绩非常好。京东方去年全年利润同比增长 4 倍,华星光电同比增长超 3 倍。京东方也反超三星电子,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面板企业。


但止步于此是危险的。首先,京东方们的惊人增长与面板价格的周期波动有关,不可持续。上一轮液晶涨价周期已在去年夏天结束。


跟随的更大问题是会陷入追赶的循环:每当一代新技术到来,跟随者先是会遭遇技术封锁;做出来后又面临价格打压;终于熬过了价格战,份额开始提升,钱没赚几天,更新的技术又来了,好不容易建立的产能面临淘汰。


淘汰之惨烈,有时会导致一批公司全灭。随着 2007 年液晶电视销量超过显像管电视,此前花 30 多年陆续发展起来的中国大陆八大彩色显像管厂商陆续停产、欠薪、裁员、倒闭。


这就好像一个人刚刚跋涉数年,停下来吃口饱饭还没几天,马上又得重新赶路。做不出来,熬不过价格战,熬过了但利润一般……追赶循环中的每一关,都可能使公司倒闭、巨额投资付之东流。


新技术变革的速度正越来越快,从显像管被产业化的 1930 年代到液晶产业化取得突破的 1980 年代是 50 年,从那时到 OLED 是 20 多年。这意味着追赶者的喘息空间越来越少,刚赶上上一代技术,下一代新方案就已有应用苗头。


打破这种追赶循环的方法是自己参与定义下一代技术。它需要一个公司和它所处的产业链能在众多不成熟、不确定的技术路线里作出抉择,然后把实验室技术变成可重复生产亿万次,且成本合理的商品。做抉择要赌性,做抉择后的技术攻坚要肯拼且善于合作。


美国、日本和韩国先后在显像管、液晶和 OLED 上经历了这个过程。这三代技术萌芽时,中国公司尚没有实力参与技术定义、 游戏 规则和分工方式设计。但正在发展的 MLED 给了中国公司试一次的可能性。


四地竞合,两种选择


MLED 被提上日程,是因为目前最主流的液晶显示和已在高端手机市场立足的 OLED 都有缺陷。


液晶自己不发光,所以需要在背后有光照亮它,即 “背光”。即使显示黑色时,液晶的背光也会被点亮,这就像用强光照射半透明的黑色物体,黑色会显灰,色彩失真。OLED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用有机发光材料绘制单个像素点,让像素实现 “自发光”,这就省去了背光。但由于成本高、有机发光材料会衰减、不稳定,OLED 寿命相对短,使用场景受限,在平板、电脑、电视上的渗透率并不高。


MLED 技术中,于 2010 年前后被业界发掘的 Micro LED 与 OLED 思路相似,也是通过自发光省去背光解决黑色显灰的问题。但发光的不是 OLED 中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而是一颗颗细小的 LED,即发光二极管。每颗 LED 都能被单独控制,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图像。LED 的稳定性优于 OLED 中绘制像素的有机发光材料,它同时避免了 OLED 的缺陷。


由于尺寸足够小,Micro LED 也可以和光波导技术配合,用在 AR (增强现实)眼镜上,其实现过程是把 Micro LED 微显示模组放到镜腿里,再让光波导组件把微显示器里的图像传导到眼镜的透明镜片上。


色彩保真、寿命长、稳定性好,Micro LED 被视为下一代乃至终极的显示方案,在大屏商显、可穿戴设备、车载屏幕、院屏幕和 AR 眼镜上都可应用。


但和过去液晶、OLED 技术刚萌芽时类似,现在生产 Micro LED 难度大、成本高,需要设计和突破一系列工艺,发明新的自动化设备。行业一般认为,Micro LED 未来五到十年都很难大规模落地,更近的机会是 2015 年前后被提出的中间方案 Mini LED。它实际上就是大一号的 Micro LED。Micro LED 的尺寸小于 50 微米,直径小于人的发丝;Mini LED 的尺寸则在 50-200 微米,二者被统称为 MLED。


目前参与 MLED 技术变革的主要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四地的企业。它们之间有竞争,有合作,各有优势,但还没有哪个地区的哪家公司取得了超越他人的重大突破。中国大陆公司第一次和全球主要玩家站到了相似的起跑线。


各家的 “跑步姿势” 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两派。一是走 “渐进路线”,投入主要精力开发 Mini LED ,这是一个踮脚就能够到的技术升级。


目前对 Mini LED 最主要的应用,是把它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以优化液晶效果。这是最稳、最保守的路。


液晶背光本身经历了从荧光灯管到 LED 的进化。相比灯管,LED 组成的背光可以被分区控制、分别开关,分区越小,控制就越精准。目前主流的分区背光电视用的是约 1 毫米即 1000 微米的 LED。而 Mini LED 只有 50-200 微米。这个尺寸下,屏幕在显示非常小面积的黑色时,相应画面后的背光也能被针对性关掉,黑色得以回归彻底的黑。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新清告诉《晚点 LatePost》,现在有一种误区,看到韩国巨头退出了液晶产能,就认为液晶落后;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液晶缺陷、延长它的商业周期,以 Mini LED 做液晶的背光就是重要方法之一。这条路适合本身拥有庞大液晶产能的公司,如中国大陆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它们过去数年在液晶上投入了数千亿元才获得现在的地位,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


京东方在 2016 年开始研发 Mini LED 产品,在 2020 年底设立了注册资本 95 亿元的全资子公司京东方晶芯 科技 ,以研发制造 Mini/Micro LED 显示和解决方案。晶芯 科技 总经理陈明曾在去年的一次行业活动上称,京东方已量产了玻璃基 Mini LED 产品,并成立了单独的 “MLED 事业部”。


华星光电的 Mini LED 项目启动于 2018 年。华星处于 TCL 体系中,TCL 集团有电视、电脑终端业务。华星光电的努力方向是把 Mini LED 用到高端电视上。2019 年,华星光电支持 TCL 推出了第一台 Mini LED 电视。


华星光电 COO 赵军告诉《晚点 LatePost》,他预计未来 5 年内 Mini LED 背光电视应能占到整个电视市场的 5-10%,即每年 1000 万-2000 万台。


目前 Mini LED 电视的渗透率还很低,据研究机构 Omdia 数据,2021 年 Mini LED 电视出货在 200 万台左右,只占去年电视总销量 215 亿台的 1%。


2019 年以来,苹果陆续在高端显示器、 iPad Pro、Macbook Pro 等产品上使用了 MiniLED 背光屏幕,打开了这一应用路线的市场空间。


苹果的 Mini LED 屏幕此前由一众台湾上游企业提供零件,由韩国 LGD (LG 显示)组装制造,中国大陆公司不在供应商之列。但天风国际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预测,京东方有望在今年为新版 MacBook Air 提供 Mini LED 屏幕。


为发展 Mini LED ,大陆面板企业不惜重金招人。据从业者称,大陆厂商近两年从台湾挖人时,能给出两到三倍的工资。台湾为防止人才流失已采取了防守举措,比如台湾招聘网站不再能公开发布大陆厂商对技术人员的招聘启事。


相对稳健的 Mini LED 背光之外,对 MLED 的另一种投入方式是直接做终极形态 Micro LED。


选择这一路线的公司共性是本身在液晶产能上不占优势,所以 Mini LED 与液晶的结合,不是它们的投入重点;这包括已经退出液晶产能的索尼等日本公司;主打高端市场,主动不再投资液晶产能的三星等韩国公司;成立之初就在做 OLED,并未投入液晶的维信诺,以及此前不做大屏液晶显示的深天马和利亚德等。


索尼在 2012 年的 CES (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全球第一款 Micro LED 显示器 Cystal LED,但三星现在已赶超索尼。2018 年到 2021 年,三星连续四年在 CES 上展示 Micro LED 显示屏 “The Wall”,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已在量产、销售 Micro LED 电视的公司。


但 Micro LED 电视离普及还有不小的距离。146 寸的 The Wall 推出时售价 32 万美元,真有一位美国消费者买了这台电视,光安装就花了 3 天。贵而麻烦,The Wall 尚不是成熟商品。


三星正努力降低 Micro LED 的成本,据韩国媒体 The Elec 报道,三星今年生产的 101 寸 The Wall 将降价 40% 至 1 亿韩元,约合 531 万人民币。


在推进 Micro LED 时,三星与上游的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均有合作。三星电子向中国大陆的三安光电和台湾企业錼创采购 LED 芯片,向台湾友达和三星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三星显示采购电路板,在越南建立了 Micro LED 电视产线,三星电子自己负责整合模组,测试等过程。这个链条里,屏幕制造原本的核心环节,面板环节被弱化了,三星正在主导一套新的上下游合作方式。显示行业研究机构 LEDInside 分析师王飞告诉《晚点 LatePost》,Micro LED 的产生改变了产业链分工,不再有传统意义的 “面板公司”。


三星电子和台湾錼创合作密切。这家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是一系列垂直整合、换股、产业投资的成果,多家台湾老牌显示厂商参与其中,它寄托了台湾显示产业的 “翻身” 期望。


目前三星是錼创最大的股东,持股超过两成;第二大股东为台湾 LED 芯片龙头企业晶元光电,持股 20%;铼宝、友达等台湾企业也对錼创注资。作为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 Micro LED 初创企业,錼创计划在今年上市。


一名从业者告诉《晚点 LatePost》,錼创的工艺目前领先于大陆企业。以巨量转移——这一 Micro LED 制程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举例,4K 分辨率的 Micro LED 面板,需要 2488 万颗 LED,巨量转移就是把微小且数量庞大的 LED 批量转移到基板上。


錼创在 2020 年披露的转移速度是 20 秒转移 100 万颗 Micro LED,转移良率可达 995%。速度尚可,在披露了类似指标的厂商中是最快的;但良率不够。量产的要求是转移每百万颗 LED,坏点不能超过一个,995% 的良率是每百万颗中坏点有 5000 个。


本来没有液晶产能的大陆 OLED 厂商维信诺、LED 显示龙头利亚德,也选择了跳过 Mini LED,直接布局 Micro LED。


维信诺在 2020 年与成都国资投资平台共同建立了研发制造 MicroLED 的新主体成都辰显,项目总投资约 12 亿元。同年 11 月,维信诺作价 3 亿,将 500 余项 Micro LED 相关专利转让给了辰显。


维信诺去年已建好了试制产线,它也是大陆厂商中少数公布了巨量转移良率的公司,去年的水平是 995%,与錼创相当,离量产要求仍有较大距离。


唯一一家已在 Micro LED 上实现大规模营收的公司是主要面向商业显示市场的利亚德。商业显示指面向 B 端客户的屏幕产品,比如超大型广告牌,活动、晚会显示屏等。2021 年半年报显示,利亚德 Micro LED 商业显示产品已在去年上半年给公司带来 103 亿元营收。尽管在 36 亿的总营收中占比中不高,但它是极少数已有 Micro LED 实质收入的公司。


在商业显示市场推广 Micro LED 的优势是,标杆性项目,比如一些地标建筑的外墙显示屏和大型活动显示屏单价很高,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


Micro LED 内部的另一条路线是做用于 AR 眼镜的 Micro LED 微显示,这是一个与原来的面板制造行业跨度颇大的领域,因而在 2010 年后涌现了一批创业公司。主要玩家有中国大陆的 JBD(显耀)、镭昱、斯坦 科技 ,中国台湾的錼创,美国的 LuxVue (已在 2014 年被苹果收购)。JBD、镭昱等公司在最近两年拿到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同创伟业、三星创投、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


Micro LED 微显示的量产进度可能会快于大屏 Micro LED 直显。2021 年, 小米、OPPO、雷鸟等品牌陆续展示了 AR 智能眼镜,均使用了 Micro LED 微显示模组。这些眼镜在形态上已接近传统眼镜,体积小、镜片透明,不影响日常佩戴。


据《晚点 LatePost》了解,这几款新品的 Micro LED 显示模组均来自 JBD,均为单色模组。镭昱则在去年对外公布,它们已实现了全彩单片显示。


彩色显示之外,Micro LED 微显示应用的另一挑战是成本。综合从业者的说法,目前微显示模组的单价可达数千元至 1 万元。OPPO、小米的 AR 产品只做了发布,但并未公布价格,也未开售。


一位 AR/VR 领域投资人称,未来 AR 设备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是不超过 3000 元人民币,倒推回来,一个 Micro LED 模组成本要控制在约 100 元。镭昱联合创始人孙婧萌告诉《晚点 LatePost》,镭昱希望在 AR 眼镜大规模量产时把显示模组做到 15 美元左右。


台湾錼创也在做 AR 方向的投入,它们在去年与台湾工研院合作推出了 Micro LED 微显示模组。錼创 CEO 李允立曾在接受台湾地区媒体采访时称,他们已获得了 5-6 家潜在客户。


面板大厂暂时没有在 Micro LED 微显示上投入太多。多位行业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京东方目前有一个做 Micro LED 微显示的团队;但三星、华星光电等厂商暂时没有相关投入。


前述投资人认为,面板大厂不会像创业公司那样,在 AR 需求还不明确,市场规模还不清晰时大举投资。如果未来需求真起来了,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公司可以凭借体量优势,通过收购创业公司入局。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抓住更确定的 Mini LED,亦或是瞄准未来形态直接做 MicroLED,不同公司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得来不易,凶险无比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难以判断正在发生的 MLED 显示技术革新中,谁会笑到最后。


InsideLED 分析师王飞认为液晶产能领先的中国大陆产业链,有机会在与液晶配合的 Mini LED 背光上继续领先。这是一个收益已相对确定的方向:随着苹果在 iPad 和显示器产品上使用 Mini LED 背光显示屏,更多终端厂商也将跟进,Mini LED 背光的使用范围也将逐渐从高端产品下探到中端产品。


而在 Micro LED 上,无论是微显示还是大屏直显,目前是韩国三星和与它紧密合作的錼创等台湾公司更有优势;在用于 AR 眼镜的 Micro LED 微显示应用上,中国、美国创业公司进展不分伯仲。日本企业在屏幕制造上游的材料、设备上有深厚积累,在巨量转移、修补检测等关键设备的研发上进度领先。


在各公司的差距没有拉开时,中国的屏幕制造公司面临的一大变数不在自身,而是下游的终端厂商。中国的消费电子业公司规模大,但利润薄,从终端到上游皆如此,它们往往不是新技术和产品趋势的引领者。


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苹果的设计加上被它选中的全球供应商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苹果赚取了其中的大部分利润;那些能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公司诚然实力不弱,但它们还是被选择的一方,命运可能因苹果的变化而翻转,此前因苹果转投 OLED 而陷入颓势的液晶屏幕供应商日本 JDI 就是典型例子。华为本来有希望成长为能定义新产品和技术的中国终端厂商,但自被美国制裁后,华为消费电子业务遭受重创。


缺乏与下游终端厂商的互相成就,仅靠上游、中游环节的公司很难扛过九死一生的新技术定义和开发。


这一过程岔路繁多,选择艰难。在屏幕制造技术从显像管转向液晶的上世纪末,当时出版的《显示技术手册》列出了多达 6 种实现平面显示的技术方向,除了最终胜出的液晶之外,还有 LED 显示(现在 MLED 又重回了这种思路)、等离子显示等。这些技术路线亦有公司投入,日本松下就曾花重金开发等离子显示,但并未成功,它后来整个放弃了显示业务。


实际上,造出一块屏幕,或是制造其它标准品上游的核心零部件是吃力不讨好的生意,它没有 IP、品牌、文化和 情感 投射构成的护城河。这一类公司的下游客户理性且苛刻,就看性能、良率、成本。在一代技术上的成功,不能保证一家公司的持续成功,还往往使其在新浪潮中故步自封。


避免衰退和被颠覆的方式是获得不断创新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对未来技术提前布局。掌握这种能力的条件是至少要实践一次。


还在产业化早期阶段的 MLED 提供了这样一次实践机会:把一种实验技术变成可大规模生产、销售的商品,中国公司现在可以试着从头到尾参与这个历程。


这机会来之不易,从上世纪 70 年代初算起,铺垫了半个世纪。这机会也无比凶险,它还未产生太多收益,但已吸引了一众公司的数百亿投资,让一群从业者倾注了时间、精力;它现在只是一种未实现的可能。

2021下半年电子行业投资策略:5G产业强者恒强 聚焦国产化

类别:行业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骆思远/杨海燕/任慕华/袁航 日期:2021-06-22

主要内容

1 景气周期向上, 8寸晶圆持续满载

2 手机--华为销量下降,三星逆势增长

3 疫情过后5G 担纲重责大任,模组化趋势不减

4 先进制程、5G、服务器,仍为未来明确方向

5 中游景气行业:半导体显示

6 结论:重点方向及标的

硅材料--立昂微、神工股份、沪硅产业(12寸硅晶圆国产化率提升)光刻胶--彤程新材、晶瑞股份(日本信越KrF光刻胶断供,加速材料国产化进程)半导体设备--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晶圆厂加速扩张,带动国产设备需求)面板产业链:京东方A、三利谱(面板供给集中,价格提升,上游业绩亦逐步兑现)Mini LED--三安光电、聚飞光电、利亚德(Mini LED产业化元年,上中游企业率先受益)SiP/AiP--长电 科技 、环旭电子、立讯精密(高频5G 频段创造半导体先进制程需求)工业类PCB及老牌覆铜板--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生益 科技 、建滔积层板(港股)海外设厂--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环旭电子、歌尔股份、智动力(国内产业链破损,加速海外设厂,母公司以海外子公司为主)

复合材料机壳-- 领益智造、智动力、通达集团(港股) (5G趋势下,对机壳材料提出新要求)

汽车 行业跟踪点评:5月新能源 汽车 维持高增长 渗透率进一步上升

类别:行业 机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秀瑜/刘兴文 日期:2021-06-22

事件:

近期中汽协发布5月 汽车 产销数据。2021年5月乘用车销量1646万辆,同比下降172%,环比下降34%;2021年1-5月乘用车累计销量84374万辆,同比增长3807%。

点评:

5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和环比小幅下降。2021年5月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6166万辆和1646万辆,分别同比下降27%和172%,分别环比下降567%和34%;与2019年5月数据相比,分别下降263%和165%。2021年1-5月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8285万辆和8437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907%和3807%;与2019年1-5月数据相比,分别增长3912%和3812%。5月份豪华车销售26万,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2%,相对2019年5月增长45%。自主品牌销售60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3%,相对2019年5月增长12%。主流合资品牌销售78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1%,相对2019年5月下降1%。

新能源 汽车 市场继续强势增长。2021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04万辆和20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7106%和17558%,分别环比增长044%和592%;与2019年5月数据相比,分别增长10206%和11347%。2021年1-5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9148万辆和8982万辆,同比增长24476%和24499%;与2019年1-5月数据相比,分别增长10739%和11105%。5月新能源车国内渗透率达114%,较上月提升13pct;1-5月渗透率为94%,较1-4月提升04pct。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4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08%;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17%。

重点车企销量分化,新能源车企整体造好。5月,比亚迪销量463万辆,同比增长4549%;长安 汽车 销量1845万辆,同比增长601%;长城 汽车 销量87万辆,同比增长618%;广汽集团销量1768万辆,同比增长675%;上汽集团销量4067万辆,同比下降14%;吉利 汽车 销量962万辆,同比下降12%。新能源车企中,特斯拉中国、比亚迪新能源、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的销量分别为335万辆、328万辆、6711辆、4323辆、5686辆、4508辆、3196辆,分别同比增长202%、190%、95%、101%、483%、551%、1226%,环比增速分别为295%、28%、-551%、-22%、105%、1228%、1538%。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汽车 产销量低于预期,竞争加剧,贸易摩擦等。

有色行业周报:中下游扩产印证需求旺盛 锂资源稀缺性加剧

类别:行业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曾智勤 日期:2021-06-22

核心观点

产业链中下游大幅 扩产,锂资源中长期供需缺口料进一步扩大。近期多家六氟磷酸锂龙头企业密集宣布扩产计划,如6 月17 日天赐材料公告披露年产15 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下游三星SDI 亦有报道称计划投资2000 亿韩元扩大其马来西亚锂电池工厂产能。锂电中下游迎来扩产潮,侧面印证需求旺盛,而产业链高景气度有望向上传导至资源端。考虑到锂电中下游环节扩产周期多为1 年-1 年半左右,上游资源扩产周期则通常长达数年,且爬产周期较长。中长期看锂资源增量尚难以匹配快速扩张的下游需求,供需错配或加剧,推动锂价上行超预期。

新能源车政策力度有望持续超预期。第11 届中国 汽车 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建议延长新能源 汽车 购置税减免政策,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则表示,未来将同各相关部门就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有关问题着力提出解决方案,助推 汽车 产业升级与发展。我们认为新能源车作为未来最具确定性和成长性的赛道之一,有助于中国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目前欧美各国正逐步加码新能源车补贴及基建投入,国内产业支持力度亦有可能强化。全球政策共振下,新能源车有望加速渗透,带动锂需求持续升温。

氢氧化锂价格预计继续上攻,碳酸锂价格有望重回升势。1)氢氧化锂供需矛盾激化,库存水平持续走低,预计涨势持续。近期下游高镍需求旺盛上扬,冶炼厂基本处于满产状态,货源紧张局面持续,据百川盈孚统计本周库存水平进一步下降34%至1176 吨。考虑到短期氢氧化锂产能增量有限,下游三元材料需求快速扩张,预计价格涨势将延续。2)碳酸锂需求端边际改善,供给端或难有增量,价格或将重回升势:①需求方面,随着氢氧化锂快速涨价,市场苛化做氢氧化锂的碳酸锂采购量有所增加(国内现有苛化产能约35 万吨),有助于修复碳酸锂-氢氧化锂价差。叠加3C 需求旺季即将到来,碳酸锂需求正在边际改善;②供给方面,本周碳酸锂产量环比+103%,增速较上周下滑368pct,且预计贸易商抛货接近尾声+SQM 等企业清库即将结束,未来碳酸锂供需或再度抽紧,价格重回升势。

锂矿短缺加剧背景下,把握原料端的价值重估机遇。锂精矿相对锂盐滞涨明显,后续补涨动力充足,而锂资源自主可控目标下,本土锂资源价值重估或将加速。相关标的:融捷股份、科达制造、天齐锂业、江特电机、赣锋锂业、永兴材料、藏格控股、盛新锂能、雅化集团、天华超净、中矿资源等。

风险提示:供给超预期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非银金融行业周报:2020年券商经营排名信息披露 把握财富管理主线

类别:行业 机构: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志鹏 日期:2021-06-22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

上周沪深300 下跌234%收510247,非银金融(申万)下跌269%,跑输大盘035 个百分点,涨跌幅在申万28 个子行业中排第18 名。其中多元金融板块跌幅最小,下跌058%;其次是券商板块,下跌108%;保险板块则下跌557%。个股方面,上周券商板块中南京证券涨幅最大,上涨1072%;而保险板块中西水股份涨幅最大,上涨1434%;多元金融板块中ST 岩石上涨2709%,涨幅最大。

券商:

上周沪指震荡上涨收于352510,一周下跌180%。非银金融指数下跌269%,申万券商指数下跌093%。就全年来看,沪指上涨150%,非银金融行业指数下跌1553%,相对涨幅为-1703%。目前券商行业估值为172 倍,较5 月底下降。

6 月18 日,证券业协会发布了2020 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 项指标进行了统计排名。证券业协会表示,2020 年度证券行业业绩持续改善,达到最近3 年最高水平,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39815 亿元,同比增长2493%;实现净利润170778 亿元,同比增长3920%。受益于去年创业板注册制的落地,券商持续发力财富管理业务与去年较好的市场行情等多种因素,投行业务与经纪业务同比增幅显著,分别达到3976%与 5482%。目前券商向财富管理转型速度不断提升,下阶段仍需把握财富管理主线。

A 股市场上周震荡下降,股票日均成交金额为9,586 亿元,环比下降294%。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出5005 亿元,市场交投情绪趋于谨慎。6 月18 日,国联证券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关于设立公募业务部并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议案》,欲获取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拓展资产管理业务范围。今年来,多家头部券商相继宣布设立资管子公司来进入公募赛道,公募业务或成为券商下一个利润增长点。不过对于券商而言,公募业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比银行与基金公司,券商不占优势。与私募产品不同,公募产品需要非常高的市场认可度与一定的规模,这对中小券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短期市场走势受情绪影响,但中长期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利好政策的出台落地,券商基本面有望继续改善。推荐龙头券商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

煤炭机械行业:政策不断加码 煤矿智能化改造有望提速

类别:行业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琨/周斌 日期:2021-06-22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煤价高位运行,煤企盈利改善,智能化资本开支意愿强烈,在此背景下随着《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等政策不断加码,煤矿智能化改造进度有望提速。当前正处于煤矿智能化改造起步阶段,山西计划于2021年推动10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山东力争2022年实现50%煤矿智能化改造,未来五年仅电液控制系统和软件市场空间就超过500亿元。重点推荐煤机龙头天地 科技 、郑煤机,受益标的智能矿山信息化龙头龙软 科技 。

《建设指南》落地,加速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6月18日,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明确了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总体设计、建设内容,有助于全面规范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同时提出:1)晋陕蒙等大型煤炭基地全面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2)中东部矿区实现减人、增安、提效;3)云贵基地尽快实施智能化改造;4)新建煤矿需先行开展煤矿智能化顶层设计。

首批行业标准将落地,确保智能化技术在煤矿有效应用。2021年5月,中国煤炭学会审核通过了首批49项煤矿智能化标准研制项目,标准对于行业有序、高效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智能煤矿渗透率。 未来五年有望改造3000个工作面,对应电液控制系统、软件市场空间300、220亿元。2020年智能采掘工作面达到494个,2022年底至少完成1000个,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未来五年改造工作面数量有望达到3000个。根据兖矿集团测算,投资里面大概有20~30%的水平是属于智能化改造升级,按照单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1000万价值量、智能开采软件系统750万价值量测算,未来五年电液控制系统、软件系统市场空间分别超过300亿元、220亿元。

风险提示:煤矿智能化改造进度不及预期

批零贸易业行业:植发行业爆发、三强争霸

类别:行业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越男/陈笑 日期:2021-06-22

摘要:国内毛发医疗服务向超千亿级别市场进发,植发医疗/医疗养固服务市场规模未来10 年CAGR 望达19/29%,龙头市占率提升。

头等大事日益升级,脱发普遍化/低龄化成为趋势。1)因生活压力增加/作息不规律等,脱发普遍化/低龄化成为趋势,据国家卫健委,国内脱发人群超25 亿人(男性163 亿+女性088 亿)即每6 人中有1 人脱发,30 岁前脱发人口比例达84%,60%的人在25 岁出现脱发现象较上一代人提前20 年;2)随颜值经济/ 养生 理念盛行,植发/养固重要性日益提升;3)毛发医疗依据是否进行手术分为植发与养固;植发又称头发移植,是通过特殊器械将头发毛囊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完整提取或仅提取毛囊单位,然后移植到需要的位置;4)国内植发行业自1997 年起步,2016 年起随加强自研/国际交流/营销推广等迈入加速发展期,过去5 年植发/养固服务市场规模CAGR 分别23/25%。

植发行业向超千亿级别市场进发,但目前渗透率仍较低。1)植发行业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上游为植发器械/耗材等生产商和经销商,中游为植发机构/电商平台等,下游为终端消费者;2)植发行业销售推广开支占比高(雍禾医疗2020 年占比476%),渠道分线上占比70%/线下30%;3)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 年国内植发服务市场规模达134 亿元,到2030 年将达756 亿元CAGR 为19%;2020 年国内养固服务市场规模达50 亿元,到2030年将达625 亿元CAGR 为29%;2020 年国内进行的植发手术仅为516 万台,渗透率为021%仍较低;4)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建立行业营销规范/一站式服务/推广新技术/消费群体快速增长/消费者教育及品牌知名度提升/向低线城市渗透等。

雍禾医疗作为行业龙头收入利润保持高增长,碧莲盛、大麦微针蓄势正发。1)竞争格局为全国民营植发机构239%/其他民营植发机构456%/美容机构植发部门157%/公立医院植发科148%;2)2020 年雍禾医疗市占率为11%,按2020 年植发医疗服务收入14 亿元/患者人数51 万人/医疗机构数48 家/注册医生189 人等指标均位列第一;2018-20 年营收CAGR 高达32%/归母净利高达75%/2020 年毛利率75%净利率10%;3)碧莲盛深耕无痕植发,在32 个城市建立连锁医院;大麦微针以植发养固为核心商业模式建立起“植养固一体化”的优质产业链。

风险提示:行业技术迭代,海外机构进入,政策风险等

科技 及智能设备产业链日报:航空航天与国防Ⅲ指数涨幅超4%

类别:行业 机构: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孙灿 日期:2021-06-22

每日点评

6 月21 日上证指数上涨012%,沪深300 下跌024%,创业板综上涨144%,中证1000 上涨152%。Wind 11 个一级行业分类中,信息技术指数、工业指数和电信服务指数、分别实现155%、108%和-144%涨跌幅,分别排名第1 位、第3 位和第11 位。

科技 及智能设备产业链涉及的11 个Wind 三级行业分类中,排名前三的板块是航空航天与国防Ⅲ指数,软件指数和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指数,分别实现了405%、198%和177%的涨跌幅;排名后三的板块是多元电信服务指数、媒体Ⅲ指数和互联网软件与服务Ⅲ指数,分别实现了-144%、-035%和017%的涨跌幅。

航空航天与国防Ⅲ指数板块中今日有3 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为晨曦航空、爱乐达和新研股份,涨跌幅分别为2000%、1736%和1243%;排名后三的股票为ST 华讯、星网宇达和景嘉微,涨跌幅分别为-055%、-018%和-001%。

软件指数板块中今日有4 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涨停的股票分别为科蓝软件、完美世界、中科软和ST 运盛;排名后三的股票为豆神教育、蓝盾股份和ST长动,涨跌幅分别为-440%、-392%和-323%。

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指数板块中今日有2 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为力源信息、九联 科技 和汉威 科技 ,涨跌幅分别为2008%、1714%和1453%;排名后三的股票为正业 科技 、拓邦股份和锐明技术,涨跌幅分别为-671%、-592%和-543%。

多元电信服务指数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为中国卫通、二六三和线上线下,涨跌幅分别为159%、157%和105%;排名后三的股票为鹏博士、中国联通和南凌 科技 ,涨跌幅分别为-234%、-199%和004%。

媒体Ⅲ指数板块中今日有2 只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为ST 北文、ST 龙韵和因赛集团,涨跌幅分别为508%、498%和417%;排名后三的股票为中南文化、中视传媒和华凯创意,涨跌幅分别为-383%、-216%和-212%。

互联网软件与服务Ⅲ指数板块中今日有2 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排名前三的股票为金财互联、ST 众应和吴通控股,涨跌幅分别为1003%、482%和460%;排名后三的股票为迅游 科技 、号百控股和ST 高升,涨跌幅分别为-286%、-233%和-217%。

行业要闻

国内首条!江苏建成支持无人驾驶未来高速

据媒体报道,江苏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全国首条未来高速公路正式建成。

车路协同系统可与车载终端实时进行道路信息交换,支持无人驾驶;车道级雾天行车诱导系统,可探测车辆后方距离,以红灯显示警示区域,提醒后车保持距离。

作为全国首条“未来高速”,它借助5G 通信技术,推进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高速公路建设深度融合,建立全息感知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让道路变得更加智慧聪明。

专家表示,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而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需逐步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混合基础设施的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水平。(物联网世界)

Canalys:2022 年5G 手机出货量将首次超过4G 手机市调机构Canalys 近日发布最新预测,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增长12%,出货量将达14 亿台,其中5G 手机占比将达43%,这一数字在2022 年将提高至52%,同时意味着5G 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4G 手机。

Canalys 研究经理本 斯坦顿(Ben Stanton)表示,“智能手机行业的恢复能力令人难以置信。”“5G 手机的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占全球出货量的37%,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43%(61 亿部)。”

据其分析,5G 手机强劲出货量将由供应商激烈的价格竞争推动。许多供应商牺牲部分功能,如显示或电源,以适应5G 设备尽可能底的价格。到今年年底,32%已出货的5G 设备价格将低于300 美元。“大规模采用的时候到了。”

然而,零部件供应瓶颈将限制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潜力。斯坦顿表示,订单正在增加,而整个行业都在争夺半导体,每个品牌都会感受到压力。

Canalys 移动副总裁Nicole Peng 则表示,另一个限制因素是定价。“随着芯片、内存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上涨,供应商必须决定,是消化这些成本,还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

由于LTE 芯片的限制,这将给低端市场带来挑战,而低端市场的客户对价格尤其敏感。智能手机供应商必须考虑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在受限制期间降低低端产品组合的利润率预期,否则就有可能把市场份额让给竞争对手。

同时,疫情带来了永久性的变化,这将塑造 社会 和智能手机市场的新常态。斯坦顿补充说,“疫情期间,渠道必须转变,否则就会死亡,这就迫使创新。”

发达国家的网上购物激增,这迫使零售商重新评估他们的线下渠道。

疫情推动的创新,如统一库存和 汽车 配送,正在帮助零售商转向统一的全渠道愿景。集中采购还将赋予该渠道更多与智能手机品牌谈判的权力,并可能导致一些零售商试图绕过分销渠道,建立新的直接关系。(C114 通信网)

公司动态

格力电器(000651):公司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公告显示拟参与本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2,000 人,资金规模不超过30 亿元,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已回购的股份,股票规模不超过10,83658 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80%,本次员工购买公司回购股份的价格为2768元/股,等于公司依据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回购部分 社会 公众股份方案的议案》所回购股份均价的50%。

中环股份(002129):公司发布2021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显示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为34 人,包括公司公告本计划时在公司及子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技术)人员等。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新股,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48568 万份,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16%,本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3039 元/股。激励计划的有效期自股票期权授予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36 个月,按50%、50%的比例分两期行权。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贸易冲突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风险等。

再说Mini LED潜力股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Mini LED背后的上涨逻辑是什么?预示着下半年A股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我认为这是大家最应该看重的地方,也是最应该研究的地方。

第一,高景气度 ;Mini LED将在2021年迎来实质上的大规模商业应用,预计2021-2024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838%,未来三到四年的景气度是非常高的。

第二,产品性能优势强 ;Mini LED的产品性能更优,成本更低,规格更加灵活、适用领域更加广泛。

第三,蓝海市场 ;Mini LED新供应商将在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开始进入大量生产,预计到2024年全球Mini LED市场规模将达232亿美元。

第四,事件催化剂 ,华为将在7月29日发布有Mini LED背光的智慧屏,而且下半年,苹果和三星等巨头陆续有Mini LED产品发布,会促使Mini LED迎来高速增长的起点。市场认为国内Mini LED产业链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老余特地花了6个小时,帮大家梳理出来了Mini LED产业链上的三大赛道芯片、封测和下游组装方向的龙头公司。

芯片赛道 ,这是Mini LED行业最核心的地方,这类公司具有稀缺性,技术含量高。

第一,三安光电 ,LED芯片龙头公司,全球的老大,全球市场占有率28%,而且是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龙头公司,机构重点关注的公司。公司在2020年就向国内外下游客户批量供货Mini LED芯片,是三星电视的Mini LED芯片首要供应商,具有核心竞争和领先优势。

第二,华灿光电 ,国内第二大LED芯片龙头公司。公司积极利用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地位,与模组和终端品牌厂家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公司LED芯片已在电视终端市场稳定出货,并且已经形成了大规模供货的能力。

第三,乾照光电 ,公司目前投资16亿元建设Mini LED芯片生产项目,积极布局Mini LED芯片,把握高端LED行业发展机遇。

封测赛道 ,这个赛道是技术含量不高的领域,前期经验丰富的企业具有领先优势。

第四,瑞丰光电 ,公司是唯一和华为合作研发Mini LED显示产品的公司。公司已与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在平板、笔记本电脑、电视等显示应用上紧密合作开发了各类Mini LED 背光和显示方案,并且发布了多项Mini LED产品,具有领先优势。2021年,公司投资41亿元布局Mini LED封装生产,投产后三年内达产。

第五,国星光电 ,国内Mini LED封装龙头公司。国内较早实现Mini LED批量供货的LED企业,公司与多家国内外显示企业深度合作。公司Mini LED 显示进入规模量产阶段,相应的专利已提前布局,部分获得授权。公司还在不断扩充产能,提高集中度。

第六,木林森 ,国内Mini LED封装排名第一的龙头公司。公司在Mini LED的背光和直显上与小米、京东方和TCL 科技 等公司全面对接。公司与深圳远芯合作成立子公司,进行Mini LED背光及显示模组的研发。公司成立光电显示事业部和引进小米基金,积极布局Mini LED的业务。

第七,聚飞光电 ,公司投资7亿元布局Mini LED模组制造,手上有些Mini LED技术储备,在2020年就开始批量供货,公司表示今年的Mini LED产品会产销两旺。公司的车用Mini LED产品,已与多个主机厂商建立了商务合作,并且公司的Mini LED 量子膜的产品也在有序推进。

第八,利亚德 ,全球小间距LED领军企业,全球第一。公司与晶元光电成立全球首家Mini/Micro LED 量产基地,研发Mini/Micro LED 的巨量转移技术,整合全产业链,生产自发光与背光模组。预计,Mini LED背光产品将在2021年中之前开始大规模投产。

以上八家潜力公司,是老余从35家Mini LED概念股中,选出最具备潜力牛股基因的Mini LED概念股,希望大家能够收藏好!

每经AI快讯,据wind数据显示,3月29日至4月2日共计100家上市公司获得机构调研,其中Micro LED龙头利亚德不仅吸引了淡水泉、朱雀投资等知名私募,还吸引了阿里、华为、京东方等公司参加调研。机构还调研了恒玄 科技 、思瑞浦、捷捷微电、宏达电子等9家芯片概念股。过去一周,在全球缺芯潮之下,厂商掀起涨价潮,芯片股也应声上涨:①思瑞浦:公司与主要晶圆代工厂合作基础良好,相关供应商较为支持公司发展,全年的晶圆产能基本可以保障;面对封测厂方面的产能挑战,公司近期陆续采取了加大在封测端的设备投放等方式,以期降低不利影响。②宏达电子: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尚未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公司目前电容产品的订单充足,具体排期会根据订单的具体情况及要求进行生产安排。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均来自于严格筛选建立的合格供应商数据库,每类原材料供应商均有数家,以保障公司供应链的安全。③捷捷微电:目前公司订单十分饱满,订单已排到今年下半年。目前,公司 汽车 电子领域合作客户有比亚迪、罗思韦尔等,主要应用在 汽车 充电桩上,公司将着力布局新能源 汽车 、 汽车 电子等应用领域电力电子器件(VDMOS、IGBT)产线。对于原材料涨价的因素,公司目前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形式进行消化;与此同时,公司在2020年对晶闸管、防护器件、mos等相关产品作出了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④利亚德:MicroLED集LCD和OLED所长,不仅拥有高画质、高续航、高反应速度、稳定性佳等特点,同时与OLED相比,在透明与可挠的性能上也更胜一筹。MicroLED的产业化促进了显示领域的提升,是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显示技术。而在MicroLED显示关键技术链点,利亚德均有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利亚德今日股价最低时多少?京东方股市行情利亚德?利亚德股票涨了多少?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