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关键人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对话关键人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第1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共建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充分挖掘文化 旅游 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讲好巴蜀故事,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 旅游 胜地。

谈机遇:赋予川渝两地文旅发展新时代使命

戴允康:《规划纲要》提出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两中心两地”。文化 旅游 一直是四川资源的比较优势,建设“两中心两地”中特别明确要求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和世界级休闲 旅游 胜地,提出打造城市消费品牌、共建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等多项具体任务要求,赋予了川渝两地文旅发展新的时代使命。

戴允康:川渝山水相依、 历史 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亲,互为最重要的 旅游 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访游客超过1亿人次。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建设为两地文旅进一步做大区域 旅游 市场、做强区域 旅游 品牌、提升区域 旅游 品质,提供了重大 历史 机遇。

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建设要坚持统筹共建、协同联动,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文旅融合、成果共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巴蜀地区文化和 旅游 高质量发展。

谈合作:签订各层级文化 旅游 战略合作协议63份

戴允康:两地建立了共推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合办公、协调会议和信息报送4项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建设工作方案。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形成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等“四重”清单,目前国家发改委、文旅部共同编制的《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建设规划》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四川区域)建设实施方案》也已编制形成。

两年来川渝文旅合作在项目建设、线路设计、宣传推介、品牌打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签订各层级文化 旅游 战略合作协议63份,成立文化 旅游 合作联盟11个,文化 旅游 公共服务协作13项,文物保护利用联动11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15项,发布跨省区精品 旅游 联线70余条等。

推动文旅合作走深走实,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有望落地。两地将合作培育“巴蜀脊梁”红色 旅游 、“巴山蜀水”生态康养等十大巴蜀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立文旅“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三星堆保护展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等重点文博项目建设。

此外,两地还积极开展文旅宣传推广活动。

谈未来:打造全国跨区域文旅合作新典范

戴允康:我们将持续深化川渝两地文旅合作,着力共建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打造全国跨区域文旅合作新典范。

规划引领方面,积极配合国家《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好四川、重庆两个巴蜀文化 旅游 走廊建设实施方案,做好2022年度走廊建设重点工作谋划,进一步提升川渝文化 旅游 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

推进重点任务方面,不断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带动力、文旅产业竞争力、优质产品供给力、文旅综合支撑力,加快形成川渝之间文旅空间布局、文旅产业发展、文旅市场开放、文旅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格局。两地将着力打造贯通四川、重庆的文化遗产探秘、自然生态体验、红色文化体验等一批精品 旅游 线路,扩大长江三峡、九寨沟、武隆喀斯特等国际 旅游 品牌影响力。规划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依托特色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事活动等,发展巴蜀乡村 旅游 。推动黔江与周边区县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和 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创新打造消费新场景新载体

对话

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

刘祥超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不断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四点发力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刘祥超: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成都建设充分体现天府文化特色和国际 时尚 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围绕4方面发力:

加强统筹谋划,聚力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工作。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7个区域中心城市和2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省级财政连续3年对每个消费中心城市每年予以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激励。

着力改造提升,创新打造消费新场景新载体。支持成都重点推进春熙路、交子公园2个都市级商圈和成都蓉北商圈等3个新商圈规划建设;启动161条特色商业街区和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打造;支持成都打造八类消费场景“一场景一示范”,构建农商文旅体多产业、多领域、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消费服务体系。

推动消费升级,扩大优质消费供给。支持成都建设跨境电商全球服务资源中心;支持成都发展首店经济,2020年全市引进首店386家,数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做强直播电商,推动设立四川成都电商直播产业园,依托5大电商直播基地,开展直播活动10万余场,2020年网络零售额突破4000亿元。

优化国际消费环境,有效激发消费活力。一方面,强化国际门户枢纽功能,目前国际(地区)航线达130条,居全国第4位,中西部第一。同时,持续完善国际班列网络布局和境内外服务节点。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149家。此外,持续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

创新工作举措

推动消费供给升级

刘祥超:一是培育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去年开始,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支持成都、泸州等10市,围绕提升服务消费、集聚消费资源、创新促销方式等7个方面,培育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消费中心,成为促进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有力载体。

二是改造提升步行街。我们制定出台了四川省步行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宽窄巷子全国示范步行街标杆建设、25条省级特色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累计改造商业体200余万平方米。

三是组织参加进博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加大中高端消费品和服务进口。

第一,打造国际 美食 中心。传承发展巴蜀 美食 文化,推广川菜品牌、打造“川菜渝味” 美食 品牌。支持成都建设各具特色的 美食 地标,打造“国际 美食 名城”“国际 美食 之都”。开展“川菜 美食 之旅”营销活动,举办“川派餐饮汇”、“味美四川”全国行、全球行,培育推广“天府名菜”品牌。支持川菜申报各级非遗名录。

第二,发展数字信息消费。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搭建5G全景应用生态体系,升级重构教育、医疗、健身等消费新场景。扩大视频直播、视频社交、在线教育等信息服务消费,开展信息消费进商圈、进社区、进企业等体验活动,打造一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第三,加快零售转型发展。鼓励零售企业、电商平台利用新技术构建智慧零售新模式新场景和新业态,完善新消费供给生态。鼓励发展智慧门店、自助终端等“无接触”零售。鼓励发展更多参与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和业态。支持线下企业拓展线上业务。

第四,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具有巴蜀特色的假日经济、夜间经济,丰富夜间经济产品,建设夜间消费核心区、示范区、集聚区,呈现国际 时尚 范、巴蜀慢生活。

原标题:对话关键人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产业·公司跨境到俄罗斯,中国电商如何再创奇迹

俄高端市场正从“向西看”转为“向东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北京报道

10月5日,首届中俄电子商务峰会在莫斯科举办,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跨境电商参展。

10 月5 日,首届中俄电子商务峰会在莫斯科举办。俄罗斯高端市场开始从“向西看”转为“向东看”。

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中国的力量。其中来自重庆的企业如江津和润汽摩城、巴山摩托、东科模具、晓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40余家制造企业携产品亮相莫斯科,打出了“渝新欧”牌,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高度关注。

就在数月前,中国国内的100余家3C电子产品制造商也是通过跨境电商渠道与俄罗斯采购商见面,促成4亿卢布的订单额。

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让中国制造与国际联姻,对于跃跃欲试期待“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才能谈好“跨国恋爱”、经营好“异国婚姻”?

俄罗斯高端市场开始“向东看”

“网络的发展让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出台后,物流方面更便利,中俄贸易的发展相当迅速。”俄罗斯工贸协会会长伊万诺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目前,由于卢布贬值,俄罗斯经济陷入了衰退,但俄罗斯人对于海淘中国商品正抱有极大的热情。俄罗斯国家邮购与远程销售协会(NAMO)称,预测今年俄罗斯包裹交付量将达到22亿个,包括12亿个进口包裹,其中来自中国的包裹数量增长强劲。俄罗斯网络产业研究机构“东西数字新闻”的报告则称,在跨境流入包裹总量中,有接近70%的订单是从中国发货的。

“俄罗斯高端市场开始从‘向西看’转为‘向东看’。”大龙网CEO冯剑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作为商务部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四强企业之一大龙网的掌舵人,冯剑峰在深耕跨境电商领域多年后总结,俄罗斯是一个消费型国家,只要有货就有市场,中国中小企业将是未来中俄贸易的主力军,而以海外零售商为目标的跨境电商B2B将成为主战场之一。

他认为,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进出口占贸易总额比重已经从34%提升到了65%,正说明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大流甚至主流;而以海外零售商为目标的B2B模式,在传统贸易颓势中仍占据10%~20%、1500~2000亿美金的市场份额并持续增长,更说明了未来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

做长期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

中国企业想要趁机叩开俄罗斯的大门,打出自己的跨境品牌形象,但是B2C(Business-to-Customer,企业到用户的电子商务模式)平台只能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快速销售,却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获得品牌权和定价权。

“我做外贸20年,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做跨境电商的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客户,基本上还是靠着按图纸生产这种盲人摸象或者纯粹机械化的方式生产。这样闭门造车,不和客户交流自然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对定价权和品牌权很难有掌控力。”冯剑峰表示。

大龙网俄罗斯市场负责人康斯坦丁直言不讳地表示:“俄罗斯是很传统的国家,只有10%不到的人口会讲英语。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一定要建立俄语团队,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产品设计,都要贴近当地文化。”

他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客户进入俄罗斯市场,几乎要对所有中国企业做一次文化培训,高质量的翻译和网页俄罗斯化设计极为重要,而且良好的客服也是必须的,“因为贸易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良好的客户体验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所以我们为中国企业专门设立了线下体验馆,不仅仅是展示商品,还是中国客户和俄罗斯客户之间的沟通平台。”康斯坦丁说。

俄罗斯工贸协会会长伊万诺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俄罗斯疆土很辽阔,民族众多,生活习惯也有自己的方式,比如对物品递送时间上,可能就跟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俄罗斯人不但很讲诚信,也很讲制度严谨性,因此同俄罗斯人做生意口头协定是无效的,买东西一定要签合同,一定要看到书面的东西,才能进行支付。另外,俄罗斯的支付系统、支付习惯也会不太一样。

“中国的企业想要和俄罗斯长期做生意,一定要互相了解,比如中国人喜欢把商品的名称做得很长,甚至有90个字,即使翻译了我们也不会理解。” 伊万诺夫说。

冯剑峰认为,中国企业第一代人走出去是以餐饮为基础的唐人街文化,第二代人走出去是以雅宝路大市场为代表的抱团文化,但是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要真正地以互联网为基础来跟国外的供应商互利互惠,互相信任。

“互联网+外贸”的婚姻新模式

对于跨境电商来说,“谈恋爱”容易,但如何才能经营好“婚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莫岱青认为,以跨境电商10时代的阿里巴巴为例,仅仅是信息服务的提供,就如同“婚介”,商家的沟通、体验、支付、物流等仍需线下进行,属于“弱关系”;而做B2B就像结婚,属于“强关系”,企业间交易要以信任为前提才有结婚的基础。因此,开体验中心是跨境电商为获取信任的一种方式。

对此,做这项尝试的冯剑峰表示,传统的B2B模式通过网站黄页连接交易双方,而产品体验、沟通、支付、物流等环节都需在线下完成,时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大龙网正在尝试“约商+网贸会”的模式,通过线上约、线下会的模式,在线上依靠约商移动APP解决跨境商人之间的连接与沟通问题,线下通过网贸会实现品牌发布、样品展示、商务洽谈等本土化方式解决信任问题,从而帮助中国企业与国际商家联姻。

江津和润汽摩城董事长周少钢认为,在国外开设中国精品体验馆的模式,相当于在国外采购商家门口开了广交会,缩短了跨境贸易产业链中间环节,给了中国制造企业直接向海外零售商展示产品和品牌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宽阔的海外销售渠道和网络。

重庆巴山摩托外贸经理范先维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传统的广交会只有3~5天,而且参展商众多,现在先用手机APP和俄罗斯客户联系好,再把产品放到莫斯科的体验中心,供客户实地体验,让中国品牌为更多海外采购商熟知。“我们觉得这种交流模式解决了跨境贸易商之间交流、交易的信任问题。” 范先维说。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对话关键人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