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这十年,第1张

石狮这十年看教育强市

厚积薄发 优质均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十年来, 石狮市 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提出“逐梦·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新梦想,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质量提升,致力于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开阔的眼界,打造石狮区域教育品牌,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均衡教育。

优化布局 “一元”发展

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石狮市第五实验小学、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石狮市第八实验小学、世茂实验小学、信义实验小学、鹏山实验学校、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石狮市第五实验幼儿园、石狮市第六实验幼儿园、琼林中心幼儿园、幸福中心幼儿园……近十年来,石狮一下子多了几十所新学校,增加了许多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石狮市委、市政府立足城市发展进程与人口结构变化,实施强基扩容工程;聚焦优质均衡,谋划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力推城乡教育“一元”发展。近十年来,各类教育资金投入近80亿元,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1所、改建98所,新增学位63万个;将民办幼儿园学位购买及普惠性幼儿园补助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幼儿教育普惠率达9091%,充分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石狮“侨”“商”优势,积极通过市、镇、村三级调动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助力教育,全市先后成立各级各类教育基金会、促进会、校董会60个,基金总额达42亿元,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外引内联 塑造品牌

石狮市教育局与泉州第五中学合作,创办泉州第五中学石狮教改基地校;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与石狮市永宁中学合作办学,创建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永宁校区;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与石狮市鹏山实验学校合作办学,在石狮市鹏山实验学校加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合作学校”牌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发展,通过“外引内联”方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受众面。2014年9月引入厦门外国语学校在石狮设立分校,之后,我市还引入泉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在原万祥幼儿园的基础上设立石狮校区,真正将优势教育资源辐射到石狮的学前教育,实现从“手拉手”帮扶向深度融合转变。市政府与 泉州市教育 局协商合作,将祥芝镇古浮小学改造扩建为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石狮校区。

在大力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我市不断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推动内部优质资源协作、共享、联合发展。今年来,推行“名优校+”行动,组建二小、三小、五小、七小、永宁中心小学等5个小学教育集团,把优质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创建各级示范性幼儿园56所,示范园在园幼儿比率505%。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聚才 锻造名师

建设好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中,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成立市级教育引才小组,增加1356个教师编制,今年引进700多名优秀教师,其中来自北师大等6所部属师范院校及省内师范类优秀毕业生超过250名。

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制定“校长行动计划”,成立校长领航成长工作室,组织33名校长和67名后备校长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培训;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按照专业教师“入门—合格—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基本发展路径,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管理,实行阶梯式培养;加强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常态化开展师德养成、异地挂职、跟岗学习、名师送教、技能比武等活动,年投入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超过500万元,现有正高级教师6人,特级教师、福建省学科教学带头人、泉州教学名师等名优教师391人。

一校一品 全面育人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关于推广第五批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遴选了第五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27个典型案例,石狮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五有”措施关爱教师》典型案例榜上有名。

我市全面落实好“双减”政策,成立市级工作领导小组,将“双减”工作纳入中小学办学行为综合目标考评。把“全面推广课后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行“阅读、体育”2种基本看护服务和“艺术、技能”多种特长培养的“2+N”课后服务模式,破解职工子女课后监管难题,惠及全市61万名学生,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372%,“课后服务”管理经验在全省作典型介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强化常态监管,完善技防体系,对全市81家培训机构实行24小时监控全覆盖,完成全市63家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在全市小学组建“教研联合体”,将优质实验小学与乡镇小学“同步课堂”管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由市区向乡镇延伸,确保同步实现“减负”和“增效”。

石狮这十年看电商活力

网红城市 狮城好货

在商业综合体内,市民享受着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服务;在专业市场,络绎不绝的客商在此参观、洽谈、交易;在网批中心或直播基地,部分头部网红主播一场专场直播的总成交额达上百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狮市把做活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商贸之都”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通过打造核心商圈、建设专业市场、发展电商等一系列措施,推进传统商贸企业、市场转型升级,活跃商贸经济,为石狮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场活力迸发

激活商贸流通新引擎

打造专业市场,是石狮发展商贸的一大“法宝”。10年来,得益于改革开放先行优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优势,石狮集中培育和建设了国际商贸城、国际食品城和校园服饰专业市场以及网批中心等,激活商贸流通新引擎,带动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等其他多种服务型产业联动发展。

市场是商贸流通集聚和辐射的重要载体之一。2019年4月18日揭牌的石狮国际商贸城,由 石狮服装 城、石狮国际轻纺城组成,包括纺织面辅料、服装鞋帽、地方特色产品、国际采购集贸等四大业态,日均客流量约为2万人,产品辐射面遍及全国,远达东南亚及RCEP国家。其中,石狮服装城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共有8座交易区,入驻商户3200多家;石狮国际轻纺城总建筑面积816万平方米,共有店铺3526间,市场区入驻商户2000多家。

“在店门口就可做国际贸易,可享一次报关、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的政策,货物可快速走向国际市场。”石狮国际食品城于2020年10月1日开城融市。借助全国首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的有利条件,在石狮国际食品城做生意,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市场采购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的诸多优惠政策。

做强城市商圈

集聚高端消费资源

石狮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日趋完善,购物广场、综合体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给市民带来了便利。

2012年以来,是石狮商贸流通实现新跨越的10年。近年来,为推动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石狮出台系列鼓励发展商贸业优惠政策,继德辉广场、石狮步行街之后,先后建成了泰禾广场、世茂摩天城等标志性的购物广场、城市综合体,打造石狮城市核心商圈。大卖场及本土超市星罗棋布在城区各个角落,构建便捷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市民圈出满满的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石狮商贸流通业总体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色商贸发展迅速,现代商贸市场持续繁荣,加快建设了一批专业市场、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打造都市特色商圈群,商贸辐射效应不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8%,2019年达到55948亿元,全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30270亿元。

回首十年,石狮大力发展商贸,专业市场齐头并进,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进一步增强石狮作为商贸之都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搭乘电商快车

“狮城好货”畅销全球

线下商业旺,线上消费火。在“越夜越精彩”的石狮电商园区和各直播基地里,主播们与来自五湖四海乃至海外的“采购者”相聚“云端”,专业主播直播带货的一幕幕热闹景象,正精彩演绎着“购在石狮”的实力、活力与魅力。

“做电商来石狮,来石狮做电商”,这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向全国电商人发出的诚挚邀请。十年来,作为“中国直播电商发展示范城市”、福建省“互联网+”先行试点城市,石狮市委市政府抓住电商发展机遇期,打造“超千亿规模的电商网红区域中心”,先后启动“直播电商年”“跨境电商年”“品牌电商年”,提前谋划在新兴平台上的商业布局,持续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网红城市发展计划,以“一月一活动”“一季一展会”高效推动线上营销模式创新,形成庞大的电商产业集群,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快递小哥们每天穿梭于工厂、车间、街巷,收货、封箱、打包,石狮的品质好货以“快递包裹”方式畅销海内外。石狮邮政管理局统计数据表明,今年8月,全市快递业务量达253393万件,同比增长52%。

近年来,我市依托在地产业带基础,打造“中国石狮电商谷”,培育形成“一网一总部十二园区”电商行业发展格局,先后培育了海西电商城、青创城、双奇智慧电商园、石狮(国际)女装网批市场等百亿级别的专业线上市场;目前,石狮拥有超4万个电商卖家、20个超千平方米的直播基地;淘宝镇全城覆盖,有32个淘宝村,电商从业人员超20万人;电商日均发货量超过120万件,连续5年在全国网络零售额中保持福建省首位,电商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3位。“2021年,石狮全市网络零售销售总额1258亿元,比增43%,而这个数据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商贸兴则城市兴。石狮商贸流通活力迸发的十年,从产业单一到市场活跃、流通繁荣,从沿街为市到各类专业市场,商贸流通的每一次前进与飞跃,都与全市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一脉相承。

石狮这十年看生态和谐

青山绿水 第二故乡

9月4日,极少涉足泉州地区的流苏鹬现身石狮湿地公园,被观鸟爱好者清晰记录, 泉州市 林业局联合泉州市观鸟学会将之记录为泉州市第333种鸟类。蓦然回首十年间,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石狮内陆湿地、沿海滩涂、丛林峡谷,早已成为万千候鸟常来常往、常聚常新的“第二故乡”。

从“与鹭为邻”

到“远方来客”

十年回眸,不得不提位于祥芝古浮澳口的大山屿。这座岛屿面积仅约2公顷,与古浮村隔海相望,高空俯瞰呈“爱心”形状,又被当地村民称为“藏龙岛”,是2012年国家公布的首批无居民岛之一。不过,这座“心”形岛屿成为“网红”并非因为“藏龙”,而是因为万千白鹭。2011年年底,林业部门观测发现上万只鸟在大山屿栖息,以白鹭为主,还有苍鹭、牛背鹭、白胸苦恶鸟生存,甚至还记录到濒危鸟类岩鹭的踪迹。

设置禁猎警示牌、增派护林员巡岛、安装入口围挡、建设视频设施……近年来,石狮林业部门加强大山屿鸟类生态环境保护,《石狮日报》刊发连续报道、编辑摄影专版,祥芝镇、古浮村广泛宣传发动,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鼓励群众自觉保护白鹭,村民至今遵循“轻易不上岛”的约定,还白鹭一片安宁。如今,大山屿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无居民岛,成为万千鹭鸟栖息繁衍的“白鹭岛”,“圈粉”众多来自本地甚至省内外的摄影师、观光客。

石狮人与鹭为邻,也不断迎来“远方的客人”。2016年10月,以黑腹滨鹬、环颈鸻、黑尾塍鹬为主的鸻鹬类候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开启长距离跨国迁徙,不远千里来到泉州湾南岸石狮湿地过冬,至当年12月其种群数量达到高峰,其中以黑腹滨鹬最多,超过1万只,它们栖息于滩涂湿地处安逸觅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稍有惊扰,瞬间跃出湿地,如同蜂群一般呈现漫天飞舞景象,令人叹为观止。至今,西伯利亚候鸟的“石狮之约”已至“第七季”,其足迹也从最初的石湖红礁,延伸至如今的水头外线湿地、石狮湿地公园等区域。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继造访

“客路如天远”,缘何选择石狮?我们不妨从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宏观视角来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全球主要有九大候鸟迁飞区,四个经过我国,分别是:“西亚—东非迁飞区”“西太平洋迁飞区”“中亚迁飞区”以及“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途经22个国家,每年迁徙的候鸟有492种,仅水鸟就达5000万只,是9条路线中拥有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也是最“拥挤”的一条迁徙通道。中国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就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而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石狮湿地公园,便在其中。

有宏观更有微观。2019年,石狮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短短三个月即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内14167公顷海域的所有围垦围堰拆除和清理整顿工作,使水头外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同年9月30日,石狮湿地公园竣工。占地约270公顷的石狮湿地公园,保留基本农田约200公顷,拥有宽广的稻田、嫩绿的菜地、连片的荷塘及鱼塘,为不同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及良好的栖息场所。值得一提的是,石狮湿地公园在建设中对现有湿地进行保护性修复,依托现有田埂、水塘等自然条件,来隔绝、缓冲人类活动对野生鸟类带来的不利影响。2020年以来,在泉州湾南岸这处海陆相接的角落里,不断孕育并发生着生态奇迹——

2020年11月,白鹤首度造访石狮湿地公园,留下惊鸿一瞥;翌年1月14日,白鹤再度访石,并驻留了62天。此前,白鹤从未在福建被记录到,白鹤两度访石,改写了“白鹤不入闽”的观测历史,“一只鹤牵动了一座城”。春天白鹤惜别石狮,五个月后又有彩鹮来访,并在石狮湿地公园驻留约两周。“才与白鹤邂逅,又见彩鹮归来”,不到一年间,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相继来访,让石狮湿地公园“C位出道”,成为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生态环境向好

鸟类屡屡“上新”

“远方的客人”常来常新,珍稀鸟类造访石狮的脚步从未停止,并以2021年这个年份最甚。2021年11月17日,石狮湿地公园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同年12月9日,素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东方白鹳,首次造访泉州,并于12月10日来到石狮湿地公园。2020年以来,石狮湿地公园已记录到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近年来,随着石狮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来石越冬的候鸟种类越来越多。根据泉州市观鸟学会观测,石狮湿地公园记录到的鸟类超100种,这一数据比两年前增加近20种,鸟类“朋友圈”不断壮大。

位于泉州湾南岸的石狮湿地公园“高朋满座”,宝盖山与双髻山之间的峡谷旅游路的鸟儿也“崭露头角”。2022年5月,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在峡谷旅游路一带筑巢安家,那段长约200米、高约10米的土质岩壁密集分布着300余个拳头大小的鸟穴,观测计算有超过100只成鸟。石狮市检察院召开“圆桌会议”,相关部门、辖区乡镇、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员、新闻媒体记者以及泉州市观鸟协会负责人各方共商共议谋良策,保护石狮栗喉蜂虎及其繁殖地。同年7月底,栗喉蜂虎首次在石狮峡谷旅游路育出新鸟,立秋过后,栗喉蜂虎雏鸟跟随亲鸟前往东南亚一带越冬。

爱鸟护鸟,万物和谐!从守护大山屿“白鹭岛”到迎接西伯利亚候鸟,再到白鹤、彩鹮、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相继到访石狮,再到“中国最美小鸟”在石狮峡谷旅游路“安家产子”,在这不经意的寒来暑往、日升月落的十年间,候鸟“不负”石狮,石狮“不负”候鸟!

(综合《石狮日报》 整理:邱育钦)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藏在香格里拉山野中的松茸走进万千人家的餐桌上,也让深藏在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的传承千年的诺邓火腿在电商平台上受到热捧……不仅仅如此,在来过云南的游客眼里,鲜花、水果、普洱茶、三七等云南好物数不胜数,是游客在机场、火车站离开时必须要打包两样的必选伴手礼。近年来,众多高原特色农产品销量正在迅速增长,云南好物正渐渐走向千家万户乃至海外市场。

蒙自市期路白乡苗族大妈出售生态黄瓜 杨峥 摄

2021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正确的现代化观承担新使命,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我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努力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云南好物将如何继续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又能积极布局国外市场?冲锋的号角再次吹响,围绕着上述热点,代表委员们热情发声,建言献策。

云南好物火吗?

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9%

“十三五”期间,云南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全面提升。2019年全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06万吨,全国排名由2015年底的第11位提升到第7位。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1位,甘蔗、茶叶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2位。

去年,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在疫情影响下逆势成长,一些云南产好物正在持续走向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正走向国际大市场。2019年,“云系”“滇系”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478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全国第6位。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9%。

云南农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的销量也一路上扬。阿里巴巴后台数据显示,2019年,云南农产品通过阿里平台销售额超过65亿元、同比增长22%。

保山咖啡豆 张彤 摄

打造品牌影响力,助力好物上行

截至2020年底,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已为云南18种农产品建立了分级标准。包括沃柑、百香果、糯玉米、阳光玫瑰、冰糖橙、雪莲果等。其中沃柑销量最多,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云南水果。

2019年,云南成为阿里数字农业布局的重镇。“未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将在云南省核心区域推动落实数字乡村,推进产地协同仓建设;推进云南省8市8州30余个县涉及到的30多个重点以及产地直供供应链体系建设,帮助本地商家完善标准化和供应链服务能力。”阿里巴巴数字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绿色食品“名企名品”评选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绿色食品牌”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评选表彰10大名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抓手。嘉士伯啤酒、嘉华食品、勐海茶叶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云南鲜花饼、大益茶等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商品。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批“10大名品”获奖至今,销售增长率达30%至50%。“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占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的203%。相关人士表示,绿色食品牌的深入实施,必将不断提升云南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推动云南省绿色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最终把云南品牌打造成为中国名牌、世界名牌。

拉祜寨村民在采摘木耳 张彤 摄

线上+线下窗口平台让好物随时可买

最近一段时间,在昆明机场停留过的旅客都发现机场有可以买到云南好物的商铺了。据介绍,云南“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昆明机场展销中心自开业以来业绩蒸蒸日上,销售额从2019年11月的51万元递增至2020年12月的229万元,是昆明机场明星店铺。

云南航产投集团下属企业云南空港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向洁表示,云南“绿色食品牌”将成为旅客在机场或天猫云南“绿色食品牌”官方旗舰店随时随地购买到的地域文化浓厚、包装新颖独特、质优价廉、 健康 美味的云南优质绿色食品伴手礼,并借助机场的窗口效应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春节即将来临,昆明机场10大名品展示中心设置了主题年货街,给急于往来南北的游客提供购买服务。”魏向洁表示,云南航产投集团“绿色食品牌”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下一步,将在省政府培育龙头企业的政策指引下,持续做好合作品牌资源和渠道整合,通过品牌赋能云南“绿色食品”牌新零售渠道建设。同时,在云南省州市各机场以专营店或专柜的形式开设“绿色食品牌”展示营销中心,根据资源情况,在未来实现名品店在云南省内州市机场的覆盖。另外,在打造优质的线上展销平台方面,不仅在天猫平台上开设“云南绿色食品牌官方集合店”,还将陆续拓展其他线上平台。

好物更热要怎么做?

代表声音

田地直播,助力河口好物出省出国

河口口岸封关之后,以往的热闹景象也不见了。省人大代表、红河州河口县政府办副主任李志辉说,对于本地人的生活影响,更多的体现在边贸行业和 旅游 业上。作为一个边贸 旅游 城市,现在游客来到河口,可能不像往常那样能够买到那么多丰富的越南产品, 旅游 街上营业的商铺也关闭了不少,就连“小卷粉”店都冷清了。

“疫情的发生影响了边贸、做生意,很多人还是喜欢面对面来谈。”李志辉表示,河口边贸的优势就是区位,通过南溪河口岸跨过中越大桥就可以谈生意,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样做生意的,但是疫情发生后,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手机下单、视频讲价、网上签约也都出现在河口县最普通的边境贸易中。作为自贸区、口岸,河口“区县”也在积极做大跨境电商,越南客商可以直接在网络下单通过跨境电商进行采购。外循环通过跨境电商搭建起桥梁,内循环也在通过互联网加速自贸区“上云”。

在他看来,河口县有代表性的特产是香蕉、菠萝这些热带水果,作为河口的重点发展产业,香蕉种植、销售还要再找到更好的发展出路。近年来,河口县提出要打造热区的林果产业,诸如柚子、橘子等水果也开始初具规模。为了让河口的蕉农们“多卖一把香蕉”,让红心牛奶木瓜从河口卖到更远的地方,河口县各级政府积极牵线,找销路、拓渠道,县长、乡长和蕉农一起在直播间、蕉田里直播带货,带动香蕉等农产品的销售。向广大网友讲述了河口的“香蕉故事”,向网友们展示了河口浓郁的民族风情。

线上线下结合,充分用好东部资源

与国内大型农业集团合作,打造“云品店中店产品集群”

省人大代表、云南帅源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常英因工作关系,曾就云品出滇做过省外调研和拜访,“我们曾和北京首农集团、超市发、物美等大型农业集团、连锁商超做过深度交流,他们都非常认可云品的好,也非常期待云品能更多的进驻到他们的商超,但实体店里能看到的云品并不多。”据她了解,其中原因有不少云品缺乏产品行业标准,有的是不够规模化,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为了把云南好物推出去,我们链接了很多资源赋能,如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一县一品组委会、百县云品出滇组委会、云品荟、吴晓波金物奖新国货创新大赛等,我们都在努力的去做,且坚信一定可以做好,持续打造云品出滇。”

下一步如何寻找突破点?跟省外大型连锁商超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在商超里面开设“云品店中店产品集群”,里面包括应季云品、干货,按照七彩、八宝,全部产品细分化又集群化。“按照应季产品有节奏有统筹,提前营销活动先行,这个季节推什么,下个季节推什么,整个宣传可以提前准备,做得更透。”

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打开云品走出去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产品品质、精细产品标准,品牌塑造,包装升级,讲好产品背后的品牌故事,同时用 科技 赋能,健全产品追溯体系,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看到云品的原产地 ,“从源头、溯源、品牌、包装、生产、资质检测等完善整个链条系统。”

常英说,通过对外合作、对内提质,把云品当作一个综合品牌来集中打造,整合资源,合力一起真正走出去。

昭通天麻 张彤 摄

委员声音

用基因标注“云南好物”的独一无二

四季冰雪的梅里雪山、冬樱花盛开的大理南涧……云南独特美景的背后就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给世人的回馈。当“探寻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与“破译云南生物资源基因密码”结合,把生物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就是能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这才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院长盛军说。

云南高原特产农产品种类丰富,如何打出差异化?“我们拥有强大的基因库优势。”盛军介绍,为了充分利用发挥云南生物多样性优势,云南农业大学建成了云南最大的也是全国最大的生物资源大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清楚掌握云南特色生物资源的基因组和数量。例如,茶叶,数据库现在拥有全世界最多、最全的茶叶基因组。从这一物种看,云南是茶叶的发源地已经从基因上得到了证实。云南很多的生物物种都有这样的地位。

在打响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叫响“云南好物”的这个层面,生物资源基因库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基因数据,我们能挖掘出香格里拉的松茸与东北的松茸有什么区别;可以分析出云南的生态功能下,食品的营养成分有什么特点;可以找出香格里拉松茸为什么独一无二。”盛军认为,基因比对,将有助于深度挖掘生物资源的云南特色、中国特色甚至是世界独特性,进一步实现生物资源的应有价值,为“云南好物”标注基因优势。最终,实现生物资源数据优势向 科技 创新和产业效益优势的转变,为世界提供发展绿色经济的云南样本。

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助力农产品品牌化突破

“你尝尝我们的主打商品——蜂蜜核桃。”省政协委员左红云从随身包里掏出掌心那么大的一袋核桃,“这是我的随身零食。”

左红云是南涧县红云核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云核桃”)的董事长。她和小小核桃果已经打了30多年交道,将南涧核桃、云南核桃卖到全国甚至国外,让“云南核桃”成为响当当的地域性名品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

“云南的好东西太多了,很多都藏在深山少人知。说起大理南涧,云南人除了知道跳菜、打歌,都不知道还有核桃。”今年两会上,她的提案依旧聚焦核桃产业的破局与发展,希望通过全产业链打造,让云南核桃能够成为我省“绿色食品”牌中国的一个名牌、明星产品,成为从深山走向国内外市场的“云南好物”。

左红云希望政府在资金、人才、信息、税收、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引入龙头企业以及加强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能力、开发新产品。

去年,红云核桃与光明福瑞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展开核桃精深加工物流园项目合作。“借力,借助他们的品牌知名度,来打响我们的品牌。”左红云说,通过与光明的合作,红云核桃的植物肽蛋白的提取生产线即将投产。“当核桃经过提取变成营养强化剂也就是营养品销售,农产品的价值就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也得到了凸显。”

左红云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希望未来5年我省能在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中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在标准化和品牌化方面取得突破,期待云南核桃成为“绿色食品”品牌产品。

培育高原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可以说,这些年我省高原特色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提升甚至是飞跃,但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深加工等工艺滞后,品牌整体形象打造不够,未能完全通过数字农业实现产业融合。”省政协委员、云南东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昊城就此建议我省将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区域规划布局,形成集聚效应;推行绿色化和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及效益,发展高端、优质、安全、高效农产品,全面实施绿色生产、绿色加工和绿色物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放心云南”“ 健康 云南”“品质云南”。

“云南不仅有好物,还需要好的品牌。”李昊城指出,现在颇有名气的斗南花卉、普洱茶、通海蔬菜、宣威火腿、文山、新平诸橙等都属于区域性品牌。建议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品牌建设中,打好“生态”和“文化”两张市场优势牌,通过建立“民族文化命名控制”认证体系,培育自己的区域品牌,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形成潜移默化的产品形象。

打造全球花卉交易中心,占领1500亿终端消费市场

“云花”产业历经40年的发展,无论在产业规模、市场供给、品种及市场覆盖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在全球也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十四五”期间,“云花”如何全面提升世界影响力、竞争力,掌握定价权?省政协委员、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曹荣根建议,立足云南产地,以交易为核心,规划面积不低于1000亩的土地,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中国全球花卉交易中心,占领全国及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500亿+终端消费市场。

通过建设中国全球花卉交易中心、中国花卉产业第一互联网平台以及覆盖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数字花卉”流通网,实现中国全球花卉交易中心规划空间、战略空间的更大腾挪,牢牢抓住花卉产业链中的规则制定权、控制权、资源分配权,夯实中国全球花卉交易中心的地位,为云南花卉实现“买全球、卖世界”奠定核心基础。

企业声音

数字赋能全产业链,助力品牌被看见

“绿色食品牌”是张什么牌?气候立体、光热充沛、空气优质、土地肥沃……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云南的自然先决条件全国独一无二。

“我们做从2016年开始做有机生鲜,也是经3年多的摸索,一直到2019年,我们确定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走订单生产化路子,集有机种植、蔬菜加工出口、生鲜配送等业务于一体。而这些年的 探索 ,也让我们觉得,高原特色农产品,要打造绿色品牌,必须通过核心技术来打造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也是农产品要走出去的必由之路。”谈起如何打造有机生鲜的“绿色食品牌”,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如是说道。

目前,该公司已在不同海拔、不同温区和不同地域建设了多个有机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有机种植储备面积约20000余亩,已经获得认证的面积达8000亩,是云南省内有机蔬菜种植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公司还从近百个单品反复试验中,筛选出23个单品。其中,甜脆玉米获得2019年云南省“十大名菜”的殊荣。在全国的盒马超市的货架上,都能看到这个来自云南的绿色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孕育在红土高原上的有机蔬菜已经出口到新加坡这个对蔬菜农残和重金属检测标准很严苛的国家。

在云南做农产品,在张建看来,所有的企业都拥有同样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但是最后企业能走多远,产品能否做出品牌影响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例如,通过人才引进和专业院校专家合作针对市场进行研发,从土壤、种子、种植条件等全过程进行技术的攻坚,最后形成的技术标准就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好物不怕走不出去,云南也从不缺好物。但是换一个思路,前期或许会投入巨大,但是坚持把种植和加工标准做起来,加上科研力量,做到行业技术领先水平,那么这样的云南好物,自会赢得市场。”

布朗族茶农在茶博会上展示冰岛古树茶 杨峥 摄

同样,正在瞄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云南好物还有普洱茶。在匠人制茶董事长拥进祥看来,云南的普洱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普洱茶品牌打造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一杯好的普洱茶需要小心储存3-5年,才能让其口感发挥到极致,难点就是如何让茶叶在优质的条件下储存3-5年?”为此,拥进祥决定用数字技术赋能普洱茶全产业链,打造自己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他介绍,匠人制茶运用数字化的关键在于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多业务场景应用,实现企业的“敏经营,轻管理,易金融,简IT”,从而支撑“增长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等企业经营绩效目标的实现。

匠人制茶在云南不同的寨子里收集了3000多个茶样,做出茶样数据库,这是产品研发的数据基石。同时,匠人制茶在世界闻名的“茶马古道”主线滇藏道-临沧,拥有数十万亩的大乔木,这是一片土壤有机含量 1%的指定百年古茶树的野放茶基地。有数据库、有野放茶基地,没有品牌也不行,匠人制茶通过开展溯源等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通过非遗的传承古法工艺的加持,以产品为UI的发展方向进行品牌推广,希望打造普洱茶品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拥进祥说:“拥有了技术就是有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在全国拥有300多门店,2021年,我们全力规划进攻北方市场。”

责任编辑 猫恩泊

校对 郭毅

编审 张明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石狮这十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