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11取消附送充电器,这波 *** 作怎么看?玺承电商资讯

雷军:小米11取消附送充电器,这波 *** 作怎么看?玺承电商资讯,第1张

1、罗永浩澄清卖山寨鞋:跟合作方的授权链路是完整的

玺承电商学院据悉,针对“罗永浩被曝直播间卖山寨潮鞋”一事,对此,“交个朋友”微博以及罗永浩微信公众号共同作出回应,称跟合作方的授权链路是完整的,所谓“山寨品”是不实传闻。

此外,“交个朋友”和罗永浩方面还公布了相关商品的委托授权销售书。针对用户可能产生的10个疑问,交个朋友还在此次的回应里做出了详细解答。

2、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

玺承据悉,对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是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立案调查,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平台经济鼓励、支持的态度有所改变,恰恰是为了更好规范和发展平台经济,引导、促进其 健康 发展。

3、李佳琦直播间男生占比至20% 下一步瞄准直男市场?

近日,李佳琦在“所有女生的礼物”年会上透露,目前李佳琦直播间的男生比例越来越高,已从10%涨到20%。他表示,未来会在直播间推荐更多男性产品。

李佳琦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他可是曾于2018年9月成功挑战了“30秒涂口红最多人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涂口红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因此,李佳琦一度被称为“口红一哥”。

根据李佳琦上述所言,在“颜值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注重在颜值上“下功夫”,这部分男性就是代表着我们所说的那个直男市场。重点是,直男市场作为一个增量市场或蓝海市场,很大可能将成为李佳琦直播间接下来要瞄准的目标。

4、商务部:1-11月电商直播超2000万场

从商务部获悉,今年前11月,电商直播超2000万场。电子商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让无人零售、直播电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电商直播成为刺激复购的新渠道。据悉,商务部目前已创建127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5、屡被处罚 美特斯邦威陷品控风波

12月24日,美特斯邦威新增了一条行政处罚信息。天眼查信息显示,因美特斯邦威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处罚结果为没收违法所得003075万元,罚款011715万元。

此前,美特斯邦威因各种原因被处罚达10余次。其中4次包含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经有超170条有关美特斯邦威的投诉,其中,虚假宣传、商品质量问题成为投诉高发区。

6、天猫淘宝海外数据:11月以来圣诞用品成交额同比增超60%

据天猫淘宝海外数据显示,今年11月开始,圣诞主题的装饰品、礼品等迎来购买高峰,11月至今平台圣诞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0%。

数据显示,中国生产、出口了全球80%的圣诞节用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圣诞口罩”成为出海增速最快的新品类。此外,出口最多的圣诞用品仍是圣诞树、圣诞袜、装饰品等。

7、雷军:小米11将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

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上称,下周一发布的小米11将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以下为雷军微博内容:小米11 全新包装,好轻好薄,正式亮相。轻薄的背后,我们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响应 科技 环保的号召,小米11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今天每个人都有很多闲置充电器,这是你的困扰,也是环境的负担。我们深知这一决定可能不被理解,甚至吐槽。在行业惯例和环保之间,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8、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800亿件

根据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800亿件。自9月10日中国今年快递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开始,每月都登上一个百亿级台阶,实现“四连跳”。

9、宠物 科技 企业“猫猫狗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据悉,宠物智能硬件领域企业“猫猫狗狗”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君联资本。据创始人吴琎介绍,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创新。

猫猫狗狗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成立于2016年,专注宠物智能硬件领域,与小米合作的米家智能宠物饮水机和米家智能喂食器产品在今年6月实现量产。其中,智能宠物饮水机众筹10天售出13446台,达成率1422%;Pawbby智能宠物零食机众筹30天售出14000台,达成率1403%。

10、丁香园宣布完成5亿美元融资

丁香园宣布完成5亿美元融资,本次融资由挚信领投,腾讯、高瓴创投两家机构跟投。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表示,将继续专注医-众两端“双核驱动”战略,强化与专业医生和企业的协同,共同发挥专业优势,做 健康 生活的向导。据了解,今年11月丁香园宣布上线疫苗服务平台,为大众提供疫苗科普、接种预约、接种后不良反应处置等服务。

作者 | 唐亚华 黎明 孔明明 闫丽娇 苏琦 刘景丰

编辑 | 魏佳

8月27日,“零售之神”Costco(开市客)的大陆首家门店在上海闵行开业,仅5小时就因客流爆满被迫暂停营业,从第二天起,Costco采取限流措施,不少人凌晨四点多就去排队,甚至有人调侃,“每个抢到烤鸡的都是人生赢家”。

事实上,在看热闹的背后,爆火的Costco不是什么新物种,它是成立于1976年的美国最大连锁会员制零售商。早在它来上海开店前,不少大佬就表达过对Costco几近神话式的膜拜。

小米CEO雷军曾说,有三家对小米影响深远的企业,Costco就是其一;拼多多CEO黄峥也曾表示,未来拼多多将成为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更是多次给Costco打call,上海店开业后,他还深夜发文致敬Costco,称它读懂了人性的本质,抓住了零售的本质。

这家店到底有什么魔力?我们先来看几个核心数据:

Costco在全世界拥有超过700家门店,人均单次消费额136美元,并且25%的消费人群客单价在100-200美元之间。

Costco采用会员制,目前在全球拥有超9200万会员。消费者必须缴纳会员费以后才可消费,上海闵行店目前的年费是299元。

2018财年年报数据显示,全球会员续费率为88%。2019财年前三季度,Costco会员费收入2302亿美元,净利润为2562亿美元。也就是说,Costco的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会员费。

Costco门店整体毛利率低于14%,大部分商品的毛利率仅为10%-11%左右。国内同行永辉的综合毛利率在2018年为2215%,高鑫零售为2479%。

会员制、超低价、少SKU、无理由退货承诺、重组供应链……这些都是Costco的关键词。对消费者来说,减价不减质是最大的魅力所在,而被众多企业奉为圭臬的是其极低毛利率下的极致效率。

在众多外资商超大撤退的背景下,Costco仍然登陆上海,它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这一在美国所向披靡,承包几乎所有中产的老牌零售商,在中国能占有一席之地吗?本期小酒馆,燃 财经 采访了6名投资人和创业者,谈谈Costco给他们带来的启示和对未来的预测。

他们普遍认为,Costco带来的极致性价比和成交效率,将倒逼国内零售行业从业者整合供应链、提升竞争力,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几乎照搬美国模式的Costco,在中美购物习惯差异、国内多种模式竞争、房租和人力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能不能维持其财务模式还是个未知数。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王晟

这次Costco进驻上海,我还没有去逛,从媒体报道来看,促销力度确实非常大。茅台五粮液是市价五折,大家当然都愿意去抢。其实也能理解,太多的外国商超在中国折戟,Costco进来,肯定首先得打响声势。

Costco的会员制模式很清晰,它现在大幅度促销,价格肯定不是常态,主要还是让你变成会员,增加用户到店消费的频次,养成消费习惯。

Costco有3类会员:普通的金星会员(Gold Star)、商业会员(Business)和返现2%的行政黑卡(Executive)。其中黑卡办的人比较多,本着“已经花了这么多年费,一定要把钱买回来”的占便宜心理,Costco已经做到了很好的引流。

大批流量引进来,Costco又是如何做到压价的呢? 第一,本着量大从优的原理,它的包装都做得很大,平均客单价就高;第二,它把SKU控制得非常少,自营品牌占25%,其他品牌占75%,议价能力就高。

我研究过Costco的财报,它的确便宜,2018年财年,Costco整体毛利率为1104%;过去5年,Costco的平均毛利率只有1311%。

这个毛利是完全不赚钱的,它把利益都让给消费者,这才是它会员制的核心。Costco卖的是高性价比商品,里面很多商品都是大牌产品,这就意味着它贵,但在品牌和服务方面,它能做到对得起这个价格。

我自己是山姆会员店的会员,它和Costco一样,里面的确有很多促销的商品,比淘宝天猫还便宜。但它卖的东西整体偏贵,主要就是性价比高,它不是卖廉价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给大众。

会员这个东西,其实在中国接受度没有那么高。中国的会员制电商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大家都去做低价,把价格压得越低越好。但如果研究Costco的消费者画像,你会发现Costco的会员都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学历、素质、收入绝对都优于美国的平均消费者水平,所以, 如果会员电商只是走极致的廉价路线,至少我看不出来合理性在哪儿。会员制的本质,当然是省钱,但绝对不是卖廉价商品。

今年上半年,外资商超大撤退,在这种情况下,Costco还是选择进入上海,如果站在纯商业的角度来看,我可能没那么乐观。

Costco仍然会面临一些挑战,它在美国积累的供应链和价格优势,如果换成中国本土采购,挑战太大。一方面,中国的本地化环境,尤其是农产品之类,真的跟美国很不一样。另一方面,它的体量还不够大,面向中国用户之后,怎么去选品,怎么去适应整个市场,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在美国还有一小部分金融业务,但在中国,难过牌照这一关。

众海投资副总裁 张烨秋

其实星巴克、麦德龙等外资品牌来中国的第一家店都挺火,这些年也都正常了,不可能一直排队火爆。一线城市很多人都有过出国经历,Costco没来上海之前,在一线城市的知名度就已经很高,开店之前也有很多大佬站出来给大家种草,所以一开业就很火爆。

麦德龙和Costco的运营模式和理念非常像,也是会员制,主打大包装、低价格、高性价比,源头直接采购,超市面积特别大,都是极致的降低运营成本,所以可以承受更低的毛利。Costco可能要比麦德隆做得更极致一点,产品的定位比麦德隆高,低成本低毛利背后是它运营效率的提高。任何一个渠道或者平台,成交效率足够高是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Costco还是照搬了美国模式,能不能在中国行得通还得再观察一段时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他们习惯大包装,开车集体采购,一次囤一周或一个月的东西,但中国人不是这样的购物习惯,中国到处都是便利店、大卖场,密度太高了,买东西很方便。

中国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小包装化,盒马鲜生主打的就是小批量购买、即买即得,这和Costco的基本理念不一致,最终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人还不能下结论,我觉得可能都有市场,毕竟麦德龙在中国也有几十亿的销售额。 Costco也一样,它不可能活不下去,但是它如果能做到跟美国一样大的市场比例,保持跟美国一样的财务模型,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单店的成功没有太高代表性。

我一直相信 科技 才是驱动效率提升的东西,Costco是一个上个世纪的公司,我们国内的互联网电商是站在一个新的 科技 应用上的落地产物。 拼成交效率,我不相信纯线下能比线上更高。 Costco的运营工具和黏住客户的工具也没有那么多,当然了,不排除他们可能也会运用 科技 手段做一些中国化的东西, 但他们如果没做,还能把中国的一批线上版Costco打得“抱头鼠窜”,这是不现实的。

Costco进入中国市场是一个好事,这就倒逼国内企业把供应链做好,而不是光想着引流, 把供应链做上去才是真正的有核心壁垒。

一个公司短期内的爆发是靠流量红利,但能够长时间存在,要拼的是公司的中台运营和后端供应链,无论是淘宝、天猫,还是京东、拼多多,靠着流量红利起来之后,能不能变成一个几十年的企业,中台运营能力和后端供应链体系的搭建更重要。

食享会创始人兼CEO 戴山辉

Costco的品牌,跟便宜这个属性的直接关联度非常高,在品牌上形成了很强的特性,所以开业能够引发消费者疯抢。它能做到低价,首先是因为会员制。模式决定成本结构,Costco的商业模式,就是靠收取会员费来盈利。另外Costco的产品量大且集中,在供应链和店面租金方面有优势,在整个零售链条上的成本控制做得很好,最后商品呈现出来的价格也会很低。

但Costco能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零售的成功,靠的是细节。模式背后是一套方法完整的体系。所有的细节积累起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运营体系,这套体系需要各种方法去支撑。就像海底捞,它的崛起靠的是人力资源体系。

Costco的模式在美国非常成功,但从长期经营来看,它在中国市场未来的表现还有待观察。 会员制在中国还没有被完全接受,因为现在大家在很多地方买东西,不交会员费也能享受到很低的价格。

如果只是开一家店,Costco的营业额天花板是非常有限的。 在后期横向扩张的时候,它会面临开店速度和开店成功率的挑战。另外就是在它所在的区域,会面临跟其他不同业态的竞争。

中国的传统零售大卖场,在过去实际上是被不同的零售业态解构了,比如电商、社区生鲜店、社区团购。很多零售商十几年前签约的场地陆续到期了,来自不同业态的冲击非常大,所以外资商超大撤退是可以理解的。

过去中国电商飞速发展的20年,主要竞争的就是性价比。 但线下的竞争,除了性价比,还有服务、地段等各种原因,牵涉到更多维度。一旦竞争的因素复杂之后,竞争的要素就不仅仅是价格。Costco在上海开店,我认为接下来本地零售还是会比较稳定,虽然会有竞争,但不至于像电商那么激烈。

配配租创始人 曹林全

我去过美国的Costco店,挺有消费欲望的,东西确实不贵、很划算,并且支持无条件退货。

从我零售渠道的经验来说,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大家可以探讨:它的价格如果卖得很低,对于这些品牌的其他渠道是不是会有一些影响?如果它是按照北美的政策去做无条件退换,厂商方面是不是能支撑得住?中国制造业发达,除了大品牌,一些小品牌的质量是不是能有保障?

Costco本身确实是一种颠覆,它的价格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服务也做到了极致,这是它最大的一个优势。另外,我觉得Costco供应链解决得特别好,但如果说综合毛利率做到65,在中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会破坏品牌方现有的渠道和价格管理体系。

其实消费者感知的并不仅仅是成本,还有相应的服务保障。从Costco的会员制来说,会员理论上是可以任意采购,这就要求Costco能保证供货,而不能说用户交了会员费以后,很多东西是买不到的,这时候再叫会员费,就没有意义了。在中国,对于很多的产品品牌来说,我个人认为,它一定是无法实现的。

从从业者角度来说,在现在这样一个市场情况下,对我们的启发是, 要追求为消费者考虑,做非常极致的性价比,这一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的一个追求。

如果把Costco定位成一种生活类超市,我觉得OK,但一旦要涉及到中高价消费品,其实挺难做到极致价格的,而且服务也会面临考验。

它一直强调的理念是无理由更换,如果完全按照北美标准来,企业经营负担会很重。中国居民的消费意识会对Costco上海业务有什么影响,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某便利店品牌创始人 王琪

Costco的品牌影响力、经营模式、企业文化和营销是很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尊敬的,但是开业火爆不代表后续能一直火爆。Costco的最大特点是对商品更低成本的追求和更高效的工作体系,但在国内,这种模式会遇到很多挑战,两个国家的商业体制、法律等都有很大差距。

山姆会员店当时进中国的时候也很火爆,深圳的山姆会员店销售额曾经是全球第一,北京石景山的山姆店也进过全球前十,但火了没多久,很大问题在于水土不服。他们把国外公司的制度、理念照搬到中国,虽然理念很好,但很多都行不通。

房租和人力成本可能是Costco在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用便利店举个例子,房租一般会占到销售总额的10%,人力占10%,还有水电费、丢失破损成本以及税务,加起来差不多占到25%。企业做得不好无非就是销售不好、成本太高,房租和人力压死了很多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再提倡低毛利不太现实。

这些年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也越来越厉害,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并不担心国外的企业会对国内企业造成多大冲击。我反而担心,Costco的模式在中国很难实现。 Costco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神,它只是把很多大佬挂在嘴边的话,一步步踏实地完成而已。所有能让其他同行膜拜的公司,其实只是把最简单、最淳朴的道理做到了极致。

目前国内的大型商超有一些潜规则,有的商超为了节省成本压榨供货商,最终导致要不商品进价提高,要不品质下降,总之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但没给用户省钱,成本反而变得更高。外企对国内的很多规矩不熟悉,虽然有可能用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但用的人还是这个圈子里的。

便利客创始人 孙亮

上海Costco开业即爆满,说到底也是一时的开业促销。Costco定位于服务中产客群,也很重视客户体验,开业第一天的火爆场面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第二天的限制客流举措就是为了让客户体验逐步变好。我认为未来随着顾客冷静下来,除了周末应该不会长期出现这种火爆场面。

毫无疑问,会员制是Costco模式最大的特点。现有的大部分零售卖场模式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渠道,主要是为供应商或者生产商的商品提供通路,他们赚取的是通路费,也就是商品差价,他们与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更贴近。 而Costco主要的利润来自会员费,他们更贴近他们的会员,致力于努力帮助会员获得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因此他们与消费者的利益更近。

通过Costco的财报可以发现,他们的净利润几乎与会员费收入相当,基本是略低于会员费收入。这其实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商品销售并不赚钱甚至略亏,需要用会员费收入的一小部分来补贴这块亏损。但是他们拥有庞大的忠实会员群体,这些会员每年会贡献可观的会员费收入。

因此在我看来, Costco盈利的原因是他们并不通过售卖商品赚钱,而是通过为会员服务赚钱。 帮会员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就是他们的服务内容。而他们做得足够好,就会有更多的会员为他们支付服务费。

Costco取得今日的成就完全对得起 社会 各界对其的评价。但是会员愿意交会员费的根本就是你能为我提供满意的零售服务,找到对我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这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有很高的要求,Costco毕竟才刚刚在大陆开店, 供应链体系需要从头搭建,未来能否经受住考验是衡量其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

中国的零售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中国的电商发展极其迅猛,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很方便的获得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外资商超在面对中国零售市场这个大环境时有些不适应。

Costco的模式严格意义上是一种服务模式,他们定位于庞大的中产消费群,而这个客群正是国内最具活力的客群。

如果Costco的服务理念能够打动他们的目标客户群,那么Costco也有很大的希望在中国打下一片江山,但中国市场的环境毕竟和美国不同,客户需求、消费习惯都不一样,需要Costco花费充足的时间,有足够的耐心来逐步研究怎么服务好消费者,同时还要面对更加强大的线上竞争者,还需要给Costco更多的时间才能看到未来的可能。

题图来源于Costco官网,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琪为化名。​

昨日,小米集团正式官宣小米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立项,并在当晚举行了发布会。针对于此,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日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袒露了不少关于为何造车及未来的计划。

央视 财经 报道,雷军表示集团在决定是否进军造车行业这个问题上困扰了很久,在做出造车这一决定时,是已进行了将近75天的大量调研,调研显示支持小米造车或者提醒小米造车需谨慎的结果都有不少,最终经过集团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定,还是决定行动,并由雷军自己亲自带队。

雷军称,因为自己在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电动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自己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自己参投过近十家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的公司,因此自己对于这个行业是具有一定认知的。

雷军还提到,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之后,并非这么快的就投入造车中,而是继续进行做市场调研,针对市场的需求再考虑造什么样的产品。雷军看来,电动 汽车 的时间表在三年左右,所以对于未来小米 汽车 的产品命名之类的还得往后推一推,毕竟其认为造车更重要的是产品,至于取什么名还有更多时间进行。

同时,雷军表示,自己希望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的热度能够降一下,因为市场对小米的热度越高自己的压力也越大,这也将影响小米 汽车 产品的可能性。

对于如何运作及投资计划,昨晚的小米 汽车 发布会上,雷军也表示为助力小米进军造成行业,未来将在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雷军强调,小米决定用“全资形式”进军智能 汽车 ,成立智能电动 汽车 全资子公司,也就是所有的钱都由小米出。

同时,雷军承诺:“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所积累的战绩,押上全部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因此,对于小米的入局众多网友表示支撑和力挺,这也是雷军多年积累下的口碑在众多网友看来,其是个特别喜欢干实事的人,都认为雷军是一个实干家。毕竟随着 汽车 市场上越来越多通过“PPT造车”出现,最终却失败的案例,致使小米集团有着鲜明对比。

对于小米的入局,作为竞争对手及好友的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以及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纷纷送上祝福。
不过,众所周知造车本是一个需要生根蒂固的行业, 汽车 百年 历史 ,靠的是技术的沉淀和核心的 科技 ,而且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烧钱”的行业。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直言,“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这么烧钱。”所以资金对于新势力造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如何能够融到资也成为了发展新能源的首要前提。

对于这样的问题,小米似乎也做好了准备,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开始认真调研造车。对于造车需要消耗的资金,雷军霸气表示:造车,我们亏得起。雷军强调,小米已经不是10年前的小米,截止到2020年小米已经手握1080亿元现金流。
不管怎么说,小米能够决然入驻造车行业,必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做好全力冲刺5到10年的准备,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面对征程。或许随着越来越多 科技 企业跨界造车的原因,也是智能化电动车的出行降低了造车的门槛,与传统 汽车 相比,未来的 汽车 更像一个电子产业。至于小米是否触累,也只能交给时间。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雷军:小米11取消附送充电器,这波 *** 作怎么看?玺承电商资讯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