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第1张

历史上的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的淮南农民军首领,史书上说他“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后来投降宋朝。

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虚构人物不同,跟武松、关胜、杨志、解宝、张横及彭玘同样在北宋、靖康之祸的历史上确有其人。

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头都记录了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

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东都事略》提到官员侯蒙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扩展资料:

至于宋江是否曾征讨方腊,一直存在争议。

有关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可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二引《中兴姓氏奸邪录》:“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陷温、台、婺、处、杭、秀等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兴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

同书卷二一二又引《林泉野记》:“方腊反于睦州,光世别将一军,自饶趋衢、婺,出贼不意,战多捷。腊败走,人青溪洞。光世遣察知其要险,与杨可世遣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送阙下。”

但《中兴姓氏奸邪录》和《林泉野记》等书只能以野史视之,《宋史》并无宋江平定方腊的记载,《宋会要辑稿》有关平定方腊的记载中,也没有提到宋江。

1939年在陕西省府谷县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中指出,折可存是在宣和四年三月平定方腊余党,再奉命“捕草寇宋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江(历史人物)

宋江与梁山泊英雄好汉的形象伴随着小说《水浒传》及同名电视剧,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而颇具调侃意味的《麻辣水浒》的问世,更是使他们成为人们交谈的话题。历史上的宋江及梁山泊起义是否就如《水浒传》所描写的那样呢?
宋江与梁山泊
宋代梁山泊周围的农民和渔民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官府压迫和剥削的武装斗争,宋江起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宋江起义发生于北宋末年宣和年间,激起农民起义的导火线是北宋设置的“西城括田所”。宋徽宗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于政和元年(1111年)设立这一机构,专事搜刮。梁山泊原为很小的湖泊,因黄河决口使许多原来的小湖泊与之汇合,到北宋末年形成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许多破产农民以及一些逃犯据此为生。但“西城括田所”将整个梁山泊收为“公有”,规定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犯禁者以盗贼论处。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不得已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武装聚集,抗租抗税,阻杀官兵。因此,梁山泊就成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为据点,“结寨于此”(《宋史·蒲宗孟传》),“山下有分赃台,置石座三十六所”(何竹淇《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宋江等人在这里共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青、齐、濮各州之间,官府也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起义军的存在,并下令“(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抚山东盗宋江”(《皇宋十朝纲要》)。
宋江起义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有关史书如《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只有36人。据郎瑛《七修类稿》载,这36人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近人余嘉锡对此有过详细的考证。作为一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仅此36人就“横行齐、魏”,官兵数万人不能抵抗,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办到的。据此有人认为这36人可能是起义军大小领袖的总数,也就是说与宋江一起举事起义的,可能是三十六条好汉,后来每一个好汉统率一支部队,但为了方便起见,仍以36人名字称呼,这种解释倒也合理。那么,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史无记载,确切数字无法统计,大致有数千人的队伍。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有三十六位英雄,为何到了《水浒传》却变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得明白:“贯中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这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之说。罗贯中在写小说有感于宋江起义有“替天行道”之言,对于当时那些“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自亦异于他贼也”,才将梁山36位英雄写成108位,小说自是小说,万不能当成历史来对待。
宋江的结局
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义后,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义军登陆后,旋遭伏兵包围,张叔夜派兵烧了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宋军中的一员。
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争论颇大,主要围绕宋江有没有去征方腊的问题展开。
宋史上有关宋江的记载总共有三段,分别是:本纪二十二徽宗四,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列传一百十二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列传一百十二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第一、宋江投降应该是在宣和三年二月以后的事情。第二、宋江一度还是挺嚣张的,“官军数万无敢抗”,但属于流寇性质。第三、宋江人马不会很多,张叔夜用了卧底和千名死士设伏加上少量“轻兵”、“健卒”就搞定了宋江,而宋江则是在副手被擒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的。第四、侯蒙(时任毫州知州)曾经建议宋江去打方腊,但朝廷似未接纳。
那么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了平定方腊的战争呢?我们再看看其他资料,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记卷九十四,宣和三年所发生的有关事情按时间顺序如下:正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降诏招抚方腊”。“方腊陷旌德县及处州。步军都虞候王禀复杭州。”同月,“淮南盗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知亳州侯蒙上书,言江才必过人,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张叔夜知海州。江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馀,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所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三月,“方腊再犯杭州,步军都虞候王禀等战于城外,斩首五百级。官军与贼战于桐庐,败之,遂复睦州。”四月,“童贯、谭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方腊焚官舍、府库、民居宵遁,还青溪帮源洞。贯等合兵击之,腊众尚二十万,与官军力战而败,深据岩屋,诸将莫知所入。王渊裨将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捣其穴,格杀数十人。庚寅,擒腊以出。世忠,延安人也。忠州防御使辛兴宗,领兵截洞口,掠为己功。诸将并取腊妻子及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洞石穴中,杀贼七万馀人,其党皆溃。腊之乱,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八月,“方腊伏诛。”
续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宋史完全吻合,有些文字也完全相同。宋江宣和三年二月投降。而同月官军对方腊的战事也开始占据主动,“复杭州”,三月“复睦州”,四月方腊被俘,基本被平定,八月伏诛。没提到宋江同平定方腊有任何关系。
宋会要辑稿有关评定方腊的记载中,也没有提到宋江。
在野史中倒是有所提及,据李[上直下土]的《皇宋十朝纲要》卷一八,“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前半段同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基本符合。后面则提到六月份辛兴宗同宋江破贼上苑洞。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都提到了辛兴宗参与平定方腊,却没有提到宋江。可见即便宋江参加了平乱,这支部队也是可有可无的,最多是一支偏师。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曾引用《中兴姓氏奸邪录》和《林泉野记》中有关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但这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所以不能做数。
而于1939年出土的宋将折可存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折可存平定方腊后,“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 另外,时任大名府元城县尉的李若水(后官至礼部侍郎,靖康二年与徽、钦二宗一起被俘,拒绝金国高官厚禄劝降,不屈就义,谥“忠愍”)的《忠愍集》卷二有诗一首:“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徭,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此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镇压。
无斋主人倾向于邓老先生的结论,综合上面的史料,宋江投降不会早于宣和三年二月这点是肯定的,而此时方腊基本大势已去,方腊被俘是在宣和三年四月。而李若水的诗,有明显的时间要素“去年”、“今年”,也就是说到了宋江投降后的第二年宣和四年,宋江等人的作为是不令朝廷正统看法满意的,否则就不会“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这么说了。若是宋江投降后,作为主力去镇压方腊,李若水断不会这么写。从这个角度看,宋江基本上不可能去平定方腊。
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水浒上所谓宋江率梁山大军打方腊建功的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即便按野史的说法,宋江投降后参加了这次平乱行动,顶天了也就是在方腊被俘之后带了一支小部队参与镇压方腊的残余势力。

是。

有关宋江的记载有:“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此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镇压。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民变首领,后来投降宋朝。此事成为后来章回小说《水浒传》主角。宋江在小说中是梁山泊义军之首,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为人重义,名扬江湖,受各地草莽的仰慕。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享乐天子和昏君。可以说,他天资甚高,吟诗咏赋,能书会画,对玩乐尤为嗜好,声、色、书、画、奇花异石、飞禽走兽,乃至蹴鞠等等,无所不好。

凡能投其所好的人,不论是朝中大臣、宫廷宦官,还是市井泼赖,都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其中最受其重用的是蔡京、朱勔、童贯等六人,时称“六贼”。

北宋统治者们花天酒地,而广大农民却饥寒交迫,面对着蔡京一伙搜括挥霍民膏的行径,百姓怨声载道,不禁发出“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的呼声,于是各地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其中,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梁山泊宋江农民起义,声势较大,影响甚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江(历史人物)

有关宋江的记载有: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此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镇压。

真实的
有关宋江的记载有: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此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镇压。
水浒传里的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其人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视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孝义黑三郎”而闻名天下。
早先宋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虽说达不到光宗耀祖,也算是吃皇粮的低级政府官员。纵观其一生的命运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受尽一帮小人的迫害也得益于这帮小人。
第一个点:宋江怒杀阎婆惜——从县押司沦为阶下囚
第二个点:酒后浔阳楼题反诗——从囚犯到梁山落草为寇后逼迫朝廷对其招安
第三个点:受招安奉命征讨方腊——后被高俅以嘉奖其征讨有功的名义用御赐毒酒害死

是。
有关宋江的记载有:“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此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镇压。

宋史上关于方腊的记载见列传二百二十七方腊传。
“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二月,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四月,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平。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王师自出至凯旋,四百五十日”。
可见方腊是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起义,宣和三年二月基本败局已定,四月被俘,宣和四年三月余党被彻底平定。其规模达六州五十二县,涉及人口二百万,(按宋史地理志,北宋末总共有4京,30府,254州,63监,1234县,人口4500多万)。朝廷动用了15万大军,出动了枢密使童贯才镇压下去的。其中没提宋江参加了平定方腊。
另据列传一百二十三韩世宗传:“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
从这段看,方腊是被日后的抗金名将韩世忠擒获的,但功劳被辛兴宗抢去。
宋史上有关宋江的记载总共有三段,分别是:本纪二十二徽宗四,宣和三年有“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列传一百十二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列传一百十二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第一、宋江投降应该是在宣和三年二月以后的事情。第二、宋江一度还是挺嚣张的,“官军数万无敢抗”,但属于流寇性质。第三、宋江人马不会很多,张叔夜用了卧底和千名死士设伏加上少量“轻兵”、“健卒”就搞定了宋江,而宋江则是在副手被擒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的。第四、侯蒙(时任毫州知州)曾经建议宋江去打方腊,但朝廷似未接纳。
那么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了平定方腊的战争呢?我们再看看其他资料,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记卷九十四,宣和三年所发生的有关事情按时间顺序如下:正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降诏招抚方腊”。“方腊陷旌德县及处州。步军都虞候王禀复杭州。”同月,“淮南盗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知亳州侯蒙上书,言江才必过人,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张叔夜知海州。江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馀,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所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三月,“方腊再犯杭州,步军都虞候王禀等战于城外,斩首五百级。官军与贼战于桐庐,败之,遂复睦州。”四月,“童贯、谭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方腊焚官舍、府库、民居宵遁,还青溪帮源洞。贯等合兵击之,腊众尚二十万,与官军力战而败,深据岩屋,诸将莫知所入。王渊裨将韩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捣其穴,格杀数十人。庚寅,擒腊以出。世忠,延安人也。忠州防御使辛兴宗,领兵截洞口,掠为己功。诸将并取腊妻子及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洞石穴中,杀贼七万馀人,其党皆溃。腊之乱,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八月,“方腊伏诛。”
续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宋史完全吻合,有些文字也完全相同。宋江宣和三年二月投降。而同月官军对方腊的战事也开始占据主动,“复杭州”,三月“复睦州”,四月方腊被俘,基本被平定,八月伏诛。没提到宋江同平定方腊有任何关系。
宋会要辑稿有关评定方腊的记载中,也没有提到宋江。
在野史中倒是有所提及,据李〔上直下土〕的《皇宋十朝纲要》卷一八,“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前半段同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基本符合。后面则提到六月份辛兴宗同宋江破贼上苑洞。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都提到了辛兴宗参与平定方腊,却没有提到宋江。可见即便宋江参加了平乱,这支部队也是可有可无的,最多是一支偏师。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曾引用《中兴姓氏奸邪录》和《林泉野记》中有关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但这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所以不能做数。
而于1939年出土的宋将折可存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折可存平定方腊后,“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另外,时任大名府元城县尉的李若水(后官至礼部侍郎,靖康二年与徽、钦二宗一起被俘,拒绝金国高官厚禄劝降,不屈就义,谥“忠愍”)的《忠愍集》卷二有诗一首:“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徭,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据此考证出,历史上宋江虽曾招安投降,但并无征方腊一事,后又叛,被折可存在平定方腊余党后所镇压。
无斋主人倾向于邓老先生的结论,综合上面的史料,宋江投降不会早于宣和三年二月这点是肯定的,而此时方腊基本大势已去,方腊被俘是在宣和三年四月。而李若水的诗,有明显的时间要素“去年”、“今年”,也就是说到了宋江投降后的第二年宣和四年,宋江等人的作为是不令朝廷正统看法满意的,否则就不会“招降况亦非上策,正诱潜凶嗣为虐”这么说了。若是宋江投降后,作为主力去镇压方腊,李若水断不会这么写。从这个角度看,宋江基本上不可能去平定方腊。
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水浒上所谓宋江率梁山大军打方腊建功的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即便按野史的说法,宋江投降后参加了这次平乱行动,顶天了也就是在方腊被俘之后带了一支小部队参与镇压方腊的残余势力。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