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是如何作死的?算盘落空输掉资本游戏,态度强硬错过转让机遇

苏宁是如何作死的?算盘落空输掉资本游戏,态度强硬错过转让机遇,第1张

前一个赛季的联赛冠军,第二年开赛前宣布解散?这种在国际足坛闻所未闻的事,却很有可能要在中国足坛出现了。即便江苏四家国企将接手苏宁易购20-25%的股份,曾被视作江苏队命运的转机,只是美好的期待难敌现实。

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15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苏宁主动找到江苏有关方面要求接手舜天的 *** 作,被外界认定为“投其所好”;之后收购国米,也同样被认为是一种投其所好的行为。

然而“投其所好”的想法,到底在苏宁全面进军足球圈时,占多大的比重?这可能只有苏宁高管才知道。但私企在做任何决定时,都会看重利益。 当苏宁看到京东和中超、CBA都签订了具有排他性的赞助合同之时,企业在快速壮大;阿里巴巴入主恒大,并赞助世俱杯,让当时正在全面往电商方向发力的苏宁,意识到足球可以成为重要的营销阵地时,无论是收购舜天,还是收购国米,pp 体育 用远超市场价的价码全面收割版权,苏宁所希望的都是通过足球收割到大批流量导流到电商平台。

搞足球替苏宁收割到了不少流量,但流量跟变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之所以苏宁没有把足球导来的流量在电商层面变现,主要是苏宁的企业运营模式太过于传统。 同样的商品,很多时候苏宁易购APP上的价格要比京东、淘宝更贵,且款式更少、更旧;有些老款的球衣,淘宝上可以打对折就能买到,但去苏宁易购app可能是8折!当苏宁的促销模式过于传统,打价格战打不过京东、淘宝;之后出现的拼多多、抖音带货又近一步的分流,且在价格上同样能打赢苏宁,让苏宁在电商舞台更为弱势。

当大多数老百姓要么是养成了在一个平台买东西的习惯,要么是看哪个地方便宜就在哪个地方买;这就导致足球导来的流量,很多都难以变现时,从传出苏宁想把pp 体育 转给阿里开始,苏宁就想撤了;而从pp 体育 放弃英超版权开始,标志着遭遇危机的苏宁要把足球的包袱彻底甩出去!

当企业的生存都出现了很大的压力,张近东说出“该砍的坎”,是苏宁完全没得选。而之所以在 体育 方面的投资彻底失败后,却承诺继续给国米财政支持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江苏队和pp 体育 肯定是烂摊子,越玩只会亏的越多;但国米还有价值,潜在买家不在少数,还有在高点抛售的可能。

而在今年冬天的中国足坛,遇到困境的俱乐部不少;沧州拉了永昌一把,重庆市政府下令两江集团救当代,早已感到巨大压力的建业得到了郑州和洛阳的帮扶,唐山也打算出来救华夏。而在2019年,青岛市有关方面召集几家市属大型国企开会后,黄海的投入就是由青岛市多家企业共同赞助。。。当各地有关方面出面救足球,或改变了俱乐部生存环境的情况下,很多江苏球迷也把希望寄托在有关方面身上。

以江苏的经济体量,按理说救足球没有问题;但之所以俱乐部转让不顺根源,其实恰恰出在了这是一支冠军队。

在去年联赛结束之前,江苏省有关方面就已经帮苏宁联系了苏州、无锡等地的企业;两三个月前,有部分国内媒体爆出,苏宁可能会把主场搬到苏州的背后,实际上是苏州方面当时提出了,希望以赞助的方式参与俱乐部建设,主场必须搬到苏州。而无锡方面则是想直接把俱乐部收过来,如果当初苏宁愿意零转让,无锡方面很可能就把债务和俱乐部都接了。 然而拿到了联赛冠军后,提升了苏宁的心理预期;当他们想借“冠军”来要挟,把这些年搞足球的投入收回来一些,又正好赶上了夺冠后最风光的时候抛售俱乐部,他们想卖20亿,且对方还需承担5亿债务;然而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哪个企业会砸25亿来收购中国足球这个无底洞?

当价格根本就卖不上去,苏宁慢慢的降低了心理预期,此前国内多家媒体已经爆出苏宁打算“零转让”,但需要接手的企业承担5个亿的债务。然而苏宁是一个冠军队,这意味着未来拿联赛亚军都是退步;何况特谢拉、奥拉罗尤走后,埃德尔和米兰达原合同今年夏天就到期了。当苏宁所倚仗的外援已经离开或即将离开,限薪令下也不可能再买来同级别的外援,再加上主教练的离开,意味着苏宁硬实力必将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就以苏宁目前的国内球员班底,补几个外援,打到联赛第五、第六已经算烧高香了。

而已大多数中国球迷一场两场打不好就高喊“下课”、“滚蛋”、“混子”的尿性,拿了冠军后,新赛季成绩不好,那不得骂声一片;新的投资方为什么要花十几个亿找骂呢?

昨天晚上,苏宁易购发布了2020年的业绩报告,其中收入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00%;亏损3913亿元。如果只是去年一年亏损,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麻烦在于,苏宁已经亏损了很多年;当企业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足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而前段时间当“冠军队即将解散”、“冠军队即将消失”这样的标题充斥着网络,且中国足球 历史 上从未出现过卫冕冠军倒牌的情况下,有人希望通过舆论的影响和球迷的压力,来促使江苏省有关方面出手。 然而苏宁是一个大企业如果垮了,意味着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人失业,江苏省或者南京市救助苏宁这个企业是为了维护 社会 安定。但江苏又不缺职业队,且苏州市有关方面已经决定大力扶持苏州东吴,苏州东吴新赛季的目标就是冲上冲超,已经有人在运作苏宁的部分主力去帮苏州东吴冲超的背景下,对于江苏有关方面来说,少一个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何况江苏省有关方面,之前不是没有帮助俱乐部找企业接盘,是苏宁开价太高吓跑了买家。且苏宁的人过去一向是趾高气昂,在江苏省 体育 局、江苏足协面前一副大爷做派,人家现在不看苏宁的热闹就不错了!

客观的说,虽然苏宁俱乐部这几年的很多运作并不职业;但是从投资足球的角度来说,这5年时间他们也投了接近60亿,给江苏足球砸来了唯一一个联赛冠军。再考虑到最近十年,联赛冠军只有恒大、上港、苏宁三家,他们玩足球要比同期进入中国足坛的权健、华夏、佳兆业、恒丰、中赫更为成功。 然而一个不能为投资人创造价值,反而成为负担的俱乐部,再遇上足协的中性名一刀切以及冠军的压力抵挡了买家的热情,或许他们未来的走向早已注定。

一个人的运气不会永远都那么好。

苏宁和国美的家用电器大战,本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对决。

甚至,胜利的天枰已经往国美那边倾斜了,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入狱,致使内部陷入了股权争夺,张近东坐收渔翁之利,一举拿下中国家用电器市场。

现在,风水轮流转,黄光裕刑满释放,重新掌舵国美,卯足劲要带领国美重回巅峰。

只是,曾经的对手张近东正在破产的边缘挣扎。

01

苏宁追赶国美的日子

时间回到2004年,尽管他们都已经上市了,但是双方差距还是挺大的。

就拿净利润来说,这年苏宁电器净利润为184亿元,国美电器净利润为374亿元,是苏宁的2倍。

这是属于国美的一年,企业荣誉林林总总加起来有数十个,其中份量最重的是斩获了中国家电零售额的第一名。

在个人荣誉方面,黄光裕如日中天,以105亿元的身家成为中国首富,而张近东在榜单排名很后。

在2008年之前,苏宁稍微落后国美的格局一直没变过。

黄光裕在这期间还两次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那时的国美很强大。

当时,中国家用电器市场主要由国美、苏宁、永乐、大众这四家企业霸占。

2005年国美通过资本市场一口气并购了永乐和大众,向排名第二的苏宁步步紧逼。

国美还放出话,要收购苏宁电器,火药味十足。

从当年双方公布的业绩来看,国美在各方面数据都是略胜一筹的。

也许这就是黄光裕的底气吧。

没想到的是,苏宁在2006主营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

苏宁电器实现净利润同比翻了一番的壮举,主营业务收入24927亿元;而同期国美电器实现销售收入为24729亿元。

等于双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喜气洋洋,为举办奥运会摇旗呐喊。

但是,对于黄光裕来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股票内线交易,锒铛入狱。

这年,是他第三次登上了中国首富之座。

这是转折点。

从此,苏宁迎来了全面压制国美的时代。

2010年,苏宁实现营收达到54302亿元,利润3783亿元。国美实现营收37270亿元,利润1868亿元。

此时苏宁已经实现大幅反超。

02

打败了黄光裕,来了个刘强东

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刚刚萌芽,淘宝、京东创立。

因为,京东无法与国美、苏宁线下竞争,刘强东选择了走电商这条路,2010年京东商城电器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来势汹汹。

此时,有人建议张近东开始布局电商平台。

但是拖了2年,2009年张近东预料到京东将会是苏宁最强大的对手,成立了苏宁易购公司。苏宁电器占据60%的股份。另外40%是用来做团队的股权激励,暂时由管理层持有。

2012年,刘强东在社交平台上发话,要挑战苏宁和国美,价格战开打,国美因为消耗不起,中途退出,剩下京东和苏宁对轰。

苏宁打得很吃力,电子商务平台布局太晚,是关键原因之一。

难道张近东真的不知道电子商务时代将要来临吗?

张近东是个聪明人,肯定知道,电商是未来的趋势。

但是他下不了决心。

因为,他明白打败国美电器靠的是不断新开线下门面店,几年下来,苏宁已经扩张到近2000家,如果建立电商平台售卖电器,意味着开店速度需要减缓。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售价问题,如果线上产品的价格和门店售价一样,就会没有优势,如果比线下门店卖的便宜的话,这样又会有排挤效应。

后来,证明张近东的担心是存在的,在与京东商城这一战役,苏宁电器产品线上售价已打95折,直接影响到线下店面的销售额。

京东在那次“ 电器大战”不但赚足了大众眼球,而且打败了苏宁,从那年的年报披露,苏宁营业收入98357亿元,同比增长仅为476%,营业利润3014亿元,较同期下降5323%。

也就是说,苏宁大资金投入,换来的是利润下跌。

在我看来,苏宁必败,原因无非是包袱太大。

首先,2012年京东已经有9年的电子商务经验,不仅仅只卖电器,是什么东西都卖,有固定的网上客户群体。

相反,2012年苏宁易购才刚刚运营2年,流量肯定不如京东。

更重要的是,苏宁的付出远远要大于京东,商品打折后对自己实体店面的冲击,再加上人工费用支出。

但是,张近东知道苏宁必须改革。

2012年之后,苏宁开始注重电商平台经营,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并改名苏宁云商。

03

苏宁大撒钱

电商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京东商城风光的背后是建立在烧钱抢夺市场的基础上。

2014年3月10日,京东商城为了补充现金,找来腾讯入股, 腾讯向京东购买351678637普通股,占后者上市前普通股的15%。

京东商城获得214亿美元现金,同时腾讯旗下APP, 比如QQ、微信为京东提供一级入口。

同样,苏宁也认识到中国资本市场,想要单 *** 匹马很难,最好的方式就是拉帮结派。

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用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苏宁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

也就是说,双方交叉持股,各取所需。

因为,京东一直想在电子商务领域和淘宝一较高下,阿里巴巴投资苏宁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牵制京东的发展。

而苏宁也如愿以偿得到阿里巴巴的加持。

有钱了就开始大手笔投资,比如 48亿元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 收购万达百货、疯狂开设苏宁小店等原有业务。以苏宁小店为例,2017年时苏宁小店数量只有23家;到了2019年苏宁小店自营店面合计5368家。

然后又再次更名为苏宁易购,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主要业务包括零售、物流、地产、金融、文体等。

此时外界对苏宁的评价是什么都参一咖,更像一个投资公司。

张康阳投资足球,就是典型的例子。

按道理说,苏宁没必要去趟这套浑水,张近东也不像许家印是个有足球情怀的人,组建苏宁足球队五年时间,花了63亿人民币,能得到的商业回报很低。

最终选择直接解散冠军球队,宣布退出中国足坛。

也可以说是中国足球给张近东上了一堂课。

另一方面,投资意甲足球队国际米兰,在我看来商业价值很高。

因为获得了2021年意甲联赛冠军,球队估值更上一层楼。

橡树资本对国米未来的估值超过了10亿欧元。

当初张近东花了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再加上后续资金投入55亿欧元,总共花了82亿欧元。

现在估值10亿欧元,似乎还有赚。

目前的情况是,苏宁持有的国米还是处于负债状况,国米2020年6月的债务净额为323亿欧元,这样算起来好像也是亏损。

所以,保守估计张近东父子投资足球,耗资应该上百亿元人民币。

这些投资没得到回报,后续还要不断向国米砸钱,因为球队日常开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04

苏宁负债累累,处于破产边缘?

2021年6月9日,一张图在网上流传,苏宁电器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3082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为了归还这3082亿,张近东可能又要卖股权了。

从2021年 6 月2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苏宁电器拟将持有的公司52亿股卖给新零售基金。获得现金价3182亿元。

可能目前还未成交,资金还没到账,所以不能马上归还债主。

其实这不是苏宁电器第一次卖股权了,早在今年2月,苏宁电器就将23%的上市公司股权(包括张近东个人持股),转让给深圳国资企业深国际和鲲鹏资本,拟作价14817亿元。

张近东卖家业救国米,拿到这笔钱,给了张康阳20多亿解决国米发不出薪水的困局。

近年来,苏宁已经多次被传负债上千亿,现在看来消息不假。

根据苏宁易购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总负债1361亿元。有息债务规模逾700亿元,其中近500多亿近期要还。

那么1361亿元的总负债,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苏宁易购往年的年报,2014年以后净利润连续为正。

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些都只是“表面风光”,收购及出售所持股票、旗下资产是支撑苏宁总体净利润的主力军,懂的人就能看出点端倪,因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每年的净利润都是亏损的。

2014年至2019年,分别亏损 1252亿、1464亿、1107亿、088亿、359亿、571亿。

这几年,苏宁主营业务根本不赚钱,漂亮的财务报表是投资所得收益,比如2016年认购了阿里巴巴105%股权,通过2017年、2018年2次出售,总获利143亿人民币。

或者每年出售资产,使得每年上市公司年报又赚钱了。 就拿2020年苏宁电器上半年财报来看,苏宁电器营业利润仅为181亿元,利润总额为-007亿元。

这才是苏宁真正的情况 。

苏宁负债累累是事实,手持的国米股权也被国外机构盯上了。

意大利媒体曝料一家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金融公司已经向张康阳开价收购。

但是被拒绝了。

因为苏宁方面在今年5月,获得了美国橡树集团275亿欧元的贷款,缓解资金压力。

从今年的两次 *** 作来看,张近东父子似乎爱国米胜于苏宁。

总结

张近东一直在保国米,弃苏宁。

每次都是出售手中持有的苏宁易购股份填国米缺钱的坑,沉迷在足球圈不能自拔。

早年苏宁追赶到打败国美,一度让外界误以为整个家电零售市场要被苏宁拿去。

没想到几年后,黄光裕出来, 国美动作频频,入驻京东开设官方旗舰店,后又向拼多多发行2亿美元可转债,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而曾经的对手正在拱手让出创业了20多年的产业,不胜唏嘘。

对于张近东父子将一盘好棋下得稀烂,广大网友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讨论!

“月亮不会奔向你,但我会不远万里。”

这么美的情话,说的不一定是爱情。毕竟,现在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每日都在做着“不远万里奔赴向你”的事,送达之准时、服务之周到,可能会比爱情里的另一半还靠谱。

如今,每天有超过1亿件快递包裹被发往世界各地;每天有超过2000万份外卖送到消费者的手里而疫情之后,楼下菜市场的菜,也开始自己“主动”跑到消费者的碗里。

当人们习惯了像点外卖一样买生鲜,巨头们对生活用品也打起了“算盘”,日益激烈的同城零售战争在阿里、京东、苏宁、美团等之间展开。

在传统电商时代,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即便楼下的小超市就能买到从纸巾、洗衣液、饮料、调料等生活用品,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从京东超市、天猫超市下单,等着快递小哥按响门铃。

改变在于,当巨头们不断加码同城零售,让生活用品、药品在1小时内送到成为现实,并让数码产品、美妆、服饰等都“立等可取”的时候,用户被培养得越来越“懒”也越来越没有“耐心”。

拆快递的快感,能早点享受,为什么还要多等两三天呢?

《2020京东到家手机即时消费白皮书》显示,超9成用户选择京东到家是被平台1小时达的配送服务吸引,相比较次日达的配送方式,用户希望送货时间越快越好;而在购物体验调查中,84%的用户表示最满意的是达达快送骑士1小时送到家的配送速度。

当“即时满足”成为了用户的习惯之后,巨头们最终的争夺点在于,如何通过为小商家赋能,以全品类的商品、高履约的能力,让“即时满足”成为用户消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商家们被盯上,本质上是因为不管阿里、京东,还是苏宁、美团,不可能“无孔不入”地自建渠道响应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些盘根错节在各个小区“遍地开花”却又不怎么起眼的门店,天然具有距离消费者更近的优势。

并且, 这个“队伍”还异常庞大。

根据凯度零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700万家小店,其中,夫妻店的存量规模在680万家左右。2019年,这些夫妻店的出货规模更是占到整个市场的44%。

SaaS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毕竟,对于小商家来说,距离近不代表反应快。炒菜的时候才发现缺酱油,总不能指望楼下的夫妻店还有人手可以把货品送上门吧?

如果 巨头们想要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最终考验的还是合作商家的反应能力 。但这些构成本地生活主力军的小商超,他们从后端的供应链资源,到前端的互联网运营能力,都还没有与新零售接轨。

入局新零售SaaS的玩家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SaaS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

京东到家推出的海博系统、阿里发布的翱象开放平台都是致力于为商家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商品管理、用户经营、服务履约等解决方案。而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或许是海博系统有达达集团强大的履约能力,翱象开放平台背靠阿里的大生态。

小商超接入阿里、京东们的零售SaaS之后,好处不言而喻。

举个例子。

一家普通的夫妻店,以往都是顾客上门来买东西。当这家店接入到翱象开放平台之后,它的售货半径就会扩大到附近3-5公里,并且,在淘宝、天猫、饿了么等渠道,都能通过“小时达”拥有入口,附近的消费者在生态内的平台搜索想要的商品,这家店都会被展示,而消费者下单之后,骑手就会在规定时间内促成这次消费的最后完成。

这些消费需求,都是这家夫妻店的消费增量。

订单完成后,翱象对商家的赋能还没有结束。根据周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翱象甚至能够根据大数据,为这家夫妻店给出商品进货策略。

从这个层面来看,接入翱象的线下小商超在阿里“身边经济生态网”完成了交易,让最近的货自己去找消费者,最终的受益者,不仅是消费者的需求被即时满足,提升了消费体验和效率,小商超本身更会因为消费触点更广、履约链路更短更快,而提高了零售效率而最终获益。

若接京东的海博系统,也是同样的逻辑。

阿里的资料显示,使用“翱象”后,单商户线上单量平均提升25%,仓内拣货人效提升15%,带动GMV超55亿元。截至目前,已有近60个零售商家和生态合作伙伴与“翱象”签署合约,覆盖门店数量接近7500家。

而海博系统截至4月底,也已有超3300个连锁零售商的门店部署应用,相比2月底的2200个门店大幅增加。

阿里和京东的这种赋能,某种程度上,能够缩短夫妻店与品牌便利店之间的距离,使其在社区范围内更具竞争力。

因为,连锁便利店经营的核心优势在于供应链成本低、品牌效应高,而小商超、夫妻店立足的核心原因在于以管理成本低、经营效率高。

而阿里和京东的SaaS系统恰恰能够在商品采购和售卖规划上,为夫妻店降低供应链成本。

理论上来说,小商超、夫妻店的这种获益,会是持久而长远的。但实际上,这样美味的智能“大餐”,他们即不敢“吃”也不想“吃”,而即便“吃”也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螳螂 财经 ”看来,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厂SaaS与小商超、夫妻店之间,还需要更多的了解与磨合,才能真正人知道对彼此的需要。

一方面,面对在经营上“自给自足”的小商超、夫妻店,巨头们的“智能手段”可能很难完全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小商超、夫妻店做的都是三五公里范围内的熟人生意,对他们来说,选品技巧、营销手段、线上接入这些可以被计算、被量化的“学问”,往往都不如人情这门“学问”。

而且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这些小门店的经营者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和能够实 *** 的程度并不深,巨头们若想深入改造他们,就需要投入巨大的前期教育成本。

即便是品牌连锁加盟店,在“螳螂 财经 ”走访过的京东便利店、天猫小店、芙蓉兴盛还有新佳宜、快乐惠等,有的是夫妻店翻新挂牌,有的是开新店,但除了有统一的连锁门头,其他的像装修风格、进货选品、货架陈列、促销活动等,都是各是各的样,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

加盟店在一些可以标准化的动作上都尚且“无意识”做提升,更遑论“触网”?而其他自由生长的夫妻店,可能就更“随性”了。

毕竟,在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出货量的近700万的夫妻店中,其中约30%的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

而还有一种情况是,小商超在巨头“跑马圈地”的同城零售战争中“薅羊毛”。 即,很多小商家接受巨头的“智能改造”只停留在使用零售通等B2B渠道进货,并且是哪个平台价格低就去哪个平台进货。

燃 财经 的报道里就有案例表示,“加盟者在平台的进货比例达不到100%,甚至难达50%”。并且,燃 财经 采访的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商家与平台只能停留在进货与供货的浅层关系上,难达成深层次合作,在这一基础上谈扩张数量,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只想拥有一份稳定收入,并不想发财的小商超、夫妻店,在很大程度上,对巨头的赋能抱有很强的“戒备心”。

小商超、夫妻店之所以小,是因为他们很多人就没想过要做多大的生意,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踏踏实实过日子“不给别人打工”。

巨头的赋能,转化成他们接收到的想法,就变成了“要为别人打工”。

在一个三线城市开了十几年超市的万老板告诉“螳螂 财经 ”:“我的客户很稳定,都是周边的人,根本没必要做线上生意。”

万老板之所以十分笃定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他超市旁边的餐饮店“不上外卖平台的时候,一天三四千的流水,上了外卖平台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有一万流水,但是赚到自己口袋里的钱却没有变多,人还很累”。

而加盟了一个本地连锁超市品牌的刘,则认为巨头们的赋能“并不是诚心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让我们找他们进货,用他们的付费系统,到最后完全依赖他们了就直接抽成”。

其实,阿里、京东们的SaaS本意,如阿里超市生态事业部总经理周天牧所说,“商家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数据的工具去更好的理解它们的消费者和周围的经营的状况”。

但现阶段,当夫妻店周围的消费者可以在每日打照面的微笑中,靠熟悉建立人情产生交易的时候,巨头们或许该好好思考一下,这套工具怎么才能凑效了。

毕竟,能够长久地与便利店共存,就已经说明了,对于没有“远大志向”的小商超、夫妻店来说,人情味儿就是现阶段最好的数字工具。

当然,时代的潮水涌来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避免被席卷的命运。阿里京东虽然已经提早造好了船,也很笃定这条船迟早会“满员”,但只要浪头还没完全打在自己身上,小商超、夫妻店就暂时不会“同乘”。

参考资料:

电子商务前景很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购物也是,电商已经很普及,所以学电子商务很有前途。
2、“电子商务”所学的东西各有不同,有营销类的、物流类的、运营管理类的,不管这三种类型学的是哪种,对大家都有好处。
3、营销类,电商普及,学营销出来很吃香。随着电商的普及,物流也在同步发展中,几乎跟电商是一家,所以学物流也是不错。
4、运营管理,现在各个企业都有网站,而网站运营就需要管理者,而刚好电子商务偏运营管理的就能胜任这份工作,所以电子商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专业。

苏宁易购依托苏宁电器的大体系平台,作为苏宁电器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优势在于:
1、1500多家门店的自提。
2、全国,除西藏外的苏宁自有物流体系
3、苏宁集团大营销体系总裁金明的全力支持
4、苏宁易购现任总经理李斌属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类型
5、原苏宁易购总经理李好(女),现任总经理助理,深的金明和张近东的支持,系1200工程1期03年入职老员工,从事采购行业出身。
6、苏宁电器跟多家工厂直接订货,签订协议,不通过代理商,价格相对低
7、苏宁易购有着苏宁电器的售后体系。
8、在电子商务上,跟其他网站打价格战比较激烈,跟价较紧。
9、苏宁易购员工上班9点到21点(一般情况下),问题响应度要高。
10、苏宁易购网站建设运维方面:IBM公司提供硬件支持,1000+人的自有开发团队。
目前就这么多,想到在添加。

文 | 柳华芳

这届双十一很特别,不再是一天,变成11天,横跨11月1日到11日,拉长促销周期,零售平台、商家、消费者都可以更加从容。

众多零售巨头之中,苏宁易购创造了行业最高增速,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75%,苏宁家乐福到家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420%。这是一份极为惊艳的双十一战报,一向低调务实的苏宁易购,进入收获期和反攻期。

11月12日晚,江苏苏宁易购足球队击败了广州恒大队,勇夺2020年中超联赛冠军,而苏宁队致胜战术是极为犀利的防守反击。

双喜临门,球队夺冠,零售冲锋,苏宁易购迎来了幸福时刻。全场景业务布局、深耕零售基础设施、力推开放平台,厚积薄发,创新驱动,在多年静心布局之后,苏宁易购展露了强大的后劲和爆发力。

2020年双十一,依旧是全场景零售的狂欢盛宴,线上线下共振,各行各业参与,甚至远超过零售行业。尽管如此,双十一的聚光灯依旧在苏宁、京东、阿里三大零售巨头,三巨头均有不错表现,成为带动经济复兴的重要力量。

这届双十一,苏宁易购可谓是闪亮明星,带来了远超过同行的极速增长,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75%,是2020年零售业界的大事件。

苏宁易购有着最深的市场渗透能力,百亿补贴首次进入线下场景,实现社区、县镇、商圈等场景门店的全覆盖。三年之间,苏宁零售云的全国门店数量突破7000家,实现就业36000多人,实现了全国范围覆盖,成为县镇基层市场的分布式流量之王。

5G手机同比增长18倍,智能家电订单增长223%,小众运动户外装备增长271%,海外大牌美妆增长125%, 科技 、智能、运动、美丽成为苏宁用户的热门需求,房产、 汽车 等高单价商品也颇受欢迎。从这些数据来看,苏宁易购的中高端用户群比例颇高,也说明国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最让人惊叹的是,家乐福到家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420%,一小时达及时履约率99%,最快配送时间仅用时9分钟。苏宁收购家乐福以来,进行了供应链打通、能力再造,并注入苏宁物流的强力支持,带来了强大的到家服务,让家乐福变得更加性感、更加有活力。

线上增长最快,线下裂变重生,自营门店业态创新,零售云遍地开花,苏宁易购闪亮双十一,不是偶然。从线上到线下,从自营门店到加盟门店,从大商场到社区小店,苏宁易购全场景双十一的背后,是强大的零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过去几年,苏宁易购在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从零售平台升级为零售服务商,开放自己的零售、金融、物流、技术、供应链等基础设施能力,一边推进业务全场景化的创新,一边赋能生态合作伙伴。

2020年双十一,苏宁易购有着惊艳表现,全场景、全业态都表现不俗,背后则是强大的零售服务能力。同时,这届双十一,也标志着苏宁易购成功转型零售服务商,并进入到真正的收获期,而苏宁易购决策层的战略布局、战略定力也让人叹服。

苏宁易购三季度财报显示,归母净利润1-9月同比增长7570%,7-9月同比增长7258%。在疫情大背景之下,苏宁易购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却逆势快速增长,一方面是走过基础设施投入密集期,一方面是经营能力增强、业务结构更加合理化。

苏宁易购实现了盈利环比增长,整体销售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核心势能是零售服务能力、业务创新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的强大。目前,苏宁易购的“开放平台”已经获得初步成功,订单量占比接近50%,丰富了品类,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平台粘性大大提高。同时,开放平台业务的崛起,意味着苏宁易购正在进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期。

更为重要的是,苏宁易购有着最强大、最下沉的线下渠道网络,可以形成一站式全域营销的战略优势,也将成为品牌商缩短供应链、渠道链的最强有力伙伴。

苏宁收购家乐福,本是一件重资产盘活的挑战,却没有难倒苏宁,只用了一年时间,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盈利。苏宁对家乐福中国进行了全场景零售的融合改造,进行商品供应链整合、门店数字化升级、物流仓储资源整合、会员打通,同时,升级 “到家”业务,快速融入苏宁“1小时场景生活圈”。

苏宁易购对家乐福中国的成功再造,正是零售服务商能力的最佳案例,也树立了零售创新的行业标杆。而零售服务商的能力已经成熟,而改造升级零售世界、产业生态的道路却只是刚刚开始。

从“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从自营时代到开放平台,苏宁易购完成了自己的转型升级,成为连接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生态平台之一。

开放平台是苏宁全方位能力的输出,而不只是商品层面,将输出供应链、物流、金融、云、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助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带动零售伙伴生态的融合创新,进而形成智能化商业生态。

苏宁易购三季度财报显示,1-9月商品销售规模为293741亿元,开放平台商品交易规模同比增长5683%,尤其非电器品类商户增长速度迅猛,占比提升至8946%。非电品类的崛起是苏宁易购格局裂变的开始,将开启真正的爆发式增长阶段。

长期以来,非电品类崛起,平台品类走向真正的多样化、全品类,这样一来,苏宁易购的平台用户增长将更加突出,平台粘性、订单数量都会走强。同时,双十一战报显示,苏宁易购的大牌美妆商品增长突出,意味着女性用户规模的增长,这也是平台成长的一个关键指标。

在中国,消费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成为真正的经济火车头。像苏宁易购这样的智能零售生态体,对经济复苏非常重要,对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

苏宁易购已经吹响了反攻号角,处于格局大裂变之中,未来充满想象力,永远不能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苏宁是如何作死的?算盘落空输掉资本游戏,态度强硬错过转让机遇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