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脱颖而出?,第1张

拼多多崛起的时机非常之好。这个时机既包括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转向,也包括微信成为国民软件,互联网开始下沉。还有一个时机常常被忽略,那就是六七年前非常火爆,如今已经冷寂的「团购大战」。2010年团购大战兴起,最后在2014年沉寂,只有美团网等少数平台活着走了出来。这是一场开拓市场的惨胜,团购并没有盈利。激烈的战况教育了用户,也启发了后来者。拼多多继承了一块经过开垦的土地。

拼多多是团购大战的受益者。他们省去教育用户的成本,开创出一种传播性极强、深受用户欢迎的拼团形式。电商拼团、「砍价」「一元购」等形式,都是对过去团购的发扬,并且效果要好得多。拼多多用分享链接来「砍价」,其模式具有很大的社交和娱乐性。发起拼单的用户会成为拼主,获得现金奖励。这些都是过去拼团时代所没有的。

拼多多出现之后,「砍价群」大量出现,一种自发传播,主动分销的购物模式兴起。很多人讨厌这样的购物模式,觉得太low,骚扰人——事实上,主流群体不排斥这种拼团活动,微信也没有封杀。腾讯反而投资拼多多,成为它最大的机构股东。拼多多相当于把这片市场搬到线上,让更多人享受其利。一个重庆小厂生产的抽纸,五块钱一包,重庆人觉得是普通日用品——可在北京上海浙江人看来,简直便宜得疯狂。低价面前,一切偏见都会土崩瓦解。在少数瑕疵和低质量商品面前(比如五块钱一斤的芒果,送到家里已经坏了好几个),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只有在便宜商品面前,消费者才有坦然的自信、挥洒的豪情;一旦标签价格令他们皱眉,出手变得犹豫,他们自然会收缩购物的欲望。对一些手头宽裕的消费者而言,逛拼多多会放松很多,很多人干脆是带着娱乐的心态,想买就买,想多买就多买。这正是湖畔大学教授梁宁所说的「小闲」阶级。有点闲钱,有点闲心,逛拼多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拼多多正式上市了,价值估计240亿美元,而且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上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拼多多是如何奇迹式成长的,和以下几点是息息相关的。

1价格战,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占领市场,和产品的低价格是密不可分的,拼多多的商品以最实惠的价格快速的打开市场,低价并包邮。

2广告投入,拼多多在宣传的费用可是投入不少,在城市重要的地段,公交站,地铁站,电视广告,都打得响当当,无人不知拼多多这个网络购物平台。

3营销模式,拼多多的流量主要是运用了拼团的方式。比如你要买一个产品,会看到拼团的人数还差多少人,以拼团的方式购买会便宜许多。如果你通过微信拉人进来一起拼团,也是可以享受到这样优惠的价格,通过微信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4获得腾讯的支持,拼多多的流量能够一马平川,是因为腾讯的投资,在成长的路上依靠腾讯的支持,所谓是树大好乘凉,坐上了一趟快车,赶上了最好的发展。能够得到大公司的支持,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5产品的选择,拼多多选择的都是爆款,好卖的产品,没有在淘宝上过的产品尽量都不要,产品选对,加上价格的优势,性价对比的突出,加上拼团销售的营销模式,很快便像一匹黑马腾空而降。拼多多具备了以上几点,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快速的发展起来。

欢迎关注公众号:相遇职来职往

在拼多多上市第二天晚上,黄峥开了2小时全体员工会——这是目前为止除了年会的唯一一次。2000多名员工,进场规定不带笔、手机不能录音,问题写到纸上带进去。开场头几个问题是:“上市了会有双休吗?”黄峥回答:“没有。”现场沉寂下来。 “那有期权吗?”第二个问题一出,现场立刻掌声雷动。上市当天灯火通明至深夜的办公室,总算有了热闹庆祝的氛围。但黄峥回答很干脆:“没有。”此时,黄峥憨笑,身体微缩,双手紧攥话筒根。他此时平易近人,又露着不近人情的一面。 与互联网时代主流文化“开放”不同,拼多多是一家文化较为封闭、甚至紧张的公司——不鼓励员工对外交流、信息权限极其有限——强调个体需求和自由意志的互联网一代,可能很难理解和接受。同时,在股价一路涨至超发行价60%的时间里,拼多多未来战略的制定者黄峥,隐身于在公众视野中。 能做到低调,也就做好了不被理解的准备——不仅是员工,甚至业内、投资人。一篇外媒写道:“如果你能解释拼多多,股票价格按账面价值计价能到同行的7倍,现金流到970倍,我请你吃饭,再给你开一瓶香槟。” 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渴望被理解,选择相信“言多必失”的常识,就选择避开表达的代价、放弃被理解的机会。黄峥是一个世界观极致的人。他相信未来、世界不可知,现实不可测,因此要胸无大志,但又相信永恒的变化,相信可以看到局部,局部再导向不可知的未来,因此他极其实用主义。对于外部世界,黄峥的实用主义体现在,相信理性,相信常识——事实背后、极度简单的客观规律,即最基本的理性规律。同时,对内,黄峥是一个追求接近真理、追求内心平静的人。 这是一个内外都要求极致、甚至是偏执的世界观。这样的人行事上会体现无数冲突:看似泰然自若、但又紧逼结果;看似平常心,但又显得野心蓬勃;看似真诚开放,但又难以打开。因此也就塑造了他人眼里割裂的黄峥——一个有远见的、但又专断、极端、过分现实的企业家形象。 每个人都经历过内外斗争,但多数人很难做到两者统一。黄峥的统一体现在,目标和幸福是两码事,前者是内心所求,后者是对客观世界的映射。"所有的不快乐都是由某种分裂或不一致造成的。意识和无意识不协调就会造成自我分裂。不能靠客观兴趣和爱的力量将自己和社会连在一起,就会造成两者不一致。"黄峥写道。这同时又是黄峥理解的常识。 黄峥就处在两端的偏执之间,带拼多多向前走。在一个充满侥幸和机缘的时代,任何一个极致带来的成功都值得被探讨。

- 1 -本分不过是最大的实用主义 在拼多多B轮融资前后,DST创始人Yuri、晨兴资本创始人刘芹都先后跟黄峥聊过。此时拼好货刚和拼多多合并,看起来从消费升级变成了消费降级,而背后的原理黄峥没有多说,也没有提供更多的数据。对于投资人来说,错过拼多多或许是遗憾,对于黄峥而言,这或许是一场不必要的说服——只要业绩能持续涨,解释就是多余,包括对媒体,除非涉及监管的底线。 如同黄峥所说,每一个创业决策看可看作投资决策,要去分辨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asset)哪些是费用(cost)——随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的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 这主要体现在其实用主义管理方法上。 比如,拼多多期权上市将面临三到五年的期权解禁期。2019年年初,当几乎同一时间上市的小米、美团期权解禁时,拼多多员工的套现路才刚刚开始。这难免在内外引起争议。黄峥对内将其解释为,拼多多三年超京东、十年战阿里,第一阶段征程还没走完。 但同时这也避免了期权解禁的问题——骨干流失、信息泄露,以及更少的期权池。 在互联网盛传“战略”“打法”的今天,这家公司从下往上看不到这两者——每个员工能接触到的内部信息权限有限。因为,“信任”往往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的难题。当下得力和长期放权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需要用结果,而非仅仅时间去填。一个典型例子是,执行战略,高管主动请命,他会给很大的资源空间,但代价就是go big or go home。 因此拼多多成立至今,构建出了一个相对密封的架构。拼多多高层稳固。黄峥身边都是他最亲近的战友,从2011年开始一起创业。拼多多业务主要负责人Dora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位强执行力的女性,与黄峥的高战略性完美互补。黄峥负责GR、PR、HR、IR和战投,Dora向其汇报产品,其下分管拼多多技术、B端C端产品、运营、招商、行政等超过六位高管。 拼多多中层项目组多实现轮岗制度——避免抱团,也避免更多的信息沉淀。任何一个破坏其密封性的人,都可能受到惩罚——重则开除,轻则失去了信任基础。多数顶层架构式、占大股的创始人,都会对业务事无巨细,甚至亲手上阵自己熟悉的业务。而黄峥的信任更加极致,他不碰任何执行。事实上,这是一家黄峥说了算的公司——其是拼多多最大股东,占股468%。他有足够的权利来制定他想要的信任漏斗——如果保证战略意志100%地传达到基层,唯有砍掉多余层级,强调执行,减少信息耗损——对于不可测的现实,“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变量。 这样的管理风格延续至今,一是因为相信黄峥都没有错过,二是基于常识的逻辑,黄峥的战略都极其平白易懂好执行。 但这在强调使命、强调开放、强调归属感的互联网行业里也是罕见的。你很难想象一个创始人,毕业就在以开放文化著称的Google耳濡目染,会带来相对紧张的公司氛围。 事实上,拼多多有着很明确的公司文化——诚信,本分,说到做到,拿结果说话。非常简单明了——他眼里商业和公司的运行基础。 提得最多的“本分”是一个容易被误解的词,不是朴实善良,谨慎守己。本分不过是最大的实用主义——各司其职。与其说是基因论,不如说是一种对人的要求:你是什么人,在什么位置上,就该做什么样的事——对人和公司都是如此。员工的眼里应该只有目标,也应考虑此时拼多多最应该做什么。而人的欲望和情绪纷繁复杂,可以用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来解决—— 这也是对人性需求理解的常识。并且,就业双边市场,留下来的都是接受的人,也是最适合的人。 黄峥曾说,CEO首先要找到一条雪程很长的坡道,然后在雪球从雪道上滚下来时,看雪道上有没有大的障碍物,如果有就把它挪开。雪球滚起来的时候,尽量少地干预雪球本身。 拼多多管理上的极端,是黄峥性格和思考方式的集中体现——他希望整个公司和他的基本价值观保持高度统一,他想好目标,其他人实现目标;他不碰执行,给与充分空间;形成一家速度、执行力和效率为上的公司。这种管理方式坚决、高效,但对他人和自己而言,难说留有余地。
- 2 -新加坡式公司,拼多多式经济体 公司价值观可以说是创始人价值观的一部分。马云的武侠风、马化腾的柔和开放、李彦宏的技术优先、刘强东的接地气,都是例子。一些是无心表露,一些是有意为之。无论如何,选择价值观考验了一个企业家的取舍,即什么是“同”什么是“异”。 感染力不是他的特长,用价值观去感染别人也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的作风。因此黄峥定下的价值观都非常简单朴实,并且没有形成具有群体特征的文化。与强价值观相比,没有对错之分。 他说,看到什么取决于怎么看问题。黄峥是一个对自我与外部边界认知非常清晰的人。这样的人会对“同”和“异”格外敏感,会形成强烈的认同和坚决的放弃,会迸发激烈的竞争欲和强烈的无视。 黄峥曾多次在采访中拒绝“第二个阿里”的类比,但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敬仰和学习,他更是请到了前新加坡部长杨荣文作为董事会成员。李光耀作为著名实用主义政治家,在小国寡民、落后地缘环境中实现了国民富裕。理解黄峥极度认同的新加坡模式,也就理解了其带领拼多多的基底。 李光耀“柔和独裁主义”统治下的新加坡,是一个在经济和政治上都特殊的国家——既不东方、也不西方——一个人口不足200万、资源匮乏,连淡水都是引自邻居的岛国,也没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却能因地制宜地在国际资本、贸易和工业上破局经济发展,建立开放又专制的政权——美国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新加坡是一个激进的自由市场和保姆国家的复杂而精细的混合。 拼多多管理与新加坡政治有一定共性。政治上,李光耀政府的主要特点是“威权社会”,既强势人物领导强势政府的政治模式。新加坡并不是一个专制政府——威权下的人民行动党是一个“精英政党”,也是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政党。新加坡也不是一党专政,同时议政的还有反对党。 这种独特的民主制度,被学术界成为“柔性独裁主义”。而国家只需要保障普通人过好每天的生活,即“保姆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Kumar Sen) 1988年在其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将这一现象总结为 “李光耀命题”,即自由和权利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新加坡公民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工会特权以及工人工资的上涨被限制,以保证资本回报率;没有新闻自由。 但在李光耀时代的2012年,美国著名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在调查全球148个国家后发现,新加坡人的正面情绪最低。后李光耀时代,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加坡的发展呼唤更为柔性和温和的出现,同时国会最大反对党——工人党的崛起势头已不容忽视。这或是李光耀实用主义治国,不近人情的弊端,也能从中看到黄峥目前管理的影子和问题。 经济上,鉴于薄弱的国内技术和产业基础,新加坡开放市场、招商引资。李光耀说,“我们没有原料可资剥削,只有劳力。”外资基本上贡献了新加坡一半的经济产出。同时,经济发展局通过中新苏州工业园、等合作项目,在国外借地赚钱。新加坡创造了一个模式——在本国存放的资产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资产分布在中国、美国。新加坡既是一个小国,但它又是一个融合于其他所有大国里的存在。这显然对黄峥构成了极大的启发,也是拼多多的市场切入点。 带入美国腾飞的语境,拼多多式经济体可能更好理解——比新加坡建国更加原始和蛮荒。美国工业化五大要素:铁路、石油、钢铁、金融和汽车,对应到本质是运力、燃力、材料、资本和动力,再对应到互联网世界,就是场景(人和网络世界的连接,比产品更底层)、流量、信息、数据和云计算。任何一个元素与现实空间的异构重组,都会有巨大的商业机会,都能带领工业化进程螺旋上升。 而在拼多多成立时,破局点在流量的异构上——在微信上和其他可以接触的渠道上挖流量,以最高效的模式重组流量,并带入新的电商场景——所谓社交购物、游戏化购物都只是高效的实现方式,踩到了一个洼地。像所有划时代的商业大亨一样,资本主义式的扩张方式是残酷甚至野蛮的,这也是拼多多诞生至今,因诱导分享屡次被微信封杀,被外界质疑的主要原因。 2018年拼多多买家平均订单量2656笔,意味着大量流量和数据沉淀在拼多多内部还未有效利用。黄峥在2019年年会上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拼多多就像是美国——遍地石油和黄金,但要先考虑,如何借用本国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先用好别国的资源——学完新加坡,拼多多或许还会学美国。 新加坡经济上的成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李光耀命题”——这同样是一场极端实用主义者的胜利。李光耀表示,太在意民众支持率的领导,是软弱无能的领导——对“同”的认可,对“异”的无视。 但话说回来,黄峥相信,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当前自身的利益角色。即使新加坡模式是权威模式,也需要辩证思考,必然没有全然照搬。黄峥的公众号里曾预告一篇未完成的文章“从We deliver result 到 In love we trust  -- 关于事实与结果  -- 关于爱与信任。”这或许是学习新加坡模式后,拼多多迭代的答案。
3 -可知与不可知 世界观是一个人如何衡量自己与世界、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相信当下不可知,但未来可知,就很容易受突如其来的挫败现实,与美好未来之间的落差影响,甚至动作变形、无所适从。 而黄峥相反。物理世界里,两个粒子以上的体系不能精确求解,即三体问题。黄峥受到量子力学的影响,相信世界人生整体是不可知的,至少是不可精确度量的,是测不准的,是不确定的。事情是不完美、不完备的。 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变化本身,以及变化中不变的常识。虽然整体不可知,但可以从当下的局部,去看整体。所谓的平常心,即坦然对待变化,对待不可知的未来,就不会被人性的某些部分,如嫉妒等情绪反噬。“普通人性中最令人遗憾的一种人性就是嫉妒,因为嫉妒的人不会从自己拥有的东西中寻找快乐,而会从其他人拥有的东西中找寻痛苦。”黄峥写道。同时,人性中的贪婪、自私等特点,也能更好地在一个长时间语境下去认知。 在他看来,拼多多的价值远大于人工智能公司——一万个人工智能公司,都不如让人们买到质量好的手纸。这或许是所谓的“胸无大志”。 这是令我启发巨大的价值观。我曾试图用“信其有不信则无”来面对现实和未来,寻求平静,但现在发现“相信变化、相信不确定性”更需要勇气和定力。 事实上,量子力学所说的微观世界不确定性、不可测,是用来描述宏观世界的物理量在微观世界中不存在确定值。宏观世界里能确定的只是常识——有着反应现象基本规律的力量,以及活着本身——观察、拥抱变化,本就是生命力的象征。活着不仅是人、还是公司、社会。 黄峥的终极追求必然不是商业本身。多数商人会认可“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而黄峥身为商人,却在时刻对这个身份思辨。黄峥曾在上市后写信给董事会说,企业是个有机体,不是企家的装甲,他自己也不是钢铁侠。这或许意味着企业不能武装自己,穷尽真理才能。 他并不只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商人。商人的本分就是为股东赚取利润,他会对其负责。公司的本分是创造社会价值,他会对社会责任负责。 但商业是一场没有太多趣味的游戏——市场竞争过于残酷、甚至恶劣,需处理复杂的公司外交和员工感受——对于一个追求内心平静和外部实用效率的人,这或许都是杂音。 因此也不难理解,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拥有那么多财富,而想把钱捐给艺术行业——他认为商人不应该成为社会的主流,不相信商人能改变世界,但是媒体可以,艺术可以——这些充满丰沛情感的事业。 他写过,“激发情感不是理性该干的事,尽管理性的一部分作用就是找出可以阻止会危害福祉的情感的方法”。同时,“理性是不希望减少任何炙热的情感的。有理性的人在干到了全部或部分的这些情感是,会为自己能感受到它们而高兴,并不会加以节制”。 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峥希望未来能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在读书期间,他曾在顶级期刊上联合发表了多篇关于Data Mining的论文——显然,科学也是另一种极致的艺术。科学家的共性是,终其一生都在思考,求真,这是一种偏执,也是一种极致。 在互联网世界中,我们见过了杀伐果决与左右逢源并存的管理者,也见过慷慨激昂、吃苦耐劳的梦想家,但不是所有企业家的形象都需要丰满和充满魅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借用自己的势能,如何认识和改变这个时代,如何给众人启发,才是这个创业时代的Legacy



文/孟永辉


在这样一个电商行业被认为业已日薄西山的时候,拼多多正在用自身的实践证明,所谓的电商时代的落幕或许是一个伪命题。


忽略了对于用户和市场的全面认识,一味地渲染电商时代落幕的气氛,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换句话说,拼多多正在用自身的实践告诉人们,电商红利并未结束,而是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只要你用新的方式去看待它,用新的模式去实践它,电商的红利或将持续存在。


拼多多,正是这么做的。


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拼多多在那样一个被认为是流量红利见顶的时刻逆袭而生。


这个故事美妙,却不可思议。


伴随着洗脑神曲般的广告语,拼多多在三四线城市的“穷乡僻壤”里横空出世。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拼多多总是会在别人认为是没有任何市场的地方寻找着机会。


从下沉市场到小镇青年,从社交电商到新电商,从扶贫助农到内外双循环。


事实证明,拼多多做对了。


无论是一路高歌猛进,进入到电商行业的第一梯队,还是持续精耕下沉市场,挑动电商巨头的敏感神经,抑或是持续亮眼的财报,不断在资本市场上高歌猛进,这些都是拼多多自身良性成长的真实见证。


如果你在观察电商市场的时候,忽略了拼多多的存在,仅仅只是将目光聚焦在日渐沉寂的用户身上,聚焦在司空见惯的营销套路上,聚焦在业已变形的发展模式上,那么,所谓的电商或许真的已经日薄西山,命不久矣。


如果你在观察电商市场的时候,正视了拼多多的存在,并且看到了拼多多在供应链搭建、产销一体化、货找人、分布式算法上的 探索 ,那么,你就会发现,所谓的电商时代落幕或许仅仅只是一个伪命题,抑或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借口,新电商浪潮的大旗正在被拼多多扛起来。


11月12日,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底,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达7313亿,同比增长36%,一年强劲增长了195亿活跃买家。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增长了4810万。


第三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达6434亿,较去年同期增长50%,单个季度大涨7460万。


截至9月底的12个月,拼多多平台交易额达14576亿元,同比增长73%。


第三季度的营收超过142亿元,同比增长8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拼多多净利润为4664亿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亮眼财报的背后,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事实:拼多多正在实现新电商。


何谓新电商?


拼多多的实践告诉我们,所谓的新电商,其实就是用有别于传统电商的模式和逻辑来发现和挖掘电商行业本身依然存在的红利。


何谓有别于传统电商的模式和逻辑?


拼多多的实践告诉我们,所谓的有别于传统的模式和逻辑其实就是跳出互联网思维的思维,用新元素重新激活电商,再去满足人,实现人,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收割。


在这个过程中,电商需要与新技术、新模式结合;在这个过程中,电商需要与新用户、新市场结合。


当电商与这些“新元素”结合在一起之后,真正形成的新物种,便是新电商。


当人们苦于找不到电商瓶颈的破解之法,而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新零售身上的时候,拼多多则通过新元素在电商身上的应用,打开了人们思考电商行业的全新发展模式。


从这个逻辑上来看,电商的商业模式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我们对于电商的商业模式理解和看法。


在流量红利见顶的时代,拼多多用社交裂变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的强势崛起;在新零售泛滥的时代,拼多多用新元素的方式实现了对于电商的新定义。


所以,拼多多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它看准了电商行业的新机会,并且找到了把握新机会的方式和方法。


实际上,真正实现这样一种目标并非易事,它需要拼多多的掌舵人对电商有很深的理解,并且有真正沉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你仅仅只是因为看到了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强势崛起,就将黄峥的成功归结为剑走偏锋,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无法真正理解电商,并且找到新市场背景下的电商发展之道,即使是剑走偏锋也不见得是可以成功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峥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所领导下的拼多多同样不是偶然的。


当我们对于电商有了新的理解,当我们对于电商有了新的看法,所谓的电商时代落幕或许真的是那些不明所以的人的粗浅的看法,或许真的那些善于生造概念的人的投机取巧的手法。


之前,我曾经下过一个结论,所有的互联网物种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所谓的重新做一遍,并不是要彻底与互联网绝缘,彻底抛弃互联网时代留给我们的遗产,而是要在继承了互联网时代遗产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新市场、发现新用户、借助新 科技 来找到新的发展模式。


我想,拼多多其实正在用这种方式将电商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物种重新做一遍。


同样地,拼多多一样正在用自身的实践印证着我对于行业发展的这一判断。


尽管在这一点上,拼多多是成功的,但是,这绝不仅仅只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有了拼多多的成功实践之后,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更多新的发展方式和方法,并且由此衍生出更多新物种。


另外,拼多多的持续良性发展同样告诉我们,所谓的商业并不仅仅只是做收割,并不仅仅只是依靠红利,而是要真正扎根到行业当中,真正去触摸行业发展的脉搏,真正明白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


电商真的过时了吗?


拼多多正在用自身的发展和实践告诉我们,电商并未过时。


红利真的没有了吗?


拼多多正在用自身的发展和实践告诉我们,红利已然存在。


当电商并未过时,红利已然存在的时候,我们再去将所有的发展困境归结为电商模式的过时,流量红利的见顶,或许错误的已经不再是它们,而是我们自己。


历史 总是惊人地相似。


在那样一个流量红利见顶业已成为一种既定事实的时刻,拼多多实现了强势崛起,并且不断挑战着传统电商巨头的市场地位。


而今,在这样一个电商红利被人们挂在嘴边的时候,拼多多则在用他们对于电商的深刻理解,不断寻找着内外循环下的发展新机会,并且真正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拼多多的强势崛起,让我们认识了新电商,那么,拼多多的持续发展,则让我们看到了它正在实现新电商。


理想正在照进现实,美妙的故事仍在持续,你准备好了吗?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 财经 科技 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在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当中,拼多多是引发争议最大的一个!

20年前,苏宁和国美,拼命地打价格战,好不容易在行业内在稳定了,结果阿里京东崛起,乘着时代的旋风,将国美苏宁甩在身后。

可现在好了,拼多多同样搭上了时代的快车,拼多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什么是“新电商”!

你们敢说当年的国美和苏宁不聪明,还是淘宝不聪明?翻翻历史你就会发现,为了这个世界的进步,我们都在努力进步,你不进步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再谈拼多多?

所有的机会都是在质疑声中诞生,人类往往会被固有的思维所束缚,如果你敢于多方面的进行深度思考,你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机会点。

15年前,马云口苦婆心的让大家做淘宝,结果被很多人认为是骗子,可相信淘宝的那一波人,最终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

5年前,当拼多多出现的时候,一群人开始吐槽拼多多就是一假货生产地,即便现在拼多多斩获了7个亿的用户,依然有很多人对拼多多“嗤之以鼻”!

那么今天的问题来了,我们不妨从一个卖家的角度来对比一下拼多多和淘宝究竟有何区别?拼多多的未来又在哪里?

为什么说拼多多是最初的淘宝?

在拼多多未崛起之前,中国零售电商市场已经基本落入阿里(淘系)、京东两大巨头之手。像传统的国美以及苏宁等玩家,被电子商务压制得很厉害,就当我们以为中国电商格局已定的形势下,没想到拼多多却充当了“程咬金”这个角色。

淘宝最初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淘宝通过免费的策略,在前中期确实让很多商家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可当淘宝做大之后,淘宝就进入了收割期,淘宝针对商家展开了各种收费,比如服务费,引流费等。由于淘宝在整个产业链的强势,使得淘宝商家的成本激升,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以前用户们上淘宝主要有2点因素,一是价格便宜,二是品类齐全。可拼多多出现以后,用户们发现淘宝并不便宜了,既然同类的产品,淘宝做不到比拼多多便宜,那么用户自然会流失!

淘宝诞生之初,也是一路被贴上假货标签而吐槽,可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淘宝没有拼多多便宜了。

所以,很多人说拼多多最大的特点是“便宜”,我不反对,但这并不拼多多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商家的角度看拼多多?

淘宝卖家在拼多多上难赚钱,大部分转战了拼多多,可以说是拼多多挖了淘宝的墙角,可卖家也不是傻子,如果说拼多多赚不了钱的话,他们也不会离开深耕的淘宝。

阿里电商想要打赢拼多多,不太可能,除非阿里联手腾讯,可问题是关键就是拼多多也属于半个腾讯系!

拼多多商品便宜很大原因是流量便宜。你在淘宝天猫,就算货物白送你也卖不出去,因为阿里不会免费给你流量,这就是淘宝中小卖家出逃阿里的根本原因!

凭良心说,普通小卖家,没有优势货源,混拼多多容易多了,流量比淘宝便宜多了,平台整体还在增长期,运营不复杂,许多小厂甚至把拼多多作为出货的主要渠道,所以我们经常在拼多多上面看到很多10W乃至100W加的产品,人多力量了大了嘛。

拼多多这些年虽然崛起的快,但品类目前是拼多多的一大短板,拼多多适合快销品,以及流行服饰,水果这个类目在拼多多的有一定的优势。

像一些小众精品,个性服装,不拼价格的品牌产品,网红店,设计师店,有追求的卖家,一般都会选择淘宝!

总之一句话,拼多多能坐大,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得感谢淘宝,因为淘宝赶走了中小卖家,开淘宝赚钱吗?当然赚钱,像那些年限很长的老店,和现在那些很火的主播,以淘宝直播薇娅和李佳琪他们举例。淘宝前100的主播能够占据整个淘宝优质流量的90%,大部分是炮灰。

而拼多多则不一样,拼多多对中小卖家十分友好,因为拼多多是从淘宝手里抢利润,拼多多拿出了真金白银来降低商家的运营费用、推广活动费用,一体两面的是流量分配算法里也给高性价比(便宜、评价好)的商家加权。最终的目的是让利于用户!

淘宝为什么压不住拼多多?

为了限制拼多多的发展,淘宝顺势推出了“淘宝特价版”,这个也是打着所谓的百亿补贴而来的新平台,为何没能阻击拼多多呢?

其实很简单,如我上面所说,淘宝做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进入了收割期,这才收割没几年,可拼多多又来抢饭碗了,淘宝怎么会轻易把自己的吃到嘴里的利润给吐出去?

所以,淘宝特价版是一个噱头,因为他无法做到比拼多多便宜,不相信?那麻烦找一个同类的产品,好好对比一下!

拼多多的未来在哪里?

拼多多崛起于下沉市场,拼多多的未来势必会品牌上攻。

拼多多通过“真百亿补贴”,不断丰富高端品类、改善用户心智的重要手段,这是非常有效的。

拼多多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消费者需求割接找到了恰当出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考虑各行业基础商品产能过剩的出路,这些商品往往是技术门槛低,没有建立起品牌效应。

以前阿里鼓吹“消费升级”,殊不知,拼多多提倡的“消费降级”才是迎合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任何一家公司,与趋势作对,都是不明智的。

写在最后:阿里巴巴将线下万达搬到了网上,京东将电脑城搬到了网上,拼多多则通过线上方式将农产品搬到7亿用户的餐桌,拼多多是在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企业,他将以他独特的方式,为中国农产品乃至新制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