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市后市值蒸发400亿美元,崩盘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你怎么看?

滴滴上市后市值蒸发400亿美元,崩盘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你怎么看?,第1张

滴滴出行因为安全原因多款APP被下架,市值也蒸发了很多,有人认为,这个崩盘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真的是如此吗?个人感觉未必,原因如下:

一、因为安全、费用等原因,滴滴被下架,对手们趁机搞事情。面对对手的冲击,并没有倒下

滴滴出行从一开始就进入烧钱模式,让很多人感受到出行的便利和便宜,大家纷纷选择了滴滴出行。随着滴滴出行市场份额扩大,滴滴出行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安全问题。

滴滴出行的目的是让大家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而这个愿望在2018年被击得粉碎。不仅有郑州女孩出事,还有温州女孩出事。虽然滴滴出行加强了相关的安全措施,但是,网友们对滴滴出行中存在的漏洞,依然有怀疑。

很多人也在事情之后卸载了滴滴出行,这也说明,滴滴出行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滴滴出行之后加强了安全方面的审查,提升了准入门槛。这个做法与娱乐圈里的提升明星的门槛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的一些明星,不是凭着演技,而是凭着炒作和流量当起了明星,这些明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因为违法而身陷囹圄,一个因为在敏感地方拍照而退圈。官媒对此表示,要提升明星的门槛,不能让一些人随随便便就成为明星。

滴滴出行提升门槛的做法,挽回了一些声誉,但在补贴大战之后,滴滴出行的成本就增加了不少,还有给司机的权限相对较大,让消费者感觉,滴滴出行的第三方立场,是有问题的,网友对此进行了吐槽。

吐槽没有耽误滴滴出行的发展,他们通过努力,上市了。上市之后,就被报道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相关部门要求下架滴滴出行的APP,滴滴出行的股价下跌很多。滴滴出行紧急发表声明,安抚大家恐慌的心。

滴滴出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手们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对打车领域进行大规模补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只要滴滴出行不见了,那么,出行这个大蛋糕,就会被他们替代。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滴滴出行面临其他品牌的围攻,但是,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依然不少,每个月的月单量还超过了2000万的订单,市场地位,依旧稳固。这让对手们感觉很奇怪,为何被下架了,还能如此抗打?

滴滴出行之前积累的用户数量是基石,就算没有了新用户,他们依然可以凭着之前积累下来的用户来获得订单,可见滴滴出行在用户黏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滴滴出行在上市之后遭遇的打击不小,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这只“虫子”,并未死去。要是滴滴出行采取措施,这个难关,会克服过去的。之后的他们,依然会风采不减。

二、虽然新用户不能注册,但老用户依然有需求,加上滴滴也在补贴,老用户还是选择了滴滴

滴滴出行被处罚了,新用户无法注册,但老用户依然可以下载和使用。在滴滴出行的招股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司机想要赚更多的钱,而乘客则希望支付更少的钱,这是一个持久的挑战。

这句话的意思是平台想涨价,那就要想办法。要是不涨价,那就亏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亏损可以,但需要知道为何亏损。其中一个,就是补贴。而补贴是竞争类行业常用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持久。

在2018年,滴滴出行亏损了109亿,而滴滴出行补贴的数额,达到了113亿。这就是滴滴出行亏损的原因。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扩大了,在今年,他们遭遇了政策寒冬,因为国家的处罚来了。

其他品牌趁机加大了补贴力度,针对这种情况,滴滴出行也提供了一些补贴,为的是缩小与其他品牌的补贴差距,而滴滴用户的习惯已经培养好了,他们依然是那个在风雨中微笑的人。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被挤占了。这个说法没有问题,在被处罚以后,很多人因为信息敏感度的问题,卸载了滴滴出行软件,但是,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打车是刚需,看到滴滴出行也有补贴,也有一些用户又安装了。

这些都是滴滴出行为了加固护城河的方法。有人说,滴滴出行就应该跟某猫这样,凭着流量躺赢就好了。出行与购物不是一样的,出行需要考量的内容很多,还有就是滴滴出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出行。

滴滴出行想要打造一个闭环,类似于苹果公司的闭环。虽然这个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但是,他们在这个道路上,奔驰着。这也是很多用户选择滴滴出行的一个原因。只是滴滴出行步子迈的大了一些,导致精细化不够,在之后的运营中,滴滴出行也在改进。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员工已经罢工了,原因就是平台严且收入下降。这个情况的确存在,但这是滴滴出行出于安全方面的要求而设定的。这也反映了滴滴出行在很多细节上,加强了控制。

也有人说,滴滴出行被相关部门约谈了。是的,约谈的不仅仅是滴滴出行,还有其他品牌。约谈的目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监管,还要兼顾出行的便利。不仅是滴滴出行需要考量的,也是其他网约车品牌应该思考的。

一个网约车,既要保障安全,又要出行便利,还要让乘客花钱少。这对于司机而言,只有多拉快跑才行,但是,这样就可能导致体验不好。顾客不给五星好评,就可能拉不到那么多的活,这就是一个矛盾循环体,还是内循环。

滴滴出行和其他网约车品牌只有在体验上做到个性化和精准化,才能让用户满意度提升,当然,这样就会提升市场份额。滴滴出行和其他品牌一样,都在想方设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挑战。

国家的要求是对的,也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滴滴出行等品牌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章制度。但这个度,需要把握好,这样才能促进网约车的发展,滴滴出行也在努力着。

三、国家只是规范出行,并未取缔,对于滴滴而言,这是一个机会

国家对滴滴出行的处罚,很严厉,滴滴出行接受了处罚,也进行了整改,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到封杀的地步。可见滴滴出行在处罚以后的整改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国家没有取缔,对于滴滴而言,就是一个机会。

滴滴出行在出行方面的精细化调整,还在进行中,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加大了力度,这是他们亏损的原因之一。要是可以收缩战略,将出行作为核心,精细化和精准化一起发力,那么,滴滴出行就可以在出行领域,占据更佳的位置了。

滴滴出行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经过了市场的历练,成为一个大的品牌。虽然有人质疑他们不是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但是,这是他们的美好愿望。

用一位大佬的话说,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作为网约车的代表,滴滴出行已经做了很多,离我们期望的满意度,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也是他们提升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炸天妇罗的匠人,他就是在一个事上,做到了极致。

演员也应该如此,就如同演员何冰所说,演绎的角色过程,只是演一个程式,而不是一个结果,结果是大家得出来。要是直接演绎结果的话,那就没意思了。何冰在《大宋提刑官》中饰演宋慈,就与《白鹿原》中的鹿子霖不一样。

他就是将演戏这个事情尽力做到极致,他为此还不用智能手机,还是老式的功能机。这样就可以将心思用在研究演戏上。当演员如此,出行方面也是可以如此。滴滴出行是不是参考一下?滴滴出行虽然在出行中的占有率很高,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这也是国家要求他们整改的原因。

要是他们在出行方面与何冰和那位匠人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而不是一味求大求全的话,滴滴出行将是出行方面的一个标杆。滴滴出行可能感觉,已经在出行方面做得很好了,就可以进行其他领域的拓展了,最终实现闭环。但事实不是如此!

网约车的发展需要规范,更需要保障司机和司乘人员的利益,要是做不到二者兼顾,就需要平台反思。这对于网约车平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不像购物平台一样,成为第三方,他们现在的角色是裁判员和运动员。需要他们跳出来,成为裁判,而乘客和司机是运动员。大家觉得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写在最后:

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虽然被占据了一些,但是,他们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让出行更加便利了。滴滴出行并不会因为处罚而倒塌,说明他们还是有很强实力的。

有人说,没有谁能大而不倒!滴滴出行的确大,不会倒的原因在他们有护城河,有好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大家觉得滴滴出行会倒吗?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当中,市值突破万亿的公司是有的,根据各大上市公司的市值来看,最起码有十几家公司市值已经突破万亿了。

突破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具体名单如下:

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

贵州茅台

工商银行

中国平安

建设银行

美团

拼多多

五粮液

招商银行

以上这些就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都是已经突破万亿的名单,下面根据这些股票进行分析到底这些上市公司市值到底有多少呢?

(1)阿里巴巴股票市值

阿里巴巴股票市值在港股高达478万亿港元,在美股市值是597910亿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远超1万亿元人民币。

(2)腾讯控股市值

根据腾讯控股的最新股票市值,腾讯控股股价是5985港元,股票总市值是574万亿元。

按照腾讯控股的总市值来计算,574万亿港元,兑换成人民币为4755万亿人民币,同样远超1万亿市值。

(3)贵州茅台市值

根据贵州茅台最新市值来计算,贵州茅台目前总市值为246万亿,已经远超工商银行,成为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股票。

(4)工商银行市值

如果上图,这是目前工商银行的最新情况,其中公司银行股价已经在52元之间震荡徘徊,公司银行的股票总市值已经高达18747亿元,成为A股市场市值排名第二的上市公司。

(5)建设银行市值

如上图,这是目前建设银行的股票市值,建设银行总市值仅次于工商银行的市值,目前建设银行总市值已经高达17476亿元,同比工商银行少了1000多亿元,成为A股市场市值第三的股票。

通过上面分析得知,我国上市公司当中突破万亿市值的,最起码有十几家公司,当然市值突破万亿的都是大型企业,基本都是行业当中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股票市值突破万亿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因为一开始我少看了一个“亿”字,错看成阿里巴巴被罚了182万人民币。假如真的是182万的罚款,也算是“巨款”了。
去年涌现出来的社区团购“千团大战”,杀价杀了大半年,每个平台都把成本1-5块的商品免费送或者低价099卖。每家都是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低价,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
一瞬间抢了很多底层小商小贩的饭碗,顿时哀怨之声不断,媒体集中火力批判和谴责了大半年。可媒体毕竟不是执法机构,奈何也只能干着急。
直到上个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才对5家社区团购平台(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食享会)进行了处罚。说是证据确凿,情节极其严重,为了公平起见一视同仁,最后每家罚款150万。
互联网巨头垄断,低价排挤竞争对手,让你“二选一”,低于成本销售商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每年都有罚款,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问题最后都小做了。罚款的金额也都不大,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几万几十万的罚款,最多上百万,也属九牛一毛,不痛不痒。
毕竟是一个快讯通报。绝大多数媒体的标题都是《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等待我再仔细看一遍,我的老天爷,是18228亿,除了震惊外,这事就变得蹊跷了。
这次被罚,导火索估计并不是二选一,而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蚂蚁金服和外滩大会。
起因是去年蚂蚁金服准备创造全球最大市值的IPO传得沸沸扬扬,监管部门一直在酝酿出台对金融平台的监管框架。马老师提前得知了消息,在上海外滩金融大会上,给底下的一堆监管部门的领导上了一堂金融课。
“大放厥词”之后,估值2000亿的IPO被紧急叫停了。四部门第二天就入驻阿里进行调查,一天就出了调查结果,最后好像也没说什么。再之后马老师就“消失”了,蚂蚁金服是一家用科技包装的金融贷款平台,终于被媒体曝了出来。
全国各大媒体,一片“捧~杀”,落~井~下~石。
罚款一出来,阿里巴巴火速回应:承认接受,坚决服从。这事,就算告一段落了。没什么好评价的,也说不出来一个所以然。
我看很多自媒体都开始用“马云被罚得倾家荡产”、“阿里巴巴濒临破产”、“史上最大罚单,马云接不住了”等标题。
这次不再是隔靴搔痒杀鸡儆猴,而是杀鸡取卵擒贼先擒王,完全是一颗威力巨大的深水炸 *** 。
阿里巴巴集团的违法行为,处以的是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你不能只看钱,要看百分比,才区区的4%。对于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已经被界定了这是“违法所得”,然后才处罚4%的违法所得,算比较“仁慈”的了。
违法所得难道不是应该全部没收吗?
罚款的金额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能理解这罚款背后传达的信号:做生意赚钱可以,但你得听话,按规则来。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总之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一个腾讯,美团紧接着,拼多多也别落下,对了,还有滴滴可别忘记了。从腾讯老大哥,到滴滴再到美团,最后到拼多多,不都是一个垄断、二选一、杀熟、甚至“欺骗”的套路吗?
这是中国反垄断部门有史以来做出的最大罚款,也是反垄断执法的标志性事件。18228亿!也应该是中国史上最大额的罚款了。
不知道腾讯、美团、滴滴、拼多多是不是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不卸载滴滴的人是因为正在滴滴上买菜?


面对着上海虹桥火车站打车动辄排队数百人的“高峰时段”,维嘉的朋友告诉他,“你打开百度地图,在你选择目的地后,它会给你推荐很多平台的打车选项,这样你就不用只在一个APP上面排队了。”


如今,越来越少用人点开滴滴的橙色APP软件了。


“滴滴已经被我卸载了,虽然距离钻石会员已经很近了,但高峰时段太难叫车了。”一位业内的资深人士表示。



众所周知,在网约车领域滴滴出行可谓一家独大。虽然在2015年兴起之时,快的打车、滴滴出行、Uber展开了三强争霸赛。但后面Uber、快的都成了滴滴的手下败家,滴滴也成为了网约车市场中唯一的霸主,一度市场份额占有率来到95%。


由于树大招风,2018年下旬,因为一场“意外”,滴滴顺风车业务因此停摆,导致估值下跌了近千亿。而这空出的市场份额,直接让嘀嗒出行、曹 *** 出行等平台崛地而起。


根据2020年底的行业报告显示,滴滴出行的行业规模下降到了89%-90%之间,虽然在短时间内依旧无可撼动,但至少让其它的网约车平台看到了曙光。



在去年12月份的一份网约车新司机增长率的排名中,有多达4家平台超过了50%的增长率,到了今年三月份,黑马T3出行以1800万的订单量,已经从去年年底的第三升至第二,而曹 *** 排在第三位。



抽成去哪儿了?

就在消费者逐渐“抛弃”滴滴时,以往帮助滴滴登上“行业一哥”之位的另一关键角色——司机们也开始与其渐行渐远。


一直以来,网约车高抽成比例饱受诟病。有媒体调查发现,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抽成偏高,一些订单超过20%,有时甚至高达50%。


近期,媒体与民众针对平台抽成比例问题连番追问,8部门约谈10家网约车平台。作为连接司乘的平台,既不出示定价依据,也不对平台规则等作出明确的解释,部门要求提出合理确定抽成比例,主动公开定价机制等要求。



在外界压力之下,滴滴不得不有所动作。


5月26日,滴滴网约车CEO孙枢发布公开信,表示滴滴将从7月份开始,公开订单明细,司机可以从中查到每一单的收入和占比,包括滴滴的抽成比例。


不仅将公开司机收入账单,滴滴也回应了“抽成30%”的争议。


在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滴滴表示,2020年30%以上抽成订单占全年总订单的27%。并且从5月7日开始排查至今,这个数字已经从27%下降到了003%,滴滴今后将让这个数字继续下降直至完全杜绝。未来一旦再出现,滴滴会主动把超出部分全额退还给司机。



此外,滴滴也表示仍有一些两难问题,例如有些司机不喜欢4小时强制下线休息,但目前尚未找到更好的方式来防止师傅疲劳驾驶;再例如乘客遇到急事要取消订单,司机们觉得很气愤,滴滴还在思考更好的方式能让司机和乘客都满意。


这是滴滴本月内第二次公开核心数据。


5月7日,作为尚未上市的企业,滴滴也给出了网约车这项核心业务的营收数据——滴滴网约车已经扭亏为盈,2020年盈利31%。滴滴表示,这一数据是在安全投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持续在提升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并保持在低毛利水平下持续运营后达成的。


显然,网约车司机是平台持续发展的核心。根据公开资料,过去八年,累计逾3100万司机和车主在滴滴平台上获得收入,超过21%的司机以此作为家庭唯一收入来源。



挑战与破局

正如上文所提及到的,滴滴如今在出行行业的地位受到了多重挑战。



除了2018年滴滴宣布旗下顺风车业务无限期下线整改之后,滴滴彻底告别了原本在顺风车业务里的领导地位之外,在快车业务方面,2017年,高德、美团借助流量平台的优势,以聚合打车模式切入出行市场。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滴滴的市场份额就开始不断被蚕食。除此之外,和滴滴抢占出行市场的还有擅长造车的主机厂商。


2018年开始,长城 汽车 的欧了出行、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和东风 汽车 的东风出行先后在上海和武汉上线。而到了2019年,江淮 汽车 的和行约车、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也相继上线开始运营。


除了单打独斗,车企们也选择抱团入局。2019年7月,一汽、东风、长安三家传统车企与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打造的T3出行,也正式在南京上线。据公开数据显示,T3出行上线仅一年就累计投入车辆17,000余辆,全国注册用户数已接近700万,峰值日订单超30万单。



所以在寻求破局的路上,滴滴面对行业变革和传统车企的“焦虑”,也选择了与传统车企选择“借鸡生蛋,各取所需”的模式,试图在大趋势中取得先机。


5月18日,滴滴宣布与一汽奔腾方面开展产品合作。此前一天,广汽集团也与滴滴方面在北京宣布,两者将开启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合作。


除此之外,与滴滴开展深度合作的车企还有比亚迪。3月19日,比亚迪宣布D1车型正式上市。作为滴滴与比亚迪联手打造的首款网约定制车型,目前仅计划针对滴滴注册的网约车营运驾驶员开放销售。目前其与传统车企合作伙伴已经包括比亚迪、广汽、一汽、沃尔沃等。


“应该说是各取所需,滴滴缺乏造车经验,但在出行大数据和运营车辆规模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其自动驾驶技术也需要通过真实应用加速商业化,主机厂通过与滴滴合作定制车型,或许也可以在未来出行市场中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如果说去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等方式是滴滴为了对抗挑战的第一步,那么在节流之外,开源挖掘下沉市场的潜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则成了滴滴破局之举。



纸面上的焦虑

“滴滴还开始卖菜、卖水果了?这能挣几个钱?”


这是许多人打开滴滴软件后的第一反应。尽管滴滴已经是网约车领域的绝对第一名,但整个市场增长空间有限。所以为了努力 探索 业务的多样性,滴滴一直在 探索 新的增长点,从网约车业务,再到单车、货运、自动驾驶、社区团购,其中就包括橙心优选业务。


不过目前滴滴的这项社区团购业务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亏损严重。


滴滴投身这项业务源于疫情后,社区团购赛道变成热门赛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20亿元,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20亿元。



美团、拼多多、滴滴、阿里巴巴等 科技 公司,都加入了社区团购的竞争。滴滴是较早进入社区电商赛道的互联网巨头,在2019年下半年就开始探讨这一模式的可行性。橙心优选于2020年6月上线,最先在成都落地。


不过目前社区团购总体上来说并没有进入收割期。橙心优选之外,美团、拼多多的社区团购业务也均处于亏损状态。但相比之下,美团和拼多多的社区团购业务都可以和主营业务连通,且他们在生鲜产业链和电商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所以滴滴的优势并不明显。


那为什么类似于橙心优选这样的业务尝试短期内不会实现盈余,且每个赛道都是万亿级市场,滴滴仍要进行业务多元化呢?


显而易见,不同的业务之间会产生协同效应,业务相对成熟后还可以拆分出来独立上市。例如京东、阿里就是这样一个集电商、物流、金融、云计算,各个板块都能独立上市且市值极高的集团型企业。而这也符合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法则——“广积粮、筑高墙、缓称王”。



但作为出行行业的巨无霸公司,滴滴的上市计划仍处于搁浅中。


今年4月份,路透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消息称,滴滴出行已选择高盛、摩根士丹利作为其赴美IPO的承销商,并计划在4月秘密提交赴纽约上市申请,寻求最早于7月份上市。


虽然如今摆在滴滴和市场面前的质疑是,面对重重考验的滴滴还能否撑起千亿美金市值?但也能看出来,这两年为了摆脱自身的增长困境,打破出行行业天花板,滴滴做了许多业务上有心的、有价值的 探索 ,但这种 探索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持续。


文/匹诺

“在应对冲击中,上亿市场主体展现出坚强韧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根据目前释放出来的消息,今年宏观政策目标将继续聚焦在中小微企业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这背后,是目前中小微企业因疫情冲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资本寒冬”。
俗话说,雪中送碳难,锦上添花易。即便国家密集出台各项减税政策以扶持中小微企业渡过艰难时期,也仍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来“雪中送炭”,以保证生产链的正常运转。显然,这期间,产业资本、股权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业前三年最困难,大企业也逃不过
根据官方数据,我国目前有3000多万中小微企业,9000万个体工商户。作为我国家经济的活水源头,中小微企业稳住,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许多宏观政策都是围绕着“市场主体”来进行,主要的着力点就是帮助抗风险能力弱的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自2020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税费优惠、房租减免等大量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复苏。一些大平台也纷纷推出数字化运营工具,助力线下企业线上求生、数字化转型,社会各界都在用多种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困难期。
过去一年多,疫情反复,中小企业可谓是经历了最困难的日子;更不要说初创企业或创业团队了,一旦遭遇几个月的停工停产,基本上企业现金流就要断掉,生存无法为继。
对于一些资金需求量大的科技类创业企业,在初创期较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初创期无法提供完整财务数据和进行资产抵押担保的前三年,被誉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困难期”。
中小企业度过困难期才可能走向成功,而创业企业都是要经历几番周折。即使是如今的大公司,几乎也都在早年过过苦日子。
冯仑在3月4日一个视频中评价,许多看似成功的创业者都是来自普通家庭,从零开始,马化腾、马云也是白手起家。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当年青涩的马云手捧早期创业项目——企业黄页,去做推销的视频。网上还流传一个段子说,马化腾当年为了给刚刚面世的QQ拉用户,工作之余自己做陪聊,1999年前后的QQ用户,可能就和小马哥本尊聊过天。
1999年是大佬们的起步之年。
当时连续四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与他的“十八罗汉”们凑了50万元创办了阿里巴巴,希望能在十个月内拿到融资,但到了第八个月钱就花完了,他只好四处借钱发工资。直到蔡崇信帮马云募到第一笔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阿里巴巴这才引起了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的注意,一笔2000万美元的投资帮阿里巴巴和马云度过了创业发展的“最困难期”。
2000年,腾讯也在创办后的第三年,也一度遭遇“ *** 尽粮绝”。当时马化腾到处寻找融资。他找过那时的互联网霸主——门户网站,包括新浪、搜狐、网易,还有联想等IT企业,但后者都拒绝了投资腾讯的建议。那个时候,银行更是不愿凭“用户注册量”给腾讯办抵押贷款。
举步维艰下,是IDG资本和李泽楷的香港盈科数码投资了马化腾。当时的220万美元让腾讯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很快,这两家资本又选择退出,直到MIH接下了这两笔股权,所有股东再承诺提供200万美元以防止资金出现紧张。
2017年在回忆这段艰难往事时,马化腾说,“当时还是很担心剩余资金被打穿,这样总共历史上有620万美元资金。但换了一个有承诺后面还能拿到救命钱的投资者是很重要的,前两家是早期投资者。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似投资者,都很感谢。”
现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腾讯的市值已经超过6万亿港元,李泽楷曾公开表示非常后悔太早出售了腾讯的股权。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发展经历,马化腾也更深知互联网、科技类创业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更需要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
2011年,腾讯确立了开放战略,开始大手笔对外投资之路,而后腾讯投资的大量企业目前为市场所熟知,包括京东、拼多多、滴滴、美团等等。而腾讯都坚持了“买定不离手”的投资策略,做企业的长期陪伴者。
除了长期投资、助力角色定位、尊重创业者企业家精神等投资理念,腾讯的这些做法背后,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正所谓:“经历后,才更懂得”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滴滴上市后市值蒸发400亿美元,崩盘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你怎么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