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与沃尔玛争夺印度电商市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一触即发

亚马逊与沃尔玛争夺印度电商市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一触即发,第1张

目前,印度市场正掀起产业链企业布局建厂等热潮。有报告预测,2019年印度各方面经济将持续大幅度的增长,印度市场的庞大人口基数,经济的持续发展,让很多企业家看到了其市场前景。2017年印度人口1339亿。在经济较高速发展、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的情况下,8亿印度35岁以下年轻人成为“新中产阶级”的巨大消费潜力。预计到2025年,印度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12%,比全球平均增长率高出两倍以上,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
我们都知道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为止亚马逊开通了美国站,日本站,欧洲站和印度站,亚马逊能单独为印度市场设立一个站点,可见杰夫·贝佐斯对印度市场的重视,但是有意思的事印度不仅仅有亚马逊这个电商巨头平台还有本土电商平台Flipkart,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个平台,Flipkart最早是由亚马逊的两名前员工萨钦·班萨尔(Sachin Bansal)和比尼·班萨尔(Binny Bansal)于2007年创建, 2017年6月,Flipkart入选《麻省理工 科技 评论》“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2018年8月8日,印度反垄断监管机构批准沃尔玛以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也就是说现在Flipkart是属于沃尔玛的。
印度、东南亚市场,被认为是未来电商增长的必争之地。早在2013年,在中国市场惨败收场的亚马逊,便“战略转进”印度市场,开设了亚马逊印度站。不过在亚马逊进入印度市场之前,印度本地已经陆续出现了过一些本土的电商平台:Flipkart、Snapdeal。其中Flipkart则是印度最大电子商务零售商,被认为是印度版的“亚马逊”。

对于亚马逊来说,已在本土占有不小市场份额的Flipkart无疑是一枚眼中钉。但倘若能拿下Flipkart,无疑是给予亚马逊占领印度市场一份天大的“神助”。可是不仅仅亚马逊看中印度市场,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沃尔玛对印度Flipkart电商平台也是虎视眈眈,不幸的是Flipkart这个时候公司已经在亏损状态,这迫使Flipkart需要尽快在合并或者被收购、在被谁收购等问题上做出抉择。亚马逊、沃尔玛两家同时跑出橄榄枝,也成为了2018年印度电商行业的一场精彩的“大戏”。
2018年1月30日,据印度《经济时报》消息称,沃尔玛与Flipkart进行一次商务谈判,考虑沃尔玛打算收购Flipkart20%的股权。到了3月,《印度时报》又报道称,沃尔玛将对Flipkart投资8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沃尔玛这次欲收购的股权更是增多至51%。

眼见沃尔玛欲一步拿下Flipkart,亚马逊当然不能坐视不理。2018年4月,印度电视频道CNBC-TV18报道,亚马逊正式出价收购印度电商Flipkart 60%的股权。据悉,亚马逊的出价将与沃尔玛持平,而且承诺交易失败将向Flipkart支付20亿美元分手费。

尽管亚马逊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但无奈在印度市场对峙已久,Flipkart“抗亚”心意已决,这场关于收购的战争不到半年就迎来尾声。5月初,沃尔玛对外证实,已斥资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持股比例为77%。双方仍将保留各自的品牌,目标是将Flipkart转变为沃尔玛控股的上市子公司。

这意味着,围绕收购Flipkart的战争暂时偃旗息鼓,沃尔玛也如愿拿到争夺印度电商市场的入场券。
眼见Flipkart落入沃尔玛的怀抱,亚马逊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为守住印度市场,亚马逊方面也继续通过增资印度子公司、投资印度创业企业等手段,增强同沃尔玛在印度市场对抗的“家底”。

就在沃尔玛宣布收购Flipkart消息的同个月,亚马逊宣布对其印度子公司Amazon Seller Services注资260亿印度卢比(约合4亿美元)。同月的28日,印度保险创业公司Acko回应媒体时亦透露,公司将获得亚马逊领投的新一轮1200万美元的融资的消息。

加上此前亚马逊还投资了印度借贷平台Capital Float,就此来看,亚马逊似乎并没有将Flipkart视为其在印度市场唯一的希望,而是以子公司为主力,采取“广撒网”的投资战略,通过金融、物流等基础生态业务的渗透,构建撑起零售业务的版图。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在印的零售业务,亚马逊的收购目标并不止于线上电商平台,还将手伸向了实体零售商。8月,亚马逊被曝有意收购印度零售商Future Retail约95%的股权。随后9月,亚马逊又计划收购印度超市连锁More的49%股权。到了10月,亚马逊还同阿里巴巴等公司就印度实体零售商斯宾塞(Spencer's)展开了竞购,有意以4亿美元获得后者少数股权。

12月,亚马逊印度子公司再次宣布完成一笔高达32亿美元(约合220亿印度卢比)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亚马逊集团旗下两家实体公司,分别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Amazon Corporate Holdings和总部位于毛里求斯的Amazoncominc。加上自2017年以来所完成的三轮投资,亚马逊对印度市场承诺的50亿美元已近完成。

不过沃尔玛这边也没闲着,在正式拿下Flipkart后,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对其部分业务展开重组,除了对其旗下在线时装零售商Myntra和Jabong进行了裁员,还计划在Flipkart上销售自营商品。值得一提的是,包括Flipkart创始人宾尼·班萨尔(Binny Bansal)在内的部分原Flipkart高管相继离职。到了12月,沃尔玛将其所持的Flipkart股份从77%增加到813%,一表“抗战到底”的决心。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到了12月底,印度政府出台电商新规定,禁止任何与电子商务平台相关的实体在该网站上从事销售,并对一家供应商在特定网站上销售的数量施加限制。新政策还禁止电子商务平台与卖家达成独家协议,或者对关联卖方采用与非关联卖方不同的现金返还优惠和其他奖励措施。新规定将于2019年2月1日生效。

这无疑掐住了亚马逊及沃尔玛竞争优势的命门。倘若新规全面实施,则意味着沃尔玛的产品将无法在Flipkart平台上销售,而亚马逊控制的商家也无法在亚马逊上卖东西给印度人,同时两大电商平台也将无法再利用折扣优惠,诱导用户在其电商平台上消费。

目前都有哪些跨境平台呢?且先了解下这四家平台的优缺点。

Aliexpress

1)销售模式:

B2B+B2C 垂直类销售模式主要针对企业客户,75%的海外市场分布在俄罗斯,巴西,美国,西班牙和土耳其。

2)平台优势:

全中文 *** 作界面;

免费刊登大部分品类;

没有起始刊登期限;

容错性相对较高(商户评级制度周期是2个月的自然)。

3)平台劣势:

价格竞争激烈宣传推广费用高(有直通车功能运用竞价排名);

运营政策偏向大卖家和品牌商;

基本不提供客服服务;

买家对于平台的忠诚度不高。

4)平台排名影响因素:

卖家评级、价格、产品销量、产品评级。

适用商户类型: 

垂直类贸易商,工厂转型B2C,传统批发商。

速卖通的低价策略跟阿里巴巴导入淘宝的卖家客户策略有关,很多人感慨现在运营速卖通就类似于前几年的淘宝店铺。速卖通市场的侧重点在新兴市场,特别是俄罗斯和巴西。根据速卖通统计2014年的统计数据,每月登录全球速卖通服务器的俄罗斯人近1600万,平均每天完成6万多个采购订单。同时由于速卖通是阿里系列的平台产品,整个页面 *** 作中英文版简单整洁,非常适合新人上手。

总结:适合产品主推新兴市场(俄罗斯,巴西等)的卖家,产品有供应链优势且价格优势明显的卖家,最好是工厂直接销售。贸易商面对小额订单优势不明显。

Amazon

1)销售模式:

B2B模式,主要针对企业客户,业务多元化。

2)平台优势:

电子商务的鼻祖,比其他平台都要早,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流量优势,每个月有八千万的流量,以优质的服务著称;

具有强大的仓储物流系统和服务,尤其是北美、欧洲、日本地区。卖家只需要负责出售产品,后期的打包,物流,退换货都由亚马逊提供统一的标准的服务模式,会产生一些服务费用包括存储费,配送费和其他服务费用,也可以选择自己配送;

站点联动,比如亚马逊欧洲站点只需要有一个国家的账户就可以面向全欧洲市场销售;

提供中文注册界面。

3)平台劣势:

对卖家的产品品质要求高,企业最好;

有研发能力;

卖家必须可以开具发票;

对产品品牌有一定的要求;

手续较其他平台略复杂;

同一台电脑只能登陆一个账号;

收款银行账号需要注册自美国、英国等国家。

4)平台服务方案:

两种prime销售方案:

个人销售方案和专业销售方案。区别在于上传的产品数量以40个为分界线,个人销售方案免费但是只能上传40个之内的产品,专业销售方案需要支付3999美金的费用但是可以上传40个以上的产品。个人方案要90天才有黄金购物车buy box,专业销售方案是账号一下来就有buy box。另外据其客服介绍,在销售的额度上也是有差别的,即销售增长过快时,个人方案卖家相对比较容易受到账号审核。

增值服务:Fulfi llment by Amazon (FBA)亚马逊超过50% 的客户都是金牌会员。需要支付99美金,成为金牌会员可以享受精准的营销推送服务和快捷的物流服务,实现跨境贸易2~3天内送到客户手中。

新人注册亚马逊账号以后,后期收款,银行账号需要是美国,英国等国家。这里有几个选择,注册一家美国公司或者找一家美国代理公司,然后申请联邦税号;作为外贸人我们一般都有一些海外客户资源,不妨通过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实在不行,国内也有一些代理机构提供这样的服务。

总结:选择亚马逊平台,需要供应商有稳定可靠的产品资源,一定的资金实力,美国本土的人脉资源,并且有长期投入钻研的心态。新人注册成为亚马逊的供应商最好能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开店政策和知识,亚马逊的开店比较复杂并且有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如果违规或者不了解规则,不仅会封店铺甚至会有法律上的风险。

eBay

1)销售模式:

B2C垂直销售。主要针对个人消费者,在发达国家比较受欢迎。

2)平台优势:

排名相对公平、专业客服支持;

新卖家可以靠拍卖曝光;

开店门槛比较低,但规则繁琐,需要研究。

3)平台劣势:

买家保护政策强势,遇到买卖争议时候多半偏向买家,卖家损失惨重;

英文界面不友好,上手 *** 作不容易;

费用不低,开店是免费的,上架产品需要收钱,商品成交费用和刊登费用共计17%;

严苛的卖家标准(针对假货等商品),遇到投诉会被封店;

一般采用paypal 付款,具有一定的风险;

审核周期长,只能拍卖,产品数量有起始限制,需要积累信誉才能越卖越多,出单周期也长,需要慢慢积累。

4)影响平台排名的因素:

卖家表现,产品数量和更新速度,产品价格。

5)适用商户类型:

贸易商、有一定B2C 经验的工厂、品牌经销商。

对于eBay的理解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国内的淘宝,当年淘宝在中国市场挤出eBay后才能一统江山的。对于国际零售的外贸人来说,eBay的潜力不可小觑,因为它的核心成熟市场在美国和欧洲。

根据过来人的分析,eBay成功的关键是选品,由于eBay主要的市场是美国和欧洲,所以做eBay前最好做个市场调研,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法:

首先,通过eBay总体研究一下整个市场的行情,选择一些eBay的热销产品,从产品渠道,产品价格仔细研究,结合自己的供应链特点分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其次,综合美国、欧洲市场的文化,人口,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的因素,选择潜力的产品做eBay。研究热销产品的市场优势和未来的销售潜力,我们选择的产品品类,一旦投入精力和资本,就需要一个针对市场的利润率和持续性的考虑。

总结:产品优先。是否选择eBay 首先是产品本身的考虑,假如我们的产品目标市场在欧洲和美国,则可以选择eBay,和Amazon 比起来,它 *** 作比较简单,投入不大,适合有一定外贸货源的人 *** 作。

Wish

1)销售模式:

B2B+B2C垂直类销售。数据分析起家,主要针对移动端买家,能够根据客户的兴趣推送产品。

2)平台优势:

良好的本土化支持;

上架货品非常简单,主要运用标签进行匹配;

利润率非常高、竞争相对公平;

精准营销,点对点个性化推送,客户;

满意率较高;

Facebook 引流,营销定位清晰。

3)平台劣势:

商品审核时间过长,短则2个星期,长则2个月;

费用较高,15%商品成交费用和12%的提现费用;

物流解决方案不够成熟;

平台的买卖纠纷规则模糊。

4)影响平台排名的因素:

标签准确性,产品数量,描述和,产品价格。

5)适用商户类型:

贸易商、工厂转型B2C、品牌经销商。

根据Wish 最新的报告显示,APP 日均下载量稳定在10 万,峰值时冲到20 万,目前用户数已经突破4700 万,相应地,Wish97%的订单量来自移动端,就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优势来看,Wish 未来潜力堪称巨大。

总结:Wish是一个这几年刚刚兴起的基于APP的跨境平台,最初仅仅是一个收集和管理商品的工具,主要靠价廉物美吸引客户,在美国市场有非常高的人气和市场追随者,核心的产品品类包括服装,珠宝,手机礼品等,大部分供应商来自中国,Wish 的主要竞争力就是价格特别便宜,以及精准化营销模式导致客户的满意率非常高,这也是平台短短几年发展起来的原因。

关于我们
中国制造网成立于1998年,由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315)开发和运营。截止2019年底,网站拥有超过1210万全球买家,月均买家询盘超过100万封,遍布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整理_陈小墨_本文刊载于第47期《焦点视界》杂志)

(本文章是互联网简史第二篇)

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信息部举行了一个小型的3G牌照发放仪式,给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图像、电子邮件等数据信息,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从前十年成长起来的“BAT”,经过了十余年积累,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储备上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靠着超前眼光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

接下来的十年爆发了数场互联网烧钱大战,这些大战是资本与资本的战争,也是BAT三雄之间的战争,更是初创企业与传统霸主的战争。

2011年,“千团大战”,关键词:O2O、团购

随着美国Groupon(高朋)在美国O2O市场大获成功,国内资本意识到了O2O领域将来中国互联网又一高爆发领域。

2010年3月,中国第一家团购网站“团宝网”上线,是中国Geoupon模式的开创者,同时也让国内创业者看到此模式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这个市场却是巨大的,完全有可能再造一个阿里巴巴。

同月,美团网上线,并且在年底完成了a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1200万美金。

随后,美团、拉手、团宝、窝窝、满座等5000多家团购网站加入了团购市场。

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也携着大量资金上场,阿里巴巴扶持美团、百度扶持糯米团、腾讯扶持大众点评。

2011年,团购网大战进入白热化,补贴、广告、地推、商家争夺、人才争夺等方面每天都在上演着激烈的争夺战。广告投入2亿起,团宝网当年的广告投入高达55亿,无计划无节制的烧钱,也注定大部分企业的最终归属,倒闭。

不仅在资金投入上,同时在商家争夺、人才争夺上也异常激烈,“三十六计”通通用上了,卧底间谍不只是电视上才有,在这场大战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曾经一家团购网站,华南市场的总经理及以下人员连锅被竞争对手挖走,现场谈价现场签合同,当老板知道后,马上赶往华南,不过已无力回天,随即该团购网逐步退出市场。

2011年资本寒冬降临,短暂而疯狂的烧钱大战后,大部分的参战者以失败者的身份退出战场,仅存几家团购网站活跃在团购市场。

美团在最后关头拿到了阿里的关键性投资,最后活了下来,最终在2015年吞并大众点评网,在团购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0%,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又一“独角兽”诞生。

2012年,电商之战,关键词:大家电、0毛利、低价

2012年,京东坐稳3C市场后,由刘强东两条微博点燃了2012年的电商烧钱大战

刘强东杀气浓浓的两条微博,让老牌传统家电卖场的国美、苏宁感到后背发凉,随即迎战。

随后易迅、当当加入战场

作为消费者茶余饭后最喜欢的谈资就是刘强东与张近东的微博隔空喊话,反正就一句话,我要做到比你便宜。

这一场烧钱大战下来,对于参战企业来说,算是皆大欢喜,各家的流量及销量大涨。

京东也在2014年合并了腾讯易迅网,从此京东商城在电商行业站稳脚跟,非要说一个赢家的话,那就是京东商城。

苏宁和国美已经正式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

这一场烧钱大战后,消费者的家电、3C产品购买开始大规模从线下走到线上,烧出了电商的新格局,同时也烧出了传统家电卖场的丧钟。

2013年,在线 旅游 烧钱大战,关键词:OTA、携程

这场大战还要从携程创始人梁建章2011年游学海外开始,携程本在线 旅游 市场拥有绝对的地位,由于创始人功成身退后,艺龙、去哪儿等企业纷纷发力抢占市场,导致携程市场份额缩减8成。

2013年,梁建章重出江湖,掀起了一场在线 旅游 的烧钱大战。

经过两年,各自烧了数十亿,却没有最终的赢家,艺龙、去哪儿因烧钱过度,最后被携程控股,同时携程也因此站消耗过度,大额转让股权,以输血续命。

此时大局尚未定局,途牛、同程、飞猪、驴妈妈等后继者陆续上场,最终胜者还未见分晓。

2014年,网约车大战,关键词:共享经济、红包雨、1元打车、高额补贴

2012年,滴滴、快的悄然成立,“网约车”一词正式登上中国互联网的舞台

2014年,腾讯旗下在线支付产品“财付通”上线,对标阿里支付宝。

此时,正在大力推广微信在线支付的腾讯,看到了网约车的市场规模,同时也为微信支付打开局面,于是入资滴滴,滴滴开始向全民每日送400万总额的打车红包。

背靠阿里的快的,快速跟进。

接下来是全民打车的狂欢,打车比公交车还便宜,网约车司机的疯狂补贴,一下子让网约车司机成了“高收入”人群,无数人对于“网约车司机”这一职业蠢蠢欲动。

全民狂欢的背后,是滴滴与快的的疯狂补贴,也是阿里与腾讯的直接较量,短短4个月时间,两家公司光是补贴就发放了近40亿。

经过一年的烧钱后,阿里与腾讯终于冷静下来,在资本市场的撮合下,滴滴与快的合并。

然而还没来得及清理战场,又一位更加重量级的对手上场,美国Uber进入中国。

2015年,滴滴再战美国Uber,这一年滴滴损失100亿人民币,Uber在中国市场损失10亿美金,最后滴滴将中国Uber收入囊中,此时美国Uber也成为了滴滴外部最大股东,最高时曾达到20%,这一 *** 作也成了日后一大诟病。

2016年,网约车经过两年的烧钱大战,格局已定,滴滴一统网约车市场,中国又一巨型独角兽诞生。

2015年,外卖大战,关键词:美团、饿了么、补贴

既B2B、C2C、B2C市场格局已定之时,O2O开始崭露头角,在2011年千团大战中奠定了美团在O2O到店的霸主地位。

2015年之前,O2O到家还一直处于缓慢爬坡中,2009年成立的饿了么、美餐网、开吃吧等外卖平台,依靠着融资来的钱慢慢培养着市场及消费者的外卖习惯。

到了2013年,阿里、美团、百度等加入外卖市场。

到了2015年,美团收编其在团购市场的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大众点评”,随后空出手来,开始全力抢占外卖市场,四巨头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近身肉搏。

饿了么当年融资10亿美金,美团融资20亿美金,快速甩开了中小外卖平台,百度外卖也只能并入饿了么,同时近一年的持续烧钱,也让美团和饿了么不堪重负。

到了2016年,中小外卖平台几乎全军覆没,美团与饿了么双雄并立。

这一场烧钱大战,让外卖市场彻底打开,客户群体从学校到写字楼,再到小区,从工作餐延伸到早餐、晚餐、夜宵。

再往后,大局已定,烧钱结束,外卖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接下来做的下提佣金,上收各项费用,曾经的补贴一去不复返,想要低价就冲会员。

2017年,共享单车烧钱大战,关键词:共享经济、单车

2015年,ofo首次提出无桩共享单车概念,在北京校园内运营。

同年,摩拜将ofo概念推广到城市,在上海正式上线。

资本市场从外卖大战中抽身出来,网约车和外卖大战让资本市场看到打造独角兽的魅力,于是眼光放在刚刚兴起的共享单车领域。

随即40余家企业逐鹿共享单车。

具体的火爆程度,看图可知。

短短一年,终成战局,剩下的是一地鸡毛,尸横遍野。

经过此次大战后,最终形成了美团、滴滴、支付宝三家共享单车的格局。

2018年,新零售大战,关键词:无人货架、新物种、便利店

这一次烧钱大战,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细分领域了,而是全面开战,四处开花。

主要分了两大资本阵营,阿里和腾讯。两大产品阵营,前店后仓和新型便利店

阿里系:盒马、苏宁、易果生鲜、联华超市、银泰商业、居然之家等

腾讯系:永辉、京东、家乐福、美团、海澜之家、每日优鲜等

2020年,社区团购烧钱大战,关键词:滴滴、美团、拼多多

2017年,兴盛优选在湖南成立,依托社区便利店(团长),通过“预售+自提”的方式让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主打蔬果、肉禽、米面粮油等食材。经过两三年的沉淀,兴盛优化在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及物流模式上已经摸索出基本成熟的模式。

生鲜电商一直是资本市场念念不忘的领域,但是砸了不少钱进去,还没一家上市企业诞生,同时生鲜电商的门槛极高,让不少人忌惮。

同时年规模几十万亿的市场也让人垂延三尺。

之前早就传出滴滴即将赴美上市,但是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瓶颈也显,为了在国际资本市场讲好未来的故事,2020年6月,滴滴旗下社区团购“橙心优选”在成都正式上线。

随即,拼多多、美团等快速跟上。

第一波,抢人大战,双倍三倍工资抢人都是常事,2020年是生鲜电商从业人员的高光时刻,只要你愿意去,工资多少都可以谈。在西部城市,一个专员级别就可以拿到上万的offer。

第二波,提高佣金抢团长

第三波,加大补贴抢客户,09元9个鸡蛋,随处可见。

短短半年时间,整个市场上骂声一片,“和小贩抢生存的饭碗”,“扰乱市场价格体系”,“无序扩张”等等。

随着国家的出面及相关政策的下发,短短一年不到,社区团购大战就平静下来。

橙心优选已经退出市场,还剩下兴盛优选和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几家还在继续运营,不过运营的方式和手段变得理性多了。

过去十年整个互联网不断的爆发烧钱大战,这些钱主要烧在了真金白银的补贴、营销推广和并购上,极少企业是将钱真正烧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最后在大战中,幸存下来的,恰恰是一开始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

这十年不仅烧出了新的行业独角兽,同时也烧出了普通群众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

整体来说有利有弊吧!

印度电商之所以不能赚钱,是因为政策对于电商企业不容好,以及客单价非常低,高物流的成本和低物流效率,这三点原因都是造成了印度的电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很难发展起来,同时也让这一些电商创业者在这几年没有办法赚到太多的钱。

我们都知道,其实现在比较新兴的行业就是互联网经济以及电商经济,那么电子商务这一个行业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里面只要做好相关基础的工作,想要赚钱是不难的,但是在印度这一个市场,赚钱是比较困难的,首先第一点政策对于这一个行业的创业者并不友好,因为电子商务这一个行业实际上是在冲击着线下实体零售业,那么印度政府为了保护这一个群体,就制定很多政策去限制电商的发展,导致电商的生存环境是比较恶劣的。

第二点就是在印度市场里面低客单价在短时间之内是非常难得到改变的,客单价就和国民经济是相挂钩的,如果国民经济是比较好的,那么国民的消费能力是比较强的,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客单价提升到和消费能力同等的水平上,但是在印度这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还是比较低的,他们的购买力也不强。只有客单价高了才有利润可图。

印度的物流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就是说投入是大于收益的,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依靠于物流的,对于派送服务质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我觉得印度人可能没有办法做好这一个行业,因为印度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他们城市内的交通是很堵塞的,即使是用摩托车,也有可能要用好几天才能把商品送到买家的手上,综合了这几点在印度市场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印度人之所以一直都这么嚣张,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让他们缺少敬畏之心,不懂得谦卑。这种自大的做法会让印度吃大亏。

1、印度的等级文化和最近的发展

众所周知,在印度人的地位是分等级的,而作为印度的富商,已经脱离了最初的等级,进入了所罗门的等级。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给予了印度人相当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人物自信。所以说这位印度富商是相当具有优越感的,在印度境内取得的成就让他忘乎所以。觉得自己可以跟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巨头叫板。这是一种过度的文化自信,这就把独特的民族自信变成了民族自大。而且印度作为现在世界上第二大的制造大国,亲戚相较于以前是有相当大程度的发展了,所以说这就给了他们一定的自信。但是我们要知道制造业的发达并不代表国力的强盛,一个国家要屹立于民族之间,必须要靠它自身创造业的发达。

2、个人的原因

这个印度富商也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在国内取得的成就,使得他忘记了自己与世界金融巨头的差距。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自知之明,我个人觉得可能这位富商的全部财产加起来都没有,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巨头的1/10的财产多。这无疑是一种以卵击石的做法,所以我们经常说印度阿三不愧是印度阿三。

综上所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因为人的狂妄自大和骄傲自满。

2015年到2018年,可能是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蜜月期,阿里巴巴也不例外。但是,最近在对华关系上屡出“昏招”的印度政府,现在要为这份“任性”买单。

8月27日,有知情人士称, 阿里巴巴至少在6个月内不会投入新资金来扩大在印度的投资,暂不会减持已经投资企业的股份或退出投资。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已经在印度投资的公司包括Paytm、Zomato和BigBasket。

对此消息,阿里巴巴官方对21Tech回应称,阿里国际化的道路不会停止。在上周的2021财年Q1季度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决定停止UCWeb及其他创新业务在印度的服务,预计不会对阿里集团的财务情况构成重大影响。

这一答复其实已经表明了阿里巴巴对于印度市场的谨慎。私募股权分析机构PitchBook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及其子公司AlibabaCapital Partners和蚂蚁集团, 已向印度企业投资逾20亿美元,并参与了至少18亿美元的融资。

此番作出暂停投资的决定,其实也不意外。最近两年,阿里巴巴在印度几乎没有新的投资,只有对过去项目的跟投。说明它对这个市场变得更加谨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认为,印度确实存在很大的潜力,但是眼下离商业变现和回报还有很远的距离。况且,暂停并不代表完全退出,也不代表未来没有机会。

复制电商路径

从2014年赴美IPO的那一刻起,马云便为阿里巴巴定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只不过,支付宝的模式在有序、发达的欧美国家反而体现不出其优势。印度的城市基础建设、金融服务水平低下,使得中国公司趋之若鹜踏足这片热土。

在印度市场,社交和搜索两大市场已经被FaceBook和Google所占领,马云的办法是选择业务模式相近的公司,再来填补市场的空白点。除了投资移动支付平台Paytm以外,阿里巴巴还投资了印度第二大电商Snapdeal。

这一路径也被腾讯所采纳,印度本土即时通讯应用Hike Messenger获得来自腾讯和富士康领投的175亿美元D轮融资。这在投资趋冷的当下已属难得,也从侧面说明腾讯对于打造印度版“微信”的决心。虽然难以预测阿里巴巴与腾讯的印度淘金路走向是否会平坦,但是已然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2019年5月6日,印度创业公司Bigbasket获得了由Mirae Asset-Naver亚洲增长基金,阿里巴巴和英国政府拥有的CDC集团领导的一轮投资的15亿美元资金。就在2018年,阿里巴巴在该公司领投了3亿美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并寄望于Bigbasket加强与亚马逊的竞争。

据了解,BigBasket公司创立于2011年,在印度26个城市提供在线服务,提供超过19万种产品和超过3000个品牌,种类涵盖水果、蔬菜、主食、肉类、饮料和个人护理。今年四月,该公司筹集到了由阿里巴巴领投的6000万美元的过桥资金,但是该公司在物流方面仍然需要大量投资。

过去几年,该公司一直在投资仓储和物流,并将其交付网络扩展到一些较小的城镇和城市,预计在2020年至2022年之间将实现收支平衡。

可以说,阿里巴巴在印度市场上,将电商的希望寄托在了Bigbasket,印度当地物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也是吸引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重要原因。不过,在阿里巴巴暂停投资后,Bigbasket下一轮融资是否会受到影响,还不得而知。多年来,亚马逊一直视印度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并承诺在印度投资65亿美元。

抢占支付先机

在过去的四年,除了互联网新经济的巨头,海尔、华为、中兴等传统制造企业也早已在印度布局。越来越多的热钱正在涌向这片土地,一如十年、二十年前的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度市场都是中国和欧美企业竞逐的战场,它像是处在黎明前的静默,却也有挡不住的汹涌不断袭来。

2015年年初,蚂蚁集团投资了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平台Paytm,随后,蚂蚁金服联合阿里巴巴又加大了对Paytm的投资,占股比例约为40%。目前,Paytm已经获得印度央行发放的第一张支付银行牌照,并获准在印度市场开展支付、储蓄、汇款、转账等银行业务,类似印度的“支付宝”。

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蚂蚁集团主要的联营公司包括运营Paytm的One97 Communication Limited(下称“One97),持股比例3033%;以及网商银行,持股比例30%。

2020年上半年,网商银行收入4016亿元,期内利润55亿元。作为蚂蚁在印度的电子钱包合作伙伴,当地“支付宝”Paytm母公司One97在上半年的收入约1263亿元,亏损861亿元,在2017至2019年分子亏损1869元、3391亿元和34亿元。2019年,One97宣布,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由软银集团的蚂蚁集团领投。

对于蚂蚁集团来说,这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布局,其目的是为了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用户。此前,蚂蚁金服的国际业务主要集中在跨境支付,眼下其加大了对支付业务的战略投资。Paytm是蚂蚁金服撬动国际市场的一个支点。

曾担任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总裁的彭翼捷在接受21Tech采访时曾透露,在更远的十年内, 蚂蚁金服用户量会增至20亿,其中60%的用户来自海外。

这一目标正在推进中。8月27日,咨询研究公司RedSeerConsulting日前发布报告显示,Paytm在印度国内店铺支付(P2M)领域中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该平台已成为印度金融 科技 领域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支付供应商。报告称,Paytm在三线及以下市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其平台上有超过 1600万个商家。

值得注意的是,Paytm以160亿美元估值,已经成为估值最高的印度独角兽企业。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支付宝出海并不容易,除了面临当地政府监管的挑战,它还需要在本土化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

国际化挑战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拥有十亿人口,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也正是大公司看中它的原因。印度是亚太地区使用手机购物人数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不过,印度的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偏低。

支付宝一名内部人士曾透露,从统计数据来看,Paytm的用户中,使用100美元以下手机的占据主流,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比例不到5%。

这对于进军印度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无论是系统技术、风控水平还是基础建设,都非常有限。此外,来自政策层面的监管也将带来不小的挑战。7月15日,阿里巴巴出海印度的UC浏览器、UC News以及短视频产品Vmate,均通过公司内部信通知本地员工团队即将解散。同时,裁掉了350多名印度员工中的近90%。一些助理、管理和初级职位的员工,都已经通过视频会议被口头告知了裁员的消息。

阿里巴巴印度方面对此解释称,对员工进行解聘是因为印度对UCWeb及Vmate实施的禁令,阻碍了公司后续继续对印度提供服务的能力。事实上,2019年5月28日,印度短视频应用VMate才获得阿里巴巴的亿级美元投资,并且在该笔融资完成之后,VMate和天猫精灵、钉钉等一起进入阿里巴巴创新业务事业群。

这说明,除了移动支付和电商,阿里巴巴还看好短视频赛道。 有数据显示,VMate在成立之后的1年时间里,下载量超过1亿次,日均生产量已经超过了上百万条。对于既往产生的投资,或许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

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眼下都值得思考如何真正实现国际化,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去。张勇还表示,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针对近期美国政府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政策变化,张勇说:“我们正密切关注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政策变化,跟踪评估这些变化对阿里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相应采取新的合规措施。”

按下暂停键,也可能给竞争对手更多机会。 2019年中,亚马逊宣布在印度增加30亿美元投资,总投资额达到50亿美元。就在上月,继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决定禁用包括TikTok(抖音国际版)、微博、微信、UC浏览器等在内的59款应用后,又有275个中国App被纳入所谓“清单”。

随后,谷歌、亚马逊、脸书等美国 科技 公司已陆续宣布,对印度最大的通信公司”吉奥平台”数字服务公司出资;其中,谷歌计划在今后的5至7年内投资100亿美元,亚马逊也宣布将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面对亚马逊的积极进攻,阿里巴巴在印度是否能够站稳脚跟,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是否能够在印度被复制,都值得高度关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亚马逊与沃尔玛争夺印度电商市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一触即发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