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花呗将上线,网友称“是嫌我欠的还不够多吗”,对此你怎么看?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网友称“是嫌我欠的还不够多吗”,对此你怎么看?,第1张

我一个年轻的同事说话很有意思,他说,自己本来是一个从不欠人钱的好孩子,用了花呗后每月都要还款,还款日前总感觉就像有点欠了别人钱一样。

关于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我曾经办过三张不同银行的 *** ,但是由于平时不常用,还款日期不一样,不用还要交年费,每月都怕忘了还款,还要核对账单,太麻烦,所以最后只保留了一张。

同样,我开通了花呗,也开通了京东白条,加上 *** ,又变成三种信用消费了,最终还是把京东白条关闭了,京东上买点东西就直接通过绑定的 *** ,我还真不愿意到处欠钱, 每个月都要想着还钱,太麻烦了,就怕 忘了还款会影响自己的信用。

现在微信终于也沉不住气,据说要推出“ 微信版的 花呗”--分付,如果微信再加入信用消费行列,那真的是硝烟又起了,现在用的花呗会用吧?分付初期估计有优惠,也会用吧? *** 使用场景广泛,也要用吧?这样每月需要还三个账单,想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就像题目中说的,“还嫌我欠的不够多吗”,又弄出一个信用消费来?

其实我想题主可能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我上面说的,拥有多种信用消费方式后,每月还款多次太麻烦;另一层意思是有了信用消费,管不住自己的手,花钱的时候好像不是自己的,还钱的时候就困难了,然后采用分期,结果还要多交手续费和利息,其实购买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用处,这其实就是信用消费的一个隐含诱惑。

所以,关于信用消费, 我的观点是 能用的时候可以用,因为能省下自己的现金,但是要管住手, 不要认为信用额度就是自己的钱,这只是你能借的账。

对于我这样的做事比较专一,不能分心的人来说,我还是喜欢常用一种信用方式,三种信用方式能够把我绕晕了。
微信花呗明显是来“圈钱”了,面对支付宝花呗的“屡屡获利”,微信估计也是眼红了。此时宣布上线微信花呗,不过是题中之义罢了!微信花呗选择在马云退休时候发布虽然蹭了一波热度,可是就算马云不这时候退休,微信花呗还是会如期上线。多上一天,就多一天的利润!

但是,我并不看好微信的花呗!就拿类似于借呗的微粒贷,我估计使用的人也寥寥无几,知道借呗的人多,知道微粒贷的人少,原因是:我们对于微信在金融方面的不认可。

即使现在微信已经在支付领域占据着大半个江山,可是用户大额资金,似乎更我愿意放在支付宝。

自然,为了微信的分付(微信花呗),微信提前已经布局,从微信支付分的出现,就是最好力证。 微信,想用同样的信用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使用分付。(任意找到某免费租借充电宝的小程序,按照步骤开通就可以,不用真实充费使用),然后在钱包中——支付分。
芝麻信用——支付分,微信的局确实够大;从微粒贷——借呗,从微信分付——花呗。微信的想法何其单纯,凭借强大的微信用户群体,来获得微信用户使用微信花呗的机会,这是微信的优势!

然而,微信的劣势:
我对于微信分付,并非十分看好,实际情况,还得看微信怎么发展?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目前已经内测,但我相信想要借马化腾的钱并非这么容易的。至于网友称 “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 这话有种自作多情,自甘堕落的话语,下面说说我个人看法。

现在是信用时代,信用时代就是凭借信用都可以借到钱,只要你信用没不良记录,一张 *** 都是能借到钱。正因为这样,总有人认为现在的钱非常容易借,没钱花了就借钱花导致很多人时间久了,欠债窟窿补不上了,成为老赖,把自己一生信用搭进去了。
而网友称“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从这句话的语气来看就是属于一个已经欠了钱的人。比如说银行 *** 的,支付宝借呗和花呗的,网上各大金融机构的欠款,已经让很多人都头疼了,连这些金融机构的钱都还不上,现在微信又来花呗了,又可以借钱了,意味着再度给这些人增加负债吗?

其实并非这位网友所说的这么实在,我告诉你马化腾的钱要远比马云的钱更加难借,并非你想借就借的。最典型的就是微粒贷,微信用户这么多?又有几个人有微粒贷么呢?所以微信版的花呗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马化腾买单,首先你要有一个借钱的资格,而假如微信不给你分付的功能,你想花马化腾的钱已经成为虚的。

但假如有些微信用户有分付功能,可以花马化腾的钱,但微信分付也是要上征信的,也是会监测每个人的经济能力和欠债能力的!假如本身已经欠很多银行的钱,或者征信有污点,已经成为老赖的用户有功能没额度,或者根本就没资格开通微信版花呗。
总之不管是 *** ,花呗,借呗,微信分付等,大家都要根据个人经济能力来量力而行。假期你用的好,拿来短期周转还是挺好的,但用不好成为长期借款就是给自己很大压力。这种情况的话建议还是主动关闭这些借钱功能,这样才能管好手,才能真正的别让自己挖坑往里面跳。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这有种抱怨,有种自甘堕落的。微信开花呗不管你事,你不用可以关闭,马化腾有没有强求借钱给你,而是自己手贱去借钱。而借钱就要还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有真正远离这些借钱的渠道才能真正的避免很多问题。

看支付宝凭借“花呗”大赚特赚之时,最擅长“复制”的腾讯怎么可能不眼红,不借鉴一回呢! 之前,可能受制于应用场景较少的问题,微信一直未推出自己的“信用消费、分期支付”类产品,而此时推出,就是想来分一杯羹的!
目前,腾讯系的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对标支付宝来设计、开发的。比如,微信所推出的“微粒贷”,参考的就是支付宝“借呗”;而微信主打临时备用金的“周转”,对标的也是支付宝“备用金”。

现在,微信“分付”,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微信版“花呗”。足可见,这种复制——粘贴,不仅广大网友会用,腾讯更是个中高手、运用自如啊!
从以往的经验来说,几乎所有支付宝的优质客户,都曾开通过“花呗”,但不是所有微信的优质客户,都能开通“微粒贷”的!

同样的道理,微信版“花呗”,肯定不是面向所有的微信客户的,哪怕你经常使用微信付款,也不一定有资格开通!

或许,微信审核的标准更高、审核更严,但这岂不是也反映出,微信自身风控能力的更为薄弱呢! 微信,虽然有10亿多的用户,但如果担心用户逾期、造成坏账,只授权1000万人开通“分付”,那么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另外,还有一点,微信的应用场景很较少,并不值得开通! 借呗有天猫、有淘宝,白条有京东商城,这才能获得不错的发展;而微信有什么,就一个入股拼多多还算可以,但只凭借拼多多,能支撑起多大的消费潜能,这尚未可知啊!
“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各有各自的地盘,不会一股脑的去做货款、支付,但现在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金融”。当年360的周鸿祎这么讲的,但最后他也开干了。企业道德被抛之脑后!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将小微信用借款或者虚拟 *** 产品作为了未来盈利增长点。 最后的结果就是:借款人多重负债, 社会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都去放贷,实业谁肯干? 假如都干这行, 社会 就岌岌可危了。

别看这些互联网巨头,做搜索,做手机,做电商好像各有各的强项,但最后放贷才是他们的必争之地。 有个段子说“乌镇互联网大会开完,如果不走,直接换个名字,可以接着开互联网放贷大会” 。

我们可以看看目前市场中有多少此类产品?
微信在这些巨头中走的属于比较晚的,之前也是比较保守的,但是也是一样,我也要放贷。 除了微众银行的“微粒贷”是借助微信和QQ平台进行放款,后面又上了一个“周转”借款产品,但是这个产品也非常保守,是以理财通中的理财产品作为抵押获得借款,条件很苛刻。还“周转”还不是一个无信用的个人小微借款,在上线之后应该效果很一般。

但是虽然微信有着10亿用户,上线后应该也会有不少用户,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在恰当时机推出的一个大众需求的产品。为什么?

1现在全民负债率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不堪重负。 每月就为了如何还款而绞尽脑汁,无法安心工作。据统计,90后在消费贷群体中占4348%,而且都是互联网巨头的放贷目标,拆东墙补西墙的以贷养贷的用户占比近三成。

2现在监管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这将极大的增加不稳定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的负面危害。 所以自上半年开始,先从金融机构抓起,从客户的跨行和跨机构的总授信管起来,针对乱发 *** ,套现违规使用贷款等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然后进一步又延伸到网贷行业,打击非法违规网贷,关掉协助扣款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目的就是想降低负债水平。

3针对虚拟 *** 类产品,过去央行一直不肯同意开设此类产品,未来会出手管理吗? 但自从支付宝花呗打开缺口之后,京东白条等产品都已经推向市场,用商业保理的模式,经营着先透支后还款的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都很高,但是因为其不是一款有牌照的金融产品,针对其灰色套现,实质借款的行为,无法打有效打击和防范。那么未来人民银行会不会要求降低额度甚至取消此类产品呢?

当然互联网巨头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用户那么多,如果不放贷,积累的流量和数据就是浪费。所以他们就是要挣这个钱。

但德先生想问这些互联网巨头,包括腾讯即将推出的“分付”,“你认为你的企业是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吗?”估计他们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是个商人”
原本我比较看好微信推出花呗功能,但看了网上一些评价,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1、

前几天在群里聊天时,一个喜欢玩王者荣耀的小朋友问在哪里找人工客服。我,作为一个热心肠的人,帮助她在百度查询了半天,又在QQ/微信寻找了半天,真的没发现哪里有人工客服,只能找到机器人。

试想一下,如果我的微信花呗出现问题,应该去哪里寻找客服呢?在这一点上,支付宝真的做得很好。我室友曾经兼职过支付宝客服,他们对员工的要求很高,即使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至少态度不差,回应也非常即时。

2、

支付宝对我们而言,是一款理财工具,但微信对我们而言,意义要多得多。除了聊天外,很多腾讯系 游戏 需要使用微信登陆。而且大家都知道,腾讯 游戏 是比较严厉的,如果你出现了违规行为,情节严重会封号,偶尔会出现误封。

如果自己因为一时失误被封号,那么花呗应该怎么处理呢?不及时还,大概率会扣征信,但是封号又不好找客服,这就很尴尬了。

还有很多人认为,支付宝是很人性化的产品,这才是支持花呗的理由,不会选择换微信花呗。
我个人观点是不看好 ,微信用户群体大,腾讯实力强,但一些问题不解决,很难让用户放心选择。像美团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叫美团生活费,可以这个月点外卖,下个月还。但使用的人并不多,如果微信不能好好运营这个功能,预测结果也会不了了之。

不是嫌你欠的不够多,是出来混的总要还!

有心的朋友有没有发现,现在只要你使用支付宝付款,系统会默认用花呗,哪怕你选了自己的 *** ,下次付款默认还会是花呗。
知道这是为啥么?

因为你如果选了自己的余额或者借记卡,那么支付宝基本上收不到什么结算服务费。

但是,如果你选了 *** ,支付宝收06%的服务费,也就是说你用支付宝绑定 *** 付款1000,商家只能拿到994,剩下的6块钱被支付宝和 *** 发卡银行瓜分了。

是不是有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感觉?

支付宝这个时候就想啊,既然我能雁过拔毛收钱,干嘛我还拉着银行呀,我自己搞个花呗,功能和 *** 差不多,只要人家用,那06%不是全都进我口袋了么?光这一项业务每年给支付宝创造的利润估计都在数十亿,你说微信能不动心么?
微信支付(财付通)作为目前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支付宝的支付结算机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账上这么多流水却只能和银行 *** 分享06%的服务费,心里肯定是不甘心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微信的"分付"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是把自己的用户流量变现的一步大棋。

在这里我也要提醒各位,花呗和分付用起来确实方便,只需要轻轻一点就透支消费了,还不需要去银行开卡。

但是这两家机构借给你的钱都是从银行来的,他们就是个中介机构,所以资金成本是比银行高的。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最长还款期只有30天,而银行可以有45天,他们的分期手续费也远远高于银行。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目前已经内测,但我相信想要借马化腾的钱并非这么容易的。至于网友称“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这话有种自作多情,自甘堕落的话语,下面说说我个人看法。

现在是信用时代,信用时代就是凭借信用都可以借到钱,只要你信用没不良记录,一张 *** 都是能借到钱。正因为这样,总有人认为现在的钱非常容易借,没钱花了就借钱花导致很多人时间久了,欠债窟窿补不上了,成为老赖,把自己一生信用搭进去了。 而网友称“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从这句话的语气来看就是属于一个已经欠了钱的人。比如说银行 *** 的,支付宝借呗和花呗的,网上各大金融机构的欠款,已经让很多人都头疼了,连这些金融机构的钱都还不上,现在微信又来花呗了,又可以借钱了,意味着再度给这些人增加负债吗?

其实并非这位网友所说的这么实在,我告诉你马化腾的钱要远比马云的钱更加难借,并非你想借就借的。最典型的就是微粒贷,微信用户这么多?又有几个人有微粒贷么呢?所以微信版的花呗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马化腾买单,首先你要有一个借钱的资格,而假如微信不给你分付的功能,你想花马化腾的钱已经成为虚的。

但假如有些微信用户有分付功能,可以花马化腾的钱,但微信分付也是要上征信的,也是会监测每个人的经济能力和欠债能力的!假如本身已经欠很多银行的钱,或者征信有污点,已经成为老赖的用户有功能没额度,或者根本就没资格开通微信版花呗。

总之不管是 *** ,花呗,借呗,微信分付等,大家都要根据个人经济能力来量力而行。假期你用的好,拿来短期周转还是挺好的,但用不好成为长期借款就是给自己很大压力。这种情况的话建议还是主动关闭这些借钱功能,这样才能管好手,才能真正的别让自己挖坑往里面跳。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这有种抱怨,有种自甘堕落的。微信开花呗不管你事,你不用可以关闭,马化腾有没有强求借钱给你,而是自己手贱去借钱。而借钱就要还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有真正远离这些借钱的渠道才能真正的避免很多问题。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 不是嫌“你”欠得不够多,而是嫌“我”赚得不够多!

微信上的金融产品,其实大家都清楚,可以看成是复制版的支付宝,所以才会有“微信版花呗”一说,微信就是照着支付宝的金融产品去开发对标产品。支付宝搞了“借呗”,微信就搞一个“微粒贷”,支付宝搞了“备用金”,微信就搞一个“周转”,支付宝搞了余额宝,微信就搞一个“零钱通”。这一点,恐怕腾讯自己也不会辩白,说白了就是见一个抄一个。

现在,腾讯又要对标支付宝的“花呗”搞自己的信用分期支付产品了,微信支付的这款类似于“花呗”的信用支付产品,名字叫“分付”,不过目前还在内部孵化中。

现在很多人已经形成了支付宝使用花呗支付的习惯,花呗业务这几年发展迅速,并且持续盈利,2015年的时候花呗业务仅贡献700万元的利润,但在2017年时,花呗业务已经达到2039亿元,增长速度超快。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腾讯不搞的原因,因为当时觉得不赚钱,现在看到别人赚钱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微信现在要搞消费分期产品,要搞自己的“花呗”,不是嫌你欠得不够多,你欠多少腾讯不关心,只关心你能不能还,这他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做风控。他更关系的是,自己赚得够不够多,哪里能赚钱,就去哪里。

马云退休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微信是来了一个重磅炸 *** 。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将要上线微信版花呗,名字暂称是分付,不过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好听,不知道后面会不会修改。

其实对于微信版花呗,只能说来的太晚了,不过也有网友称,干嘛还要来,难道嫌我欠的钱还不够多吗?那微信为什么现在要上线这个分付,完全是看到了支付宝花呗强大的吸金能力。

根据我们收到的消息,现在的蚂蚁花呗拥有3亿用户,2017年营收是高达6598亿元。净利润有34亿元,而现在花呗用户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营收上,都是远超这个数字的,那对于这么一块大的蛋糕,腾讯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只不过微信的脚步慢了,不是一般的慢。京东白条2014年2月份上线,支付宝花呗是2015年4月上线,到现在算下来是有四五年的时间,不管是在制度上还是经验上,都是有着自身的强大优势。

而微信在这方面只是一个零,为了能更好的上线分付,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上线微信支付分,只不过是内测。用户想要开通,必须使用指定的充电宝,但因为这个微信支付分支持的使用场景太少了。

和支付宝的芝麻信用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也就慢慢的被用户遗忘。到目前为止,依然只能免押金使用充电宝。那为什么还要上线分付,前面也说到了是它的吸金能力太强。

腾讯看着眼馋了。第二个是微信的流量变现,即便微信有着庞大的用户数量,可是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软件或者成果出来。几年前的微信公众号确实火了一把,可是到现在被自媒体、短视频给打压下去了。

加上微信朋友圈泛滥的广告,用户存留时间明显变短。看一看、搜一搜根本了解不到最新的消息,所以才有微信公众号内测直播功能,只是这个路还很长。腾讯旗下的天天快报、微视、企鹅号等发展都没有多大起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是在其他领域发展。根据腾讯第二季度财报来看,金融 科技 及企业服务已经成为腾讯的第二大业务。这一块业务主要有理财、支付、证券和创新金融四大版块,唯独少了消费金融。

自然要把精力放在消费金融上,因此综合这些因素,微信版花呗上线是正常的,就是有点太晚了,比别人晚了几年。不知道你们对分付怎么看的,希望它上线吗?

美团如今入局可渔翁收利

美团现在再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也可以说是渔翁收利。2019年以来,共享充电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早期,2019年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分别达到了196亿人和791亿元,其商业模式已经得到市场验证,用户习惯已经培养。这样一来,美团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养用户消费习惯,从而节省不少时间以及成本。

其次,从用户角度上分析,共享充电宝的用户品牌忠诚度低,往往选择最近的点位充电,并且共享充电宝是线下流量导入线上的模式,而线下场景有50%发生在餐饮上。从商户角度上分析,商户对共享充电宝运营商的忠诚度也较低,他们往往根据业务收费情况决定是否与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合作。从这两方面考虑,美团均具有绝对优势。美团拥有美团外卖、大众点评两大餐饮业务,同时还具有美团酒店和美团民宿两大酒店业务,并且均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美团拥有大量商户资源,加上前面论述的,由于商户对美团粘性高,与美团合作共享充电宝可能性极高,而充电宝租赁场景也主要发生在餐饮与休闲娱乐,用户使用美团共享充电宝的可能性也较高。

从细分市场上来看,目前共享充电宝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仍是一片蓝海。众所周知,美团在业务上的扩张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即先进攻三四线城市后扩张一二线城市。美团业务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具有竞争优势。以美团外卖为列,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是业内渗透率高,918%的用户使用过美团外卖。这样一来,美团有可能从下沉市场进入共享充电宝,并有望迅速占领下沉城市主要市场份额。

共享充电宝业务将对原业务起到反哺作用

最后,美团再次开启共享充电宝业务,也能够对原有业务进行反哺。共享充电宝的盈利除了来自租赁业务外,广告投放也是其重要收入来源,且这两年共享充电宝广告投放市场发展迅速,2019年共享充电宝广告业务规模较2018年翻了5翻。通过共享充电宝业务,美团后台能够积累大量的消费数据,在帮助商户挖掘用户的新需求并进行精准营销的同时,也能够根据所获得的消费数据挖掘美团自身业务的消费需求情况,从而调整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与提高消费者粘度,增加原有业务收入。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手上有旅游行业,酒店,会所,酒吧,医院,大型场所院等的资源,可以加入代理,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如果有自己的公司,软件系统做自己的品牌代工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共享充电宝是2020火爆的共享项目,能不能分一杯羹就要抓住这一波风口了。
想要加盟当然是选择共享充电宝的品牌商总部合作,这样才有保障,也更有潜力。
现在共享充电宝品牌很多,比如倍电共享充电宝,1台就可代理,代理门槛低,代理商最高可得100%分润比例,适合个人或者小团队去发展。
倍电共享充电宝代理商赚钱的方式?
第一,用户租借充电费用:可以赚取用户的充电租借费用;
第二,发展下级代理商分销收益:可以发展分销商赚取机器差价和分润差;
第三,共享充电宝广告一体机产生广告收益:共享充电宝广告机,可以接商家视频广告展现的收益,其次充电宝的机身也可以张贴广告赚取一定收益;
共享充电宝怎么加盟其实很简单,购买机器即可成为总部代理,3-5个月左右就可以回本,只要手机存在,共享充电宝就会一直有人使用,就能源源不断的给代理商带来收益。机器回本之后,共享充电宝机器还可以不断盈利,简直就是一个稳定的管道收益渠道。

什么样的充电宝好,怎样选购?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如何选择充电宝的小技巧和分享几款较好的充电宝品牌。

1、Nank南卡无线移动电源POW2

参考价:169

充电方式:支持18W有线和10W无线快充,TYPE-C输入

推荐理由:这款是国产TOP3南卡推出的旗舰级移动电源品牌,南卡POW2无线移动电源的电池容量是10000毫安,并且支持18W有线双向快充和10W无线快充,还支持PD和QC30快充。外观小巧且方便携带,采用高端的三重散热设计,充电的时候不会发烫。还有一个很创意的45度双支架,能充当手机支架使用,可以边充电变追剧哟。

2、小米10000毫安移动电源2

参考价:149

充电方式:TYPE-C输入,双向快充

推荐理由:小米10000毫安充电宝2的机身比较美观而且很小巧,携带也很是方便哈。也是可以支持18W双向快速充电的,容量够大,却十分轻,可以降低出行负担,还支持为小米手环等小电流设备充电。

3、紫米10号移动电源Pro

参考价:348

充电方式:TYPE-C输入,双向快充

推荐理由:这个紫米的10号移动电源Pro它是支持USB、HUB两种功能的,且支持PD快充协议,18W的有线双向快充。三个电量输出口,也就是说可以同时给三台手机设备充电,而且它还能给笔记本电脑充电。

4、华为10000毫安充电宝

参考价:149

充电方式:TYPE-C输入,双向快充

推荐理由:这款华为10000毫安充电宝的外观设计上采用了碰撞式的配色设计理念,很具时尚感,充电也是支持18W有线双向快充的,容量大,携带也方便。遗憾的一点是只有一个电量输出口,只能给一部手机充电。

共享经济还能走多远?这个风口还能否涌现独角兽?共享充电宝时间不长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共享经济的一个缩影。我们习惯乘风而上,却还没学会退潮之后独善其身。
眼下除了出行类还在积极谋求上市或者并购,其他共享经济业态已经要考虑如何把业务做成一种常态。
任牧有种说不出的痛快。
2018年5月,由他担任CMO的来电科技针对街电专利侵权发起的诉讼,历经四次庭审、耗时一年,终于在一审中获得了胜利。
远在贵州出差的他,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了这则消息。虽然对这样的结果早有预期,他还是久久不能保持平静。
正是由于这场诉讼,共享充电宝再一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2017年,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一度成为最热的风口。
曾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这个屡屡被外界质疑是“伪需求”的行业拿到了75亿元的融资,错过了共享单车风口的投资人甚至需要跑步进场。
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至今记得,凌晨两点在与某投资人签完协议后,对方亲自把他送回了家,生怕他一觉醒来再变卦。
可就像所有风口上的故事一样,在经历短暂的狂欢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也迅速从云端跌落:旋电科技、pp充电、乐电……死亡名单越拉越长。
退潮之后,留在场上的玩家已经不多,共享充电宝行业逐渐形成了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四分天下的格局。
品牌
成立时间
融资轮次
融资总额
产品形式
小电
2016/12
B+轮
78亿元
桌面式
盒子式
怪兽充电
2017/3
B轮
53亿元
桌面式
为主
街电
2015/12
被收购
33亿元
小机柜
为主
来电
2014/8
A轮
13亿元
大机柜
为主
从单一场景到多场景
2016年年底,王丰(化名)在朝阳大悦城见到了印有“来电”标志的大机柜。彼时的他,还不清楚来电究竟是做什么的。
如今回想起来,已经加入另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王丰不禁感叹来电位置选的相当好,“那个真是好场景,太多人用了” 。
“实际上,早在2013年的时候,来电就确立了要针对用户移动充电场景推出充电宝的租赁服务。”任牧向不凡商业透露
就在那一年,袁炳松的充电宝生意经历了惨败。
双十一的时候,信心满满的袁炳松准备了6万个充电宝,没想到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却只卖出了8000个,加上京东退掉的2万多个,他手上一下压了将近8万个充电宝的库存。
复盘其中的原因,袁炳松透露主要是由于小米充电宝的冲击。
由于充电宝没有太高的制造门槛,毛利一度高达50%。在硬件领域广泛布局的小米自然不愿放过这块诱人的蛋糕,69元极低的价格很快就获得大批拥趸,极大的挤压了传统充电宝的生存空间。
“不卖充电宝,租行吗?”在一个朋友提出“充电宝能不能免费,还挣钱”的疑问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袁炳松的脑海中。
2013年圣诞节,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气氛之中。在深圳东部的华侨城,袁炳松和管理团队却召开了为期三天的闭门会议,其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如何把充电宝租赁出去。
在袁炳松看来,消费者使用充电宝无非就是基于两个场景,一是应急充电;二为移动充电,而机柜模式基本上可以覆盖这两个场景。
也正因如此,来电主要选择在商场、交通枢纽、医院、旅游景区等区域进行布局。
不过,任牧透露,来电的小机柜和桌面式共享充电宝也已经推向了市场,后者多集中在机柜模式满足不了的应急充电场景上。“由于其需求适配性较窄,并没有大力推广”。
另一边,主要在线下餐饮商家布局的桌面式共享充电宝怪兽和小电,也已经不再固守用户应急充电的场景上,开始在用户的移动充电需求上发力。
小电盒子版的共享充电宝设施已经推向市场,用户可以异地取还。小电方面向不凡商业透露,其订单量要远远高于桌面式设备。据了解,其小机柜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量产。
而在应急充电和移动充电两个大场景的基础之上,无论来电、街电还是小电、怪兽充电都正在扩展更多的细分场景。
以小机柜起家的街电,除了线下商家外,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机场布局;怪兽充电则与联合办公空间WeWork达成合作,从而使共享充电宝扩展到商务场景。
在这一轮线下争夺战中,酒吧、夜店等客单价相对较高的场景更成为竞相争抢的对象。坊间传言,为使街电进入北京某酒吧,陈欧直接办了50万元的会员卡。
“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与场景深度结合的生意,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场景维度满足用户需求,脱离场景谈共享充电没有任何意义。”任牧说到。
把流量变现
2017年4月份左右,小电创始人唐永波真切地感受到了压力。
入局的玩家越来越多,为争夺线下商家,部分玩家采取了与商家分成的模式,原本一些和小电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商家纷纷投向了友商的怀抱。
在这样的态势之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深渊。可眼看着对方一路攻城略地,小电最终还是选择了小范围跟进。
运营成本增加,要想保持造血能力,必须在盈利模式下功夫。唐永波透露,共享充电宝的订单是小电的主要盈利途径。
此外,线上线下的广告也是一笔不小的营收。小电方面透露,其会针对各大消费场景的用户属性,投放不同的广告内容,吸引客户广告投放。
不过,这只是共享充电宝玩家最常规的两种盈利方式,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在2018年4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之后,小电宣布将开展电商、金融等多项服务,试图实现流量变现。
随后,小电推出了小程序电商“必选好物”。据了解,其商品采取自营模式。由小电的小程序可以直接跳转到“必选好物”上,从而为其导流。
与此同时,小电与苏宁金融合作,为有需求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比如,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打算买一辆电动车,想借几千块钱,我们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唐永波曾举例说道。
相对于小电的跨界尝试,来电主要依托已有资源进行变现。
早在2017年12月,来电推出了智能充电宝货柜,将共享充电宝和零售、打印等功能结合起来,针对特定的场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基于大机柜推出的“霸屏”服务,也是来电在商业变现领域的又一尝试。用户可以将、文字、视频等内容上传到其屏幕上,来电则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实际上,无论是小电还是来电的各种尝试都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尤其是小电的跨界尝试,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网友称“是嫌我欠的还不够多吗”,对此你怎么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