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砸10亿补贴!拼多多的大招浮出水面

再砸10亿补贴!拼多多的大招浮出水面,第1张

在三体的《黑暗森林》中,一个无意中路过人类文明的歌者文明,发现了渺小的人类,于是像大象踩死蝼蚁一般,顺手就毁灭了太阳系。

这刚好印证了书中所说的那句话:我毁灭你,但与你无关。

回到现实,莫不是如此。 那些打败你的往往都是你从未放在眼里的人和事,看起来毫不相关,但背后隐藏的实力却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就像如今的拼多多一样。

就在昨天,还没等所有人反应过来,拼多多已经不声不响的上线了多多买菜这项新业务。对于整个行业来讲,就像是一颗重磅炸 *** 砰然落地!

虽未知“多多买菜”实力如何,但从拼多多过往的打法来看,恐怕又将会是一枚“不差钱”的土豪玩家。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份,拼多多就曾试水推出了“快团团”这个线下团购工具,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在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物资需求。

但新手终归还是新手,在社区团购这条赛道上,“半路出家”的快团团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

也许是吸取了上次失利的教训,这一次的多多买菜显然是做足了准备。

首先,采用的是预定+自提模式。

当你在对应的门店预定下单之后,物流会在每天下午4点之前,将产品打包好送到对应的自提点。同时,如果产品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门店进行售后处理。这样的模式相对来讲还是非常方便的。

其次,将革命进行到底,10亿补贴分分钟给你安排上。

我们可以从多多买菜中看到,像黄心土豆1斤089元,紫罗兰紫薯1斤099元,30枚鸡蛋只需109元。对比同行,这样的价格那就是真正的清仓大甩卖。不得不说,在产品价格层面上,拼多多还是沿袭了之前疯狂补贴的老路子,一如既往的大方啊。

最后,拼多多给出了商家们无法拒绝的条件。

根据多多买菜团长透露,入驻多多买菜,提成有十个点之多,而美团等平台只有五个点。另外,9月1日前成功入驻的门店,每日完成订单任务还有额外奖金。不仅如此,多多买菜还制定了1V1 帮扶计划,解决开团疑虑。在吸引商家方面,拼多多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如此可见,拼多多此次来势汹汹,是大有攻占光明顶之意啊!面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BUG级玩家,那些头部玩家还坐的住吗?

有一句话说的好: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在电商领域,拼多多已经成为了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三大电商平台。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依靠传统的社交电商,未来的路势必会越走越窄。

根据拼多多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2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7%,达到12193亿,净亏损收窄到7720万,几乎是有史以来的最低值。从这些数值指标的绝对值来看,拼多多交上来的成绩似乎并不赖。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户增长却不尽如人意,月活用户增速从68%下降到55%。众所周知,尽管目前拼多多有6亿多的用户数,但是还是有着微信10亿用户的天花板在那,如果想一步一步靠近这个数字,势必就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来获取新的用户。

社区团购,具有高频+刚需的属性,显然是拼多多的第一选择。

不过,要想从这个圈子杀出重围,还是有着不小的难度。

像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兴盛优选、盒马生鲜这一众专业玩家,咱就不说了。更可怕的是,除了这些常见的社区平台,像拼多多一样,众多互联网平台对这块蛋糕也都是虎视眈眈。

比如滴滴,最近几个月推出了“橙心优选”的社区电商平台,美团则是成立了优选事业部。那同为电商三巨头的阿里、京东呢?阿里依托全国数万个菜鸟驿站打造了全方位的社区生活服务,京东则是盯上了社区常见的夫妻小店。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巨头各个都是超级大腕,要钱有钱,要渠道有渠道,真打起来,谁输谁赢还真说不准。

而且,社区生鲜电商一直以来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从2018年以来,这个领域内的玩家几乎已经是死掉了大半。当年的呆萝卜、松鼠拼拼、美家优享等等,一个个都是殊途同归,死的死,伤的伤,纷纷退出了 历史 的舞台。就连现在的生鲜玩家,除了每日优鲜以外,其他基本都还处于亏损的状态。只能说,现在谈未来还为 时尚 早。

不过,就像当初任何人都不看好拼多多能成为电商第三极一样,拼多多在社区团购这块,还真说不准能再度复刻当年的奇迹。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未来十年,甚至百年,都将会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颠覆整个行业的往往不是你的同行,而是来自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人。

社交电商和社区电商,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当中商业模式间的偏差隔了不知有多少条街。拼多多涉足社区电商,就好比一个刚刚踏入 社会 的大学生一样,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该走的弯路,该摔的跤一样也不能少。

但是,金子无论在哪,总是会发光。众所周知,拼多多以团购起家,必然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团购经验;除此之外,做电商的,供应链这块自然是不必担心。再加上拼多多的流量以及十亿补贴优势,要做起来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外行玩家,假以时日,颠覆这个行业真有可能成为现实。

比如,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现在看来,作为外行玩家的阿里,的的确确是撼动了银行的金融霸主地位。

再比如,当年的方便面巨头康师傅,如今的销量已经是大不如前。你们能说,是竞争对手今麦郎、白象造成的吗?都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是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的外卖平台饿了么、美团。因为有了它们,大家都点餐了,速冻产品、方便面自然就没人吃了。

这种现状很残酷,杀人不眨眼,根本不见红。但是未来就是这样的趋势。

未来,就医取药还需要去医院吗?出行还需要打车吗?酒店就一定只能用来居住吗?诸如此类,这一切,我们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因此,请记住,这个时代是在不断往前发展的,很多事情你根本就想象不到,说不准哪天跨界打劫就会降临到你身上。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应趋势,随机应变。

作者:王小孟

代工制造,现代工业体系里的重要底层,却离普通消费者甚远。不久前结束的“两会”,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议话题,政府政策释放的信号也很明显:2019年, 社会 和行政资源会向实体经济倾斜。

电商工厂,是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的一种形式。如今消费者愈加看重产品本身的个性表达与品质,而品牌已不是消费者的首选,更像是产品品质的一种背书。在电商平台的教育下,直连工厂,尽可能消除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商业模式正被广泛接受,甚至成为“性价比”的另种表述。

流量见顶,主流标品的竞争也就结束了,目前,阿里、网易、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已不同程度地接入工厂的生产,以前端消费者数据为驱动,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而每个平台的基因和受众都不同,向制造业的延伸也形成不同的形态。

谈电商工厂,绕不开网易严选。2016年,网易严选诞生,号称“国内首家ODM模式电商”,与大牌制造商直连,剔除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由于跟无印良品相似的产品风格,网易严选一上线便争议不断。

很大程度上,网易严选的成功要归功价值观营销和代工厂的“主角光环”,它把ODM贴牌和大牌代工厂这些行业信息首次带到普通消费者眼前,借势大牌代工厂概念来降低消费者的信任成本,也突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随之而来的是阿里、京东,分别推出了淘宝心选(2017年5月)和京造(2018年1月),并且像亚马逊一样让自有品牌寄生在平台上。

国内产能供过于求,而代工厂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生产,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品牌产品的差异化。总之,在外贸遇阻、产能过剩以及电商平台的倒逼下,电商工厂依托国内“强制造、弱品牌”的供应链,作为尽可能消除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的一种商业模式被广泛接受。

不过同类商品越来越多,网易严选开始难受了。网易严选产品设计简洁,也因此让消费者难有重复购买的欲望,复购率下降再加上新用户增长较慢,不可避免产生大量库存,虽然产品生命周期长,同时会阻碍新品开发。去年,网易严选开始入驻天猫、京东甚至拼多多,且由于大力促销,但网易电商毛利率持续走低。

网易严选做得太重了,甚至比传统企业做得还要重。

在互联网渗透较高的服装行业,买手制+ODM模式组货的方式已经非常普及,尤其是在消费者价格敏感的线上渠道,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网红品牌,基本都会通过ODM模式节约开发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从虎嗅·高街高参了解的信息来看,网易严选的部门设置,产品开发流程,再到与供应商的合同、账期的制定,都没有超出市面上同模式品牌的框架。单从商业模式而言,网易严选的突破性有限。为了与大牌代工厂合作并保证质量,网易严选与供应商都是直接是签订三至七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然而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而灵活组货,恰恰是买手+DOM模式最核心的价值。

丁磊说网易严选是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但网易严选更像是互联网人学习传统行业的产物,本质上仍要遵从传统行业的逻辑与规则。

于是网易电商来到第二阶段:网易考拉工厂店。

网易考拉工厂店于2017年9月启动,定位是优质制造的品牌孵化器,以数据指导工厂设计与生产,为制造商提供保姆式服务以及品牌打造,其全球合作工厂已超过200家,主要涵盖服装、家居、个护、食品等9大品类。

网易严选和网易考拉工厂店与网易严选定位非常类似,也是在每个类目选择1-2家优秀工厂合作,不过相比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工厂店解决了三个问题:

1库存问题。货权属于工厂而非平台。

2利益一致性问题。品牌和工厂之间是一定会有试探与博弈的,外行的互联网公司也未必能发现生产存在的问题。而工厂作为商品销售主体后,双方的利益一致,并且工厂即是生产方也是品牌方,缩减了中间流通环节。

3发展空间。网易考拉为工厂提供仓储配送、运营、客服、IP设计及内容等平台资源,避免了网易严选重资产运营及规模不经济的问题。

同样选择的还有淘宝心选。去年12月,淘宝心选总经理张棣表示淘宝心选要孵化制造型零售品牌,也是在试水自营之后,进行经营能力和平台资源的开放变现。

按制造业从单纯的代加工(OEM),到自行设计产品争取订单(ODM),再到尝试自有品牌(OBM)直接经营市场的转型过程,工厂为了提高生产附加值,会做自有品牌的需求。但通过观察,在这种合作模式往往有绕不开的两个“双品牌”问题。

一个“双品牌”是在工厂里。虎嗅·高街高参去网易考拉合作的工厂参观时跟工厂人员交流了解到,这家给奢侈品做羊绒服饰代工的工厂与网易签下了长期合作协议,在网易考拉上推出的自有品牌会专供考拉渠道,但这家工厂的自有品牌不止,在别的渠道还经营着其他品牌。

另一个“双品牌”则体现在零售端。工厂品牌知名度较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很大程度是来自平台品牌的背书,工厂品牌商品的设计、价格等都受平台影响,就和渠道定制商品一样,这些工厂品牌对电商平台的依赖性比“淘品牌”更甚。

显然,工厂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它们的核心诉求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差价以及更大的市场,驱动其合作的根本原因是电商平台带来的订单。

此外,工厂愿意担风险合作,也是在赌未来的可能性。网易考拉工厂店和淘宝心选可能会越做越大,例如网易考拉把商品卖到国外市场,淘宝心选大量开店成为线下的“新连锁”,若是如此那品牌也能随之上一个台阶。不过真到了那一步,工厂多半会考虑去平台标签,走向更大的市场了。

现在市面上能触及制造端的电商平台,主要有三家:必要、拼多多以及阿里,三者都是讲C2M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在以销定产的理论指导下,诞生了必要和拼多多两个定位截然不同的案例。

必要

必要号称“全球首家C2M电商平台”,四年前,必要创始人毕胜开始跟工厂合作C2M模式。必要的做法是通过甄选一线大牌制造商建立合作,然后把必要的后台与工厂的生产系统打通,相当于用户直接下单给工厂,然后工厂按需生产,实现零库存。

为了兼顾性价比和库存,必要商城在接到消费者订单后,往往需要3-7天的生产时间。而且必要的门槛非常高,毕胜曾公开表示制造商如果想做C2M,至少耗费数年投资数千万来改造生产线。这就注定了必要只能是一个小而美的平台,求稳而不是求规模。

拼多多

跟毕胜一样,黄峥也认为库存的产生是因为需求的不确定性,认为缩减流通环节、用确定性的需求降低生产库存就能减少商品价格。不过与必要单件都要按需生产不同的是,拼多多要做批量定制化生产——拼工厂。

通过拼团预售延时发货,拼多多以类似“集单”的方式锁定一个相对确定性的商品需求,工厂再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最短的路径和时间送到消费者手中,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并趋向于零库存。

去年12月,拼多多发布“新品牌计划”,拼多多表示会给代工厂在一定范围内倾斜流量、推荐位资源,以增加商品曝光度,支持其品牌化建设。拼多多方面还表示,对于加入“新品牌计划”的工厂还将引入可视化平台,即通过直播打通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信息流,令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可视化。

天天特卖

阿里的C2M项目与拼多多类似,看起来像针对拼多多的防御手段。去年11月,淘宝旗下的天天特价宣布升级为天天特卖,并对中小工厂进行IoT数字化改造,称将工厂产能数据与网店打通,前端卖多少,后端产多少,可以基本做到零库存,仓储成本降到几乎为零。

不过,但凡拼团等营销手段,基本都是用低价商品来突破低线市场,低价、拼团可以把一件商品快速打造成爆款,迅速消化工厂的产能/库存。从积极的方面看,拼多多给无处安放的低端供应链一条产能释放通道,消极来看,低价是一条死胡同,这些低价工厂成为了平台的燃料。

三家电商平台的C2M模式都强调工厂产能在线可视,并与平台销售数据实时打通,不过虽然理论方向有了,但如何改造工厂就是另一回事了。

先说必要,必要最早做工厂改造,但据一家必要合作工厂表示,必要给他们灌输了C2M理念,给工厂指出了一条前进方向,但必要本身却没有能力进行工厂改造,需要工厂按自己的需求向第三方软/硬件提供商采购。这家工厂接入必要平台的一条流水线,是委托富士康子公司改造,并称目前国内只有富士康有真正的生产线改造能力。

拼多多目前的“改造”方式,是在工厂的拼多多生产线上放手机进行直播,消费者可以通过直播来看工厂的生产情况。手机直播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过用如此低成本的方式建立工厂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也算是成功的工厂改造。毕竟工厂需要的是订单,改造应该为盈利目的去服务。

相比拼多多,阿里的改造方案更成熟一些:通过视觉识别来实现工厂生产透明化和产能数字化。阿里给工厂提供摄像头、交换机、边缘服务器和网关等配套硬件,搭载多种算法的摄像头会持续扫描生产线,视频数据在本地和云上协同计算,然后把结构化的核心数据上传到云端,进一步跟消费平台进行实时打通。

这里要插一句,因为平台卖家对OEM、ODM代工的需求,阿里较早地接触了代工厂。“淘工厂”诞生于2013年,是阿里1688事业部在卖家与工厂之间搭建的撮合型B2B平台。目前“淘工厂”上的工厂数量在3万家左右,阿里希望借助平台上商家生态的天然优势,打造全中国最大的服装类供应链服务平台。而阿里的新制造 探索 ,也正是从“淘工厂”上的优质合作工厂开始。

改造项目由阿里云、天天特卖合作,阿里云IoT方案的负责人郑旭此前曾在“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工作十余年。郑旭对虎嗅·高街高参表示,其团队依主要聚焦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制造行业的改造。目标是提供低成本,快部署和易运维的轻量工厂数字化解决方案,从0到1建立平台,跟合作伙伴一起服务中国80%的中小企业,实现更多的工厂的接入。

郑旭表示“国内有大量中小工厂,只有数量上来了,平台的价值才能体现,当然,相对而言中小工厂更有意愿接入平台,并接受非定制化的应用。” 传统做法来做流程追溯,一般都是用条码或RFID,摄像头改造是一个轻量级非侵入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工厂达到一定程度的产能数字化,进行实时信息可视及互动。

“改造一家100人左右的工厂的硬件成本在5万左右。”郑旭认为这个价格能被大部分工厂都能接受,并且还可以搭载多种算法进行拓展。在接受改造之后,工厂排产效率提升6%,由于链路透明并且按需生产发货及时,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可以降低10%。

目前郑旭团队已完成100家“淘工厂”的部署,他认为改造的最大价值,是工厂生产的透明化带来管理效率、协作价值的提升。

毫无疑问,相比制造业,互联网公司更懂如何与消费者交易/交互,电商工厂是从消费端拉动制造端的尝试。换而言之,电商工厂应该是电商服务工厂,互联网服务制造业,但在每个案例中,我们都看到了互联网与制造业之间还存在天然“断层”。

1供应链断层

电商平台与代工厂的合作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密。工厂的核心诉求是订单和生产利润(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出货价格),但在生存压力下,优先考虑的是订单的稳定性。因此代工厂不可能放弃品牌方的大订单,这是制造业的主要订单来源。目前电商平台与代工厂的合作,仍是在试验层面。

以必要为例,在三个改造工厂案例中,必要是深耕细作型,对工厂资质的要求最高,但代工厂也只是将一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来跟必要合作,并且必要也不能真正去干预工厂的生产。归根到底,双方的合作还是要落到订单上,电商平台带来的订单越多,对工厂的话语权越强。但整体上,代工厂接大单,服务主流品牌市场的现状很难改变。

2人才断层

即懂互联网又懂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太少。就比如说阿里,虽从自身组织管理中沉淀出中台系统,但能去给企业做业务拆解搭建中台的也不过十余人。而互联网离制造业的距离更远,以至于两个行业“语言”都不同,大家都说 “产品”,但指的却不是同一个概念。

行业交流将从人才交换开始,就如代工厂吸纳原本在品牌方的设计师群体后,从OEM转型ODM,与品牌方合作形式才发生了改变。而新生产要素的加入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这将涉及到员工的薪酬分配,以及组织管理的变革。就目前来看,新生产线的设立,工厂和互联网的磨合,已经对员工的能力和生产积极性带来影响。适应新的生产关系需要新的组织架构,这对家族式民营企业会是巨大的挑战。

3行业属性断层

去年9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阐述了“新制造”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篇评论认为,马云所提出的“新制造”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

就“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来看: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已经进行多时了,信息化还在加速这个过程;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其制造业服务化过程。就“按需定制、个性化、智能化”来看,近年来“规模化定制”和“无人工厂”在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已经日益普遍了,我国的海尔公司多年前就首创“互联工厂”, 探索 规模化定制。就“用好互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来看,在国内外工业界,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相关概念已经热炒多年,在北京每个月甚至都能碰到多场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论坛或研讨会,这些概念都被炒得有点儿泛滥了。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人才和资源主要集中在BAT等互联网企业中,在推进工业互联网的思路上,互联网行业与制造业是截然不同的。

富士康、红领、海尔这些在智能制造上颇有建树的企业,都是在自身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和制造经验后,才能在某一领域进行突破,将能力向外开放延伸。而BAT,则想先寻找行业70%的共性问题,想拿出行业通用的解决方案来大规模推广。

海尔COSMOPlat业务全景图

在国际上,谁主导制造业变革也是有差异的。美国从信息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工具“自上而下”的重塑制造业,德国则是从制造业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造制造业的“自下而上”的思路。

电商工厂,是互联网服务制造业的“自上而下”的试水,在当下,互联网公司没有必要去纠结行业能力,我国的制造业的特征是“大而不强”,大量中小企业,需要的是用得起、能真正带来效益的的技术。

不过,行业共性之外的30%,才是决定企业能否脱颖而出的部分。因此,互联网公司未来必然会在行业知识上遇到阻碍,如果连理解问题都做不到,更何谈解决问题,以及让AI解决问题。到那时候,互联网公司就需要真正去做一做制造业了。

注:文/范向东,公众号:高街内参,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很多人问我如何把几个拼多多店铺做到日出三四百单的方法,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拼多多的整套运营玩法和思路,我要感谢给我提供 *** 作理论的阿零君,要不是他,我今天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功。

先介绍一下店铺,拼多多店铺是前年11月份开的,因为平时上班比较忙,所以上了产品之后一直都没 *** 作,碰巧公司店铺出了问题,当时就用了这几个店铺来测试,前年12月底销量还是零的,现在一天能出个三四百单,干脆直接辞职开启我的创业之路。直到现在店铺还在上升阶段,其实 *** 作方法并不难,小白商家基本上一看就懂,现在就给大家分享了。

第一点,我们要注重货源,如果你的货不好,再多人第一次买你家的产品,第二次都不会去了,如何才能找到好的货源呢,可以参考别的同行商家,看看他们的产品,然后进类似的产品。

第二步,就是优化标题和主,标题和主是开好店铺的前提,标题如果取得好,一下子就吸引住客户的目光,主做的好也能吸引客户点击,提高点击率,一定要重视标题和主,而且你上传到店铺上的照片不能随便修改,这样会影响你宝贝的权重甚至会使权重丢失,如果有不会的商家你可以去找专业人员帮你做照片,就像绝版概念、推他她实验室、达摩快数等这样的专业机构里的人。

第三步,可以用一个爆款+两个辅助款的多款产品推广的形式推广,一般爆款都在排名上,一旦出现排名丢失就能用辅助款引流,这样店铺才不会死掉,这也是拼多多平台对店铺综合运营力进行的考验,店铺经受住了,自然就能保住流量了。

第四步,用优质的流量数据配合补单,按照周期去提升流量数据和补单量。

注意一定要用优质的流量数据(例如:绝版概念、达摩快数、推他她实验室的流量数据),并非一般网上软件刷的劣质流量数据(质量方面大家都知道)。千万不要为了省配料而浪费一只鸡,具体风险成本自己去评估,因为每个店铺不一样,成本都不一样。

说说本人具体做法:新开店一周内上架好宝贝。接下来定好周期(14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提升50%访客数据,补单量看店铺访客量和同行转化率去决定。

第一周期(上架完毕后第1天到14天),每天做200个优质访客,同时每天配合刷6单左右(当时同行转化率每天42%左右)

第二周期(上架完毕后第15天到28天),每天做300个优质访客,同时每天配合刷11单左右(当时同行转化率每天39%左右)

第三周期(上架完毕后第29天到42天)每天做450个优质访客,同时每天配合刷18单左右(当时同行转化率每天4%左右)

第四周期(上架完毕后第43天到56天)每天做675个优质访客,同时每天配合刷27单左右(当时同行转化率每天4%左右)

接下来的周期以此类推,第五个周期每天做1012个优质访客,结合补单数量把店铺转化率控制在同行平均水平以下即可(不超过同行平均转化率),主推款补单量至少占总补单量6成及以上,如果不是新店,周期第一天可以自己随意定,周期开始了就不能断。

为什么不能断呢?因为到后期才能看到效果的,就好比我的这个店铺,在第六周期访客量和销量不断地在提升。

第五步,回头率,回头率对产品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一般都说回头率高的产品爆发力就强,但是在这里补单的回头率也高其风险越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回头率控制在适当的比例中,一般都是比同行卖家差不多或者偏高就行了。

第六步,完成补单后,最好在12小时内发货。一般物流到达后,很多客户都不会确认收货。我们不需要催客户,拼多多会自动收货,并且我们评价率不需要太高。只要有几个高质量的评价就可以了,我们实际也不是为了评价,而是排名评价,这一点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七步,我们可以利用直通车扩大曝光,前期如果你的店铺有了销量的话,你就可以开直通车扩大曝光和访客了,特别要注意的事,在基础销量没做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要用直通车,费用太高了,而且如果没有基础销量做支撑,你有在高的流量都很难转化过来。在直通车上还有很多学问,这里就不细讲了,大家可以去奇葩想法上就找找相关教程,多看多学,我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掌握直通车的玩法了。

第八步是活动引流,新品推荐活动是拼多多店铺必须经历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活动,而这些活动并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的,要满足一定的门槛,比如通过补单满足条件,做优质流量数据,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开店,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空跑几天流量,接着计算周期,数据沉淀后进行补单,这样才好,因为宝贝上架后才会有人下单,所以正常的逻辑就是优质补量和刷流量。

第九步,综合评分提升,在客户买了宝贝之后,我们可以在物流包装里放一张卡片,引导他们加你的微信,让他们给你五星好评,并给评价的客户返利一两块钱,这个很重要,特别是做快消品的店铺,那我来举例吧,我有两个微信,都加满员了,我的店铺一旦上新,我就会向朋友圈里面发,这样就会有一百几十单的交易,做好这个,其他的店铺也就容易做了。

总而言之,在拼多多上开店并做好也不难,只要把我上面说的九个步骤做好,多积累经验,认真努力不放弃,我相信你们也能把自己的店铺打理好!

伸出抵押贷款,不朽的象征,手中抓到,后来,岳秋白闪光在天空,瞬移到另一侧。

小白在一起,只是一个单纯一个月的奴隶,她的丹田的容量是有限的,呼吸之间填充。

然后,在秋岳佰益阳的手,我看到一个神奇的飞了出去,飞时的三人,顿时它发展成为一个燃烧的笼子罩下来的头顶,把三人滚落。

这血腥的,小于从人体流了下来,而另一半则是从妖兽的身体流出一半。

他甚至拥有感,让他带着星是指一种技术来改善神秘大门变得神秘,实力大增。

原来,精灵人民的健康是平静的月份,也许是因为新生儿的诞生是丑陋的,红色和黑色的,皱巴巴的,它是在路边出生时被遗弃的,但幸运的是,现在徘徊老郎中的做法,采取了她回到秉侯色。

那么,无奇不有更广阔的天地,也没有必要去入水有什么奇怪的,我现在还不错,出去想办法谈论它

岳秋白的笑容,说道:废话!移动它啊!我站在旁边,你三招说!

然而,非常令人惊奇,时间已经到了,但很少剑气并没有消失,还在追逐白色山秋举行不死不休姿势。

需要精神的战士,在世界的这一边,这是存在相当罕见的圣月,被强甚至几个月可能无法使用所有都弄上一个,我们可以想象,怎一个罕见的程度。

可以说,这一努力庞光暗器是非常强大的,他发出的刀阉割如电,非常迅速。

大约一个小时后,两人一直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状态已经恢复到峰值。

此举血天之刃北极斜向切出的光线,淬火世界,如隆冬。

变形金刚进出的方式,那么它就会走向铁拳挥舞着一大片白色的山秋砸落。

这是一个叫孙浩,他的修为青少年,虽然只有一个月的奴隶,但他的呼吸非常强,楚云飞比其他尼姑庵中旬有点弱。

好生奇怪英里渗透如此之深,连一条小鱼也没有现在?真是怪哉

他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日子握卡住了他的祖先,我没想过这个姓男孩岳,估计是死。

嘎嘎!识时务者为俊杰,愿意听取乌克兰王怪笑一声,抬起手,把它放下。

7月26日,拼多多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从成立到上市,京东用了10年,唯品会用了8年,阿里用了5年,而拼多多只用了短短3年
然而,上市之后拼多多却激起众多声讨之声。7月28日,著名家电品牌创维发表声明称,正与“拼多多”严正交涉,要求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创维电视产品的展示及销售活动,并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关侵权方的全部法律责任。
《新京报》发布了“拼多多正在成为新一代假货们的聚集地”的文章,曝出了拼多多平台上充斥小米视界、三星视听和VDVD手机等众多山寨品牌。
不仅仅是知名的家电、日化类产品假货擦边产品多,拼多多的葡萄酒板块也如此。WBO查询之后发现主要是3种乱象:
1、 擦边知名品牌,涉嫌侵犯知名品牌的产权,商标攀附现象普遍。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知名的葡萄酒头部品牌。
2、 误导性宣传。明明是国内灌装的葡萄酒,卖家想法设法暗示是原瓶进口,误导消费者。
3、超低价格进口葡萄酒,品质和保存条件难以保证。比如699元一箱的法国原酒进口红酒,单瓶价格折合1165元,含税收(散酒关税20%)、包装、运费,酒体质量可想而知多么低劣。
拼多多的生存逻辑
有媒体分析:拼多多是受益于中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带来的消费升级。但这种极致低价的模式,又是通过对消费升级进行提前透支来创造的一种表面繁荣。而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则更是劣币驱逐良币,以“消费升级”之名,行“消费降级”之实了。
曾从事酒类电商的行业人士常亚楠指出:拼多多的客户群是三四线市场的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京东和阿里难以全面覆盖,就是所谓的五环以外的消费者。
葡萄酒策划人王德惠把葡萄酒消费者分为三个层级:1、葡萄酒入门级消费者。2、葡萄酒进阶级消费者。3、葡萄酒爱好者。入门级消费者有数亿,进阶级消费者有数千万,爱好者级消费者有数百万。
而拼多多正是瞄准了入门级消费者,正是其宣传的3亿消费者。
“三四线市场的不少消费者葡萄酒知识缺乏,在乎价格,拼一单葡萄酒,即便是不好喝,试错成本不高。69元一箱的葡萄酒拼了29万箱就很能说明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本来就是知假买假的,他们看重的是所谓的名牌带来的面子。”一位行业人士指出。
“除了盲目追求流量和业绩之外,拼多多葡萄酒板块的专业性也是问题。”上述人士称。
正如一些媒体指出的:拼多多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国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互联网普及差距这样一种不均衡的现状。
拼多多的商业逻辑除了满足这种低端需求外,还满足了一些卖家的需求。
“有部分葡萄酒产区,近年来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持续降低,又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原有的一些酒厂转型不成功之后,沦落成进口原酒灌装厂,这些产能需要释放,而一二线城市相对消费成熟、理性,所以大量的所谓进口原酒灌装产品就流入了电商渠道和三四线小型超市渠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指出。
精品酒、名牌产品目前很难与拼多多合作
“拼多多的假酒现象只是把过去比较分散的擦边、假冒产品集中进行展示了而已,本质上是现阶段不规范商业环境的反映。除了电商本身的监管水平外,还有待于国家职能部门的执法力度的加强。”一位行业人士指出。
“拼多多在上市前,看重的是流量,忽略了品质和知识产权保护。在成为公众公司后,这个短板不补上是难以走得长远的。从拼多多上市披露的信息中看出,募集的资金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改善供应链和提升商品品质,这次被媒体大面积曝光后,接下来或许会整改。而整改的一个指标就是知名葡萄酒品牌的进入,摆脱假货集中营的形象。”常亚楠表示。
对于拼多多对于葡萄酒行业的影响,有行业人士认为:拼多多的定位决定了精品酒经销商不可能与之合作。而对于平民化的葡萄酒品牌来说目前也存在合作难题,首先是销售环境差,知名品牌不可能与假货、山寨为伍。其次,价格问题。品牌葡萄酒比较在意价格体系的稳定,拼多多的拼单模式可能会对线下经销商体系带来威

——原标题: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社交化营销方式将成电商企业标配

中国社交电商行业风头强劲

社交电商,一种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对商品内容的分享传播引导用户进行消费的新型业态模式,近几年风头强劲。“互联网+”的浪潮下,“社交+电子商务”凭借较强黏性、互动性、精确用户细分与巨大商业潜力以及较低营销、时间成本迅速发展起来,2018年我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6247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847%。

社交电商运行运行机制分析

依托社交流量,社交电商从用户拉新到留存全生命周期进行更高效低成本运营:拉新阶段是依靠用户社交裂变实现增长,降低获客成本;转化阶段是一方面可以借助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群标签对用户做天然化的结构划分,从而实现精细化运营;留存阶段是指社交电商的用户既是购买者也是推荐者,在二次营销的过程中实现更多的用户留存用户。

社交电商运行运行机制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万亿市场规模

因此,社交电商依靠高效的获客和裂变能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2018年社交电商成为资本的宠儿,拼多多、云集、蘑菇街等社交电商的上市更是将社交电商推上风口。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6247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847%,成为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一匹黑马。

2013-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拼多多、云集充分利用微信关系链实现了快速增长

绝大多数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熟人社交关系链均沉淀在了微信体系之内,因此基于关系链的社交电商实质上就是针对微信生态流量的电商交易变现。在过去几年,我国社交电商行业中以社交拼团为代表的拼多多以及以分销为代表的云集均实现了用户量和GMV(成交总额)的大幅增长。从本质上说,拼多多与云集均受益于微信关系链资源。

拼多多是社交拼团模式在电商行业的代表,通过社交拼团链接在微信群众的传播,公司挖掘出大量潜藏在社交流量中的电商需求。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用户达418亿,较2017年同比增长71%。

2017年-2018年Q4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用户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云集则是分销模式在社交电商行业的代表,通过分销返佣分成,公司帮助微信用户将社交关系进行变现。云集采用“自营+会员制”的电商模式,每个注册会员都能成为微店店主,并利用自己的微信关系网络进行推荐分销获得返佣分成。公司年报显示,2018年云集公司买家数量达到232百万,GMV(成交总额)达到227亿元。

2016-2018年社交电商平台云集公司买家数量及年度GMV(成交总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社交化营销方式将成为电商企业标配

近几年我国社交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产业链上下游各方都看到了社交流量的巨大价值,品牌方、商家、电商平台都开始尝试通过多样化的社交化营销方式来降低获客成本、提升用户粘性。拼团、分销和内容都逐渐成为了电商营销的一种常规手段。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将迅速耗尽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社交流量的投入带来用户增长,而边际效应将逐步降低。

未来中国社交电商流量获取三大方式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再砸10亿补贴!拼多多的大招浮出水面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