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直播目前的发展趋势如何?

电商直播目前的发展趋势如何?,第1张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商稳步发展,用户规模即将突破7亿人大关。2019年,各大电商平台持续发力,创新营销模式增加消费欲望,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直播带货和社团拼购。

2019上半年中国电商行业热点——直播成新带货方式

直播电商:直播带货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直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带货方式,渗透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约三成直播电商受访用户称,每周会观看电商直播四到六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观看电商直播成了当下流行的消遣方式之一。有观看电商直播习惯的用户每天利用碎片时间参与直播带货的活动。在消遣的同时,用户也减少了为选择商品而花费的信息搜寻成本和时间成本。

直播电商:直播带货带动消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直播带货可以引起受访用户极大的消费欲望。超过一半的受访用户认为,直播带货能引起他们比较大的消费欲望。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直播带货的形式通过主播有趣的表现手段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讲解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充分地融入到购物场景中。同时,在直播中消费者可以和主播实时沟通。通过情感互动,更易激发其购买欲望。

直播电商:产品的展示尤为重要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接近四成的受访用户认为在观看直播带货过程中,充分展示产品的特点是最重要的,其次354%的受访用户认为直播内容也是决定他们是否观看的重要因素之一。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产品是直播带货的核心。了解产品是消费者核心诉求,也是直播内容的重点。主播需有效展示产品的优点和性能,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充分体会到产品的特性。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中国电商半年度发展全景报告》。

2022年,预制菜被视为开年的第一个风口,连沉寂许久的生鲜电商也因率先押注预制菜而重焕生机。

在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日前发布的虎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中,预制菜均成了主角之一。其中,每日优鲜预计高端预制菜在春节期间实现2倍以上增长,叮咚买菜的高端预制菜销量则同比增长超过3倍,盒马预制年菜销量也同比增长了345%。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生鲜电商平台的预制菜销量在春节期间大幅上涨,与餐饮行业日趋标准化和规模化趋势,以及多点散发的疫情刺激C端消费变革有关。除此之外,生鲜电商企业亟需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备受资本青睐的预制菜或许正是下一个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入局预制菜的不止是生鲜电商平台,还包括传统餐饮品牌、创业公司等玩家。多方混战之下,生鲜电商平台该如何致胜?

预制菜被“热炒”,有望成万亿市场

预制菜又称“快手菜”、“懒人菜”或“3R产品(即热即食即烹)”,主要是指经过中央厨房标准化的原材料加工后,预先制作出来的“半成品”。一般,预制菜是通过冷链运输进行售卖,用户买回来经过简单的加热或烹饪就能食用,甚至可以买来即食。

2021年4月,有着“预制菜第一股”之称的味知香成功IPO,并在上市初期迎来10个涨停板,市值最高飙至140亿元。同年,三餐有料、寻味狮、珍味小梅园等相关品牌企业也接连宣布获得千万量级的融资。

进入2022年后,预制菜热度依旧不减。仅在1月,在国内A股市场上,国联水产、海欣食品等多个预制菜概念股持续攀升,掀起一阵涨停潮;同花顺数据显示,预制菜板块在1月12日暴涨975%,次日又大涨624%,表现相当抢眼。

与此同时,珍味小梅园在1月18日宣布获得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百度风投领投,鼎翔资本和零一创投跟投。加上其在2021年10月完成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这家新兴品牌两轮融资累计金额就超过亿元。

除了闻风而动的资本,券商机构对预制菜也抱持着较高的期待。国海证券指出,预制菜是近五年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至2026年规模超4000亿元。山西证券更为乐观,其在专题报告中表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空间规模预计达到3400亿元,同比增长18%,未来3-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这与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分析不谋而合。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预计2023年将达到5165亿元。若按照20%的增长率测算,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突破万亿元。

生鲜电商提前押注风口,主攻C端消费者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自然吸引了不少玩家。而在一众参与者中,生鲜电商的身影显得较为特别,它们早在这波风口起来之前就提前布局预制菜赛道。而且,与传统餐饮品牌做预制菜侧重B端用户不同的是,生鲜电商预制菜主攻C端消费者。

据悉,叮咚买菜早在2020年6月就建立了快手菜部门,正式启动相关业务,而后其在2021年初开始正式发力。自其2021年初推出以自有品牌商品为主的“快手菜”以来,便颇受用户青睐;截至2021年11月,该平台的快手菜销售近1亿份,成交总额在叮咚买菜大盘的占比翻了35倍,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类之一。

目前,叮咚买菜的快手菜已经推出了1000多个SKU,开发形成了多个自有品牌系列,包括拳击虾、叮咚大满冠、叮咚王牌菜、蔡长青、叮咚好食光等。其中,拳击虾是调味小龙虾系列;叮咚大满冠是高质量到家火锅系列;叮咚王牌菜则主打餐饮大菜和地方名菜,是“吃得好”系列;蔡长青定位家常菜肴;叮咚好食光主要侧重牛排和沙拉轻食,主打“吃得 健康 ”。

无独有偶,每日优鲜最初也是在2020年开始涉足预制菜。彼时,其通过上线“名店名菜”频道邀请餐饮企业入驻,为消费者提供预制菜。此后,每日优鲜也慢慢开始尝试自研开发预制菜品牌,并由此收获一批用户。

数据显示,2021年,每日优鲜的预制菜SKU就超过800个,其中精品预制菜SKU超100个,整体销量同比增长超300%。每日优鲜旗下主打有料火锅的预制菜自有品牌“每日招牌菜”一经推出便走俏,今年元旦期间销售额增长近2倍。

相较而言,盒马涉足预制菜的时间更久,其早在2016年便进入这一领域,并在2017年推出了小龙虾等预制菜爆品。2020年,盒马成立了3R事业部,并开始发力自有半成品品牌“盒马工坊”。据悉,目前盒马的预制菜主要通过自研和联名的方式进行销售,用户可在盒马鲜生会员店、盒马MAX和盒马NB购买;其冷冻预制菜SKU约有200个,冷藏预制菜SKU约150个。

日前,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均发布了虎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预制菜均成了主角之一。具体而言,每日优鲜预计高端预制菜在春节期间实现2倍以上增长,叮咚买菜的高端预制菜销量则同比增长超过3倍,盒马预制年菜销量也同比增长了345%。

每日优鲜餐食组负责人吴亭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预制菜在市场上能起来,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整个餐饮行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工业化,目前餐厅里多数菜品都能被‘预制菜化 ’。”

多方混战之下,生鲜电商如何致胜

从长远来看,预制菜市场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的确值得期待。但需要注意的是,预制菜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除了生鲜电商平台,传统餐饮品牌、创业公司等也都纷纷扎堆布局其中。

例如,因“扇贝逃跑”而出名的獐子岛近期宣布涉足预制菜,上市蒜蓉粉丝扇贝等多款产品。有着“养鸭第一股”之称的ST华英也透露将推出“预蒸鸭血、预蒸火锅鸭血”等预制食材。此外,被称为“资本屠夫”的陆正耀也带着预制菜项目重回大众视野,其宣布创办舌尖 科技 集团,孵化“舌尖工坊”的预制菜新项目……

对于行业现状,安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提到,近70%以上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由于参与者众多,目前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仍处在蓝海竞争,尚未出现全国性的龙头企业。

那么,在多方混战之下,生鲜电商平台有哪些优势,该如何致胜?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相比其他企业,生鲜电商拥有前置仓、社区店等业态,在渠道和供应链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最终体现在价格上也会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国海证券在研报中也指出,生鲜商超等新零售平台布局预制菜通常选择OEM运营模式(即代工生产模式),它们进入预制菜行业有几方面优势。

首先,C端预制菜目前的渗透率还很低,但其主要消费人群与预制菜C端消费者画像重合度高;其次,其铺设的前置仓等也为预制菜打下了较好的物流基础;此外,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积淀的消费大数据更有利于洞察消费者喜好,进行精准销售。

不过国海证券同时指出,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劣势,主要体现在贴牌制作的品控把关难度较高,且销售渠道单一、限于自有平台。

如今,围绕预制菜的战役仍在继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不断吸引新的玩家,最终市场格局如何演变还需交由时间给出答案。

本文源自蓝鲸 财经

很多人担心虚拟经济会取代实体经济,甚至在几年前,有人说阿里巴巴把实体都搞跨了,但事实上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虚拟经济不但不会取代实体经济,而且必须依赖实体经济,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其实就是皮与毛的关系,有句古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是对这种关系的最佳注解。

何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比较好理解,主要是指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简单的来说,我们生存中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的定议,争论比较大,学术界也有各种看法,一般意义上说,虚拟经济,是脱离实体的概念,就是不与实体产生碰撞,虚拟,即假想、假定、编造、虚伪等含义,并作为现实的对立面。经济学意义的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便是从这里引申出来,并且从虚拟资本开始的。虚拟经济是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

那么虚拟经济,就是一种依托于虚拟的系统进行循环,直接产生钱生钱的活动。所以马云说,淘宝网、天猫商城是实体,因为参与商品的流通环节,这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本文所讨论的虚拟经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虚拟经济,而是指相对脱离实体的经济模式。

因此,我所指的虚拟经济是金融证券行业、电商行业和互联网社交三个方面。

一、金融证券行业

主要是股票、基金以及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市场,这是典型的虚拟经济。比如一家公司还没上市前,它是制造业的公司,但是当它上市后,股票进行交易,就产生了虚拟经济的部分,有时候这部份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脱节的。比如这家公司本来每年赚1亿利润的时候,市值是20亿,但几个月之后,它依然是保持每年赚1亿利润的水平,但股票大涨,市值升到了100亿,这多出来的80亿就是虚拟经济产生的。

那么这部分虚拟经济,其实与实体经济并没有真正脱离,交易股票的,涨到100亿,有些人会卖了,对于卖出的人来说,假设他是是在上涨前买的20万,卖出后他赚了80万。他可能用这80万云买房,去买车,或者去旅游,这部份虚拟经济,此时又以你一种式转移到实体经济中了。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事实是,他当将这100万的股票兑换在现金取出后,必然有另外一个人用100万接走了他的股票,假设公司市值依然保持100亿,他的这部份虚拟经济确实转为了实体经济部分,但是如果股票大跌,又跌回了20亿市值,后面接盘的人资产缩水,原来要买房、买车的人,把这钱都亏光了,又以另一种形式损失掉了实经济经的购买力。

所以其实股市,它并不创造新的价值,仅仅依赖于价格波动,只是造成了资产的转移而已,最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总和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股市再繁荣,如果泡沫巨大,一旦泡沫破灭,对实体经济的伤害同样也是很大的。股市要想真正创造价值,唯有上市公司赚到更多的利润,才能真正支撑公司的市值,真正转化为实体价值。

基金及期货等衍生品均是如此,衍生品相对要复杂一些,存在一个加杠杆 *** 作,这时会放大收益和亏损,但总的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期货等衍生品也是需要依托于实体经济的,比如说商品期货,合约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涨跌,商品又受取供需等关系的影响,没有实体经济,这些合约就成为了一种完全虚拟的标的,毫无意义。股指期货看起来就是如此,但通过刚刚所讲,股市依托于上市公司,因而股指期货同样是通过股指的方式间接的依托于上市公司,最终还是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

二、电商行业

这些年,大众对电商行业的争议比较大。电商行业始于国外,之后易趣(EBAY)网进入中国,再之后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巴巴的淘宝网真正开启了国内的电商时代,早期做淘宝的确实是能赚到钱的,因为卖家少,买家从无到有,呈现为几乎级增长,很快淘宝网就打败了易趣网,成为国内电商的老大,再之后成立淘宝商城,后更名天猫商城。京东网、新蛋网和苏宁易购应运而生,电商行业进入混战时代。经过多年的“撕杀”,目前形成了阿里、京东、拼多多“三足鼎立之势”。

大众对于电商的争议,在于电商抢了线下商家的生意,所以线下的商家活不下去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客观。一种说法认为,做电商不需要房租费,不需要交税,甚至有些代销的还不需要备货,门槛低,成本低,更容易赚钱,所以大家都做电商去了。但实际上,真正做过电商才知道,虽然确实有刚刚所说的优势,但现在电商并没有那么好做。电商平台需要引流,引流成本非常高,而卖商品同质化很严重,竞争远比线下要大得多,因为买家可以在几秒就找到另一个买家,而线下则会受物理环境制约,对比性并没有这么强。如果电商要做商城,还需要缴纳高额的保证金,还要提取交易服务费,商品没销量卖不走,还要“刷单”,刷单要成本,并且刷单是违规的还会被处罚

因为电商好做,抢了实体经济生意,是不成立的。电商里赚钱的只是少数,同样实体经济也有做得好的,决取于经营者自己的能力。

电商与实体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关系,电商如果缺乏实体的支撑,它就无法运转,无论你是卖衣服,还是卖家具,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实体经济进行生产的。从大的层面来说,电商的发展,本身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的,甚至能开拓出新的实体经济,比如说通过电商平台,提供定制化商品,那么这部份实体经济就是由电商这个“虚拟”平台创造出来的。再加上巨大的电商交易商品需要物流运输,同样是推动实体经济的。

从这两年电商平台的发展来看,其实增速是在下降的,这也是阿里巴巴前几年提出“新零售”概念的原因,未来将电商与实体完全分离的模式已经很难继续增长,需要将线上与线下打通,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有出路。

三、社交平台

早期的社交平台真的就是社交,大家有空就聊聊天,谈谈心。但后来,其实社交已经更多的商业化了,现在每天还花很长时间纯聊天的已经很少了。那么这些社交平台,其实已经脱离了早期纯社交的属性,更广泛的融入了实体经济中。

比如说很多做微信公众号的,开始都只是进行内容创作,有些读者会有打赏,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社交变现,但现在这已经不是主流了。现在很多大型公司,都有了自己的官方公众号,还会在外面花钱赠送礼品等吸粉,然后通过公众号的平台,发布各种有趣的内容来进行运营,还会举行各种活动,最终通过虚拟社交的方式引导用户进行消费,转化到实体经济中。

再比如说直播行业,早期的直播行业,就是平台找一批主播,在镜头前跳跳舞、唱唱歌,然后用户购买各种“礼物”进行打赏,平台再与主播进行分成,这是很明显的虚拟经济流转成分。但现在这种方式早已过时,直播行业进入到了“内容电商”时代。比如带货一哥李佳畸,通过直播打造了自己的个人IP,然后再将口红卖在直播中进行推销,做到5小时带货5个半小时带货353万。

这种“带货”模式甚至开始挑战传统的电商模式,未来5G时代,网络传输更快,视频内容将代替文字成为主流(可能以后我这种码字的会被淘汰),通过社交的方式,搭建虚拟的网络社交平台,通过更生动更形象的视频方式,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比如未来通过VR体验的方式,更真实的感受现场、了解商品,让消费者能够选择更合适的商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而这,看似是社交虚拟经济,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带货”上来,而货物本身就涵盖了实体经济的各个流程。

综上所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非对立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虚拟经济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但无论是金融业的虚拟经济,还是电商平台,抑或是社交网络,最终都需要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更好的商品,才能找到更多的客户。 同时,这些新业态的经济方式,又会反过来推动实体经济的规模,以及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提供更多大数据,让实体经济更有针对性的发展。

拼多多又再次证明了商业的一个真理,便宜就是硬道理。别扯什么虚头巴脑的情怀。别扯什么高端低端品牌。别扯什么经营之神,经营之圣。用户只在意商家能最便宜提供我要的东西。怎么让商家提供便宜的东西。 一,竞争,二,透明信息,三,消费者保护弱小竞争者,抗拒以大吃小垄断。——更一下吧——一句话,商业的真理,便宜。很简单但是一个商家能把你的东西做的比别人便宜,一点都不简单。他需要做很多创新,比如,效率创新,福特发明了流水线。比如压缩成本开支,沃尔玛租城郊地块,优化物流货运系统。比如优化渠道,小米做的就是用线上渠道优化以前线下代理渠道,也有戴尔直销电话销售渠道。也比如,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商家都在绞尽心机,提效率,降成本,就是为了做便宜,好比其他商家有竞争力。拼多多怎么做到最便宜的?1-他就是对商家少抽佣,盘剥没其他平台狠,吸引商家倒戈。2-现在中国轻工业生产力太发达,产能严重过剩,商家竞争太激烈,为了不被淘汰,亏本也要做,想撑到别人死,再来加价,延迟赚钱(这不是留言说的低价品质差,中国轻工业产品便宜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结果。在现在这信息社会,真产品质量差的是没办法生存的,早淘汰了)3-拼多多也在延迟赚钱欲望,就是现在没想从商家,用户赚钱,只想先做大规模,做到行业头部。京东你看亏了多少年,再看现在赚多少。他做到后怎么赚钱?那就要逼乎网友自己想了。4-拼多多其实就是渠道优化,没什么太大创新,以前淘宝做了,京东也做了,只是他微 *** 很牛B。哈哈。线上渠道,平台开销很小的,就是人工和服务器成本。现在最贵的成本是流量,不过前期腾讯投资他,给了他非常宝贵便宜的的流量,帮他起来了。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网络零售总额已达到1952097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47%,截至2019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突破7亿人。随着电商的稳步发展,各大电商平台都不遗余力的开拓新的营销模式来增加消费者的欲望,2019年最流行的消费模式是直播带货和社团团购。

网络零售额占比持续上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网络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195209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自从电商行业在中国兴起后,网购消费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购已成消费者消费重要渠道。

2019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突破7亿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移动电商用户规模有望达到713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终端和支付技术的进步助推电商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提升,电商体系在中国已发展成熟,用户规模逐渐触达网民规模天花板。

中国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零售时代流量获取话题突出 平台多样模式创新争取用户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电商行业进入新零售时代以来,关于用户流量获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大平台关注。线上平台获客成本持续居高,以及发展线下带来的转型成本都成为各平台发展面对的考验。面对流量获取的问题,电商平台开始探索更多新型电商模式,如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创新模式涌现,电商平台对于流量的争夺将趋于白热化。

电商体系加速成熟 行业发展将更显规范化

中国消费者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电商普及程度不断加强、国家政策鼓励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多方因素推动着电商体系发展更加成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电商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电商在中国零售行业的位置愈加重要。但与此同时,行业仍然存在诸多乱象,《电商法》的出台是政府重视行业规范发展的信号,未来相关监管措施仍会进一步加强。

消费者电商购物更注重品质 平台背书影响力扩大

电商供应链环节的日益完善,使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用户对于电商购物的关注也从商品丰富度、性价比,逐渐往商品质量保障方面转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质量保障成为各大平台争取用户的关键。而随着电商行业发展逐渐往头部靠拢,未来平台背书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口碑建设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电商平台加强社交化布局 组团拼购模式发展速度提升

现阶段各大电商平台开始注重产品社交化布局,如纷纷进入拼购、社区拼团等细分赛道,平台在社交化领域的竞争开始受到关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电商社交化运营模式是降低平台获客成本的有效手段,并且能有助于商家解决销路问题,整体发展迅速,未来入局到社交化运营的电商平台将继续增加。

电商平台加码内容营销 视频成新阶段获客重要载体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电商平台对于内容营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消费者信息获取趋向于碎片化,电商平台内容营销的模式也能有效切中用户需求。未来5G应用更加深化后,以视频为载体的内容营销模式将是平台获客的重要手段,能够从展现形式、增强消费者信息等角度更好帮助产品销售。

基础设施完善助力电商平台渗透加强 下沉城市争夺将更趋激烈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电商发展的基础环境正不断完善,如物流配送覆盖的地域、购物支付的便利性等,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助于电商平台对更多地区和人群的渗透加强。未来随着一二线城市用户消费逐渐饱和,下沉市场将成为电商平台新的发展重点。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中国电商半年度发展全景报告》。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电商直播目前的发展趋势如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