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拼多多?阿里巴巴“1元店”背后的野心

打击拼多多?阿里巴巴“1元店”背后的野心,第1张

1元的物品,对消费者是一种绝对真实的刺激,是阿里冲击下沉市场的又一次赤裸裸的大招,这次我们不讨论1元店背后的利润究竟有多大,而是通过这个1元店,阿里的意图是什么?



阿里的每一个举动都让人遐想连篇, 这一次的1元商品,让人想起了靠10元店起家的名创优品,和靠9块9包邮走红的拼多多。

10月9日阿里开1元店的消息传出后,拼多多当晚美股开盘股价上涨,当日涨幅835%,创下了6月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拼多多和名创优品两家公司最近都没闲着,今年7月29日,拼多多宣布启动首届“真香节”,平台将拿出1亿元的现金进行定向补贴,针对苹果、荣耀等智能手机、小米手环、苹果耳机等数码潮品进行了不限量补贴。10月10日是拼多多的店庆日,阿里在这一天很傲娇的表示,不,我要比你更香,我有“1元更香节”。

十元店开遍全国的名创优品,最近正在做IPO的最后冲刺,9月24日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文件,10月初,名创优品更新了招股书,融资额从1亿美元提高到了至多647亿美元。尽管一直都在线下疯狂开店,但名创优品在招股书中也写道,未来会用于发力线上业务和数字化运营。

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曾经多次怼马云不懂新零售,现在内心不知作何感想。

尽管阿里方面一直在说“我们并不是针对友商”,但看客们已经闻到了浓浓的比拼火药味。 不论阿里是否把名创优品或者拼多多当作竞争对手,他的1元店都把新零售领域的大战推向了另一个白热化的局面。



阿里方面认为,入驻1元包邮专区,可以成为产业带工厂撬开下沉市场的敲门砖和试金石,1元包邮专区也能让没有品牌影响力的产业带工厂迅速建立起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9月17日,淘宝特价版刚刚与阿里内贸B2B平台1688打通,让过去在1688平台上做批发的工厂好货直接进入特价版。

从淘宝到聚划算,再到淘宝特价版,阿里的意图再明显不过,要在电商市场上补齐自己缺失的下沉板块。阿里的底气,来源于自己强大的供应链优势,根据阿里最新数据,淘宝特价版已经有120万商家,41%是工厂直供店铺,也就是50万的产业带工厂在淘宝特价版开店。

根据Trustdata数据,淘宝特价版正式上线仅半年,活跃用户增长迅猛,9月MAU已超5000万,月均净增用户规模为拼多多同期的近20倍,而从下沉市场特价用户年度净增去向来看,淘宝特价版占比已达309%。

“1元店”线上回潮,是否意味着零售业走向恶性价格战和品质降级?叶国富曾经说过,新零售不是通过技术来实现“产品+线上+线下”,零售企业最本质的是以产品为中心。看看被质量问题缠身的拼多多,无论是1元还是10元,如果淘宝特价版里充斥着劣质小商品,还能留住消费者的心吗?

这么说吧,拼多多8亿用户,有6亿是被逼的

我怕麻烦,说我没有拼多多,结果他(她)们更高兴了
一次没有用过拼夕夕的这里报道。

物美价廉是伪命题,而且我家老太太一个人快10个账号了,一周买一个5块钱的东西,8亿活跃真实差不多8000W
谢谢您的邀请!我来谈谈这个问题吧!

拼多多在5月26日发布2021年一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一季度营收2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涨239%,一季度净亏损2905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亏损41亿元,亏损幅度少了很多。一季度末,活跃用户数8238亿元,为国内电商活跃用户数第一,超越阿里巴巴的811亿。移动手机端活跃用户725亿,占比88%左右。

就在前不久,阿里和京东也发布了2021年的一季报,京东活跃用户说是498亿;阿里巴巴截止一季度末的活跃用户数是811亿,阿里全球活跃用户数超过10亿。

拼多多并不只是廉价便宜的商品,拼多多的成长路径是因为拼多多的非常牛逼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

首先是拼多多解决了商家侧的痛点:就是阿里和京东对中小卖家的抛弃,拼多多把这一有力的商家群体拉到了拼多多的平台上开店。紧接着,拼多多在用户侧解决了买家的价格痛点问题:缩短了买家对商品的价格敏感和选择的时间。中国的中产以及中产以下的阶层的人占比最大,拼多多用自己的大数据和服务体系给买家创造了极致的服务体验,让买家都能买到非常具有极致性价比的商品,解决了“”合理的价钱买合适的商品”这一痛点。这是拼多多牛逼的地方。拼多多完美的解决了人与货的问题。拼多多的玩法比较新颖,好玩,有趣,在 娱乐 中就把自己喜欢的商品购买了。比如拼多多的“助力享免单”“砍价免费拿”“一分抽好礼”“帮帮免费拿”“天天领现金”等等玩法很实惠,很有趣,提升了用户参与感。可以说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诱导消费者消费。这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品牌商家的参与。这也是拼多多的基石。

所以,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比其他电商平台先进。
拼多多,淘宝,天猫我都有店,但是一直觉得拼多多随时会倒闭
你好,我是财哥,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拼多多的财报在活跃用户上玩了个文字 游戏 ,他们用的是“年活跃”,因为他们不敢说季度活跃数,阿里和京东的20年财报中月活用户数和年活用户数差别不大,大概也就是1比1点几的样,而拼多多的月活数和年活数大概在1:3到1:4之间,我想大家应该知这数据的意义了吧!而阿里目前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但是不要忽略这只是份额下降,而不是体量下降,只能说明阿里的体量增长比总体市场的增长要慢,但是这正是市场的合理规律,在这种门槛较低的经济市场中一家企业很难真正一家独占所有份额,而且国家还不容许,而拼多多是不是一场资本的盛宴,还是会转型走向 健康 ,目前还不好说,不过黄已经退出,是否释放了某种信号,刀已经抬起,就看你做不做韭菜[抠鼻]

被逼下载拼多多很多次了,病毒感染式的复制,真的很恶心!

我没用过,不过听用过的人说,便宜没有好货,买的东西质量不咋地。

我觉得拼多多会要了阿里的命。阿里在张勇的带领下,流量渐渐枯竭,但是利润节节攀升。这是什么情况,大家细品。必定是杀鸡取卵,不顾未来了。

如果阿里的电商板块倒下了,企业形象会大受打击。阿里很多依托电商数据发展出来的行业,也会渐渐萎缩。阿里可能活不过50年。

对比阿里和腾讯。其实阿里的业务是最好的。腾讯的业务虽然暴利,但是 游戏 不得人心。但是人家的微信坚持做基础设施,开机页面从来没有广告,能够坚持初心。而阿里呢?本来万能的淘宝也可以当做基础设施来建设,阿里偏偏要各种榨取淘宝的价值。请问淘宝没了,阿里还有什么独特的价值?

阿里退变成了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赚钱机器。这样的阿里,不用拼多多,它都会自废武功,玩残自己。

拼多多跟阿里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要说对手阿里在国内最大的对手就是腾讯。只是最近马化腾领投了拼多多,才让其在微信这棵大树下站住脚,要不然淘宝弄死拼多多是分分钟的事。

拼多多的依靠就只有微信,所有的流量都是微信给的。微信小程序有拼多多,用户裂变通过微信实现,最后的支付还是微信支付,整个环节都是在微信内部闭合的。可以这么说,要说没有微信的支持,拼多多也不会发展这么快。

再来说淘宝,淘宝所依靠的则是整个阿里巴巴体系。想想看阿里这么大一家科技公司,最开始就是做电商起步的,论专业水平早甩了拼多多好几条街。而且阿里不止有淘宝还有支付宝、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何况阿里云在全球都排得上名号。

淘宝后面有这么多的技术支持,而拼多多就靠着微信玩一下新的营销模式。要是人员流动,不用说肯定也是拼多多的人跳槽淘宝,绝对不会是淘宝员工去拼多多。

再从网络上面的舆论来看,什么“假货多”“水货多”都是拼多多的别称,而人家淘宝这方面就做的非常的好,淘宝店家有卖假货的,官方亲自把其告上法院说毁了淘宝的名声。

通过以上对比,拼多多根本就没有和淘宝抗衡的能力,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其实对淘宝根本造成不了太大的伤害,淘宝都开始走高品质了 ,拼多多都是淘宝淘汰出去的东西,很少有品牌商去拼多多开店的。

一直以来,马化腾的心中都有一个问题——基于社交的电商应该是什么样?

马化腾没找到的答案,被黄峥找到了。靠着一手低价拼团,拼多多在成立三年多,拥有了419亿用户,年GMV规模达到4716亿,市值超过250亿美元,差不多06个京东。

然而,社交电商并非拼多多的终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人能准确定义这家市值超过250亿美元的公司。作为近年来二级市场为数不多带有一级市场属性的标的,拼多多还在快速成长。

王兴说,接下来几年,是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人的较量。这话不假。

因为阿里实在太强了。在电商领域,阿里几乎是个黑洞般的存在。过去十年,电商行业来来回回送走了多少过客,当当、拍拍、亚马逊中国等等即使活下来的京东、唯品会,表现也难言乐观。

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们天天在讨论,什么产品将颠覆微信。也没见有人谈起过什么东西能代替阿里。与对手相比,阿里极其丰富的商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

这些还只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是,阿里极强的调整能力。论这个能力,阿里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里最强的,没有之一。

他们对竞争有着清晰的认识,且尤其擅长长跑,等待对手犯错。要知道,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里,绝大部分公司缺乏长跑能力。你看京东熬了这么多年,不还是没有坚持住。

与阿里的对决,是黄峥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战。战争的结局,将直接决定拼多多未来的价值。

本文对拼多多有以下几个观点:

1拼多多的本质是消费升级,只是不同人群的消费升级。下沉市场人群的需求,是过去电商发展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需求,也是拼多多的价值所在。

2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是商品SKU数量。从这个角度上说,商品SKU数量最多的阿里,是所有电商创业公司绕不过去的大山,拼多多也不例外。

3与阿里竞争的同时,拼多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黄峥去解决。比如,如何解决商品SKU不足的问题;如何在更多品类和不同人群上证明其模式的成立;如何在头部、中部、尾部的卖家做出抉择;以及拼多多本质到底是什么,是电商,还是 娱乐 工具。

/ 01 /

拼多多,4亿中国人的消费升级

很多人说,拼多多的成功,是阿里给的机会,事实并非如此。拼多多的崛起,本质上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故事。

当年淘宝以低价商品起家,抓住的是大学生和一二线城市人群。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这群人的消费升级倒逼淘宝升级和天猫的出现,逐渐承接,部分被京东和唯品会拿走了。

升级的方式是,阿里不断打压淘宝小卖家,扶持以品牌为主的天猫。不信,现在你去淘宝上搜搜商品,综合、信用、销量等各种排序前三页全是天猫。

阿里的选择,也不难理解。同一体系内的流量,很难做到既扶持天猫上的头部品牌,又保护淘宝的小卖家。

事实上,阿里对下沉市场的尝试从未停止过。尽管投入不少资源,但始终收效甚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快递不下乡。过去,由于农村订单太少,快递大都是到集镇自取。

你也很难让农村大妈知道淘宝这个东西,并学会用它,更别提使用支付宝了。于是,阿里选择把教育下沉市场的事交给了时间。从当时来看,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拼多多,这些人迟早都是阿里的,时间问题而已。

但让阿里没想到的是,他们接触不到的人,腾讯能接触到;腾讯做不到的事,黄峥能做到。2018年微信活跃用户达1082亿,按2017年全国人口139亿计算,渗透率达7784%。伴随微信下乡的,还有红包。

某种程度上说,微信为农村大妈提供了连接电商时代的高速公路。

黄峥说,腾讯做电商失败,是因为他们将电商简单理解为流量转化率=GMV。

换句话说,用好腾讯流量也是一种能力。京东、唯品会显然没有这种能力。说到底,社交关系才是腾讯的超强火力,固定流量入口完全是对腾讯资源的浪费。拼多多把社交关系盘活了,这才是利用腾讯资源的正确姿势。

中国的人群差异巨大,远远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中位数两万多块的国家,你一个月能赚2000元,就能跑赢中国一半的人。

正如一二线的人不会明白月入不到2000元的感觉,他们不会理解为什么一群老头、老太太大会有动力大清早坐公交车(老年证免费),从城市的一头坐到另一头的超市排队抢购一斤便宜一块钱的鸡蛋。

自然也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就是有那么几亿人喜欢康帅傅方便面、周住牌洗衣粉和粤利粤这些山寨货。

落到购物这事上,不同的人购物,会受到不同的购物偏好的影响,比如实用性、品牌、价格等,购买决策是非常复杂的,其购物行为本身也不尽相同。

阿里、京东的用户不适合那些东西,也不适合用拼单来获客,因为他们的客户不会为了几毛几块而疯狂发朋友圈。

为了更好服务下沉市场用户,拼多多在购买 *** 作上进行极大的简化。比如,商品呈现方式是推荐,而不是搜索;移除了购物车;用户在拼多多上简单划下,搜索、下单只要30秒。

换句话说,拼多多成功的关键,是真正理解了下沉市场。借用微信的流量,通过拼团找到下沉市场的人,提供其需要的商品,并创造了适合他们的用户体验。

而农村市场买家、卖家的增加,也让以前不愿意深入农村的快递公司愿意“下乡”了,拼多多4块钱的小商品都敢包邮,可见单量有多么巨大。

从本质上讲,拼多多做的事和阿里、京东是相同的。拼多多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目前阿里、京东等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有没有”和“好不好”都是消费升级,但只是不同人群的消费升级。

/ 02 /

逃不掉的阿里“引力”

广义相对论里说,当物体的质量足够大,会造成时空的弯曲。好比在厚厚的软垫上放一个大铁球,铁球越重,周围的东西越容易陷进铁球压出的坑里。

这东西,看得见的叫黑洞,看不见的叫阿里。过去二十年,中国电商这个大坑埋了多少英雄豪杰,当当、拍拍、聚美优品、亚马逊中国,无一例外。

2017年面对央视采访时,被问及谁是你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碍时,大强子的回答干净利落,马云。这何尝不是当当网、唯品会们的心声!

就说当当网的失败,谁说和阿里没有半点关系。也难怪,李国庆会有一种和刘强东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如今,规模大如京东的日子也没好过多少,月活用户增长缓慢,重资产的自营模式弊端尽显。而唯品会、考拉这些独立电商网站,说白了就是“大号天猫店”,很难更进一步。

要么规模起不来,要么被阿里击败,仿佛成为电商创业者的宿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和电商这个生意有关。

电商是货和人匹配的生意。电商的本质是,提供足够丰富的商品,将这些商品充分有效展示出来产生购买行为。

所以,从根本上讲,电商能不能做成,就看它提供的SKU丰不丰富。SKU丰富的平台打开频率最高,最能吸引顾客,顾客流量多了自然也就吸引商家,形成正循环,最终战胜品类不丰富的平台。

你要清楚一点,这里的SKU并不是简单的堆积SKU的意思,是先积累了足够多的有效SKU,形成买家卖家互相促进的生态,从而形成了壁垒。

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分化极其严重,京东、唯品会等诸多自营电商,只能代表“部分需求”,不可能像平台模式那样满足全需求。

自营电商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将一部分增长希望寄托在拓展平台业务上,可是由于先天就是部分需求,用户群体有限,平台的吸引力,相对于全需求的淘宝小太多了,于是平台业务进展也相当缓慢,不能破局。

这也是为什么京东后来大力发展第三方业务和投资唯品会的原因。

所以,谁能在中国电商行业成为主导,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不是核心,最后还是看谁能提供更多的商品。

事实是,美国B2C的亚马逊做得好,中国C2C起家的阿里做得更好,这当中自然有国情的区别(比如快递体系、低价商品供给),更重要的是阿里和亚马逊SKU最齐全,规模最大,顾客和商家互相促进,网络效应很强。

正如阿里,买家增速高于其他电商。亚马逊也在最近两年形成了对其他电商持续挤压的局面。两者从本质上讲别无二致。

所以,但凡在电商行业创业,谁都无法逃脱阿里“引力”,拼多多也不例外。

/ 03 /

黄峥需要回答的问题

与阿里竞争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拼多多未来的价值。

这一点,黄峥很清楚。

很多人质疑拼多多去年四季度的销售费用高于营业收入。但是你要明白,电商可不单单是个流量生意。

对于任何一家电商来说,找到适合的用户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次,用户的购买频次、消费金额、用户评论口碑和有效SKU也都需要时间来培育。

过去,阿里和京东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但如今,阿里显然不会给拼多多这个时间,黄峥自然也很清楚。在未来充满很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果花点钱能给拼多多烧出点战略纵深来,自然再好不过了。

除了培育用户,在这场战争中,留给拼多多的问题很多,需要黄峥给出答案。

首当其冲的就是SKU。拼多多的拼团模式适用的品类相对受限,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其3C产品的缺失。不信,你看看笔记本电脑在拼多多上的销量就知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偏偏选择iPhone品类进行补贴的重要原因。除了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提升GMV外,弥补其在3C产品上的无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拼多多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台上四季度iPhone销量达到前三季度总量的五倍。第四季度整个手机销售额中,iPhone占了一半。

换句话说,拼多多未能在广泛的品类证明它的模式。SKU的缺失会带来两个结果:

1拼多多无法向其他消费人群渗透。以智能电视为例,当在拼多多上,这个品类销量最好的是400-500元智能电视的时候,你很难想象一二线城市的人群会来这里买智能电视,以及其他任何家用电器。

2无法满足下沉市场进一步消费升级的需求。简单来说,当下沉市场的用户想要获得更好的商品时,甚至有品牌意识时,拼多多是否能满足这些需求。不排除拼多多弄了半天,最后全给阿里打工了。

另外,从目前来看,拼多多宣传的C2M还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执行起来效果未知,能否支撑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也未知。至少就 历史 与现在看,阿里取得了长期成功,不是靠反向定制;同样拼多多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也不是靠反向定制。

而且B端能玩的品类其实是很有限,中国很多品类已经升级成品牌认知的阶段,类似标品的空调、手机这些。

以上对拼多多的逻辑,是建立在下沉市场可能进一步消费升级的假设上。但你有没有想过,现在拼多多拿下的可能绝大多数是不能升级的人群。比如美国的Wish,靠着低价快速拿下了黑人和拉美人群,但也没法升级成Amazon。

如果说,SKU的缺失,是拼多多是用户的选择上难题。那么,在商家的选择上,拼多多可能同样会面临和阿里一样的抉择。

具体而言,同样品类的商品,阿里选择将一个品类流量只集中给到头部商家。目前拼多多的策略是扶持长尾的商家,换来的结果是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但长期来看,拼多多这样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以广告为主的收入结构,必然会在某些品类上产生头部商家,甚至新的品牌。这个时候拼多多应该如何选择?

因为无论再怎么“匹配”,拼多多总是要在头、肩、腰、尾商家上做出选择。这个有点像直播行业。那么,拼多多的卖家生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不过好在,淘宝现在看起来也不太可能吃掉整个市场,因为它的流量无法做到同时扶持同品类的天猫和淘宝小商家。也正因为如此,阿里并没有在淘宝特价版上投入很多的资源,下载量非常可怜。

除了这些,在低价情况下,拼多多如何保证产品质量需永远维持在极低标准之上,因为一旦出问题,以拼多多的销量,就是恶性群体事件。

回答了上面的问题,黄峥将呈现一个更加清晰的拼多多。它,可能是全国最大的农贸市场,可能是全国最大的十元店,也可能前两者皆有;又或者是一种特殊的 娱乐 工具。但大概率不是Costco加迪士尼。

毕竟,来自西方的故事实在太过魔幻,一点都不适合阿姨大妈热爱的拼多多。

物流界烽烟再起:韵达申通圆通等联手封杀极兔快递。

10月19日,韵达在内网发布了《关于全网禁止代理极兔业务的通知》,正式封杀极兔。

通知中具体提到,韵达快递下属加盟公司(含承包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加盟极兔网络及承包区;揽派两端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代理极兔快递业务。针对已流入转运环节的极兔快件,由分拨中心严格把关,取证并上报,按问题件处理,以原单退回;

针对已流入末端网络的极兔快件,由末端网点公司取证并上报,按题件处理,并告知发件网点通知收件人自取。

另据多家通达系加盟商透露,此前,申通、圆通已发布类似通知:



对此,网友纷纷评论:”实际上就是阿里对拼多多的打压““直接说阿里巴巴利用菜鸟裹裹,控制韵达申通圆通联手封锁极兔快递呗。”



不难看出,在广大吃瓜群众眼中,极兔快递已经和被默认是“拼多多系快递”,和拼多多捆绑在了一起。

网友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今年来势汹汹杀入快递界的极兔快递,背后与拼多多有千丝万缕对联系。一方面,二者的创始人同属步步高系,且被传出拼多多投资了极兔;另一方面,在阿里、京东电商巨头各自有物流帝国的前提下,只有拼多多在物流上尚有空白,待入侵者极兔快递填补。

不止如此:极兔快递烧钱扩张、寄生通达系网点、机动性强的打法,也透露着拼多多当年攻占下沉市场的“野蛮劲儿”。

然而,极兔快递并不好过。入侵者踏入的,是一个极为残酷的物流江湖:四通一达厮杀惨烈、价格战内卷严重;电商巨头间派系争斗不休、补足短板的同时纷纷争夺下沉市场如今,他们一致对外,掉转 *** 口,狙击极兔。

可以说,一入江湖似海深:在巨头围剿下,极兔是否有足够的钱,保证资金链不断裂,能在动物凶猛的物流界“烧”出一条血路,还是未知。


“极兔”野蛮入侵:烧钱扩张、寄生模式、投诉众多的“拼多多系快递”

极兔快递到底是什么来头?

据公开资料,J&TExpress2015年8月成立于印尼,在两年内做到印尼快递行业单量全国第一、全东南亚市场第二。覆盖东南亚七国超过55亿人口,每月的收派包裹数量达5500万。

2020年3月,J&TExpress中国子公司公众号发布《致J&T极兔中国代理的一封信》,杀入中国市场,并取中文名为“极兔速递”。如今,极兔来势汹汹,已完成了全国省市的100%覆盖,快递单量以百万量级的速度飙升。

9月,极兔日单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单。虽然距离通达系每家数千万的日单量还有很大差距, 但极兔扩张速度的确让业内震惊。

那么,极兔和拼多多有什么关系?

这离不开极兔创始人李杰与黄峥之间的关系:

李杰曾是OPPO印尼创始人。1998年,李杰加入了江苏安徽步步高公司,任AV 事业部总经理;2013年,李杰带着OPPO打入印尼市场。两年后,凭借OPPO在印尼全线开花的销售网和关系网,李杰转换赛道,成立了J&T Express快递公司。

而黄峥和OPPO的关系捆绑至深:OPPO幕后大BOSS段永平,当年带着黄峥参加巴菲特的饭局,后又投资拼多多。

也因此,极兔从打入中国开始,就被外界看作“OPPO”牵头的拼多多系快递。

不止如此,据物流界资深人士李君声称,极兔初期融资了2000万美元,拼多多参与了部分投资。

虽然极兔和拼多多并未承认二者的关系,极兔内部人士也表态:“不论是作为商家还是消费者,只要想寄东西都可以,我们不会挑客户。”然而,多位极兔代理商表示,拼多多在极兔的订单中占了相当高的比重。此外,越来越多拼多多上下单的商品由极兔快递发货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拼多多系快递之称属实。



与此同时,极兔与拼多多抱团,也符合我国物流界的底层逻辑:物流必须和电商结盟,才能“背靠订单好乘凉”。然而,我国的电商巨头中,京东有高度发达的自建物流,阿里通过菜鸟裹裹扶持了一众通达系“养子“,显然不需要再多一个干儿子。

只有拼多多在物流上呈现较大空白:直到2018年,黄峥还在表示拼多多不会做物流,“我们不会做采销,也不碰物流和配送。阿里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干嘛要做?很多公司什么都做是因为它不相信别人。”

然而,拼多多也逃不开王境泽定律:2019年开始,拼多多也加入了物流混战。19年2月,拼多多上线了自有的电子面单系统;3月,拼多多接入了7家快递公司: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百世、邮政、天天。

可以看到,拼多多接入的快递十分庞杂,且多为阿里嫡系,并不稳定——在这种境况下,拼多多急需建立自己的心腹命脉。所以,每日有3000万订单的电商新贵族拼多多和外省青年极兔物流,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与此同时,极兔的打法也像极了拼多多:野蛮扩张、疯狂砸钱补贴、机动性强且打法狠绝。

首先,极兔快递大打价格战、烧钱换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此前,据亿邦动力报道,极兔快递一级代理商王树松表示,他开在广东的几个网点收件相当困难,以每件1元的价格都很难收上来。一件快递的收件成本约17元,他身边的代理商为了冲量完成目标,不惜以每件08元的价格亏本收件——每一票都带血。

同时,消费者早就对通达系形成了消费习惯,要想把消费者从其中挖过来,价格战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之前有曝出,极兔一天可以烧掉上千万。

此外,物流基建也是一个烧钱无底洞:王树松告诉亿邦动力,极兔起家时的巨额资金,一半来自OV系股东及手机渠道商,一半来自极兔加盟商和代理商,这些钱大多用在了车辆置备、末端配送及行政人员上。

其次,极兔打法野蛮也“引起众怒”,甚至其间接导致其被围剿。

有业内人士表示,极兔快递热衷挖墙角,不仅跟四通一达抢顾客,还跟四通一达抢网点:

极兔自己短时间内无法建立完整的物流网络,就大规模入侵其他快递的物流网,在极兔“直营 加盟”模式下,不少四通一达的网点纷纷加盟极兔。这也是四通一达最不能忍受的,辛辛苦苦建立了十几年的物流网络,自然不甘心为极兔做嫁衣裳。

而在消费者端,各大投诉平台上,对极兔的差评也屡见不鲜。

一位山东滨州的网友刘先生投诉极兔管理混乱、包裹没着落、客服不作为:他的快递包裹物流信息显示9月11日已抵达滨州,然而直至16日他都没有收到。他拨打极兔速递快递员电话,然而不是无法接通就是占线。好不容易打通了,快递员和客服态度恶劣或敷衍,完全没有解决问题。

可以看到,野蛮入侵的极兔快递顶着各方面的重重压力:事实上,一入物流似海深,在动物凶猛的物流江湖,这只“野兔”并不好过。


物流江湖混战:内卷、派系和下沉市场争夺战

为什么极兔要在前狼后虎中杀入重围?事实上,在我国,物流这块蛋糕让很多人眼红:据公开数据,2019年,中国快递市场规模达74978亿元,快递业务量超过600亿件,且未来五年仍将保持20%的行业增速,大约每年递增约100亿件。

然而,这块蛋糕并不好分食:众所周知,上面早已盘踞着虎视眈眈的“通达系”和巨头自建的物流。截止今年二季度,中通凭借市占率215%位居快递行业第一;韵达、圆通以及申通市占率分别为1661%、1457%及1038%。

激烈的竞争下,快递行业内卷严重,也就是价格战几近疯狂:有快递员表示,近几年,每单能赚的钱越来越少。各大快递都喜欢用低价做活动,吸引消费者,比如高校毕业季,价格战尤为激烈。

而其中的派系斗争也风起云涌,且背后是手握着资本的巨头。

先是阿里系物流矩阵:申通、百世、圆通、中通等都有阿里的持股。同时,三月末,又传出阿里将收购韵达的消息。在持续加强对四通一达快递公司控制的同时,阿里也不断地对自己的小弟们进行整合,加强向心力:

去年,菜鸟推出丹鸟物流,整合了东骏物流、万象物流、芝麻开门、晟邦物流等多家区域性落地配公司,定位于面向生活商超的B2C仓配业务。

然而,在阿里系内部,众小弟内卷严重,无时无刻不想干掉对方:亿邦动力报道,王树松在广州某区域做中通二级代理商时,该区域负责人曾毫不避讳地提出,计划将当地市场做到多少百分比,蚕食掉圆通、百世、韵达几成份额,最后让它们“滚出”华南地区。

“四通一达最终目的都是灭掉对方。”在他看来,“很残酷,也很现实。


而京东、苏宁等巨头则是自建物流,且时刻对阿里系物流发出狙击信号。据京东财报,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75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

今年京东封杀申通,就是巨头间的近身肉搏:今年7月底,在京东商家论坛上,京东发了一个公告,大意是由于京东开放平台与申通快递、等合同陆续到期,2020年8月31日之后,上述物流服务承运商将无法在系统发货列表上被商家勾选,建议商家及时切换快递供应商,以免影响正常发货。



在互相狙击、试图蚕食对方的同时,电商巨头们纷纷补足自己的短板:

拿顺丰来说,一直走高价高质服务路线,也把手伸向了低价市场:把品骏快递收至麾下,继而推出低价业务“丰网速运”,试图在低价业务线中分一杯羹。

而京东则是忙着补足自己的干线运力:8月14日,京东收购跨越速运。京东物流的长处是落地配,短板是干线运力发展不足。而跨越速运在干线网络深耕已久:跨越速运以航空货运业务为主,为直营式经营模式。据官方数据,其有全货运包机13架,货运 汽车 17万辆。

与此同时,巨头们纷纷把手伸向了最后一块蛋糕:下沉市场。

先说京东,面对下沉市场这一增长点, 京东打出了众邮快递这张牌。

众邮快递是京东物流旗下加盟制快递品牌,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主攻下沉市场,运输3kg小件和电商包裹。

如今,众邮快递已建立并拥有分拨中心180余个,干线1500余条,车辆4700余辆,三方协作网点10000家,实现全国99%的四级地址覆盖,并与京东物流已经实现系统对接,面单互相识别。

可以说,京东在下沉市场的劲头十足。

而阿里主要打出了溪鸟这张牌,对线京东的众邮。

溪鸟物流一直被称为“菜鸟乡村”,是阿里布局下沉物流的排头兵,侧重建设农村智慧物流,打造“统一分拨处理、统一运输配送、统一末端站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系统”的共配模式。

今年4月22日,中通和韵达入股杭州溪鸟物流 科技 有限公司,意味着菜鸟在下沉市场的进一步加码。

即使随着入侵者的入局,通达系可以掉转 *** 口一致对外,先把极兔“驱逐出境”,但,这对残酷的物流江湖无济于事:这注定是一场成王败寇的战局。

极兔的未来:没有胜利可言,挺着意味一切

极兔能否在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

可以说,凶多吉少。

事实上,如今这个局面是极兔最不愿意看到的:要知道,极兔一直没有公开承认和拼多多的密切联系、在媒体前与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就是忌惮阿里等电商:毕竟对于正在发力淘宝特价版的阿里来说,拼多多是眼中钉、肉中刺。电商打仗,物流买单:封杀对方的物流是常态化 *** 作。

而在此之前,也有传闻说极兔可能同时接入阿里阵营——毕竟对于极兔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可以和通达系一样,接入阿里菜鸟阵营,左边是拼多多”亲爹“,右边,是阿里”干爹“,其乐融融。然而,如今没等来和通达系拜把子,却遭到了四通一达的群起而攻。

这不难理解:正如上文分析,极兔大规模入侵四通一达的网点,很多通达系的加盟商都加盟了极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阿里把极兔收至麾下,在极兔的低价攻势下,不难想象加盟商的选择——纷纷倒戈极兔快递。对于通达系来说,这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通达系向加盟商封杀极兔的同时,很有可能也向上给阿里施压:对于阿里来说,因为一个极兔,得罪自己家的通达系,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对于极兔来说,只能孤军奋战,一个打一群:而在疯狂烧钱下,极兔能撑多久,完全取决于背后输血的资金能支撑多久。如果资金链断裂,可以说,极兔前功尽弃。

也许,对于极兔和那些义无反顾烧钱跟随的加盟商来说,目前的状态应了那句老话:没有胜利可言,挺着意味一切。

最让阿里头疼的应该就是拼多多了,现在的拼多多,为了客流量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正因为这样,拼多多正在迅速的崛起,所以对于阿里来说,现在拼多多足够让它们头疼的。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各种各样的网购平台也开始层出不穷,对于网购行业的老大阿里来说,出现了很多的竞争对手,比如说拼多多,还有京东,美团等等,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销售商品,所以对于它们这些网购平台来说,流量是最重要的,只有客流量大了,生意才会好,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怎样获取客流量成为了交易平台的重中之重。

对于流量获取能力最好的可以说是拼多多了,一开始的时候,它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客户低价购买商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有效的利用微信的流量,来为它们获取更多客流量,让它们迅速的崛起。相比起来,京东在这方面做的没有拼多多好,他们没有有效的利用到微信。

对于阿里来说,虽然拼多多,美团还有京东就算他们加起来,也不及阿里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却实实在在的都是阿里的竞争对手,他们在使用着各种手段来和阿里争夺客流量,对于阿里来说,最让它头疼的应该属于是拼多多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拼多多的未来还是很可观的,它们非常的善于利用流量,增长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经常用拼多多买东西就肯定知道极兔快递。

靠着ov铺路,以低价竞争,再加上拼多多的助力,极兔快递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

但近日“阿里系”快递公司:韵达、圆通、中通联合发出封杀极兔快递的消息让它再次名声大噪,这个从来没听过的快递公司到底什么来头?为什么要被封杀?

极兔快递于2015年8月成立于印尼,它的创始人是OPPO印尼的创始人、前总裁——李杰。

李杰何许人也? 李杰是OPPO印尼创始人,是段永平门徒。 OPPO在李杰的带领下成功杀入印尼市场,其印尼市场份额一度达到20%。手机业务取得成功后,李杰开始向快递行业进军,很快坐上了东南亚快递“一哥”的位置。

与拼多多背后的关系?

极兔快递2020年3月回国,并与拼多多达成合作关系。用低价作为杀手锏,极兔快递在半年时间已覆盖国内超90%的区域,并且据报道,极兔快递在9月底的日单数已突破1000万票。

极兔快递与拼多多双方并没有一方讲得清楚两者关系,极兔快递的股权架构也看不到拼多多的身影。

但深扒之后,有意思的是两者的交点是步步高幕后的老大——段永平;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还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老师,而李杰恰好也是段永平的门徒。

遭到阿里系快递封杀,背后的逻辑。

2020年10月,据韵达等公司描述,之所以要对极兔速递进行封杀,是因为对方发起倾销,所以不得不应战。

其实快递电商不分家,阿里有自己的“四通一达”,京东有自己的物流,而拼多多早前在物流方面并未有过明显的战略部署,可以说极兔快递的加入是拼多多对快递物流的一步布局。

但是从侧面来看,极兔快递至今未接入阿里系电商平台以及京东系电商平台,甚至有知情人士称,菜鸟驿站曾下令不让极兔快递的包裹进行放置。外界对极兔快递的变相封杀似乎让极兔快递和拼多多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快递公司之间的战争,背后的本质就是阿里与拼多多的角逐罢了。

商场只谈利益,仁义道德只在赚得盆满钵满后再谈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打击拼多多?阿里巴巴“1元店”背后的野心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