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电商疯狂赚钱,用户疯狂买买买,那到底谁亏了?

双十一电商疯狂赚钱,用户疯狂买买买,那到底谁亏了?,第1张

必然是用户亏了啊,羊毛出在羊身上,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的千层套路会让消费者产生占便宜的错觉,其实大多数商家都是表面“挥泪甩卖”,暗地里捂着被子都能笑出声,双十一是电商老板们的狂欢。

01、你可能小赚,但是商家永远不亏

每逢双十一,各位控制不住“剁手”的小伙伴,就会期待万分,等待着钟意的商品打折促销,然后疯狂的买买买,尤其是有了李佳琦和戚薇这种带货达人之后,很多妹子连觉都不睡,守在直播前等待抢货。表面上看,是这些达人在为自己谋福利,帮自己砍价,帮自己省钱。其实,他们也是凭此盈利,商家也是跟他们合作赚钱,你自己想想,他们在赚谁的钱?就是屏幕前的我们。

我们在为商品的“打折”而欢喜下单之时,就已经上了套,先不说许多商品是“明降暗升”,咱们就说说“冲动消费”和“不必要消费”。诚然,某些同样的商品,有些大主播那里的确可以便宜,但是在一些便宜商品的背后,是更多商品的昂贵。还有你放下戒心之后,你选择信任之后,由于对方的推荐,你很可能会随手买一件并不太需要的东西,会买一堆根本用不着的“废品”。

再有,直播带货概念尚未成熟,大多主播都是割完韭菜就走,根本没有品控、售后等服务,你的买买买只是在掏腰包养主播和商家。

02、理性消费,不必在双十一买买买

其实你等双十一过去,就会发现很多商品并没有涨价,反而比双十一更便宜,货物的质量可能更好,发货速度也会更快。

还有,我们要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提前想好自己想要什么,制定一个清单和预算,最好写个手机便签,不要因为某些主播的诱惑,就额外买了一堆“宝贝”。在他们的直播间,你买了可能便宜20%,但是如果你不买,那就立马便宜100%。当然,如果你早就盯准了一样东西,你恰好需要,它恰好打折,那就买它。

最后:

各位朋友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不要等钱包被掏空之后,再后悔的“剁手”。

第一,就是损失厌恶,意思就是比起能得到什么,人们对于损失更为敏感,这种套路最典型的就是:包邮,多少人认为包邮东西比不包邮的要划算,真相那都在价格里面,
第二,铆钉效应。比如电商平台经常会进行打折大促
还有各种各样的券,大家都会觉得占很大的便宜,有些甚至是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只要不买就感觉吃了亏,这种情况就是一种典型的铆钉效应。
第三,叫麦克苏尔定律,网购什么面霜,这种东西的时候会显示库存仅剩多少件,往往容易激发消费者抢购或者秒杀的这种冲动,所以现在很多的平台都讲秒杀。
第四,叫鸟笼效应,这个更狠,比如你买了一件睡衣,但是你会感觉,我这个睡衣跟家具好像格格不入,然后就会相应的换地毯,换沙发,换餐桌,就把房间布局全换掉了,这个更花钱。
第五,从众心理,之前很多网友都会晒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话题热度越高就会越吸引人去买奶茶。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为了喝奶茶,他就是为了晒个朋友圈

电商代运营行业乱象对于小微电商杀伤力很强,对电商大平台是负面影响,对于消费者则打击了网购信心。
打着“代运营网店/电商”招牌的代运营公司漫山遍野,似乎山东特别多,形成可观的新兴行业。电商落后之省却是电商代运营大省,元芳你怎么看?
搜索发现被投诉曝光的名单很长:山东讯果网络 科技 公司、山东典逸网络 科技 、山东佳时、山东红茉莉、山东阿利狼、山东黑骏马……一大波“山东+网络 科技 ”代运营公司排着整齐队形。
以被曝光投诉较多的“山东讯果网络 科技 公司”(任一搜索引擎都可搜到)作为样本,综合其它被投诉内容,梳理一下套路手法很有意思:
套路流程一:在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大平台对各个注册网店特别是新店,流量不佳的弱店下手。以佯装咨询店主模式想方设法跟店主加微信。
套路流程二:向店主吹嘘与拼多多、淘宝内部有勾兑能取得多么牛叉的“开后门”资源,各种暗示各种成功案例轰炸你。然后许诺在帮你代运营的第一个月销售额提升多少万多少万,不达标不收钱达标了才跟你要微不足道的提成。你只需花几千块钱委托其做店铺装修数据优化美工美化就等着发财吧,共同发财。
套路流程三:店主觉得试一试无妨,反正对方出示的合同承诺不满意随时可以退款,店主并不会损失什么。于是签合同打款,打款是通过拼多多、淘宝“后台”(还真有后门开着)专为代运营公司开设的通道。店主更为放心。
套路流程四:取得代运营权限之后开始说你的网店这也不行那也不是必须下大功夫整治才行。然后天天雷打不动地向你报告工作任务计划(就是复制粘贴旧文件)。核心是要你出钱刷单(补单、上评价)做数据(就是数据造假),开车烧车(用拼多多直通车投放付费广告),这也是薅店主羊毛常规手段。有的店主到此就发飙不干了,要求取消合同退款。但你肯定是一分钱也别想退回的,他们会以“技术部取证”“财务部核实数据”“法务部鉴定合同”等等给你拖满一个月让合同到期失效。
套路流程五:对于纠缠得厉害的网店,实施精准打击报复,让你知难而退。常用手法有“律师函警告起诉”“发布差评让你受损”“恶意下单索赔”“向平台投诉导致处罚”“恶意下单永不收货(收货人电话永远打不通)造成你退货退款”“故意在线聊天激怒你导致被平台惩罚”“验证码轰炸”…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套路流程六:有的店主耐心熬到一个月合同期满,提出“贵公司没有完成约定的销售额,连1%都没有,怎么着你们也得承担违约责任退我点钱吧。”一般他们都是回复说“我们完全是按照工作流程做事,您也完全按照约定配合了,谁都不存在违约问题。”恶劣版的就干脆微信删除你、工作群踢出你、电话拉黑你。从此再没有天天千呼万唤“哥”“姐”这回事了。

卖假树苗怎么赚钱,这个利润空间很可观的,因为假树苗本身没有什么成本,它只需要一个营销的噱头,然后通过流量倾斜的方式,通过做推广的方式,把自己的店铺充到首页上,也不需要这个店铺能存在多久,什么时候被封都有可能,只要没有被封,它的利润空间就是很高的。

做营销的噱头,就是说本来他这个素描就是假的,搞一个稀奇古怪的品种,说你种了这个花之后在室内可以把蚊子驱赶掉,蚊子特别怕这个味儿也不会让你退,退就是20块钱左右,你觉得也不是那么贵自己买个试试吧,你就是其中之一的受害者,买了之后你发现没什么用,算了没用就没用吧,因为这10块20块的再去专门跑到平台去投诉的人虽然有,但是不是所有人。

因为有人会投诉这个事情,投诉的比较多了,就容易引起官方的注意,官方注意到了这个店铺距被封就不远了,所以这些开店铺的它基本上用的都是别人的 *** ,被封了也无所谓,大不了打游击换下一家,然后他会下很大的力度去做推广,因为你无论是做外卖还是说呃做网店最基本的就是离不开推广,你推广的好,砸进去的钱多,你就会更容易的出现在首页上,你的流量倾斜就会更好,那你自然就能卖出去更多的东西。

树苗这个东西本来你从网上买也能买到一些,真的,但是现在这个骗局越来越多了,你基本上买的10个有9个都是假的,除非是我买一些非常常见的树种,所以尽可能的不要在网上买了,虽然便宜,但他是骗你的呀,你买了之后发现品种不对,你就算去投诉他钱钱过后浪费了你好多的时间,然后还败坏了你的心情,这就不值得的了,虽然10块钱20块钱不是特别大的事情,但是它影响你的心态,还不如在线下的店铺去购买。

直播间带货的套路除了假福袋引流欺骗消费者,还有:

1套近乎,都是一家人。

一般带货能力强的主播不是一上来就开始卖货,而是先建立起信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用户采用亲昵的称呼,比如“老铁们、家人们、宝贝们、哥哥姐姐们”等。

不要小瞧这些称呼,它确实可以拉近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帮用户卸下防备心。

2“吵架式”带货,主播“倒贴钱”只为冲销量。

这是常见的套路,即“品牌方给一个价,主播按照这个价格推销,后来主播突然给出一个更低的价格,品牌方不同意,两人吵了起来,主播扬言自己倒贴钱弥补品牌方也要卖货”。
其实主播给出的最低价格,都是双方事先商量好了的。二人上演吵架大战,让观众们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难道主播真的会那么慷慨?

也许会有一两个主播实在太有钱了境界超高,就是为了给家人们谋福利,但绝大部分主播都是在演戏。

3故意标错价格,现场发飙大骂助理。

原本应该标价99元的产品,被助理标成了59元,主播现场发飙大骂助理。最后只好按照59的价格“亏本销售”,还要扣助理的工资。

不扣助理工资商家受损失,扣了工资助理受损失,卖出去一件就会有一方受损,大家还是仗义点,不要贪小便宜不要买了。

4库存永远不够

“限量促销只卖99元,只剩最后10件,赶紧抢购。”

既然是为了卖货赚钱,就应该准备好大量库存,怎么可能库存不足有钱不赚。大家请放心,卖完这“10件”还会有下一个“10件”,就像那些“最后三天清仓大甩卖”的实体店,永远都是“最后三天”,三天复三天,三天何其多。

直播带货刚发展起来不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业“文化”和套路。主播都是演员在尽力表演,有时还会遇到“鳄鱼的眼泪”。这比实体店购物的水还要深,大家千万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骗。

说起刷单,我是深有体会的,曾经我就进入过刷单行业,所以对此有较深的了解。据我所知,刷单有真正刷单的,也有骗钱的,不论哪个环节都套路满满:

一,针对兼职人员(刷手)的套路

几年前我在58同城求职,一个接引人员找上了我,先交了70的会员费,然后进入了YY平台进行培训,我进去听了几节课,大致也了解了 *** 作模式:

刷单主要是装成顾客,按要求搜索商品,然后假装和客户资询,还要多看几家进行对比,最后下单,商家虚假发货或者发个空包裹,收货后好评,完成刷单任务。而刷单又分为三种,分别是:红包单,代付单,垫付单。红包单就是别人给你红包,付款时选择红包支付,自已不用出钱,代付单也不用自己出钱,只有垫付单需要自己出钱,定单完成后,再把货款和佣金一起给刷手。

官方会把红包单和代付单的佣金调得比较低,而垫付单佣金调得较高,就是为了吸引大家做垫付单,官方工作人员也一再强调接任务的人务必认清官方工作人员马甲(昵称),以免上当,有些人冲着高回报就去了,开始也有警惕心,先做几十块小单,果然退了钱,第二次再做个小单,也退钱了,第三次四次就胆大了,垫付大额资金后就找不到人了。

其实接单时,那些骗子确实是官方人员的马甲,可是官方群马甲经常更换,所以等到自己认为上当去找官方人员,这时官方马甲已经更换,官方说不是他们的人,没有证据投诉无门只好自认倒霉。

二,争对电商平台消费者的套路

大概是前年,我在某宝买了一套运动服,后来收货以后,包装里面有一张纸,让我加对方微信,可以返红包,后来我就加了这个客服女孩,然后时不时的,比如店铺上新时都会在朋友圈发消息招刷手。

*** 作过程其实都差不多,先按对方给的关键词,比如韩版男春装,然后进去以后先看看别的店家的商品,看上几家之后,再进入要刷单的店铺,或者在某宝首页有个猜你喜欢,根据对方提供的找到商品,进去浏览之后,收藏加入购物车,有时会让直接购买,有时会让等到下午再付款。付款之后,对方发虚拟包裹,不用去收货会自动签收,到时候只需要确认收货再评价就行。

相信经常购物的一般选商品都会看销量,品牌,价格,外观,评价,然后决定买不买,过去只要都是好评,就觉得不错,后来人们也学精了,全是好评的会觉得是刷的信誉,所以刷单商家也学精了,现在会有差评,甚至骂人的情况,然后客服再耐心的解释,证明是顾客误会,或者假装发错型号之类,向对方道歉,然后换货加补发红包或小礼物,刷手再追评表示感谢,顾客看评价时看到这些,就会印象大好,愿意在此下单。

最可怕的现在还有一种,加入刷手团进行刷单时,对方会问刷手支付账号信息,然后让对方登陆刷手账号,以此来验证刷手的账户信誉等,这样的模式风险很大,会直接影响资金账户安全,千万不要向对方提供账号信息还有手机接收到的验证码,在此我做为一个过来人也提醒大家,刷单有风险,而且也违法,进入需谨慎,而我们顾客购物时,不光要看评价和店铺信誉,也可以问问买过的人或者看看买过的人的问答,有些人会实话实说商品的质量。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也造成大家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上购物成了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通过各个网购平台下单,商品会直接送到家里来,给工作繁忙的人们省去了很多事情。直播带货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随着315的到来,电商直播带货的乱象也渐渐的浮出水面。电商直播带货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有固定的主播介绍商家的产品,观看视频的网友可以直接在平台下单。因为很多主播本身有人气,所以会跟商家合作通过自己的人气售卖商品。直播的乱象就是出现在售卖商品的问题上。

一、实物与直播货物不对。

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有过从直播平台买货的经历。有些主播在跟商家合作时,并不会替消费者考虑产品的质量,只要给的报酬足够高,无论什么样的商家,都有可能成为主播的合作商。这样就造成了直播的商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我曾经在直播平台上购买过货不对板的鞋子,因为只是颜色对不上所以也没有过多的追究。

二、售后服务无法保障。

网络主播跟商家的合作并不是固定的,有些主播帮商家清货,把货清完了,合作关系也就结束了。如果商品售出以后,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主播是不会多管的,所以直播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很难保证售后服务。

三、直播带货也应该讲诚信。

其实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络销售平台,只有真正做到诚信本分的经营,才能够把生意长久的做下去。如果以欺骗消费者盈利的话,一次两次或许还可以时间长了大家都会有警惕心理,带货的主播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不同用户购买同一款商品价格不同、会员价反而比非会员价更贵……电商购物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的套路已遭到多次曝光,但是相关的投诉依旧接踵而来。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平台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提供给老客户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的行为。

换句话说,就是平台利用消费者的某些消费惯性和依赖,或者某些特定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低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白白比别人多掏钱,未免感觉被欺骗。

不少用户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指控京东平台对顾客实施“杀熟”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电商,市面上各类订票、网约车、共享单车平台,都成了“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

1

京东“杀熟”套路多

l 不同用户优惠券不一样

4月3日,网友“茶茶vivi”在微博黑猫投诉平台发文控诉京东涉嫌“价格欺诈”,用户使用不同账号购买同样的商品,能用的优惠券却是不一样的。

该网友表示,自己和朋友使用不同的账户点击同一个链接同一个商品,在同一时间的前提下,平台给出的优惠券有差别。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平台显示,使用优惠券后,朋友的实付单价比该网友便宜了20元。

l 京东plus会员无优惠,会员价比非会员价更贵

除了为不同用户推出“定制型优惠券”,还有用户反映,自己购买了京东plus会员,反而遭到强烈的价格歧视。

4月21日,京东plus会员“发芍的胖子”发现,京东app上非plus会员在购买iPhone 11时,平台显示,开通plus年卡会员预估优惠4484元。

难以接受的是,当该网友以plus会员账号点开同样的产品链接页面时,却完全没有任何优惠信息。

▲左图为非会员账户页面,显示开通plus会员优惠4484元;右图为会员页面,须完全按照原价购买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不少网友身上。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自己以京东plus会员账号购买商品,比非会员账号更贵。

该网友说道,“我对象给我发的京东链接,同样的链接点进去价格不一样!她不是京东会员,我是,本来想我买更优惠,但结果是我买反而更贵,那我买京东会员的意义何在?”

▲该网友公开的截图显示,自己最终购买同一个商品的应付价格比非会员的朋友贵20元

l 账户疑被拉黑

还有用户反馈,一直正常使用、不存在违规行为的京东账户,突然无法领取京东app上所有优惠券,但是换一个账号却可以顺利领取。

此外,用户还投诉称,“被限制的账号”还存在无法参与平台的优惠抢购活动、无法使用京豆兑换优惠券等情况。

据了解,该用户通过京东在线客服、电话客服投诉多次,却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反馈。用户透露,京东方面对领券的问题回应称,领券是概率问题,不是100%能领。账号没有问题,领券是抢购。

但用户认为,京东对某些账号做了限制。

2

京东“价格保护”疑云

不仅“杀熟”套路花样百出,京东日前在商品“价格保护”的服务上也槽点满满。

日前,iPhone 11系列机型在国内大幅降价,作为领跑3C产品线上销售的电商平台,京东也参与到这场价格战中。

在剧烈的价格波动下,京东平台上关于商品“价格保护”的规定引起了不少交易纠纷,有用户直指京东的“价格保护”政策套路多、形同虚设,客服说法前后矛盾。

某匿名网友投诉称,3月29日,自己在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购买了一台iphone 11pro max,原价10899 元,优惠后10199 元。

4月3日,京东平台iPhione产品推出优惠活动。iPhone 11 Pro Max领券立减1600元,低至7999元。也就是说,该网友新买的手机在七天价保期内降价900元。

4月8日,该网友联系客服要求返还差价,京东客服驳回请求,不予处理。

从该网友与客服沟通记录来看,客服指出,价格保护政策是确认收货7天以内申请才有效。

对此,花朵财经4月23日以普通用户身份咨询客服相关规定,客服表示,购买的7天以内降价,就可以申请价保。

显然,客服说法自相矛盾。

不少网友都反馈了京东在“价格保护”规定上执行不严谨的问题。3月28日,网友“赵志阳00901”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称,自己在京东购买了一台联想小新pro13,买时候的价格为4999,店铺显示该商品可享受价格保护。

随后该商品在7天内降价至4499。第8天,该网友发现商品大幅降价,向客服申请价保退款,但客服表示概不退款。

该名网友表示,“7天价格保护就是你发现了就赔,不发现就算了?”

有用户对花朵财经表示,“京东平台上的价格保护细节很苛刻,套装价、秒杀价、有赠品的、无货的都不给保。如果钱不多强烈不建议找客服价保,容易上黑名单。”

3

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杀熟”

事实上,不仅京东、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均饱受“大数据杀熟”的诟病,各类订票、外卖、网约车软件俨然已经成了重灾区。

有用户匿名在黑猫投诉上指出,在某OTA平台购买机票,随着搜索次数增多,价格变得越贵。在价格抬高以后,换一个手机账号搜索同一个航班,价格却稳定在较低的价位。

“我认为平台就是在大数据杀熟,我越搜索价格越贵。”该用户发文说道。

网友Vagnhuge也公开分享了自己遭遇滴滴打车“杀熟”的经历。

他表示,自己使用2部手机、2个常用电话号码分别下载注册两个滴滴账号。其中一个长期用来扫码骑单车。他在续费青桔单车时发现,最开始每月9元,往后每个月连续涨价到12元、15元,费用每月都在增长;而另一个账号情况却不一样,使用次数不多,续费也曾中断过,同时间段内办理月卡的价格一直是9元/月。

此外,随着流媒体进一步渗透国内市场,在线视频平台也受到遭到越来越多“大数据杀熟”的投诉。不少用户反映,同样的VIP服务,用不同手机购买的价钱不一样。某些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在安卓或PC设备上购买的价格,比在iOS设备上购买便宜。

4

“大数据杀熟”违法吗?

2019年3月,北京消费者协会发布是一份“大数据杀熟”调查显示,5692%的被调查者有过被“杀熟”的经历。

不难推断,此类网络平台敢大肆“杀熟”,原因在于后台运作的隐蔽性较强,消费者取证较难,且少有人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维权。

有专家表示,价格歧视本质上是一种差别化定价策略,也就是商家在提供几乎相似的产品或服务时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的价格。因为不同顾客的价格敏感性不同,支付意愿也大相径庭,因此,相对于“一视同仁”的统一定价,歧视性定价可以提高商家的利润。

商家出于抬高利润的目的,滥用大数据,这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相关权益。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互联网平台有条件进行“大数据杀熟”,同一平台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已属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事实上,对于电商平台日渐泛滥的“杀熟”现象,我国已在法律上做出相关规范。

《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电商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价格歧视是不被允许的。即便电商平台要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也应该基于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前提。

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电商、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本该用于造福广大群众的技术,如今却在部分平台的滥用下,沦为谋取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工具,岂不悲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双十一电商疯狂赚钱,用户疯狂买买买,那到底谁亏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