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成长伴随阵痛,淘宝早已预见,三足鼎立格局有变?

拼多多成长伴随阵痛,淘宝早已预见,三足鼎立格局有变?,第1张

阿里垄断中国电商的时候,大多认为挑战这只巨无霸无异于以卵击石,直到京东带着自建物流横空出世。至此,想在电商领域分一杯羹的死伤无数。直到一个叫黄峥的男人出现。这位陪段永平和巴菲特吃饭跟在后头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像一个营销大师,一匹黑马搅动了整个电商市场。

拼多多如何在阿里和京东的夹缝中寻找到求生之道?拼多多很清楚,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游击战术。此时阿里和京东牢牢把持着一二线市场,拼多多则精准定位三线城市和农村。而京东和阿里显然看不上那块小蛋糕,前期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去打压。当他们回过神时,2016年下半年拼多多用户已经突破亿人次。

加上黄峥在圈里的知名度,段永平的高徒,让他招揽人才和融资几乎如鱼得水。在阿里被扫地出局的高管 孙彤宇和腾讯以及IDG都是拼多多的投资者。此后借助腾讯大开的方便之门,出色的营销加社交推广不停疯狂扩张,短短数年已经超越京东的估值。鼎盛时黄峥甚至做过中国的首富。

然而好景不长,步入2021年 ,拼多多股价持续下跌,如今市值只有1500亿元,和他巅峰时期,只剩一半市值。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快速的扩张是建立在持续的亏损补贴和低价策略。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山寨的品牌形象。层出不穷的营销套路也让消费者越来越反感。物流也是三家之中最慢的。为了财报的漂亮和淘宝一样前期无线刷单,不过现在淘宝好歹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还管管,拼多多则是无限制自由飞翔了。拼多多能够存活下来还能发展成这种规模完全是现有阶段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的真实体现。

拼多多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一味地玩低价和套路营销持续的亏损没有盈利模式纯粹靠收割股民和玩金融资本。如果不能对商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对售后服务爱管不管,也许就是下一个聚美优品。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发生了两件事情:

其一:12月29日,在美股交易中,拼多多股价创下 历史 新高。截至收盘,拼多多股价走高至16619美元,创 历史 新高,总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

其二:12月29日凌晨1:30,一位女员工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晕厥倒地。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22岁,花一样的年龄。

一时间,拼多多成为热议焦点。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拼多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太多了,受时间、精力所限,本文只是管中窥豹,略作探讨,欢迎补充。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彼时,中国电商格局已经形成。阿里京东双雄对峙,其他如唯品会、聚美优品、1号店、苏宁易购等等,夹缝生存,很难与两巨头抗衡。

但是就在这貌似固化的市场上,拼多多硬是“拼”出一条血路,双雄对峙变成三国演义。根据各公司财报,截止2020年9月30日,拼多多活跃用户买家已经突破了7713亿,同比增长36%。而阿里的这一数据是881亿,京东是4416亿。照这速度,预计2020年底,拼多多用户就能超过阿里。

这条血路是谁在拼出来的呢?


一、用户在“拼”


拼多多首创“拼单”模式,将线上购物转换成一种动态社交体验。拼多多自我定位是“社交电商领导者”,以微信为入口,将电商融入社交平台之中。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同事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优质商品。其中,沟通分享的社交理念,形成了拼多多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因此, 拼多多的成功是靠用户“拼”出来的。



二、补贴在“拼”


从成立开始,拼多多就确定了低价策略。为了执行低价战略,拼多多一直在补贴。在2019年,拼多多所推进的“百亿补贴”,以不输于“直播”的热度,成为“现象级”的存在,构成本年度电商领域几大关键词之一。

此后,“百亿补贴”逐渐演变成拼多多的“长期战略”。2020年双十一,拼多多联合湖南卫视在11月10日晚黄金档举办“1111超拼夜”晚会,现场送出10亿现金,为近200个品牌的20000余种产品提供无上限的消费补贴。

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直接拉动了用户的迅速增长。可以说 拼多多的成功是补贴“拼”出来的


三、员工在“拼”


据wind数据显示,2017-2020年9月30日,拼多多人均创收不断攀升,分别为150万元、356万元、516万元和565万元,短短4年人均创收翻了4倍。

阿里2019年营业收入为5097亿元,员工1176万人,人均创收为433万元,拼多多人均创收是阿里的125倍。

京东2019年营业收入5768亿元,员工2277万人,人均创收253万元,拼多多人均创收是京东的2倍。

人均创收可以理解为财务化的人均劳动投入效果,虽然不能简单地说拼多多员工工作量翻了4倍,但是工作量逐年大幅增长是无法反驳的事实。因此可以说, 拼多多的成功也是员工“拼”出来的。


据红星新闻报道,在拼多多,创始人黄铮非常强调“本分”,什么是拼多多的“本分”呢?当员工月工时达到300小时,系统会显示“您已本分”。于是“本分”的员工开始有各种吐槽:





四、供货商及千万个工人在“拼”


拼多多能够低价的原因很多,例如补贴,减少中间环节(即“C2M”模式)、产品定制、规模化采购… 但是强制供货商降低成本、出让利润也是重要一个原因

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价格通常不超过100-200元,不少产品的拼团数量达100万,甚至200万件,从而形成了强势规模效应,使平台对供货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拼多多的主要供应商为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和人力成本,但在已经饱和的市场里,企业又不能抬高商品或是服务售价。因此供货商不可避免地把成本压力转嫁给了工人、产品质量及生产过程。工人也只能选择要么加班,要么失业。





下一篇将分析“谁在多”及思考拼多多模式的利弊,敬请期待。

郑志刚:黄峥卸任自动触发了拼多多《公司章程》中的相关日落条款的结果。这意味着拼多多未来只有一类股票,重新回到了“同股同权构架”。

2021年3月17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宣布卸任拼多多董事长,联合创始人陈磊继任。而就在9个多月前,陈磊刚刚接棒黄峥辞任的CEO一职。拼多多由黄峥和陈磊等于2015年创立,201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根据近期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亿,超过淘宝和京东,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拼多多2018年7月在美国上市时同时借鉴京东的AB双重股权结构股票发行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形成了拼多多多元而独特的治理构架。例如,拼多多一方面像京东一样直接发行AB双重股权结构股票。创始人黄峥持有投票权是A类股票10倍的全部B类股票。合计持股比例为446%的黄峥通过持有具有超级投票权的B类股票,投票权占比达89%。另一方面,拼多多设立具有直接任命执行董事和提名推荐CEO等权力,由黄峥、陈磊、孙沁(联合创始人)和范洁真(联合创始人)等为成员的合伙人,建立了类似于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那么,随着黄峥的卸任,拼多多的公司治理构架将发生哪些变化和调整呢?

首先,随着黄峥的卸任,拼多多由之前的“同股不同权构架”重新回到中国投资者更加熟悉的“同股同权构架”。

同股不同权构架由于投票权配置权重向创业团队倾斜,至少在形式上形成了表征决策错误责任承担能力的现金流权(例如黄峥出资占股东全部出资的446%)与表征对重要决策影响力的控制权(例如黄峥占比达89%的投票权)的分离,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负外部性”。这使得创业团队在理论上具备了以损害外部分散股东的权益为代价,谋取私人收益的动机和能力。因而长期以来,同股不同权构架受到主流公司治理理论的批评。但投票权配置权重向创业团队倾斜则很好地鼓励其投入更多的企业专用的人力资本,迎合了以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对创新导向的组织重构的内在需求,为越来越多的创新导向的高 科技 企业所青睐,并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认同和追捧。我们以拼多多为例。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2018年7月26日上市当日,发行价从19美元大涨逾40%,收于267美元,市值达29578亿美元。

为了实现创新导向下投票权配置权重适度倾斜与外部投资者权益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近年来,公司治理实践中逐步出现了一些治理制度的创新。其中日落条款就是上述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日落条款指的是在《公司章程》中对投票权配置权重倾斜的创业团队所持有B类股票转让退出,和转为A类股票以及创业团队权力限制的各种条款的总称。

这次黄峥卸任,其名下1:10的超级投票权随之失效就是自动触发了拼多多《公司章程》中的相关日落条款的结果。而黄峥是拼多多具有超级投票权的B类股票的唯一持有人。这意味着拼多多未来只有一类股票,重新回到了“同股同权构架”。如果说拼多多以往通过AB双重股权结构股票的发行,黄峥在出资有限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公司重要决策的主导,形成了“投入少但影响大”的控制权分布格局,那么,黄峥的卸任和公司治理构架的调整则重新使拼多多股东的投资额所占的比例同时代表了其投票权的影响力,出资比例越高,则影响力越大。

中国A股在2019年7月科创板创立后开始接纳和包容AB双重股权结构股票。2020年1月20日上市的优刻得 科技 (688158)成为中国A股第一只“同股不同权构架”的股票。然而,迄今为止,中国A股上市公司并没有触发日落条款的任何案例。因而随着黄峥的卸任和拼多多公司治理构架的调整,为国内的投资者理解日落条款如何实现控制权的状态依存,如何实现投票权配置权重倾斜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提供了极好的案例。它将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中国为数众多的投资者对于“同股不同权构架”潜在的创业团队道德风险问题的顾虑和担忧。拼多多的案例清晰地表明,由于日落条款的引入,把业务模式创新的主导权交给创业团队,并不是意味着主要股东完全放弃控制权,控制权的实现是状态依存的。

第二,虽然黄峥的超级投票权失效,但在公司章程修改之前,合伙人制度依然在拼多多的公司治理构架中发挥基础和关键作用,因而,作为合伙委员会的重要成员,黄峥对于拼多多未来董事会组织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经过向“繁星慈善基金”捐赠、拼多多合伙人集体以及天使投资人Pure Treasure Limited公司的股份划转,黄峥的持股比例从上市当年的446%已下降为卸任后的281%。尽管如此,黄峥仍然为拼多多持股比例最高的第一大股东。黄峥在致股东信中承诺,其名下股票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锁定,不会出售。

在解读在后黄峥时代拼多多的公司治理构架演变时,一些媒体在强调黄峥对拼多多不容置疑的影响力,更多地看到了,在回归到“同股同权构架”后黄峥依然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的事实。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合伙人制度同样是未来保持黄峥在拼多多公司治理构架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制度之一。

第三,拼多多在股东投票权履行问题上形成了一个独特模式。我们注意到,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宣布,在其卸任后,其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哈佛大学Oliver Hart教授将股东的权力区分为对公司重要事项在股东大会上进行最后裁决的剩余控制权和受益顺序排在雇员银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后承担经营风险的剩余索取权,强调股东应该实现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匹配”,使“最后裁决”的权力和“承担责任”的义务相对应。然而,我们注意到,面对第四次产业革命对创新导向的组织重构的巨大现实诉求,在股权设计层面,股东权益履行将出现深度专业化分工趋势。在普通股东将着力风险分担的同时,将专业决策权力更多集中到创业团队手中,实现普通股东风险分担职能(Hart意义上的剩余索取权)与创业团队集中决策职能(Hart意义上的剩余控制权)这一原本统一在股东权益履行的两种权力(Hart意义上的产权)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以实现治理效率的提升。这事实上是包括AB双重股权结构股票和合伙人制度在内的在新经济企业控制权安排中十分流行背后的原因。

未来分散股东投票权的履行将基于股东意愿满足的市场行为,委托给专业的代理投票机构,因而在股东投票权履行过程中同样出现一种专业化分工趋势。我们看到黄峥将其持有的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董事会履行则成为这一趋势下的一个新的例证。但未来拼多多董事会基于怎样的代理投票表决协议来代黄峥履行投票权力,以及该协议如何保护黄峥作为股东的权益将有待进一步观察。至少从目前看,陈磊作为董事长的拼多多董事会深得黄峥的信赖是包括黄峥本人在内的拼多多创业团队在这次黄峥卸任中试图向资本市场传递的强烈而明确的信号。

黄峥的卸任也为新经济企业包括退休、传承等在内的企业制度建设带来了一些值得思考和观察的有趣现象。第一,与近来热烈讨论的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出现的延迟退休趋势相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经济企业却出现了创始人提前退休这一相反的趋势。马云在54岁时辞任阿里的董事局主席,回归教育本业,而比尔•盖茨同样在40多岁的壮年急流勇退,致力于慈善工作。今年只有56岁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也于2021年2月3日宣布将于第三季度卸任亚马逊CEO。而黄峥还不到41岁就卸任,希望未来努力成为“科学家的助理”。一些新经济企业是否由于创始人的提前退休而使继任的年轻更容易不落窠臼,推陈出新,脱颖而出,续写公司的辉煌值得观察。

第二,很多传统企业在创始人年老体衰后,不得不试图说服了无兴趣的子女继承父业,思考如何实现企业传承的问题时,一些新经济企业创始人却简单遵循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则和内在逻辑,自动实现了企业的有序有效传承。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一个真正能创造出新的盈利模式的继承人才能保证创始人手中的股票不会变为废纸。马云对张勇的选择逻辑如此,黄峥对陈磊的选择逻辑同样如此。

其实我觉得拼多多这一次的整个商业角度,从发展的方向来看的话,是非常符合公司的。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毕竟作为这样的大公司的话,其实在多方面的一个业务特别是对这样的跨境的电商平台的话,它需要去扩充它的能量,而且也需要发展一定的客户,只有这样他整个公司的内部转型才能够完成。

而且现在的整个电商平台竞争和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去创新或者说不准多方面的去解决目前的一个困境的话,基本上是很难够去做到多方面的一个突围。尤其是对于拼多多这样的一个大平台来说的话,它更加的需要这种多方面的一种模式,重新去整合自己内部的一个。

现在整个电商的一个网络形式的话,虽然非常的这个紧张和压力大,但是对于这样的大平台。如果内部不做出一些调整的话,其实有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难以去适应当下的一个市场环境,那对于商家或者对于平台来说的话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整个拼多多它的这个转型还有内部的一个业务调整的话,是非常符合他们市场的一个规律,从另外一个方向来说的话,也是希望有一个新的一个突破口,以此来整顿整个业务的一个发展方向。当然了,最后的一个结果的收成的话肯定是很期待,但是我觉得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公司来说的话,基本上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不管是资金还是人才各方面之类的,他们都有着非常成熟的一个团队和条件去运作。而且这也非常符合现在这种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发展方式,作为互联网公司,不要只仅限于一个点。而是应该从多方向或者是多个平台,根据当下的市场需求去突变自己。

公司价值观可以说是创始人价值观的一部分。

创始人的价值观从何而来?黄峥认为,“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当前自身的利益角色。”

如今,电商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定。阿里、京东、拼多多这三家公司散发出来的气质有很大差异,分析这三家公司模式、业绩的文章有很多。

这里换个角度,从这三家公司创始人,即马云、刘强东、黄峥的成长环境、教育等方面入手,分析他们是如何形成各自的性格,以及这对他们创立、发展公司又有什么影响。

黄峥:开放的精英思维

黄峥的人生是 easy模式,人生仿佛开挂一般。虽然出生在普通家庭,但小学一次奥数得奖,从此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意外考进杭外,保送浙大,进入混合班,入选梅尔顿基金,高人段永平指路加入谷歌,列席巴菲特午餐,四次创业。今天拼多多市值破12万亿,成为中国第四大富豪。此时,黄峥才不过40岁。

外教上课、看美国大片、在计算机不普及的90年代就能上网,黄峥的成长过程中,较早接触西方文化,视野也更加开阔。

入选梅尔顿基金让黄峥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的起居习惯。也是在这时,黄峥深刻地意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是如此的不同。

黄峥很喜欢罗素的《幸福之路》,其中一个观点他记得特别清晰,“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很有可能是另一个地方的主流。在当时英国的罗素看来,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是比拼财富。而在英国有贵族阶层的时候,贵族阶层的比的更多的是非财富的东西,如艺术。”

或许这就是黄峥对下沉市场机会思考的源头。在淘宝、京东的非主流,正是拼多多的主流。

黄峥认为拼多多能够在电商江湖中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在于:我们与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长得更快。

黄峥喜欢研究商业世界,阅读罗素,思考佛学、量子力学、逻辑和AI。

这反映到拼多多上,就是 探索 需求的新可能,对供给的改变,花很多钱做品牌广告,长期投资提升信誉度。

马云:东西、古今集大成者

马玉的个性非常复杂,从名片上拥有12个身份就可见一般。马云从古今中外诸多思想源流中汲取的思想营养。

马云的人生算是normal模式,出身于艺术世家,自述自己在12岁的时候就对英语拥有极大的兴趣,经常与当时老外主动进行交流,大学因英语成绩优秀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录取。

马云在毕业之后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语言翻译机构,在后来偶然机会去到美国见识到了网络的便捷,之后回国就创办中国黄页,由此便开始了其在互联网的创业之路。

马云对于西方思想与体制非常感兴趣,据悉,阿里内部研究过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大革命,他还带着团队在外地开了三天会,专门学习讨论美国《独立宣言》。

同时,马云也是中国革命史的崇拜者。发展阿里的过程中,马云多次应用中国军事战略。在与 eBay 之战中,马云采取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2001 年到 2003 年,在阿里最为艰难也最为关键的三年里,马云则开展整风运动来统一价值观、统一理想。除此之外,马云在内部的不少培训、组织建设都能见到革命时期的影子。

马云也是金庸的膜拜者。将阿里的文化命名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每个人都用金庸小说里人物的名字作为花名,并自诩为“风清扬”。

同时,日本企业管理模式,马云应该也有研究。2008 年 ,马云与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过一次 对 话。马云曾请教对方:企业与人性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发展到最后到底为了什么

此外,马云还学习儒家、佛教的文化。

阿里发展到现在,已经横跨多个领域,也只有“杂家”马云才能不给公司设限,鼓励创新、不断拓展阿里边界。

刘强东:不断拼搏的奋斗者

放到中国整个企业家圈子,刘强东的人生都算是hard模式。

刘强东的老家宿迁曾是苏北最贫困的地方,小学四年级从村子跑到镇上才第一次见到电灯,猪油拌饭吃完,还要去舀几碗水喝干净。

刘强东深知,只有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养成了“必须比别人更努力”的习惯,虽然起跑线不高,但刘强东从小到大都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一路读下来几乎都是第一名,高考时考得680分的高分,去了人民大学。

刘强东通过奋斗获得成功,让他坚信,人天生就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这或许也是他将京东定位为品质电商的原因,所以他力排众议,花费巨额资金自建物流,为用户提供更快、更便捷的服务。

正是因为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刘强东的“求生欲”也特别强。在进入家电市场,面对厂商不给供货的情况,刘强东便采取“价格战”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因为背后有人卡着脖子,不求生,便是死。”

刘强东的影响下,京东没有其他电商那么花哨,服务有保障,用户数虽然在三大电商里处于下风,但客单价却是最高。

三种性格铸就了三种电商模式,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毕竟中国的市场广阔而又复杂,每个人都会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购物平台。用户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同样也受自身思维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我们选择哪家公司为自身服务,就是选择能够理解我们思维方式的创始人。商业不只是利益 游戏 ,更是对于人性的洞察。

许多行业经过早期竞争之后,总是会形成寡头效应。在国内的电商领域虽然有着苏宁易购、唯品会、聚美优品、当当网等众多电商平台,但是在很长时间里公认最具有影响力的只有淘宝和京东。不过也就是在许多人都以为电商格局已经固定的时候,拼多多却是硬生生地在京东和淘宝之间打开了一道口子。

根据拼多多在2021年公布的数据,如今拼多多的年度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8亿,已经成为了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不过大归大,拼多多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地方也不少,例如基本算得上其核心的各种拉新活动,就因为让许多用户做无用功备受吐槽。

虽然绝大多数用户不予计较,但是也总有敢于较真的英雄,上海的一名律师就因为拼多多的“砍一刀”活动将其告上法庭,最近拼多多也是在法庭上作出回应,但是这几乎是”无赖“般的解释,却又引来更多地吐槽。

背靠腾讯,两年多突破三亿用户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无论是学历还是职业经历都颇为丰富,本科保送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研究生就读于有“公立常青藤”之称的威斯康星大学。在谷歌工作三年后便开始自己创业。在2015年创立拼好货的同时,也在内部孵化拼多多。在京东和淘宝已经成为国内网民主要购物平台的前提下,依旧闯入电商行业,黄铮的决定可以说是胆大无比。

许多人准备看拼多多吃瘪,而拼多多却是令人眼镜大跌。在“深耕下沉市场”的口号之下,拼多多成立两年多的时间就已经斩获三亿用户。当然,口号也不是白喊的,在早期发展的时候,拼多多砍一刀的活动确实有效,不少用户也的确能够通过活动免费拿到商品。不过其实这与打车平台和外卖平台的优惠券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烧钱拉新。

与此同时,或许更能见证腾讯的“造神”能力,在拼多多的投资上,腾讯参与了多轮投资,如今占股依旧有156%,成为拼多多重要股东。同时微信也可以说拼多多最重要甚至几乎是唯一有效的宣传渠道,也正是微信这一流量洼地,才成就了拼多多两年多突破三亿用户的亮眼成绩。

问题不断,投诉高达40万条,超京东淘宝

初具规模之后,拼多多的一些毛病也显露了出来。许多人都说京东和淘宝经过多年的整理,才将山寨和假货逐渐打压下去,而拼多多却是燃起了一阵山寨之火。诸如“立日”、“起能”、“RIQ”等在品牌名上做手脚的山寨货,就在拼多多上盛行一时。或许拼多多也深知问题所在,但是为了前期的发展,依旧硬着头皮挨骂。

除了用户体验比不上淘宝和京东之外,拼多多对商家的处罚力度也是不小,同时存在许多冻结资金的情况,无论爆单再多,只要拼多多认定违规,资金冻结之后便意味着一个店铺的终结。也正是因为这两点,拼多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着将近40万条的投诉记录,同比之下,淘宝不过28万条,京东也不到23万条。

或许是为了挽回口碑,拼多多在2019年的618大促开始,就猛推“百亿补贴”的噱头,力求将原本的定位从农产品和山寨小货,扩展到各种3C家电。相比之下,拼多多一些手机3C等产品确实比其他平台便宜些许,不过也有用户反馈,平台强制退单的情况并不少,百亿补贴也不是每个人能够蹭得到的。

“砍一刀”活动被告,无赖解释引吐槽

无论是山寨或者是优惠难以拿到,其实都是其他平台共同存在的问题,拼多多最主要的问题依旧是最为核心的“砍一刀”等拉新活动。 按照拼多多最开始的思路,砍一刀活动本就是为了拉新。可用户数量高达8亿的时候,可以说国内的网民几乎都已经是拼多多的用户,拉新一说更是不复存在,能够借着砍一刀活动获取优惠的用户自然更少了。

也正是因此,拼多多才会被敢于较真的上海律师告上法庭,原因就在于拼多多砍一刀活动总是差09%。对此拼多多最近也给出了最新解释,称是因为用户屏幕可显示位数有限,页面显示的其实应该是09996427%,后面的位数不过是被省略显示了而已,如此耍无赖的解释,自然是不为大众所接受。

原本还以为拼多多在被告之后会有所收敛改变营销策略,但是如今打开拼多多,软件又开始推送新的“拿红包”活动,套路自然是换汤不换药,最后的一分钱似乎永远也凑不齐。在这样的营销策略之下,拼多多要想从“下沉市场”上浮,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拼多多成长伴随阵痛,淘宝早已预见,三足鼎立格局有变?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