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运营之商业模式分析

拼多多运营之商业模式分析,第1张

多多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 定位 、运营模式、盈利模式角度这三个,废话不多说,开搞。

一、平台定位

平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以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即一种网上团购的来购买某件商品

核心理念是电商+社交

在拼多多APP的社交电商模式中,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团购,动员身边的人购买,这种模式下,用户的参与感就很强。在这一个模式下,任何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都是一个KOL。基于熟人和熟人做生意,也就解决了信任 的问题、

参与的用户

一 主动发起团购的团长

希望以低价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因而原因拼团主动分享给他人

二 收到邀请的参团人员(家人,朋友,同事等)

三 平台商家

对于中小卖而言,更加关注与流量和精准用户。通过拼多多可以带来更多的流量和精准客户群体,产生更高的粘性,从而引发出更高的复购率、转化率和留存率。

四 主流电商模式盘点

二 运营模式

拼团模式

社交家电商的传统玩法是,在社交平台上增加一个商场插件,或者在电商的基础上增加社群通讯功能。比如,微信内置京东的WEBAPP

但是在拼多多上却将电商和社交真正的融为一体,为了达成交易,参与者必须参与到社交游戏中。流程如图
22拼团的优势

传统团购,比如百度糯米、手拉网,并没有人数限制,1个人买和100人买是同样的价格,只是一 中简单地折扣销售。

而拼团是,买家人数到达一定的数量优势,卖家的价格有足够的吸引力。双方共同吸引,最终成交。而拼团过程中,消费者为了达成目标,会形成一个自媒体。主动帮商家推广,真正的实现病毒式传播。

拼团需要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价格吸收客户,二是有足够大的社交平台提供分享。

而拼多多依靠微信社交,低入驻费吸引上游卖家价格,恰好具备这两点。

23拼团劣势

一,长远来看,拼团的购物模式并不符合用户的消费习惯,也增加了购物成本

二 拼团的商品更适用于小金额高频词的商品,比如水果、化妆品、日常生活易耗品。

二 盈利模式

拼多多为什么这么便宜?

拼多多独有的商业运作模式成就了它的低价性。拼多多主打拼团购物理念,其购物 的形式是采用和亲人、朋友等一起拼团的形式来购买商品。

比如,一件商品,如果单卖,要100元;但是如果达到20人购买的话,就可以便宜一点,比如80元。

32 “团购+微分销”

拼多多既有团购的概念,也有淘宝分销的概念。

微分销玩法:如果你成为我的分销商,你分销的用户购买商品,你就有返利,依此类推,一般到三级。

33 拼多多未来盈利模式

①抽成+账期

美团、饿了么、滴滴等,曾经O2O创业风口的几乎所有产品的盈利模式都是佣金+账期。

②广告(CPC、CPM等)

阿里妈妈,淘宝直通车、搜索排名、首页广告位展示等等都是电商的盈利模式。

③品牌曝光广告

比如,与品牌商合作进行“一元夺宝”类活动,参与者需要完成拼团才能够进行抽奖,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得到了大量曝光。

④商家保证金

特殊类店铺比如像海淘馆、母婴馆等店铺缴纳商家保证金也将成为未来盈利模式之一。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根据Barney的“资源基础理论(RBV)”,一个企业要想长时间保持大市场占有率,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资源或者能力,这些资源或者能力必须同时具备:
1,稀缺性 ;2, 有价值;3, 难以被模仿;4,企业有能力驾驭
我们来分析淘宝和京东的成功,他们的主要对手是曾经的实体店,电子商务的崛起是由于具备了许多实体店不具有的优势:


1,商品种类更多;2,价格更优惠;3,购买模式趋于便捷
仔细分析,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的不断完善,供货商渠道的进一步加强,京东和淘宝这三点优势很难做到一点就是“难以被模仿”,你价格低,我就管理供货商进一步压低价格,你物流快,我就建立自己物流基地,提高物流,你在电子平台用户多,那我就抱着其他大腿进一步优化。


说实话,“拼多多”也就是采取这种策略,商品种类它放低了卖家门槛,让小型卖家有了生存空间,在价格上,为了做到最低,仅仅保证了 商品的功能性,而牺牲了质量。依靠着微信广泛的用户基础和腾讯支付终端,拼多多将淘宝和京东曾经拥有的资源能力进步一优化加强。所以它的成功不是偶然。
拼多多和淘宝的大战其实就是腾讯和阿里的大战,都是为了抢夺电子商务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作为消费者,当然不希望淘宝被打败,否则就会出现中国互联网腾讯一家独大的局面,到时候各种弊端就会随之出现,好比谷歌走了之后,百度收到的诟病多如牛毛。


很多人吐槽拼多多商品质量太差,其实淘宝和京东也就强了一点点,我曾经在京东买了一个号称正品的移动硬盘,用下来便宜货到底是便宜货,再怎么贴上正品的标签也改不了大兴货的本质,所以对于很多质量侧重的商品如食品,彩妆,护肤品,品牌服饰等等,还是去专柜买吧

本篇内容《让高瓴抛弃阿里:拼多多商业模式赢在哪里?》中,个人是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分享:

因为内容过多,分为两篇陈述,上篇让高瓴抛弃阿里:拼多多商业模式赢在哪里?(一)中核心:我对拼多多商业模式的理解中,零售模式的两个部分品类演进和供应链。

本篇幅将围绕:

1市场运营策略

1)产品需求分析Y模型

2)拼多多的用户分析

①他们是谁?

用户画像:拼多多用户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年轻人、女性的占比均高于淘宝和京东。拼多多用户学历较传统电商用户(淘宝/京东)偏低,低学历用户(高中及以下)比淘宝/京东用户多了122%,高学历用户(本科及以上)比淘宝/京东用户少了135%

②拼多多用户消费观:

59%追求“折扣”商品,更多拼多多用户非传统意义上的“低价导向”,而是倾向性价比和折扣类购物。

③他们来自哪里?(渠道间的转化)

用户使用拼多多前,他们主要的购物渠道以网购占比最大(619%),也吸引了部分线下购物为主的用户(137%)

④他们买什么?

2018年拼多多销售额前3品类是食品、母婴、女装,主要为高频易耗品,特点是尝试成本低,消费者对低质量容忍度较高,对品牌需求低。

⑤他们为什么买?(平台运营玩法;消费者购物需求)

——从平台运营玩法来看,最吸引消费者的是:和熟人拼团更便宜,还可以互相推荐东西,其次是可以邀请好友帮忙砍价,助力免单等;

——从用户需求来看:驱动消费者在拼多多上消费的第一原因是更便宜,其次是囤货,另外还有248%用户在拼多多购买从未使用过的产品,可见拼多多有创造新的购物需求,本质上有整合到长尾的易耗品品牌。

⑥他们怎么买?(购物习惯)

在传统电商网站中,大部分用户具有明确购物目的和信赖店铺,但在拼多多上,用户主要依赖浏览式和引导性购物,目前有一半以上拼多多用户购物习惯从首页的含有“便宜/折扣”性质引导词的区域进入购买。

从用户调研的结果来看,拼多多目标用户群体的选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年轻、偏女性、学历偏低)、他们的购买动机(消费观倾向折扣类、性价比高的商品)、用户的来源(以网购为主,也有以线下渠道购买为主),通过平台主营品类(高频易耗品)、产品主要板块及楼层设计(被动选择为主的活动专题)、以及多变的优惠方法(好友砍价、分享红包、熟人拼团等)、满足了所选定的用户需求。

3)运营,作为与用户沟通机制,其三维运营,相比传统电商二维机制,变得更为立体:

拼多多是社交电商,除了像传统电商,不断通过优化购买漏斗,提高购买转化率,还会通过用户之间的分享推荐,互惠互利的关系,来拉动用户数的增长,所以,建立坐标轴,把单个用户、促进消费、更多用户列为其中3个方向X、Y、Z,在XY面,需要促进单个用户更多的消费,在XZ面,需要通过用户间的互惠互利,相互分享和链接,达到用户裂变的目的。

从线的角度来看:

在X轴,用户需要分为新客户、老客户,新客户指未在拼多多上未支付过订单的用户;

在Y轴,是购买漏斗,购买的关键步骤大致分为:看看,挑选,下单,付款。在此过程,平台需要做的是优化购买漏斗,提高转化率:

在Z轴,用户同样分为新客户、老客户,拼多多通过用户激励引导现有用户去拉新客户。

从面的角度来看:

总的来说,从整个增长模型来看,三个面所构成的事件就成为:促进单个用户(新老用户)消费行为,并且在消费行为过程中可以设计玩法,通过优惠的诱因,把其他用户(新老用户)拉进来,从而达到用户群体消费行为的裂变,而不仅仅是用户规模上的裂变。

总结:虽然拼多多创始团队一直否认对于腾讯的依赖。

事实上所有人都清楚,没有腾讯的鼎力支持,拼多多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如果说商品品类选择和流通渠道的压缩是拼多多的核心商业模式,那么来自于微信的流量则是最大的GMV助推器。

对比微信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严厉地诱导分享封杀,拼多多所享受到的待遇可谓是得天独厚。

至少时至今日,拼多多带有诱导性分享二维码和链接依然在微信内自由传播。

严格意义上,腾讯和拼多多的合作是一个典型的双赢的结果。至少拼多多2017年的43亿份订单,为腾讯社交流量电商化,做出一个成功的Demo。

拼多多不会是第一个腾讯社交流量孵化的幸运儿。

预计在腾讯社交生态中,围绕流量利用、商品内容化等领域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拼多多。

2现金流管理

拼多多在现金流这个版块,在自身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人群定位基础上,匹配性价比高的消费叠加性强的品类,基于平台的三维运营体系,借助腾讯的流量池,进行裂变,使得其成本只有阿里的1/8,而这种成本的低廉使得用户获得低价产品,更使其对商家具备0成本投入的号召,形成了商业的自增长体系。

根据上面的模式基因,个人判断,拼多多后期商业发展方向有如下三种可能:平台品牌化、自有品牌化、供应链投资。

1平台品牌化

拼多多在2018年转型,谋求与品牌合作,摆脱现在售假售劣的市场形象。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 *** 作是可能性最小的一种。原因很简单,品牌与拼多多的经营理念无法咬合。

品牌方顾虑分析

渠道平衡:必须考虑其他电商渠道、线下传统渠道的平衡

品牌形象:拼多多坚持的超低价策略会破坏品牌原有形象

拼多多的用户消费认知已经形成,不可能因为寻求品牌合作而放弃固有定位,这无异于自杀。

预计:

双方会在定制款上有一定的尝试,但是要寻求一二线品牌的长线合作,拼多多的路还有很长。

2自有品牌化

以国内电商的常规做法,自有品牌化尝试应该是在拼多多的规划之内的。

分析:

商品基础:主销品类以功能驱动为主,用户品牌敏感度低

生产基础:大量工厂供应商资源可以作为自有品牌生产方

运营基础:从目前收费分析,拼多多的毛利预期不会很高

资金基础:以2017年数据分析,拼多多账上现金流充裕

预计:

拼多多 *** 作自有品牌是在沿袭沃尔玛自有品牌的战略:自有品牌总是这个品类中价格最低的。

通过自有品牌实现对于主销商品品质和定价的掌控,非常有利于拼多多整体价格秩序和品质的稳定。

3供应链的投资

自有品牌化并非拼多多最佳的选择,对于上游优质加工工厂的投资才是。

—资源稀缺性—

从资源稀缺性判断,在未来的自有品牌竞争中,优质的生产工厂才是最为稀缺的资源。

拼多多可以通过现金+渠道投资的方式,帮助国内优质的加工企业摆脱外贸出口困境,迅速开拓国内的销售渠道。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未来,拼多多的主要竞争对手更有可能是网易严选、必要这样家居自有品牌。

掌握了上游企业等于扼住了竞争对手的咽喉。

—运营的短板—

自有品牌化虽然更加可控,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拼多多不是一家有着丰富全供应链运营经验的自营电商平台。

面对着单品数以百万计的订单,拼多多是否有能力把控商品和服务品质,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通过投资,拼多多与工厂分享企业成长红利,同时将仓储物流这些环节交给合作伙伴,更加有利于拼多多专注于竞争对手的挑战。

4小结

对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笔者认为:

品类特性把握精准、竞争对手分析透彻

腾讯社交流量资源是拼多多模式助推器

这两个因素一内一外缺一不可,片面的强调微信的作用其实对于拼多多并不公平。

至于拼多多未来发展的预判,笔者认为三条腿走路是最大的可能性:

与一二线品牌尤其是品牌驱动品类谋求合作,拓宽产品线

尝试自有品牌化,掌握核心产品的品质与市场价格控制权

对于稀缺优质工厂资源进行投资尝试,掌握上游生产资源

1初创企业的流量低成本获取优势

到现在,拼多多的流量分发机制不集权,成本相对低廉,所以电商入场拼多多不可谓为切口;

2中小工厂的拼多多供应链战略机遇

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中国供应链产能过剩的前提下,拼多多目前是最好的出路。一则拼多多自身有战略需求,二则中小企业有市场需求,两者高度咬合。特别是低复购高叠加性产品,流量诉求下,具备很好的优势,比如家居用品和农产品。

3拼多多的平台品牌化升级战略势头

2018年拼多多开始的新品牌计划,被视为是这一模式的“先锋队”。据内部人士透露,陈磊在9月提出,“要升级新品牌计划,充分展现拼多多模式的特征”。

2020年10月,“新品牌计划”宣布升级,将进入100个产业带扶持当地的优秀制造企业。11月,这场战役率先在广州打响。拼多多宣布,未来两年拼多多将扎根中国化妆品产业带,培育50个亿级化妆品新品牌。

如果说大品牌的入驻是品牌档次升级,那么从用户本质上来说,品牌的社交和精神需求的升级是提高品牌调性的另一种手段,无论是开头说的书籍行业的百亿补贴机遇,还是小 游戏 与商业结合的社交场景化体验加强,都在驱动更多细分领域的经营升级变化。

提醒: 本文需要跟上文一一起连读,方能读出其中奥妙,读起来“困苦”,方有进步,调整好心态,一定要一、二两篇连读哦。

在淘宝、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巨头下,为何拼多多能横空而出?

作为劣质、廉价、假货代名词的拼多多,如何做到融资30亿美元、公司估值150亿美元、月流水400亿、用户破3亿?

一、我们一起来学学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在分析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商业模式?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呢?

1、什么是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也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盈利模式,一个组织在财物上维持自给自足的方式;一个企业维持生存的方式;

自动造血功能=盈利生存能力

盈利能力:收入(获得)取>支出(付出)舍

2、如何设计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不是一撅而就的,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尤其是创新型商业模式;

下面这几张图更能提现一个商业闭环设计的过程:
上图能充分体现一个商业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验证、去优化的;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呢?我们现一起来看看来自起点学院的这几张图,包括方案闭环、价值闭环、资源闭环、财物闭环:
二、根据上面的商业模式设计方法论,来一起看看拼多多是如何设计的:

1)、目标群体及其需求:

  a)、二、三、四、五线等用户群体用上了智能手机,并且有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需求;这类用户对品质的要求并不高;能用就行;

b)、由于淘宝提高了商家的入驻资格,及其运营成本增加很多没有品牌没有口碑的商家不能或者很难入驻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拼多多降低入驻门槛;

2)、产品设计方面

a)、减少了用户购买流程,去掉加入购物车环节;

b)、采用拼单方式,更快实现拉新、留存;一般的电商平台自己买了商品就完事了,但是拼多多设置两种购买方式:单独购买和发起拼单;一般的人都会选择发起拼单,因为会便宜些;用户发起拼单,利用微信的流量能快速拉新,同时也能激起老用户的购买,同时实现了用户的流存;

3)、低价吸引用户

拼多多对于流通渠道的压缩体现在两个方面:

压缩自身毛利:只收05%的手续费,降低平台渠道费用

压缩商家毛利:低价竞争环境迫使商家不得不以微利经营

4)、品类选择

品牌驱动:品牌是用户购买决策主导因素

功能驱动:用户对于功能的需求取代品牌成为主导决策因素

 拼多多的主销品类,会发现生鲜、家居日用、服装都是属于功能驱动的商品品类。我们的消费者不在乎一捆晾衣架品牌是什么,他在意的是看似同样的产品,门口小店要15块、淘宝要99包邮,而拼多多上只要69包邮。

这就是功能驱动品类+低价包邮的力量,我们的消费决策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5)、有关冒牌、假货商品

拼多多采用先进来再整治的方案,解决质量问题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是平台能长久生存下来的一道保障;一直有传闻,拼多多在2018年将全面转型,谋求与品牌合作,摆脱现在售假售劣的市场形象;自有品牌化尝试应该也是在拼多多的规划之内的

6)、供应链投资

资源稀缺性—从资源稀缺性判断,在未来的自有品牌竞争中,优质的生产工厂才是最为稀缺的资源。拼多多可以通过现金+渠道投资的方式,帮助国内优质的加工企业摆脱外贸出口困境,迅速开拓国内的销售渠道。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未来,拼多多的主要竞争对手更有可能是网易严选。掌握了上游企业等于扼住了竞争对手的咽喉。

运营的短板—自有品牌化虽然更加可控,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拼多多不是一家有着丰富全供应链运营经验的自营电商平台。

面对着单品数以百万计的订单,拼多多是否有能力把控商品和服务品质,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通过投资,拼多多与工厂分享企业成长红利,同时将仓储物流这些环节交给合作伙伴,更加有利于拼多多专注于竞争对手的挑战。
后记

借鉴很多前辈的见解,及其一些自己的胡说八道!

本文主要通过构建用户模型来分析拼多多用户的基本属性、认知与行为特征、消费习惯及社交关系等,通过对网购场景与动机的提炼及网购行动链路的拆解来分析用户网购背后的影响要素。

产品简介:拼多多作为新电商开创者,致力于将娱乐社交的元素融入电商运营中,通过“社交+电商”的模式(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单,拼多多通过拼单了解消费者,通过机器算法进行精准推荐与匹配),让更多的用户带着乐趣分享实惠,享受全新的共享式购物体验。

体验环境:华为nova3--EMUI900,APP版本4660

笔者在这先与各位看官分享一段小历史。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想必大家在历史课本中都学到过,鸦片战争敲开了近代中国封闭的大门。它对中国社会形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面前不堪一击,它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 价格更低廉 , 种类更繁多 的工业化商品。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碾压,一转眼来到了现代,来到了今天。城镇化的发展与移动设备渗透率的扩大,打破了城镇锈迹斑斑的藩篱。这是电商大炮能够轰开低线城市大门的根源。由此带来了人们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其一是 地理空间关系的变化 ,其二是 社交空间关系的变化 。这两种关系的变化是低线城市电商能蓬勃发展的两大前提。城镇化过程中道路建设起来了,人们居住空间聚集起来了,相比于广袤分散式的农村,城镇是小型集中式的,因此电商物流在城镇内流转远比农村高效。此外,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倒了困住低线城市群体的城墙,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交圈,更多花花绿绿的商品。 价格更低廉 , 种类更繁多的商品, 则成了攻陷城镇围墙的最后一发子 *** 。这一切似乎与当年的鸦片战争颇有几分神似。

这两大前提的出现,带来了人们消费认知的转变。这种消费认知的转变,笔者认为是 “家庭化消费”向“社会化消费”的转变 。在“家庭化消费”中,人们更多的是需要型消费,比如牙膏快用完了,所以需要去买牙膏。“家庭化消费”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人找物” 。而在“社会化消费”中,人们不仅仅是因为需要才去消费,而更多是被各种信息刺激着去消费,例如某女士日常都是用普通拖把打扫卫生的,但是某天刷到一个达人推荐的电动拖把,省时又省力,价格比较合理,某女士便购买了一个,她觉得很好用,也带动了周围熟人购买这款产品。在“社会化消费”中,通过刺激创造出需求,来增加消费。“社会化消费”的显著特点是 “物找人” 。

电商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基础条件基本成熟。头部电商平台占据了主要市场,既有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综合电商平台,也有蘑菇街,蜜芽宝贝,聚美优品等垂直电商。本来可以说电商市场已趋于风平浪静,但随着拼多多的到来,使得电商市场又风起云涌。“时势造英雄”,环境背景的变化,把电商的战线从一二线城市拉向了低线城市。而拼多多正是切入低线城市“社会化消费”的新电商。为了应对拼多多的崛起,不论淘宝还是京东都在电商产品上向低线城市部署,社交电商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词。这一波社交电商的攻势,在于迎合人们的“社会化消费”,即消费需求的刺激与再创造。笔者认为 “社会化消费” 的转变是电商产品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本文分析的一个基调。

拼多多的发展可以说是利用下沉市场在电商红海中撕出了一道口子。拼多多在短短4年左右的时间里便爬到了头部电商的位置。

从图2-1中数据可以看出,拼多多月独立设备数超过33亿,其用户体量已经很庞大。从增长趋势上看,拼多多用户数增长趋缓,产品已经过了爆发期,进入稳定发展期,因此除了用户增长外,对于现有用户的深耕, 释放他们的消费能力 便开始显得格外重要。

从图2-2数据可以看出,在各级城市用户渗透率上,淘宝在一二线及低线城市上相比于其他电商均处于领先,淘宝在一二线渗透率上略微高于低线城市。拼多多在全体网民渗透率上仅次于淘宝,但是低线城市渗透率上相比一二线城市更高,达到395%。

从竞品安装比例来看,其一,拼多多用户中高达80%的用户是淘宝用户, 用户重合度很高 ,对于用户钱包的争夺也将愈加激烈。那么对于拼多多, 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增强“锁客”能力便显得愈加重要。其二, 京东用户中高达466%的用户使用拼多多,而拼多多用户中只有370%的用户使用京东。拼多多对于京东用户具有较强吸引力,而京东对拼多多用户吸引力较弱。这个数据侧面反映了,即使在追求高品质的用户(京东用户)中,也会对于部分商品追求更高的性价比。 低价对于很多人依旧是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策略 ,特别是考虑到近年的国内和国际的整体经济大环境,对于部分低价而品质要求不高的商品,电商平台可以作为“钩子商品”起到很好的吸引用户的作用。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使用拼多多?

图2-3中数据的精确性可能有待商榷,但大体可以看出用户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在性别上,拼多多用户中女性占比较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女性用户对于低价购物更敏感,另一部原因是女性用户会更多地负责家庭购物,购物需求更旺盛。

在年龄上,25-35岁的用户占比最大,这部分用户显著的特征是处于职场的上升期与婚姻家庭的组建期。这个年龄段用户正是消费需求旺盛时期,但是经济积累也相对薄弱。

通过对拼多多APP用户使用情况的反馈数据的采集与提炼,得到用户反馈的关键词,如图3-1所示。

对于好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价格便宜可以省钱及商品丰富等商品维度,二是软件有趣好玩等打发时间的娱乐维度。

对于差评关键词,首先是由于低价所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其二是对于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套路的反感,砍价、助力等传播拉新手段所引起的被传播者骚扰以及使用者任务失败的挫败感,其三是在在卡顿与闪退的技术问题上,部分原因由于拼多多用户千元机较多,手机内存有限以及对于缓存清理等问题的不熟悉。

在所有差评问题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问题是产品质量问题及虚假买卖(有不少不良商家进行着拍A发B的行为)。对于质量问题,其一是真正的存在质量差的问题,毕竟价格很多时候是对商品价值的直接反应,其二是用户心智导致的主观质量差,大家应该都听过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故事,由于人们主观认为可口可乐更好喝,即使两种可乐没差别,主观仍然认为可口可乐更好喝。因此对于质量问题,需从对 商品质量管控和提升平台形象 两点出发。对于虚假买卖,平台则应狠下决心,严肃处理,增加用户举证途径,以免因为少量不良商家而影响整个平台声誉。

总之,对于拼多多的情感,用户是又爱又怕。

由于大学生群体是拼多多需要向上拓展的代表性用户,因此笔者针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网购行为与电商APP使用情况的问卷调研,问卷数据与结论如图4-1和图4-2。(调查目的:调研大学生群体网购APP使用情况及网购关键消费习惯)

拼多多在大学生群体中渗透率并不高,但是其竞品淘宝的渗透率极高。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对拼多多印象比较差,即使他们没使用过拼多多,但是依然觉得淘宝商品比拼多多商品质量更好。增加大学生群体的 信任感 ,是拼多多拓展大学生用户的一个关键要素。

通过将不同人群进行划分,绘制出拼多多与用户群体的关系图,如图5-1所示。

图中列出了五类拼多多用户群体,圆环内环是拼多多目前的核心用户,他们对价格更敏感,在购物时往往以价格为导向,对于商品品质要求相对较低。而圆环外环的大学生与一二线上班族,他们虽然也会在意价格,但是他们通常会在对品质要求不高的商品上选择低价,例如在拼多多购买一些日用品。对于大学生群体和一二线上班族是拼多多扩大用户规模中必须拓展的群体,其应对策略也会不同于低线用户群体。

拼多多与用户通过两个关键要素建立起连接关系,分别为 省 与 闲 。“省”是拼多多用户的特征,并且大部分用户也具有闲暇时间较多的特征。因为闲暇,他们可以花费更多时间在拼多多上,以便获得收益和娱乐。“省”和“闲”是在产品设计时可以进行重点思考的部分,以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1)用户模型--大学生

对于学生用户群体,他们需求的关键点在于 性价比,发现好货,品牌追求。

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的上升群体,是未来的生力军。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他们在消费中会比较注重价格,但价格并不是绝对衡量要素,他们会去讲究品质,讲究产品带给自己的体验。因此他们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在某些能带来极大体验的产品上舍得花钱,同时也会去追求品牌或者大牌商品。学生群体行动能力较强,好奇心旺盛,他们会通过社交、媒体、资讯等各种途径去发现好货,满足自己的新奇特的心理动机(下文会具体介绍网购五大动机)。

(2)用户模型--低线城市青年

对于低线城市青年,他们需求的关键点在于 性价比,发现好货,省与赚。

低线城市青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消费增长主力军之一。低线城市青年收入并不会特别高,但是他们面对的生活成本相对也会低很多。性价比是他们在消费时会重点考虑的因素,他们对于品牌甚至大牌的追求度相对降低(人际关系的影响,品牌带来的炫耀攀比降低),低价优质的产品更能得到青睐。当然他们对于生活品质也有一定追求,也会通过发现新奇产品来满足消费心理。由于收入不高,但是消费需求较旺盛,他们在省钱的同时,希望能通过赚取“零花钱”来满足自己更多的消费欲望。

(3)用户模型--低线城市中年

对于低线城市中年群体,他们需求的关键点在于 低价,有用,热闹。

低线城市中年群体是社会消费的下降群体。由于低线城市中年的成长环境与时代背景,导致他们在消费上偏保守,他们更多情况下会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在价格上,他们很敏感,想想菜市场里的买菜大妈便可知晓一二。低线城市中年群体对于低价产品会比较感兴趣,所以低价有用的产品是他们的吸引点。同样,热闹感也是他们所喜爱的,除了从众是人的特性外,中年群体喜欢热闹也因为他们子女或在外求学工作或成家立业,生活开始变得冷清,热闹可以带来充实与安全感。

此外,对于一二线上班族,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需求类似于学生群体,但是由于他们有较高的独立收入,对生活质量要求也会较高,品质感会是他们较看重的点。一二线务工人员会比较看重价格因素,对于品质要求不高,他们的情况类似于低线城市青年。由于篇幅原因,不再对他们进行赘述。

将用户的认知与行为特征单独用雷达图表示出来(图6-4),可以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从这张图中大致可以看出不同用户的认知特征与行为特征在什么水平,它是我们在产品设计中考虑用户需求与体验的重要参考,比如用户在网购时会干什么,是无聊闲逛还是有目的去找商品,他们喜欢不喜欢收藏商品,为什么收藏商品等等。

在网购熟悉度上,青年用户与中年用户有较大差异,而拼多多用户群体中具有较大比例的中年用户,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对于中年用户的可用性设计将比较重要(符合用户线下购物心智模式, *** 作简单化等)。

不论青年人还是中年人,他们在购物后均有较强意愿进行分享,这是商品能在熟人及陌生人中传播的重要因素,在产品设计中如何利用好这一点至关重要。当然,认知与行为特征不仅对于我们进行产品设计有帮助,也能让我们在分析一款产品时,帮助我们知道其设计的优劣之处。

网购的细分场景有很多,有办公,穿搭,婴童,美食等等,但是归结到根源上,网购均是发自三大场景,分别是目的明确,目的模糊以及无目的。不论你是看到某某买了好吃的,还是季节变化,用户购物的三大场景是相对固定的,在产品设计上可根据这三大场景进行 频道入口规划及页面布局 等,例如产品增加商品信息流推荐,则是利用无目的场景。

笔者将网购动机提炼为五点,分别为:价、质、奇、社、娱。

价:指价格动机。 购物时价格是人们的一大动机,当然寻求低廉的价格会是大多数人购物的一大动机,但也会有高价的动机。

质:指质量动机。 人们购物时总希望买到质量好的商品。

奇:指新奇特动机。 “好奇心害死猫”,我们购物也会去寻找新奇特的商品,希望发现新奇好货。

社:指社交动机。 作为社会中的人,首先,我们很多决策都潜移默化受到社交环境影响,比如从众心理,大家会去购买人气旺的商品,攀比炫耀,人们会去选择品牌商品(品牌一方面提供质量背书,另一方面满足用户攀比炫耀之心),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购物提升自己的社交参与感,购买到好东西会想着show,想着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获得别人认同。

娱:指娱乐动机。 在人们物质得到满足后,购物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上,而是寻求乐趣,在娱乐消遣中顺便购物。

当然在产品功能设计时不可能五大动机不分优先级的笼统考虑,而是根据产品发展阶段,目标用户各种动机的强烈程度,合理的利用这五大动机进行功能设计。拼多多吸引这么多用户来购物,正是充分利用了他们寻求低廉的价格动机,当然拼多多要吸引更多用户群体,增加平台GMV,对其他购物动机的满足自然必不可少。结合用户网购的三大场景与五大动机,我们便能在产品的信息架构,购物频道规划,购物的页面动线等等上进行思考与设计,以达到产品的商业目标与用户目标。在产品分析篇中,笔者将利用场景-动机动线图,来对比分析淘宝与拼多多各自在购物场景与动机上的设计点。

八  网购关键行动链路拆解

在进行这节内容之前,笔者在这先提几个问题。

不论用户购物行为如何千变万化,就像无论树枝如何繁茂,它一定是来源于一个树干。结合福格行为模型,笔者将用户网购中的种种行为归纳于一个行动链路之中。这个链路从用户被 信息刺激 开始,到 促成行动-方案评估-决策执行-行动反馈, 这一系列行动阶段共同构成了整个行动链路,如图8-1所示。

笔者 将用户在网购行动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拆解,则得到图8-2。通过行动链路的构建与拆解,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 什么会触发用户做出行动,产品想让用户去做什么,哪些是影响用户敲定决策方案的因素,用户可能的执行动作有哪些。

从链路拆解图中可以看出,在 信息刺激阶段 ,信息刺激可分为外在刺激与内在刺激。内在刺激是产品自身因素激发用户去使用产品,而外在刺激是各种环境,场景因素刺激用户去使用产品。内在刺激可以让用户直接去使用拼多多,例如日常签到,果园浇水等,但外在刺激不一定会让用户去使用拼多多,用户可能会去使用竞品比如淘宝。那么 在产品设计时,如果能将外在刺激转化为内在刺激,则可以有效促使用户直接去使用产品。 不论是为了用户促活留存还是拉新,信息刺激对于产品均格外重要,特别是社会化消费趋势下,人们的购物需求更是在各种信息刺激下得到激发。

促成行动阶段 关键在于把握产品想要达到的商业目标和用户目标。因为有时候用户的行动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最终目的,我们更希望用户在行动的同时能完成关联任务。例如,在设计砍价功能时,我们当然不是仅仅希望他人只是单纯帮好友砍价,而是希望通过帮砍价的行动,引导用户参与活动之中。因此促成行动阶段,需要根据商业目标与用户目标来设计直接任务甚至增加关联任务。

在用户购物的 方案评估阶段 主要影响因子是需求度与三维属性。需求度可分为很需要、一般需要及不需要,其中对于“一般需要”才是更需要我们花大力气进行设计,提高下单转化的点。

三维属性主要指 商品属性,营销属性和行为属性 ,商品列表页与详情页正是围绕着这三要素来进行设计的,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需要合理进行信息露出展示与关键提示。

商品属性 主要是让用户明白这是什么,涉及标题、主图、详情、价格、品质等要素。

营销属性 主要是让用户明白为什么购买,涉及折扣、限时、赠品、满减、包邮等要素。

行为属性 主要是让用户对商品产生信任,涉及热度、评论、销量、收藏量等。

在用户下单的 决策执行阶段 ,拼单(参与拼单或发起拼单)与收藏是用户两个重要执行动作,对于它们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下单与传播增长(拼单分享)。

在 体验反馈阶段 ,对于购物来说,重要的点是 用户如何能够把好的购物体验分享给他人 (熟人与陌生人),因此在这个阶段如何设计分享通道,如何促进用户分享便是产品需要着重思考的点。

小结:本文主要对拼多多用户基本属性、认知-行为特征、网购场景-动机和网购关键行动链路做了分析。在产品分析篇中,笔者将结合用户分析的内容,对拼多多在,基于场景动机的页面设计、网购行动链路下的各环节拆解分析、基于人际关系的传播增长及产品新的机会点“以贩养吸”式的成长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与探讨。

核心观点写在最前:

1、拼多多已经成为电商的第三极,自身运营+腾讯流量蕴含着极高价值;

2、获客成本逐步走高、留存率尚可、变现途径多元化有待观察;

3、拼多多未来的产品和商品形态都有转型需求,但是路径不易;

4、当前看好;

如题所述,获客、留存、变现是互联网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要素,本文由此展开,最后探讨拼多多的当前估值和未来方向。

以下为正文

7月16号,拼多多更新了招股文件,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价格IPO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代表3424亿股A类普通股,拟最高融资187亿美元,其中腾讯和红杉资本将在此轮IPO中拟各增持25亿美元。

拼多多的崛起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在阿里、京东、唯品会、一号店、亚马逊巨头林立的中国电商行业中,在看似格局已定的环境里,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仅用三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巨头。

一、获客关键词:低价+爆款

1、拼多多急速膨胀,原因总结三点

-拼单、砍价,社交玩法带量;

-微信入口、小程序红利;

-淘宝转型,低价电商流量聚集;

如果将三个因素归类,前两个属于腾讯,第三个属于阿里。腾讯的电商梦从来没有停过,拍拍、易迅,京东、唯品会,尽管自家阵容看似强大,但对抗阿里却从未让对方感受到危机,直到拼多多的出现,才出现了动摇阿里根基的可能。

腾讯的流量优势自不必说,在向电商转化的过程中却一直没有找到除提供入口外更好方式,拼多多用拼单、砍价的方式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小程序提升了H5页面的用户体验,这也是整个微信生态的可怕之处。

而阿里对天猫的侧重,则给了拼多多膨胀的空间。 阿里电商部门的战略在向天猫靠拢,淘宝C店的低价产品甚至无法在搜索中展示。低价电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空缺,而拼多多的出现恰巧弥补了“低价电商”的刚需。

2、获客成本非常低廉

根据招股书数据测算可知,2017年的获客成本在10元上下,18Q1成本略有提升,达到243元/人。同样,每个MAU增长成本在18Q1也大幅提升483元。

获客成本有所提升,但因流量获取模式的特殊性,比起京东226元/人的价格,拼多多获客依然非常廉价。依靠低价+爆款,拼多多收割大量对价格因素敏感的用户,同时在淘宝的重心向天猫倾斜之际,低价电商反而成了突破口,被拼多多抓住并放大。

3、获客的可持续性

从公众号起步,享受小程序红利,再加上拼团、砍价、免费拿一系列活动,特别是拼单天生带量模式下,自然流量在初期快速急速膨胀。如果用S&M和GMV作对比,尽管季度Sell增幅超过GMV增长,但是17Q4。拼多多GMV已经突破758亿,这个杠杆非常划算。

但是问题来了 ,进入2018年,拼多多的获客成本显著提升,未来如果想进步提高渗透率和MAU,获客成本必将继续提升。

借用招商总结的电商渗透率,拼多多目前已经超过京东、VIPS,渗透率在6月末达到了265%,已经为淘宝的一半水平,如果拼多多希望获得淘宝的渗透率和月活,那面临的压力之大和实现路径之难都摆在眼前。

拼多多的核心用户并非天猫、京东核心群体。 从用户数据看,三线以下城市占据达到57%,女性用户占比705%,25-35岁用户占比578%,市场上一个简单的认知说,拼多多用户=微信-淘宝。 模式、产品差异导致了使用人群不同 ,快速撸完了这一波,再想撸下一波,要么产品转型,要么模式改变,这过程中,都伴随着获客成本急速提升。

从内部看,若想保持用户的快速增长并不难,但是面临淘宝低价版、京东拼购,甚至手法相同的每日优鲜等公司外部竞争,除了继续加大营销、推高获客成本外,好的方法不多。

所以,低成本的获客似乎已经成为历史

二、 留存

从电商30日留存率上来看,在最近的统计窗口中,拼多多指标不错。除了电商传统的优惠券、促销手段外,拼多多主打社交电商是具备粘性的(薅羊毛上瘾),同时签到领现金、99特价、游戏福利,这些手段对于价格敏感群里的杀伤力非常强,留存也较为有效。

拼多多的销售费用中主要为两块:

1)广告推广;

2)用户补贴;

先看它的广告营销:

大概2017年开始,拼多多开始在地铁站大量铺设广告,同时先后投了各种火爆综艺节目上,做赞助商。 核心作用是拉新。

再看用户补贴:

对于用户的补贴方式,主要指APP签到补贴、邀请好友砍价减免费用等。这部分支出,拼多多计入了销售费用中。

针对C端用户的补贴,如京东、亚马逊、唯品会的会计处理方式是直接冲减营收,美团的做法是先冲减营收,多出部分再计入当期营销费用中。

拼多多是直接计入销售费用。这里就造成了一个问题: 拼多多的毛利率较高,和同业比起来,参考意义失真。

低成本获客、高留存转化是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能抓住技术革新、生活方式改变的创业者才能享受这样的红利,但是现实中极难找到。拼多多厉害之处在于用低成本拉拢用户,用符合“国情和人性”的方法来筛选并留住用户。 低价在任何时候都是强有力的杀手锏。

三、 变现:现有模式可维持高增长,进一步发展则必须转型

有量、有留存,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变现。拼多多在17年初砍掉了自营,走纯平台路线。两部分主要营收为线上服务(广告、数据、搜索)+手续费(支付佣金)。

现行模式下,假定Take rate不变,那么营收会跟随GMV增长。若想增加收入,或者扩大收入来源,会衍生出三个问题:

-GMV如何持续扩大?

-供应链和消费金融能否起来?

-Take rate如何提升?

1、GMV提升根源在客单价和订单数

拼多多的标签是“低价+爆款”、“物流速度不敏感”、“价格敏感”。这和天猫、京东长期以来培育的电商核心消费群体是不同的,所以我判断拼多多对电商业的增量用户有很大贡献。

关于用户群呈现出两个问题:

1)自有用户尽管对价格敏感,但也存在购物体验提升的需求,拼多多将电商以外的用户拉进来,培养了基础的消费习惯后,这部分人的平台切换成本很低,随时可以走向淘宝和京东。公司并未拥有除价格外的核心竞争力和平台溢价。

2)截止18Q1,累计活跃买家已经达到294亿,但无论数据还是自身感受,拼多多对一二线城市居民渗透依然不足,换句话来说,对高客单价人群渗透不足。这会制约平台GMV增长。

当前拼多多的广告铺天盖地,高营销费用换来了高回报,截止18Q2年活跃买家已经达到343亿,MAU达到195亿,一个季度获客近5000万,不可谓不高。根据招股书披露,2018Q1 GMV为667亿,订单量为17亿,粗略计算客单价为389元,较2017年32元略有提升,但是比起京东和天猫200+的客单价来说,差距和提升空间共存。至于如何做,是留给管理层的问题。

2、B端和C端金融

互联网公司现在殊途同归,热闹了半天,最后都发现还是金融赚钱。仿照蚂蚁和京东金融,拼多多拓展的逻辑不难理解,面对B端供应链,似乎问题不大。

但是面对C端,拼多多的客单价对于做消费金融并非易事。商品绝对价值非常较低,比如20、30元的产品,用户购买决策会关心平贵与否,几乎在所有人的随机消费承受范围内,这不存在消费金融构建的场景。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都依靠电商流量壮大,拼多多若想通过消费业务拓宽变现路径,在当前商品导向中,较难实现。

3、Take rate:价格上不去,提升不易

GMV能上去,take rate上不去,增长仅是线性的。(take rate=营收/GMV,通常用来衡量平台型公司的收入与交易额之比)

18Q1的数据已经达到209%,较阿里366%依然有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实现增长是需要条件的。探讨如何提升之前,要分析为什么数据较低,这个拼多多特性是分不开的。

-单价低、毛利有限,商家按点击付费意愿弱

这种模式下,对于商品单价低的产品,商家长期付费推广动力很小。本身毛利低,再加上销售费用,整体而言付费较少。

-平台重点打造爆款,挤压了其他商家空间

以平台当前最大爆款“可心柔”纸巾为例,惊喜的价格几乎碾压了其他商家同类型产品。每个SKU的一项爆款基本垄断了这个品类。

分析了两点原因,其实背后的实质问题都涉及到商品形态和产品形态,如果继续保持长久以来抓流量、薅羊毛的手段,那么消费金融无从做起、take rate提升不易、最终导致GMV有量无质。

提升GMV质量需要转型,这意味着要直插京东和淘宝的核心区,竞争加剧。

四、 拼多多有没有未来?

拼多多的未来在于 流量能否继续扩张、变现提升、顺利转型而不被反杀。

前两点核心是用户增长和盈利模式,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商品形态和产品形态决定了GMV依然会快速增长,但仅是线性而非指数增长。

不被反杀指向的是竞争格局,拼多多是腾讯电商业务的打手,专门对抗阿里,给流量给钱。拼多多有腾讯的流量护城河,所以自身的下线不会低,但要往上冲,想全面和淘宝竞争,我认为也不容易。

拼多多将“人、货、厂”三个要素中的“人”玩到极致。从“人找货”变身“货找人”。

问题是:既想收佣、又走C2M, 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未来如何暂无判断,逻辑上并不自洽。

五、估值

假定拼多多18年GMV为4000亿人民币。

参考招商、国金、天风给出P/GMV估值方式,对标阿里(剔除非电商业务),给予拼多多P/GMV估值,即3151亿美金(RMB@66),这可以理解为拼多多估值的上线。

天风综合阿里、京东P/GMV估值,拼多多对阿里为折价,对京东为小幅溢价,得出估值区间为180亿-240亿美元。

国金则没有剔除阿里的非电商业务,以阿里P/GMV=065计算,考虑到拼多多“去腾讯化”前景并综合电商格局,给予阿里的40%-60%折价,对应估值在155亿~233亿美元之间。

综上,估值中枢为200亿美金。 本周更新的招股信息显示,拼多多计划融资区间为200亿~240亿美元。

六、拼多多争议很大,看多看空都有道理

看多观点认为: 拼多多有微信流量这个无敌护城河,而不会再有第二家出现了,同时阿里体系无法进去。尽管当前平台充斥着低价、质量差的商品,但无法阻挡GMV的急速膨胀,产品和商品随着时间迭代,最终会走进“五环内”人群。

看空者认为: 拼多多充分使用了微信社交红利、近几年高速发展且非常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几乎没有竞争的商业环境。但是,没有自身的物流体系,多数商家把平台作为去库存渠道,当价格优势一旦失去,拼多多核心竞争力无从谈起。

另外因为默认商家刷单、引流量,GMV充满水分,泡沫被挤掉后估值会下调。

低价不是问题,但是缺乏令人满意的购物体验则会影响平台粘性和可持续性

拼多多膨胀极快,淘宝走过的坑,他上市后要全部再跳一遍。假货、质量差、购物体验导致客户流失,甚至面临各种诉讼风险。这些都是长期投资者不可忽视的远在问题。

当然,拼多多的壮大有自身存在的群众基础,毕竟对于三四五线小城市和乡村的大妈,拼多多更像是消费升级的产物而不是消费降级。这些大妈以前是根本不知道厨房纸和毛球修剪器这种东西的,现在她们在通过拼多多买到这些从没用过的商品,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典型的消费升级。

相比之下,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等,才是一定意义上的消费降级,一个本来打算攒钱买日默瓦的苦逼白领,突然发现严选上有一款质量、造型都差不多,还是同一个代工厂生产的箱子,可能就直接抛弃日默瓦,转而买了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的箱子。那这算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呢?

当然,升级也好,降级也好,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和企业的价值观更挨不上边,一切都是满足需求而言,这只是公司战略的不同。 拼多多毕竟满足了一种需求,前景依然是看好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拼多多运营之商业模式分析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