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内视频巨头们齐换slogan背后的秘密

三个月内视频巨头们齐换slogan背后的秘密,第1张

2016年年末开始,在线视频行业进入剧变期。10月31日,阿里集团CEO逍遥子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古永锵将不再担任优酷土豆董事长兼CEO职务。这位国内在线视频行业元老淡出历史舞台。

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没有打完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息。国内在线视频市场的行业玩家走过创业时代之后,早已开始寻求新的机会。

去年11月4日,腾讯视频宣布品牌全新升级——不负好时光。

而在12月21日,优酷启用全新Logo 口号:这世界很酷。

今年2月15日,乐视视频发布新品牌主张“就视不一样”。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三家在线视频巨头齐换slogan,这些行动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必然的规律。

一条走了十年的死胡同已经悄然落幕

在线视频市场在过去10年的基本商业逻辑是这样的——花大钱买版权、买带宽,取高额的视频播放量、点击量,卖广告赚小钱。这种商业逻辑曾被乐视视频张曙光戏称为“买面包卖面粉”。

优酷和土豆合并后,曾经是在线视频市场上半场的绝对赢家。万万没想到,在线视频是个消耗战永不停息的高地。

后来各个视频平台在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时,把版权的争夺变成了非良性竞争,版权泡沫越吹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在下半场,面对不用交财报的爱奇艺、腾讯视频,以及一开始路子就完全不一样的乐视视频,反倒显得有些尴尬。

某种意义上看,在线视频行业10年间的发展历程就像是O2O一样,是资本的无底洞。合一集团财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优酷土豆购买版权花费了516亿元,而当季净亏4356亿元人民币。

暴风影音的副总裁崔天龙曾经谈到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商业模式,都不能永远看不到希望的全行业整体持续亏损,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在线视频领域,大家都在用投资方的钱打来打去,拼的都是自己的时间,特别无聊。这是一场永远也打不赢的战争,因为核心竞争力在内容版权方。

乐视视频可能算是在线视频行业的幸运儿,在其他平台还没有意识到版权采购的重要性时,乐视早在2009年就大幅增加版权投入。随后正版化潮流来临,乐视当初花的大钱逐显成效。在后来版权费用越来越高的时候,乐视成为了重要的版权分销商,过去提早布局储备的版权,为其贡献了大量收入。

要知道,在2015年“跑男”和“爸爸去哪儿”等,一季的网络播放权费用就高达3-4亿元人民币。很显然,如此高昂的版权成本对于视频平台而言,很难维系。过去版权采购赚流量再去换广告的商业逻辑彻底走到了尽头。

搜狐张朝阳更是谈到,“盲目在头部剧购买,投入上亿元购买一部剧,这简直疯了,而且广告根本达不到!必须走向自制和收费,走向Netflix模式。

各个视频平台意识到了版权的成本困境时,逐渐寻求出路。所以在2015年,优酷会投入百亿元人民币建设自媒体频道,“罗辑思维”等优质自媒体很大程度上就是优酷靠建设UGC内容寻求内容多样化的产物。而乐视也在去年6月开始放弃版权采买业务,完全转向自制内容。有关这块内容暂且按下不表,下文再谈。

(来自艺恩咨询中国网络剧市场研究报告)

齐换slogan背后的新生意各不相同

腾讯、优酷、乐视齐换slogan的大背景恰恰是过去一条走了十年的死胡同已经落幕,崭新的竞争阶段已经开始。这场战争围绕的核心是“国民总时间”。罗振宇在2017年跨年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国民总时间”。

对于在线视频领域来说,“国民总时间”背后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优质内容以及具备优质内容消费能力的那群人。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个平台,实际上的聚焦核心都是具备内容消费能力的年轻人。

去年11月,腾讯视频宣布品牌升级,“不负好时光”成为品牌新slogan。当时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刘胜义对此解读为,以更加年轻化、更能引起用户情感共鸣的定位展现品牌。未来发力方向是优质内容,以及与消费者情感沟通。

随后的12月,优酷启用新Logo和新口号:这世界很酷。当时阿里文娱集团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称,年轻人是文娱消费的主体,围绕年轻人打造文娱体验,成为优酷的战略发展方向。

今年2月,乐视视频发布新品牌主张“就视不一样”。乐视视频总裁高飞解释称,希望与年轻人一起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发现新鲜世界。在他看来,全行业进入生态竞争之后,乐视视频已进入生态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三家齐换slogan之后,高管都把年轻人作为重要的突破方向。而且三家都是具备生态效应的视频平台。如今在线视频市场的竞争已经升级到了生态对生态、内容对内容的竞争。不过,三家其实在未来的发展实际上区别很大。

1、腾讯视频越来越像Youtube

腾讯视频的生态更多是以微信、QQ的社交体系为核心,以视频内容为依托。虽然说腾讯视频一再强调网台联动、头部版权和精品自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爱奇艺、优酷土豆、乐视视频早已经把这些内容作为发力方向的情况下,腾讯视频真正的优势并不在这里。

腾讯视频之所以能在这几年迅速成长,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微信和QQ的社交分发。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内插入的UGC视频内容,正在通过社交的方式让过去在优酷上集中的自媒体内容渐趋在腾讯视频上成长起来。UGC视频内容容易构建起广告营销价值。所以腾讯视频在当时启用“不负好时光”的slogan之后,提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广告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收入份额中,优土第一,占比为218%。而腾讯视频占到209%,爱奇艺占到206%。不过,据Analysys易观产业数据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季度监测报告(二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收入份额中,腾讯视频占到216%,爱奇艺占213%,优酷土豆占208%,分别位居市场前三位置。乐视以108%的份额,排在第四。

对腾讯视频而言,社交体系带来的UGC内容优势正在推动其广告收入迅速增长。腾讯视频在社交生态的加持下,本质上正在越来越像Youtube,过去优酷土豆们没做成广告业务,在腾讯社交平台以及效果广告的作用下,反倒越发突出。

2、优酷融入阿里文娱电商体系

优酷在去年10月阿里筹备建立阿里文娱集团,而阿里文娱集团又成立大优酷事业群和新移动事业群开始,就逐渐融入阿里的文娱、电商体系之内。对于优酷来说,具备优势的内容版块有亮点,一个是视频电商,另一个则是线上线下的影视链条打通。

优酷在视频电商领域有阿里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作为支撑。视频电商本质上是个UGC内容为基础的大数据广告系统,视频内容中会因为数据插入商品。优酷跟淘宝、天猫打通之后,再根据基于用户行为和数据挖掘进行精准营销。本质来看,视频电商和腾讯视频的大数据广告业务还是一回事。不过视频电商设计的链条会更丰富,从理论上来看,对商品的转化率可能会更高。

除了视频电商外,阿里文娱的业务线囊括了内容制作、线下发行、线上售票平台、线下影院、娱乐电商等全产业链营销闭环,和支付宝、淘票票打通之后,阿里文娱成为了优酷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当然,阿里在文娱领域毕竟还是新人,面对如今竞争激烈的世界,未来会取得怎样的成效依然有待观察。

3、乐视视频的软硬件整合生态

乐视视频的生态和前两家还不太一样。用乐视话语体系里常用的描述来看,乐视的生态是“平台+内容+终端+应用”。

和优酷与阿里文娱组合在一起的摊子大不同,乐视的摊子相对比较小,也比较垂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阿里文娱像是视频领域的安卓,而乐视视频则像是视频领域的iOS。

因为在乐视视频的内容中,前端有手机、电视这些硬件终端作为前台,再加上应用和平台作为承载以及自制内容作为后端的支撑,总体而言,形成了一整套以自制内容为核心的软硬件垂直整合生态体系。

特别是自制内容,这一块业务大家都在做,不过乐视视频做的最早,优势也比较突出。虽然最早从事版权采买业务,而且做了这项业务足足做了十多年,并且靠版权分销赚到了第一杯羹,但从去年6月开始乐视视频就逐渐放弃纯版权采买,转而把自制内容作为核心,用“保底+分成”的方式孵化自有内容。

最早做版权采买的人放弃纯版权采买,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成本越来越高。但乐视在其中还是踩准了点,在版权费用并不高的时候采购了大量版权,而且还赚了钱。在其他人刚刚意识到自制内容的时候,乐视视频的内容自制已经开展了数年时间。也难怪乐视发布新slogan“就视不一样”时会谈到自身主张“不一样”。

目前在乐视视频的摊子中,收入主要是分四块构成,最传统的收入是广告收入和版权分销。这两块收入虽然一直在增长,不过目前总体份额正在下降。付费会员收入和自制内容带来的其他数字娱乐盈利正在成为未来的重要支撑。

2016前三季度,乐视网收入达到168亿,更具预测,乐视网第四季度营收为40亿元,也就是说2016年乐视网营收将突破200亿元大关。根据艾瑞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乐视视频营业总收入达10063亿元,终端收入和会员发行收入分别达到5132亿元和3109亿元,大幅超过广告收入,改变了乐视视频的收入结构,从收入结构来看,相对比较健康。

这是乐视最优质的一部分资产。也难怪孙宏斌会在乐视风波最激烈的时候会选择重点投资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这几块业务。

静待2000万会员门槛后的血雨腥风

说完业务区别后,其实还要着重强调下有关付费会员的问题。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线视频领域晒自家付费会员数的现象越演越烈。

2016年6月,据不完全统计,乐视视频的付费会员数是2380万,保守估计2017年年初或突破3000万。同样是6月,爱奇艺宣布VIP会员数量突破2000万。而在去年11月份,腾讯视频宣布会员数量超过2000万。随后在12月,优酷宣布付费会员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

从付费会员数量的角度来看,几家大视频平台都已经超过了2000万大关,甚至可能有2-3家平台达到了3000万大关。付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视频平台在收入会更稳定,有助于协助视频网站在加强内容收购和内容制造。

(艾瑞咨询:中国在线视频用户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所以可以看到,今天几乎所有视频平台都在拼自制内容,丰富自家的内容体系,以此扩大会员规模,形成良性循环。在很多人看来,国内在线视频领域已经兴起了一股学Netflix的潮流。

不过,未来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因为自制剧的成本实际上也在提升。根据骨朵网络影视的调查。2012年自制剧《屌丝男士》元祖,单季制作成本为每集30万,不过,2016年多部超级网剧单集成本已经超过500万。

国外自制剧成本实际上也在提升,美国流媒体平台市场现在已被Netflix、Amazon、Hulu三巨头牢牢把持。

(来自《奈飞,奈飞,奈何非我鱼与熊掌》)

2014年1月Netflix向美国用户提供6484部和1609部剧集;但到了2016年3月,这个数量萎缩到4335部和1197部剧集,Netflix的内容总量萎缩了32%。与此同时,2014年以来Netflix的营业现金流量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就一直是负值,并呈喇叭口状有越变越大的趋势,2016年Q2达到-226亿。

(来自《奈飞,奈飞,奈何非我鱼与熊掌》)

相比来看,在美国,Amazon自制剧+多终端+电商模式目前来看,可能更健康。亚马逊拥有多个终端平台,包括手机、平板以及电子书、移动应用等,这些内容能够支撑起Amazon视频内容多终端体系,也能更好的触达消费者。Amazon自制剧始于2010年,目前Amazon Prime在北美的流媒体服务中占据了13%左右的市场份额。

背靠美国大部分主流影视公司的关系,Hulu正版影视剧资源丰富,也引得爱奇艺、搜狐视频一开始就走了Hulu模式,而不是当时其他人都在走的Youtube模式。

不过,2013年的时候,阑夕当时就预判,在拿来主义的指导之下,中国的在线视频行业可能会产生一个“Youtube+Hulu+Netflix”的标准配置。

如果真的把国内的在线视频巨头和北美市场做对比的话,乐视视频很像Amazon,优酷似乎也因为阿里和Amazon有那么一丝相似之处,爱奇艺则像是Hulu,至于在国内的优酷、腾讯视频、乐视视频、爱奇艺究竟会书写出怎样不同的故事,还真是值得期待。

我坚决反对楼下的观点,传统菜市场不应该这么快被取代,各种电商巨头们的做法属于强行压迫小菜农和普通商贩的生存空间,可能违反了“反垄断法”。另外,拼多多、美团它们并没有正式退出社区团购,只是有一部分供应商暂停了对社团团购的供货。

一、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军菜市场,这简直就是“流氓式”抢地盘

像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苏宁、滴滴这种互联网巨头,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海量的大数据、极为先进的算法,按理说一点点儿的萝卜白菜根本入不了它们的法眼。

但是,它们看到了“买菜”这个日常生活之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想借买菜来抓取捆绑用户,以图更大的发展。于是,它们就放下身段,主动砸钱跟菜市场的小商贩搞起了“同台竞技”。

这种重量级明显不一样的战斗,小商贩根本毫无胜算。假如你土豆卖25元/斤,那社区团购就贴钱卖05元/斤,同样的商品,硬生生低出来5倍的价格,要你你买哪个?只要是正常人,肯定都会选择05元/斤的土豆。

像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这样的行业巨头,它们完全耗时几个月跟你打价格战,自身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而小商贩们几个月持续亏损,他们无力承受租金、人力浪费、货物积压变质,那就是等于要了老命。

因此,互联们巨头们跟小菜农抢地盘,完全就是耍流氓式的胜利。

二、互联网巨头独占菜市场,真能一直将优惠进行到底吗?别做梦了!

许多人看到互联网巨头们的阶段性胜利,可能会发出感慨: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就是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冲击,它简化了流程,降低了价格,提升了服务质量,必然会颠覆传统菜市场。

拜托,想想互联网巨头进军生鲜电商领域,真是来搞慈善的吗?它们都不惜手段来跟小菜贩抢生意了,摆明了就是“商人逐利,利字当头”。

等互联网巨头们完全占据生鲜市场之后,它们必然不会再亏本砸钱卖菜,肯定会挥舞起镰刀,把之前补贴进去的钱再加倍赚回来。毕竟小商贩消失之后,它们就是唯一的霸主,价格怎么定,还不是它们说了算?你如果不愿意买,那其他地方也没有卖的,你就只能乖乖掏钱。

这话并不是我胡乱猜测,而是有各种实际的理论和案例可参考。

想想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它获知你的详细信息之后,不仅可以精准的为你提供服务,同时还能精准的对你进行“杀熟”,这种案例在生活之中已经屡见不鲜。

我们出行的网约车、酒店,我们居家订购的外卖,刚开始它们不也是各种补贴,新用户点20多元的外卖,首单仅用001元,基本跟白送一样。我们当时认为好划算啊,时代变化太好了,简直是便宜方便又舒心。

但是再看看市场成熟之后,外卖的价格还是回归了应有的价格,餐盒费、配送费还在不断上涨,卫生问题又不断浮现,隐藏的杀熟行为也逐渐被揭露。

试问一下,谁能对这样的“颠覆”保持100%的信任和支持?

三、电商巨头们的行为,涉嫌触碰“反垄断法”,已有供应商对它们断供

另外,社区团购的许多商品不止低于市场价,甚至低于出厂价和成本价,这种大规模的降低补贴行为,涉嫌触犯了《价格法》的第14条,《反垄断法》的第17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商人赚钱可以是残酷和冰冷的,但是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它是有温度的保护弱者的武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巨头的行为,给了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除了法律之外,还有华海顺达和卫龙(就是生产辣条的那个)商贸公司2家供应商,它们公开宣布对社区团购进行断供,以表它们对于社区团购平台的反对。

要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继续疯狂烧钱搞补贴,急功近利的扰乱市场秩序,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供应商宣布断供,后续还将会有新的反对举措。

最后:

社区团购平台原本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方便市民日常的买菜,但是在它喧宾夺主之后,一切就变了味儿。希望那些互联网巨头们多搞搞未来的科技创新吧,别来祸害中小商贩的饭碗了。

代工制造,现代工业体系里的重要底层,却离普通消费者甚远。不久前结束的“两会”,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议话题,政府政策释放的信号也很明显:2019年, 社会 和行政资源会向实体经济倾斜。

电商工厂,是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的一种形式。如今消费者愈加看重产品本身的个性表达与品质,而品牌已不是消费者的首选,更像是产品品质的一种背书。在电商平台的教育下,直连工厂,尽可能消除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商业模式正被广泛接受,甚至成为“性价比”的另种表述。

流量见顶,主流标品的竞争也就结束了,目前,阿里、网易、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已不同程度地接入工厂的生产,以前端消费者数据为驱动,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而每个平台的基因和受众都不同,向制造业的延伸也形成不同的形态。

谈电商工厂,绕不开网易严选。2016年,网易严选诞生,号称“国内首家ODM模式电商”,与大牌制造商直连,剔除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由于跟无印良品相似的产品风格,网易严选一上线便争议不断。

很大程度上,网易严选的成功要归功价值观营销和代工厂的“主角光环”,它把ODM贴牌和大牌代工厂这些行业信息首次带到普通消费者眼前,借势大牌代工厂概念来降低消费者的信任成本,也突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随之而来的是阿里、京东,分别推出了淘宝心选(2017年5月)和京造(2018年1月),并且像亚马逊一样让自有品牌寄生在平台上。

国内产能供过于求,而代工厂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生产,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品牌产品的差异化。总之,在外贸遇阻、产能过剩以及电商平台的倒逼下,电商工厂依托国内“强制造、弱品牌”的供应链,作为尽可能消除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的一种商业模式被广泛接受。

不过同类商品越来越多,网易严选开始难受了。网易严选产品设计简洁,也因此让消费者难有重复购买的欲望,复购率下降再加上新用户增长较慢,不可避免产生大量库存,虽然产品生命周期长,同时会阻碍新品开发。去年,网易严选开始入驻天猫、京东甚至拼多多,且由于大力促销,但网易电商毛利率持续走低。

网易严选做得太重了,甚至比传统企业做得还要重。

在互联网渗透较高的服装行业,买手制+ODM模式组货的方式已经非常普及,尤其是在消费者价格敏感的线上渠道,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网红品牌,基本都会通过ODM模式节约开发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从虎嗅·高街高参了解的信息来看,网易严选的部门设置,产品开发流程,再到与供应商的合同、账期的制定,都没有超出市面上同模式品牌的框架。单从商业模式而言,网易严选的突破性有限。为了与大牌代工厂合作并保证质量,网易严选与供应商都是直接是签订三至七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然而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而灵活组货,恰恰是买手+DOM模式最核心的价值。

丁磊说网易严选是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但网易严选更像是互联网人学习传统行业的产物,本质上仍要遵从传统行业的逻辑与规则。

于是网易电商来到第二阶段:网易考拉工厂店。

网易考拉工厂店于2017年9月启动,定位是优质制造的品牌孵化器,以数据指导工厂设计与生产,为制造商提供保姆式服务以及品牌打造,其全球合作工厂已超过200家,主要涵盖服装、家居、个护、食品等9大品类。

网易严选和网易考拉工厂店与网易严选定位非常类似,也是在每个类目选择1-2家优秀工厂合作,不过相比网易严选,网易考拉工厂店解决了三个问题:

1库存问题。货权属于工厂而非平台。

2利益一致性问题。品牌和工厂之间是一定会有试探与博弈的,外行的互联网公司也未必能发现生产存在的问题。而工厂作为商品销售主体后,双方的利益一致,并且工厂即是生产方也是品牌方,缩减了中间流通环节。

3发展空间。网易考拉为工厂提供仓储配送、运营、客服、IP设计及内容等平台资源,避免了网易严选重资产运营及规模不经济的问题。

同样选择的还有淘宝心选。去年12月,淘宝心选总经理张棣表示淘宝心选要孵化制造型零售品牌,也是在试水自营之后,进行经营能力和平台资源的开放变现。

按制造业从单纯的代加工(OEM),到自行设计产品争取订单(ODM),再到尝试自有品牌(OBM)直接经营市场的转型过程,工厂为了提高生产附加值,会做自有品牌的需求。但通过观察,在这种合作模式往往有绕不开的两个“双品牌”问题。

一个“双品牌”是在工厂里。虎嗅·高街高参去网易考拉合作的工厂参观时跟工厂人员交流了解到,这家给奢侈品做羊绒服饰代工的工厂与网易签下了长期合作协议,在网易考拉上推出的自有品牌会专供考拉渠道,但这家工厂的自有品牌不止,在别的渠道还经营着其他品牌。

另一个“双品牌”则体现在零售端。工厂品牌知名度较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很大程度是来自平台品牌的背书,工厂品牌商品的设计、价格等都受平台影响,就和渠道定制商品一样,这些工厂品牌对电商平台的依赖性比“淘品牌”更甚。

显然,工厂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它们的核心诉求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差价以及更大的市场,驱动其合作的根本原因是电商平台带来的订单。

此外,工厂愿意担风险合作,也是在赌未来的可能性。网易考拉工厂店和淘宝心选可能会越做越大,例如网易考拉把商品卖到国外市场,淘宝心选大量开店成为线下的“新连锁”,若是如此那品牌也能随之上一个台阶。不过真到了那一步,工厂多半会考虑去平台标签,走向更大的市场了。

现在市面上能触及制造端的电商平台,主要有三家:必要、拼多多以及阿里,三者都是讲C2M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在以销定产的理论指导下,诞生了必要和拼多多两个定位截然不同的案例。

必要

必要号称“全球首家C2M电商平台”,四年前,必要创始人毕胜开始跟工厂合作C2M模式。必要的做法是通过甄选一线大牌制造商建立合作,然后把必要的后台与工厂的生产系统打通,相当于用户直接下单给工厂,然后工厂按需生产,实现零库存。

为了兼顾性价比和库存,必要商城在接到消费者订单后,往往需要3-7天的生产时间。而且必要的门槛非常高,毕胜曾公开表示制造商如果想做C2M,至少耗费数年投资数千万来改造生产线。这就注定了必要只能是一个小而美的平台,求稳而不是求规模。

拼多多

跟毕胜一样,黄峥也认为库存的产生是因为需求的不确定性,认为缩减流通环节、用确定性的需求降低生产库存就能减少商品价格。不过与必要单件都要按需生产不同的是,拼多多要做批量定制化生产——拼工厂。

通过拼团预售延时发货,拼多多以类似“集单”的方式锁定一个相对确定性的商品需求,工厂再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最短的路径和时间送到消费者手中,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并趋向于零库存。

去年12月,拼多多发布“新品牌计划”,拼多多表示会给代工厂在一定范围内倾斜流量、推荐位资源,以增加商品曝光度,支持其品牌化建设。拼多多方面还表示,对于加入“新品牌计划”的工厂还将引入可视化平台,即通过直播打通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信息流,令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可视化。

天天特卖

阿里的C2M项目与拼多多类似,看起来像针对拼多多的防御手段。去年11月,淘宝旗下的天天特价宣布升级为天天特卖,并对中小工厂进行IoT数字化改造,称将工厂产能数据与网店打通,前端卖多少,后端产多少,可以基本做到零库存,仓储成本降到几乎为零。

不过,但凡拼团等营销手段,基本都是用低价商品来突破低线市场,低价、拼团可以把一件商品快速打造成爆款,迅速消化工厂的产能/库存。从积极的方面看,拼多多给无处安放的低端供应链一条产能释放通道,消极来看,低价是一条死胡同,这些低价工厂成为了平台的燃料。

三家电商平台的C2M模式都强调工厂产能在线可视,并与平台销售数据实时打通,不过虽然理论方向有了,但如何改造工厂就是另一回事了。

先说必要,必要最早做工厂改造,但据一家必要合作工厂表示,必要给他们灌输了C2M理念,给工厂指出了一条前进方向,但必要本身却没有能力进行工厂改造,需要工厂按自己的需求向第三方软/硬件提供商采购。这家工厂接入必要平台的一条流水线,是委托富士康子公司改造,并称目前国内只有富士康有真正的生产线改造能力。

拼多多目前的“改造”方式,是在工厂的拼多多生产线上放手机进行直播,消费者可以通过直播来看工厂的生产情况。手机直播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过用如此低成本的方式建立工厂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也算是成功的工厂改造。毕竟工厂需要的是订单,改造应该为盈利目的去服务。

相比拼多多,阿里的改造方案更成熟一些:通过视觉识别来实现工厂生产透明化和产能数字化。阿里给工厂提供摄像头、交换机、边缘服务器和网关等配套硬件,搭载多种算法的摄像头会持续扫描生产线,视频数据在本地和云上协同计算,然后把结构化的核心数据上传到云端,进一步跟消费平台进行实时打通。

这里要插一句,因为平台卖家对OEM、ODM代工的需求,阿里较早地接触了代工厂。“淘工厂”诞生于2013年,是阿里1688事业部在卖家与工厂之间搭建的撮合型B2B平台。目前“淘工厂”上的工厂数量在3万家左右,阿里希望借助平台上商家生态的天然优势,打造全中国最大的服装类供应链服务平台。而阿里的新制造 探索 ,也正是从“淘工厂”上的优质合作工厂开始。

改造项目由阿里云、天天特卖合作,阿里云IoT方案的负责人郑旭此前曾在“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工作十余年。郑旭对虎嗅·高街高参表示,其团队依主要聚焦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制造行业的改造。目标是提供低成本,快部署和易运维的轻量工厂数字化解决方案,从0到1建立平台,跟合作伙伴一起服务中国80%的中小企业,实现更多的工厂的接入。

郑旭表示“国内有大量中小工厂,只有数量上来了,平台的价值才能体现,当然,相对而言中小工厂更有意愿接入平台,并接受非定制化的应用。” 传统做法来做流程追溯,一般都是用条码或RFID,摄像头改造是一个轻量级非侵入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工厂达到一定程度的产能数字化,进行实时信息可视及互动。

“改造一家100人左右的工厂的硬件成本在5万左右。”郑旭认为这个价格能被大部分工厂都能接受,并且还可以搭载多种算法进行拓展。在接受改造之后,工厂排产效率提升6%,由于链路透明并且按需生产发货及时,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可以降低10%。

目前郑旭团队已完成100家“淘工厂”的部署,他认为改造的最大价值,是工厂生产的透明化带来管理效率、协作价值的提升。

毫无疑问,相比制造业,互联网公司更懂如何与消费者交易/交互,电商工厂是从消费端拉动制造端的尝试。换而言之,电商工厂应该是电商服务工厂,互联网服务制造业,但在每个案例中,我们都看到了互联网与制造业之间还存在天然“断层”。

1供应链断层

电商平台与代工厂的合作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密。工厂的核心诉求是订单和生产利润(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出货价格),但在生存压力下,优先考虑的是订单的稳定性。因此代工厂不可能放弃品牌方的大订单,这是制造业的主要订单来源。目前电商平台与代工厂的合作,仍是在试验层面。

以必要为例,在三个改造工厂案例中,必要是深耕细作型,对工厂资质的要求最高,但代工厂也只是将一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来跟必要合作,并且必要也不能真正去干预工厂的生产。归根到底,双方的合作还是要落到订单上,电商平台带来的订单越多,对工厂的话语权越强。但整体上,代工厂接大单,服务主流品牌市场的现状很难改变。

2人才断层

即懂互联网又懂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太少。就比如说阿里,虽从自身组织管理中沉淀出中台系统,但能去给企业做业务拆解搭建中台的也不过十余人。而互联网离制造业的距离更远,以至于两个行业“语言”都不同,大家都说 “产品”,但指的却不是同一个概念。

行业交流将从人才交换开始,就如代工厂吸纳原本在品牌方的设计师群体后,从OEM转型ODM,与品牌方合作形式才发生了改变。而新生产要素的加入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这将涉及到员工的薪酬分配,以及组织管理的变革。就目前来看,新生产线的设立,工厂和互联网的磨合,已经对员工的能力和生产积极性带来影响。适应新的生产关系需要新的组织架构,这对家族式民营企业会是巨大的挑战。

3行业属性断层

去年9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阐述了“新制造”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篇评论认为,马云所提出的“新制造”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

就“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来看: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已经进行多时了,信息化还在加速这个过程;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其制造业服务化过程。就“按需定制、个性化、智能化”来看,近年来“规模化定制”和“无人工厂”在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已经日益普遍了,我国的海尔公司多年前就首创“互联工厂”, 探索 规模化定制。就“用好互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来看,在国内外工业界,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相关概念已经热炒多年,在北京每个月甚至都能碰到多场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论坛或研讨会,这些概念都被炒得有点儿泛滥了。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人才和资源主要集中在BAT等互联网企业中,在推进工业互联网的思路上,互联网行业与制造业是截然不同的。

富士康、红领、海尔这些在智能制造上颇有建树的企业,都是在自身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和制造经验后,才能在某一领域进行突破,将能力向外开放延伸。而BAT,则想先寻找行业70%的共性问题,想拿出行业通用的解决方案来大规模推广。

海尔COSMOPlat业务全景图

在国际上,谁主导制造业变革也是有差异的。美国从信息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工具“自上而下”的重塑制造业,德国则是从制造业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造制造业的“自下而上”的思路。

电商工厂,是互联网服务制造业的“自上而下”的试水,在当下,互联网公司没有必要去纠结行业能力,我国的制造业的特征是“大而不强”,大量中小企业,需要的是用得起、能真正带来效益的的技术。

不过,行业共性之外的30%,才是决定企业能否脱颖而出的部分。因此,互联网公司未来必然会在行业知识上遇到阻碍,如果连理解问题都做不到,更何谈解决问题,以及让AI解决问题。到那时候,互联网公司就需要真正去做一做制造业了。

注:文/范向东,公众号:高街内参,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前几日,世界 财经 周刊一篇报道称,据工商信息不完全统计,2020年仅广州、义乌两地,已有500多家社交电商平台倒闭或停止运营。很多中小平台,难以为续,或依附大平台成了“团长”,或关门跑路。


从2013年开始,以社交为基础的社交电商模式迎来蓬勃发展,一批一批的社交电商平台起来,又一批一批的倒下去,整个社交电商环境很混沌,就像航行在黑暗大海里的巨轮,前方没有光,缺少灯塔企业的指引。


到了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大批的零售企业转型线上,依托微信生态做起了私域电商,社交电商这个赛道越来越热闹的同时,浪潮也变的愈加汹涌。


1

行业集中暴雷

尸骨丛生


由于社交电商入局的门槛极低,目前整个行业集中暴雷的现象正在大肆蔓延


2019年8月,曾在业内一度敢于叫板拼多多的淘集集宣告破产,轰动电商界;2020年3月,淘集集申报债权清算开始受理。 这匹社交电商界的黑马,在流量狂欢下蒙眼狂奔,短短16个月便夭折了。


去年曾火透朋友圈的社交电商平台未来集市也屡屡“踩雷”,在“传销”争议中慢慢销声匿迹



7月有网友爆料,利淘发不出佣金了,趣淘也快要跑路了



此外,据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蜜芽plus、闺蜜团、喜团、肉团、嗨团、贝店、传奇今生等平台均被传出"涉嫌传销",触碰法律红线。包括花生日记、芬香、粉象生活等背靠各大电商巨头的优惠券导购平台,也频繁被质疑“涉传”。


在千万社交电商平台中,这些爆雷的平台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平台又有多少,我们都不得而知。


这些社交电商平台从一路狂奔到半路失速跑错道儿,或倒闭、或转型、或销声匿迹,恰恰是社交电商这个赛道,从一路喧嚣到纷纷离场的真实写照:无可奈何花落去,只留下一地鸡毛。


2

大浪淘沙

社交电商行业的更新迭代


社交电商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从大批平台的爆发到死亡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规律。


社交电商是依靠社交关系而从事的电商行为,但大家好像把目光都聚焦在获客上,对“社交关系”更多的是利用,而非正常的电商精细化经营,维护留存客户。


他们不是粗暴地采用烧钱补贴等方式获客,就是打着快速圈钱目的,利用社交关系裂变、拉人头。最后要么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那些背后无靠山的平台因拿不到融资,造成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货款、小B用户提现困难而跑路或倒闭;要么就是在钻法律空子,在“灰色”地带游走,最后没把握住界限,被法律制裁,我们可以看到就连那些背靠电商巨头的平台也时常难以逃离“涉传”质疑。


这些爆雷的社交电商平台疯狂的割韭菜,损害代理商,只关注规模的增长和融资的金额,完全不顾供应链的建设,不顾产品品质、不顾底层动销、不顾用户体验,更别谈什么服务,这样的方式似乎成了一些社交电商平台的通用玩法。



靠着低价和补贴,用户一批批地被拉进来,由于品质低、服务差,用户又一批批地流失,毫无粘性和忠诚度可言,这与社交电商的“社交”本质根本是完全背离的。而且在整个行业中,什么裂变返现分佣、会员体系都是相互模仿、复制,毫无差异化优势。比如,“芬香”虽然背靠京东这棵大树,但模式上与云集、花生日记的会员分销体系就是复制黏贴,没什么区别。


而在社交电商这个角斗场中,向来都是优胜劣汰,那些目的不纯,不遵循市场规律,蒙眼狂奔的裸泳者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没有强大供应链壁垒的中小型社交电商平台更多的也是归于沉寂。


只有那些能够结合新兴模式,不断更新代代,有供应链积累,以动销为核心的平台,才能在行业的逐步升级中留下来,被消费者真正的接受。


社交电商行业洗牌期的来临,才是真正告别了10时期的野蛮生长与兵荒马乱。


3

社交电商的模式升级

私域电商加速蓬勃发展


自古以来任何商业赛道的竞争环境都是“冰与火之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众多社交电商平台相继倒闭的情况下,今年那些结合直播做起了私域电商的平台与企业却过得相当滋润。


疫情的压迫下,零售企业为了自救纷纷转型线上做起了私域电商,私域电商这条赛道上的参与者除了零售企业外,还有转型升级的传统微商、团购、电商平台。


其实本质上社交电商与私域电商并没有太大区别,他们同样都依靠社交来做电商,是货找人的状态,最大的差异在于私域电商解决了以往社交电商的致命问题——底层动销,私域电商集合了最新的直播带货和社群拼团模式,以卖货为核心。


在婷克丽看来, 不以卖货为核心的社交电商都是在耍流氓,私域电商是传统社交电商的一种模式升级。


简单来说,本来 健康 的社交电商模式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发展人力,一条腿卖产品。但是以往的社交电商模式,只能依靠底层代理,没有拼团优惠、没有直播、没有IP效应,产品太TM难卖了。再加上拉人头比贩毒还赚钱,政策监管也没有那么严格,那些大代理,团队长当然会砍掉卖货的那条腿,整个模式非常畸形,就是瘸着腿走路。


如今在政策监管越来越严的情况下,踩在前人的尸骨上,大家的守法意识更加强烈,而私域电商模式能够结合直播+社群拼团加速动销,让瘸掉的腿被接上了,所以整个模式就变得更加 健康 了平衡了,能两条腿正常走路了。


比如,曾在未来集市翻了个大跟头的吴召国,在715首届私域峰会上调侃道:“去年我很SB的做了未来集市,大家都知道,死的很惨,好在抓住了直播这个风口,通过转型做起了私域直播,慢慢活了过来。”



现在吴召国利用“微商社群裂变+私域直播”结合的私域打法,通过合理的社群运营启动与微商分佣模式激发,轻松创造出了直播带货单场5800W的高业绩,吴召国的私域新玩法救活了整个思埠集团。包括曾经的微商品牌悦啦,现在也通过私域直播模式做起了悦啦精选平台,活得有声有色。


这是传统微商一个新的蜕变结果,吴召国与悦啦精选都为微商平台升级私域电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另外,据微信官方数据透露,2020年至今,小程序的日活跃用户超过4亿,小程序超过百万级体量,从业者达536万。2020年1-8月,小程序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长115%,品牌商家自营GMV同比增长210%。


小程序数据的快速增长也透露出,依托微信生态零售企业的加速入局,让整个私域电商行业更加欣欣向荣。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社交电商行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均在70%以上,预计2020年社交电商用户数和市场规模,将增加至773亿人和3万亿元,占比近行业的30%。而传统电商行业增速从2014年至2018年间351%的年均增速,正在逐步减缓。


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增速来看,社交电商将成为未来电商增长的主力军。


今年微信自建了小鹅拼拼、又搭微信小商店;依靠社交发展壮大的拼多多推出好货内购项目进军私域;阿里又重启了聚划算,京东先压芬香、再推东小店,苏宁拼购加速上线。巨头们纷纷下水,私域电商这个赛道越来越热闹了

在我看来,易趣的主要失败原因是在当年电商网站急速发展的时候,没有快速的抢占市场份额,不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导致在后续过程中让淘宝成为了中国的领先电商巨头。

此次易趣网的关停公告一出,许多人才突然了解到这个中国版的eBay,现在对于这个曾经在中国电商行业拥有领先影响力的网站,为何导致失的情况,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和探究。

易趣网的发展背景。

易趣网由著名投资人邵亦波在1999年创立的电商网站,那时由于国内的互联网发展并不迅速,许多人对于电商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意义与认知。作为留学归国的邵亦波,正因为看到了美国企业的先进发展,因此萌生了想要在国内创办"中国版eBay"的想法。 这便是易趣网在当年能够迅速的获得许多电商客户的信赖并获得极高高市场份额的历史背景。

易趣网在被收购以后,没有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消费习惯。

但当时中国的快递搭建以及电商平台的相关运营,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前进方向和摸索经验。邵亦波在了解到这种问题后,意识到易趣网长线运营很有可能出现失败的情况,因此后续并将其转让给了美国eBay公司。也因为如此,易趣网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盲目的遵循了美国母公司的经营模式,没有对中国人民的消费习惯以及地缘环境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导致了它的许多消费模式,盲目模仿美国的母公司。

淘宝的成功其实也有天时地利的配合,但不可否认,易趣网它自身的消费模式对于许多想要在电商平台发展的商家而言,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和间隔。虽然母公司在海外的消费模式成功成为了国际的主流电商平台之一。但其固步自封的脚步,也让易趣网在后续的电商平台争夺当中节节败退,最终引发了今天关闭的局面。

根据京东、阿里巴巴的财务报告显示,京东在2021年第四季度属于母公司净亏损达到52亿。2021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营收是2425亿,净利润是204亿,同比下滑75%。这可是阿里巴巴成立后,利润下滑最多的一次,也是第一次出行负增长。要知道,阿里巴巴和京东可是电商行业的巨头,眼下这种种迹象,不禁引人深思,如今的电商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网购弊端浮现

经常网购的网友开始发掘电商购物也有很多弊端,比如经常能够买到假货、产品质量不佳的次品等。而且如果需要退货,在没有运费险的情况下,还得自掏腰包。如此一来,大家会觉得还不如到实体店挑选,至少东西是看得着摸得到的,衣服的话还能够试穿,看看上身效果。日后要是遇到质量问题,还能够直接找上门调换。

二、投资者规模削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客流量减少后,投资者规模也开始削减。还记得,阿里巴巴刚成立那会,入驻平台是需要保证金和其他收费的,但现在只要申请开网店,前期得缴纳保证金,这相当于是增加了投资成本。而且现如今,很多网店店家反馈客户成交量大不如前,这给计划投资的创业者造成了压力。刚好眼下经济格局不稳定,为保险起见,还是暂缓投资计划为好。

三、政府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行业发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到,政府也开始加大对电商行业的管制力度,同时还表态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国家是考虑到电商行业的垄断行为,比如搞价格战,令实体产业发展遇阻,所以开始大力打击垄断市场的行为。早期,阿里巴巴也因为这个事情遭到过调查。

四、数字人民币的推行

央行出台了数字人民币,并下达通告,运营性商家不得使用个人收款码收款,一律要改成商户收款码,这些都是对阿里巴巴企业造成打击的导火线。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是现代人最常用的移动支付平台,可央行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推出了数字货币。可支付宝相比,数字人民币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央行背景,且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进行交易。

将个人收款码统一改成商户收款码,会在提现的时候成本增加,不排除有些商户会停止使用支付宝。目前,已经在不少城市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反馈不错,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广泛普及。

现在短视频确实在一个风口。

从2016年papi酱拍卖第一条天价短视频广告,时间过去一年,短视频的营销攻势越来越强,但请注意,在风口上活跃的大多是短视频的创造者,而非被视为短视频生死存亡关键的“金主们”——渴望通过短视频为自己找到营销新风口的企业主们。

一边是内容创造者花样百出、眼球激荡却难以变现。

一边是企业广告主们,还在观望着短视频的营销姿势。

总是偶尔爆款!这个梗要破

对于企业主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渠道进行营销,只是一个选择题,它们不介意慢半拍、跟个风。

但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没有选择,只有试错和想办法让企业主尽快选自己。

4月末,作为关键词里就挂着“营销”二字的上海车展上,主流短视频平台秒拍就在这个营销战场上抛出了自家营销解决方案——在展会开始之前,即推出了“车展Online”主题活动。

和以往线上看车展不同,此次秒拍更多的采取“群众路线”,以悬赏征集UGC(用户产生内容)视频的模式,让用户结合指定车品进行拍摄。

换言之,颇为类似命题作文,先期通过部分短视频达人先期制作范本的方式,激活参与热情,也形成内容引导,进而让UGC能够将专业视频作为素材和蓝本,进一步提升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同时也让许多不能亲自到达车展现场的内容创作者,有了自己的施展空间。

结果亦如预期,仅以其和长安汽车合作的#长安欧尚约拍大赛#悬赏活动为例,就吸引了10位粉丝量超过50W+的不同领域达人参与和推介主力参展车型长安欧尚A800,悬赏活动视频总播放量超过4600万次。

但问题依然存在。营销常有,而活动不常有。常态化的营销等不起,短视频创作者和平台的生存压力也不允许等。

此处必须将偶尔变成常态,才能打破企业营销的短视频壁垒。

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案例是一个名叫悦味的厨具公司,由于它们的一款锅入选了淘宝二楼的第二季“夜 *** 场”,结果5分钟时间不到的一个短视频,让它们在播出的头一个夜晚,就卖出了“四年半的锅,短片在前三天播放量达到330万,我们店铺在三天时间内内部访问量突破480万”(厂家语)。

问题依然存在,一个爆款视频的出现,依然是一个偶然现象,然后顺手将一个产品刷成了爆款。但这样的营销效果,就如同等待一个一年一度的展会一样,依然难以形成常态化的营销节奏。

有内容才有生态:重的品牌、轻的销量

略重一些的产品,也在进行短视频探索。较为成功的是已经在新浪微博上被称之为80万官微教头的海尔。

2016年11月14日,一段视频里国内平衡大师以海尔洗衣机机顶为平台,将4枚5角硬币竖立叠放在一个俄罗斯方块上,洗衣机运转的情况下,硬币纹丝不动。随后38秒的视频迅速在网络传开,一天之内点击率达到数十万,被网友评为“最走心”的传播视频。

其实,这本身就是海尔官微在社交网络上发起的一场#硬币达人挑战赛#短视频极限挑战。

尝到甜头的海尔,更是在随后的时间里,接连推出或转发了若干个风格各异、话题鲜明的短视频在微博之上,如2月21日,其在管微上以“虽然存活时间不长,但我觉得这个游戏还是蛮简单的”为引语,分享了段1分钟的短视频,内容则是拍摄电脑屏幕上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而且玩的水平并不高。

可这段视频却获得了310万次左右的播放,在微博上有超过2万次转发,何也?或许在这个简陋的视频里,海尔兄弟恰到好处的“合影”,以及形成双手托起游戏画面的样式,更加能勾起人们的情怀感吧。

如果说,前一个硬币达人是用极限挑战的方式来衬托海尔产品的性能,后一个则完全是品牌形象展示。而对于海尔等品牌来说,通过短视频所要达到的,通过短视频多样化的展示和差异于广告精致程度、更加彰显亲民特征的品牌价值的呈现远比直接导流去销售几件,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重的产品用短视频来推动品牌,不仅仅是价格或质量上的重,其实本身也是企业自身已经达到了一定重量级之下的诉求,而短视频,则让“广告长度”的视频,不再那么精致和大牌,更容易让人们在以社交为元素的平台之上找到感觉。

去精致化的制作:众包出去才是硬道理

在海尔的案例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一个类似过去有奖征集风格的众包短视频模式。其实,这也是当下许多企业用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启动短视频效益的方法。

3月,大众高尔夫在秒拍上亦推出了一次悬赏令,用一周的时间,以#好G友一辈子#为主题贯穿整个推广阶段,在秒拍平台进行用户短视频招募,最终形成一个史上第一支由100位粉丝代言的广告片。

而在玩法上,则是以多个汽车类视频自媒体推出相对精致的PGC趣味视频,形成3百余万的累计播放,进而从PGC(专业生产内容),引发用户参与,形成UGC生态。而结果呢,来自用户创造的该类视频,播放量则达到了4千余万次,点赞数也超越了PGC的百倍。

大量车迷不再是扮演观看汽车大咖的解说、介绍,而是自己用各种方式来诠释和该款车型的缘分。一场众包试验,也就由此获得了成功。

同时,解剖该案例还能看到更多短视频的组合拳,企业通过和平台合作,依托6s前贴片+角标等商业化短视频资源形成较为传统的短视频商业广告,扩大覆盖面;通过#买啥车配得上我#这样的话题,来打造高尔夫的“车探”,形成一种类似新闻视频一样的呈现形式,同时延续到随后开启的上海车展上,让新闻和探展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可观赏价值。

其实这也给出了更多的企业参与短视频营销的路线,即用专业化团队生产、精致的官方“广告”打底,撬动社交网络上,对品牌和产品有认知度的用户,主动以原创短视频来形成“刷屏”效果。

而更为关键的是,只有众包,才能真正启发创意,而不是靠一两个广告公司偶然天才的创意,去市场上撞营销的大运。

海量UGC一旦被引爆,尽管未必美观大方,但在它自己的“朋友圈”之上,或许就意味着精彩。而这也是短视频区别于传统视频的营销真相——一个自带社交属性、自主传播、兴趣传递的即插即看的动图。

总结一下:随着最近几年短视频APP等软件的兴起,短视频的营销手段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是重点。

内容引自新浪

电商就叫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手段把商品卖出去就是电商。 入门最好的办法就是尝试开一个网上商店。

开了商店后,你会了解其中的所有流程,然后通过学习和实践,你能在三个月之内就基本了解电商的运作规律。

当然,要做好电商,你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分析和总结,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能创建一个小的团队是最好的方式,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如果你开始的时候只能是一个人创业进军电商领域。

那么我建议你做淘宝店铺的“ 一件代发 ”生意。

关于一件代发的生意,你可以从我的多篇文章中了解到,这里我可以简单的给你介绍一下:

1、一件代发的基本介绍

一件代发也叫“无货源电商”,或者更贴切地应该叫“零库存电商”。

简单的说就是你不需要自己生产和积压商品库存,只需要负责销售,有专门的供应商帮你处理商品的设计、生产和物流运输等环节。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投入少,风险小(基本没风险),可以一个人创业

2、一件代发的货源基地

目前全网最好的一件代发货源基地就是1688,这是一个全球商品最齐全的一件代发货源基地了,不了解的话你上去看看就明白了。 *** 作简单,商品上架简单方便。很适合于一个人开店管理。

3、一件代发的赚钱方式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第一步: 你到1688上找一个商品,其一件代发价格是50元+5元运费;

第二步: 把这个商品放到你自己的店铺上(和资料照抄就行),并把价格设置成65元+5元运费,这多愁的15元就是你的利润。

第三步 :但买家在你的店里下单后,你就去1688供应商的店里下单,把货发给买家,并把供应商提供的物流单号填写到你自己的店铺后台,完成发货。

第四步:交易成功后,你再去1688确认收货,这样最终就是得到了15元的利润。


不知道这个回答您满意否?

如果大家看了,获得了知识,就给个赞和评论吧!

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简称,所有在线上交易的都可以叫做电商。

近几年很多人利用电商实现了自己梦想,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商成为了一个正式行业,平台也由原来的淘宝一家独大,发现成多家电商巨头,比如京东,拼多多等。

电商的形式也有原来的传统电商,演变出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等等。

我09年刚开始做电商,经历了pc时代的电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形式。

很多人说电商已经过了红利期,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其实并不是电商不好做了,而是电商越来越专业了。

出局的人一般都是执行力差,不爱学习,跟不上形式,最终赚不到钱。

去年我们一个单品的交易额达到了400万,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新手如何做电商。


一,好的产品是成功的基础

我有个学员去年利用一个单品,在淘宝卖爆,每个月收入五六万。

她的成功根本原因就是产品选的好,选品是电商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电商选品有三大技巧:

1,红海产品不要选

很多新人开店在选品的时候喜欢选择平台上卖的比较好的产品,比如女装,鞋帽等。

如果你的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在众多同行中你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其结果可想而知。

2,没市场的产品不要选

有的产品在互联网根本没有需求或者需求量很低,这样的产品不管你多有优势那么销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3,质量差的产品不要选

现在的电商环境,低质产品寸步难行,那怕你价格很低,给你带来的也是一堆差评,根本不会有复购的可能性。

二,选一个适合你的平台

现在的电商平台有很多,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适合你产品的平台很关键。

除此之外你要了解各个平台的开店规则,排名规则,以及引流技巧。

做到不违规,会引流,懂客户,高转化,这是每一个电商人的理想状态。

三,懂客户,了解产品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认为我们所做的都是对的,当我们选品的时候,要根据潜在客户的需求选品。

做产品的时候要明白客户需要什么?我的产品能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 给客户一个购买你的理由。

四,爱学习,善分析

成功的电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学习,学习平台的规则,学习如何设计好产品,学习同行的优势等等。

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得优秀,你的产品也会变的优秀。


五,私域流量才是王道

做电商一定要注意搭建自己的流量池,把精准客户组织起来做一个老客户社群。

如果你的店铺有新品,搞活动,这些人将成为最精准的客户,最有可能下单,还有可能帮你拉新。

什么叫电商,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在互联网销售产品,都属于电商。


而电商又分为两个方向:


第一类综合性电商,如我们众说周知的淘宝、拼多多、京东、唯品会等等;

第二类社交性电商,如我们平常刷手机看小视频、直播、自媒体写作等等;


所以当你决心选择“电商”时,你就必须得明确 “目的” ,是好玩、还是投身于此行业?


我们在 探索 过程中,请务必保持端正、务实,不要浮躁、更不要侥幸; “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向优秀的人学习、像专业的人请教,与积极的人交流,再根据 “自我状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式” ,免费的也好,付费的也罢


这才是一个良性成长入门的过程!


所以想要“创业”赚钱,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从“商业本质”上来讲都是共通的,所以你不得不考虑一下几点:



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 “电商的本质” ,就是人与货,当你把这个道理整明白了,很多问题就变得简单明了了。


反之,如果你没有务实的态度、明睿的洞察力、高效的执行力;只想坐享其成、一劳永逸,见人就问“大神啊,怎么赚钱,教教我呗?”、“分享点技能呗?”


不好意思,我是个粗人、俗人,不是 “活雷锋” ,我坚持分享输出,但从不忽悠,你情我愿,请善待彼此点 “价值观”。


感激不尽!

很多人如今都有入局电商行业的打算,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想无头苍蝇一样乱钻,必须心中有数。

所以,要想把电商做好,必须对电商,电商运作有个大致的了解。


01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商?

简单来说,电商就是电子商务、网上购物。

但是,电商绝对不只是开个淘宝店铺或者开个拼多多店铺这么简单。

电商的概念是非常大的,通俗的讲:只要在互联网销售产品,都属于电商。

因此,电商可以分为两类方向:

1、综合性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闲鱼;

2、社交性电商模式:比如微商、淘宝客、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自媒体内容带货等。

如果你想要入局电商行业,一定要选择好你的方向。

一般来说,淘宝比较适合个人及团队,京东适合有资金和渠道的个人,拼多多和闲鱼就比较适合产品价格能给到很低的个人或工厂。

而“社交性电商平台”,门槛虽然比较低,但是比较适合自带流量的网红、大V、博主等群体。

不管你选择什么方向,你一定要明白做电商最基本的就是做产品。

你的产品直接决定了你的面向用户人群大小、销售情况等。


02

如果你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想做电商创业,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保证你可以快速入门,少走很多弯路。

1、去电商公司或团队上班。

先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期间多学习多问多积累,一定要努力,把自己能学到的知识都学到。

2、花钱进一些付费社群,手把手教你如何开店铺。

当然这是一个省事的方法,你不仅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你还可以结识很多同道中人。

但是一定要警惕加群,不要被割韭菜了。

有很多不正规的社群都挂着羊肉卖狗肉,千万要了解清楚在加群。

大家不要觉得我说的很空,这些都是大实话。

如果你不去做,不去学习,你根本无法了解很多专业知识。

举个简单例子:

你知道各大电商平台的基本规则规范、各类产品的竞争程度、产品如何上架、如何优化标题、如何选取关键词、如何设计主图、详情页,有哪些引流推广渠道、如设计推广方案、如何看生意参谋、如何设置优惠券等等吗?

如果你想一个人做,你确定这些你都能快速学会吗?


03

要想做电商创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如今电商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品牌林立,新加入的小微电商基本很难有生存几率。

所以要想在巨头林立的领域里生存下来,你必须灵活的不断创新。

在这里我就先简单告诉大家运营一家电商店铺,具体所需要做哪些工作。

希望大家能先做到心里有数,根据以下流程,然后针对性去学习去了解。

如下:

第一步:选择平台,注册一家店铺(注册流程平台都会教);

第二步:后台了解平台规则(每个后台都有相关资料,一定要看);

第三步:熟练后台各个入口及基本 *** 作;

第四步:选品,通过生意参谋、阿里指数、百度指数等分析市场(这步最最最关键);

第五步:选择靠谱的供应商,一件代发、小额批发都可以(可以考虑1688等网站);

第六步:学会基础的ps、排版,或者买个店铺装修模板即可(创意很重要);

第七步:按市场不同需求确定产品价格;俗称主推、辅助、利润等;

第八步:设计凸显各产品优势的标题、主图、详情页等,突出差异化竞争力(卖点设置);

第九步:设置好售前售后相应的话术引导、发货物流、促销打折等基础性 *** 作;

第十步:结合自身条件和产品特点,选择适当的推广手段(直通车、钻展等);

第十一步:学会数据分析、优化,学会发现不同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复盘很重要);

第十二步:持续学习,免费的、付费的;并找到一个有价值的圈子和他人探讨、交流。


04

电商这个行业非常忌讳“纸上谈兵”。

不是你看了几篇甚至上百篇所谓的“大神干货文章”,也不是你开个店出了几单,就能说你已经成功入局了,这个行业靠的是一定实 *** 、经验。

除了国内电商行业,这几年跨境电商也特别火,如果想了解,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回答。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大家找我探讨。


大家好,我叫神小阳,一名创业者,带大家解锁更多赚钱技巧。

什么叫电商?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简称,那什么是电子商务呢?简单来说,就是区别于传统的店面交易的方式,通过所有线上方式来达成成交的模式就是电子商务。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电商区别于传统的实体,投资和产出与传统实体都有很大形式上的不同。

从投入方面来讲,电商更注重运营成本,比如运营人员的工资、网店的开店、装修、推广等成本是占大头的,相对来说固定投资比如房租、设备等投入反而是占了很小的投资比例。

所以电商创业是门槛较低、资金投资较低的一个创业入口,也创造了无数白手起家的造富神话。

第二点:电商也不是空中楼阁,也要依附于实体。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中,电商与实体是割裂开来的,好像电商与实体一点关系没有,甚至是对立的关系,但实际上,电商是要依存于实体的,没有实体的电商是走不长远的,无论你是做任何项目的电商,你都要有东西可卖,而这个要卖的东西就是实体造就出来的,所以实体可能不需要电商,但是电商走到最后是肯定要靠实体来生存的。

那电商如何入门呢?

狭义上来讲,我们把开一个网店称之为电商,广义上来说,我们笼统的将所有的互联网项目、无线项目都统称为电商,这里面包含的项目众多而繁杂,对于小白来说,需要从这众多的信息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比如我来说,就是从搜索引擎优化(seo)这个切入点开接触电商的,后来慢慢扩展到sem、网店、自媒体领域,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想着入门电商,就带上你的慧眼,去找适合你的切入点吧!

以上就是我对这问题的观点,感谢您的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吧,欢迎关注小袁厂长,谢谢!

什么是电商?

我们不用专业的词语来解说,说白了电商就是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而进行的商业活动,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商业活动,搬到虚拟的世界当中来进行的。这种交易的方式非常的便利和快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是对传统商业形式的一个巨大的变革,目前电商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怎么做电商

1、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

比如我们知道的淘宝、京东等平台。这是比较早的电商平台,商家入驻就可以在网上卖东西。但是我个人不建议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这些平台上。因为平台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各大细分领域都已经有巨头出现,通过销量、成本等把控了90%以上的流量,如果想要在这里脱颖而出,非常困难。

2微电商

除了淘宝,我们还听说过微电商,微电商就是通过网页在微信里面展示,以前的微商主要的交易平台就是它。但是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得需要自己来找流量。

3电商APP

电商商城类的App,功能最为丰富,所的有用户自己自由把控运营,可以实现的商业模式丰富多样。过去App开发成本高,所以电商商城主要是大型企业,比如小红书、肯德基。

4多向同行学习

许多店铺经营得非常好,多去挖掘他们能够给自己什么启示,参考他们做得好的。别一上来就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其实差得比较远。所以多多去看看同行的产品,比如他们的销售价格、店铺风格等。但是,随着开发技术的发展,利用应用公园类的App制作平台,自己就能快速制作一个的电商类的App。

最后,在做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承认自己的短板是什么,正视自己的短板,并且清楚克服短板的必要艰辛,别老是抱着自己的短板哭。

入门级别的到处都是

比如开淘宝,比如微商,拼多多,京东。。网上也能找到很多教程和公开课。什么腾讯课堂啊之类的

当然,电商远远不止这些,有个叫“腾哥副业训练营”的公众号,建议提前看一下,里面有一些防骗的知识,至少心里有个意识,等以后自己遇到了以免上当受骗。

电商涵盖面太广了,现在国内电商就已经有很多发展形势了,前有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老牌电商,后有微商、拼多多等新起之秀,而且很多大佬都在着手入驻电商,这些都是内销的平台,还有一些跨境平台,例如亚马逊、速卖通、虾皮、ebay、wish等,每个平台都有每个平台不同的规则,想要入门就要先选定一个方向。

先分析一下国内市场和国外的市场,有与国内电商发展速度较快,所以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已经相当成熟了,所以国内市场也是饱和度相当高了,所以不建议再去做国内的平台,老卖家都没什么肉吃了,新手小白估计汤都难喝到。相比来说,国外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国外没有什么轻工业,所以都是依靠进口,我们国内的轻工业发达,正好我们可以利润国内的资源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到国外赚取汇率的差价。而且现在国家也高度重视跨境电商的发展,各级政府都给与政策支持,今年海关总署也出台政策为跨境电商开通两条通道专供通关。亚马逊又是跨境平台里面最大的,而且入驻条件又是很低,前期投资很小,只需要每个月200多的月租金,而且做无货源也没有货物滞销风险,一个人在家不需要客服和美工就可以做,经我们合作的客户反馈,店铺成熟一个月1万多的纯利还是有的。

但是入门怎么做就看个人想怎么做,还是建议找个“师傅”,这样时间成本比较低。

可以做 健康 行业

电商其实就是电子商务,通俗的说,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店铺都属于电商行业。

由于现在电子商务 各项货源网站 店铺规则 的日渐透明,电商行业的准入门槛也不断降低,想要入门的话还是很简单的。

只要有相应的网络购物经验和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 *** 作,但是我们首先要做的是:

选择创业平台

比如淘宝、天猫、拼多多等。

这几个平台的准入门槛都是不一样的,就像天猫店铺和拼多多店铺的入驻条件,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当你对比过不同平台的准入规则,最后选定之后,我们接下来就要进行第二步:

了解平台规则和店铺知识

选择好了创业平台,我们就需要了解各种不同平台的规则,比如直通车呀、店铺权重呀、DSR呀……这些理论知识我们都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的。

第三步:

选择商品

新手在选择商品时,最好注意不要选择需求大但同时竞争激烈的红海产品,而是转向需求少,但相应的竞争也相对更小的蓝海产品。

红海产品一般是各种生活用品,比如:卫生纸、衣架、水杯等等。

当然,选品之中也有很多的小技巧,这里我就先不展开讲啦。

第四步:

开店铺

当你做好一切开店前的准备后,你就可以开设自己的店铺啦。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三个月内视频巨头们齐换slogan背后的秘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