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Shein拟2024年赴美IPO,第1张

曝Shein拟2024年赴美IPO

曝Shein拟2024年赴美IPO,Shein 公司的背后有着红杉资本中国、IDG 资本和老虎环球管理等多家大名鼎鼎的机构投资者,而且在海外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曝Shein拟2024年赴美IPO。

曝Shein拟2024年赴美IPO1

中国快时尚巨头Shein寻求最快于2024年在美国进行IPO,估值约为1000亿美元。

SHEIN(希音)总部在南京,营销中心在广东,以跨境电商为主营业务,在国内市场基本看不到它。企业名字由"she"和“in"组成,很符合公司的特征。它是一家主要受众为年轻女生的跨境自有品牌快时尚电商平台,以行业罕见的B2C形式存在,拥有自己的独立网站和APP,可以被理解为“线上低配版ZARA"

SHEIN在2008年就已成立,但一直默默无闻,规模不大。

它大约从2015年开始走上增长快车道。其销售额在2016年达到10亿元,2017年达到30亿元,2018年达到80亿元,2019年达到160亿元。在2020年的疫情之下,它的销售额达到了100亿美元(约653亿元),增长态势很“指数”。到2021年,它的资本市场估值已经达到3000亿元,且上涨势头不减。根据最新信息显示,其在今年的估值已经攀升到千亿美金级别。

除了营收和估值之外,SHEIN的其他业务数据也很亮眼。它的App下载量超过了15亿次,有超过7000万名活跃用户,并且用户黏性很高。截至2021年5月6日,在TikTok(抖音国际版)上带有“#shein"标签的视

频播放量超过了74亿次,仅“#sheinhual"(开箱)的活动视频播放次数就突破了21亿次,而在2020年10月,这两个数据分别是23亿次和15亿次。它在北美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上的粉丝数达到了2200万,在Ins(照片墙)上的粉丝数突破了1955 万。2021年5月17日,SHEIN在北美iOS一度超过亚马逊,成为当日下载量最大的购物App

一个做快时尚服装生意的跨境电商品牌,真值千亿美元?从三组数字里,或可窥得一二。

一是融资和估值。据彭博社近日报道,SHEIN正筹集新一轮至少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泛大西洋资本、红杉中国、老虎环球基金。在此之前,据天眼查显示,SHEIN普完成五轮公开披露金额的融资,最近一次2020年8月融资时,其估值还只有150亿美元。

二是规模和增速。综合多家证券公司研报和媒体报道来看,截至2020年,SHEIN连续6年增速超100%,2020年营收约100亿美元,2021年销售额较上一年翻倍。海豚社最新数据则显示,SHEIN 2021年销售额为1000亿元,增速为89%。

三是用户和日活。PYMNTS的购物应用排行榜显示,2021年5月和2022年1月,SHEIN的APP下载量两度超越亚马逊。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1年6月,SHEIN注册用户超过12亿,日活用户(DAU)超过3000万。

曝Shein拟2024年赴美IPO2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爆料,中国跨境电商巨头 Shein 希望最快于 2024 年赴美 IPO。

Shein 公司的背后有着红杉资本中国、IDG 资本和老虎环球管理等多家大名鼎鼎的机构投资者,而且在海外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但在国内却是声名不显。

千亿美元巨头欲赴美 IPO

尽管在国内的名气可能还不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但其实 Shein 公司目前估值已经达到 1000 亿美元左右,与埃隆 · 马斯克的 SpaceX 和字节跳动等全球巨头的体量相当。

据报道称,Shein 在 2021 年的销售额至少为 160 亿美元,同比 2020 年 100 亿美元销售额大幅增长。Shein 去年在美国的购物应用程序下载量已经超过了亚马逊。

BBC 曾有一篇报道这么介绍 Shein:当你浏览 YouTube、TikTok 和 Ins,这就是一幅熟悉的画面,一名青少年把一堆来自 Shein 的衣服扔在床上,依次进行试穿,以此获得点赞和关注者。这家销售巨头的业务只在线上展开,它们的目标是关注热搜和成本的消费者,其每天都会在产品系列中惊人地增加 6000 件新品。

根据最近的公司新闻稿,Shein 在广州、新加坡和洛杉矶都有业务,为 15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超过 60 万种产品。

ESG 挑战

然而,媒体报道称,该公司面临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可能会成为海外 IPO 的一个障碍。

Shein 最近出现的高管变动,表明该公司正致力于改善其 ESG 形象,为上市做准备。

据报道称,Shein 去年出现高管人事变动,其中最著名的一项就是任命亚当温斯顿(Adam Whinston)作为 ESG 部门全球主管,以重塑 Shein 的 ESG 形象。

知情人士说,虽然多数早期投资者更看重企业增速而非可持续性发展,但该公司希望将一些可能阻碍其成功 IPO 的政策风险降到最低。

事实上,Shein 并非唯一一家面临 ESG 批评的快时尚公司。

根据世界银行 2019 年的报告,快时尚业务本身就是一项浪费严重的业务,对环境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该报告称,2019 年全球生产的新服装相比 2000 年翻了一番。

随着公众意识的增强,Zara 和 H&M 等快时尚巨头正通过使用回收材料、推出环保服装系列等举措来提升 ESG 形象,而 Shein 很可能也需要采取类似的改革措施 。

曝Shein拟2024年赴美IPO3

据彭博社消息,专注海外市场的中国跨境时尚电商Shein希望最早在2024年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报道称Shein近期高管的举措似乎专注于改善其ESG形象,为公开募股做准备。

此前,Shein曾寻求2022年在美国进行IPO。该公司目前估值约1000亿美元。

近半年来,中国快时尚品牌Shein进入欧洲多国,以势如破竹之势得到众多欧洲青少年的拥趸。与此同时,以Inditex为首的欧美传统快时尚品牌却在华节节败退,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引发了多家西班牙媒体的关注。

《经济学人》西班牙版称,在马德里市中心的商店门口排长队不奇怪,但如果这个队伍的长度乘以十倍,足以引起广泛关注。而上述情景正是中国快时尚品牌Shein在西班牙开设首家快闪店时的场景。

西班牙"la sexta"电视台称,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中国快时尚品牌已经成为Zara母公司Inditex最大的竞争对手。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UOC)研究显示,可接受的质量、经济的价格以及紧跟时尚潮流是该品牌的三大制胜法宝。

与Inditex先开实体店再走电商的策略不同,UOC经济与商业研究学院Neus Soler Labajos教授指出,Shein一开始就铺开电商渠道,这为该公司节省了一大笔支出,从而压低了产品价格。另外,Shein紧跟潮流,与Tiktok平台的网红联动,进一步带动销量。

据悉,Shein品牌的受众是12至18岁的`青少年,这与Tiktok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叠。目前,Shein已向全球250个国家、地区发货,企业估值达到了1000亿美元左右,这是Inditex和H&M都没有达到的数字。

UOC艺术与人文系教授David Martínez-Robles认为,Shein的成功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中国制造”的升级。过去,欧洲人提到“中国制造”,通常会与低价低质的产品挂钩。但David称,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些中国企业在研发和设计方面的投入与西方不相上下,某些领域甚至更高。

“现在市面上,小米手机、联想电脑随处可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不会再将劣质产品与中国生产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像Shein一样的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就更容易被接受。”David还补充称,“现在的消费者清楚欧洲、美国和日本品牌的生产地也是中国,而且这些品牌的服装质量十分上乘。”

在Shein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Inditex在华并不顺利。据《商业内幕》西班牙版称,该集团旗下除Zara以外的多个品牌都相继退出中国市场,就连Zara实体店数量也逐渐减少。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ESIC机构专门研究中国市场的专家Beatriz Irún指出了关键,“中国市场活力强劲,如果发展方向顺应市场,将非常有利可图,但Inditex并未制定出与中国市场相符合的政策。”比如,最近八年,中国线上市场经历了增长至暴发的阶段,而Inditex却迟迟未入局,直到市场份额被瓜分才入驻中国电商平台。

同时,中国本土快时尚品牌也迅速崛起,太平鸟、七匹狼等品牌包揽了中国Z世代衣橱。“欧美品牌很难争取15岁至22岁消费者的市场,美国品牌Abercrombie、Hollister出于同样的原因在中国市场上失败了。”Beatriz如是说。

阿里新潮流电商App“态棒”内测

阿里新潮流电商App“态棒”内测,App 的介绍显示,“态棒”服务于国内的年轻用户,是提供当代中国年轻人新生活消费方式的平台。阿里新潮流电商App“态棒”内测。

阿里新潮流电商App“态棒”内测1

阿里悄然测试了一款名为“态棒”的电商App,这是一款全新且主打年轻人潮流文化的电商社区,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需要邀请码注册登录。

根据App的介绍可知,态棒的SLogan为:有态度的中国创造。“态棒”服务于国内的年轻用户,是提供当代中国年轻人新生活消费方式的平台。“态棒”倡导有态度的中国创造,向年轻用户提供有中国特色的潮流货品服务,并帮助中国当代年轻设计师在“态棒”被更多消费者认识,助力年轻创业者在态棒实现创业和机会。

《新言财经》体验后发现,这款产品并不是简单的一款电商产品,而是以社区驱动的潮流电商平台,年轻人不仅能够购物,也可以和主理人聊天,在氛围超好的社区认识好友。

“态棒”中汇集了比较多的国内新锐设计师品牌、有独特风格的主理人店,能够让用户发现很多小众设计品牌。

用户也可以在“态棒”内发表自己的对商品的“态度”,即对商品的种草,种草的内容会展示在“态度”一栏内,供他人参考和互动。

对于心仪的商品,用户可以直接进行购买,购买流程和在淘宝上一样。另外,在商品页,用户可以像刷短视频一样进行上下滑动,系统会推荐相似的商品供用户选择。此外,用户也能够在商品页点击“表态”,发布自己对商品的简短评价。

购买后的商品和订单会保存在个人中心内,个人中心内也会保存有用户的关注账后和话题,以及自己发表的动态。

总体而言,“态棒”是一款在玩法上较为新颖的电商社区产品,通过赋予用户更多的话语权,打造一个年轻人共鸣的的购物社区,在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订单的转化。

近段时间,阿里在电商的动作上频频出击,一方面是推出了天猫猫享,布局自营电商,另外一方面则是推出蜂耘,布局源头好物(乡村电商),此次,推出“态棒”,则是在年轻人电商赛道上的一次重要尝试。

相比于以往,态棒不再只是一个电商产品,而是拥有了话题、社交等功能的社区型产品,通过社区,有效地形成购物和商品交流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实现对订单交易的转化。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阿里近期推出这些新的电商产品,或许是应对电商市场的激烈竞争。

据《电商报》报道,相关机构披露了2021年电商零售平台市场份额,市场占比前五名分别为:淘宝占比51% 、京东占比20%、拼多多占比15%、抖音电商占比5%、快手电商占比4%,剩下不到5%的市场份额由苏宁易购、唯品会、得物等平台瓜分。

根据上述数据不难发现,相比于十年前,如今的电商份额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淘系的电商份额遭遇挑战,而快手、抖音、得物等新晋玩家开始崭露头角,抢占了部分份额。

作为国内电商巨头的阿里,肯定不会视而不见,希望推出新的电商产品和功能,以应对市场竞争。这些新产品能否为阿里形成强有力的“矛”和“盾”,还有待时间验证。

阿里新潮流电商App“态棒”内测2

据报道,阿里巴巴正在测试一款名为“态棒”的电商 App,这是一款全新且主打年轻人潮流文化的电商社区,目前需要邀请码注册登录。

了解到,App 的介绍显示,态棒的 SLogan 为:有态度的中国创造。“态棒”服务于国内的年轻用户,是提供当代中国年轻人新生活消费方式的平台。“态棒”倡导有态度的中国创造,向年轻用户提供有中国特色的潮流货品服务,并帮助中国当代年轻设计师在“态棒”被更多消费者认识,助力年轻创业者在态棒实现创业和机会。

据悉,这款产品并不是简单的一款电商产品,而是以社区驱动的潮流电商平台,年轻人不仅能够购物,也可以和主理人聊天,在氛围超好的社区认识好友。

阿里新潮流电商App“态棒”内测3

自2021年秋季开始的互联网行业裁员潮至今好像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从BAT到新兴的独角兽企业都没能免俗,甚至于出现了“毕业”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说辞。当然,此时也并非所有厂商都在收缩战线,日前有消息显示,阿里正在测试一款名为“态棒”的电商App,并且这是一款主打年轻人潮流文化的电商社区。

从目前曝光的相关信息显示,“态棒”打出了“有态度的中国创造”的Solgan,表示要服务于年轻用户,成为提供当代年轻人新生活消费方式的平台。据悉,“态棒”倡导有态度的中国创造,向年轻用户提供有中国特色的潮流货品,并帮助年轻设计师在“态棒”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助力年轻创业者在该平台实现创业和机会。

不难发现,“态棒”被阿里定义为一个以社区驱动的潮流电商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购物平台、还是一个交流的社区。同时在“态棒”这个平台中,用户可以发表自己对商品的“态度”,供其他用户参考,还能与国潮品牌的主理人、设计师互动。简单来说,“态棒”几乎就是一个阿里版的“小红书”,定位也非常清晰,瞄准的是对潮流文化感兴趣的年轻消费群体。

事实上,阿里对于小红书的忌惮和觊觎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此前在今年1月,阿里上线了名为“友啥”的兴趣社交APP,这款APP以兴趣驱动社交,围绕潮流有趣的好物研究所,来打造以“兴趣+社交”为核心的`种草平台。与“态棒”一样,“友啥”在官方介绍中同样是通过潮流好物打通兴趣与社交,将爱好潮流文化的人与物集聚在此,同样是聚焦年轻消费者。

但值得一提的是,与小红书最大的不同是由于背靠阿里的电商体系,无论“态棒”还是“友啥”都能实现种草后的即刻拔草,用户在看上了心仪的商品后、直接就能通过链接下单购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态棒”和“友啥”更像是将淘宝中的“逛逛”单独分出来,做的独立APP。

从“友啥”到“态棒”,阿里这番 *** 作不禁让人想起了腾讯在2019年最后三个月里,一口气推出七款社交平台来打造产品矩阵的做法。目前阿里旗下的电商平台中,天猫对标京东、淘宝特价版对标拼多多,“态棒”对标的自然就是小红书了,这无疑是典型的防御型产品。

没错,当淘宝特价版暂时在下沉市场迟滞了拼多多的扩张脚步后,阿里在电商领域的最后一个难题,就只剩下了小红书。而“态棒”这款APP或许就是阿里想要做一款属于自己的小红书的结果,它的出现也更像是阿里与小红书竞争白热化的体现。

从阿里的视角出发,没有小红书和拼多多的世界无疑是最美妙的。从瀛海威开始,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成功标杆就是垄断或双头垄断一条主要赛道,BAT之所以从千禧年一直到如今都屹立不倒,无疑是因为腾讯有社交、阿里有电商、百度有搜索。

当然,巨头之所以是巨头,仅仅在一个赛道上实现垄断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横向扩张、实现业务的多元化。故而在过去的十年间,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是四处出击,甚至腾讯都有了一种变身投资公司的既视感。

然而,互联网行业的“好日子”似乎到2021年就为止了,随着反垄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互联网巨头的横向扩张基本已经成了为历史,在这样的情况下,守好基本盘就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对于阿里来说,电商无疑就是基本盘,但在保卫这条赛道头把交椅的争斗里,阿里最致命的敌人或许并不是京东,而是小红书和拼多多。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阿里电商业务走的并不是传统的零售商模式,不是像京东与亚马逊这样将传统零售业搬到网络上,靠赚取商品差价来盈利。

阿里电商业务的利润,是来源于向商家收取广告费、服务费,其盈利逻辑是要求有不断的流量涌入,持续不断引入新商家、并打压逐渐壮大的老商家。在这种情况下,拼多多的存在让中小商家有了另一种选择,而小红书则更进一步,直接在阿里体系外向商家收取广告费了。

阿里电商业务靠的是向卖家出租广告位来挣钱,而广告位的核心作用,其实就是向用户种草。事实上,种草是当下电商平台都在追逐的一个概念,因为相比于需求明确的购物,种草带来的是无目的性的交易,也就是类似于在网络中闲逛,却在这一过程中被种草某一商品、进而冲动消费。

相比之下,广告就显得过于生硬了。在有了淘宝的“逛逛”后,阿里要另建一个单独APP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淘宝的交易属性太强,并不利于用户自发产生内容,毕竟种草的本质是内容消费,是先是有内容再有随之而来的消费转化。

那么,“态棒”有机会征服年轻用户吗?只能说或许是难于登天。君不见,腾讯的“有记”、知乎的“CHAO”、陌陌的“树莓“都已折戟沉沙,而阿里此前并不具备社交基因,对于打造一个社区并没有成功的经验。选择潮流文化和年轻人这两大元素虽然是当下新消费浪潮中的重要组成,可有一个问题阿里或许很难回答,那就是在有了小红书后,年轻人为什么要来“态棒”呢?

要知道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几乎不存在同时逛小红书和态棒的情况出现。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态棒”的产品逻辑其实与小红书是完成相反的,前者所注重购物的社区、而不是先有社区再转为卖货。这种微妙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整个平台不可避免地,沦为类似“什么值得买”这样的导购平台,而如何确保社区调性不跑偏显然也很考验阿里的运营水平。

或许有人会说,态棒的优势是购物体验更好,被种草后马上就可以下单,但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种草的关键是要有内容积淀,如何为态棒积累内容目前是这款APP是否能够成功的契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不逊于当初悟空问答向知乎挖角大V这样,互联网行业对于KOL的追逐。

需要注意的:

1拍摄的主角:视频的主角是物,是盈利性安排仍是非盈利性安排,决定了片子的内容选择和全体风格,一起也影响着主题风格;

2影视的定位:视频制作出来要给谁看?这就需要以观众的口味和喜好作为引导航向的指南针;

3影视的播放场合:是视频媒体,仍是广告投进,又或是展厅播放,这就决定了视频制作的成本。

制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摄影师拍摄,如果有团队的话包括后期剪辑、制作都可以包揽,或者自己会的话用剪辑软件比如pr等自己进行剪辑呀。

北京总部
搜狐是中国领先的新媒体、通信和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华人世界的强势互联网品牌。
搜狐是有影响力、有公信力的新闻中心,联动娱乐市场,跨界娱乐中心,受体育迷欢迎的体育中心,引领潮流的时尚文化中心。搜狐在中国家喻户晓。
搜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的赞助商,是中国网民上网的首选门户。
总部:上海
盛大网络作为领先的互动娱乐传媒企业,通过盛大游戏、盛大文学、盛大在线等业务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互动娱乐内容和服务。盛大游戏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产品线,为用户提供包括MMORPG、休闲游戏在内的多元化网络游戏产品,满足各类用户的一般娱乐需求。2012年5月18日,入选第四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2012年8月27日,盛大高管调整,谭离开接任CEO。
总部:广州
网易(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TES)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它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实现“网上聚人之力”。
网易始终保持在互联网应用、服务等技术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率先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或服务,包括中文全文搜索、全中文大容量免费邮件系统、无限免费在线相册、免费e卡站、在线虚拟社区、在线拍卖平台、24小时客服中心等。它还推出了一款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白金地位的国产网络游戏。
网易已经推出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电子邮件、在线教育、电子商务、在线音乐等服务。
总部:北京
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领先的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珠海、北京、成都、大连和广东深圳设有办事处,在日本设有分公司。
其产品线覆盖多个领域,如桌面办公、信息安全、实用工具、游戏娱乐、工业应用等。自主研发了WPS Office、金山词霸、剑侠情缘等一系列知名产品,适用于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日前,胡润研究院对外发布了首份《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在这份榜单中,我国以206家上榜独角兽公司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从这份独角兽榜单中我们可以知道,电子商务、金融 科技 和云计算是创造独角兽数量最多的行业,它们分别催生出68家、56家和44家独角兽。

其实,这些行业能够产生如此多的独角兽也在意料之中。按照胡润的说法:“这些行业正在影响世界经济,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的关键行业。很多世界顶尖的年轻人才想在这些领域工作,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么,在电子商务行业,我国一共诞生出多少家独角兽企业呢?也许答案颇为令人吃惊。在上榜的68家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独角兽企业中,一共有34家来自我国,占到了电子商务上榜独角兽总数的一半。

我们知道,阿里巴巴、京东集团、拼多多是我国电子商务“三巨头”,它们占据了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以B2C电商为例,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京东集团拿下了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寡头效应日益凸显。在阿里巴巴、京东集团、拼多多等巨头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的国内电商市场,为何会诞生如此多的电商独角兽企业?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首先是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大。按照分析机构Forrester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8万亿美元。数以万亿计的市场规模,即使大部分份额被现有企业所把控,也会为许多人提供创业成功的机会。其次是网购人数的不断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渗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网购的大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强创业者在电商领域创业成功的概率。还有就是电商市场的行业多元化。截止到目前,电商市场已经覆盖多个传统行业,比如 汽车 、蔬菜等等。这些行业的“加入”,让一些电商企业在阿里京东身后成功崛起,例如车好多和美菜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提起美菜网,相信我们并不是非常熟悉。然而,这家电商独角兽企业早已创下斐然的成绩。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榜单数据,美菜网的估值已经高达500亿元!

其实,美菜网取得成功的背后,与它的创始人刘传军密不可分。其实,刘传军的创业历程也颇为坎坷。早些时候,刘传军从中科院辞职,首次创业以有机 健康 农产品为方向,很快便创业失败,负债累累。随后,刘传军在窝窝团创业三年,负责全国的营销和地面业务。直到2014年6月,刘传军才创建美菜,而创立美菜的刘传军,虽然投入了所有资产,也不过是35万。
但是,创立美菜,让刘传军抓住了蔬菜电商的宝贵契机。在2014年Q4,美菜的收入就高达1000万,而到今年Q4季度,美菜的收入将会超过140亿。换言之,在短短5年的时间,美菜网这个电商新巨头的收入增长1400倍!

估值高达500亿!在阿里京东身后,这个电商新巨头收入增长1400倍。虽然美菜网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刘传军并未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美菜网将会关注于生鲜供应链的构建,持续在技术和大数据上投入,为行业提供包括商品、物流、系统、金融在内的服务。

在不久的将来,刘传军能否带领美菜网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2016年年末开始,在线视频行业进入剧变期。10月31日,阿里集团CEO逍遥子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古永锵将不再担任优酷土豆董事长兼CEO职务。这位国内在线视频行业元老淡出历史舞台。

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没有打完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息。国内在线视频市场的行业玩家走过创业时代之后,早已开始寻求新的机会。

去年11月4日,腾讯视频宣布品牌全新升级——不负好时光。

而在12月21日,优酷启用全新Logo 口号:这世界很酷。

今年2月15日,乐视视频发布新品牌主张“就视不一样”。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三家在线视频巨头齐换slogan,这些行动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必然的规律。

一条走了十年的死胡同已经悄然落幕

在线视频市场在过去10年的基本商业逻辑是这样的——花大钱买版权、买带宽,取高额的视频播放量、点击量,卖广告赚小钱。这种商业逻辑曾被乐视视频张曙光戏称为“买面包卖面粉”。

优酷和土豆合并后,曾经是在线视频市场上半场的绝对赢家。万万没想到,在线视频是个消耗战永不停息的高地。

后来各个视频平台在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时,把版权的争夺变成了非良性竞争,版权泡沫越吹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在下半场,面对不用交财报的爱奇艺、腾讯视频,以及一开始路子就完全不一样的乐视视频,反倒显得有些尴尬。

某种意义上看,在线视频行业10年间的发展历程就像是O2O一样,是资本的无底洞。合一集团财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优酷土豆购买版权花费了516亿元,而当季净亏4356亿元人民币。

暴风影音的副总裁崔天龙曾经谈到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商业模式,都不能永远看不到希望的全行业整体持续亏损,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在线视频领域,大家都在用投资方的钱打来打去,拼的都是自己的时间,特别无聊。这是一场永远也打不赢的战争,因为核心竞争力在内容版权方。

乐视视频可能算是在线视频行业的幸运儿,在其他平台还没有意识到版权采购的重要性时,乐视早在2009年就大幅增加版权投入。随后正版化潮流来临,乐视当初花的大钱逐显成效。在后来版权费用越来越高的时候,乐视成为了重要的版权分销商,过去提早布局储备的版权,为其贡献了大量收入。

要知道,在2015年“跑男”和“爸爸去哪儿”等,一季的网络播放权费用就高达3-4亿元人民币。很显然,如此高昂的版权成本对于视频平台而言,很难维系。过去版权采购赚流量再去换广告的商业逻辑彻底走到了尽头。

搜狐张朝阳更是谈到,“盲目在头部剧购买,投入上亿元购买一部剧,这简直疯了,而且广告根本达不到!必须走向自制和收费,走向Netflix模式。

各个视频平台意识到了版权的成本困境时,逐渐寻求出路。所以在2015年,优酷会投入百亿元人民币建设自媒体频道,“罗辑思维”等优质自媒体很大程度上就是优酷靠建设UGC内容寻求内容多样化的产物。而乐视也在去年6月开始放弃版权采买业务,完全转向自制内容。有关这块内容暂且按下不表,下文再谈。

(来自艺恩咨询中国网络剧市场研究报告)

齐换slogan背后的新生意各不相同

腾讯、优酷、乐视齐换slogan的大背景恰恰是过去一条走了十年的死胡同已经落幕,崭新的竞争阶段已经开始。这场战争围绕的核心是“国民总时间”。罗振宇在2017年跨年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国民总时间”。

对于在线视频领域来说,“国民总时间”背后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优质内容以及具备优质内容消费能力的那群人。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个平台,实际上的聚焦核心都是具备内容消费能力的年轻人。

去年11月,腾讯视频宣布品牌升级,“不负好时光”成为品牌新slogan。当时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刘胜义对此解读为,以更加年轻化、更能引起用户情感共鸣的定位展现品牌。未来发力方向是优质内容,以及与消费者情感沟通。

随后的12月,优酷启用新Logo和新口号:这世界很酷。当时阿里文娱集团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称,年轻人是文娱消费的主体,围绕年轻人打造文娱体验,成为优酷的战略发展方向。

今年2月,乐视视频发布新品牌主张“就视不一样”。乐视视频总裁高飞解释称,希望与年轻人一起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发现新鲜世界。在他看来,全行业进入生态竞争之后,乐视视频已进入生态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三家齐换slogan之后,高管都把年轻人作为重要的突破方向。而且三家都是具备生态效应的视频平台。如今在线视频市场的竞争已经升级到了生态对生态、内容对内容的竞争。不过,三家其实在未来的发展实际上区别很大。

1、腾讯视频越来越像Youtube

腾讯视频的生态更多是以微信、QQ的社交体系为核心,以视频内容为依托。虽然说腾讯视频一再强调网台联动、头部版权和精品自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爱奇艺、优酷土豆、乐视视频早已经把这些内容作为发力方向的情况下,腾讯视频真正的优势并不在这里。

腾讯视频之所以能在这几年迅速成长,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微信和QQ的社交分发。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内插入的UGC视频内容,正在通过社交的方式让过去在优酷上集中的自媒体内容渐趋在腾讯视频上成长起来。UGC视频内容容易构建起广告营销价值。所以腾讯视频在当时启用“不负好时光”的slogan之后,提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广告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收入份额中,优土第一,占比为218%。而腾讯视频占到209%,爱奇艺占到206%。不过,据Analysys易观产业数据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季度监测报告(二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收入份额中,腾讯视频占到216%,爱奇艺占213%,优酷土豆占208%,分别位居市场前三位置。乐视以108%的份额,排在第四。

对腾讯视频而言,社交体系带来的UGC内容优势正在推动其广告收入迅速增长。腾讯视频在社交生态的加持下,本质上正在越来越像Youtube,过去优酷土豆们没做成广告业务,在腾讯社交平台以及效果广告的作用下,反倒越发突出。

2、优酷融入阿里文娱电商体系

优酷在去年10月阿里筹备建立阿里文娱集团,而阿里文娱集团又成立大优酷事业群和新移动事业群开始,就逐渐融入阿里的文娱、电商体系之内。对于优酷来说,具备优势的内容版块有亮点,一个是视频电商,另一个则是线上线下的影视链条打通。

优酷在视频电商领域有阿里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作为支撑。视频电商本质上是个UGC内容为基础的大数据广告系统,视频内容中会因为数据插入商品。优酷跟淘宝、天猫打通之后,再根据基于用户行为和数据挖掘进行精准营销。本质来看,视频电商和腾讯视频的大数据广告业务还是一回事。不过视频电商设计的链条会更丰富,从理论上来看,对商品的转化率可能会更高。

除了视频电商外,阿里文娱的业务线囊括了内容制作、线下发行、线上售票平台、线下影院、娱乐电商等全产业链营销闭环,和支付宝、淘票票打通之后,阿里文娱成为了优酷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当然,阿里在文娱领域毕竟还是新人,面对如今竞争激烈的世界,未来会取得怎样的成效依然有待观察。

3、乐视视频的软硬件整合生态

乐视视频的生态和前两家还不太一样。用乐视话语体系里常用的描述来看,乐视的生态是“平台+内容+终端+应用”。

和优酷与阿里文娱组合在一起的摊子大不同,乐视的摊子相对比较小,也比较垂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阿里文娱像是视频领域的安卓,而乐视视频则像是视频领域的iOS。

因为在乐视视频的内容中,前端有手机、电视这些硬件终端作为前台,再加上应用和平台作为承载以及自制内容作为后端的支撑,总体而言,形成了一整套以自制内容为核心的软硬件垂直整合生态体系。

特别是自制内容,这一块业务大家都在做,不过乐视视频做的最早,优势也比较突出。虽然最早从事版权采买业务,而且做了这项业务足足做了十多年,并且靠版权分销赚到了第一杯羹,但从去年6月开始乐视视频就逐渐放弃纯版权采买,转而把自制内容作为核心,用“保底+分成”的方式孵化自有内容。

最早做版权采买的人放弃纯版权采买,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成本越来越高。但乐视在其中还是踩准了点,在版权费用并不高的时候采购了大量版权,而且还赚了钱。在其他人刚刚意识到自制内容的时候,乐视视频的内容自制已经开展了数年时间。也难怪乐视发布新slogan“就视不一样”时会谈到自身主张“不一样”。

目前在乐视视频的摊子中,收入主要是分四块构成,最传统的收入是广告收入和版权分销。这两块收入虽然一直在增长,不过目前总体份额正在下降。付费会员收入和自制内容带来的其他数字娱乐盈利正在成为未来的重要支撑。

2016前三季度,乐视网收入达到168亿,更具预测,乐视网第四季度营收为40亿元,也就是说2016年乐视网营收将突破200亿元大关。根据艾瑞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乐视视频营业总收入达10063亿元,终端收入和会员发行收入分别达到5132亿元和3109亿元,大幅超过广告收入,改变了乐视视频的收入结构,从收入结构来看,相对比较健康。

这是乐视最优质的一部分资产。也难怪孙宏斌会在乐视风波最激烈的时候会选择重点投资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这几块业务。

静待2000万会员门槛后的血雨腥风

说完业务区别后,其实还要着重强调下有关付费会员的问题。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线视频领域晒自家付费会员数的现象越演越烈。

2016年6月,据不完全统计,乐视视频的付费会员数是2380万,保守估计2017年年初或突破3000万。同样是6月,爱奇艺宣布VIP会员数量突破2000万。而在去年11月份,腾讯视频宣布会员数量超过2000万。随后在12月,优酷宣布付费会员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

从付费会员数量的角度来看,几家大视频平台都已经超过了2000万大关,甚至可能有2-3家平台达到了3000万大关。付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视频平台在收入会更稳定,有助于协助视频网站在加强内容收购和内容制造。

(艾瑞咨询:中国在线视频用户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所以可以看到,今天几乎所有视频平台都在拼自制内容,丰富自家的内容体系,以此扩大会员规模,形成良性循环。在很多人看来,国内在线视频领域已经兴起了一股学Netflix的潮流。

不过,未来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因为自制剧的成本实际上也在提升。根据骨朵网络影视的调查。2012年自制剧《屌丝男士》元祖,单季制作成本为每集30万,不过,2016年多部超级网剧单集成本已经超过500万。

国外自制剧成本实际上也在提升,美国流媒体平台市场现在已被Netflix、Amazon、Hulu三巨头牢牢把持。

(来自《奈飞,奈飞,奈何非我鱼与熊掌》)

2014年1月Netflix向美国用户提供6484部和1609部剧集;但到了2016年3月,这个数量萎缩到4335部和1197部剧集,Netflix的内容总量萎缩了32%。与此同时,2014年以来Netflix的营业现金流量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就一直是负值,并呈喇叭口状有越变越大的趋势,2016年Q2达到-226亿。

(来自《奈飞,奈飞,奈何非我鱼与熊掌》)

相比来看,在美国,Amazon自制剧+多终端+电商模式目前来看,可能更健康。亚马逊拥有多个终端平台,包括手机、平板以及电子书、移动应用等,这些内容能够支撑起Amazon视频内容多终端体系,也能更好的触达消费者。Amazon自制剧始于2010年,目前Amazon Prime在北美的流媒体服务中占据了13%左右的市场份额。

背靠美国大部分主流影视公司的关系,Hulu正版影视剧资源丰富,也引得爱奇艺、搜狐视频一开始就走了Hulu模式,而不是当时其他人都在走的Youtube模式。

不过,2013年的时候,阑夕当时就预判,在拿来主义的指导之下,中国的在线视频行业可能会产生一个“Youtube+Hulu+Netflix”的标准配置。

如果真的把国内的在线视频巨头和北美市场做对比的话,乐视视频很像Amazon,优酷似乎也因为阿里和Amazon有那么一丝相似之处,爱奇艺则像是Hulu,至于在国内的优酷、腾讯视频、乐视视频、爱奇艺究竟会书写出怎样不同的故事,还真是值得期待。

研究结论
1、跨境电商产业链可以拆分为前端(用户)、后端(供应商)以及中间通路(货源组织、仓储和物流)。创业公司可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不同的环节作为切入点进入行业,并以此为基点向产业链上下游逐渐延伸,从而最大限度的掌控供应链。
2、跨境电商之间的竞争集中在三个方面:资金、流量和用户营销能力。其中资金和流量决定了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而用户运营能力则能让平台把供应链上的优势转化为最终销售。
3、巨头入场后,基于B2C模式的资源争夺会越来越激烈,现阶段 B2C 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一般创业公司轻易涉足,现有B2C创业者从细分市场和细分用户入手或能占得一席之地。
4、平台型玩家还有一定的时间窗口,消费个性化和消费场景化是重要趋势,且最终都会形成C2C+M2C混合模式。
5、舍去C端用户,做B2B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也是一个方向。把流量获取和运营交给那些擅长的人,可以更专注的深耕供应链,而供应链是利润的来源。
一、跨境电商风口中的玩家
1、电商市场中的新红利
在电商行业格局已定、以淘宝和京东为首的4、5家大电商已彻底瓜分掉现有市场的时候,创业者们仍没有放弃在电商这片红海中寻找新的机会。电商行业的“下一片蓝海”在哪?而从贸易政策、消费者、创业者和资本等各个层面来看,这片蓝海都无疑是“跨境电商”,并且不少从业者认为,这也是电商行业中的“最后一块肥肉”。
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14年海淘的用户数达到1800 万,成交规模 1400 亿。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商务部公布的全球贸易格局报告则显示跨境出口电商市场规模的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
跨境电商巨大的市场红利背后是出现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消费升级趋势。以80后和90后人群为主的消费人群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安全放心、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优质服务等成为了消费升级过程中用户的核心需求。同时,中国的出境游人群规模逐年增长,境外消费将增强国内用户对海外品牌的认知度,并刺激回国后的跨境消费。
同时,从2014年开始政府便不断释放跨境贸易利好,这也促进了跨境电商基础设施的加速完善。首先,2014年7月发布的《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从政策层面上承认了跨境电商,也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其次,从上海成立自贸区并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到上海、杭州、郑州、宁波、深圳、天津等地蜂起的“保税区运动”是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完善的过程。
2、创业者与巨头的共存与竞争
2011年,洋码头从跨境物流服务商转型进入跨境电商市场,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涉足跨境电商业务并顺利发展至今的创业公司。从2013年开始,做跨境电商业务的创业公司多了起来,包括蜜芽宝贝、蜜淘、小红书、笨鸟海淘、海蜜、街蜜、洋葱淘、波罗蜜等。当然,这些创业公司的切入点和玩法各有不同,比如做B2C跨境自采模式的蜜淘、蜜芽宝贝、洋葱淘;做C2C买手模式的洋码头、海蜜;从社区延伸至电商业务的小红书;从物流切入的笨鸟海淘、街蜜;从视频直播切入的波罗蜜等。
扎堆的创业公司承担了早期用户教育工作,跨境电商市场被迅速撕开的一道口子。在政策红利、市场红利逐渐明朗起来的时候,电商巨头、物流服务商、大型互联网企业等诸多角色也开始相继进入该市场。举几个例子:
·2014年2月,天猫上线“天猫国际”,在模式上复制了一个海淘版的“天猫商城”。
·2014年12月,聚美上线其跨境电商频道“极速免税店”。与天猫不同的是,聚美采用的是海外直采的自营模式,通过把控货源避免再次陷入售假风波。
·2015年1月,网易和顺丰相继涉足跨境电商:考拉海购和顺丰海淘,分别从内容和物流切入该领域。
·2015年4月,京东正式上线“全球购”,采用B2C的方式做自营跨境电商,延续了京东自身电商业务的基因。
·亚马逊也在积极布局针对中国市场的跨境电商,从2014年开始相继上线了直邮、海外购、进口直采和国际精品店等多项业务,用不同的模式匹配不同类型的商品和用户。
电商巨头和创业者拥有着不同的流量基础、品牌基础、资金实力和供应链掌控力,巨头的入场对创业者已经拿下的市场将造成明显的冲击。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在这个共生与竞争的环境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市场切入点以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活下来的关键。
3、跨境电商产业链
跨境电商产业链可以拆分为前端、后端以及前后两端之间的通路。其中,前端是用户;后端是供应商;中间通路则是打通供需两端的货源组织、仓储和物流三大环节。所以,跨境电商的基本链条从上游至下游可以描述为:供货商(品牌商、贸易商、经销商、商超、买手团队等角色)——货源组织(直接采购或招商入驻)——国际仓储物流(自建或合作)——保税清关——国内物流——用户流量(流量获取和流量转化)——售后(退换货等)。
其中,最下游的用户流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商平台在上游供应商的话语权以及对供应链的掌控力。而平台在上游获取货源的能力和在下游销售商品的能力又影响到中段的仓储和物流解决方案设计(主要受制于成本)。因此,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创业公司则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团队基因选择不同的环节作为切入点进入行业,并以此为基点向产业链上下游逐渐延伸,从而最大限度的掌控供应链。本文也将从不同的产业链节点入手,分析目前跨境电商玩家们的策略与商业逻辑。
二、前端流量:做社区
天猫、京东、聚美等电商平台具有天然的流量优势,当它们在做跨境电商业务时,手中已有相当数量的电商存量用户,它们要做的事情是“流量转化”。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它们在流量端最大的困扰往往在于:不知道用户是谁、用户在哪,故而它们首要任务是“流量获取”。并且,手握用户不代表就能将商品销售出去,“流量运营”至关重要。 可以说,流量获取、流量转化和流量运营都离不开优质的内容,尤其是依托于社区的优质UGC内容。“用内容吸引精准的用户、产生黏性、引导消费”的最佳案例便是“小红书”。
1、用社区制造用户黏性
社区之于电商最大的价值之一便在于获取精准的、有黏性的潜在消费者。小红书最早做的是海外购物攻略,这在2013年还是一个空白的市场,于是小红书迅速聚集了一批对跨境购物有兴趣的精准用户。
但攻略则意味着小红书需要自己提前生产内容,这种相对静态的信息流并不是最适合海外购物的内容形态,无法与用户产生即时的、持续的互动。于是,小红书很快便将产品形态调整为移动购物和晒单社区,通过产品规则和机制的设计让好内容在社区里自然的滚动、沉淀,同时保持用户的活跃度。
在内容方面,小红书做了几件事:第一,内容形态以为主,用最接近线下购物的场景和视觉效果吸引用户;第二,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内容,使得每个呈现出来的商品都有名字、购买地、价格、用户心得等,保证内容的完整性;第三,重内容,而非分享内容的人;第四,根据用户所关注的品牌、标签、人等因素,想每个人精准推送内容。
而在用户方面,在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翟芳看来,晒单社区的属性与爱购物女性的信息分享需求是天然契合的,这里面包含着参与感、存在感等情感,所以但凡在社区中留存下来的用户,平台并不担心他们的活跃度和黏性。小红书给出数据称,其用户平均一个月打开应用超过50次。
多位跨境电商创业者表示,自身运营面临的最大难点就在于用户留存、用户复购和品牌传播。若一个跨境电商平台能够同时运营着一个有着高质量内容和活跃用户的社区,基于内容来做电商,那么用户留存、品牌传播的问题都能得到缓解。
2、用社区获得流量转化
对于B2C跨境电商来说,选品的压力较大。大部分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并没有线上或线下的历史销售数据,这便要求采购团队对“爆款是什么”非常敏感,这时候具有社区基因的电商平台将从中受益——社区中的UGC内容带来大量基于用户喜好的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平台选品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所以说,社区不仅解决了用户获取和用户黏性的问题,而且相比其它电商平台能更容易的解决“从看到买”的用户运营和转化。既然解决了选品问题,那么通过B2C模式对有限SKU的供应链做深度掌控便成为了最佳商业模式。小红书是如此,出自一个团队之手的顶顶(海淘晒单社区)和洋葱淘(B2C跨境电商)之间的逻辑也是如此。
社区对于电商的价值清晰可见,但当跨境电商发展到目前阶段,再去复制小红书的路径和模式已经难度较大,且需要时间,但行业的窗口期已经快要过去。因此一些跨境电商走了一条与小红书相反的路径:先电商、后社区。今年9月洋码头宣布进军社区,建立消费者与海外卖家的分享交流平台,目的在于进一步消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并且不同于小红书“聚焦于内容”的做法,洋码头“聚焦于买手”,这与它依靠海外买手的C2C模式有直接关系。
三、货源供应链:自采和平台
货源位于供应链的最上游,对于一个跨境电商平台来说,掌控货源主要考量的是它们对海外供应商的BD能力以及货源组织能力。关于后者,跨境电商通常有几种方式,包括自营直采、招商入驻、买手采购、代运营/代购等,其中代运营/代购的模式正逐渐失去竞争力,前三者涵盖了目前大部分跨境电商在货源端的解决方案。
1、供应商角色
海外供应商大致可分为几类:品牌厂商、贸易商、经销商、商超、个人买手(或买手团队)。
几乎所有跨境电商都希望与品牌厂商直接签约,从而邀请其入驻或直接采购商品,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但大部分品牌商有自己成熟的销售体系和品牌形象,它们对于合作的电商平台在销售能力上有较高要求,除此之外,还有维护和传播品牌形象和口碑的需求。对于那些喜欢低价促销商品的电商平台来说,品牌商的合作意愿会大大降低。
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能接触到的最上游环节便是贸易商,贸易商再与多个品牌商对接。贸易商的好处在于手中有大量且丰富的SKU,免去了电商平台与品牌商注意谈判的成本。因此,即使能获得品牌商的收取,电商平台仍会跟贸易商保持长期合作。
经销商、商超等渠道相对更容易合作,但在商超以零售价购入商品无疑会抬高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成本。不过商超的优势在于SKU丰富,能够为平台做很好的品类补充。
当跨境电商还处于“代购”的早期时代,个人买手或买手团队是最重要的供货角色,现在则是C2C模式跨境电商的供货源。与个人买手合作的优势在于品类能够做到足够丰富和个性化,但问题也比较突出——对买手团队的管理比较困难,这也直接决定了用户的购物体验。
2、跨境直采
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是跨境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目前国内跨境电商平台中通过跨境直采方式来组织货源的平台占比最大,包括京东、聚美、小红书、蜜淘、洋葱淘、蜜芽宝贝等。跨境直采的优势在于平台直接参与货源组织,若能在这个过程中尽量砍掉中间环节,便能够获得成本优势。并且,大部分跨境直采的平台都采取“闪购+直邮”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库存周转时间,缓解供应链压力。
跨境直采也对平台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一是需要有自己的海外BD、选品和采购能力;二是需要应对自有库存带来的品类管理和资金压力,尤其是资金压力;三是有较好的流量以及消化流量的能力。面对来自资金和流量的压力,大部分跨境直采的平台都采取“闪购+直邮”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库存周转时间,缓解供应链压力。
不过,面对采购的资金压力、与多家供应商的谈判难度等问题,跨境直采在品类扩张和规模扩张上都比较难。再加上目前京东、聚美等有资金又有流量的电商大佬纷纷以跨境直采的方式介入,在海外供应商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它们将吸走大部分资源,这将给创业公司造成较高门槛。不仅新进入者已经很难再在跨境直采中获得优势,已有的创业公司也面临很大冲击。所以以洋葱淘、蜜淘、蜜芽宝贝为代表的B2C电商在采购端都以一个细分品类(例如母婴用品等)或市场(例如日韩)切入,获取相对细分的用户流量,通过品类或市场建立壁垒。
3、M2C招商
M2C是平台模式中的一种,即邀请国际品牌商、零售商、免税店等商家角色入驻平台,典型的玩家有天猫国际、洋码头等。其中,天猫国际是纯M2C平台,完全秉承了天猫的逻辑。洋码头从C2C起家,现在则是M2C和C2C共存的形态,未来或将以M2C为主。
M2C招商模式主要考验平台的海外BD能力,若能获得某海外品牌的独家签约将成为平台的资源门槛,但这要求该电商平台在流量和销量上有明显优势。因此,M2C招商模式的玩家中天猫国际将占据明显优势。
大部分M2C平台的招商目标包括知名国际大品牌、拥有爆款的品牌(如花王)、拥有一定用户群的小品牌等。其中有中国市场运营需求的品牌,电商平台会为它们提供或对接第三方TP代运营服务。但代运营服务将抬高成本,导致用户承受更高的价位。除此之外,商户还将承受高额的广告成本,这些都会体现在最终的价格上,这与跨境自采相比是劣势。除此之外,平台对品牌商的管控能力也较弱。
虽然平台对供应商的掌控能力有限,但M2C模式至少可以在货源端保障正品。一方面,入驻的商家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海外零售资质等证明;另一方面,商品几乎由海外直邮。当然,天猫国际和洋码头都在供应链的仓储和物流环节做更多布局,通过打通各环节信息系统甚至自建的方式来弥补平台模式的缺陷,后文将详细分析。
蜜淘创始人谢文斌透露他们已有转型做平台模式的想法,“仅凭一个创业公司的资金能力是无法吃透海外供应链的,最终可能不可避免的还是要通过招商入驻的方式引入更多海外供应商。” 面对供应商管理和运营问题,谢文斌认为B2C模式出身的跨境电商平台已有一套能够对接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系统,会比直接做M2C的平台在服务质量上有更多保障。
4、C2C买手
于M2C平台采用商户招商的方式不同,C2C平台上的货品由海外买手采购获得,买手可在平台上开店、不定期做海外扫货直播等,典型的玩家有洋码头、淘宝全球购、海蜜、街蜜等。
买手制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一是品类足够丰富,尤其是对非标品的SKU覆盖宽度是跨境自采方式无法做到的;二是能提供足够个性化的商品,覆盖长尾市场,尤其是买手能从用户订单的反馈中快速调整选品思路;三是通过塑造买手品牌、促成买手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形成 “达人经济”,从而在流量端制造用户黏性,与在前端做社区的目的相似。
但同时,与代购一脉相承的买手制依然面临着“真假货难辨”的问题,这使得这一类平台的流量转化率普遍较低。因此,C2C平台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海外买手给用户造成的不信任感。以洋码头为例,其做法就是做严格的买手认证:确认买手的海外身份、或至少是长期居住海外;对买家做随机抽查,包括检查仓库货品、仓储条件、库存真假等;通过与买手的上游供应商或合作伙伴沟通来评估他的信用状况。
除此之外,个人买手也会造成供应链不稳定和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对于前者,平台需引入足够多的买手、提供足够数量和品类的商品来对冲一些买手供货能力的不稳定;对于后者,平台除了以一定的服务标准设立买手的入驻门槛之外,还需要对买手进行培训。无论是海外品牌商、零售商还是个人买手,大部分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本土化服务”这件事上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四、物流供应链:仓储和物流
物流供应链负责连接供应商和用户,是跨境电商供应链中关键的通路环节,也是目前壁垒最高的环节,包括仓储、物流、清关等环节。在这其中,技术、资金、政府资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逐渐做重的物流
不少从业者认为,物流环节是跨境电商的最大掣肘,如何能打通从海外供应商到国内用户之间的物流通路,使中间的环节尽量减少、信息尽量通畅,从而提高效率,是所有跨境电商都要面对的难题。
一直以来,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有两种:转运和直邮,而转运又分为海外仓转运和保税仓转运。其中,通过海外仓集货再转运回国的方式时间周期长且不可控,再加上中间经历的环节众多,错单、丢单等问题也更容易发生。而直邮虽然运输的速度快、点对点的物流也将通路中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但零散的直邮货品的清关效率却普遍较低,而且单件货物的物流成本非常高。
虽然海外转运和直邮的物流解决方案仍在大范围使用,但随着各地保税仓的兴起,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物流解决方案是将货品邮寄至国内保税仓,再由保税仓清关入境,并通过国内物流送至用户手中。
无论是电商还是O2O,谈及物流必会提到“要把模式做重”。虽然都知道自建物流能让供应链更可控,在用户体验上胜出,然而并非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都有这样的资金实力。
目前,跨境电商在境外物流环节有几种做法:电商平台与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合作,类似淘宝与“四通一达”之间的合作;只做跨境供应链中的物流环节,用技术系统优化现有物流服务的效率水平,如笨鸟海淘;电商平台自建物流系统,如洋码头的贝海国际;从自有物流资源(航运、海运资源等)切入跨境运输,如顺丰、韵达等。
其中,前两种做法比较轻。平台在跨境运输资源上采取与第三方专业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包括FedEx、DHL、顺丰等,平台自身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建信息系统和技术系统的方式打通海外仓储、物流、清关等各个环节,一方面监控整个物流环节,另一方面则通过让各环节信息对接和流通更顺畅来提高整个物流流程的效率。
但一些从业者认为做到这样还不够,在跨境这样一个场景下,只有把物流环节做重才能保障用户的体验。因此,洋码头自营的贝海国际从一开始便介入境外的干线运输环节和跨境的海运、航运环节。一方面建立自己的货运车辆体系增强揽货能力、保证与航运的交付都能按时完成;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的安排航班发货来平衡物流的速度和成本。近期,从物流业务管理工具切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的第三方转运物流服务商笨鸟海淘也表示要开始往重资产方向倾斜,加大对空运、清关环节的优化,并在各国建立干线运输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各跨境电商平台都在加强对清关环节的优化,积极与海关的清关系统做对接,希望改变人工 *** 作的传统方式,通过电子清关提高效率。对于拥有国内保税仓的B2C平台来说,当平台上出现一笔订单后,该笔订单的商品信息就由系统直接对接至海关的清关系统,完成电子清关。对于那些采用直邮方式的商品来说,在商品发出之前提前报关更是提升效率的关键。而洋码头在清关环节的介入更深,它通过自有人员陪同整个清关过程,在清关环节形成封闭通道,避免换货、掉包等情况的出现。
2、布局国内保税仓和海外仓
跨境电商兴起之初,大部分电商平台都采取租用海外专业仓储服务商的仓库和服务的方式来解决仓储问题。但随着七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内保税仓的蜂起,国内保税仓已成为了跨境电商的首选仓储阵地。
从所有权来看,保税仓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仓库,即一家电商平台包下整个仓库; 另一类是公共仓库,也就是多个电商公用一个仓库。
从运营方式来看,同样有两大类:一类是代运营仓库,即仓库和仓库内的工作人员都由平台租用,但平台不介入运营;另一类是自运营仓库,虽然仓库也是租用,但仓库内片区的规划、仓储电子系统的设计、分拣、包装等流水线环节都由自己完成。
公共仓的问题在于,当订单量上升,各家电商平台将受制于公共仓的订单处理能力,无法灵活调整,用户端的物流信息呈现也会出现滞后;代运营的问题则在于拣货、货品管理、包装等各个环节的可控性弱,标准化程度低。这些都会影响到用户最终的购物体验。因此,B2C跨境电商都在争夺各地独立保税仓资源,若资金和技术实力允许,也会优先自运营模式。
争夺保税仓的跨境电商以B2C玩家为首。得益于自身模式,B2C平台能将采购、仓储、物流、支付等环节的系统都对接至保税区,打通后与海关系统完成对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规划和控制。同时,保税仓也更喜欢B2C电商,因为它们单品类的货量大,清关效率也更高。以郑州保税区为例,聚美拥有最大的保税仓、其次是小红书,且均为自运营。
在布局国内保税仓的同时,一些跨境电商平台希望在仓储上继续向上游移动,能把仓库直接建在海外,比如已有保税仓的蜜淘、小红书以及从自营物流向自营仓储延伸的洋码头。
除了能承接一部分国内保税仓不允许进入的货品之外,电商平台纷纷开始在国外建仓的目的还在于进一步提升物流供应链环节的效率。B2C平台能将采购的货品直接屯在海外,这就意味着当货品还在海外时平台就可以开始销售、生成订单,如此将加快库存周转速度。C2C或M2C平台的货源更为分散,海外多个城市建仓则可以让供货商家或买手将物品直接就近存放在相应的仓库里,提高境外物流的效率。当然,这样做将带来成本的提升。
五、跨境电商的机会
1、深耕供应链
虽然跨境电商市场已成红海,但还没有出现淘宝、京东等几大巨头分食天下的局面,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者都有机会。如果说行业的早期发展靠的是政策红利、人口红利、低价优势、品类宽度等因素,那么跨境电商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电商都需要面临的竞争点上——供应链和服务。
早期进入跨境电商市场的创业者大多做着规模化的代购生意或者是对代购模式的优化。前者的典型是淘宝全球购,后者的典型包括蜜淘(已转型)、Hai360、海猫季等。虽然进入门槛低、模式轻、容易在初期形成规模,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会遭遇瓶颈。用蜜淘创始人谢文斌的话来说,对代购模式进行优化时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海淘体验,但由于在货源端和仓储物流上均没有话语权,对体验的改善仍然是有限的。
所以,跨境电商的重点仍然要回归到供应链和服务上。具体来说也就是:接触到足够多的供货角色,争取议价权,获得定价权;建立自己的库存并具备一定的库存深度;拥有一条可掌控的物流通路,包括仓储、物流以及一套能够打通采购、仓储、物流、清关各环节的技术系统。对于以上几点,创业者应根据自己的商业模式、资源优势和资金实力有针对性的布局。
2、巨头进入,B2C玩家要做“小而美”
既然供应链是跨境电商的关键,那么B2C是否是目前机会最大的模式?并不是。京东、聚美等巨头以全品类B2C平台的姿态进入跨境电商,而在母婴市场也有了蜜芽宝贝这样认知度很高的品牌。现阶段 B2C 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一般创业公司轻易涉足。若要做B2C模式,需要做的更巧妙,“小而美”的定位或更有可能找到位置。
细分市场
做全球范围内的全品类自营跨境电商难度很大:一方面,日本、韩国、澳洲、美国等国家的供应链成熟度不同,逐个去覆盖会有很大的谈判难度;另一方面,全品类自营意味着巨大的资金,一般创业公司很难承受。因此,从某个市场或某个品类入手,再围绕着这个点做业务延伸成为一些创业公司的选择。比如,蜜淘现在的定位就是韩国市场内的全品类,洋葱淘的定位则是日韩美妆。
细分人群
小红书便是抓住了一群特征明显的用户,通过社区捕捉到这群用户的需求,并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由于小红书的用户大多是那些善于发现国外稀奇好货的人,所以小红书福利社的定位也并非大牌爆款,而是以偏小众的长尾品类为主,所以与电商巨头之间不易产生直接竞争。
蜜芽宝贝同样是抓住了一个细分人群,但与小红书的不同是,母婴用品属于高度标准化产品,对供应链的考验会集中的表现在价格上,一旦巨头进入也是最易掀起价格战的品类。所以,现在还想从母婴市场切入做B2C跨境电商已经很困难。
大电商平台虽有大流量,但流量未必精准,流量转化率也不一定高。而细分的市场或品类能够帮助平台找到细分的用户,挖掘这群用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大而全”的平台容易忽视的或无法提供的服务,或能让B2C平台在巨头挤压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3、C2C玩家仍有一定时间窗口
当B2C平台都陷入相似的资源竞争局面时,C2C平台面对的却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品类可以无限丰富的市场。供应链上游的资源本就足够分散,所以短时间内也难以被一两家平台所控制。同时,C2C平台上大量的长尾非标品类能够满足用户足够个性化的需求,在早期快速形成规模。
另外,用户在移动端消费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场景化特征,而平台上的买手能创造出最接近线下的真实购物场景。洋码头用图文的方式做扫货直播,B2C模式的波罗蜜也从视频直播切入,做“边看直播边扫货”的消费场景。虽然“消费场景化”谁都能做,但通过散落全球的买手来做这件事无疑能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场景体验。
不过,出于供应链稳定性和服务质量控制的考虑,C2C平台最终不可避免的需要逐渐引入海外品牌商或零售商,成为C2C+M2C的综合型平台,可参照洋码头的发展路径。一旦照此路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直面来自淘宝全球购+天猫国际的竞争。
4、舍去C端运营,做B2B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在跨境电商这个市场中还有这么一种角色,它们擅长获取用户、运营用户,是“流量主”,但由于自身电商业务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在供应链经营上会产生问题,例如下厨房、大姨吗、堆糖等,还包括大量的微商。这些平台虽然体量不大,但足够长尾。因此,为它们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曝Shein拟2024年赴美IPO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