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和京东新百货的区别

京东物流和京东新百货的区别,第1张

有区别。
京东物流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对外提供包含仓配服务、快递快运服务。已涵盖快消、服装、家电家居、3C、汽车和生鲜等多个行业。
京东新百货将被打造为集线上线下消费、体验于一体的新生活方式精选集合创新业态。京东APP上的京东新百货频道已经上线。

随着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消费场景、消费渠道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所想即所得”成为大部分消费的刚需。

那么,传统零售门店如何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近日,新经销实地探访了京东便利店,看看针对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零售门店的改造和升级,京东是如何做的。

封闭场景的智能便利店

京东便利店

新经销探访的京东便利店位于京东集团大楼内,每天上下班的白领是这家便利店的主要受众人群。

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使上班族鲜有逛街购物的时间,而这家京东便利店则将日常所需的休闲零食、牛奶饮料、洗护用品、自热食品等“搬”到了写字楼,上班族“足不出户”就可便捷地购买到所需商品。

这家京东便利店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便利店,而是一家现代化的智能零售终端,京东将多年积累的大数据能力、消费者洞察能力、商品动销分析能力、智能管理能力等应用到了这家20多平米的小店上。

首先,店内商品全部是根据消费群体的生活工作业态,结合京东新通路精准选品的能力,进行商品结构组合。这也是只有20多平米的空间内600多个SKU却能够满足日常上班族基本的购物需求的重要原因。

其次,墨水屏电子价格标签、人脸识别、刷脸支付等智能 科技 在店内的应用,在大大提升门店销售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多余的人工成本。

店内一角,消费者选购、支付

根据门店的商品动销数据,工作人员还能进行及时补货,以及阶段性时间节点的“场景补货”。通过“场景补货”,提高商品的卖出,通过增加某个商品的排面和陈列露出,继而提高销售额,增加门店整体利润。

西安某地京东便利自助小铺

无独有偶,7月底,西安某写字楼进门处同样出现了只有10多平米的,专门针对白领人群的京东便利自助小铺,不到半个月,日流水就覆盖住了租金、人工、水电等成本,且一直在攀升。不难看出,这些新型的便利店都具有以下特征:

1门店面积小:这类便利店面积一般较小,门店租金成本相对较低;

2商品种类多:门店虽然小,但是却出售牛奶饮料、食品、饭团、面包等各类商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3经营智能化:刷脸支付、电子价签等的使用,轻松消费,智能体验;

4商业模式轻:门店面积小,且标准化经营,商业模式可复制性高。

这些小型的京东便利店不仅适合办公室、写字楼,还可以根据店主需求和点位环境进行定制化设计,在图书馆、学校、机场车站等多种场景应用。

千店千面与千店一面

无论是京东集团总部的京东便利店,还是西安的京东便利自助小铺,背后都离不开京东新通路的支撑。作为国内行业领先的快消B2B平台,京东新通路不仅能够为全国超百万家门店提供一站式优质货源支持,完备的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解决门店的商品采购难题。

同时,依托于B2B2C全链路的数据能力,京东新通路还通过输出品牌、模式和管理等,引入多元流量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提升自身多场景的零售能力,不断助力传统零售门店实现数字化升级。

比如,新通路进一步强化了对门店形象标识、门店管控、设施配置、服务标准、商品规划、物流配送六方面的统一,进而不断优化消费者在门店的购物消费体验。此外,新通路还为门店引入了京东APP、京东便利GO、京东到家、美团等多元的开放性流量,促进转化,带动销售。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新通路事业部总裁郑宏彦(左),新经销创始人赵波(右)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新通路事业部总裁郑宏彦表示:“零售的本质是成本、效率和体验。新通路给出的方案是基于数字化基础上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基于用户画像精准匹配商品的能力。在未来的商业模式里最重要的一个点,是你能够给到消费者在当前的场景和时间下,以正确的商品。

过去的新通路,积攒下了完整的门店供货能力,我们也搭建起了基于门店ERP体系下向上上传用户画像,向下下传决定门店进销存的能力。新通路搭建出京东便利店在千店千面的同时,在服务上又可以做到千店一面。”

如果说之前新通路强调的是赋能传统门店,那现在新通路正以全新的姿势,躬身入局到零售领域。基于商品的能力,数据的能力,需求的洞察,场景的掌握深耕一线,最终推动线下零售门店的数字化升级。

助力品牌商创造市场增量

京东新通路智能供应链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门店采购到全品类、质优价廉的商品,帮助门店更高效地分销,还在于能够帮助品牌商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生意的联动,通过洞察不同消费场景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及购物方式的差异,为品牌商的产品研发、价格定位、市场营销策略及分销政策提供更丰富全面的决策依据,市场策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在过去,交易、交付完全分离,线上线下各成体系,很难实时高效联通,线上的数据无法有效指导线下,而线下的交易也无法反哺线上,效率极低。

消费者自助结算

而京东新通路则通过门店的智能化系统将商品、消费者和门店有效连接在了一起,所有交易数据实时在线,消费者画像随时可见,商品库存动销情况清晰可查,这就为品牌商的商品推广、新品测试构建起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相较以前,品牌商家的产品验证、市场铺货周期也将大为缩短,分销效率大为提升。

对于传统零售门店而言,只有不断用数字化工具和方式武装自身,选择好良好的合作伙伴,才能够 健康 可持续发展。随着数字化在各个行业渗透的加速,智能化、数字化的分销方式也必将成为所有企业的刚需,而京东新通路无疑将成为所有品牌商、经销商和零售商在数字化升级转型过程中的绝佳合作伙伴。

京东全球最大的无界零售超级体验店将于今年10月,在江北区保税商圈普泰广场开业。该业态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经营范围除了传统的家电、3C数码、通讯产品外,还有图书、日用百货、家居家具、二次元、休闲娱乐、餐饮等品类及辅助业态。
据了解,京东无界零售互动体验店重庆店是京东全球首个以无界零售为基本模式的自营大型互动体验店。多样的品牌以及丰富的产品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不同产品需求,无处不在的产品实际 *** 作体验让消费者在选择带电类商品时更为简单、直观。环绕式卖场空间和生活提案式场景陈列、针对不同人群的主题空间设计、极具科技感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时尚、便捷的高科技全场景给予消费者独特、有趣的购物体验。此外,线上权益与线下专属权益的双重结合、多样的购买方式、线上线下同价、黑科技加持的智能服务硬件大幅度地提升了购物的便利性。

如果问你如今人们大多都在哪里买手机?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认为答案是线上购物。诚然,随着通信技术进步,线上购买已经成为很多人最主要的购买渠道,但是在我国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选择通过线下店购买手机,线上购物虽然方便,但是对于手机这种产品来说线下购买可能更多一些安心。不过如今电信营业大厅或者手机零售商已经不再是线下购物的首选,一种全新的线下购买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那就是平台线下店,京东之家就是此类线下店中比较典型的形态。

京东之家线下店(图源来自网络)

京东之家这类的线下店最大的好处就是依托线上平台,打造集销售、体验于一体的线下购物体验,在保证充足货源的同时,给用户更顺畅直观的购物体验。对于手机销售商来说,以渠道建设为核心的行业破圈之战已经开始,全渠道销售必将成为其最终形态,距离消费者最近的渠道终端就越能洞察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迎接市场的考验的同时,加快应变措施同时 探索 新模式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在进入2021年后,京东之家的店主们体会到了这一模式下的优势,依托京东之家平台,围绕经营模式展开创新,加强渠道、团队及服务建设,在全渠道的新时代表现异常活跃。

路走通了,月销百万只是起点

京东之家北京常营店位于朝阳区常营购物中心,2月份开业,首月的门店成交额就突破百万,3月营业额再度提高到130万元,这让其经营者耿志德内心澎湃。作为2012年便从事手机营销工作的通讯“老司机”,身处行业前沿的他很早就体会到,传统的经营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单一渠道的局限性,制约了很多传统零售业态的成长。手机零售行业走到了转折的路口,老路不通,就应该主动探寻新路。这次的异军突起并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在转型中找对了发展的方向。

京东之家门店模式就是他 探索 的路。他认为,京东的品牌口碑和形象积淀可以比肩百年老字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模式,以及小时达等业务创新,注定了它的不一样,大幅缩短了新店树立口碑需要形象建设的周期和资源投入。“这里引流相对传统店铺容易,客单转化率也更高。周边居民认可我们的体验和服务,黏性大,销售局面就打开了。与渠道和Mall谈合作,心里底气也足了。”

立足“All in one”融合优势,再开10家新店

陕西鑫南山店总经理黄照群的着眼点,则有所不同。他认为门店可以依靠京东之家放大自己的品类融合优势。黄照群深耕线下多品类融合综合型数码零售多年,与京东之家的合作,可谓如鱼得水。4月份在西安赛格国际新开的京东之家门店,依靠线上引流,创下400万元的门店营业额纪录,成功跑赢了周边同行。

京东之家线下店(图源来自网络)

他认为,当前环境下,单一品牌专卖店局限性较大,很难做强,尤其是在进入大型Mall的过程中,进店、经营压力都比较大。多品类融合型门店,消费者选择更丰富,商家也能触达更广泛的人群。但是融合型门店,很难获得媲美专卖店的品牌方支持力度。这正是他希望能够有所改变的一点,也是他认可京东之家未来发展战略的一点。

黄照群总结了京东之家全渠道模式对自己“All in one”经营理念的三大助力:打通了线下商家与品牌之间的渠道鸿沟,获得了更多手机品牌的资源倾斜;丰富的活动、营销辅助工具、线上线下同价等引流政策,带来了可观的人气;京东品牌支撑,消费者的信赖度更高,更容易进入当地核心商圈。他透露,年内有望新开10家京东之家合作门店,进一步扩大其在当地的竞争优势。

用好京东工具,业务做大做强

在浙江浙信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波眼中,与京东之家合作的目的也很清晰:“当务之急是把京东之家的营销工具用好,在提升店铺业务量的同时,提升店长、店员的能力。”

他经营的是一家大型综合性连锁通讯零售门店集团,旗下有手机品牌专卖、营业厅合作店、卖场门店等各类门店100多家,门店规模及品牌占比在浙江省均名列前茅。尽管经营状况良好,但孙波却有强烈的危机感。在他看来,缺乏线上能力,是自己的短板。而京东之家全渠道模式带来的宝贵线上能力,如果与门店自身优势相结合,将创造可观的增量。

孙波的门店参与了京东之家多次重大促销活动以及手机品牌线下路演,还培养出了自己的电商直播骨干店员。他对京东之家未来的战略充满信心:“京东之家的平台能力,和经销商的线下资源结合,一定可以发挥优势,实现双赢。”

服务是战胜同质化的最好武器

广东龙腾宇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锡斌刚加入京东之家大家庭,门店将于5月20日在深圳汇邦中心开业。尽管还在准备阶段,但是他相信,有同行珠玉在前,自己一定也能获得开门红。

广东是手机通讯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强手如林。作为专注线下零售20余年的老兵,为了打破线上瓶颈,今年郭锡斌正式成为京东之家的合作伙伴。他表示,线上、线下渠道都有独特优势,线上可观的流量和口碑是区域零售商无法企及的,而线下零售具备产品沉浸式体验、厂商路演活动与消费者互动等优势。

京东之家线下店(图源来自网络)

“京东之家全渠道模式打通了线上线下,既能为门店带来可观的引流,还能通过小时达等服务模式,拉近消费者与品牌的距离”,郭锡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销售日益同质化,影响买家决策的是服务。能够让消费者更快捷拿到手机,提供比同行更贴心地服务,门店的核心优势就能够得以彰显。他还透露“520”只是开始,自己计划至少以1月1店的速度,年内将布局10家以上新店。

上文所提到的店铺采用的是提到的京东之家迎接时代挑战推出的全新商业共赢合作模式。结合京东之家线上、线下全渠道优势和供应链资源,对接各地优秀零售商伙伴,形成线上线下流量闭环,全面提高消费者体验,为行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促成与品牌、零售商合作共赢。

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位从业者笑谈:“握手京东之家,有些像玩网游开局就拥有60级大号和高端装备,不用从新手区1级小号练起了。”从大城市的Shopping Mall、核心商圈、大型社区到四五线城镇,如今,分散全国各地的京东之家,正在与商家携手,为行业未来加速耕耘,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行业从业者们带来更多机遇。

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京东电器正通过全渠道、多业态的融合发展,创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体验、全链路服务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京东是中国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受消费者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

继京东数科之后,京东或将迎来第二家上市独角兽。

9月27日,京东 健康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 健康 ”)正式披露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美林、海通国际、瑞银,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Analysys易观在6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688亿元,和2018年相比环比增长356%。2020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将会有望达到2000亿,市场增长达到467%,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行业风口之下,京东 健康 浮出水面。

京东 健康 布局最早起步于医药电商——2013年初,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2014年2月起,京东的医疗 健康 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项目进行运营, 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领域,随后全面发力,布局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等领域,2017年12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11月京东 健康 成立,并从京东集团的业务中分离出来。

招股书表示,京东 健康 是引领中国医药和 健康 产品供应链转型的先锋。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京东 健康 为用户提供「人在货在,随时随地」的一站式体验。京东 健康 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 健康 产品供应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 健康 管理平台。 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分别拥有439百万、505百万、561百万及725百万个年活跃用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 健康 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 健康 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 健康 的平台购买医药和 健康 产品或医疗 健康 服务。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人民币82亿元、人民币108亿元、人民币88亿元,同期经调整盈利为人民币2090百万元、人民币2484百万元及人民币3440百万元及人民币3710百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50亿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6%,由于疫情期间医院是病毒最聚集的地方,用户端的就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网上买药开始迅速普及,京东 健康 CEO 辛利军的评价——疫情将诊疗线上化的市场教育时间缩短了5-10 年。

京东 健康 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零售药房,二是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零售药房业务,京东 健康 目前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来自通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1、零售药房业务采用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

在自营模式下,从供应商处采购医药和 健康 产品,然后直接销售给用户,主要从中赚取产品销售收入。自营业务,通过京东大药房进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与京东集团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设施网络,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

线上平台方面,线上平台引入连锁店和独立药房以及医药和 健康 产品厂商和供应商,使其通过平台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根据与第三方商家的单独合同条款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布局是同城派递服务,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的全渠道布局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

2、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包括互联网医院、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两个部分:

互联网医院主要根据医生收取的费用向医生收取手续费。是中国首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线上平台之一,在2020年8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 健康 管理组合。2020年上半年,京东 健康 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可在平台上预约并支付由线下医疗机构提供的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服务包括全身体检、医学美容、口腔齿科、疫苗预约和基因测试。

从最早的医药电商再到互联网医院,京东 健康 的业态持续升级完善。不仅如此,京东 健康 的to B生意也一直在悄然拓展着,第三方批发平台“药京采”于2017年3月上线,该平台将上游药企、医药公司及 健康 产品供应商和分销商与下游药房连接起来。

打通医、药联动,实现闭环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上升、 健康 意识提升都在表明国民的 健康 需求不断增加,充满机遇的医疗 健康 市场一直是互联网巨头的重点布局的赛道,伴随着近年解除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外界也对互联网医疗满怀憧憬,一度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是解决中国医疗体制难题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医疗赛道全景涉及诊前、诊中、诊后的各大环节,典型的场景包括:轻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在线问诊、 在线购药、 健康 管理等。对于互联网医疗的 探索 ,共通的策略就是打通“医”、“药”、“康”环节,形成一站式的医疗 健康 服务闭环。

BAT发力医疗领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逻辑,京东 健康 则是以电商基因为抓手、反向重构医患与大 健康 领域的商业模式。

招股书显示,京东 健康 通过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实现「医、药联动」,打造了一个闭环体系。零售药房的买家同时是潜在高质量的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而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又成为反哺零售药房和其他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的重要流量。

京东 健康 零售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相辅相成,在医疗 健康 价值链上形成协同的闭环。零售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京东 健康 的医疗 健康 服务,以进行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加上高质量的服务和品牌认知度,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又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 健康 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BAT巨头扎堆抢食

根据国家卫计委曾经预计,到2030年我国 健康 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 健康 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这种万亿级别的市场上,BAT三员都不约而同的对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了布局: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目前市值达到2493亿港元;

腾讯投资的微医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也将估值目标定在了100亿美元;

而深耕行业已久的春雨医生也在最近拿到了搜狗的投资;

互联网巨头之外的金融 科技 巨头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在2018年登陆港股,目前市值也超过1140亿港元。

尽管这个行业巨头扎推,赛道拥挤,但还么有一个绝对的胜利者出现。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5年累计亏损近40亿元;最早探路线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兜兜转转也还没有能实现上市上的愿景。

由于同样在电商平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最容易被拿来与京东 健康 作对比的企业就是阿里 健康 。从数据看,在年活跃用户数上,阿里 健康 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净利润层面,京东 健康 表现亮眼。

猎云网

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依然处在孵化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京东 健康 ,作为京东旗下成长最快、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其成长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而京东 健康 再造一个京东的想法如果实现,那么其未来也将不可限量。

或将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4个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东 健康 正式从京东集团中分拆出来,拆分之际就获得超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了CPE中国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资本(CICC Capital)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2019年11月15日,京东集团披露京东 健康 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东2020半年报中透露,京东 健康 与高瓴资本就京东 健康 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京东 健康 投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京东 健康 的估值暴涨230亿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的记录。

今年8月初,京东 健康 登上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未来京东 健康 将和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子集团三足鼎立,协同京东商城零售业务发展。

目前,京东集团为京东 健康 的控股股东,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间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权益,约占京东 健康 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104%。除此之外,高瓴资本通过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完成上市,京东 健康 将会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四个IPO——继京东、达达,以及即将IPO的京东数科之后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刘强东先后收获了两个ipo,首先是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京东集团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持股高达474%。随后,京东集团完成二次上市登陆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亿港元。招股书显示,刘强东持股京东147%,拥有高达784%的投票权。

除此之外,京东旗下独角兽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未来都具备未来独立IPO的能力。今年4月24日,京东工业品已签署23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一跃成为工业品领域内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东数科刚于本月提交了招股书,京东 健康 也紧随其后递交招股书,刘强东在京东数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间接持有的股份,合计持股5035%。

随着京东孵化的这一个又一个独角兽纷纷上市, 这两年,淡出公众视野的“东哥”,化身IPO收割机 。随着京东 健康 、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纷纷奔赴IPO,“东哥”的财富将迎来一个三级跳。


开菠萝 财经 (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 唐亚华

编辑 | 黎明

徐雷升任总裁、刘强东退居幕后之后,京东的首份业务成绩单公布。

11月18日,京东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营收2187亿元,市场预期2154亿元,略超预期。但这一季,京东的净亏损达到了28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盈利76亿元。

同一天,阿里也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该财季,阿里营收2007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062亿元,同比增长29%,但增速略微下滑,净利润为2852亿元,同比减少39%。

对比来看,京东营收超预期但净利润下滑严重,阿里则是营收净利润均低于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当天,京东股价上涨约5%,阿里下跌11%。

刚刚过去的双11,京东声称,双11购物节销售额提升了29%,达到创纪录的3491亿元。9月,徐雷成为京东的二号人物,同时京东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透过财务数据和业务变迁,我们来看看京东的发展到底是高歌猛进,还是徒有其表。

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营收为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第三季度净商品销售收入为1860亿元,同比增长229%;净服务收入为327亿元,同比增长433%。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为1677亿元,同比增长343%。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159亿元,同比增长531%。

过去三个季度,京东的营收均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整体相对稳定,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略有下滑。增速上,过去三个季度相比去年同期也稳定在25%以上,但增速也在小幅度下滑。

成本方面,变化比较大的是营业成本和营销成本。本季度京东营业成本为1876亿元,同比增加了273%,其中,包括采购、仓储、配送等的履约开支从116亿元变成143亿元,涨幅为232%。营销开支也由去年第三季度的55亿元增加423%至78亿元。

第三季度京东经营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滑409%,经营利润率为12%,继续保持低利润率运营。同时,公司由盈转亏,净亏损额达到了28亿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76亿元。

对比前几季度,2021年第一季度,京东净利润346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4455%,二者均表现亮眼,第二季度,营收大幅度下降至478亿元,增速也下降了9709%。最近两个季度,京东的净利润持续走低。

至于亏损原因,财报中提到,2021年第三季度,因为股权投资带来的亏损达19亿元,而2020年第三季度亏损仅有3亿元,主要是“由于某些股权投资对象的非现金减值所致”。 也就是说,京东投资的公司股价下跌,导致京东的账面亏损加大 。不过,具体是哪些公司,财报中并未提到。

另外的亏损,京东解释为京东物流以及新业务的投入加大。京东表示,其中96%的成本和费用都用于实体经济投入,主要有商品采购、基础设施、物流履约、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对品牌商家扶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为5522亿,同比增长250%,增速可观。

资深电商从业者孟奇认为,京东营收尚可,净利润下跌严重,投资亏损是一方面,另外,一些重点项目市场表现一般,如京东今年出资53亿入股的尚品宅配,同时,传统业务收缩及调整,如新通路业务的调整,新的京喜业务等,也会导致成本增加。

总体来说,京东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了基础建设上,在消费趋于保守的大背景下,京东还算是稳住了基本盘。从股市上也可以看出来,市场对其的表现比较认可 。”孟奇说。

海豚社联合创始人那明远也认为,京东在物流和技术上的投入对未来是长期利好,是加强京东护城河的动作。

几个月前,成立13年的京东,首次正式拥有了二号人物。

9月6日,京东发布公告称,京东零售CEO徐雷升任京东集团总裁,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汇报,同时公布的还有京东 健康 的人事调整。加上2020年12月底京东 科技 、京东物流的调整,京东旗下四大业务全部换帅。

很多人将此举解读为刘强东正式交出了京东的执行管理大权,退居幕后。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8年,京东受刘强东事件影响,股价大跌60%,市值蒸发了90多亿美元。这时,徐雷作为准“二号人物”浮出水面。

徐雷上位后对京东的业务和人事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 京东内部的职业经理人陆续出局

但老员工也没能长期把持大局。2020年12月,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三驾马车”业务中的两位代表人物,陈生强、王振辉双双卸任各自集团CEO职务。尤其是王振辉,在京东物流上市前夕离开,这让外界唏嘘不已。密集的高管变动背后,刘强东收权的信号越来越明显。

所以,不管是2018年的退隐,还是2021年让出总裁职位,刘强东从来没有真正退出管理。如今,他还持有京东139%的股份,握有769%的投票权,在一系列放权收权的运作后,从控制权上来看,京东依旧是刘强东“一个人的京东”。

京东在成立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身陷亏损泥潭,过去三年,京东开始盈利了,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业务的调整,也就是重回零售主业。

这一业务的主要执行者正是徐雷,徐雷将原先以品类为核心的架构,变成了前中后台。离客户最近的职能为前台,中台的核心是把过去十几年所积累的经验标准化,后台则为整个商城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持与风险管控。

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在2018年徐雷担任京东零售CEO后,京东当年实现了4620亿元的总营收,同比增长了2751%,2019年,京东总营收增长到5769亿元,同比增长2486%,2020年更是增加到7458亿元,同比增长2928%,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京东活跃用户数分别为305亿、362亿和472亿。

净利润方面,京东在2016年-2018年分别亏损3855亿元、288亿元、2801亿元,到2019年开始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189亿元,2020年净利润更是达到了49337亿元,涨幅超过了300%。

不过,不同于阿里这样的重营销的平台型业态,京东更重视自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技术、团队服务能力。 重人力的特质使得京东始终是一家重资产公司,成本常年居高不下,商业模型没有那么“性感”

京东方面称,2021上半年,京东物流为26万一线员工支付的月平均工资支出超过11万元,同时还为快递员提供包括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在内的六险一金。对于普通员工,京东也“大方”了一把,今年7月13日,京东宣布将用两年时间把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

拥有40万员工的京东,短期之内可能始终是一家在苦活累活中抠利润的另类互联网公司。

而且,对比阿里、拼多多,京东年度活跃用户仍存在差距。从2020年第二季度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一年内,拼多多增长了222亿,阿里增长了17亿,京东只增长了115亿。数据显示, 截至6月30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达5319亿,阿里对应数据为912亿,拼多多为85亿

第三季度,阿里的这一数字变成了953亿,京东为5522亿,阿里增长4100万,京东单季增长2030万。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已经失去了电商第二的位子,并且短期内很可能只能一直保持在第三位。

京东的零售主业稳定上升,但新业务也不能落下。

京东之所以被拼多多赶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利用好下沉市场和微信的流量。拼多多将二者结合配合上社交玩法,迅速打开了一个电商蓝海市场。

京东显然不甘放弃这一市场,2019年10月,京东的社交电商平台“京喜”正式亮相。

2020年,社区团购又成了巨头追逐的新风口,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美团的美团优选、滴滴的橙心优选以及阿里的盒马鲜生等平台混战社区团购。2020年12月,京东将京喜升级为京喜事业群,包含了四大类业务:主打社交电商的京喜APP、主打社区团购的京喜拼拼、为下沉市场线下门店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京喜通(原京喜新通路),以及提供物流服务的京喜快递。同时,京东还斥资7亿美元投资了兴盛优选。

半年时间,京喜拼拼在全国覆盖超50个地级市。但据媒体报道,京喜拼拼在近期撤出了山西市场,至今已关停7省的业务。今年5月以来,京喜拼拼接连退出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和青海等省份。不止京东,整个社区团购赛道在近期迎来调整,橙心优选被传也在裁员、收缩等。

新业务表现如何?我们来看财报。

第三季度,京东2187亿元收入中,有1980亿元来自京东零售,占比约九成,还有257亿元来自京东物流,占比约一成,包括京东产发(京东旗下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服务商)、京喜、海外业务等相关的新业务总营收为约5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不到3%。

但新业务带来的亏损达到了207亿元。而京东业务中唯一盈利的京东零售,第三季度经营利润才794亿元。所以,京东的新业务是拉低公司整体利润的重要因素。

当然,过去三年,京东在阿里和拼多多的强势进攻下仍然保持了增长。同时,疫情给了京东一个很好的契机,证明了自建物流的正确性,今年中概股股价大幅回调的时候,京东跌幅比其他公司小也验证了京东的抗风险能力。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指出,京东盘子没有阿里、拼多多大,但有物流、自营业务,是最稳的,别人很难进攻。京东面临的挑战在于,流量陷入瓶颈,未来增长难度大,同时,京东是一个拥有40万员工的庞大组织,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京东前员工张野则认为:“京东的主业稳中有进,但新业务亮点不足,如新业务中京喜、社区团购、7fresh没有太大的成效。”

回到本质,京东虽然把零售、 健康 、物流、数科拆分成了四个公司,但这还是京东原有的业务板块,这几年,京东并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只是在资本运作上更娴熟了。

2020年,是京东系的上市大年。6月,京东控股的物流公司达达赴美上市,同月,京东集团回港二次上市,9月,京东数科提交招股书,12月,京东 健康 在港股上市。而后,到2021年5月,京东物流上市。除了因金融领域监管问题未能上市的京东数科,京东旗下几块主要业务均顺利上市。京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但京东的几大业务在每个领域都有强悍的对手,零售业务有阿里、拼多多, 健康 业务有阿里 健康 、平安好医生,物流有四通一达、顺丰,数字 科技 业务有蚂蚁集团,新业务成效不足,还得继续努力。

未来,要想保持市场对它的想象空间,京东需要更多故事。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野为化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物流和京东新百货的区别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