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战绩披露,为何说淘宝拼多多终于斗不过京东了?

双11战绩披露,为何说淘宝拼多多终于斗不过京东了?,第1张

中国的电商市场,是淘宝、拼多多、京东三足鼎立的格局,而近来有网友断言,刘强东的“物流真经”,肯定敌不过淘宝拼多多的“吸星大法”。

但问题是从这次双十一的成交额涨幅来看,京东的物流优势,非但能与淘宝拼多多的低价优势分庭抗礼,甚至还隐隐占了上风。

1“电商三雄”之间的恩怨情仇

尽管近几年来,淘宝在国内的声势山河日下,但截止目前,其仍是中国电商市场的老大。

网友将淘宝比作“武林盟主”,因早年得到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支持,才有了今日这般雄厚的实力。

可得势后却大肆打压“丐帮”,一手“降龙十八掌”玩得出神入化,谁不听话就拿钱砸死他,搞得怨声四起人心背离,以至于后起之秀拼多多问世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挖走了淘宝的一大片墙角。

而拼多多呢,是个“魔道中人”,靠着一手“吸星大法”,轻而易举地撬走了“丐帮”的大量帮众,实质性撼动了盟主一脉的根基。

淘宝起初没将其放在眼里,直待其大势已成之后,方才悔之晚矣,号令天下“切勿堕入魔道,随我围剿此獠”,见响应者寥寥无几,索性动用“写轮眼”,偷师了拼多多的“吸星大法”。

京东自称“浩气盟盟主”,只玩阳谋,不搞歪门邪道,盟内成员都是盟主的手足兄弟,一手唯快不破的“物流真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人送江湖雅号“隔日必达真男人”。

淘宝早前以己度人,一直瞧不起京东,并曾嘲讽其做物流是求死之道,但在数年后遭到现实的毒打后,也开始偷偷摸摸做起了物流,奈何却是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偷学了个寂寞。

2拼多多的横空出世令京东扬眉吐气

2021年的双十一,京东天猫的总成交额达到了惊人的8894亿元,其中天猫5403亿,京东3491亿,单看数额,天猫比京东大了不少,但论增长幅度的话,京东的增幅达到了2858%,而天猫的增幅只有845%。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通胀、短视频电商平台、消费者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电商平台这两年的增长趋势明显放缓,可即便如此,京东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而其中的缘由不言自明——京东当前的强势,其实是压抑多年的合理需求,在得到充分释放后的“报复性增长”。

在淘宝如日中天那会儿,京东不仅自建物流连年巨亏,并且被淘宝的“降龙十八掌”打得头破血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腾不出还手之力。

然而,京东所陷入的这种困局,在拼多多下场动用“吸星大法”挖了淘宝的墙角,使得淘宝“元气大伤”后,三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使得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淘宝特价版”的推出为标志性事件,在淘宝调配出大量战略资源,重新转战“下沉”赛道后,京东所处的“中上层”赛道,竞争压力骤减大半,对标受众的忠诚度和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和巩固。

某种程度上来说,拼多多的出世确实是令得京东扬眉吐气,双双都是赢家。

3价格攻势恐难对京东构成实质性威胁

之所以有人断言,京东的“唯快不破”,肯定敌不过淘宝拼多多的“价格攻势”,是因为他们觉得,京东虽然物流确实很快,但价格也确实贵,这样一来,注定就会失去大量用户,长此以往,用户规模的萎缩,必然会降低京东的平台活跃度,最终伤筋动骨。

但是在我看来,持上述观点的网友,显然都忽略了一点——

现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小件拼多多,大件上京东。”

虽然淘宝和拼多多的“吸星大法”,确实令京东在一些10元左右的生活日常用品上,失去了显著的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京东在大件商品、精密电子产品上的竞争力,却是水涨船高!

无论物流服务,还是产品质量,淘宝在品控方面下的功夫,自始至终都不如京东,而拼多多,更不可能在这方面和京东一较高下。

拼多多的“围魏救赵”,令淘宝不得不调兵遣将转战“下沉市场”,如此“断尾求生”之举,直接导致京东有如“困龙升天”,从此再也势不可挡!

京东所坚持的品牌战略,始终就那一句话:“品质、品质、再品质!”

淘宝和拼多多通过价格优势争取到的那些用户,原本就不是京东致力于捕捉的受众主体,甚至即便是这些“长尾用户”,在涉及品质因素时,也会更倾向于考虑京东。

结语

所以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淘宝和拼多多的低价攻势,恐怕难以对京东的品控打法构成实质性威胁,但是光说不做也是假把式,“吸星大法”和“物流真经”到底谁厉害?

就让时间来说明一切吧!

怎么说服大公司候选人,接受创业公司Offer?

一、在说服候选人跳槽或者是接受Offer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1、八成以上的候选人都会说换工作不是为了钱,但又会有至少九成以上的人是只要钱合适,就一定会接受Offer的。

2、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满意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是“有缝的蛋”。

3、对于候选人来讲,真正的换职痛点不会超过2个。只不过很多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痛点是什么,那HR或是猎头就更难知道了。我的核心方法论之一:如果痛点是真实,那就帮候选人找出来;如果痛点是模糊的,那就帮他厘清;如果他自己认为的痛点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痛点,那就像外科手术一样,把这个伪痛点切除,然后揪出那个真实的。

4、情怀真的是可以当饭吃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无论听上去多么的鸡汤,但在一个如此浮躁的职场中,它确实能够打动不少的人。

5、说服候选人的工作其实是从职位设立之初就开始了的,如果最初的定位有问题,那么到了Offer谈判阶段再来修正,就会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或者说即使候选人勉强接受入职了,后面的生存概率也不会太高。

6、一定有一些候选人是你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的,在你情我愿的双向自由选择中,我们要做到的是穷尽一切可能的方法,然后安然接受好的,或者是不好的结果。不要将一次不成功的说服经历无限放大,把自己的心态搞坏。

7、候选人在一份工作面试沟通过程中投入的越多,他拒绝Offer的难度就会越大,哪怕是一份他觉得有明显瑕疵的工作机会,哪怕是周围的朋友都劝他要慎重考虑。所以,作为面试流程的主导者,我们要尽力创造更多的场景,让候选人从时间、精力、思考、情感中更多地involve(参与)到你所提供的机会当中,你成功说服他的概率会成倍增加——这是我的核心方法论之二。

8、很多候选人与其说是在意钱,不如说是在意你对他的态度。同样是38K的Offer,一家是原本上限只能给到35K,你通过层层特批加到了38K,另一家的上限是45K,经过评估给出了38K。在我们的实践中,超过7成的候选人会选择第一家。

以上种种现象,不再一一列出,这些都会在其后的场景和案例分析中,给出更深入的解读。下面还是进入正文。
场景:创业公司该如何吸引大公司的人才
这是过去三年中最常见的一种场景,也让无数的HR和猎头们生不如死。虽然和5年前比,大公司向小公司的人才流动早已成为了互联网职场的常态,但其间正面和负面的案例都有很多,市场上也充斥着不同的声音,那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看看其中的路径和关键点都有哪些,对策又会有哪些。

我们前面说过候选人都是“有缝的蛋”,那么一个典型的,在大公司供职的候选人,都会有哪些可能的“缝”呢?

先定义一下我们所说的“大公司”,有几个基本要素,其一,基本都已上市;其二,基础的业务已经稳定,现金流相对充裕,没有现实紧迫的生存危机;其三,人员规模至少过千;其四,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大公司病,比如层级繁杂,等级分明,创新不足,边缘性业务增多,制度框架死板,管理流程冗长等等,这点是判断大公司与否的重要标准。

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等,是当然的大公司。老三家,新浪、网易、搜狐,也是大公司。再列举一些,汽车之家、58、360、携程、优酷、乐视等等。小米、滴滴、新美大等,虽然没有上市,但也是典型的大公司。像网秦这样的公司,虽然早已上市,但人员规模从没有上千,基础业务也从来没有稳定过,肯定不算大公司。像人人这样的公司,虽然也上市了,但主体业务分崩离析,现在转向投资为主,怎么看都不是大公司的状态,但也不能算是创业公司,算是一个另类吧。其他的,大家根据标准自己判断吧。

二、定义完我们讨论框架下的“大公司”,下面就来说说大公司人才跳向创业公司的动因都可能有哪些。
1、上升前景渺茫

大公司的牛人太多了,举个“栗子”,T4升T5,那是分分钟的事情,T5升T6,也不算太难,但要从T6升T7,再到T7升T8,瓶口一下子就收紧了,大部分人是终其一生都升不上去的。再说即使能升到T7,收入和地位也是一目了然,诱惑也就没那么大了。人就是这样的奇怪,对于确知的结果总是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而对于模糊的前景,即使可能的结局还不如那个确知的,也会趋之若鹜,这就是人性。所以,很多大公司的青年才俊选择出走创业公司,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2、Work Scope(工作责任范畴)的狭窄

大公司的工作划分就是很细,每个人负责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就拿产品为例,会分为B端和C端,C端又会分为用户研究、行为分析、竞品分析、用户体验、场景化设置、功能设置、项目协调、子模块分解等。级别上不去的话,你可能三五年都接触不到产品的整体逻辑和立项分析。在这样的螺丝钉一样的work scope中,年轻人自然就会产生不满足感,想在本领域之外去看看其他的模块。碰上开明一点的领导和同事还好,如果不是,你就会被视为不安心本职工作,调低你的绩效分数还是轻的,一旦失去信任感,持续的打压在所难免,让你想混都混不下去。
这时如果有创业公司伸来橄榄枝,可以接触更多的工作维度,离职的动机就会很强了。

3、人际关系和办公室政治的错综复杂

你站过队吗?你尝试过站错队的生不如死吗?所谓大公司,就是已经脱离了光着脚,而是穿上了鞋的公司,在没有明确生存压力的环境下,人家就好整个斗来斗去的游戏,农民起义也知道要得了天下再内讧,这也是人性难免。你说一个中层领导,手里就那么一点资源,他不分给跟自己亲近的人,而给那些不怎么服从自己的下属,那今后谁还会跟他呀?如果都没人跟他了,他这个领导还怎么当?他有病啊?

4、大公司就一定稳定吗?

很多人去到大公司,或是留在大公司,一个核心的追求就是稳定。但这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悖论。大公司就一定稳定吗?如果你有幸在它的核心业务里,这种说法基本成立,比如百度的大搜索、阿里的淘宝,或者是腾讯的微信、QQ和游戏业务,这都是几大公司的现金牛业务,老板是不允许出大乱子的。
但如果你不幸处在了非核心业务,那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了。大公司这些年都在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一条可能的赛道,手里又有钱又有人,于是对于各种新业务的不断尝试就成为一种常态。先给你点资源,你们自己跑跑看,跑得好,再追加投入,跑得不好,分分钟裁掉,这样的尝试周期通常是三个月一个轮回。
或者是因为某种战略的需要,给投资者看也好,将就某个领导的业绩工程也好,还是大老板说了某句话,下面的VP积极响应也罢。总之你在下面,是很难知道某项所谓的新业务出台到底是个怎样的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幸加入到这样的团队,你觉得自己的稳定性如何?
这就像皇上的后宫,皇后和重要皇子的生母是主营业务,是可以得到切实保障的,而下面某个新进的“常在”或者“答应”,也许连皇上的面都没有见过,你觉得她们的生死可有人在乎?或者说即使死个三个五个的,对于整体后宫也都形不成丝毫的影响。
今年以来,我就有不下二十几个候选人处在这样的境地,看似身处大公司,但一年以来换过三四个项目或者是团队的还是平常现象。最夸张的一位,一个半月内被扒拉到四个不同的项目组,换了五任领导,最短的一次只有三天,就又通知他调整。你说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职业可有成长?他的经验可有提升?面试中被提问的话,他可该怎么回答?总不能说我在某某大公司中,游历过N多的部门,所以人头特别熟吧?

5、开会,开会,开会,协调,协调,协调

大公司是以管理细腻和流程严谨著称的,这就意味着很多事情都有着明确的规则和审批权限。当牵扯到多部门配合,或者是多层级审批时,那就只有开会开会开会和协调协调协调了。我认识的一个做招聘的小姑娘,为了协调两个候选人的面试安排,就曾经在某厂的大楼内上下翻飞了一整天的时间,晚上9点最后搞定时,她掏出手机看了一下行走的步数,15000多步,距离超过10公里。

6、实在是呆腻了

有相当一部分大公司出身的候选人经历极其漂亮,名校毕业,A大厂数年,B大厂数年,再C大厂数年。终于有一天,无可忍受大公司的换汤不换药,食堂工作餐也吃腻了,于是愤然出走。这算是静极思动,动极思静的一种,他只是想有一种人生的改变,哪怕这种改变带有风险。
想起现实生活中我的一个公务员朋友,永远温文尔雅,和颜悦色,每天必然按时回家,上床前一定要洗脸刷牙清理鼻孔,早饭一定是两个鸡蛋一杯牛奶,皮鞋是系带儿的,帽子是带盖儿的,蹲马桶是两瓣儿的。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成功的典范,道德的楷模。两年前来京看我,酒后默默流泪,忽而收泪,愤起:老K,我们这就去夜总会!我大惊:别别,等下嫂夫人的查岗电话就要到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他的家规。
周围的朋友都在侧目,我却能理解他——做了一辈子规矩的好人,只是想偶尔做一次坏人。

7、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互联网的青年们都有奔放的一面,各种奇思妙想,或者是胡思乱想构成了这个行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大公司完成了基础技能和经验的搭建之后,有志者都想在某个方向或者是领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但在大的体系下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但成功者也是寥寥无几。于是自己创业,或者是去到一家创业公司来嫁接自己想法的,在每个年代都不在少数。

8、Title上一层

大公司的总监以上职级还是比较难拿到的,小公司求贤若渴,Title上就会松一点。你只要资历合适,从大公司一转身,拿个总监或者是VP,乃至合伙人,都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三、上面说了从大公司换职创业公司的动因,那么他们的顾虑又会有哪些呢?
1、创业公司的项目靠谱吗?

这是被最多提及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顾虑所在。即使这个候选人已经决定从大公司离开,要去创业公司闯一闯,但在选择去什么样的创业公司时,本着控制风险的本能,他还是会多方考虑和甄别创业公司的背景、实力、资本、团队、方向等因素,以使自己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可控。

2、可进可退的顾虑

头上顶着大公司的光环和标签,在市场上怎么都是受欢迎的。但去到创业公司,做起来了还好说,如果中途夭折而被迫另谋出路,下家好不好找确实是很多人的顾虑所在。或者说在创业公司闯荡了几年,想回大公司时是不是还能回去,也是需要思考的原因。

3、适应性的顾虑

如果一路都是大公司背景,从来没有在小公司呆过,就会有个适不适应的问题。毕竟各方面的差别太大,从文化到品牌,从各种流程到规章制度,单单是办公环境的高大上变成了相对简陋、局促,就能让一部分人适应好几个礼拜。

4、心理落差

以前一出去,同学聚会也好,业内沙龙也好,你一说,我是腾讯的,我是淘宝的,别人或多或少会另眼相看一下。就算是猎头,也特别爱给你打电话,久而久之,你会把这些都当做是你的固定资产之一了。头顶大公司的光环,到哪儿办事都能更吃得开一些。一朝剥离,你就从国军变成了共军,从家养的变成了野生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没有了大公司的背书,你倒是可以更切实地掂量一下自己在市场中的斤两。

5、稳定性的顾虑

大公司短时间是不会倒的,创业公司可就说不定了。虽然你决定从温室里跳到野地里折腾一下,但如果所去的公司几个月或者一年就黄了,这种折腾未免就有点大发了。况且,如今是资本寒冬,周围时不时就能听到创业公司倒闭的消息,相对的稳定性就更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了。

6、收入上的顾虑

这两年还好,一般对于年薪在百万以下的候选人来说,创业公司基本上在现金部分还是能够match的。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吸引加盟,创业公司还都开出了更高的薪资。但对于高阶的候选人,年薪动辄数百万的,创业公司通常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金,候选人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是降薪加入,我见过将近300万年薪降到50万入职创业公司的。当然,期权或股权部分会有明确的补偿,人家过来也就不是奔着眼前的现金来的,谋求的是一旦革命成功,要把这点损失数十倍乃至百倍地拿回来的。
四、说服要点分析
1、事前要做必要的准备

从看到一个候选人的简历开始,我们其实就已经在分析判断针对他的说服要点可能会有哪些。
例子1:一个在两家不同的大公司总共工作了5年的候选人,如果升职加薪的线路比较平缓,那么上升前景和工作范畴的狭窄就更可能是他的跳槽动因。
例子2:同样一个在大公司工作5年的候选人,如果上升轨迹挺不错,那么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必要的积累,想出来做点事情;也可能是因为办公室政治的原因,上升势头突然受阻,他不能忍受自己的职场节奏被打乱,所以出来看机会。
例子3:之前在小公司连续工作了几年,最近这份工作是在大公司,但不超过2年,那一种可能是他觉得在大公司镀完金了,瘾也过了,还是想回到小公司发展;另一种可能是他觉得大公司没什么意思,自己也不大适应,所以回到自己熟悉的创业公司来一展所长。
例子4:从毕业就在一家大公司,连续超过4、5年经验的,工作内容看着也比较单一枯燥,那就有可能是呆腻了,想出来换换空气。
例子5:候选人在大公司的时间不长,但频繁地更换项目和部门,那就很有可能是有关稳定性的问题了。

通过简历建立对于一个候选人的预判,是HR和猎头的基本功,这当中需要你见过足够多的案例,并且对于人性有充分的洞察和理解。可以想象,如果你在面试的头两分钟就能够对候选人做出一个客观准确的判断,他要么目瞪口呆,要么觉得和你沟通特别顺畅,信任感就可以相对容易地建立起来,后面的交流就会轻松很多。

事前的准备不单是对于候选人简历的解读,还包括:对于所招职位的理解,候选人所在公司和部门的了解,当前人才市场行情等等。
2、抓住核心的换职痛点

前面我们提到了八个大公司候选人跳往创业公司的离职动因,分别是前景渺茫、工作范畴过窄、人际关系复杂、稳定性差、流程冗长和规则繁复、呆腻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Title上不去等,这基本涵盖了大部分人的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八条在很多候选人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子,但一个人的核心跳槽动因通常不会超过两个。如果候选人说所有的因素他都占,那一定是他没有想清楚,你要帮助他梳理出来最主要的动机是哪一个或者两个。通常的方法是让他自己做个排序,或者是让他说说在过往工作中,他感觉最不爽的事情都有哪些,从中可以分析判断出核心的痛点是什么。

这里是一个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候选人没有太想清楚,或者是他认为的痛点其实并不是痛点的话,后期的说服工作会极其难做,因为他的主意可能会一天一变,你完全找不到切入的重点。

3、抓住候选人的换职痛点后,有针对性地向他做你手头职位的推荐和说服。

说服候选人接受Offer一定不是一个你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过程,在没有了解清楚候选人真实的动机之前,我通常会大量地提问,以及尽力地倾听,中间加适度的引导。你如果没等了解清楚候选人之前,就急着把自己所有的底牌都抛给对方,是一件非常被动的事情。
因为第一,可能你抛的牌根本就不是对方想要的,第二,即使你的牌中有对方想要的,但如果对方提出质疑,你会缺乏后续的手段。这就像自己发力过猛失去重心一样。好的说服过程是需要先把拳头收回来,找到对方的弱点之后再打出的。在这种节奏的把握中,经验不足的猎头和HR,乃至于有些老板,会经常犯错误。

4、如何有效地应对候选人的质疑

我们前面提到的大公司的候选人换职创业公司的6种顾虑,分别是项目是否靠谱、职场上的可进可退、适应性、心理落差、稳定性、收入。我们必须理解的是,候选人有这些顾虑是正常且合理的,要避免候选人一提出质疑,就急吼吼地硬顶回去。还是需要耐心,有些问题可以正面回答,无法立刻回答的可以在沟通过领导后再给候选人答复,有一些实在无法明确回答的。比如项目是否靠谱,是否一定能成,何时能够上市,估值在下一轮能够增长多少等问题,你可以给出自己专业的判断,可以适度乐观,但不要无谓夸大,大家都不是傻子,你说的越好,对方可能会越不相信。要知道,他既然选择了创业公司,心里是有准备的,谁都知道没有一个创业项目是必然能成的,你只需要坦率的告知对方,留出空间让对方自己来判断,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下面就针对这几种顾虑,给出我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应对方法
1、有关公司或项目是否靠谱的质疑

这种质疑常会集中在创始人、团队、商业模式、重要运营数据、细分领域排名、巨头是否介入、资金等几个方面,那么回应这样的质疑,也要从这些点上给出相应的解答。

比如,创始人之前有过大公司的高管背景,或者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也可能有的就是投资人出身。老是给别人投项目不过瘾了,自己下海来试一试,这些都是候选人比较看重的背景。总之,创始人之前只要是职场上的成功者,大家通常会认为他接下来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当然也有不少创业者之前就是nobody,那也没有关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总结出若干鲜明的特质,总会对某些人群产生吸引。比如有不少90后创业者,平地而起,赤手空拳打天下,也是挺值得敬佩的。

说到团队,如果有业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大牛在负责某个方向,那么他那个团队就比较有吸引力,这点尤其体现在对于技术团队的招募上,比如有PHP的KOL坐镇,那么PHP这条线上的招聘就非常有号召力,又比如你们的CTO之前是某个大公司的技术大拿,那么说服那个公司的研发人员过来加盟就相对容易。如果团队中没有大牛,那么你们比较高标准的团队规格,比如有Google的,Facebook的,或者是多少多少BAT的种子,都可以成为吸引人才的因素。

商业模式的阐述对于一般的猎头和HR会难一点,给大家的建议是平时多关注一些有关的文章,比如融资的消息,大公司的战略调整,投资人对于投资方向的阐述等等。我本人因为是研究商业模式出身,每年也都会和很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候选人对于这方面的质疑反而会成为我说服他们的绝佳切入点。但是对于每段时间的商业模式风口,大家还是要多多关注,比如今年的内容创业、直播、2B模式、VR等,去年和前年的O2O和共享经济,假如你所服务的企业恰好就落在这样的风口上,无疑会增强候选人的信心。

其他的比如漂亮的运营数据,在细分领域领先的排名,其实都能说明你的商业模式的成功和前景。

对于巨头可能介入这件事,我觉得在现今的市场上,可能更多地看做是利好,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互联网早已过了独霸地盘的年代,我们看到的是几大巨头争相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投资领域越来越广,从纯粹的互联网业态,到体育、娱乐、文化、影业、金融、制造、物流等等传统产业,巨头们或全资、或控股、或参股,整个版图呈现弥散性。以前的巨头们还没有想开,看到有好的模式,第一反应是自己也做一个,然后挤垮小公司,比如腾讯头些年那样,导致创业公司们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方向被巨头看上,抢了生意。
但这两年,巨头们也都想开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只靠自己,肯定是做不过来,你做的好,我可以收购你,也可以投资你,只要把你纳入到我的生态圈就好,大家一起发展。于是,如果你所创业的领域是巨头们感兴趣的,那么其一,你可以加入他的生态圈,立刻就有大粗腿可抱,或者做的大一点,被收购也是不错的选择,至少作为候选人,你的期权变现路径变短了,也更有确定性。怕的反而是那些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模式,孤单单地在那里没人理你,就比较头疼了。

其他的,如果有一线VC投的,比如红杉,比如经纬,那也是可以背书的要素,融资额比较大的,当然更是实力的说明。

2、有关职场标签和光环的顾虑

在大公司呆久了的候选人,在跳往创业公司时总会有患得患失的纠结。自己目前头顶着大公司的光环,去到哪儿都会有人要,担心如果加入了小公司,市场上又没什么名气,做成了还好,如果做不成,会不会成为自己经历中的败笔,今后的工作就不那么好找了。

这种想法在5年前还是成立的,毕竟那时创业公司不像今天这么多,没有形成气候,从大公司出来后要想再回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放在今天,情况已经完全变了,从我们看到的数千案例中,先不要说大公司和创业公司早已形成了人才的双向流动,就说大公司本身,内部孵化的项目也很多,那些之前有过大公司的经历,再到创业公司历练过的,在市场上反而更受欢迎。因为这一方面证明了你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大公司的管理层本身也很头疼内部的大公司病,希望能够引进更加灵活的创新机制来促进变化。于是,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才被认为是更加狼性更加进取更加没有框架,因此想要回到大公司的体系,是非常顺理成章的。

再说回来,很多在大公司长期工作的人,会不自觉地把公司的品牌当做自己的品牌,光环当做自己的光环,那么离开大平台的背书之后,你难道不想试试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离开了襁褓,你是否也可以健步如飞。

3、有关适应性的顾虑

我们首先要承认,从大公司去到创业公司,确实会有适应的问题。这样的适应主要体现在有规则和规则很少或是没有规则,负责的范畴从窄到宽,从专精的方向到又扁又平,从精致细腻到一定程度上的糙快猛,从事事请示开会到独当一面,从资源充沛到只能刷脸,等等等等。

既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那么在这点上我从不会做刻意隐瞒和回避,而会更加犀利地挑战候选人,看他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他始终纠缠不清,畏首畏尾,我根本也不会做更多的说服,要么直接Pass,要么让他自己回去想清楚。因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关键点,在此犹豫不决的候选人根本就没有想清楚是否要出来,即使勉强过来,生存概率也会很低。

4、有关收入的顾虑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几年看到和经历的从大公司跳向创业公司的案例中,除了年薪已经百万之上的高管,或者是极其个别的情况,降薪加入创业公司的很少见,多数都是涨薪过去的,还有不少是大幅涨薪的。

单从收入上看,在总监或以下级别中,多数创业公司已经可以和大公司竞争。于是在纯收入的层面上,两者之间的比较是很清晰的了,现金部分肯定不会少,大公司可能有个每年十万八万的限制性股票,我就拿北京的生活水平来做参照,循着大公司的四平八稳往上走,5年之内你的生活是否可以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能否换一套是现在面积两倍的房子,是否可以解决提前退休的问题。
如果不是,那么在创业公司现金并不差的情况下,你为啥不在手里拿一些将来可能大幅变现的筹码呢?因为一旦变现,你的生活就会彻底改观,即使没有赌成,接着回去大公司呆着就好了,你也不会损失什么。

5、有关稳定性的顾虑

想起笑傲江湖中的两句:“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确实,一入创业的江湖,绝对的稳定感确实就从此离你远去了。还是那句话,追求绝对的稳定,根本就不是互联网人该有的心态。当然,相对的稳定也还是必要的,那么猎头和HR们就要从心理疏导开始,帮助候选人选择和说明机会的相对稳定性,这包括资金、模式、竞争、愿景、团队等多个维度,两年左右的稳定预期还是要和候选人梳理清楚的。两年之后,一个项目的是死是活,怎么都应该看得清楚了,这时即使真的不行,候选人还可以另谋高就。以现今的简历筛选标准来看,两年左右的跳槽频率简直可以算是范本了,时间短了,略显浮躁,时间长了,我还担心他拥抱变化的能力和激情呢。
 小结
说服候选人的方法有千百种,但说一千道一万,把握住他的核心诉求和痛点才是重中之重。前面所提到的大公司人才跳往创业公司的八大动因和六大顾虑,基本涵盖了说服的要点,即使还有其他的因素,也都可以从这当中演化出来。但在实际 *** 作中的问题是,候选人未必会那么轻易地让你了解到他的心思,所以要多倾听,多沟通,多做功课。老道的说服者往往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做到一语中的,那么就可以极大地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即使做不到这点也没关系,一个一个点去试,总会摸到候选人的脉搏的。

京东和唯品会两家都很好的,个人更喜欢京东多一点,一个是正品特卖,一个以家电口碑发家,都是正品。

任何电商平台都不敢说保证是百分百的正品,京东商城很多大牌的商品质量都是可以保障的,京东自营也是正品保障,唯品会主要是女性专场,包括鞋服、包包等。

如果你要购买电器或者图书,3C用品京东好一些,如果你要购买服装特别是品牌服装唯品会比较好,不过唯品会购物不像京东可以根据需要搜索,所以那里买东西比较没有针对性,看到什么买什么。

京东宣传无假货,有些京东自营商品你上午买下午就能给你送到,这一点超棒!但是是不是真的无假货不知道,不过目前为止没买到过京东的假货。

品会上的品牌衣服也都是清仓处理的,当然有很多性价比高的服饰,对消费者的保障也是可以的。

APP内浏览
学霸日记学习机和有道听力宝哪个好用
春春春春DC
响应时长5分钟
提问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9-01
学霸日记学习机和有道听力宝哪个好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有道听力宝好用。有道听力宝屏幕清新,分辨率高,语音效果好,连接家里的蓝牙骨传导耳机效果杠杠滴。有道听力宝孩子不用手机和pad听英语减少分心,价位也很合理,值得入手。有道听力宝外形外观,小巧可爱实用其他特色,是自主学习英语的好利器。有道听力宝屏幕清晰度很高,机器手感也很好。希望对孩子学习英语有帮助。
分享
评论
点赞
问题还未解决?试试在线咨询吧~
学霸日记学习机和有道听力宝哪个好用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 电子数码 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 电子数码 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 电子数码 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 电子数码 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 电子数码 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 电子数码 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 电子数码 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平板电脑什么牌子的好-京东电脑办公,购特色!
maxhub MAXHUB CA75CU会议平板V5经典版75英寸智能会议大屏教学视频会议一体机+I5集显PC模块+智能笔 K
¥29299 元
MAXHUB会议平板 经典版55英寸CA55CU视频会议(i7-纯PC)五件套套装 电子白板 会议一体机
¥18096 元
MAXHUB maxhubCA65CA+MT51-i5 V5经典版电子白板 教学会议平板一体机 视频会议智慧屏
¥18150 元
京东广告
学生用什么平板比较好来京东,正品低价,品质优选!
柒友新款超薄平板电脑二合一安卓高清十核8G运行吃鸡游戏全网通4G上网娱乐WIFI 深空灰旗舰版(8G+128G)
¥577 元
柒友新款超薄平板电脑二合一安卓高清十核8G运行吃鸡游戏全网通4G上网娱乐WIFI 时尚银旗舰版(8G+128G)
¥577 元
华为平板电脑C5e BZI-W00 101英寸海思麒麟710A商务办公学生网课教育学习平板电脑4G+64GB WIFI版深海蓝
¥1899 元
京东广告
学生手机排行榜适合学生手机-京东通讯,爆款直降,热门机型"京"彩放送!
朵唯A6 全网通4G学生手机 儿童小手机 非智能初高中生戒网手机 备用老人手机 晴雪白4G全网通版
¥198 元
朵唯 A66 全网通4G学生手机 儿童小手机 非智能初高中生戒网手机 备用老人手机 樱花粉(4G全网通)
¥188 元
朵唯 A66 全网通4G学生手机 儿童小手机 非智能初高中生戒网手机 备用老人手机 幻镜彩(4G全网通)
¥188 元
朵唯 A66 全网通4G学生手机 儿童小手机 非智能初高中生戒网手机 备用老人手机 樱花粉(移动版)
¥99 元
朵唯A6 全网通4G学生手机 儿童小手机 非智能初高中生戒网手机 备用老人手机 幻镜彩4G全网通版
¥198 元
京东广告
高中生适合用哪种学习机,潮流新品,好货热卖,更多优惠尽在淘宝!广告
高中生适合用哪种学习机,购物上淘宝,优选材质,用的舒心!在线下单,省时省力。你要的好货尽在淘宝网,安
572022-12-10
有道听力宝测试不准
准的。有道听力宝测试是准的,对于高中生以下的听力学习够用用了。有道听力宝是网易有道开发的AI智能学习
浏览1052022-06-24
学习机什么牌子好
读书郎是学习机行业的老牌,2003年就以点读机进入电教行业,也是行业内较早和学校合作制作视频课程的品
浏览392021-12-21
maxhub MAXHUB CA75CU会议平板V5经典版75英寸智能会议大屏教学视频会议一体机+I5集显PC模块+智能笔 K
¥29299 元¥32999 元
购买
京东广告
柒友新款超薄平板电脑二合一安卓高清十核8G运行吃鸡游戏全网通4G上网娱乐WIFI 深空灰旗舰版(8G+128G)
¥577 元¥1099 元
购买
京东广告
正在加载
电脑版 ©2022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学霸日记学习机和有道听力宝哪个好用
发送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双11战绩披露,为何说淘宝拼多多终于斗不过京东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