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推出下棋机器人,背后真相是什么?

商汤推出下棋机器人,背后真相是什么?,第1张

商汤推出下棋机器人,背后的真相当然是他们想要通过更多的客户群体训练下级机器人,毕竟目前AI领域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还是相当不错的。

一、商汤推出下棋机器人 

按照目前科技媒体报道的消息,商汤公司已经发布了首款消费级硬件,那就是一款AI下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将会全面面对消费者发售,而且起售价仅有1999元。从该款产品的特性以及相应的领域来说,其实他们推出这款机器人肯定不是为了赚钱而已,这自然也就让更多的人想要了解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二、背后的真相是AI的商业化训练

背后的真相当然就是对AI的商业化训练,目前这种下棋机器人的价格是相当便宜的,1999元起的起售价,这不仅能够让许多人都能够体会到科技的乐趣,而且也能够让人体会到什么叫做与AI机器人博弈。对于商汤科技这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大佬来说,他们这样做当然是想要通过亏钱来赢取渠道,用渠道最终把AI机器人给训练出来,同时也能够跟进自己的AI机器人的算法。

三、商汤科技推出的产品意味着未来需要AI

其实不管商汤科技推出的是下棋机器人还是其他一些机器人,既然他们能够以这么低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这也就意味着商汤科技目前是不计盈亏的,他们向未来发出了自己的一注投资,那就是把所有的钱投资在AI领域。人工智能目前的确很火,而且也能够辅助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火爆,而且也会更加有用,所以我们对于商汤科技的产品还是值得投以关注的。

这家公司是一家开放创新型公司,它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研发。是一家迅速发展的公司。

2018年9月20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向商汤科技授予“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称号并授牌。

起源于香港中文大学,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创立,自主研发原创深度学习平台Parrots。 以“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愿景。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的算法提供商。

2014年,商汤团队发表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击败Facebook,在全球首次超过人眼识别率。

商汤科技的核心团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博士、硕士等;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微软、谷歌、联想、百度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

商汤科技已与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成立研究团队。

商汤科技主研发的原创深度学习平台SenseParrots,对超深的网络规模、超大的数据学习以及复杂关联应用等支持更具优势。商汤科技还自主搭建了深度学习超算中心,大幅降低了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成本,并且缩短了开发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的时间。

当今社会IT行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具体分析如下:
1、市场需求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的IT人才缺口人数都高达百万以上。据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至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互联网营销”、“电脑美术”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软件人才对技术的需要较高,高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轨,导致软件人才缺乏,因此一个技术强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
2、就业范围广 :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IT部门,企业里的信息量比较大,就需要数据库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等。
3、待遇好:根据有关数据显示,IT行业是目前平均收入较高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已逾十万元,有经验的IT工程师平均年薪一般在12万元以上。如JAVA开发工程师、安卓开发工程师、互联网营销工程师、UI设计师等IT人才将成为职场紧缺人才,发展前景好!
4、工作环境好:北上广深及沿海发达城市成为我国信息产业较密集地区。一般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大都集中在高级写字楼内或软件科技园。工作环境好,设施完善。



今天,AI已经成为了一个所有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了,各种各样的AI公司层出不穷,行业中最耀眼永远只是塔尖上的少数……


旷视 科技 、依图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商汤 科技 就属于这一类少数派,这四家企业也被称为“AI四小龙”。


最近商汤 科技 开始IPO,我们就从它谈起,来看看AI这项业务到底行不行。


商汤 科技 属于含着金钥匙长大的邻家小孩,学习能力出众,自然也特别受到金主爸爸的疼爱,从来都不缺钱,喊一声,就有资本送钱来了。



商汤 科技 成立之初就在全球首次突破了人眼识别能力,自研算法在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52%,3个月后,商汤把这一数字提高到了9955%。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商汤 科技 从成立到现在,共获得了12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2亿美元,投资人遍布国内外。


其中不乏阿里、苏宁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还有招商证券、中金证券、东方证券这样的国资券商,还有高通创投、软银这样的国外顶级创投机构,厉害的是,这里面还出现了万达的身影。


简单来说,商汤 科技 既被国内看好,同时也被国外看好,即被互联网行业看好,还能被传统行业的房地产商看好,大有未来 科技 之光的架势。


当然,它也确实用一系列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2016年,商汤 科技 研发的自动驾驶平台刷新了行人及车辆识别领域的世界纪录,2020年,商汤 科技 又完成了首个专业用人工智能芯片STPU流片,2021年,商汤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参数超过了300亿个。



我们过去的文章里经常说,研发是一个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商汤 科技 确实是做到了。


招股书上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商汤 科技 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是46%、63%、71%,他一家公司就囊括了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以及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但是,在光芒的背后,是一谈到赚钱就掉链子,这也确实挺尴尬的。


在充足资金与研发人员的投入之下,商汤 科技 在全球的各类竞赛中拿到了70多个冠军,发表了超过600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000多个专利申请。


但是,根据商汤 科技 的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 科技 的营收分别是185亿、303亿、345亿、1652亿。


看着还不错,但同期他们分别亏损了3428亿、4963亿、12158亿和3703亿,三个财年加上今年上半年总共亏损达到了24252亿。


融资来的52亿美元基本上快亏得差不多了。


一边是技术的绽放与资本的热捧,另一边是长期陷入利润不佳的窘境,商汤 科技 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我们从技术,市场供需这两个纬度来看。



第一、再好的技术落地都需要时间。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里谈过关于产研结合的问题。


科技 的发展,企业的壮大是需要让更多的研究和专利能落地商用的。


虽然商汤 科技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文,而且专利数量也相当庞大,但作为一家企业来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技术落地,并且推向市场,被市场所接受,而不是单纯的秀论文数量。


而且,在技术深度方面,商汤 科技 拥有自己的独占技术其实并不多。


它的很多技术和专利是根据公开论文,开源代码的基础上实现的应用,虽然读懂这些公开论文的门槛很高,但对于人才济济的 科技 大厂来说,这不是什么太深的护城河。


比如在活体识别这个领域,玩家不仅只有商汤,云从这样的AI 科技 ,百度、腾讯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


百度钱包用的就是自家的技术,腾讯的微众银行用的也是自家的技术。


前边提到的人脸识别准确率,百度在2015年达到了9977%,刷新了商汤的纪录。


面对BAT这样的老牌大厂,商汤的技术护城河仍然是一个问题。


第二、市场供需还未爆发,业务领域细分且垂直。


不了解AI的人仿佛都觉得AI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万物皆可AI。



客观来说,AI是未来没错,但它并不是对现有产业的颠覆,更多的是一种赋能,高效的赋能。


比如用AI赋能垃圾分类,用智能化监管代替人工监管;比如AI赋能药物研发,谷歌就专门推出了可识别蛋白质结晶的AI系统,用于药物开发。


本质上,AI的价值是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


AI这个赛道非常的广阔,实际上的业务十分细分、垂直。


目前被应用最多的是计算机视觉识别。


2020年中国的计算机视觉识别市场规模也不足150亿,这个规模的产业,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能和手机、 汽车 这些万亿产业相比。


小池塘也很难养出大鱼来。


另一方面,国内AI产业化高度依赖于政府项目,比如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商业几大板块。


商汤 科技 的业务中,87%的业务都是来自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大板块。



但这也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AI四小龙并没有独立获取项目的能力,项目真正的来源都在一些央企总包方手里。


智慧城市听上去很美好,可城市的智能化改造是一项大工程,项目周期至少需要3年,涉及的流程繁多,商汤等AI新兴势力所做的事只是诸多环节之一。


由于AI产业的碎片化特征,这就导致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去面对所有人,这自然就很难形成规模化。


项目之间的差异,使得上一个项目的方案在这个项目无法适用,亏损就成为了常态。


从市场竞争的层面上看。


华为、腾讯、百度这些平台型巨头都在切入AI领域,甚至传统的半导体企业,比如德州仪器、英特尔、英伟达都在半道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AI被广泛应用的安防行业当中,安防行业的原生巨头海康威视也在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而且相对于商汤 科技 来说,海康威视本身就是终端生产商,更具有拿项目的优势。


仅以营收比较,2020年,商汤的营收245亿,而海康威视的营收635亿,换句话来说,商汤的规模只有海康威视的5%不到,海康威视对商汤具有碾压优势。



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一家商汤 科技 ,而是整个AI产业的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我们仔细对比一下AI四小龙,会发现这几家的处境都出奇的相似。



从过往的财报来看,AI四小龙都是亏损比营收多,营收越多,亏损越大。


这四家企业的崛起,都和中国安防摄像头的升级息息相关,简单地说就是吃到了政府升级安防项目的红利。


面对越来越多的亏损,投资人很着急,四小龙也很着急,所以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四小龙都在集体冲击IPO。


作为 科技 企业,四小龙大书特书的都是自己的研发投入,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研发占比都超过了50%,商汤 科技 的研发占比更是高达70%。


在这些漂亮数字的背后,还得回到怎么样找到盈利模式这个本质的问题上来。


我们可以把视线转向另外一家AI企业,号称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



当年风光无限,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寒武纪,最高市值高达1191亿。


但后来,整个股价一路走跌,市值只剩下406亿,跌去6成之多。


寒武纪也是长期在研发上高投入,在AI芯片产业同样面对来自华为、百度这些巨头的夹击,自身造血能力不够,导致市场不看好。


对于一个 科技 企业来说,它跟平台型企业不一样。


京东持续亏损了12年,但它的商业模式很清晰,京东用12年的亏损回答了市场一个问题, 淘宝天猫跟我竞争,我凭什么能活下去?


答案是京东用巨资砸出来的基础物流设施,这是京东底层的护城河。


不解决根本的盈利和路线问题,即使上市融到了更多的资金,企业也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当前AI四小龙们还没有一条明确、长远的盈利模式。


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未来的发展路径上,并没有一个可以信服的指引给到市场,自然也很难得市场认可。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经常说技术是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但我们也要时常问问自己,这些技术是不是我们的客户真正需要的?假如腾讯和阿里也要做这项业务,凭什么我能活下去?


回顾一下前辈们,台积电的技术很牛逼,全球第一,但这项技术的根基是在台积电创新的晶圆代工模式。


明白客户需要什么,比追求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可能更为重要,利润思维,一定不能舍去。



当然,AI未来一定是一门大产业,现在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市场还没有快速发展到那一步,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我们的AI企业还需要时间,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领域,助力和赋能更多的相关企业实现产业的升级。


但是,这个前提是路要扎扎实实地走,别贪快,贪快就容易摔倒。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商汤推出下棋机器人,背后真相是什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