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瓢的拼音,第1张

水瓢拼音:shuǐ piáo。

解释:用来取水的一种工具,取水时就用这种工具,是用葫芦做成的。

用对半剖开的葫芦做的舀水用具,也有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

水瓢的口形的前端为流线型,水瓢与把手位置相对的口形为钝尖形,其钝尖的曲线与水缸底边的凹部曲线基本吻合。

前部的口形曲线与普通家用铁锅的弧形面基本吻合,侧壁为曲率较小的曲线型,这种水瓢有利于在水缸换水时,舀尽缸低积水。同时,用此水瓢舀铁锅内的水,较圆口形水瓢快。

出处:

明·沈榜《宛署杂记·经费下》:“水斗二个,水瓢十个。”

闻一多《死水荒村》:“虾蟆蹲在甑上?水瓢里开白莲?”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五章:“等那个亲兵将水瓢送回茅屋走出来时,闯王分付一个亲兵将携带的半袋子豆料倒在狭路口。”

东江湖山里人在上世纪末,劳动生活用品除了镰刀,柴刀,镰刮,锄头等几件铁器外,基本处于原始半原始纯天然状态,木器,竹器,石器比较繁多。

水瓢在生活中占很大比例,山里人利用南竹的特殊性,裁下一截,留外皮中心一处,外皮刮掉使留青皮的地方凸出来,锯出斜八字内槽,锉出隼沟,装上木柄,一个崭新的竹水瓢便诞生;角子是种量器,不能舀,只能吊,利用竹筒大小,从液体中盛出来,削出装水半斤一斤的重量。

木水瓢材质一般用较泡的木材雕琢而成,一头装水容器,一头手握把柄,覆盖时形状如白色王八,背面溜光似人脸,有玩艺术的达人们专门用这种木瓢画上各种脸谱,色彩把脸谱勾画的栩栩如生,柄上戳孔,挂在白色墙上,一张张活脱的脸谱穿墙而出。

家乡有一种水瓢即不是竹质,又不是木质材料,它是天然植物瓜壳长老后形成的产物,东江湖人把这种瓜统称富瓜,制成的水瓢叫“瓜勺”。

西葫芦广东人称水瓜,成熟后呈条形,可食用;瓠瓜成熟后皮青,肚大而圆,形似葫芦的底座,一样可以食用;萌芦两节,它们都是藤蔓植物,叶片一样,味道差不多,营养成份相似;老了后,壳厚光滑,色泽油黄,西葫芦戳孔可收藏种子;瓠瓜对半锯开可当水瓢,葫芦可锯开头后可盛酒水。

广博会上见过西葫芦,瓠瓜,葫芦镂空,烙铁作品,十分精美,超出了个人的想象力。介绍中详细地说明它的药用价值,它的壳烧成灰泡酒能治愈中风瘫痪病人。

外婆家有一年种了蔸瓠瓜在小水塘边,水中两个木桩横着根南竹,纵向搭着许多竹子,瓠瓜秧苗爬到瓜架中央时已入秋,几个粉红色大南瓜点缀在瓜架上,一大一小两个瓠瓜悬挂在瓜架下,瓠瓜外观青色底中呈现出不规则的白色斑纹,收获时连藤蔓一起拖到岸边,几个南瓜凑成一担,两个瓠瓜连蒂堆在上面,回到家中把两个瓠瓜挂在很高的墙上;冬季农闲时把大瓠瓜取下来,取了条中线锯开两爿,挖出肚腩的种子,两个水瓢便展现在眼前。

井旁挑水时会带上一个,外婆家离井很远,泉水从山体中冒出,直接用水桶装装不满,即使盛满也提不上来,于是盛半桶水后用瓢舀几瓢加满,为了不使水外溢,水瓢扣在后桶水中,走路时不使水淌出。

小瓠瓜蒂下两三公分锯断,削个木塞,戳掉肚腩中的杂质,装入各种种子,挂在灶附近墙上,即防虫害老鼠,又集中了种子放置的地方。

锅中舀水进出都会用到水瓢,不到半年水瓢外壳在不知不觉中已是水红色,瓢左边缘磨得纸薄,甚至开裂;那年春季见到水瓢放在米糠箩里,缝隙两边用苎蔴绳连接出一条长长的补痕,里面还垫了块蓝色的长形布条,外婆为了证实它很牢固,称它为“皮瓜勺”。

现代工业文明用塑料和金属取代了它的地位,它从瓠瓜到水瓢下岗至糠勺,走过了平凡的一生,它的肉体一定很痛苦,灵魂很委屈,尽到了它为人类应尽的责任义务。

1、水瓢,汉语词语,拼音是shuǐ piáo。

2、意思是用对半剖开的葫芦做的舀水用具。用对半剖开的葫芦做的舀水用具。也有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

3、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五章:“等那个亲兵将水瓢送回茅屋走出来时,闯王分付一个亲兵将携带的半袋子豆料倒在狭路口。”

鹬蚌相争、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班门弄斧、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

1、 鹬蚌相争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战国《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译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谈论大海的事,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的故事来比喻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人。

3、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足够?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译文: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旁边的人沉默,有人说是马为了迎合赵高。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百姓想得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到背不动。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6、班门弄斧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 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译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7、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8、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9、揠苗助长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战国《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0、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刘向·汉《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水瓢的拼音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