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圈里可从不缺浪漫,画坛“名家夫妻档”

书画圈里可从不缺浪漫,画坛“名家夫妻档”,第1张

天下第一伉俪

赵孟頫和管道升

赵孟頫和管道升是元代非常著名的丹青伉俪。即使按现在的眼光,管道升也是一个“剩女”了,在二十八岁才嫁与大书画家赵孟頫。但爱情不在乎来的早晚,两人婚后意趣相投,心心相印。

赵孟頫自画像大都会博物馆藏

赵孟頫是元代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家,而管道升也能诗词书画,尤善绘梅竹,笔意清绝,曾给太后画过一幅墨竹,太后极为欣赏,封她为魏国夫人。

赵孟頫吹萧仕女图

当然,赵孟頫虽然是才情盖世,可还是免不了普通男人的嗜好,在地位高升后想纳妾,但又不敢之言,便试探妻子。

管道升墨竹立轴水墨纸本

管道升冰雪聪明又立场坚定,回了一首词:“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赵孟頫看后十分感动,于是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管道升梅花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对这两位的婚姻深表羡慕之情,写诗道:“亦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书画掩文章,文章掩经济,得此良已足,风流渺谁继。”

管道升(款) 墨竹立轴

大师身后竟藏着一位临画高手

齐白石与胡宝珠

一次,齐白石看到画桌上一幅《群鹅图》,竟以为是自己所作,挥笔署款“三存印富翁齐璜作于故都”,并连钤三印。过了一天再仔细品味才发觉是夫人的临摹之作,于是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

齐白石与胡宝珠

胡宝珠虾蟹图

本幅齐白石题:此幅乃宝珠初学时作,求予书数字,即可令儿女笑存,老夫应之。丙子四月,白石记。钤印:齐大

后来,宝珠又作了一幅《群虾图》,拿与丈夫品评。白石老人欣赏之余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构图着色无不酷似自己的亲笔忧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有夫人代笔,连借山馆出来的画也不可靠了。

齐白石作品

宝珠作画原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后,从此搁下了画笔。这对相差近40岁的忘年夫妻恩爱可见一斑。齐白石怀着既感激又内疚的心情在《群虾图》上题跋:“此幅乃内人宝珠画,可与予乱真……”题毕觉意犹未尽又加题:“予使宝珠弃画,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时年82岁的齐白石还郑重地写上“当语儿辈珍藏”。

胡宝珠佛手双鼠图

齐白石题:此幅乃予继(屋)室宝珠所画,惜志不坚,未成而弃,且不永年,殊可感也。老夫八十六岁题记,白石。钤印:白石翁、痴思长绳系日齐良迟题签条:母亲画佛手樱桃鼠子,父亲题字。四儿良迟藏。

胡宝珠画齐白石题字老鼠偷书

厮守半生,相爱到老

张大千与徐雯波

1943年的—天,张大千在家中“大风堂”发闷,却迎来了一位俏佳人。俏佳人是张大千的大女儿心瑞的女同学,名为徐雯波,喜绘画,一直对才华卓绝的张大千仰慕不已。心仪之余,一直要拜师学画,但是张大师却一次次地拒绝了。

徐雯波为张大千理须

据大千解释:“我收门生的规矩十分严格,定了师生名分就不能涉及其他,我没有收她作学生,倒乐意她做我贤慧的太太。我太太有时候想起来了,还时常翻出老话来埋怨我,说我看不起人,不收她这个门生,其实呀!实在是因为我太看得起她了,才不收她作门生的!”1949年,48岁的张大千与18岁的徐雯波正式结婚。

徐雯波兰花镜心水墨纸本张大千题跋

徐雯波在张大千的后半生中,天南地北,一直追随在他左右,悉心照顾,无微不至。由内地到台湾,由台湾到香港,由香港到印度大吉岭,再到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环荜庵”,最后定居台湾外双溪的“摩耶精舍”,克尽相夫持家的责任。

张大千《双寿》

可以说张大千后半生的成就,就是徐雯波一手促成的!徐雯波多年后对早年伴着大千旅游欧陆的这段岁月,一直怀念不已,认为是他们40年夫妻生活中最亲近甜蜜的一段日子。

张大千荷花

艺坛里的神仙眷侣

谢稚柳和陈佩秋

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谢稚柳的绘画在近现代画坛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毫无疑问代表了近现代画坛重现宋元乃至晋唐绘画辉煌的思潮。而在画师唐宋、水墨与丹青并重上与张大千、谢稚柳一脉相承,并将此一道继续发扬光大的乃是谢家夫人陈佩秋。

1970年代,苏庚春(右一)与谢稚柳夫妇留影

陈佩秋是20世纪末“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初学山水从清初六家及石涛等大家入手,然后上溯明四家、董其昌,进而学习宋元山水。她学花鸟则是由宋元开始顺流而下,崔白、吕纪、青藤、白阳、八大、恽南田、金冬心等人的范本她都无所不学。

陈佩秋垂柳鸳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的兴趣主要在宋人花鸟画方面,所以,凡是能借到的古人(多为宋人)册页、纨扇、手卷真迹,都一一用心加以临摹,这股热情使得陈佩秋对宋代双钩花鸟画技法有了扎实基础。同时,她对生活深入观察,进行大量写生,将宋人画法融入自己的创作。

谢稚柳陈佩秋合作《鸳鸯嘉藕图》 保利2013春拍成交价437万元

谢稚柳与夫人陈佩秋,俱为书画大家。夫妇同擅书画的虽有,但成就能并称卓著的却十分罕见。谢稚柳与陈佩秋可以说是艺坛里的难得的天作之合,他们俩的合绘作品,在拍卖场上也十分抢手!

谢稚柳作品

陈佩秋金秋

大画家与名媛佳丽的爱情

吴作人和萧淑芳

吴作人(1908~1997),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萧淑芳(1911~2005),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兼擅风景、静物、肖像等绘画。其作高迈行云,渐至化境。

吴作人1956年作品《萧淑芳像》

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时,吴作人才华出众,锋芒初露。北平女孩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油画和素描。吴作人被这十八岁眉清目秀,身材窈窕,举手投足间都是淑女范的女孩儿深深地吸引住了,陷入了暗恋之中……

少女时代的萧淑芳溜冰不忘画画(1932年摄于北海公园)

一天,萧淑芳拿着习作《一筐鸡蛋》向徐悲鸿先生请教,吴作人正好在旁边,便凑了上去看,无数次设想过与她相对说话的机会,这一回终于来了,可说出来的话竟是:你画的这些鸡蛋是买来的吗?

萧淑芳白了他一眼,没有答理他。在同窗半年的时光里,他与萧淑芳再没有交往。此后,他们各自读书、学画、留学、结婚。

萧淑芳1929年作品《一筐鸡蛋》

二十年后,此时两人都因为种种变故成了单身,吴作人在一个沪上画展偶遇萧淑芳后,春心萌动,特地作了一首表白诗:

“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

——《胜利重见沪上》

1946年吴作人与萧淑芳新婚留念

这浓得化不开的情思慰藉了萧淑芳的心灵之创。1948年6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北平,在两人共同的恩师徐悲鸿先生的见证下,吴作人与萧淑芳喜结良缘。那年,吴作人四十岁,萧淑芳三十七岁。

吴作人《池趣》

萧淑芳花卉

情人眼里出西施

吴湖帆和潘静淑

吴湖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重要画家,书画鉴定家。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其妻子自然也是知书达理。

吴湖帆与夫人潘静淑

潘静淑是位富贵人家的千金,她既无金玉纨绮之好,又不喜应酬,从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传统的淑女教育,读书习字,吟诗作画。

吴湖帆《红霞秋霁》

吴氏夫妇是包办婚姻,吴湖帆7岁,潘静淑5岁就定下的娃娃亲。情人眼里出西施,潘虽长得并不出色,但她却是吴湖帆的一生挚爱。步入婚姻殿堂后,俩人的生活更是是充满情趣与快乐的,“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潘静淑也喜欢画画,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每日徜徉在吴家深深的庭院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潘静淑花卉

他们有时同赏着一幅古画有时摩挲着博古架上的古代青铜器皿有时共读一篇诗歌,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有时一起完成一幅画,把它看作两人爱情的表徵有时为了市场上的一幅古画,潘静淑还质钗售书,凑足了钱去收购,为了闻名已久的心爱之物,潘静淑宁愿舍去一般妇女宝爱的首饰。

吴湖帆人物画

自潘静淑死后,为了悼念亡妻,吴湖帆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一千多方汉印集资,得了四千元,出版妻子画集《梅景书屋画集》,表达了对亡妻寄托了无尽哀思。

潘静淑花卉

看遍了画坛的夫妻恩爱,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温婉绵长、举案齐眉的素淡爱情,他们画苑中相携游艺,给世人留下了感人佳话,直至今日也叫人为之感动惊羡!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懂了,真正的爱情是:时光静好,与君语的如胶似漆细水长流,与君同的相知相守繁华落尽,与君老的不离不弃。

在中国美术界有”百花之神”的雅号。

一生从艺近80年,

是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是现当代中国女画家中的杰出代表。

与丈夫吴作人一起,

在近40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

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画坛英才。

萧淑芳 (1911-2005年),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吴作人艺术馆馆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会长。

习 画缘于天性

萧淑芳出生于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她的叔父萧友梅是我国

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父亲萧伯林为中国的铁路建设贡献了一生,

两位姑姑都是杰出的音乐家,

姐姐萧淑娴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

妹妹萧淑熙是美籍生物学家。

萧淑芳走上绘画之路和

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萧淑芳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

从小生活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

和姐妹们一样喜爱音乐、

美术、文学,闲暇时

跟叔父学习钢琴和乐理知识,

此外对滑冰、骑车也很热衷。

在首届华北地区女子花样滑冰大赛中,

萧淑芳曾获第一名。

萧淑芳说:

“缘于天性,

我天生喜欢世间美的事物。”

她自幼画什么像什么,

父亲萧伯林全力支持她,

并请名师进行指点,

还特邀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她治印。

这些都促使她最终走上绘画之路。

萧淑芳15岁那年,

叔父萧友梅从德国归来后在

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任主任,

当时只有26岁的林风眠任该校校长。

通过萧友梅向林风眠举荐,

萧淑芳进入该校西洋画系学习,

施教的老师有李超士、彭沛民、

克罗多(法籍)等。

3年西洋画技巧和理论的系统学习,

为她以后从事美术专业创作

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与吴作人的半世情缘

在南京中央大学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期间,

吴作人和萧淑芳曾是同班同学。

萧淑芳回忆说:

“当时我们的关系很一般,

那时的吴作人十分腼腆,

每天夜晚都在明灯高悬的

画室里默默地只顾画画,

不爱理人,

给人一种高傲之感。”

1930年,

吴作人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去法国、

比利时留学,

萧淑芳则于1937年至1940年到

瑞士、英国、法国学习油画和雕塑,

他们就此分离。

直到1946年,

在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举办的

画展开幕那天,

吴作人、丁聪等组织者迎接参展的画家时,

才与当时在上海市立专科学校担任

美术教师的萧淑芳再次相见。

老同学在分别17年之后邂逅,

自然倍感亲切,

在一起谈得十分起劲。

不久,

萧淑芳邀请吴作人到

家中的画室看新作,

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此次会面深谈之后,

吴作人不久后就向萧淑芳

透露了自己的倾慕之情,

随即又填词赋诗,

赠给萧淑芳,

以表达自己的心愿。

萧淑芳读着吴作人的诗词,

被他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

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

经过一段时间充满诗情画意的

心灵碰撞之后,

他们在人届不惑之年

终于同舟共渡,

结下了半个世纪的姻缘。

1948年6月5日,

吴作人和萧淑芳举行了婚礼,

恭请徐悲鸿、廖静文夫妇光临,

徐悲鸿还欣然担任了他们的证婚人。

从此这对画家夫妇琴瑟和鸣,

共同谱写了一段为人传颂的半世情缘。

百花之神

萧淑芳的花卉画在题材选取上极具个性。

她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

如紫鸢、绣球、兰草、水仙、

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

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

评论家孙美兰评述说:

纵观萧淑芳教授为数可观的新作,

特别是花卉小品,

恍惚追随艺术家以恬适明净之心,

漫步在春天里、邂逅在百花间。

争看璀璨花如锦,

又神奇地幻化为一幅幅

“花常在、叶常绿”的水墨丹青。

萧淑芳的精彩人生如

瑰丽的花朵盛开不败,

已然将她艺术的花坛

辛勤耕耘得缤纷灿烂。

2005年12月20日,

萧淑芳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是真的。

文学大家冰心名字命名的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是一项高品质、大规模的全国性青少年文学大赛,得到我国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该赛事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新时代出版社、钟南山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指导。

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是综合性青少年文学赛事,包括诗歌朗诵、古典诗词背诵、读书笔记展评等多项内容。大赛通过一系列文学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多读书、善思考、勤写作,切实提高青少年文学素养。

冰心曾担任过中国散文学会的名誉会长。冰心女儿吴青教授多次出席过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颁奖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扩展资料:

一、征稿对象: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青少年文学爱好者。

二、征稿类型:

学生习作、读书笔记、散文、诗歌、小说、童话、故事、微电影剧本、手抄报、书法、绘画等,体裁不限。

三、征稿方式:

1.集体投稿:由各级文联、各级各类学校、文学社团组织集体参赛(20篇以上)。

2.个人投稿:可直接将作品通过大赛服务平台上传至组委会投稿系统。

3.每位参赛作者参评作品限一篇,包括已刊发和未刊发的。

4.教师作品:大赛特设教师冰心文学创作奖和教学论文奖,体裁和字数不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

海南省人民政府-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在琼总决赛

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征稿通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书画圈里可从不缺浪漫,画坛“名家夫妻档”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