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快物流旧时的物流体系

京东快物流旧时的物流体系,第1张

——物流为本、标准化保质量、全国七大物流中心、配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仓储系统AS/RS、无人仓库、青龙系统
关键时刻一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和,而中西部经济日益兴起,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入中国农村,越是发展中的地区网购需求越是旺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此时竞争对手已经蠢蠢欲动,留给京东的时间不多了;
关键抉择京东果断启动“渠道下沉”战略,将发展重点由巨大型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渠道网络在原来覆盖1300个县的基础上,一年之内再增加500个县;
应对策略京东将原有的物流6大区扩展为7大区;加大仓储建设的力度,以全公司的标准化作为“渠道下沉”的品质保证,用“青龙系统”为京东物流提供优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内创业的“先锋站”形式,让京东员工扩充渠道,动员亲属加入其分销网络的终端配送,使得分支和终端迅速扩大;
策略结果截至2014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七大物流中心建有7大中心库,在另外的40座城市运营123个大型仓库,拥有321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1862个区县,且全部自营。今天京东提供当日送达的县达134个,在全国提供次日送达的县达866个。
成都往北70公里,四川省什邡市皂角镇,农民驾着农用三轮车突突地驶上马路,道路一边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旺,路的另一边是红色砖墙,白色涂料刷着「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的标语,附带京东网址JDCOM。这是京东投放的广告,主要施放在中国广大的城乡结合部,广告面积达约40万平方米。
京东管理层果断决定“渠道下沉”,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要有京东的身影。因为,县级市场,经济水平比巨大型都市和省会城市低,但网购支出金额、频率、占比反而超过大都市。这个道理很简单,县城商业不发达,很多商品买不到,或者价高质次,或者假冒伪劣,所以这些地区对于电商的需求更高。越是商品供应落后的地方,越是京东发展自己的新机遇。说易行难,网络搭建需要单量支撑。京东定下战略: “以京东现有仓储布局为中心,横向面向中西部省份,纵向面向三四线城市、城镇乃至农村县乡拓展物流布局。”
作为电商,京东人的理想是为社会带来公平和效率,让人人实现商品选择上的平等。线下在北京能够买到的品牌,线上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偏僻县城也能买到,而且门到门送至家里。传统意义上,越偏远的地方商品价格越高,而京东通过下沉的渠道,可以打破层层加价的分销体系,真正实现价格公平。
为了这个宏大的理想,决策者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大型电商如京东,它的每一笔重大项目投入都不会小于10亿。一位京东高管说,“我测算过, 当订单达到200万时,内部协调更复杂了,组织形式、管理方式都要发生变化,不仅仅是投资建仓的问题。”
物流为本
京东物流格局图,来源于网络)
大概在8年前,刘强东不顾投资人和高管的一致反对,决意自建物流。这是京东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现在来看,相当成功。谈及京东的核心竞争力,所有人都会指向物流。2013年,京东仅在购车上就花费了1个亿,到2014年第一季度,京东已拥有1500辆76米长和96米长的斯卡尼亚及奔驰全封闭厢式货车。
物流网络的规划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布局。京东将大陆市场分为七个大区——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并且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成都和西安这7个中心城市建立了物流中心并设立中心仓,这是物流的第一级;由于覆盖区域面积巨大,在济南、南京、重庆等城市设立前置仓,存放周转快的商品,而不会是全品类存放,这样做是为加快对二三线以下城市用户的反应速度,加快时效,提升用户体验,这是第二级;再往下是分拨中心,第四级是中转站,而第五级即终端级便是配送站。配送员从站点出发,用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进行配送。
启动“渠道下沉”后,刘强东要求将物流体系已经覆盖的1300个区县增至1800个区县,即在一年之内增加500个区县,配合“渠道下沉”的就是“先锋站”计划。这个计划允许京东近2万名配送员申请报名参加,这些受过京东培训的员工皆可返回家乡开设站点,新设站点的地址往往是日均订单量暂时达不到京东开站标准的50单但能保持在日均20~40单的地方,你可以说它是内部创业项目,配送员回乡开疆辟土,他既当站长又当配送员,如果订单增多,他可以拉上妻子、家人一块送货。若是订单量增至符合京东“日均50单开站”的标准,就可以转为正规站点,若家人愿意,他们也可以经过培训转为正式员工。“渠道下沉”最大的难点在于运输保障上,先锋站可能不得不要求家庭来衔接从分拨中心、中转站到配送站的支线运输,由下往上开车接货,再拉回配送站。先锋站启动后第一阶段就有大约300人报名,有些地方需要两三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很多配送员愿意回老家做事。
为了保证服务品质,京东要求物流尽量自己来做。京东不断扩张自营物流地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基本是京东物流体系全覆盖,不借助任何第三方物流公司。这几年来,京东采用鲸吞蚕食的方法,继续在三四线城市缩小为京东服务的第三方的地盘。
“青龙”护驾
京东青龙系统gis架构,来源于网络)
在参考了国际四大快递公司及国内的顺丰快递之后,京东规划招聘了100人进行青龙系统的封闭式开发,一年后该系统全国上线。青龙系统能够支持千万级单量,解决了过去的宕机、数据管理的问题。原来用PDA即掌上电脑扫描一次系统响应要23秒,现在只要03秒。预分拣系统的自动分配站点准确率,从70%提升到98S%,这也是京东物流平台对外接单、社会化运营的重要基础。
配送员用的POS机带有青龙系统的定位功能,系统能检测到所有包裹的运行轨迹,如果出现异常,可调取数据,质控人员能马上发现哪些包裹不合规。系统能自动生成报表,配送系统的各个管理层,从副总裁到站长,经过配送总监、配送片区经理,每一层都能对下属的工作情况和绩效了如指掌。特别是类似于西南区这样地势复杂、交通不便的区域,管理人员不可能随时到点亲自考察,而通过数据就能足不出户了解站点运营情况,如果站点长期单量低,数据显示很快发现问题,敦促管理层进行调整。 原来配送站长最痛苦的是做每日报表,手工输入数据,有时候要搞到凌晨一两点,现在站长只需要在系统里导出数据,10分钟完成报表。
客户在京东网站上下单,由系统分拣模块将货物根据订单地址进行区分,分配至不同地点的仓库。订单抵达仓库之后,即开始分拣,若是高位货架就用前移式叉车或者平衡重叉车,如果是平仓就人工拣货,系统确认。接着,进入复核区,再次确认,打印发票以及送货单。再进入打包区,根据商品规格打包。这样的动作,西南大区仓储在1小时内完成,最快只需要几分钟。晚上11点前发来的订单,要在晚上12点以前完成,按规定必须做到日清。商品出库的时候,由系统运输模块调配车辆,将货物分配到不同的车辆上,抵达下一级分拨中心或者中转站,再次进行分配。最后是配送模块,配送员把包裹送到客户手里。通过系统,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包裹的运动轨迹,包括接货、分拣、发货、发车、站点接货、验货、配送员收货、妥投等8个主要环节,整个流程一目了然。 “青龙”是专门服务配送体系的信息管理系统,“青龙”这一名称就是刘强东钦定的。
标准化保质量
京东物流系统分为仓储、运输、终端三大块,终端是配送站,运输是干支线运输。不同于业内通常的叫法,将跨省运输称作干线,在京东内部,跨大区运输才是干线,而大区内运输统称为支线。
2013年起,京东以“休养生息”为名,开始将物流从单纯讲究数量、速度,过渡到讲究物流运营成本。2013年京东开发了JIT(及时生产系统)和ALMS(劳动力管理系统),关注人效和平效(每坪面积上生成的营业额,一坪约33平方米),追求每人每天的产能量最大化,单位面积产能最大化。信息化建设由总部掌控,通过信息化对标准化体系实现有效的监控,保证作业过程不走样。如果仓储存量刚好能够满足所有订单,那么成本摊薄的数据就会非常漂亮。但因为京东始终处于高速发展中,业务量不断提升,仓储存量常常不够,所以储量新增,面积新增能够得到足够的新增业务量的保证。京东商城运营体系的负责人说,规划匹配是关键,要做好前置性建设,使其资源正好能承接新增业务量。
事实上,京东在业务上的奋力进取常常使得增长出乎意料,导致规划很难赶上发展的速度。爆仓是京东的常态,搬仓则是爆仓后的必然结果,在京东有个说法,“没有经过搬仓的仓储经理,就不会是好的经理”。京东华南大区创造了18个月内,大大小小搬仓38次的纪录,而且,曾经有仓储经理在38小时内经历了不停歇不间断的搬仓。当然,随着流程的建立和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目前的搬仓动作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
杨磊是几年前被定岗到上海的大家电仓做仓储经理,他讲到一次搬仓的经历:华东区本来就库存资源紧缺,又遇上气候炎热,空调卖的火爆,结果爆仓了。杨磊接到通知,3天内要搬清库房,将6万台电视机腾出,他的二三十人的团队连续干了三天三夜,到第三天白天杨磊几乎站着就能睡着。此时,空调订单像雪片一般飞来,如果再多积压一天,整个运营体系就会压垮。普通员工基本是凌晨两三点收工,他们在公司的客房或者公司临时租订的宾馆睡上三四个小时,早上6点又起床上班,白天完成日常订单生产,晚上搬仓,而管理人员除了搬仓外,在员工离开睡觉的时候,还得继续清理上架等环节的异常情况,维护好系统。
在京东,所有人都在向前奔跑,没有人能够按部就班地保持慢悠悠的节奏。 因为有时间限制,从打印订单到打包出库,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
看京东的物流,像是观赏一部战争大片。成都市新都区顺运路宝湾物流园有一处京东的仓库,放置3C、小家电。 新都仓库由两个高12米,面积1万平米,两两相对的单体仓组成,仓库前停放着5辆红色依维柯,长5米,高3米。身穿红色工作服的司机开车取货,卷帘门打开,发货区一览无遗。密封好的箱子摞在一边,里面装着打好包的包裹。叉车司机往返库房和货车四次才能装满一辆货车,大概40分钟。 5点起,依维柯陆续前来,载满货开走,新来的货车顺序补位,鱼贯而入,鱼贯而出。5点40分,40辆货车全部装满到位,它们发往成都周边的德阳、绵竹、什邡、简阳、眉山、邛崃等地区,客户通常能在下单的当天或次日收到货,发往云南、贵州等西南其他地区的货车需错开时间,因为场地太小。司机一般凌晨5点开工,下午5点收工,月薪4000多元,相当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京东就是这样以一地库存全国发货,令京东物流成为穿梭如织、四通八达的网络。截至2014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七大物流中心建有7大中心库,在另外的40座城市运营123个大型仓库,拥有321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1862个区县,且全部自营。 今天京东提供当日送达的县达134个,在全国提供次日送达的县达866个。

7月13日,京东智能客服在《2021京东云峰会——零售科技专题论坛》上发布了零售行业解决方案,包含了京小智、智能外呼、AI虚拟直播等产品。

据星阳了解,京东智能客服覆盖京东整体电商平台,全渠道接入各项板块,724小时全天候在线确保为消费者排忧解难;拟人化智能回应系统,可理解用户意图并以简单易懂的字词进行回复,在平台流量高峰期间也可代替人工为用户快速处理简单、重复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减轻平台与商家的沟通成本,更好维护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截止目前,京东智能客服已累计服务了超16万商家,2020年双11,京东智能客服累计为8432万人提供咨询与导购服务。

此外,今年电商大促节日619的到来,京东智能客服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根据京东618战报显示,6月1日至18日,京东智能客服累计服务量破49亿次,打破历史记录,同比去年提升27%。

而京东智能客服提供的解放方案中,以京小智为代表,集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跟单、智能质检、智能分析决策等功能一体,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智能购物体验,其中智能跟单功能在消费者进店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转化率的高低;智能质检则是方便商家在供货、发货时的一道的检查环节,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另外,智能外呼功能也为商家与消费者带来赋能。之鞥呢外呼功能可同时跟进多个消费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购买意向,在第一时间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并且在外呼结束后,还将自动生成消费者整个消费行为分析报告,帮助商家掌握消费者需求,调整自身产品特性,提升店铺整体销量。

京东集团技术负责人在峰会上透露,自2017年以来,京东在技术研发上已投入近600亿元,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未来,京东将继续深入技术,引入更多方便消费者与商家的功能体系。

沟通是拉进平台与消费者最好的方式,能通过智能方式大批量满足消费者的日常咨询需求也是京东智能客服的诞生初衷,与消费者之间桥梁架好了,就该考虑平台模式的选择了。星阳建议,入驻京东自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独特的供应商模式,大大减轻商家的运营压力,十分适合中微小企业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刘强东近日在美国被指控,在国内也是谣言纷飞,很多网友对此还是比较关注的,但是目前刘强东已经回国开展工作了,看来之前谣言的可能性是比较大了。
数日前在美国遭遇指控并受到当地警方调查的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于9月4日现身北京。
刘强东此次现身是参加京东集团与如意控股集团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京东集团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证实,本次签约仪式在位于北京的京东集团总部举行。
京东集团方面向经济观察网表示,根据协议内容,未来京东集团和如意集团将在品牌入驻、无界零售、金融、物流、智能供应链、京东云等业务板块展开合作。
此基金将包含投资全球着名时尚品牌及孵化新锐时尚品牌等项目。京东与如意的全面合作,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将共同打造中国首个“无界时尚生态圈”。
在金融领域,双方将共同发起成立“如意-京东时尚产业创新发展基金”。未来的投资方向将包含全球着名时尚品牌及孵化新锐时尚品牌等领域,帮助双方在时尚产业进行深度布局。
提升双方在国内国际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京东金融还将依托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优势,为如意提供京东支付、消费金融、企业金融方面的支持。
此前,京东CEO刘强东在美国卷入一起法律事件,并受到相关调查。昨日,京东方面回应称,我们获悉刘强东先生2018年8月31日被明尼阿波利斯警方带走调查,不久后即被释放,在此期间他没有受到任何指控,也没有被要求缴纳任何保释金。目前他已经回到中国正常开展工作。
在签约仪式现场,刘强东身着深色修身西装,精神饱满,与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一行相谈甚欢,心情丝毫未受近日传言影响。
从今日刘强东正常出席会议的情况来看,这可能只是一场误会。因为媒体的无限夸大,因此才导致网上的一片猜测。
刘强东在回国之后,马上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士。而且他白手起家这么多年,相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切的不容易,因此更不会自毁前程。

文 | 张信宇 董洁

从中国的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消费零售领域的研究都是当今显学,而电商平台公司更是红利吃尽。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如果把十几家中国最顶级的上市互联网公司分为销售实物商品的消费类公司和销售虚拟商品的内容类公司,那么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唯品会等消费类公司的市值均得到大幅增长,而腾讯、百度、网易、微博、爱奇艺等内容类公司的市值则只收获微增甚至下跌。

在此基础上,相比起线下,在线广告和在线 娱乐 的中国市场渗透率在各种统计中均已超过一半;而线上实物零售及生活服务在其整个大盘中的渗透率大约只有20%左右,增长空间仍然非常广阔。

这一剪刀差的产生有其原因。过去两年,抖音快手腾讯等流量平台高速增长,这意味着线上广告库存也在同时增加。对于擅长进行数据营销的电商平台客户来说,这也使得流量广告采买的单位成本实际上有所下降。

以阿里巴巴为例,2019财年(2018年4月-2019年3月)的年度活跃买家数量整整增长了102亿,即使现在的用户基数大盘要比图文信息流、短视频风行前大了不少,但用户增长的绝对值并不比之前低。而基数较小的拼多多更是以单季度四五千万的速度逼近阿里巴巴,要达到这一增速,光靠所谓的社交裂变以小搏大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股东支持下的巨额用户增长投放和补贴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迈入2020年,没有迹象显示这一市场趋势会短期内遭到逆转,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大环境也不会动摇,全领域的数字化渗透率亦在缓慢而坚定地提高。

不过,宏观来看中国电商行业的2020年,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是存在一定预期矛盾的。

一方面,中国GDP、 社会 零售总额增速持续放缓,经济处在下行区间。另一方面,以阿里、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中国头部线上零售平台公司,都对未来短期内的发展给出了超出行业均值的乐观指引。更重要的是情绪,它们都不认为自己处在整体上的竞争劣势地位。

毫无疑问,长期来看电商行业增速肯定会放缓,如果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发展与它们的预期没偏离太多,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市场集中度会加速提高,新平台电商的机会将越来越渺茫。

所谓神仙打架、鱼虾遭殃,有电商平台创业者告诉36氪,2019年双十一期间,流量的虹吸效应比往年要更加明显。作为市场上的小玩家,在阿里京东拼多多大打出手的双十一,ROI不划算,他们选择缩减常规的市场投放,GMV和用户活跃度的牺牲也实属无奈,只能等过了那一阵再说。

五六年前,阿里遭遇京东挑战时,还试图守住自己对“双十一”这个购物节的唯一解释权,同时也希望摆脱垄断嫌疑的标签;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拼多多引领、阿里京东跟进的“百亿补贴”,就没人还在拘泥于谁才是这个更为直白概念的发明者——大家心照不宣地在低线城市和县域里攻城略地,并互相“搭便车”做推广。

与其去纠结似有若无的文案包装创新,不如真刀真 *** 在同类业务上贴身肉搏。2020年的电商,它仍然是一个能吃环境和政策红利的行业;但牺牲利润,全力获客,平台之间惨烈的绞肉机大战亦将持续。
从收入、利润和市值等多个角度来说,阿里巴巴都已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仅在用户数量的维度上稍逊于另一巨头腾讯。

2019年之前,拼多多尽管早已进入了阿里巴巴CEO张勇的视野,但他只称拼多多“过去切入的路径是有效的”,“就当成在帮我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好了”。业务上,则零星有淘宝特价版、支付宝拼团小程序、淘宝特卖专区等产品或团队应对拼多多,还难说阿里把这个对手提到多高的战略地位。

到了2019年初,阿里重启被马云称为“倚天剑”、却在上一轮消费升级浪潮中被降格的聚划算来统筹承接下沉市场获取的流量。而阿里真正给聚划算大量倾斜资源则是要到2019年第四季度,在大手笔采买信息流流量的同时,四处冠名流量节目,前不久与春晚达成合作,撒币20亿,希望借春节这一契机,进一步抢夺下沉市场用户。这个诞生于PC时代团购大战一度过气的老业务,一年时间就走到了前台重塑品牌。

与此同时,此前都有过“投入无上限”承诺的本地生活和大文娱,引领过数个风口的云计算、新零售等业务线则进行了保守经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外,阿里战投也与行业一样全面收缩战线,据36氪《2019 中国互联网公司战投白皮书》统计,2019年阿里新增项目仅39个,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值。

即使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在过去一年里,整个六千亿美金市值的阿里巴巴,从流量投放和用户补贴等支出方面来看,以聚划算为代表的淘系核心电商又重回集团明星地位。2020年,不出意外,聚划算仍然会作为阿里“打拼”施压对手的头号选手,其它业务则要为聚划算“让路”。因为相比起另一强力对手美团,拼多多才称得上是现在阿里的头号目标。

在这种程度的支持下,聚划算盘子里的一些SKU已经跟以低价闻名的拼多多不相上下,甚至有时能做到更低。两年前,淘宝曾经释放出的信号是“不会再走99包邮的老路”,但现实则是此一时彼一时,只要能扼杀拼多多的增长,没有什么业务是阿里不能去做的。

另一方面,如果看收入,那么阿里的核心电商还没把手牌出尽。2018年秋天手淘信息流全面改版至今,淘宝一直没有把商品信息流的广告库存提价变现,而是选择继续“放任”用户活跃和时长自然增长。也就是说,拼多多给淘宝带来的压力虽然逐渐上升,但仍然没有到极端情况,而投资者也还在耐心等待阿里的成绩单。

但不管怎么说,整个阿里电商的体量已经很大,淘宝2019财年573万亿人民币的GMV,2020财年预计则会突破1万亿美元,到低线市场的红利也结束之后,中长期的整体增长放缓是必然的,总有一个时间点它不再能跑赢行业。到那个时候,阿里就必须回答自己一个问题:在核心电商之外,阿里还有什么板块既能占住一个大赛道的市场份额,又能为集团贡献利润。

2020年的阿里,仍然会维持集中一点到聚划算的战略。到底成功与否,“倚天剑”能否再次登峰造极?等下一次财报发布,或许能管窥到一部分答案。
拼多多是三家头部电商平台里争议相对最大的。

过去几年,在中国的一级市场有种说法,只有投中了拼多多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这个在阿里和京东眼皮子底下借助于微信完成原始积累的黑马,已经给市场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当然也包括不确定性。

所有人都已经知道,阿里已经摆明把对拼多多施压放在当下所有业务的最高优先级。

2019年,在面临品牌商遭遇事实上“二选一”的挤压之下,拼多多祭出“百亿补贴”来打品牌战,用扩大亏损补贴苹果、戴森等正品经销商,来试图洗刷创业前三年落下的“山寨”、“假货”等恶名。

长期来看,“百亿补贴”是一个平台在早期的一种快速有效获客手段,却并不是一种特别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当拼多多的高端用户成规模之后,补贴的比例范围和作用就会相应缩小。而消费者尽管享受过拼多多的补贴实惠,享受与拼多多竞争的淘宝、京东的补贴实惠,却仍然只会忠于具体的品牌,不太可能忠于像拼多多这样的渠道。

如果在沉淀出长期价值之前拼多多的现金流或者某一环链条出现问题,那么这种简单、粗暴、直接的补贴模式就难言成功。

那什么才是有长期价值的呢?

主打C2M模式的“拼工厂”有,只是短期内还看不到转化成果;拼多多一直在打消费者心智的品类农产品也有,只是农业的数字化改造难度更大,需要更长期更耐心的投入。另外,比如在农产品领域,拼多多还面临迟早要与美团一战的潜在压力。“Eat better,live better”的美团立志做餐饮全产业链,农产品就不可能拱手相让。

目前看来,拼多多的现金流是一直是正的,GMV一直在增长;但这是有原因的,比如对商家的付款方面比较苛刻,供应商普遍反映拼多多的账期很长,这意味着高杠杆,从而就需要所有人对拼多多有足够的信心。很多商家和供应商正是看中拼多多的流量仍然在高速增长,给拼多多做单能帮助自己做大规模,规模上去后再谈利润。

但这一链条本身就很脆弱。外部有阿里京东强势竞争、商家供应商叫苦连天,内部则持续高价挖人招聘、员工996高压工作,这家公司在跟时间和人性赛跑。

此外,拼多多相比起阿里还有物流方面的隐患。阿里巴巴早已大比例入股了除韵达外的所有大型物流公司。拼多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子面单系统避免数据被阿里掌握,但一旦阿里找到机会对四通一达施压一起提价的话,拼多多上许多依赖99元包邮的商家利润空间就会进一步被缩减,从而重新考量在拼多多上做的必要性。

目前看来,拼多多这个平台对广大中小商家来说还是增量,有机会通过在拼多多上的运营成为头部,那么即便利润微薄也愿意先做。而一旦拼多多的用户侧增长失速,导致的结果会比淘宝增长失速严重得多,对投资者、商家、员工都会出现问题。一旦人们对拼多多的信任崩塌,几百亿美金的拼多多神话也难以持续。

归根结底,拼多多这个故事的胜负手还是增长。
过去的一年,京东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在经历了性侵事件和股价的暴跌后,一轮从3月份开始,持续近2个月的组织架构大调整和内部优化从此展开。

对进入“深水区”的京东来说,这场改革犹如高马力引擎,迅速将其拖离了缓缓下沉的轨道。在此之前,京东的GMV增速已连续几个季度在20%左右徘徊,月活用户的增速环比更是几乎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一年,虽然我们依旧辛苦忙碌,但最让我高兴的是,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穿越了迷雾……团队的精气神和内部的氛围,都达到了这几年最好的状态!”1月12日,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2019年度京东零售表彰大会上如是说道。

一年前,同样的场合,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最剧烈的一年,徐雷给出的未来方向是: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要找到奋斗的原动力,回到事业的初心。一年过去了,京东似乎正在按照徐雷定下的目标前进。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 3C等核心品类在过去一年被明显强化,而一些创新业务逐渐被“关停并转”。

2018年底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大快消事业群被打散,绝大部分消费者业务被并进3C家电事业群后,而后者现已成为了京东最核心的业务中台部门。

过去一年,京东家电已经把触角延伸到了线下,伴随着京东下沉的整体策略,京东家电也在逐步下沉。在2019年4月份的发布会上,京东零售集团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总裁闫小兵将“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视为目标,2020年将是完成这一目标极为重要的一年。

除了在一二线大城市,建立超级体验店,京东家电还计划在三线城市推进“一城一店”,即每一个中型城市开一家店;此外,四到六线乡镇市场的家电专卖店也将是2020 最重要的战略之一。这意味着京东将直接杀入过去苏宁、国美等家电零售门店的线下战场。

目前京东家电专卖店已经覆盖全国25万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京东家电专卖店项目的负责人刘俊表示,“2021年,京东家电专卖店体系的GMV(成交总额)将超千亿”。

那些曾经拖累京东的创新业务,比如7FRESH,也在积极调整,寻求新的发展方向——逐渐摒弃大店的“高举高打”模式, 探索 适合社区、都市白领的“七鲜生活”和“七范儿”等小业态,这一思路被业界很多专业人士所认可。

尤其是在京东盈利状态还未完全持稳,物流等核心业务短期内无法停止烧钱的情况下,稳妥的拓展创新业态,在业务模型跑通的前提下再大举进攻,已经在京东内部逐渐达成共识。

除了像阿里一样聚焦主业之外,“线下再造一个京东零售”,是徐雷在京东零售表彰大会上,对未来三年京东的期待。伴随这一期待而来的,是京东零售的三大业务重点:下沉新兴市场、全渠道和平台生态。

去年9月份,“京喜”上线,从商城主体业务中独立,10月底微信购物的一级入口切换为“京喜”,京东一改之前对拼购业务犹豫不决的态度。

在接受36氪采访时,京东集团副总裁、京喜事业部负责人韩瑞表示,“2020年,京东会在线上线下大力投入推广京喜App,也有充足的预算去补贴用户。”

韩瑞希望“2020年,京喜能完成大几千万的月活用户数”,并把复购率当做最核心的数据指标看待。据悉,切换微信一级入口的2个多月,京喜的复购率相比之前京东商城已经提升不少。

不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在下沉市场,拼多多和阿里的动作十分迅猛。相比较竞争对手,京东明显克制了很多。当然这有不言自明的苦衷,但拼多多和聚划算愈演愈烈的“掐架”或许会在2020年给京东以喘息之机,并借势“弯道超车”。

京东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在过去几年,他们已经在线下积累了近300家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超过12万家京东家电专卖店、以及00多万家京东掌柜宝合作门店。

结合京东物流的“千县万镇24小时达”计划(预计到2020年,四到六线城市及周边乡镇等区域便可实现物流配送的“24小时达”),以及京东数科的金融服务,“组合拳”的方式会是京东2020年争夺下沉市场的主要手段。

2020年,京东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全渠道的整合营销能力。在2019年完成对京东手机App的信息流改版后,京东在精准营销层面已经开始“补功课”。类似于“京娱计划”、360全渠道营销方案的推出,未来将很大程度上提升京东零售业务的毛利率,依靠精准营销带来的广告服务收入或许将大大增加。

在徐雷看来,全渠道的核心要素是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运营和整合营销的能力,未来这三大能力能否贯穿到各种场景——无论是京东自己的场景、还是合作伙伴的场景,实现货和人的统一,事关京东主业的经营效率。

平台生态则是其三。目前京东自营和第三方平台已经同等重要,2020年以自营为主的品类上,强化供应链优势,借助规模效应为用户带去更为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是关键;而在以POP为主的品类上,徐磊希望能建立良性生态规则,让优质商家形成标杆效应,增加用户购物频次。

徐雷在表彰大会上表示,2019年对京东来说更多的是在休 养生 息、排兵布阵和统一思想,还远未取得阶段性的成功。2020年,希望京东零售能在交易额、收入、用户、利润这四大核心指标上均实现加速增长。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快物流旧时的物流体系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