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关于飞轮海的所有信息!

我要关于飞轮海的所有信息!,第1张

飞轮海
“飞轮海”成员包括了个性活泼的汪东城、有着温暖笑容的辰亦儒、极具忧郁气质的吴尊与带着冷峻眼神的炎亚伦;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特质,但四位大男孩皆表示私底下都十分搞笑,从相互吐嘈中其感情融洽可见一斑。
"飞轮海"是华氏温度计FAHRENHEIT英文的中译名,也就是代表由四位大男生组成的"飞轮海",就彷佛是由春、夏、秋及冬四季组成的团体,也一如四季有温暖、炎热、凉爽及酷冷的四季,四位团员是来自加拿大的辰亦儒代表着 WARM,汪东城代表HOT,来自汶莱的吴尊则是代表COOL,而尚在大学新闻系就读的炎亚纶,就是酷寒COLD的代表。
本名:汪东成
生日:1981/8/24
星座:处女座
学历:复兴美工"广设科"
身高:"180"
本名:辰亦儒
小名::陈奕儒
英文名:Calvin (基本上朋友都这么叫我)
身高:184 cm
体重:65 kg
生日:1980/11/10
星座:天蝎座
学历:建中 温哥华Simon Fraser University 大学 主修经济维多利亚 University of Victoria 硕士 主修经济
血型: A型
鞋号:US 105 号
三围: 37, 31, 36
家庭成员:爸爸 妈妈 一个姐姐
喜欢的颜色:蓝色 白色
兴趣:健身 网球 唱歌
个性: 风趣幽默
专长: 反应很快 嘿嘿
歌声如何: 还不赖 自认中上 哈 眞的啦 录音师也这么说^^
近视:小时是电视儿童 所以 两眼都550 @@
头发:微卷 以前超不爱 超限慕直发的人 但后来发现卷发其实好做造型 也不赖 哈
口头禅:没啥特别的口头禅ㄟ
英文能力:国外研究所的能力搂
拍过的MV:拍摄当届创作歌曲选拔冠军"难以抗拒" 的音乐录影带
拍过的广告:一堆加拿大温哥华阳光男孩公益活动的广告 大概有5支左右吧
欣赏的女生类型:气质型
家人对calvin进演艺圈的看法:书读了那么多 给我跑去演艺圈 贞士气死人 哈 所以我需要你们的大力只持 交出好成绩给爸妈看 证明给他们看!!
平常喜欢:跟好友聚在一起 做什么都可以 因为我很重视友谊
喜欢种类:好看的话 不管是动作 喜剧 文艺爱情 惊悚 我都爱
最爱的:很多ㄟ 不过我很喜欢 妮可拉斯凯吉演的任何 他的演技真是没话说
喜欢的歌手: 不如说是音乐种类吧 Hip Pop and R&B
喜欢的女演员:
喜欢的男演员:梁朝伟 吴镇宇
喜欢的日本艺人:木村 帅
喜欢的漫画:男生爱看的 譬如 七龙珠 灌篮高手 神型太保
喜欢看哪类型的小说:
最想去的国家:加拿大 像是我第2个家 毕竟我呆了7年 我很想环游世界 喜欢不同的文化
喜欢的音乐类型:Hip Pop and R&B
喜欢什么动物: 狗 超爱 之前加拿大养了两只比熊 不知道你们只不知道这个品种 有点像马尔季斯 但比马尔季斯大一点
喜欢的食物:Japa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Junk food哈
喜欢看书或上书店:以前在国外认为在书店喝咖啡看书是种享受 很爱忙里偷闲的感觉 嘿
喜欢购物:超爱 基本上 我逛街可超像女生 哈 跟我逛街的男生都很受不了 觉得我超会逛
害怕什么事物: 害怕的事还好 但不喜欢伤心的事 譬如失恋 或跟朋友吵架这类的
平常的穿衣style:两极化 有时很休闲 有时爱穿很正式耍帅 哈
印象最深刻的事:7年前一个人独自上加拿大生活 一直一个人过了7年
接过哪一件最辛苦的CASE:还好ㄟ 不过夏天拍戏 真是热热热
希望能和所有的Fans共同做什么事:多点见面会 多认识你们 我会好好努力记住你们的名字 你们只要见到我 我较不出你的名字 就再提醒我一次 直到我记住为止 哈 基本上我记性很好的喔
当艺人前从事过什么工作: 都在加拿大念书 念研究所当过学校大学助教
喜欢哪一类的书:
初恋和初吻几岁:16岁 高一
谈过几次恋爱:好私人喔 不过不多啦 真的 5次以下 可以了吧 哈
讨厌什么样的人:就是两面人搂
讨厌什么昆虫或动物:
最糗的事:
最痛苦的事:
梦想: 演艺圈闯出一番好成绩 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吧
对未来的期望:
calvin名言: Shakespear says: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ha ha
本名:吴庚霖
艺名:炎亚纶
匿称:阿布
生日:1985/11/20
星座:天蝎座
血型:O
身高:177
体重:60
学历:文化大学新闻系
语言:国语、英语
嗜好:篮球、跳舞、唱歌、交朋友、爱搞怪
个性:多变 但大部分是话少却好相处
三围:胸围忘ㄌ 28 36
身体状况:轻微气
专长:钢琴长笛 篮球
最喜欢的团体:信乐团
最喜欢的男演员:刘德华
最喜欢的女演员:林依晨
最喜欢的男歌手:哈林、林俊杰
最喜欢的女歌手:林凡、梁静茹
最想去的国家:都想去^^
最喜欢的音乐类型:soul rock pop R&B hard rock jaz
最喜欢什么东西?有心意ㄉ东西
最喜欢的颜色:绿色蓝色黑色
欣赏的女生类型:个性比较重要罗
让你印象最难忘的事:初恋的心碎
最糗的事:ㄟ怎么会有糗事发生在我身上勒
谈过几次恋爱?哈哈蛮多次ㄉ
梦想:现在正在走ㄉ未来将达成ㄉ就是我ㄉ梦想
想对家族成员说的话:你们每ㄍ人都很贴心也很可爱 我们要一起加油 考上大学(不是啦) 你们每ㄍ人都要好好照顾身体 一定每天都要健健康康!! 真ㄉ!! 不管到哪里心都与你们相系
寄东西给你要寄到哪? 110 台北市信义区嘉兴街311号三楼 炎亚纶收
姓名:吴尊
生 日 1980/10 /10
身 高 182 cm
体 重 73 kg
鞋 号 10 号
胸 围 40
腰 围 31
臀 围 38
故 乡 汶 莱
学校:RMIT大学,澳洲(RMIT UNIVERSITY, AUSTRALIA (BACHELOR OF BUSINES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个性:害羞,见忘,事业为重。
嗜好: 打篮球,健身,看书,听音乐,看,吃,煮饭和旅行。
喜欢的颜色:看情况…
喜欢的食物: 我很爱吃,除了油腻的食物我甚么都吃。
喜欢的饮料:无酒精的鸡尾酒饮料 MOCKTAIL
喜欢的音乐: 看心情
喜欢的地方: 纽约
最想去的城市: 纽约
喜欢的: 英雄本色
最喜欢的季节: 春
喜欢的卡通人物: 超人
最喜欢的花/花语:百合
几岁初恋:16岁
喜欢异性类型: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昰感觉。
最讨厌的事情:失去我身边最重要的人
最大的愿望: 在生命里做个好与事业有成的人
做过最难忘的事情: 在照顾去世前的妈妈
做过最后悔的事情: 在妈妈去世前没花足够的时间在她的身边
做过最有勇气的事情: 在台湾继续追求我在演艺圈的事业
吴 尊 在 汶 莱 时 是 健 身 教 练
以 前 为 伊 林 的 模 特 儿 , 现 为 飞 轮 海 团 员 之 一
听笨金鱼唱歌 (拍了没播)
汪东城---据说是演一个为生活辛苦奔波的普通工人
2003年
新麻辣鲜师
汪东城---桑田
2004年
第8号当铺
汪东城---林子强
安室爱美惠
炎亚纶(客串五熊的新郎,还有一集客串送奶工)
东方朱丽叶
吴尊---纪风亮
片尾曲是飞轮海+Hebe合唱的《只对你有感觉》
2005年
恶作剧之吻
汪东城---金元丰
炎亚纶---阿布
终极一班
吴尊---田弘光(算客串吧?戏份不多)
Calvin---王亚瑟
汪东城---汪大东
炎亚纶---丁小雨
片尾曲是飞轮海的《一个人流浪》
中间插曲有飞轮海的《孺子可教》
2006年
花样少年少女
吴尊---左以泉
汪东城---金秀伊
中间的插曲是飞轮海唱的《超喜欢你》
2007年
恶作剧2吻
汪东城---金元丰
炎亚纶---阿布
终极一家
吴尊---火焰使者(戏份也不多)
Calvin---王亚瑟 + 兰陵王
汪东城---夏兰荇德 天 + 鬼龙 + 汪大东 + ZACK
炎亚纶---灸亓长老 舞 + 丁小雨
片头曲是飞轮海的《出神入化》
31-50集的片尾曲是飞轮海的《不会爱》
中间还有很多插曲,有收录东纶儒3人的独唱
东《在水一方》, 纶《愿意不爱你》,儒《你是我所有的回忆》
还有大东+小柔+阿扣+兰心湄一起合唱的《乌拉巴哈》
公主小妹
吴尊---南风 瑾
辰亦儒---南风 彩
片头曲是飞轮海跟SHE合唱的《新窝》
2008年
翻滚吧!蛋炒饭 (54 中视首播)
汪东城 --- 米麒麟
片头曲是飞轮海唱的《恒星》
篮球火 (727 中视首播)
吴尊---无极尊
霹雳MIT
爱就宅一起
桃花小妹 。
飞轮海的首张同名专辑2006年9月15日正式发行:
1 《我有我的Young》七年级音乐小霸王TANK友情创作斗志舞曲 (内地康师傅3+2夹心饼干电视广告主题曲)
2 《夏雪》师兄TANK跨刀再一抒情佳作品 (台湾区 heme-ManSimple 男士保养品指定中文广告曲)
3 《只对你有感觉》创作才子林俊杰实验谱曲+师姐HEBE挺声甜蜜对唱 (浪漫偶像剧《东方茱丽叶》插曲)
4 《一个人流浪》Folk清新小品 (KO榜人气第一名校园偶像剧《终极一班》插曲)
5 《找幸福给你》飞轮海深情翻唱“俄罗斯少男团体SMASH!”Talk To Me 原曲
6 《爱到》飞轮海唱出幸福满满的恋爱歌声KTV必点轻快情歌
7 《出口》回归最单纯音乐元素 听见飞轮海青春纪事的淡淡忧伤
8 《2月30号见》小安 Folk Rock 作曲 飞轮海和所有人一同歌唱的约定曲
9 《请在我后悔之前离开我》强忍坚强的男孩本色 飞轮海洒脱的情伤告白 强忍
10《不死之迷》飞轮海化身摇滚死神诠释日系气味的 Nu Metal 乐风Man力十足
11《只对你有感觉》(健康活力版)重新 Remix 轻质电音展现出飞轮海的活力气息 (台湾区波蜜果菜汁代言曲)
2<双面飞轮海>
飞轮海第二张专辑——双面飞轮海2008年1月4日
1新窝
2为你存在
3出神入化
4不会爱
5TiAmo (刘力扬 炎亚纶)
6爱的王道
7心里有数
8明日香
9至少还有我
10一万个快乐
11 小小大人物
12新窝 (男生宿舍版)
13超喜欢你
3<越来越爱>
飞轮海第三张专辑——越来越爱2008年12月10开始预定,2009年1月2日正式全亚洲发行
1动脉
2越来越爱
3寂寞暴走
4恒星
5默默
6最佳听众
7留下来
8孤单摩天轮
9雨是眼泪
10你应该被珍惜
11Touch Your Heart(香港版)
还有很多原声带:
终极一班原声带2005年12月27日:
《孺子可教》
《一个人流浪》
占有EP2006年6月16日
《占有》
花样少年少女原声带2006年12月1日:
《超喜欢你》
收录SHE专辑Play2007年5月11号
《谢谢你的温柔》
《Always open》
终极一家原声带2007年8月10日:
《不会爱》
《出神入化》
《愿意不爱你》—炎亚纶
《在水一方》—汪东城
《你是我所有的回忆》—辰亦儒
公主小妹原声带
《新窝》飞轮海&SHE
飞轮海的官方网站:>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药山的高僧身形像飞鹤一般,经常在大片松林下研读经书。去拜访时高僧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禅意:一个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境,都要充分把握住此时此刻,而不要徒劳无益地思考这个梦想那个,否则既得不到所企想的东西,又失去了此时此地的欢乐。

出处《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中其中的一首,它是唐代文学家李翱赠与药山惟俨禅师的组诗。

译文

把身体修炼得像仙鹤般轻灵,千年长松下相伴着两卷佛经。

我来问道大师什幺也没有说,只是指示我云在青天水在瓶。

原文

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注释

①惟俨(751—834):俗姓韩,绛州(今山西新绛一带)人,七岁出家,为石头希迁禅师法嗣,住澧州(今湖南澧县)药山,谥号弘道大师。
②鹤形:鹤的形态,形容人似仙鹤一般清瘦俊逸,风度不凡。
③送、迎:指送往迎来一类尘俗的应酬之事。

作品赏析

“炼得身形似鹤形”。是从外貌的脱俗来赞叹惟俨禅师内心的修养。鹤给人的感觉是高洁与飘逸,这句话说惟俨禅师身体清瘦,精神矍铄,很有得道者的高逸之风,看上去令人神清气爽,与一般和尚的体型大为不同。

“千株松下两函经”。“千株松”说明药山环境的清幽美妙。松林茂密安静,是参禅悟道的好所在。鹤最喜欢巢在松树上,松下的禅师也自然令人联想到仙鹤。“两函经”,是说佛经还没有打开,还盛在书套里。因为药山禅师曾对人说自己拿着佛经的时候,不是为了阅读,而是“只图经遮眼”,只不过是用它来遮遮眼睛挡挡光线而巳。这是只有大悟之人才具备的神情风致。这句诗透露出禅师熟悉经典又不屑于以研读经典自诩,对自己的悟性充满了自信。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便是禅师所指示、李翱所体悟到的“道”。云在青天,从风变灭,卷舒自如;水在瓶中,恬静安详,清光可鉴。

作者简介

李翱(772—836),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一说赵郡人。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卒谥文。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所著《复性书》,糅合儒、佛两家思想,认为人性天生为善,“情由性而生”,则有善有不善,“情既昏、性斯匿矣”,提出以“正思”之法,消灭邪恶之“情”,以达到“复性”而成为“圣人”。曾从韩愈学古文,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所著《来南录》,为传世很早的日记体文章,文风平易。有《李文公集》等。

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以道家固有思想加以内在生机的阐释,而探寻本国本民族文化的新生命,这是新道家的意义所在。近十余年来[1],学者探讨新道家问题,呼吁“新道家”学派的营建,乃至酝酿成立全国性、国际性的道家研究机构与创刊专门的学术刊物,不仅是因为此一学术领域的荒芜空缺,更重要是由于道家之学本身内容的重要,与现代新儒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本民族文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换言之,探讨新道家之学理与精神,建立新道家学派,乃是21世纪承接民族文化、争取民族生存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年以来,笔者关注新道家问题,稍有议论公之学界[2],兹谨略就新道家界定与营建问题的思考具述一二,期之同好。
一 新道家之界定
(一)“道家”之“道”的语言学、文化学与思想史含义
语言学含义
在语言学、训诂学上,道家之“道”字解为“道路”。许慎《说文》:“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道”字从“辵”。金文或从“行(彳亍)”、“行止”,写作“衜”。中间“首”字竹简或从“人”。诸形字义皆同。
由常用的普通名词“道路”,可以引申出“由”、“行”诸义,再引申出抽象的哲学含义,成为常用的哲学概念。以儒家朱熹解“道”为例:
道训路,大概说人所共由之路。
道者,人之所共由。
道者,事物常行之路。
问:“仁与道如何分别?”曰:“道是统言,仁是一事。如‘道路’之‘道’,千枝百派,皆有一路去。
道者,众人之道,众人所能知能行者。
道者,人事当然之理。
道者,古今共由之理,如父之慈,子之孝,君仁,臣忠,是一个公共底道理。
所谓道者,如天道、地道、人道、父子之道、君臣之道、“率性之谓道”是也。[3]
不仅汉籍如此,汉译思想史著作也认同类似的用法,如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论述道家:“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据雷缪萨说,‘道’在中文是‘道路,从一处到另一处的交通媒介’,因此就有‘理性’、本体、原理的意思。综合这点在比喻的形而下的意义下,所以道就是指一般的道路。……道就是道路、方向、事物的进程、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与基础。”[2](PP125-126)
文化学含义
在文化制度背景方面,“道”字或“道”的哲学概念还有更为深刻的渊源与根据。在此方面笔者较为赞同的是江林昌先生的观点,即认为“道”字的本义是“黄道”,即太阳的循环运行,“道”字中的“目”也可以理解为“日”,“止”可以理解为“推步”。也就是说,“道”不是人们行走的普通的道路,而是太阳的运行轨迹。[3](PP315-316)由 “世官世畴”、“技进于道”的上古遗制而言,“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上》),所谓“学术”均与现代所说“技术”相近,“道” 字或“道”的哲学概念起源于“天学”是可信的。
思想史含义
在思想史上,“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自古至今,自儒家至道家都通用。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新儒家”使用了“道学”一语,并将整个儒学统系追释为“传道”。《宋史·道学一》说:
“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是道为职业,党、庠、术、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是故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于斯时也,道学之名,何自而立哉!
影响所及,以至有学者至今怀疑“道家”之名为汉代晚出且名称不伦。[4]
因此,在讨论“新道家”问题以前必须界定,“新道家”之“道”虽然与文字学和思想史上的“道”具有关联,但其本身并非思想史上泛称之“道”,而是具有特指的固定含义,即以先秦道家老、庄、文、列四子为主干,以鬻子、管子、关尹子、鹖冠子等等导源或归宗于老子与“黄老道德之术”的道家诸子为流裔的学派。
(二)道家之学三要义
道家之学有与先秦诸子其他各家特别是儒家学派明显不同之处,论其差异,以往学者多有阐述,大致不外三种:其一以为儒道互绌,“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史记·老子列传》);其二以为诸子时有所明,更相为用(《庄子·天下》);其三以为诸子殊途同归,“皆务为治”(司马谈《六家要指》)。三种阐释以外,更有其四,以为诸子皆有所本而同出于三代王官(刘歆《七略》)。由道家出于史官、天官而言,其源流之久远,居道术为大宗,较其他诸子更为优越,降至晚周之际,影响所及无所不在,实为先秦诸子各家学术兴起的最大滋养与共同背景。而道家之学所包涵的内容也最为广泛,要之,则有自然(物性)之学、形上之学、无为之学三大要义。
自然(物性)之学
道家对自然的关注,是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个部分,人的生命、躯体、性情,完全都在自然之内,而非以天、地、人并列为三。换言之,自然不是与人类社会(人文)相对的一个概念,更非指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言。自然是天地万物的共同居住与和谐并存的共同环境。
“自然”这一概念的本义,意谓天地万物都各自体现着“道”,天地万物的天性、自性、本性,亦就是“道”的体现。“道”遍在于万物,而不外在于万物,换言之,并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之“道”。但是,“自然”又绝非意谓着万事万物可以极端任意发展,并非如西晋郭象注庄所理解的“自尔”、“独化”。天地万物相互关联而存在,万事万物间的一大关联就是“道”。“道”一,“道”恒(常),故万事万物永远关联而存在。
道家将人类、生命与无生物都视为“物”,宇宙天地间的一切存在都是“物”。都是物便都有共同的“物性”,“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庄子·达生》)。道家相信凡存在的事物本性都同,所以道家主张万物平等。
形上之学
但是道家不认为人类的感官感觉可信,宇宙万物的存在,有超出人类感官感觉之上之处,“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秋水》)另一方面,道家对于宇宙事物的认知,也具有超出感官感觉的能力。
道家又以对“形下”的分析为基础,而提升、获得了“形上”的成就。
《易经》为儒家传承的三代先王政典,易学与老学近似而不同。易学主旨为“因天道以明人事”,老学则舍弃人事而取法天道。易学重在阴阳,老学重在有无。“阴阳”是一相对概念,二者互为消长,而不可以互相取代。“有无”是一绝对概念,“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二者异名同实,各自代表着抽象思辨中的不同环节。“有”是宇宙万物的存在,“无”是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根据。从思辨逻辑上说,有一个“有”,有一个“无”,无是绝对的,是纯粹的。但是从实质上和整体上看,无并不是片面的和孤立的。无不是对世界的物质本质的否定。正相反,无表示着世界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表示着世界万物的统”,但是从实质上和整体上看,“无”并不是片面的和孤立的。“无”不是对世界的物质本质的否定,正相反,“无”表示着世界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表示着世界万物的统一与和谐,而“有”所根据的“无”,也就是“有”本身。“道”是“有”和“无”的统一,是形而上、形而下的统一,是物理的宇宙论和哲学的本体论概念的统一。
无为之学
先秦诸子百家均以周文疲弊、上下失序为背景而期以重新获得真理,其思想体系之构建亦无非以政治实践为目的,故先秦哲学本质上都是政治学。
道家的政治理想具有两个不同层面,就老庄而言,是由形上本体论中引申出“无为无不为”层面,由形下相对论中引申出“贵柔”与“安时处顺”层面。政治理想之“无为”与“无不为”,与哲学思想之“无”与“有”对应。“无”即是“有”,“有”即是“无”,故“无为”即是“无不为”,“无不为”亦必须通过“无为”而获致。“有无”为哲学上的绝对概念,而“无为无不为”即成为政治上无所不包宏大至极的运作。就此而论,道家的政治理想其境界最高。
在形下方面,道家认为“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老子·二十章》)相对存在、互为消长的双方,彼此因依而存在,所以都不具有绝对的根据。而其并存之法则,莫善于“负阴而抱阳,知雄而守雌”(《老子·二十八章》),故老子“用阴”而“贵柔”,与儒家用阳而贵刚健不同。要之,道家“相对”之学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为途径,其形下部分亦皆精彩。
(三)新道家之新义
新道家之“新”,其含义并非仅就时间概念而论,亦非脱离道家学说本义而予以根本性的改变。自凡晚近以来国家民族所遭遇之新困境、新挑战,皆得据道家立场以回应之,新道家之新义,为时势之新与阐释之新。由国家民族方面而言,“生存”不是一肉体层面,而是一文化层面,肉体的存在并不足以展示存在,文化的存在才真正可以称之为存在,个人的年寿生死皆不足惜,重要的是“技”与“道”的延续。凡能占据道家之学的立场,对以往之历史与学术传统予以“理解之同情”,延续国家民族之“文化大生命”,心率旧典,信而好古,皆得以新道家之名义相称。
新道家一语系包真理系统而言,内涵学理、信仰、为治三层面,而非单纯学理或信仰或履践。据今日“为人之学”之“大环境”,而欲行古人“为己”、“弘道”之事业,是否可能具备此一历数?单就 *** 作层面来说,比较宋明新儒家之建立,新道家之建立是否应当具备此一过程?二者均待智者深论。笔者限于学力,仅就庶几可及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一)找到周敦颐——以宋明新儒家之建立为参照
周敦颐在宋明新儒家的建立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仪式性”作用。前引《宋史·道学一》又说:
文王、周公既没,孔子有德无位……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
宋明新儒家继汉唐经学之后,跨越千年而起,直承孟子,表明学术学派的兴起,有不为时间所阻断者。单就 *** 作层面而言,宋明新儒家的建立过程,全由朱子对于周子的推崇而实现。考其所以如此,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第一,恰好为宋初先驱长辈。
众所周知,在宋儒诸学案中,周敦颐既非最早,也非大宗,“大抵近世诸公知濂溪甚浅”、“即濂溪二子,亦失其家学之传”[5](P21),但若以辈分粗论,周敦颐在“北宋五子”之中确实年长一辈,使得自“初祖”以至朱子有一恰当的时间作用(适当的连续与适当的间隔),亦无可否认。
第二,恰好为二程之师。
周敦颐是否为二程传道之师,自当世学者已多表怀疑。《程氏遗书》所载,二程只称周敦颐为茂叔而不称先生,平生绝口不提《太极图说》,而门下弟子游酢至称“周茂叔穷禅客”。全祖望称:“濂溪之门,二程子少尝游焉,其后伊洛所得,实不由于濂溪……今观二程子终身不甚推濂溪……予谓濂溪诚入圣人之室,而二程子未尝传其学。”[6](全祖望《濂溪学案序录》P480)但周敦颐确曾为二程之师,亦绝不可否认。
第三,恰好著有《易通书》。
宋代新儒家学者当世少有显达,退居治学,往往以诸子位置自居而回避经术,表明诸人与当世政治的并立立场,至元代表彰朱子,乃是再次升子为经。但子家有一形式要求,即须留有文字,如先秦诸子之例,凡有言论直接或间接留于后世者,皆得称之为子。而周敦颐著作十分单薄,《太极图说》仅三百余字,《通书》三千余字,且在当世亦不知名。如钱穆先生所说:“北宋理学开山有四巨擘:周敦颐濂溪、张载横渠、程颢明道、程颐伊川兄弟。此四人皆仕宦沉沦,不居显职,在中朝之日浅,并未在治道实绩上有大表现。论其著作,濂溪分量特少,独有《易通书》与《太极图说》,一是短篇,一是小书,据朱子考订,《太极图说》亦当附《易通书》,非单独为篇,是则濂溪著书仅有《易通书》一种。”[5](P13)但是,周敦颐毕竟有一完整“子学”著作,从而使得逝者已逝之后,“阐释”的作用得以成立,而文本阐释初亦不必限于文字遗产的数量多寡。后朱熹与吕祖谦合编四子《近思录》,《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一句跃居十四卷之首,全由朱熹“发明”而至。
具备这几个条件,宋明新儒家的儒统乃可以获得全新的建构,即:孔子→子思→孟子→周子→二程子→朱子。
在学理会通方面,顾炎武曾写有一则短篇札记,所关联的则是一个大问题。顾炎武写道:
《五经》无“真”字,始见于老庄之书。……(原注:今谓“真”,古曰“实”;今谓“假”,古曰“伪”。)……隆庆二年会试,为主考者厌《五经》而喜老庄,其程文破云:“圣人教贤者以真知,在不昧其心而已。”始明以《庄子》之言入之文字。自此五十年间,举业所用,无非释老之书。彗星扫北斗文昌,而御河之水变为赤血矣。崇祯时,始申旧日之禁,而士大夫皆幼读时文,习染已久,不经之字摇笔辄来,正如康库仑所受邻舍女巫之邪声,非十年不近乐器未可得而绝也。虽然,以周元公(周敦颐)道学之宗,而其为书犹有所谓“无极之真”者,吾又何责乎今之人哉?[7](卷十八《破题用庄子》PP659-660)
虽仅“真”之一字,亦足说明宋明学者对于回避异端概念术语而保持本门学术之醇的讲究与敏感。
“醇儒”问题,自汉代已提出。降及宋明,内有佛道异端之争,外有辽金华夷之辨,问题更显突出。二程之所以称道张载《西铭》一篇,即由其纯用儒家概念术语之故,谓韩愈的《原道》“语固多病”,而“《订顽》(《西铭》)之言极醇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子厚之文,醇然无出此文也,自《孟子》后,盖未见此书”(《程氏遗书·二先生语二上》)、“此横渠文之粹者也。”(《程氏遗书·二先生语四》)而朱熹也由“不杂”一面为《太极图说》辩解:“《太极》之旨……绝无毫发可疑”(《朱子文集》卷四十二《书(知旧门人问答)·答胡广仲》)、“《西铭》《太极》诸说,亦皆积数十年之功,无一字出私意……不著毫发意见夹杂”(《朱子文集》卷三十八《书(问答)·答黄叔张(黄维之)》)。
特别是周敦颐著作虽少,而“无极而太极”一语本来自道家陈抟,朱子则大加表彰,用以延伸易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形上概念。“无极”概念来自道家陈抟,“此层即朱子亦不否认”[5],当世道家亦无争辩,倒是儒家学者内部有陆氏兄弟的激烈反对,引起所谓“朱陆之辨”。陆九渊反对“无极”概念的主要原因,即因为其援引道家:“‘无极’二字出于《老子》‘知其雄’章,吾圣人之书所无也”[6]紧紧咬住“从人脚跟,依他门户”[7]一点不放。
陈钟凡先生曾说,老子“则已先敦颐千百年而建此玄学上之一元论矣” [8](第五章《周敦颐之图书学说》PP32-35)。老子之“道”与《易传》之“道”不同,由形上概念来看,老子的概念始于“无”,《易传》的概念始于“太极”,相当于老子的“有”,较老子退后一个阶梯。由此在魏晋以迄两宋的儒家易学传承中,便不得不与道家相接触,借用老子 “无”的概念以建立儒家“无极”的概念,借用老子的“有生于无”以建立儒家“无极而太极”的理论,从而完备儒家的形上学体系。
朱熹说:
殊不知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只此一句,便见其下语精密,微妙无穷。而向下所说许多道理,条贯脉络,井井不乱,只今便在目前,而亘古亘今颠扑不破。(《朱子文集》卷三十六《书(陆陈辩答)·答陆子美(陆九韶)》)
这里,朱熹仅就“无极”概念的妙处极力申述,然而却始终不肯将借助道家之学重建儒家形上体系的真相说破。其真相就是:对于道家概念的借用,不可以直接援引,而可以有间接的阐释。换言之,宋明新儒家乃是通过间接的阐释而获得了对于道家之学以及佛学的兼容并包。[8]
(二)考据、辨伪与文献学问题
自20世纪初开始的关于《老子》考辨问题,论老子思想之影响与其记载之隐约的反差,论其争论之大、聚讼之久,以及现代考古学所得印证的戏剧性结果,都足以为学界典型。当中华文明发展到了现代时期,学者沿着一线怀疑,汇聚了几乎当时所有精英,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了一种“没有定论”的研究,这一现象本身已足以说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的一个侧面,其中反映出的不仅是研究结论的问题,而且是方法和方向问题。特别是由于考古学的发展,居然鬼使神差般在学者获得定论之后,古代道家文献以一种连续的状态出土问世[9],轻而易举地将这些结论全体推翻,这种恶作剧式的反差,不能不令人惊叹,续而接受沉重的反省。
怀疑精神与疑古、辨伪方法与辨伪学史需要清晰划分。凡治学术,怀疑精神与辨伪方法永远都是最为基本的前提工作。但是,自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以“对二千年之中国传统史学予以毁灭性的打击”[10]的“疑古学派”的方向,需要彻底扭转;以“造伪”和“辨伪”一组概念解释主观古代学术史,以“造伪运动”和“辨伪运动”说明“古人缺乏历史观念”的“中国辨伪史”理论[11],需要基本否定。
在疑古思潮影响下,长期以来对于道家学术的有限研究,多数是怀疑性的文献学研究,或否定性的批判研究,略加少量传统训诂考据余绪而已。老、庄、文、列四子的生死有无问题,经典著作的真伪传承问题,如铁索横江,横亘百年。诸如直承四子问题,西方物理学的比较问题等等,遑及一提。幸有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说明疑古所作种种分析,即使逻辑上完全有理,“迄为定论”,在新出古文献面前,仍可完全推翻。说明关于古代文献与古史的辨伪考据,特别是关于思想史文本的考据,其规矩原则多有出于常理之外者,故尔有另辟蹊径的必要。
(三)儒道互补——守道家之纯而不辟儒
如前所述,汉代刘歆论诸子起源,“出于”何者,“起于”何者,认为诸子皆源出三代王官,亦即诸子同源。由此而论,道、儒二家会通互补,返本归原,乃是预料中的必然归宿。
梁启超先生曾经指出:“道家哲学有与儒家根本不同之处。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以自然界为中心。儒家道家皆言‘道’,然儒家以人类心力为万能,以道为人类不断努力所创造,故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家以自然界理法为万能,以道为先天的存在且一成不变,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1](第八章《道家思想(其一)》PP122-123)古来学者所谓道、儒二家的“互补”,有一极为辩证的形式,即二家之学正相对立,复因其正相对立而恰为互补。道家主于自然,而儒家主于人文。主于自然,故以自然(物性)之学、形上之学、无为之学为其三大要义,其科学即其哲学,其哲学即其政治学;主于人文,故亦以人文、伦理、生生之学(仁道、王道)为三要义。“天”、“人”概念是中国古代不同于西方“主”、“客”二分而特有的最大一组哲学范畴,道家与儒家都讲“天”讲“人”,道家实际上更倾向于“天”的一极,其所谓“人”并非独立的“人”而是与天地合一的“人”,儒家实际上更倾向于“人”的一极,其所谓“天”并非自然之“天”而是人事之“天”。道家与儒家二者,一天,一人,沿着各自的一极对立发展,同时又共同构成了由“天”、“人”一组概念标示出的同一个完整的坐标体系。
现代新儒家是近百年来影响最大、成就最大的学派,但现代新儒家发展至今,也显露出若干缺憾,缺乏鲜活、凌厉的文化动力,虽然致力于以“内圣外王”开出新时代的民主科学,但由儒家“内圣外王”实开不出民主科学,终至处境维艰,后继乏人。另一方面,现代新儒家学者如梁漱溟、熊十力、钱穆、牟宗三、王邦雄等人都是通才,要求对全部中国哲学史进行重新认识,因之在其新儒家的著作中也包括了许多对于老庄道家学说的论述。又由于现代新儒家学者是在整体上省视中国哲学史,因此在其研究道家之学的时候,就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具有比一般的道家研究更加深邃的见解。所以,现代新儒家虽然保留有先秦宋明儒家辟除异端的余绪而不认同道家学说,实际上却仍然具有道、儒互补的形态。
道家与儒家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主干。二者皆流也,而非源,故尔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和而不同,相得益彰。要之,新道家必须在能自明其本的基础上,守道家之纯而不辟儒,才可以顺应时势,对于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道家经典的疏证与阐释——继续许多寂寞的工作
关于古代学术经典,古人有“疏不破注”、今人有“证而不疏”[12]之说,其用意无非表示对于古代学术的承接与敬意。受现代思潮影响,关于道家经典著作的疏证非常不足,连带影响了文本阐释的水准质量。
在此方面,笔者曾试举《老子》一章、二章为例略作分析。据严复、熊十力、牟宗三说,疏证《老子·道经·一章》“玄之又玄”之“玄” 的本义是精微,用为名词,意为会同,并无玄妙、玄虚之意。“玄之又玄”意为同之又同,如果将“玄之又玄”解释为“深奥而又深奥”、“深远啊又深远”等等感叹语句,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作为大思想家而言,老子何得有此言论?[13]据河上公、严遵旧注及陈鼓应、余培林说,疏证《老子·道经·二章》的“有无相生”与《四十章》的“有生于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以相混。“有无相生”属于形而下之“器”的层面,是老子所否定的。其中“有无”是一般名词,是相对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而存在,相反相成,互为消长,而不能互相取代。“有生于无”属于形而上之“道”的层面,是老子所要阐明的主要思想。其中“有无”是抽象概念,是同一的关系,无即是有,有即是无。“无生有”或“有生于无”是就逻辑上的先后而言,实际上无生有就是无成为有,有生无就是有成为无。[14]笔者并曾统计建国以来大陆所见今译约50余种,不肯雷同者仅一二家而已。
要之,由“理解之同情”角度,作出维护文本章句结构的疏证与阐释的学者,其实很少。新道家之营建,有必要在充分承接古注的基础上,注意民国学者乃至现代新儒家学者的研究,吸收新出简帛文献的学术成果,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的学术发展中,继续许多寂寞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德]黑格尔(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江林昌夏商周文明新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4]孙景坛关于道家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1,(10)
[5]钱穆朱子学提纲[M]北京:三联书店,2002
[6][清]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4
[8]陈钟凡两宋思想述评[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9]张京华朱子所论《易传》“一二四”与《老子》“一二三”问题及其得失[A] 朱子学刊编辑部朱子学刊:总第12期[C]合肥:黄山书社,2003
[10]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颉刚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1]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2]林正珍台湾五十年来“史学理论”的变迁与发展:一九五0~二000[J]汉学研究通讯,2001,(

唐代长安城内有三组宫殿,西有太极宫,东有大明宫,南有兴庆宫,其中兴庆宫修建较晚,后面再介绍。前期长安、洛阳城外有很多离宫,其中一些比较重要,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那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1太极宫西边的太极宫是隋文帝时期大兴城建设时修建的庞大宫殿群,当时称为大兴宫。唐朝建立后,大兴城改为长安,大兴宫改为太极宫,成为唐朝的政治中心。为了更清晰地介绍太极宫,有必要介绍一下长安城的基本布局:唐代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宫城除了太极宫,还包括叶挺宫和东方宫。前者位于太极宫的西面,后者位于东面,分别是妃嫔和皇子居住的地方。宫城位于长安城最北部,背靠龙首院,长安城外自西向东的高坡,皇城在宫城南部。皇城是唐朝的机关所在地和行政中心。皇城外是郭城,城内官民都住在郭城。无论郭城外,皇城内,还是宫城内,都有高大的夯土墙,非常雄伟。>太极宫考古测量东西长28202米,南北长18436米。南面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叫承天门(位于陕西省Xi市莲湖公园的南墙上)。城门和皇城之间的东西十字街宽300多步。它是长安最宽的街道,它实际上是一个广场。承天门是举行“洋法庭”的地方。每逢国家大典,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阅兵、受刑等。,皇帝登上承天门举行仪式。太极宫的前厅叫太极堂,是举行“中朝”的地方,每月一次的王朔朝就在这里举行。太极堂北面的两仪殿是“内廷”举行的地方,“时时听庭,看是怎么回事”(《唐六典》卷七《工部史》)包括这两个大殿,太极宫共有十六个大殿,位于中轴线上。除了这两个大厅,还有甘露厅和颜佳厅。这四个大殿的两侧是武德殿、承庆殿、安仁殿、肇庆殿等大量建筑。著名的陈列英雄画像的灵岩阁也在太极宫。太极宫的北门是玄武门,这里有重兵护宫,所谓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这里。>出了玄武门就是西内院,四周有院墙,驻扎着皇军。它可以从北方保卫宫城的安全。承天门大街对面的皇城,北面没有城墙,宫城南面有高大的城墙。站在宫城的城墙上,可以俯瞰皇城的一切。宽阔的承天门大街,其实是一片空地,宽度不止一箭之遥。这种设计对确保宫城南部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唐代长安城的这种建筑布局,形成了城中之城的格局,太极宫位于长安城的中心,既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有助于宫殿的安全。这种建筑格局对后世北京的规划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二、大明宫大明宫原为贞观八年(634年)为其父所建的颐和园。那时候叫永安宫。在它完全建成之前,李渊就去世了。它的位置在长安城北的龙头上,也就是长安城东北角的禁园之内,它的南墙就是外郭城的北墙,就像长安城突然长出一个头一样。隆硕二年(662年),唐高宗大规模扩张。第二年,高宗搬到大明宫居住,处理国家大事。从那以后,除了太极宫和大明宫,唐朝所有的皇帝都在这里住过。大明宫位于陕西省Xi火车站北以东一公里多的龙寿园上。实测宫殿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长1674米,东墙长2614米,略呈楔形。和太极宫一样,大明宫南墙有五个大门,中间的正门叫丹凤门,丹凤门大街宽120步。丹凤门类似于承天门。皇帝会在所有重大事件中主持丹凤门城楼,如改变元朝,大赦和提供囚犯。大明宫的主殿是汉元殿,它与丹凤门、郑玄殿、陈子殿位于同一轴线上,构成了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汉元寺的东西两侧,有汉元寺遗址大明宫的香銮和奇峰阁的测量图。其夯土台基考古测量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左右两侧有一条龙尾路,从地面到正殿形成斜坡台阶。汉元寺是“外朝”举行的地方,也是当时长安城最宏伟的建筑。非常壮观。站在汉元寺前,终南山清晰可见,长安街在望。虽然现在地面上已经没有建筑了,但是站在它宫殿的废墟上,依然可以体验到那天登高望远的景象。汉元殿后面的郑玄殿是皇帝举行“中朝”的地方,后面的陈子殿是举行“中朝”的地方。陈子厅西北的晏婴厅是皇帝召见宰相议政的场所,形成于“延英召右”制度,在中晚唐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林德庙建筑群建于唐高宗的林德(664-666)。前、中、后大殿相连,中殿为正殿,四周有回廊,与洞庭、西亭、余一及邻近建筑对称,创造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新风格考古测量表明,该寺基址东西宽70余米,南北长130米,规模非常大。这是皇帝召见外国使节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除了上面提到的主要建筑外,大明宫内的主要大殿有蓬莱殿、韩良殿、玄武殿,东西两侧还有朱敬殿、清思殿、太和殿、灵器殿、洗浴殿、玄慧殿和子兰殿、寒冰殿、程响殿、大富殿、惠庆殿、金銮殿。因为大明宫位于太极宫的东面,所以又叫东内。大明宫里还有太爷池,位于中轴线上,韩良殿北面中间,玄武殿南面。是长安城内大型皇家园林水池。近年来,考古队对太液池南岸遗址进行了发掘,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揭示了南岸中部的池岸遗址。岸坡陡峭不平,海岸线弯曲。池岸边有栏杆水廊、水亭,初步向世人揭示了太爷池周边连廊连亭、水域辽阔的宏伟气势。目前还不能完全了解大明宫的真实面貌。相信随着考古的发展,更多的谜团会不断被揭开,用不了太久就能完全了解大明宫的全貌。像其他皇帝一样,唐朝的皇帝也在长安和洛阳周围修建了许多离别大厅。这些离宫规模不一,有的是在前代离宫的基础上改建的,有的是在李家老宅的基础上扩建的,当然也有新建的。详情如下:>龙跃宫位于陕西省高陵县城西的李灌村。这里是李渊之父李的旧居,也是李渊的出生地,所以李渊在武德六年(623)改名为宫。武德七、八年,李渊两次造访龙跃宫。唐德宗改为修真观,供奉高祖真面目,用后梁时废之。青山宫,位于陕西武功县城南18里的渭河岸边,由于渭河的冲刷,早已被冲刷成了河床。据《长安志》记载,唐高祖李渊在武功有三处住所。只有青山宫既是高祖旧居,又是唐太宗出生地,所以在武德元年(618年)被称为武功宫,六年改名为青山宫,其他两处改为佛寺,即成本寺和报乙寺。武德七年,高祖访青山宫,居六日。唐太宗即位后,贞观六年(632年),率文武百官到青山宫,大摆宴席,款待大臣和老人。唐太宗即席作诗,命郎吕才谱曲,命名为“功成后庆好乐”,命六十四童子跳舞,歌颂唐太宗的功德。此后,唐太宗多次视察青山宫,并对其进行了扩建。后来,为了纪念他的母亲,李世民将青山宫改为慈德寺。具体时间不得而知依桐宫,位于唐代长安朱雀西街以西的依桐广场。这里原是李渊在长安的旧居,武德六年(623年)改名为依桐宫。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上书改寺。九成宫位于陕西省麟游县新城区。据记载,唐代九成宫原为隋仁寿宫,建于文帝十三年(593年),由宰相苏阳监造。由于仁寿宫地处山区,道路崎岖,工程浩大,数以千计的民工累死。因此,文帝非常生气,但因为他非常热爱这个离宫,文帝没有惩罚苏阳,而是奖励了很多钱。隋文帝很快被仁寿宫华丽的建筑和美丽的景色所征服,将“黄凯”的国号改为“仁寿”。仁寿二年(602),独孤皇后先死于仁寿宫。仁寿四年,隋文帝也死在仁寿宫。唐朝贞观初,唐太宗因南北方战乱,积劳成疾。他的大臣们建议建造这座独立的宫殿来避暑。唐太宗决定以隋仁寿宫为蓝本进行修缮,并改名为九成宫。贞观六年(632年)至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五次到九成宫避暑。这座皇家园林的自然风光和人造建筑的巧妙设计吸引了许多唐代文人骚客。杜甫和李商隐都曾游览过九成宫,留下了许多诗篇。唐代画家李思训曾画过一幅九成宫扇面图,他的儿子李昭道也画过一幅九成宫图。至于九成宫礼泉碑文,更是享誉海内外。它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被称为楷书派。所以九成宫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唐高宗永辉二年(651),改为万年宫。乾玺二年(667),又恢复旧名。>玉华宫,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北部金锁乡玉华村北部丘陵之间,南距铜川市约40公里。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当时名为仁智宫。由于仁智宫是集避暑、休闲、狩猎为一体的度假胜地,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下令修建雨花宫,以凤凰谷原仁智宫为主体,将西北的兰芝谷与东北的珊瑚谷连接成一座有精美石桥、长廊的大宫殿。有据可查的名称的宫殿有六座,分别是玉华殿(正殿),北有排云殿,北有青云殿,还有清福殿、惠和殿(太子居住的宫殿)、苏城殿(后改为苏城院)。凤凰谷东北的珊瑚谷还有一个会馆。在整个雨花山的东、西三个山谷中,建有九座巍峨的宫殿和五座高大华丽的宫门,中间有桥有廊,称为雨花宫。因为这里的避暑比九成宫好,而且离长安也近,晚年的唐太宗经常把这里作为避暑的不二之选。唐高宗信奉佛教,永辉二年(651年)将玉华宫改为寺庙。659年,这位著名的和尚要求一个安静的地方翻译佛经,高宗邀请他住在玉华寺,负责翻译工作。随着玄奘僧人的到来,玉华寺真正成为了佛教圣地。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玄奘和尚翻译经书的地方是旧玉华宫的正殿——玉华殿。这里被松树环绕,非常安静。玉华寺玄奘僧从咸清五年(660年)正月初一开始翻译《般若经》这一二十万首赞美诗,到隆硕三年(663年)冬月二十三日完成,历时三年。不久,玄奘在玉华宫病逝,随后众僧陆续离去。此后,裕华宫一直冷清。>翠微宫,位于陕西省Xi市长安区黄峪寺村,地处秦岭深处。翠微宫,原名太和宫,建于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重修太和宫,改名翠微宫。唐宪宗元和宫被废弃为寺庙,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名永庆寺,重建于明、清两代。如今,除了废墟和摇摇欲坠的城楼,地面建筑已不见踪影。翠微宫所在地海拔1300米,比Xi安高出900米。再加上植被、地形和季节的影响,这里的年平均气温比Xi安低6℃左右,这是高祖和太宗在这里修建颐和园的根本原因。翠微宫的宫殿建筑无从考证,只知道翠微宫和汉风宫的名字。在唐太宗生命的最后三年,他在翠微宫度过了两个夏天,最终死在了这里。如前所述,唐宪宗元和将翠微宫改为佛寺,有学者认为改寺时间应在唐玄宗天宝晚期或唐肃宗统治时期。华清宫位于陕西省Xi以东30公里的临潼区骊山脚下。华清宫因唐玄宗而得名,但作为天子出宫的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末年就作为旅游景点。以温泉汤为中心的宫亭建筑始于在位时期。如果说宫殿的修建最初奠定了皇家与宫殿分离的基础,那么当时的大规模扩建则使其成为长安东部最重要的与宫殿分离之一。此后,历代都在此修建,从而使骊山温泉的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上书严立德,建骊山宫,取名汤泉宫。唐高宗咸亨三年(672),改名为温泉宫。唐玄宗住天宝六年(747年),正式命名为华清宫,意为“温泉滔滔,波涛滚滚,华清邪难老”宫中的汤池又名华清池,其名沿用至今。唐代的华清宫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使其成为一座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的庞大宫殿建筑群。主要寺庙和房屋以温泉为中心,全部布置在山前的冲积扇上,形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下和山下展开,利用帝华清池贵妃堂遗址的特点,布置不同类型和用途的亭台楼阁。满山苍松翠柏,山下有兰芝谷、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园,处处生机勃勃。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环绕着埃罗城。主要建筑有左右弘文阁、左右汤潮、左右吴江厅、后厅、前厅、大熊座埃塔、飞爽厅、长生厅、玉女厅、七殿、功德书院、羽帐、谭瑶。飞爽殿是玄宗待过的地方,南面是玉堂九龙殿。九龙汤也叫荷花汤,荷花汤的西北方是浴汤,也叫海棠汤。汤池由石头制成,看起来像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杨贵妃长期在此沐浴,后人干脆称之为贵妃池。玄宗几乎每年十月都在华清宫吉祥,年底回到长安。从开元二年(714)到天宝十四年(755)的四十一年间,他去华清宫三十余次,甚至一年去两次。所以可以说唐玄宗统治时期是华清宫最繁荣的时期。安史之乱后,由于政局不稳,皇帝虽然偶尔去,但频率非常有限,渐渐让华清宫安静下来。而华清宫却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寺庙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不仅如此,人为破坏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唐代宗,大太监于朝恩为了修建张静庙,拆除了华清宫的亭台楼阁。晋末改为灵泉观,赐道士。我们到了,村子成了一片废墟。元明清时期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现在的华清池基本保留了清初的基本格局。>奉天宫,建于唐高宗永春元年(682),位于松阳县北宋山之南,无从考证。建成后,高宗皇帝曾两次在此居住。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驾崩,诏废奉天宫。次年,于文明元年(684年)二月,改为松阳观。阳历三年(700年)十一月建于松阳县的三阳宫,有一座设在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告成镇的石山中。武则天曾数次在此居住,并与大臣们游览了石山。石淙河两岸巨石上有两块刻有诗词的摩崖石刻,记载了当时的宴诗盛况。这是仅存的关于三阳宫的遗迹。长安四年(704)正月,三阳宫被毁,取其木材建兴泰宫。邢台宫,位于洛州寿安县西南四十里的万安山上,在河南省宜阳县赵堡乡西赵堡村仍有其遗址。兴泰宫建于长安四年,一直到唐玄宗开元后期还存在,唐玄宗曾在此居住。襄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位于汝州临汝县高铭山,但其遗址至今尚未发现。这座宫殿建成后的次年三月,太宗有幸在此。因为宫内炎热,当地毒蛇多,唐太宗下令废宫。所以相城宫只存在了半年。除此之外,长安、洛阳一带,唐代皇帝修建了许多离宫,如华阴的琼岳宫、金城宫,郑县的神台宫,陕县的宫,渑池的宫,富昌的福昌宫,永宁的七贤宫、兰凤宫,就不一一赘述了。

一、三清五老

三清

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天宝君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原始天尊)

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灵宝君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方五老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二:六御天帝

六御,位居三清五老之下,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

上: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统御诸神万天;

北: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统御日月万星;

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兵戈万雷;

南:南极长生大帝,统御万灵;(俗称寿星)

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玉帝之妻,统御山川万地;

东: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玉帝伺者,统御万类;(俗称太乙真人)

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合称四御;太乙救苦天尊位在四御之后;

三:金母木公

统领管理男女诸仙。

1、西王母,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特别强调, 在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比玉帝出现得早)。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俗称王母娘娘)

2、东王公,先天阳气凝聚而成,所有男仙之首,掌管蓬莱仙岛。

四:三官大帝

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隶属六御之西方天皇勾陈大帝管辖,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三官大帝比三清尊神出现时间还要早,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

1、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民间俗称福星)

2、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3、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五:十方天尊

(由太乙救苦天尊应化而成,具体职责参看太乙救苦天尊条目)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扩展资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参考资料:

神仙谱系—百度百科          道教—百度百科

第十名 东吴大皇帝孙权

《三国志》里是这样描述的: 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说他眼睛是绿色的,头发胡子是紫色的。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是为了体现他有龙颜,异于常人!

孙权出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182),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当时还是下邳(今江苏邳州)县丞的孙坚见了十分惊异,认为有大贵之相。台湾学者黎东方先生在《细说三国》中的解说是:方颐,是方脸颊,大口,是大嘴巴,能吃四方;目有精光,是生命力十分充沛。《献帝春秋》的记载是:“紫髯将军,长上短下。” “紫髯”,即两腮长满了紫黄的胡须。有人认为孙权有返祖现象,祖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统。《三国演义》中专门有一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小霸王指的是孙策,碧眼儿说的就是孙权。演义中更是这样描述孙权的,“方颐大口,碧眼紫髯”,干脆把“目有精光”与“紫髯”联在了一起,说成是“碧眼紫髯”,看起来就象是有白种人血统的混血儿似的,其实这种观点不过是附会而己。至于“长上短下”,是躯体长,即上半身长;两腿短,即下半身短。黎东方的解说是:站起来,矮;坐下去,高。只有不需要站着侍候人,而坐着由别人侍候的贵人才是如此。刘备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去拜见孙权返回时,曾心有余悸地对左右说:“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匆忙昼夜兼程地返回。也难怪刘备见了孙权会有如此忌惮,英雄忌人啊!这是孙权贵相的一种说法。

曾经到过江东的汉朝使者刘琬也曾对人说:“我看孙氏兄弟虽然各自才华出众,深明事理,但都富贵不终,寿命不长。只有老二孙权,体态魁伟,相貌奇特,骨架不凡,有大贵的表相,寿命又是最长的,你们以后可以应验我说的话!”。

当然这些记述所说的大贵之相,我们不能当真,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用我们的凡眼,我相信是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的,何况当时的孙权还才是个弱冠之年的少年呢人的命运应该不是由相貌决定的,而是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的。

但是,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倒是可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的,即孙权的体貌特征:方脸大口,典型的国字脸,满腮紫黄的胡须;目光炯炯有神,一副不怒自威的形象;身材魁伟,骨格强壮,具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这也是孙权充满朝气活力,并能够长寿的原因吧。

最帅原因: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九名 北齐武成帝高湛

高湛(537~568年)是东魏权臣高欢的第九子,在位五年(561~565年)。高欢长得丑,但却生下了这个长相极不错的儿子,史书记载,高湛“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这样的赞美,除了军中帅哥独孤信之类外,在北南朝时期是很难见到的。

可惜这高湛虽然长得一副好外表,却昏庸无能,沉湎美色,不思国政,曾逼嫂子和自己私通。他在位时,北齐岌岌可危。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任太上皇,最后自己也因为酒色过度而死,年仅32岁。

前面说过,高欢长得丑,但他的子孙却不一样,除了上面说的高湛外,高欢的孙辈中有个叫高长恭的,就很不一般。这高长恭就是后人所熟悉的兰陵王。高欢生高澄,高澄六子,兰陵王是老四。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于是北齐建立。

高长恭留下一桩八卦事: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皇帝眼中的20个美女在他看来只有1个算美女。高长恭遗世的故事很多,最为著名的就是因为面相太柔美,觉得不足以威赫敌人,每次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不过,堂兄弟高纬看不爽兰陵王,一杯毒酒药死了他,终年也就三十出头。看来,战乱年代,“美男薄命”一词也是用得上滴。

最帅原因: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

第八名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生于685,卒于762年,712~756年在位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借着美貌的杨贵妃,唐玄宗李隆基在后代小说、电视、中十分风光,全都是以帅哥的形象出镜的。史实中,除去引发安史之乱外,李隆基绝对算是个文武兼备的天子,当然,他的文才在盛产诗人的唐代显得不突出。生于武则天时期的李隆基历经多次政治、祸乱大事件,即位后苦心经营,治国相当有一套,著名的开元盛世便是他的杰作,当时的中国人口增长到了五千二百多万。这位风流天子共有子女59人,数量在历代帝王中属上乘水准。

李隆基身高七尺三寸,(秦尺23CM,汉尺24CM略多。三国时诸葛亮身高八尺,按今天的说法是一米九三)。换算一下,李隆基的身高至少在1米75以上。

别的不说,光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戏,就可以让帅哥李隆基红遍半边天。而唐朝之所以让人追怀,李帅哥功劳不容磨灭。

最帅原因: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第七名 明成主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1402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他五次亲征蒙古,巩固了北部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然而他多疑好杀,在靖难之役后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建文帝亲信大臣诛杀并灭门,耿炳文、盛庸、铁铉等众多建文旧臣旧将被处死或受到迫害自杀身亡,后来又杀了解缙、景清等大臣,他去世后有16妃和数百宫女生殉。原庙号太宗,后由明世宗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十三陵之长陵。

史书记载,朱棣“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按古典的审美观来看,也可算是个军队中的帅哥——极有男人味的帅哥。靖难之役,朱棣夺走侄子朱允文的皇位,自己当皇帝,在位时间和李世民相当。

朱棣雄才大略,军事能力杰出,是位马上天子,因武功而立威名,因武功而夺皇位,因武功而拓疆土。他的一生起于兵,最后也死于行军的途中。他一生中在军事方面的创造,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影响较大。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在他任期内,那时的中国海军笑傲全球,无有敌者。

最帅原因: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

第六名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贞观文治几乎成为唐宋以后治国实践中理想境界的代名词。而唐太宗以其开创初唐繁荣的丰功伟绩,为后世帝王所效仿,为人民所景仰。他身上凝聚着时代赋予的特殊的英雄气度,有让人有所感悟却又难已说透的历史智慧,更有夺位登基的历史谜案,千古纷纭。

历来很多帝王的相貌总是被描绘得神乎其神,而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唐太宗李世民,同样也不例外,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那么,这个体貌特征是不是也是编出来的呢根据史书的描述,李世民的长相,像是胡汉混血儿

李世民的祖母和母亲窦氏(即纥豆陵氏)都是鲜卑人,李唐皇室属于胡汉混血的家族,即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李世民那种胡汉混血的体貌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世民与隋炀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祖母和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西魏一号帅哥独孤信的女儿。这两位皇帝之间还有近亲结婚的嫌疑——李世民娶了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妹杨妃,生下一个同样英武的王子李恪。 老婆高达190cm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知道他自己多高

新唐书卷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李世民私秘生活全记录》 李世民相貌清朗,风采翩然,文治武功,才俊脱拔,是后代帝王最为仰慕的楷模,也是后人穷尽褒扬的贤德明君。

最帅原因:1、龙凤之姿,天日之表。2、他表叔为杨广

第五名 陈朝皇帝陈顼

陈顼(530年—582年),字绍世,小字师利,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569年—582年在位),在位14年,年号太建。他是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陈文帝陈蒨的弟弟。他本来是陈废帝陈伯宗的辅佐大臣,后废掉了陈伯宗,自立为帝。

陈顼是陈高祖陈霸先的侄子、陈世祖陈蒨的弟弟。他本来是陈废帝陈伯宗的辅佐大臣,后来废掉了陈伯宗,自立为帝。史书记载陈顼“少宽容,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这陈顼能废帝自立,能力自然不弱,长得帅、武艺又佳。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陈顼于太建十四年崩(582年),享年55岁。谥号为孝宣帝,庙号高宗。葬显宁陵(在今南京郊区)。他的儿子陈叔宝,就是著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

最帅原因:少宽容,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史书记载陈顼“少宽容,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第四名 清德宗光绪皇帝

光绪帝个子不高,据1980年测量,尸骨的长度为164米,生前可能是167或168米左右,在当时属于中等个,并且许多见过他的人的描述中,都说他是中等个。 光绪公认的照片只有一张,一张半身照。

这张照片是光绪底二十多岁时拍摄的,正是和珍妃相爱的年龄,珍妃眼中的光绪帝就是这样一个面似美玉的俊美少年,同时拥有如此高贵的身份,是每一个像珍妃这样一个初中生年龄的小女孩的银色梦幻中的白马王子,所以,珍妃在这个年纪遇上光绪帝并爱上他,并不奇怪。

看这张照片以及时人对于光绪帝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光绪帝面部特征,脸型是长鹅蛋脸,嘴大但很薄,尤其上唇十分薄,下唇也很薄,但比上唇厚,且比上唇往前,下颌略往前凸。眼睑总是下垂,但所有见过光绪帝的人都说他的眼睛很大,包括所有见过他的外国人都这么说,外国人眼睛一般比中国人的大,所以,光绪帝的眼睛肯定是很大的。 按理说,只有又短又园的脸才会被人认为稚气,但光绪帝总让人觉得有种稚气的感觉,似乎年纪很小。这主要是由于光绪帝的五官位置决定的。仔细看这个男孩的五官位置比例,更接近于孩子的比例。普通大人的额头比小孩子的短,小孩子额头一般比大人宽而高,这个男孩的额头非常宽而且高,更接近于孩子的比例,所以,总让人感觉这个男孩稚气未脱。 这个男孩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特别有棱角。鹅蛋脸,大眼睛,五官每一处都犹如精工细雕一般,这些都是女孩子的特征,就算最美的女孩,恐怕也没有这么完美。但你看他下颌略往前凸,就给整个脸增添了一股刚毅的气质。尤其是嘴的线条,是这样的棱角分明,主要秘密就藏在他下唇两侧的极其发达的口轮匝肌。在照片和以下所附画像中他下唇两侧,都有比常人发达得多的口轮匝肌,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加,这个特点越发明显,使他的嘴特别有棱角,显得十分冷傲,所有为他画像的画家都注意到了这点。 看一个外国人对于光绪帝的外貌描写: 在数量庞大的满族皇室成员中,与他人的平庸相比,光绪的确是最特殊的人物。如果说,他的叔父恭亲王被我们认为不可思议,那么光绪就是更加不可思议的一个谜了。自幼就很糟糕的身体,使他看起来总是那么脆弱与苍白,对那些在他生命中各个阶段见过他的外国人而言,他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他苍白的肤色和羞涩的举止。尽管他已届中年,但从表面上看,他仍然像个孩子,当他三十八岁的时候,据见过他的人说,他像只有十六岁一样。

他的形象是文雅而精致的,他的头部很大,前额发育得非常饱满(尽管有部分被冠帽遮去了),他的脸型是长圆形的,下颌刻削而前凸,在弓形的双眉下,他的一双大而悲伤的眸子中充满了智慧之光。他的嘴唇薄而敏利,经常是张开的并向左微倾。

他的服饰非常简朴,即使在国家典礼上也是这样,在公共场合里,他所表现出的克制与尊严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位美国女画家对于光绪帝的外貌描写: 当我被介绍给光绪皇帝的时候,他已经将满32岁了。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对象,但是还没有达到皇太后的那种程度——她有着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皇帝缺乏这种魅力,缺少个人吸引力,但他依然不失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人物。皇太后是世界型的,而皇帝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

从外表上看,他生得精巧而文雅,身高不超过五英尺四英寸。他的头型发育得非常好,显得十分睿智,高挑的眉毛下一双褐色的大眼睛,低垂着眼睑,一点也没有汉族人的特征。象大多数皇室成员那样,他的鼻梁很高——这是被称为“隆准”的高贵的面相,他生得大口薄唇,上唇较短,刻画出傲气的曲线,下唇微微突出,线条分明而刻削的颊腮,有力的下颌稍向前出,略高于前额。整个面部清矍瘦削,赋予他一种禁欲苦行者的气质。尽管他的身体显得单薄脆弱,但显然在其中蕴藏着强大的力量。

最帅原因:不解释,自己看。

第三名 东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子,算来算去和刘备还是同一个祖宗——汉景帝刘启。刘秀的出生顺序是这样的:刘邦>刘恒>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秀比较惨,九岁就成了孤儿,是在叔叔刘良家养大的,身长七尺三寸(不高)。

《后汉书》记载刘秀的相貌是“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须眉长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额头宽大,按古代的男性标准来看,应该算是个帅哥了。刘秀早年“勤于稼穑”,就是喜欢种菜种地啥的,常被拿来开玩笑,和刘邦的二哥刘仲作对比。刘秀勤政爱民,简朴自持,东汉一度兴盛,史家誉之为"光武中兴”。刘秀在工作岗位上——在洛阳南宫批阅文件时,走完人生最后一秒。毛泽东对他的评论是“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须眉长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额头宽大,按古代的男性标准来看,应该算是个帅哥了。

最帅原因:美须眉,隆准,日角。

第二名 大隋世祖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炀帝(569~618年),在位14年。许多人看到隋炀帝三个字,就想起“荒”两个字。然而事实上,炀帝不但雄才大略、军事能力杰出,更是长了一副绝对帅气的脸蛋。

魏征等人写编写的《隋书》里这样描述炀帝:“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沈深严重,朝野属望”。

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炀帝长得帅、聪慧、写得好文章,在朝中声望极好。只不过,在杀父即位后,炀帝在一些重大举措上失当,加上生活比较奢侈,导致了隋朝迅速灭亡,被自己表哥李渊得了天下。在各种因素的左右下,后世对这位亡国之君的描写也相当不客气,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使得人们对他的印象相当不好。

最帅原因:上美姿仪,少聪慧。

第一名 西燕皇帝慕容冲

慕容冲(359年-386年),小字凤皇,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前燕幽帝慕容暐、西燕烈文帝慕容泓之弟,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

慕容冲容貌俊美,骁勇善战。

“五胡十六国第一美男”——慕容冲。要介绍这位帅哥,先要讲述一下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很长时间,我都分不清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以为他们是一个概念,后来才弄清,五代十国是唐亡和北宋兴之间出现的几个朝代,而五胡十六国,是西晋灭亡后出现的几个短暂的王朝,这段历史被称为“东方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战争、屠杀、抢夺、卖妻、卖子甚至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吃人事件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慕容冲很不幸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慕容冲(359—386),小字凤皇,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鲜卑人,前燕帝慕容俊之子,父亲在位时被封为中山王、大司马。

在这世上有两种东西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一是出身,二是容貌。慕容冲也无法选择,上天赐给了他高贵的出身,美丽的容貌。生下来是王子,十二岁就被封为中山王、大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金钱、地位他都是不缺的,我想十二岁以前的慕容冲应该是幸福、快乐甚至有些高傲、冷漠的。

只可惜,幸福来得太容易,总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一切都终止于慕容冲十二岁那年。公元370年,关中前秦后主苻坚,进犯关东前燕,虏获了幽帝慕容玮、其妹清河公主、其弟慕容冲。当时,因姐弟俩姿容出色,被苻坚相中,纳为床帷,共事一君。据《晋书》记载:“初坚之灭燕,冲姐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又幸之。姐弟专宠,宫人莫进。长安城中民谣遂起:一雌复一雄,双飞如紫宫。”

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谁说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冲多倒霉,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几个兄长相继死后,他在阿房城继位,做了燕国皇帝。可巧此处长满了梧桐,翠竹。传说中的凤皇看到梧桐,常落下来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绿影婆娑的阿房真引来了个火凤皇。于是歌谣传曰:“凤皇凤皇止阿房”。桐竹纷披,玉面罗刹横刀跃马,真是花间喝道的场面,苻坚守不住长安,出逃,死在另一个叛臣羌族人姚苌手里。强大的前秦毁于一旦。攻陷长安后慕容冲唆使部下抢遍全城,活脱脱一个强盗头子。鲜卑人在长安拿够了,撑足了,打着饱嗝,泛起了乡愁,都嚷着要回家。东北华北的燕国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势力范围。慕容冲现在骑虎难下,一旦东归,皇位必然受到威胁。他跟手下将领产生了意见分歧,被杀。过过皇帝的瘾,死了也值。昙花一现,瞬间的绚烂,瞬间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似名将,不许人间见白首。

最帅原因: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目前来讲,对于一个汉字的判断,往往是从字义、字形、音律、数理上来判断五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要一一从这几个角度来判断一个字的属性呢?当然不可能这么麻烦。区分出一个字的五行,一般 都是从字义和字形上出发,便很符合了。而一般拿到一个字,我们都首先是从字义上来看它是什么属性,只有当不能完全判断的时候,再来看字形是怎样的,再最后做出判断。

以字义判断汉字五行

万物都有所寓意,正因为这些象征意义,才具有代表性。而五行属性往往也是暗含其中。例如“河,江”这两个字,从字意上讲,人们都知晓与水有关。显而易见这两个字五行属水了。

再来看“山,岩”这两个字,与山有关,会是怎样的五行属性呢?从字意而断,山也即为土。所以这两个字五行属土。

但有的字却不似这么简单,往往不能一眼看出来,而且有的字从字义上看五行属性似乎有两种,例如“霖“这个字,有人倾向与属水,有人说属木。这就要看具体用于名字中的关联信息了。

从字形上看字的属性

当从字义上不能完全判断的时候,字形就是另外一个角度了。也就是看这个字的形体结构,偏旁部首是由什么构成的。有的字在字形上就包含了金,或木,或水,或土这样的信息。便如鉴别的“鉴”字。从字义上, 我们很难把这个字与什么联想在一起,看不出其五行属性。但是从结构上却可以看出,字形上看上下结构,下方为“金”字。因五行属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我要关于飞轮海的所有信息!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