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拼多多会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关系?

京东和拼多多会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关系?,第1张

腾讯本来与电子商务关系不大,曾经也做过拍拍、易迅、高朋等,但基本上都折戟,后来干脆将电商业务卖给了京东,但是,自从微信要“连接一切”以来,腾讯的电商梦死灰复燃。

如今,聚集在腾讯流量的大旗之下,有京东、拼多多、微商微选等等,随着腾讯疯狂在零售领域进行投资,家乐福中国、沃尔玛中国、永辉超市、步步高超市等等也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态势。

我们还是要看到,虽然这些公司看起来都团结在腾讯周围,但互相之间却是竞争关系,京东与永辉是竞争对手,所以即便京东很早就投资了永辉,却在此后变成了纯粹的“财务投资者”。

腾讯为什么要亲自做一个拼多多,有人说,是因为京东在接入微信一级入口以后并没有达到腾讯的理想,不仅未能把手机端做起来,也未能有效遏制淘宝流量的增长,所以不得不亲自出手。

拼多多的发展也确实给京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首要就是让京东的手机APP的用户增长与活跃度都出现了问题,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即便微信流量惊人,但依然不是取之不竭,在微信上增加购物有此消彼长的后果,太多的同类在一起是不相容的。

在2017年的猎豹大数据电商类APP排行榜上,拼多多超过了京东,一跃成为居淘宝之后的第二名。另外,也有报道显示拼多多的日订单量也早已经超过京东。在另外一份数据中,淘宝的用户数量与活跃量都在增长,拼多多的增长更是迅猛,唯独下降的却是京东APP,可见,拼多多的增长主要是抢夺了京东的客源,而非其他。

京东与拼多多有竞争关系吗?只要是购物的,就应该有,但是两者的理念不一样,看起来竞争并不多。

显然,京东也是不屑于与拼多多为伍的。一直以来京东都是高调宣传自己的正品质量,企业口号也是“正道成功”。但是,有数据显示,2016年拼多多投诉量跃居行业第一,高达1312%。累计接到投诉227宗,被投诉的主要问题为假货、服务态度差、罚款不合理等,这显然与京东的理念格格不入。

当然,即便如此,京东的宣传上也从来没有将拼多多的质量问题挂在嘴边,毕竟“本是同根生”,同样都是腾讯投资的产业。对于腾讯来讲,京东是对标天猫的,拼多多是对标淘宝的,属于典型的一高一低的搭配。理论上很好,但现实却不一样,淘宝是给天猫引流的,内部也是打通的,但拼多多与京东却是“对手”,至少在现在是无法整合。

拍拍网卖给了京东,本来京东可以将拍拍与京东组合成类似淘宝天猫的格局,但京东的团队缺乏对抗社会性假货泛滥的管理能力,不得不进行了放弃,以至于从此失去了在移动端上追赶阿里巴巴的机会。

据说,腾讯管理体制中最有效率的就是同一个业务之间会有多个团队来竞争,以此来保证活力,但这种模式适合做产品,或者说更适合做生命周期小、更新换代快的游戏业务,对于需要长期持续运营、追求客户服务体验、组织管理经验高沉淀的商务领域,这种“赛马”机制并不合适。如果让京东与拼多多在不同的跑道上比赛,看谁能颠覆阿里巴巴,这种思维的结果可能是自相残杀。

不管是京东,还是拼多多,或者美团、58,都会向腾讯要流量,现在又要加上唯品会、永辉等等,但流量也并非万能的,流量更不是无限的。在2018年春节,腾讯公布的大数据中,特别指出了用户微信发信息量、朋友圈的量,而这些正是加强合作伙伴信心的公告体现的是流量的增长乏力,未来加上分配机制和公平性问题,京东与拼多多肯定会在“争宠”中打起来。

1 淘宝天猫

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淘宝与天猫谁发展的更好?当然是收费的天猫,这是资本逐利性的表现。每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的交易额都会留下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这些数字实际上是给投资人看的,对于卖家来说无感,尤其是那些中小卖家。

这是因为:谁能用相同的流量转化成更多的订单?1:B端品牌卖家;2:C端小卖家。要你选肯定选“1”,事实也确实如此,流量在“28原则”之下已经严重的向头部资源倾斜,中小卖家的逃离就成了注定。这是资本造就的结果,也是马云打造品牌文化不得不做出的牺牲。虽然这样给了拼多多发展的空间,但是电商之家认为,可见于期内拼多多仍不足为据,拼多多商家的争夺上,马云的对手只有京东。

2 京东

京东似乎在“老二”的位置上过的很安逸,在电商领域虽有其它动作,但都雷声大雨点小。京东大张旗鼓为“微选造势”,现在已无人问津;抵制拼多多做的“京东拼购”,现在似乎也没什么成绩。躺在腾讯的流量大池内,却喃喃而醉,京东的大体量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孕育出大跨越。

其实,京东最大的短板在于金融方面,仅仅是支付版块其已经远远落后于阿里、腾讯。很长一段时间,京东依偎在腾讯的支付体系当中,现在虽推出了京东支付,但是追赶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3 拼多多

都说拼多多会因为假货的问题而葬送自己的前程,在电商之家看来,拼多多最致命的弱点还不是在假货上,而是在“流量”。都说京东躺在微信10亿流量中却看不到爆发的节奏,而拼多多却在微信体系里如鱼得水。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京东在微信里获得的流量都转化成了自己体系内的流量,但是拼多多的流量来源依然是微信。

拼多多的用户纵然很多,但忠诚的用户却很少。而且拼多多获客的方式类似于“占便宜”,这其中就默认了假货、烂货的泛滥。我们承认这样的营销模式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参与,但是这也直接拒绝了那些优质客户的进入。所以,这也是电商之家不认为拼多多能够进一步威胁淘宝、京东的原因。

4 唯品会

当唯品会加入京东、腾讯的那一刻,电商之家就觉得这个做特卖的企业可能活的有点挣扎了。果不其然,唯品会的收入、净利润数据公布后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即使唯品会现在依附于腾讯获得了大量的流量,但是笔者仍不看好唯品会的发展前景。

因为现在的消费者都比较倾向于综合类购物平台,唯品会虽然极力想打造综合服务体系,但是“特卖”的标签始终不能舍弃。加之京东、阿里对特卖领域的持续深耕,唯品会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下,如果可以做大胆的假设,我们可能将会看到唯品会逐渐沦为京东的一个“子频道”。

自营店是给JDCOM的货,你的货是JDCOM卖的;旗舰店是指卖家以自有品牌(商标为R或tm)在JDCOM开放平台开设的店铺或权利人出具的在JDCOM开放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的授权文件(授权文件应明确排他性和不可撤销性)。展开数据注:如果是JDCOM自营产品,从JDCOM发货,可以购买。如果它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请注意它是否是从JDCOM交付的。这个第三方不可能是耐克厂家,所以其他第三方不一定能像保证书一样保证商品质量。京造商品不是自营商品,而是一个独特的品牌。它们是JDCOM自己开发的一些产品。至于靠不靠谱,需要时间来证明~

社交电商的六种类型
01、电商+社交
这种模式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先做电商的平台,开一个社区,来加强用户之间的交流,增加用户粘性,促进用户购买,比如淘宝里面的微淘。
另一种就是卖家邀请社交领域的KOL来做自己的商品导购,从而提高商品转化率。以上两种模式均是从传统电商实现向社交电商的转型,更为简单,成本也相对低价。
02、社交+电商
这类模式通常是通过主题社区起家。当社区有了一定的用户群体,就在线上搭建一个在线付费类型的网站。垂直社区的运营模式也与此类似。通过社交圈子进行商品买卖。
03、导购型
这一模式分两种形态,其一是平台,其二是个体。
平台型,如蘑菇街,就是通过建立建立导购平台,请KOL导购,从而吸引用户,KOL导购更易建立用户的信任感,增强用户粘性。
而个体,就是利用社交平台,铺货赚钱,微商,淘宝客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04、平台型微商
平台型微商的模式有多种,像是销售分佣和直销模式等,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式容易被传销利用。
而平台微商又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1中心化平台微商:
这种方式比较复杂,他涉及到平台和商家、商家和商家、商家和微商、微商和微商等多维度的利害关系,从成立至今,都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2去中心化的平台微商
像小黑裙,就是平台上只有自家的东西,也只卖自家产品。这种方式更为简单。
05、拼团型平台
就是通过团购模式来进行商品的推广,典型的例子就是拼多多,通过强调实惠来吸引用户群体。
06、微商代理
简单来讲就是刷屏朋友圈的微商。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传播信息,用户粘性强。但由于它缺乏监管,可能对用户和低层代理造成伤害,需谨慎对待。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和拼多多会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关系?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