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的有趣的地名,都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中国各地的有趣的地名,都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第1张

1、东营

秦始皇东征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的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西营村。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的名字,起名为东营市,下辖东营区等二区三县。

2、双抛桥

传说昔日有王氏男子与陶氏女子相好,父母不同意此门婚事,两人便于月夜在此桥投河自尽殉情自杀。不过标准的说法应该是说此桥原名“合潮桥”,原先下接两条河流,与之前的另外一座桥“发苗桥”合称“双抛”。

3、青岛

最早以地名见诸文献是在明代。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在《地方事宜议》中称:“本县东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岛)、曰福(即大福岛)”

当时青岛、大福岛等均属即墨县辖。这里“岛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无人居住的“小青岛”,而是指陆地村镇的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1897年德占青岛后,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因范围包括胶州湾一带,整个租借地称“胶澳”。

民间俗称“大青府”。1899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区称为青岛。1929年全区域称青岛市。

4、象山

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头大白象,是玉皇大帝的坐骑。大象总想到凡间去走走,只是天有天规,不能私自下凡。

这一天,大象在南天门口吃草,见守门金刚在打瞌睡,其就偷偷跑出南天门,向下一看,正好看到大海边上一个好看的小岛。其想:凡间有介好的地方,我要是能去游玩一下多好啊!一动心,也不顾啥天条,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小后生驾起祥云,一会儿就降落在岛上。

岛上一个老头看到这个陌生的人,便上前问道:“你从哪里来,叫啥名字?”大象脑筋一动,答道:“我叫阿祥,在海上抲鱼,让大风刮到这里来了。”老头看其衣服破旧,就讲:“侬住到我屋里去吧!我屋里只有阿拉两老,交关冷清。”

阿祥说:“那我就做你的儿子吧!”老头蛮喜欢,高兴地把阿祥领回家。阿祥再也不想回天上去了。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凡间过了一年半,大象私自下凡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帝龙颜大怒,下令天将去把大象捉回。一天黄昏,阿祥抲完鱼,打算回家。突然,天空响雷闪电像要塌掉一样,阿祥晓得不好,连忙奔跑回家。

两老见其慌慌张张的跑来,问其出了啥事?阿祥眼泪汪汪,勿讲闲话。这时,天将已闯进院子,两位老人吓得昏倒在地。大象跑到海边,回头看了看两个亲人,叹了口气,纵身向海里跳去。只听“轰”的一声响,海面升起一座山,把大陆和小岛紧紧连在一起,成了一个半岛。

后来,这地方住的人多了起来,就把其称为“象山”。

5、蓬莱

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干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

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

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二十三回,朝廷除掉了奸臣童贯,毕应元又发现了老将庞毅,官军势力大增。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二十四回“汶河渡三战黑旋风,望蒙山连破及时雨”,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云天彪计划收复秦封山,不料收到家书,得知其父云威病故,只好暂缓计划,与云龙、刘慧娘等回风云庄奔丧,并告知陈希真。陈希真自从汶河战败后,休养生息,依旧兵强马壮,得知云天彪奔丧之信,便决定自己先攻取新泰。

于是点起兵马前往汶河,宋江、花荣等领兵相拒,陈希真用陈丽卿之计从下游偷渡汶河,袭击宋江军背后的望蒙山。祝永清派人假扮梁山兵向宋江谎报望蒙山失守,宋江中计,引兵后退,李逵在断后时被唐猛、召忻、高粱三人活捉。宋江败退入望蒙山,后又中陈希真之计下山厮杀,结果全军溃败,丢了望蒙山,退守新泰。宋江见险要屏障已失,引兵欲夺回望蒙山,与陈希真兵马于山下厮杀,混战中花荣放箭欲射死祝万年,情况千钧一发。

都头曰:在《荡寇志》的世界里,梁山和官军相比一直是处在弱势地位的,特别是在小说后半部,梁山屡屡大败亏输,损兵折将,逐渐走向崩盘的边缘。云天彪、陈希真两股势力一直是梁山的死对头,自从梁山丢失兖州后,东面门户洞开,随时面临着被云天彪、陈希真长驱水泊的可能。

而吴用设计取了泰安三城,可以说是为丢失兖州的梁山在东面又建立起一道屏障,有赖于泰安三城,云天彪、陈希真很长一段时间里被阻隔在东方,无法与郓城的徐槐呼应,因此说泰安三城对梁山至关重要,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拉锯,本回中官军终于吹响了收复泰安三城的号角,梁山东方的最后一道屏障也岌岌可危了,从此开始,梁山很多重量级的好汉陆续退场,开启了悲壮的谢幕战。由于本回中没有引用典故,因此我们聊聊创作方面的一些事。

首先是小说中曾经和魏辅梁一起在兖州做内应的真大义,相信很多喜欢梁山的读者对魏辅梁、真大义二人可谓“恨之入骨”,正是因为这两个人的反间,梁山丢失了重镇兖州,折损了众多好汉。魏辅梁作为文人,在帮助陈希真恢复兖州后即归隐,而武将真大义仍活跃在战场上与梁山作战。

直到本回才交代了他的结局,书中写道:“原来真大义那年在汶河渡与武松鏖战之际,因急闪不迭,右肩受伤,百般调治,创口虽合,筋骨已损,竟不可用。”真大义在假意加入梁山后,深得信任,但是却出卖梁山,最终落得被武松砍伤废了武艺的下场,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了。

我们知道,《荡寇志》中作者偏向雷将,因此梁山好汉很少有杀伤敌记录,鲁智深、林冲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作为打虎英雄的武松,在书中没有杀掉一名官军将领,之前与鲁智深、李逵联手将王天霸击伤致死只能算群殴,而砍废真大义这一次可以算是武松单挑实打实的战绩了,也算是武松为兖州一众被真大义害死的好汉报仇雪恨了。

再说说本回中出现的一个特殊情节,陈希真引兵准备收复新泰时,接到检讨使盖天锡递到通行文书,内容是:“奉枢密院面奉圣谕,嗣后所有梁山大盗,就擒之日,讯系盗中头目,一概随地监禁,统俟巨魁获到之日,以备献俘。”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官军不但要消灭梁山,还要生擒活捉,最终献俘以宣扬国威。

我们知道,历史上北宋的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后来在海州中了张叔夜的埋伏,被迫投降,并受了招安,曾经亲眼目睹招降仪式的北宋大臣李若水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补盗偶成》描写当时的情况:“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可见当时宋江受招安是真实发生过的。俞万春当然是了解宋江被张叔夜迫降招安这段史实的,因此小说中他也在结尾精心设计了张叔夜率大军讨平梁山,将宋江等三十六人押至东京面圣的情节,这样既与历史“贴合”,又能借献俘显示官军的威武,可谓一举两得。

但既然要献俘,就必须要活捉梁山好汉,而此时梁山108头领剩余的还有三分之二,正好可以任凭作者发挥,因此俞万春设计了朝廷下文书令生擒梁山盗贼的情节,其实不过是为了情节需要而已。

再说说关于孝道的一个情节,本回开头云天彪接到书信得知其父云威病逝,“立时晕倒”、“号痛一番,饮泣一番”,作者尽力塑造云天彪是一个忠孝之人。范金门在回末评道:“宋江之闻父丧也,悲不欲生,呼天抢地,其孝原出于真诚。天彪之闻父丧也,情深泣血,开吊奔丧,其礼亦不逾庸众。

但以孝道而论,不在临时痛亲之死,徒自变形骸而哀毁异常,在乎平日体亲之心,俾之尽天年而毫无遗憾耳。彼时宋太公之死固伪也,如其死之,则儿子逃罪他方,焉能瞑目?为人子者以身事亲,不能使之瞑目以死,则虽涕泪皆血,奚补哉!一观云天彪,相去万万。”

范金门在这里将云天彪和宋江二人得知各自父亲去世后(宋太公之死是故意骗宋江的)的表现做了对比,认为在悲痛方面二者不相上下,但是说起谁才是真正的孝子时,范金门认为云天彪要超出宋江很多。因为云天彪秉持忠孝之心,为国效力,光耀门楣,令其父云威感到欣慰,死而瞑目,这样才是真的孝顺。

而宋江落草成了盗贼,令其父宋太公整日提心吊胆,在《荡寇志》中宋太公最后更是在官军攻破梁山之际,拄了拐杖走到后面院子里,大叫一声道:“天呀,保佑我儿好好的,我今朝代他死了罢!”言毕投井而亡。所以单从云太公和宋太公的结局对比看,云天彪在孝道上确实是做得比宋江好。

但范金门忽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宋太公投井的结局是作者选择的结果,而宋江落草并不是导致宋太公之死的主因,因为在百回本水浒中,宋江后来受招安征辽、平方腊后,衣锦还乡,当时虽然宋太公已死,但在宋江举办的葬礼上,“州县官僚,探望不绝。

择日选时,亲扶太公灵柩,高原安葬。是日,本州官员,亲邻父老,宾朋眷属,尽来送葬已了,不在话下。”可见宋太公虽死,但因为儿子的缘故受人敬仰,其实也是和《荡寇志》中的云威一样结局的。不同的是,水浒的作者选择让宋江受招安为国效力衣锦还乡,而俞万春选择让宋江被剿灭遗臭万年,因此范金门指责的宋江也仅限于《荡寇志》中的宋江,而不是《水浒传》中的宋江。

青州、兖州有古九州之名,临淄、曲阜分别为齐鲁都城,都有丰富灿烂的 历史 文化。那么谁是山东最古老的城市呢?

有人认为当然是古九州更早了,其实不然。古九州只是一个大体的地理概念,不是行政区划,更不是城市。到了汉代设十三州刺史部,青州、兖州成为一级政区,才有了固定的治所。所以,作为古城来讲,春秋大国的齐鲁都城临淄、曲阜要比青州、兖州早得多。

临淄和曲阜谁更早呢?齐国和鲁国于西周同一时期分封,但鲁国都城曲阜在黄帝时期黄帝之子少昊在此营建都城。在商代为奄国,是商王朝在东方的重要属国。商王朝的第十八个王南瘐曾经迁都于此。周武王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而姜太公建的齐国始封于营丘,至齐献公时期迁临淄。因此,曲阜古城的 历史 更早。

青州和兖州谁更早?西汉青州刺史部治所在广县(在今青州城西南),东汉迁至临淄,西晋时迁广固城(今青州城西)。而兖州刺史部西汉时治所在濮阳,东汉时在昌邑(今巨野县昌邑镇),南北朝刘宋时期,兖州治所迁瑕丘,即今兖州。因此,青州城更早。

综上所述,按建城顺序应为曲阜、临淄、青州、兖州。

一、曲阜

(曲阜孔府)

在周王朝的众多邦诸侯国中,鲁国是周天子姬姓家族最为亲近的宗亲,诸侯列国称鲁国为“望国”,对鲁国大多都有憧憬之意,所谓“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具有特殊的地位,因而曲阜当时也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曲阜得名于鲁城。曲阜二字始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古城经历了奄国都城、鲁国都城、汉鲁县城、宋仙源城几个时期,今存的是明故城。

因为中国古代伟大的的思想家孔子诞生于此,曲阜有"东方圣城"之称。由于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独尊地位,孔府、孔庙、孔林经历代扩建形成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二、临淄

(临淄齐国故城微缩景观模型)

齐国重商而开放,因此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是经济最发达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曾对楚王说:齐国的都城临淄人口众多,人人张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下雨一样,走在街上肩挨着肩,脚靠着脚。虽然有点吹牛,但可以看出当时临淄的繁荣。

苏秦说齐宣王:“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齐都临淄建成面积达60多平方公里。临淄故城正南北方向,体现《周礼》所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

从齐献公时算起,临淄作为齐都六百多年,东汉又为青州刺史部治所。东晋后为齐郡,隋后为临淄县。1969年12月,临淄县从昌潍专区划入淄博市,称临淄区,成为淄博市区的一部分。

三、青州

(青州古城)

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驻广县城,负责监察5郡4国100多县。东晋南北朝青州刺史部治所广固城,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都。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

汉至明初,青州一直是山东尤其是山东北、中、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12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 历史 。自西汉初年,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分别是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

四、兖州

(兖州古城)

南北朝刘宋时期元嘉三十年,兖州治所移至瑕丘,即今兖州。北宋政和八年升为袭庆府,金代复降为兖州。

明代是兖州的辉煌时期,其得益于一个人,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朱檀刚出生,就被封为鲁王,封地兖州。朱元璋派专人来扩建兖州城,建设鲁王城。

扩建兖州城,向南扩建两华里,使新城城墙长达十四里又两百步。加大城墙厚度、高度,外砌青砖;新建带瓮城的东门、南门和西门,各具两道城门;原地重建带瓮城的北门。在御河上兴建中御桥、东御桥、西御桥、府门桥,和城外的神桥、酒仙桥和龙桥。通过这次扩建,兖州城规模成为山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城。

新建鲁王城。鲁王城位于城区北部中央地带,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600米,面积约042平方公里。其正门正对中御桥,正门与中御桥之间,新修了宽阔的御道。据说皇城城墙高二丈九尺,四个城门都有覆以青绿琉璃瓦的门楼,尽显皇家气派,与一般城楼大不相同。

鲁王长到十五岁时,来到兖州就藩。此时兖州隶属济宁府。鲁王觉得兖州级别与身份不相符,于是把济宁府降为济宁州,兖州升为兖州府,成为明代山东六府中辖区面积最大的府,辖四州二十三县,包括了今鲁南、鲁西南、鲁东南大部分地区。

只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如今兖州又复归济宁,成为济宁市兖州区。#曲阜# #临淄# #青州# #兖州#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中国各地的有趣的地名,都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