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葫芦节的由来,第1张

拉祜族把葫芦作为标志,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
葫芦是拉祜族的吉样物和生活伴侣。拉祜族用葫芦装水酒,装火药、储藏谷种,做芦笙。葫芦有许多优点,装水清凉,装酒不变味;装谷种装火药不易受潮。拉祜人出门总离不开葫芦,尤其是男人,身上至少要带三个葫芦,一个装水或酒、一个装火药、一个就是葫芦笙。葫芦节期间,澜沧等地举行隆重的物资交流会,开展葫芦文化节活动,举行盛大的群众性芦笙舞比赛。“阿朋阿隆尼”葫芦节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的。1991年11月6日在澜沧召开的“拉祜族史研讨会”上,澜沧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经征求各地参会拉祜族群众的意见,决定把传说中拉祜族祖先诞生的日子法定为全县拉祜族的节日,即将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定为葫芦节。节日来临时,人们供葫芦、跳葫芦笙舞、跳摆舞、唱葫芦史诗、玩葫芦游戏等活动,都是源于葫芦信仰而产生的。自1992年以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十七举行三天庆祝活动。在《拉祜族民间文学集》中,收录有拉祜族人从葫芦里出来的民间传说《拉祜族的来历》、故事:《葫芦的故事》等,史诗《牡帕密帕》中的“种葫芦”就说到,拉祜族的祖先扎倮和娜倮,是在小米雀和老鼠的啄咬下,从葫芦里出来的,说明了葫芦和拉祜人的密切关系

导图类型自选
导图亮点中心图突很有内涵奥,第一次做两个分支的尝试,布局留足呼吸的余地。
导图解说
      葫芦系列思维导图共有六福,分别从葫芦的起源与来历、葫芦的简介与栽培、葫芦工艺品价值、葫芦的用途和单分出来的葫芦的药用六部分组成。有三幅是17年年末就开始画的,有三幅是刚完成的。之前对葫芦是知之甚少,在导图绘制搜索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葫芦的无穷奥秘和葫芦有关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是值得追本溯源、钩深索隐继续探究下去的,导图呈现只是部分相关内容的摘要,或者说是个人感兴趣的部分提炼,分享至此仅供大家参读!

  1中心图

      上古神话中作为人类始祖的伏羲、女娲,皆看作是葫芦的化身。上古神话中还有“开天辟地”的始祖盘古,也来自葫芦。《牡帕密帕》中说:第一代人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来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个民族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对孩子。只知孟姜女哭长城却不知她也是从葫芦里锯出来的,所以葫芦里孕育出人类便有了中心图葫芦里的婴儿。

2第一分支
    葫芦的由来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各个典籍的记载到最终名称的定论,凡比较经典的提到均有所呈现。

3第二分支

    葫芦的相关传说神话,节日,民俗,总之,创造人类及世界万物的始祖乃是葫芦转化,“至于为什么以始祖为葫芦的化身,或许是因为瓜类多子,是子孙繁殖的最妙象征。”由创生、始祖,再引申到男女婚恋等方面的意义,正是葫芦作为隐喻意象在《诗》之兴及《易》之象中的真正涵义。

    葫芦节是拉祜族传统节日,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隆尼”,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这天拉祜族人民,穿着灿烂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带着自酿的美酒与糯米做的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每个村子的广场上,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拉祜族把葫芦作为标志,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江北水城聊城的葫芦节也已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东昌府区是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东昌葫芦雕刻针刻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是2017年11月12日参观第十一届聊城葫芦节之后完成的第一幅有关葫芦的思维导图。

    葫芦节琳琅满目的各类本生葫芦和工艺品的展示完全颠覆了之前对葫芦的认知,印象里的葫芦就只是亚腰这一个品种,而事实上葫芦种类有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本身就是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所以中心图就直接画了葫芦的原本面貌。正所谓“樱桃好吃树难栽”了解过才知道葫芦的栽培是很有讲究的,就只说“津种催芽”这一项,从选择到出芽要给予孩童般的呵护才能催出健康的需要的幼苗。浸种、催芽品种选用日本青皮葫芦,用40℃温水浸种12~24小时,捞出后用纱布包好甩干,并嗑开浸好的甜葫芦种子。用木槽或普通的盆子,垫一层消毒的锯末或沙子,再垫上一层纱布,将浸好的种子均匀地放在纱布上,上面盖上拧干的新毛巾,盖上盖帘,蒙上棉被催芽,每天用新刷帚掸水2次。催芽温度一般在25~28℃。要求每天捡出已出芽的种子,放在另外的盆里,置于室内阴凉的地方,控制芽的生长。看完这整个过程,内心瞬间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

      葫芦工艺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钟爱,是因为它有多变的造型和精湛工艺。经过加工之后的天然葫芦,表面可以产生繁复的图案,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葫芦的形态,来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美感。所以中心图选用各种各样的葫芦工艺品来表达最直接切题啦!葫芦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可简可繁,但无一例外他都给人一种无可替代的美感,有的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每届葫芦节的工艺品展示和交流都是最大的不可缺少的活动亮点!

      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幅,中心图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用葫芦做的瓢和葫芦丝,以及里面的绿色草药和木板上刻的笙舞,因为最早葫芦就是作为盛器使用的,而最被我们熟知的便是记忆里的水瓢,大一点的用来舀水,小一点的用作面瓢,这应该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儿时最深刻的记忆了,因为再后来就慢慢不用啦!导图整体布局非常匀称,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每个主分支都做了和分支内容相关的处理,比如乐器就直接是五线谱并和中心图的笙舞遥相呼应,兵器就是古代大刀,食用就是一张嘴巴,风水更是有风有水,是不是更生动形象呢!葫芦的用途又多又广,每个分支里都无法细数,只能选最有代表性的进行罗列,就算如此导图里还是没有展示药用的空间,所以用下面整幅导图梳理葫芦的药用价值。

      中心图比较引人入胜,其中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就是一位“悬壶济世”的老者,整幅导图用彩铅完成,为和中心图风格一致五大主干分别换作五朵祥云,整体色彩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

      葫芦全身都是宝,整株均可入药,而且用药广泛、药效显著。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

      “悬壶”一词的出处有二:出处一据文献记载,杏林典出汉末《太平广记·神仙传》里董奉的典故,出处二是《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的费长房的故事,虽然记载的传说有些神话传奇色彩,但是揭他二人的精湛医术令人赞佩,也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所以后人将行医爱称为悬壶,医生或诊所的贺词无一例外不是悬壶济世。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2015年9月28日,在山东聊城市人民广场,美女佳丽们在进行葫芦文化宣传走台秀。当日,山东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第六届中国葫芦文化艺术节在人民广场开幕。据悉,本次葫芦文化艺术节的主题是“畅游葫芦之乡,品味葫芦文化”。众多美女佳丽亮相葫芦文化艺术节展示美与文化艺术的魅力。

拉祜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中秋节,其中春节最隆重。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碰上闰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则只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1、春节,拉祜语称为“扩尼哈尼”。拉祜族人过年分为大年、小年,拉祜族称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的年。大年是从正月初一至初四共四天,小年是从初七至初九共三天。腊月三十,人们洗过澡换新衣服,晚上各家都在火塘边吃团圆饭,饭后放火 *** 火炮,庆祝节日。大年初一凌晨鸡叫头遍,各户便奔向水井抢接“新水”。

据说谁家先抢到新水,谁家的谷子就先熟,谁家就有福气。吃过早饭后,人们汇集在舞场上唱歌、跳芦笙舞,直至深夜。初二起人们互相拜年祝福。初九日至十一日过小年,喝酒、唱歌、跳芦笙舞。年十二是满年,这天晚上全寨要跳芦笙舞,意思是天上的月亮圆了,年也过完了,从第二天起重新进入紧张的劳动生产了。

2、清明节,拉祜语称为“灵摆固”,在农历的二月过,是一个扫墓的节日。这天,各家老小都要到墓地清除坟墓上的杂草,加高坟墓,带上鸡、米、酒、烟、茶以及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祭祀死者,悼念亡魂,最后全家人在坟墓旁进行野餐。

3、端午节,是拉祜人民种树种花的节日。传说这天是撒在田地里的种子脱离谷壳的日子。这天不能砍伐任何植物,而是种树、种芭蕉、种竹子最好的日子。传说这天把棒头(木杵)插在地里都会生根发芽。

4、火把节,拉祜语称为“啊根杜”,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这天天黑时,各家各户都要在房前屋后或园圃地里插一对火把,火把是用松明扎成,有的还在寨子中间的广场上插一对大火把。

火把点燃后,全家团聚共餐,有的还互邀至亲好友来家作客,饭后青年男女则聚集在广场上跳芦笙舞,直至天亮。“火把节”的习俗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只过一个晚上,有的地方则过三天。

5、新米节,又叫“尝新节”,拉祜语称为“扎四俄扎”。拉祜族的新米节没有统一的日子,约在每年农历的七、八月间,谁家的新谷先熟,谁家就先过新米节。

用新谷做成新米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共餐,庆祝节日。开饭前要先盛一碗新米饭敬献给厄莎(创世神)和祖先神灵,然后给狗单独吃一份。等家中的老人端碗后,其他晚辈才能跟着吃。

6、中秋节,又叫“月亮节”,拉祜语称为“哈巴节”。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摆在小篾桌上,拿到寨子后面祭山神的地方献月亮。其中梨是不可缺少的,象征青年男女幸福的日子开始了。在月光下,全寨大人小孩围着篾桌跳芦笙,庆祝丰收。

7、葫芦节,拉祜语为“阿朋阿龙尼”,是一个新型节日。1992年8月7日,澜沧县人大常委会第九届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澜沧县人民政府提请的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十七日为拉祜族“阿朋阿龙尼”(即葫芦节)的报告。

2006年2月17日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将拉祜族“阿朋阿龙尼”( 葫芦节)时间由原来每年农历10月15、16、17日调整为每年公历的4月8、9、10日。每年4月7日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县庆,把“葫芦节”和县庆合在一起。

其他传统节日还有农历二月八、农历七月的祭祖节等。此外,拉祜族传统地域性的节日,还有卡腊节(新平)、婆娘节(镇源)、洗澡节(勐腊)等,信仰基督教的信徒过圣诞节。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澜沧县葫芦节的由来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