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秤砣值钱,第1张

不值钱,属杂项,如果能形成系列收藏还有研究价值,经济价值都不高

秤砣”就是权.权,汉代称纍(累),民间呼之为“公道老儿”.清代李光庭在《乡言解颐》卷四中说道:“市肆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为公道老儿”.权衡取其平,平者乃公道之谓也.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铜、铁、陶、瓷、石的秤砣和后世的砝码.《汉书》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也就是称重量的器物,名曰衡器,衡为杆,权为砣.“权衡”这个词就是这般引申出来的.

从现有出土和传世的各种权来看,我国最早的权是战国时期流传较广的秦权和楚权.秦权为馒头状,顶纽系球形,也伴有觚棱形;秦代为统一全国衡制而由官府颁发.包括战国时的秦权和秦统一后加刻诏书重新颁发的战国秦权.秦权多为铜质,少数为铁制,偶为陶制.有1斤、5斤、8斤、16斤、20斤、24斤、30斤和1石权8种.各权都带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有的后来加刻二世元年(前209年)诏书;秦二世时制作的,同时并刻两诏;个别权上刻有“美阳”(今陕西扶风)、“平阳”(今山东邹县)等地名.除传世秦权外,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均有出土.西安高窑村出土的占国末期秦国高奴铜石权,重量单位为“禾石”,供称粮草用;传世小型“咸阳亭半两”权,与“称钱衡”配套使用.战国中期司马成公权,铭文记载了造权的有关人员和权的重量、称量标准.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并颁布了诏书,铸造在度量衡器上抑或制成诏版镶嵌在度量衡器上,作为官定的标准器.诏忆有四十个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到了二世又下了六十个字诏书:“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这就是秦两诏权.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秦王朝富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楚权则多作圜形,铸有半圆形环纽,常由十个组成一套,供在天平上使用.建国以来,湖南清理发掘的近2000座楚墓,其中101座出土有天平和砝码,谓之称钱天平,使用时要以钱权作砝码,这种砝码刻有标明重“四朱”或若干两.人们用天平、砝码作陪葬品,可见当时与黄金流通有关,因为黄金昂贵,在交换中要求重量准确,楚墓中有较多的天平、砝码出土,是楚国当时曾普遍使用黄金的间接证明.

汉至隋700余年,基本上行用“称钱衡”,即称钱天平和砝码钱权,长期成为我国古代基本的货币制度,按照当时钱令规定,凡敢剔轻择重,不以“称钱天平”称重计量收付钱币者,要严加惩处,罚于本里正强制劳役十日.

唐宋元明清各朝都有度量衡管理制度,并明令规定不准私造.

周代,每年仲春仲秋,气温变化较小时,“同度量平权衡”.秦代“法度量”,一年一校,国家颁发标准衡器,每年严加鉴验,以保重量绝对精确,在领取或借用时,当面校准,不准有丝毫差池.权就是校秤砣,亦即标准秤砣.唐代专设监校官,衡器经校验后加盖钤印方准使用.明代由其司马领市司负责校正衡器.

说的,是十六两的秤,还是十六两的银子?(古代一斤十六两,问的是秤么?)

如果是秤,那么就是古董了,这个需要看实物才行。需要判断它的年代,还有它的品相和材质。

///////////////////

如果是十六两,古代的一两白银,大约等于现在500到1000元左右。古代,因为各种原因,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会出现极为剧烈的波动。比如明代万历年间和明末,购买力甚至相差几成。

不过,一两白银,大约就是500到1000左右。

古代最小的小称戥子, 学名戥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可以精确到五十分之一两。我国第一枚戥秤公元1004~1007年之间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发明, 第一纽(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最大称量)一钱半(4.69克),分度值(测量精度)为一厘,相当于今天的31.25毫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古代秤砣值钱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