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画的拍卖价位,第1张

规格为69厘米×137厘米的《汉宫春晓》2000年7月终于在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场上以8.8万元人民币(约合1.1万美元)成交了。而在此之前的1998年5月,位于北京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还拍出了黄秋园的另一件界画作品《汉宫图》,成交价为9.02万元人民币,相当于预估价的3倍。

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断繁荣,当代界画大师黄秋园界画作品的交易价格已经涨了差不多10倍,他的《蓬莱仙境》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上以90.2万元人民币成交。另外,在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会上,他的只有44厘米×40厘米的《烟云宫阙图》的成交价更高达每平方尺16.5万元。

由于遗留下来的作品数量不多,所以黄秋园的界画经常反复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根据拍卖数据库雅昌艺术网的统计,从1995年至今,黄秋园的界画作品一共被拍卖过32件次,其中至少有5件不止一次被收藏者送上拍场。例如,除了《汉宫春晓》,《蓬莱仙境》和《烟云宫阙图》都是第二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所不同的是,《烟云宫阙图》2004年12月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时的名称为《宫闱烟云》。

在再度走上拍场时,《蓬莱仙境》和《烟云宫阙图》都升值了,成交价分别比原来高7.7万和8.8万元,涨幅为9%和50%。《烟云宫阙图》描绘的是牛郎、织女七夕在汉宫相会的古代传说故事。画面上,氤氲瑞霭中的汉宫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而岩峦、树木则被刻画得精细缜密。描绘中国古代传说中一座海上仙山的《蓬莱仙境》的画面也一样。它上一次是今在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易手的。

正像《蓬莱仙境》和《烟云宫阙图》一样,界画的创作宗旨就是工整写实、造型准确。有一个例子是,在公元10世纪的五代时期,后汉画院画家赵忠义受命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画完后,皇帝责成工匠校验画中的建筑结构是否准确。经过反复检验,工匠复命说:“画中的建筑如同真的一样,毫厘不差。”“工匠说的未必是真话,”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作家协会主席陈世旭说,“但却可以使后人看出传统界画的美学时尚。”

                                                  陋巷中的国画 大师——黄秋园

      黄秋园(1914—1979),字明琦,号秋园,别号大觉子、半个僧。生于南昌县马家桥黄村,祖父曾任两广总督府幕僚,父亲毕业于江西法政专科学校,曾在丰城等县任警官,后在南昌剑声中学做教员。

      黄秋园自幼在村中读私塾,喜欢绘画。后来南昌城内滕王阁小学插班读书,毕业后进入南昌剑声中学,中学毕业后曾在裱画店学徒一年。此时他开始大量接触水墨画,留心店老板与顾客关于水墨画鉴赏、评品话题,逐渐萌发了儿时的绘画兴趣。开始自学绘画理论,临摹芥子园画谱。父亲见黄秋园对绘画感兴趣,于是把他送到好友,南昌小有名气的国画家左莲青先生家里学画,由于黄秋园悟性很高,很快就出师了,十九岁时,他的画就能卖钱。

      抗战爆发,日本军队占领南昌,黄秋园不愿做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顺民,随国民党江西省政府逃往泰和县。1938年,经其伯父介绍,考入江西裕民银行,先后担任过文书、物资调拨处主任。为支持抗日,黄秋园在泰和,赣县多次举办绘画义卖活动,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江西省难民救济会。解放后,银行改制,黄秋园进入南昌市人民银行工作,直至1970年退休。

      为了清高,黄秋园有传统士人的孤傲。他从不为个人利益,去与名人套近乎。解放后,傅抱石已经是非常有名气的大画家,曾来南昌多次,不少绘画界的朋友去拜会他,拉家常。黄秋园本来也有条件去套近乎,比如说左莲青既是黄秋园的绘画师傅,也是傅抱石的绘画启蒙老师,他们两人可以说是同门师兄弟。如果黄秋园放下面子,自称小师弟,亲自去拜访傅抱石,然后把自己的绘画作品请傅抱石指点,相信傅抱石一定会提携这个小师弟,何况黄秋园的画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是黄秋园从没有这样做。在那极左年代,是黄秋园觉得自己是个旧职员出身,怕影响了师兄的政治前途,而不去打扰他,还是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愿放下身价去套近乎,不得而知。然而黄秋园画艺为世人所知,尽管不是傅抱石推荐,然而却是他儿子傅小石积极推荐的结果。

      为了生存,黄秋园有着市井小民的狡黠。黄秋园居住在小桃花巷口,这是一个传统居民住宅区,一些居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总是想多占一点他人的空间,如果软弱的话,就会被强邻所欺。黄秋园长期生活在闹市居民小区,深知博弈的道理,为了能够维持一个属于自家的狭小空间,常常为了一丁点小利,放下斯文,与侵占者叫骂,造成一个邻里皆知的印象:“黄老先生古怪,不好惹。”黄秋园先生收入低,为了少花钱,他常去农贸市场买菜。他可以用一分钱,买到别人两分钱的菜。菜农把菜放在摆摊位上卖,两分钱一份的葱,黄秋园前去还价,手上拿着一撮小葱,“一分钱卖不卖?”摊主不肯,再拿掉一根,摊主还是不肯,将葱抢过去,黄秋园抓紧葱叶子,结果葱叶断了,黄秋园说:“品相不好了,算了卖给我吧!”结果一分钱把断了叶的两分钱葱买回来了。有的橄榄菜不小心从摊位上滚下来,摔烂了一点,黄秋园就用较低的价钱将它买回来。活鱼比死鱼贵三分之一,刚死的鱼,腮是鲜红的,时间久了就会变色,黄秋园常常是用三分之二的价格买刚死的鱼。他家就在菜场附近,立刻回家烹饪,味道不受影响。一代大画师就是在最底层的市井小巷里,一边为了生存而斗争,一边为了艺术而奋斗。

      为了写生,黄秋园像乞丐一样爬山涉水。传统中国画,提倡先临后写,临万卷画,行万里路。黄秋园临摹了历代名画,还不定时去山里写生。那个时候十分艰苦,既没有古时候游学环境,更没有当代画家写生条件:邀几个知心好友,一路好吃好喝,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讨论绘画技艺。黄秋园则是带着半大不小的儿子做伴,家里煎几块面耙,揣着几块人民币,拄着柴棍,就上路了。爬山累了,就掬几口山泉,到点了,啃一块面耙,能找到,就吃一点野果。天要黑了,就赶紧向镇里赶,找最便宜的旅社,两父子睡一个床位。据其儿子黄良楷回忆说:“有一次我们住5角钱一个床位,半夜我热醒了,一起来,烂草席一块一块地粘着我的身子,父亲在那里画草图,看见我起来,骂我说:‘起来做什么,明天还要赶路,喝口水,赶紧睡!’”黄秋园就像叫花子一样,走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洞悉了山水的四季变化,琢磨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黄秋园在65岁的时候,正当他沉浸在自己古朴、幽深、浑厚的水墨画创作的世界里,却突然脑溢血发作,溘然仙去。其儿子黄良楷在悲伤之余,考虑到父亲的画作不能就此埋没,要让世人知晓。于是他想到了傅抱石公子傅小石,带着父亲的画稿,去南京游说傅小石。当傅小石看到黄秋园画稿后,大为震惊说:“黄先生的画作,与我父亲的风格迥异,水平不相上下。”

      在傅小石的撮合下,1986年,黄秋园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公开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在参观过黄秋园画展后,对黄良楷说:“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一张画。”他还亲自书写了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最后引用古语说:“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也。”可见作为绘画同行,他对黄秋园的遭遇,对其作品长期被埋没,感到深深的愧疚。

      黄秋园先生纪念馆,在南昌市小桃花巷巷口,由黄秋园先生家居的两间陋室扩建而成,里面保存着他生前绘画、生活旧貌,每天吸引着不少绘画新秀来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界画的拍卖价位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